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建筑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0-03-02 04:59: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建筑业发展规划

言 ......................................................................................................1 第一部分 “十五”期间建筑业发展回顾 ..................................................2

一、产出与效益跃上新台阶.............................................................................................2

二、城市建设任务顺利完成.............................................................................................2

三、建筑业素质进一步提升.............................................................................................3

四、科技进步能力明显提高.............................................................................................3

五、建筑节能工作成效显著.............................................................................................4

六、行政管理能力逐步增强.............................................................................................4 第二部分 “十一五”时期建筑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5

一、发展机遇.....................................................................................................................5

(一)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 .........................................................................5

(二)奥运场馆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6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大 .....................................................................6

(四)未来北京城市建设新格局的实施 .....................................................................6

(五)京津冀区域都市圈规划建设启动 .....................................................................6

(六)外埠建设工程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7

二、主要挑战.....................................................................................................................7

(一)奥运会之后建设总量缩减带来的挑战 .............................................................7

(二)环境和能源资源因素制约带来的挑战 .............................................................7

(三)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带来的挑战 .............................................................7

(四)投资体制改革和主体多元带来的挑战 .............................................................8 第三部分 “十一五”时期建筑业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8

一、指导思想.....................................................................................................................8

二、发展目标.....................................................................................................................8

(一)战略重点 .............................................................................................................8

(二)主要指标 ...........................................................................................................10 第四部分 “十一五”时期建筑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1

一、突出工程质量安全地位,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11

(一)健全质量安全责任体系 ....................................................................................11

(二)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11

(三)改进质量安全监管方法 ...................................................................................12

(四)建立安全生产预防体系 ...................................................................................12

二、全面贯彻“四节”方针,促进建筑产品节能环保...........................................13

(一)加强“四节”宣传和法规标准建设 ...............................................................13

(二)完善建筑节能环保导向和激励机制 ...............................................................13

(三)加大“四节”技术产品的研发推广 ...............................................................13

(四)强化建筑产品节能环保监管和服务 ...............................................................14

三、认真履行职责职能,确保奥运工程建设顺利实施...........................................14

(一)切实加强奥运工程建设组织协调 ...................................................................14

(二)切实加强奥运工程关键技术研究 ...................................................................15

(三)切实加强奥运工程质量安全监督 ...................................................................15

(四)切实加强绿色奥运工程建设管理 ...................................................................15

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协作水平...........................................................16

(一)引导大型企业调整经营结构 ...........................................................................16

(二)引导中小企业立足专业承包 ...........................................................................16

(三)着力提高建筑劳务企业素质 ...........................................................................17

(四)推动工程咨询服务企业发展 ...........................................................................17

五、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行业技术进步...........................................................17

(一)明确产业技术创新方向 ...................................................................................17

(二)完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18

(三)加强产业科技成果转化 ...................................................................................19

(四)强化自主知识产权保护 ...................................................................................19

(五)推进建筑业信息化建设 ...................................................................................19

六、转变传统施工理念,推进行业绿色施工 ...........................................................20

(一)树立绿色建筑施工理念 ...................................................................................20

(二)提高绿色施工管理水平...................................................................................20

七、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促进市场健康发展...........................................................21

(一)加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21

(二)完善建筑工程保证担保制度 ...........................................................................21

(三)积极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 ...........................................................................22

(四)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建设 ...........................................................................22

(五)切实发挥社会监督机制作用 ...........................................................................22

八、强化行政能力建设,提高市场监管水平...........................................................23

(一)进一步明确市场监管的内容 ...........................................................................23

(二)深化行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3

(三)强化行政监督执法体系建设 ...........................................................................24

(四)加强行业管理基础建设工作 ...........................................................................24

九、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国际市场份额 .........................................................25

(一)推动优势企业快速全面发展 ...........................................................................25

(二)支持强强联合以及境外投资 ...........................................................................26

(三)建立“走出去”服务协调机制............................................................................26

十、强化各类人才培养,提升队伍整体素质...........................................................26

(一)培养高素质的公务人员队伍 ...........................................................................26

(二)培养高素质的经营管理队伍 ...........................................................................26

(三)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27

(四)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 ...........................................................................27 十

一、加强工程建设指导,推进村镇建设进程.......................................................27

(一)加强工程建设指导服务 ...................................................................................27

(二)强化对村镇建设的管理 ...................................................................................28 第五部分 “十一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28

一、加强规划实施的政策研究...................................................................................28

二、加强规划实施的资金投入...................................................................................29

三、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落实...................................................................................29

“十一五”时期,是北京市实施“新北京、新奥运”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是北京建筑业在本世纪前20年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建设发展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良好的发展机遇,加快转变城乡建设方式和建筑业生产方式,提升建筑业产业素质,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机制,圆满完成奥运工程建设和其它各项城市建设任务,为做大做强建筑业奠定坚实基础,特制定北京 “十一五”时期建筑业发展规划。

本规划的编制依据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建设部颁布的《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和《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北京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以及北京建筑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本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发生重大调整,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和科学发展观后,北京市编制的第一个建筑业发展规划,是指导本市建筑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制定建筑业其它各项发展规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一部分 “十五”期间建筑业发展回顾

“十五”时期,北京建筑业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较圆满地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有力地促进了本市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产出与效益跃上新台阶

“十五”期间,北京建筑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态势,累计完成总产值7589.3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3倍,年均增长17.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9.9%。累计完成增加值1312亿元,年均增长11.8%,比“九五”时期提高3.7%。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64.5亿元,年均增长达37.7%,效益状况显著好转。建筑业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城市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十五”时期,本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857.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244亿元,相当于“九五”时期的1.6倍,年均增长14.4%,为各个历史时期之最。共提出重点建设工程243项,其中奥运场馆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16项。大量的投资和重点建设任务的完成,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累计建成各类房屋23691.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4182.4万平方米,分别比“九五”时期增长83.9%和110%。住宅建设进程的加快,进一步改善了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城镇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由2000年的16.8平方米上

2 升到2005年的19.5平方米。工程质量保持全国先进水平,共创28项“鲁班奖”工程,2000余项“长城杯”工程。建筑业为改善城镇居民生活、生产条件和环境,增强首都城市整体功能,保证奥运会的顺利召开奠定了基础。

三、建筑业素质进一步提升

截至2005年底,按照建设部颁布的新的资质标准,就位和新设立的建筑施工企业总数达到4894家,其中总承包特级企业12家,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企业分别占施工企业总数的16.6%、78.8%、4.6%,产业组织结构日趋合理。共有相关工程服务性企业771家,其中,工程监理企业254家,招标代理企业266家,造价咨询企业251家。初步形成了层次较为明晰、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队伍。技术、人才和装备实力有所提升,施工技术总体上达到全国领先水平,软弱地基处理、深基础施工、工程爆破、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大型设备和结构安装等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建筑企业技术装备实力逐步增强,机械化施工能力不断提高。行业从业人员中,获得职业资格、注册执业资格的数量和比例显著增长,已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

四、科技进步能力明显提高

“十五”期间,紧密围绕重大工程进行科技攻关和技术开发取得较大成效。取得省部级(鉴定评估)科技成果150余项,获得专利技术6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8项;共有 12项工程项目通过北京市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验收。颁布实施了《北京市建设领域百项重点推广项目》;颁布工程技术标准60多项,建立了

3 以建筑工程、市政工程验收标准为龙头的,涵盖建筑施工、节能技术、安全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检测标准等8大方面的地方标准体系。企业编制工法100余项。钢结构施工、模板技术、装饰技术等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浅埋暗挖、盾构和沥青混凝土生产技术等方面亦有长足进步。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与新技术新标准的应用,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

五、建筑节能工作成效显著

“十五”期间,投入墙改专项基金7265.8万元,促进了新型墙体材料发展,以及墙体材料生产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累计建成节能住宅17520万平方米,占现有住宅总量的65.1%,占全部建筑总量的36.3%,居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第一个发布了第三步节能65%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地方标准);第一个发布了建筑节能施工验收规范《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保温工程质量验收规程》;关闭了全部粘土砖生产企业,成为首个不生产粘土砖的省级行政区。

六、行政管理能力逐步增强

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按照市政府的部署,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行政审批由2000年的62项减少到2004年的15项。逐步实施了全程办事代理制,建立行政服务办事大厅,设置了施工许可、企业资质、安全生产等一站式办公窗口,开发了企业资质审批系统、工程竣工备案系统、施工许可证网上预约办理系统等软件,缩短了审批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充分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建立起较畅通的信息互动渠道。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共制定

4 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近百件,为依法监管提供了有力依据。加大了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切实做到了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有形市场建设,建立了分专业的评标专家库,加大对招投标各环节的监管力度,市场交易环境和秩序有所好转。建立了不良行为提示、不良行为警示、良好行为等三个层次的企业信用系统,初步实现了企业资质和市场准入的动态管理。通过强有力的措施,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比全国提前一年完成此项任务,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秩序。

“十五”期间,建筑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与首都城市建设和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主要包括:市场运行机制尚需完善,失信惩戒机制、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市场主体违法违规行为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市场秩序需进一步规范;行业发展仍主要依赖于低成本扩张,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行业人才总量、结构和开发机制与行业发展还不够适应;技术创新进程有待加快,建筑节能和节约资源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既有建筑改造还缺乏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和监管手段等。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将成为“十一五”期间的重要任务。

第二部分 “十一五”时期建筑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一)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

“十一五”时期,是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关键时期,也是北京总体规划实施的开局起步时期,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市民生活向更加富裕的小康迈进,为建筑业在“十一五”时期保持较快增长提供了需求空间和基础动力。

(二)奥运场馆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为举办奥运会,本市计划新建或改扩建33个比赛场馆及相关配套设施。2006~2007年是奥运场馆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的关键年,不仅为北京建筑业提供了市场机遇,还拓展了一个向世界展示实力的机会和舞台,将有力地促进建筑业的技术升级和管理升级,加快建筑业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大

“十一五”时期,为促进城市整体功能提升和协调发展,北京将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力度,重点集中在城市交通以及环境、资源和能源等基础设施领域。这些投资额大、技术复杂的工程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促进建筑业经济总量增长,还能提升建筑企业的技术、管理和专业化水平,优化建筑业产品结构。

(四)未来北京城市建设新格局的实施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城市发展重点要逐步从城区向郊区转移,市区建设要从外延扩展向调整改造转移。未来北京城市“两轴-两带-多中心”新格局建设,将给建筑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内部市场空间。

(五)京津冀区域都市圈规划建设启动

“十一五”时期,国家将启动京津冀区域都市圈建设,这将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主要建设任务包括:向外转移与首都功能不相适应的产业,所带来的旧厂区改造和异地新厂区建设项目;为推进“京津塘产业带”加快形成而进行的新区建设项目;区域构建所需要的快速轨道、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项目。

(六)外埠建设工程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十一五”时期,国际和国内工程建设市场将依然维持庞大的建设总量,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加入WTO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逐步形成,国际和国内市场壁垒将逐渐消除,北京建筑业只要发挥自身优势,按照“立足本市,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走出去”发展的战略原则,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就会创造出广阔的外部市场发展空间。

二、主要挑战

(一)奥运会之后建设总量缩减带来的挑战

目前,本市许多建设项目是围绕奥运会展开的,2008年前,投资与建设项目将呈现“提前支出”的态势;2008年后,北京建筑市场将出现投资规模缩减引发的需求不足与进入企业过多产生的供给过剩的矛盾。因此,制定合理的对策,扶持和激励企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避免产业出现大的起伏,是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二)环境和能源资源因素制约带来的挑战

首都经济和社会总体发展规划更要求北京必须发展节约资源、能源和以保护环境为前提的建筑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产品全寿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对建筑业发展方向和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

(三)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带来的挑战

“十一五”时期,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将结束,外商被允许以独资方式进入北京建筑市场,外商将凭借其资金、管理、人才和综合服务能力的优势,给北京建筑企业带来巨大冲击。因此,尽快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本市建筑企业必然面临的挑战。

(四)投资体制改革和主体多元带来的挑战

“十一五”期间,投资体制改革和投资主体将更加多元化,社会资本投资领域的限制逐步减少,将允许各类企业以股权融资方式筹集资金,对建筑企业的融资、综合服务能力以及沿产业链、价值链的生产增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投资和需求多元化以及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也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市场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提出新的挑战。

第三部分 “十一五”时期建筑业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紧密围绕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目标和办好2008年奥运会的历史性任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技术进步,促进建筑业增长方式转变,增强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进一步健全市场机制,加快市场监管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在确保奥运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的基础上,圆满完成“十一五”时期首都城市建设各项任务,实现建筑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一)战略重点

高质量完成北京城市建设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奥运建设为契机,高质量地完成首都城市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基本消除工程质量通病,各类施工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8 万人事故死亡率低于0.65,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先进水平。进一步增强建筑节能和环保意识,加快推广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和本市市场需求的建筑节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积极推进既有居住和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强化奥运工程质量、施工安全、节能监管和服务,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奥运场馆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任务。积极配合本市新农村建设和郊区城镇化发展战略,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确保村镇建设的质量与安全,引导农民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

着力转变建筑业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组织结构,逐步形成大、中、小企业,综合型与专业型企业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产业队伍格局,同质恶性竞争得到有效遏制,行业生产的协作化和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以企业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化和工程应用水平有明显提高。建筑“四节”、奥运工程等新技术以及重点领域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工作取得关键性进展,重点建设领域施工技术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企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迈上新台阶,电子商务以及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大力倡导清洁生产和绿色施工理念,推动行业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模式转变。符合清洁生产理念的施工方案、工艺和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施工噪声、污染物排放和固体废弃物弃置得到进一步控制。

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运行机制。市场机制对市场主体的约束作用显著增强,市场主体的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市场竞争秩序显著好转。构建社会化和跨部门联动的行业信用体系,信用约束和失信惩戒机制的作用切实得到发挥。进一步推动工程风险管理机

9 制建设,充分利用市场手段防范和降低工程风险。进一步优化政府监管职能,加大对建筑市场的监管力度,形成“主体自控,经济制约,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为特征的公开、公正、公平的建筑市场运行模式。

大力提升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大型建筑企业国际竞争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比较优势不断增强,企业资源有机整合水平和专业配套程度有较大的提升,沿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能力有所增强,生产经营方式逐步向工程总承包方式转变,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得到有效实施,服务方式加快与国际接轨,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份额明显提高,效益实现较大增长。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水平,通过市场培育和政府引导,使中小企业专业化水平、经营管理能力、协作意识不断增强,竞争力有较大提升。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人才和人力资源队伍。

(二)主要指标

产业产出效益。奥运前,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9.5%,奥运后,年均增长2.5%。“十一五”期间年均竣工各类房屋420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年均竣工为2600万平方米。奥运前,年均总产值利润率保持在2.5%,奥运后,保持在2.0%。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7%。

产业技术进步。到2010年,推广新技术100项;建立新技术示范工程50项;编制工程建设技术标准50项;编制市级工法100项。

节能节约资源。到2010年,完成25%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除农民自建低层住宅外,新建居住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新建公共建筑全面执行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全

10 市建成采用太阳能进行建筑供热的建筑100万平方米,采用地热源、污水源、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建筑供热的建筑1500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供热、空调和照明利用率达到建筑总能耗的4%以上;全市建筑的单位面积平均采暖能耗降低17%,其中,住宅建筑采暖平均能耗降低23%,公共建筑采暖能耗降低14.5%。

产业人才发展。到2010年,各类执业注册人员达到5万人。技师和高级技师总量力争达到4000人,比2005年年末增加一倍。高级技师和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的比重分别达到8%、20%、52%和20%。

第四部分 “十一五”时期建筑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突出工程质量安全地位,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一)健全质量安全责任体系

要进一步树立质量、安全意识,正确处理好质量、安全、进度和效益的关系,切实把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引导企业建立落实到人的质量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工程建设不同环节人员的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分解落实到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有效监管企业落实质量安全责任体系。完善工程建设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健全责任落实和追究机制,保证各类从业人员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

(二)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要进一步健全企业和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机制,确保质量、安全管理人员责、权、利相统一,加强全员培训教育,提高各类人员质量、安全综合素质,确保工程建设有关法律、

11 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得到有效落实。进一步加大对政府投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力度,逐步放开对非政府投资工程技术环节的监管,充分发挥社会监督机构的技术性监督作用,把对非政府投资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管重点逐步转向各方主体行为。积极推动建立工程风险管理机制,防范和降低工程质量安全风险。加大对社会质量安全监督机构的监管,加大对工程各参建单位质量安全管理机构的支持力度。高度重视各种社会力量对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投诉、举报工作,进一步提高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透明度。

(三)改进质量安全监管方法

按照突出重点、分类监管原则,集中资源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影响突出问题的监督。建立建材质量信息共享、部门联动的监督检查机制,通过与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执法等部门配合,形成信息共享、部门联动的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以信息化技术提高监督部门的业务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安全、建材使用等方面管理的相关法规,提高监管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高监管效果和效率提供坚实保障。

(四)建立安全生产预防体系

建立并完善安全生产预警制度,指导各方责任主体提早做好安全生产部署,最大限度减少各类事故发生。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制,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配备训练有素的应急抢险救援人员和必要的设备,提高突发事故的应急抢险救援能力。此外,还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事故报告和事故处理的有关制度,健全事故处理机制,提高事故处理效率。

二、全面贯彻“四节”方针,促进建筑产品节能环保

(一)加强“四节”宣传和法规标准建设

宣传建筑“四节”的意义和有关政策,增强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按照建筑“四节”要求,适时编制发布配套法规和实施办法,从立项、设计、施工、验收、销售、用能设备运行等环节进行规范管理。积极研究与《清洁生产促进法》相衔接的建筑业循环经济促进法规政策。贯彻落实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施工验收规程,适时发布可再生能源利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技术和监测标准,及时修订供热采暖有关标准,将安装气候补偿系统、平衡调节阀、恒温阀、楼宇热计量表及水质标准等作为强制性条文实施。

(二)完善建筑节能环保导向和激励机制

贯彻国家资源节约战略,将推广资源节约型和环保型建材作为今后政策调控的重点。完善建材使用宏观导向机制,发布中长期建材使用导向和每两年一批的淘汰落后建材产品目录,调控建材使用结构。加强节能技术和产品认证,不仅要对建筑节能单一产品能耗、综合利废水平、功能质量进行判定,而且要考核单一产品组合成一个分部工程系统后的质量性能和技术指标,保证认证工作的科学性、产品质量的先进性和适用性。推行节能建筑标识制度,引导和鼓励消费者购买取得节能标识的房屋。完善激励机制,推动建筑节能资金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的建立和实施。建立节能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建筑节能科研开发、试点示范、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重点用能设备的节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三)加大“四节”技术产品的研发推广

研发推广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和市场需求的节能环保新技术、新

13 产品、节能型结构体系。研发符合本市实际的节能环保先进设备和产品的生产应用技术,对建筑“四节”技术创新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开展建筑“四节”技术的综合试点示范,制定节约型住宅小区指标并开展试点工作。贯彻落实国家《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提出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重点推广集中供热锅炉节能改造和管理、热电冷联供、垃圾焚烧和余热利用、太阳能和地热等新能源应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节能灯具和绿色照明、各种综合利废和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等技术。重点推广应用节水器具,减少供水与排水管网漏损水。

(四)强化建筑产品节能环保监管和服务

加强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的监管,严把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和房屋销售关,确保新建民用建筑达到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加强重点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的监管,不符合用能设备节能运行标准和合理用能定额要求的,要依法进行相应的处罚。通过全面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方案。大力推进政府机构和高能耗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探索既有住宅节能改造评估办法、管理规定、资金筹措方案和激励政策,有计划地推进既有非节能住宅的节能改造工作。

三、认真履行职责职能,确保奥运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一)切实加强奥运工程建设组织协调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与“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的联络和协调,建立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保障体系。加强对奥运工程各参建单位的监督和服务,积极协助各有关单位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按照“质量、安全、工期、功能、成本”五统一

14 原则,确保奥运工程高质量、高标准实施,全力完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历史性建设任务。

(二)切实加强奥运工程关键技术研究

针对奥运工程建设特点,在钢结构安装施工、膜结构施工、玻璃幕墙节能、体育设施施工、绿色奥运建筑、奥运场馆供热供水、奥运场馆室内空气质量、奥运智能化系统(安防、通讯、服务、保障)等关键技术方面进行专项研究攻关。及时总结提炼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形成企业核心技术。

(三)切实加强奥运工程质量安全监督

严格落实奥运工程各参建单位质量安全责任,切实加强对各参建单位质量行为和安全施工的监督管理。根据奥运工程建设进度,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普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巡查与驻场监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督。制定从招投标、施工许可、施工过程到竣工验收备案等各阶段质量安全监督重点和相应的监督检查措施,建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层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监督责任落实到人。研究运用市场手段和社会资源,解决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有效降低工程风险。

(四)切实加强绿色奥运工程建设管理

建立从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重点设备节能改造和运行管理各阶段相互衔接的管理机制,将节能工作贯穿于奥运工程建设程序各环节。按照《奥运工程绿色施工指南》手册的各项要求,监督施工企业编制实施绿色施工方案情况。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评估标准》、《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对奥运工程进行评估,落实“绿色奥运”承诺。

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协作水平

(一)引导大型企业调整经营结构

营造大型企业发展环境。力争在《建筑法》修订草案中明确设计施工一体化、EPC等工程总承包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研究制定工程建设项目总承包管理规范,推动工程总承包的规范化发展。在总结工程总承包试点经验基础上,分析工程总承包存在的障碍,研究制定设计施工一体化、EPC等工程总承包招投标管理办法,营造公平、有序、开放的工程总承包市场环境。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推动政府投资工程以工程总承包方式组织实施建设,促进工程总承包企业积累经验,提高工程总承包的实践和管理能力。

引导企业转变经营方式。积极引导和推动大型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整合企业内部资源,调整专业分工,形成专业配套、分工明晰的企业经营结构。进一步增强市场适应能力,逐步由单一的生产经营方式,向设计、采购、施工管理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模式转变,提升沿产业链、价值链的生产增值能力。推动BOT等新型经营方式的试点与推广。

鼓励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按照“市场需求、优势互补、企业自愿、政府引导”原则,鼓励有较强国际竞争实力的大型建筑企业,联合、兼并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咨询服务等企业,逐步形成一批资金雄厚、人才密集、技术先进,具有科研、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和融资能力的建筑企业集群,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专业化、协作化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建筑业国际竞争力。

(二)引导中小企业立足专业承包

鼓励中小企业结合自身实际,转变经营思路,调整经营方向,

16 逐步拓展专业承包范围,积极开拓市政、路桥、环保、钢结构、古建筑、装饰装修、防腐保温、地基基础、建筑智能化等专业市场,提升专业承包能力。同时大力倡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通过提高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着力提高建筑劳务企业素质

促进劳务企业实体化经营,加快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体系的实施工作,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推动劳务企业规范化发展。加强劳务企业管理者的培训工作,组织制定培训规划,强制劳务企业管理者接受培训,尽快提高劳务企业管理者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规范劳务企业承包活动,强化企业合同管理,通过交流、专家讲座和培训的方法提高企业合同管理水平。

(四)推动工程咨询服务企业发展

支持智力密集型的工程勘查、设计、咨询、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优势企业拓宽服务领域,发展成为独立于业主和承包商且与政府脱钩的各类工程咨询公司,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工程咨询服务体系,公正客观地为政府、业主和承包商服务。重点培育规划咨询、代建与评估服务、可研报告编制等咨询企业发展。鼓励设计、施工、监理企业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在政府投资工程中,积极开展优化设计、全过程管理等咨询业务,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五、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行业技术进步

(一)明确产业技术创新方向

制定重点领域技术发展指南。组织编制技术发展指南,以解决盲目研究开发、低水平重复研究等问题。编制重点应包括建筑能源利用形式、建筑结构体系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绿色建筑材料

17 发展、绿色建筑、建筑信息化等方面内容。

制定关键领域科技发展计划。以提高劳动生产力,提高工程质量,改善建筑功能为重点,组织制定城市建设重大科研攻关计划和重点应用技术领域发展计划,明确工程技术发展方向,提高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化水平和工程应用水平。同时及时编制关键领域施工技术工法,指导施工和验收,推动新技术的应用。

推动高新技术与产业有机结合。积极推动以信息技术、项目集成化管理技术、绿色施工技术、新型工业化技术以及环境生态技术改造建筑业,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完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完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积极开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政策研究。在企业资质管理、质量管理、招标投标等环节中,制定推动技术进步的激励措施和政策,发挥科技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改革现有的立项、鉴定验收、评奖的模式,形成市场经济下的技术评估系统。完善并落实重大工程论证制度,紧密围绕奥运场馆、地铁等重大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作用,对涉及工程质量安全以及公共利益的关键工艺、部位、方案,组织开展专家咨询和论证工作。

完善应用基础研究体系。充分发挥本市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的优势,积极推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工程建设基础性研究。着力研究开发重大关键技术,推进技术的系统集成和工程应用水平,提高行业技术创新能力。

完善科技研究开发体系。推动企业制定技术发展战略,建立研

18 究开发专门机构,落实研究开发的发展基金和专项基金。配合设计施工一体化、EPC等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推行,增强企业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技术创新和革新挖潜能力,切实提高建筑业效益水平。按照单项技术先进、专项技术体系化、综合技术成套化要求,引导企业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符合现代化工程要求的成套技术和核心技术,提高企业竞争力。培育发展专业的新技术开发企业,独立经营,做大做强,以专项知识和技术实力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难题,使之成为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三)加强产业科技成果转化

积极推进北京建设领域百项重点推广项目和建设部十项新技术工作的落实,进行示范工程交流,提高示范工程的社会影响,带动建筑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对具有推广价值的最新科技成果及时予以组织推广,引导和监督技术依托单位编制实施推广项目的技术规程、工法、标准图、操作手册、运行管理指南,并引导企业按照规定实施备案管理,满足工程应用的需求。

(四)强化自主知识产权保护

企业应结合施工技术特点,做好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工作,实施自主知识产权(专利、商标、专有技术和企业标准)战略。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将制订措施加大商业秘密(专有技术和企业标准)保护力度,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五)推进建筑业信息化建设

在建设部建设领域信息化发展战略总体部署下,按照“市场需求导向、分类分级发展”原则,研究制定本市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和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引导各类企业实现信息化。倡导联合,鼓

19 励有类似需求、有纵向关联需求的机构联合发起信息化建设项目。拓宽投资渠道,重点支持基于项目群的企业综合项目管理系统、企业集成管理信息系统、施工设计和管理一体化系统的研究和推广。

六、转变传统施工理念,推进行业绿色施工

(一)树立绿色建筑施工理念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建筑业施工企业,应不断树立绿色施工理念,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筑生产“高效、低耗、环保”目标的实现。逐步建立健全绿色施工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加强施工过程监管,规范企业施工行为,促进企业提高绿色施工管理水平。研究建立激励机制,调动企业实施绿色施工的积极性。企业要转变粗放施工观念,提高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把绿色施工理念贯穿施工的全过程。

(二)提高绿色施工管理水平

要积极鼓励建筑施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改进施工工艺,提高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制定符合清洁生产理念的绿色施工方案,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使其达到节水、节材、节能、环保的有关要求。推广计算机辅助管理,实现对现场材料和能源消耗情况实时监控和动态分析,及时修订施工节能和节材方案。加强清洁生产所需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施工现场太阳能应用技术和使用环保型建材,制订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施工现场雨水、污水的收集和循环利用,推动施工现场安装节能灯具、节水器具和节能环保机械设备,要高度重视固体废弃物、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扬尘、道路遗洒和噪声污染。积极鼓励具备条件的建筑企业建立和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制度。

七、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一)加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完善市场诚信标准。依据国家和建设部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本着简便易行、科学实用的原则制定建筑市场主体行为诚信标准,重点评价从事建筑活动的企业和执业人员的诚信行为。结合政府监管和执法工作的需要,对市场主体在执行法定建设程序、招投标交易、合同签订履行、业主工程款支付、质量安全管理、建材使用等方面对诚信标准进行细化。对建筑执业人员,根据其职责建立诚信行为评价标准。

发挥失信惩戒作用。在现有不良行为公示制度基础上,建立更为完善有效的失信惩戒机制。健全企业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信用档案信息系统,制定市场诚信信息管理和使用办法,联合相关部门,采取社会、行政、经济、法律等综合惩治措施,切实发挥信用约束和失信惩戒机制作用。积极推进与其他地区诚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工作衔接,建立失信惩戒跨部门跨地区的联动协调机制。对有失信行为的企业和人员,将采取依法公布、行政处罚、经济制裁等措施,特别恶劣的要坚决清出建筑市场,提高其失信成本。

(二)完善建筑工程保证担保制度

完善担保配套法规制度。适时制订和发布工程保证担保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明确担保活动的实施程序、担保比例、担保期限、担保费率、责任界定、索赔程序、债务补偿、市场监管等内容,规范建设工程中的担保保证活动。扩大试点范围,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工程保证担保工作的开展,逐步建立起有效转移和规避工程风险,以及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长效机制。

21 培育工程风险保障市场。加强与银监、保监部门合作与协调,整合各自优势和资源,积极扶持有发展潜力的工程担保与保险企业成长。推进工程担保从业人员的执业资格考试工作,逐步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形成规范的工程担保人市场。积极培育工程风险管理中介机构市场,发挥中介机构作用,减少供需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过高而造成的市场运行效率低下问题。

(三)积极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

充分运用市场手段和社会力量,积极推行工程质量保险,特别是在重大工程项目和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强制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合理化解工程质量风险,降低由于工程质量缺陷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行业的质量安全水平。加快质量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培训、咨询等中介机构的建设,提高质量安全中介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服务水平,促进中介服务专业化、社会化、规范化,为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奠定良好基础。

(四)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建设

运用网络信息、有形建筑市场和其它媒体手段,定期发布工程造价指标、指数等市场信息。研究建立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的有关标准和实施办法,推进工程造价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引导市场各方主体按市场规律合理计价,逐步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价格竞争机制。

(五)切实发挥社会监督机制作用

培育发展独立、公正、自主运作的行业协会组织,加强对行业协会的监督和管理,引导行业协会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使之在规范会员行为、维护会员利益等方面切实发挥作用。进一步拓宽

22 和畅通社会监督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监督,公开企业和个人信用状况、政府监管和服务行为、投诉处理结果等信息,重视并及时处理公众投诉、举报,最终形成企业自觉、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良好局面。

八、强化行政能力建设,提高市场监管水平

(一)进一步明确市场监管的内容

依法履行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依据《行政许可法》,对政府现有监管职能进行研究分类,逐步取消代业主、中介组织、承包企业、行业组织的管理职能,把监管工作重点转移到关乎公共安全、公共健康和公共利益上来,确保政府职能定位准确,管理科学高效。

加强政府投资工程交易监管。进一步细化政府投资工程的招投标程序,强化公开透明管理,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和质询。通过推行资格预审文件备案制度,组建资格预审评审委员会,随机抽取确定资格预审委员会专家等措施,规范评标活动,保证评标的公正、公平,从源头上预防串标、虚假招标等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

加强市场难点热点问题监管。以无证开工、转包、违法分包和拖欠工程款为重点,开展各项检查活动,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限制招标投标等措施,严厉打击市场交易中的违规违法行为,切实改善市场环境。

(二)深化行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明确两级职责分工。在认真总结市和区、县两级建委职责分工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市和区、县两级建委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逐步实行建设工程属地化管理。市建委要加快制定全市统一的工作程序、标准、规则和流程,

23 指导区、县建委按统一的标准、规则和程序办理行政许可和管理事项。

加快区县有形市场的整合。按照“统一建设、合理布局”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成全市有形建筑市场整合,建立全市统一的有形市场管理体系。继续健全有形市场的交易场地、设施,拓展服务功能,提高管理水平。重点加强区县有形市场建设,实现市和区县有形市场在工作标准、运行程序和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统一,为政府实施对招投标活动的有效监管提供平台。

(三)强化行政监督执法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内部和外部执法监督体系,结合北京实际深入研究建设工程执法体制改革问题,建立以综合执法为主,专业执法配套的执法体系。逐步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执法责任制,规范执法主体行为,落实执法岗位责任,严格执法工作流程,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针对监管内容的常规性、非常规性、突发性等特点,研究制定不同的监管方式,整合监管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监管作用。

(四)加强行业管理基础建设工作

完善行业法规标准体系。建立科学的立法工作机制,立足行业实际,把握立法重点,着重研究普遍性和规律性问题,细化行政处罚条款,解决市场监管法规操作性、针对性不强和配套措施不完善问题,提高市场调控和监管效果。重点做好节能与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建材使用、工程保险与保证担保、信用体系等方面法规的修订和制定工作。研究制定《北京市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积极推动各种基础

24 标准、专用标准和产品标准编制,加强建筑节能、节水、节材标准规范的制订和修订。

健全行业统计报表制度。进一步完善规范行业统计报表制度以及配套的统计管理制度。加强对统计人员的统计知识和统计技能培训,提高宏观经济分析能力。做好建筑业统计数据与相关部门统计数据的衔接工作,建立监管数据上传和统计分析制度,健全科学的统计报表报送审核制度,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和可信程度,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加强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完善包括网络系统、信息资源、应用服务支持、应用业务四层基本架构的电子政务平台。进一步整合各级网络信息系统,建立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全面实现信息互通共享。重点建立并完善日常办公、网上审批、市场监管、决策支持、社会服务、网络安全等系统,提高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电子政务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九、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国际市场份额

(一)推动优势企业快速全面发展

通过加强与税收、金融、保险等部门协作和政策扶持等方式,积极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支持,推动一批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经营管理先进、品牌意识和诚信意识强烈、市场适应性强的优势建筑企业更快更好发展。创造条件,推动优势企业提高国际工程咨询服务能力;加强管理和技术创新,发展核心技术;创新经营模式,实现业务升级;建立国际工程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突出专业特点,形成以专业能力为基础的社会化分工合作体系。

25

(二)支持强强联合以及境外投资

积极推进“以老带新”工作,支持缺乏“走出去”经验的北京企业,与熟悉国际市场运行规则和市场行情的企业强强联合,不断拓宽国际工程市场领域。鼓励北京企业与国内外知名承包商、设计咨询商等合作,组成联合体,投标承包境外工程项目,大力推动项目层次上的合作。支持北京企业在境外投资建立工程承包企业和项目咨询公司,取得各类投标承包资质和知识产权,为在更多国家争取到更多的总承包项目取得“通行证”。

(三)建立“走出去”服务协调机制

实行“走出去”状况动态监测和跟踪,加强对目标市场需求、资源状况、各种风险和合作伙伴等的调查,及时掌握和分析“走出去”业务运行情况,推动企业加强协调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积极推进应急反应机制建设,有效规避国际形势动荡产生的工程风险,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确保对外承包工程和人员免受损失。

十、强化各类人才培养,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一)培养高素质的公务人员队伍

根据建设部《2006-2010年建设行政领导干部培训规划》、《北京市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办法》和《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党政人才队伍规划》,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制度、党政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创新人才评价制度,大规模培训各级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努力造就政治素质高、专业知识精、业务能力强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二)培养高素质的经营管理队伍

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养,通过举办高级研修班、专题讲

26 座、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习政策法律、宏观经济、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其经营管理能力、协调创新能力、处理复杂问题能力。造就一大批懂国际工程承包的项目管理人才、通工程索赔的合同管理人才、懂技术善经营的经营管理人才,以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需要。

(三)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依据《北京市建设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定期编制发布《北京市建设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目指南》,指导行业相关单位制定本部门继续教育计划,构建专业技术人才终身学习体系。切实加强对建设行业基层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考核培养。重点培养一批国际化的高素质紧缺人才,基本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执业资格体系。建立执业人员的个人信用档案和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加强执业人员注册后的管理,提高社会公信程度。

(四)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

建立健全企业技师、高中级工的等级标准,进一步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严格落实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制度。全面贯彻落实《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制定建筑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规划,大力开展以农民工为主的一线生产操作人员培训,建立行业技术工人登记制度,执行培训与鉴定工作的季报和年报制度。加强劳务人员技能培训,明确培训重点和方向,提高劳务人员素质。

十一、加强工程建设指导,推进村镇建设进程

(一)加强工程建设指导服务

针对村镇建设特点,研究有效的村镇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村镇工程建设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组织编

27 制村镇建设工程新技术指南,指导试点村镇因地制宜选择新材料,推广新技术,应用新能源。研究制定旧村改造指导建议书,解决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指导企业与村镇建立“对口联系”制度,有效提高村镇工程建设中的施工和管理水平。推动中介机构参与村镇建设工程的技术指导,提高工程招投标、监理、物业管理等水平。

(二)强化对村镇建设的管理

研究制定科学的村镇建设管理方式,确保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选择具备条件的建筑企业参与村镇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严禁使用各类淘汰的建材产品,严厉查处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村镇建设工程节能环保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工程符合标准要求。村镇建设工程竣工后,对节能环保施工部分进行专项验收,未进行专项验收的工程不予竣工验收备案。

第五部分 “十一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实施的政策研究

围绕规划提出的“十一五”期间建筑业发展目标和任务,加强政策法规的总体设计和有效衔接。要立足建筑业改革与发展实际,把战略决策与解决当前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把发展规划与行动计划有机结合起来,把行业发展政策与经济社会政策有机结合起来,既做到长期有战略、中期有规划,又确保年度有计划。因此,一要把规划中提出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带有方向性的政策思路,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分解为年度目标和任务计划,细化到相关职能的机关处室和事业单位,分别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和工作方案。二要根据规划提出的建立相关制度的要求,制订年度立法计划,适时出台地方

28 性法规、政府规章及其配套的行政管理措施,并着力研究和解决法规、规章操作性、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二、加强规划实施的资金投入

规划中提出的行业发展目标、任务,是建设系统今后五年的重要工作,必须结合实际加以贯彻落实。因此,政府要加大投入,支持开展与规划实施相关的业务培训、政策调研、法规制订、科技创新、信息化建设等工作,有效地保障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各项任务的实现。

三、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落实

为了更好地促进规划实施,市建委将在“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调整成立市建委“十一五”规划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其职能由机关相关综合处室承担。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本系统的调查研究工作,组织或参与综合性政策研究和重点课题调研;负责组织编制建筑业、房地产业和建材使用、建筑节能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或战略,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29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电力发展规划(06.12.30)

北京市平谷区十一五时期信息化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散装水泥发展规划(推荐)

北京市朝阳区“十一五”时期政法事业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燃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建筑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建筑业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