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平谷区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0-03-02 14:11: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平谷区“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

前 言

“十一五”时期是平谷区经济社会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跨越的关键时期。物流作为一种产业,它既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投资环境。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平谷区实现“工业强区、旅游富民”的奋斗目标、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加快推进物流业发展,努力提高物流业的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增强平谷区经济社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和健康发展,根据《北京市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平谷区物流业发展现状

1.1 不断壮大的经济规模奠定了物流业发展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运行态势平稳,经济结构不断改善,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全区商业市场不断繁荣,购物环境明显改善,综合商场、专卖店、精品店群体不断壮大,集市贸易、乡村连锁逐步活跃,城乡商业流通网络格局正在形成。

1.2 不断完善的交通体系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

近年来,我区高标准扩建了密三路,实现了与10

1、102国道的对接,京东地区货物可从密三路直达102国道通往天津港。并且改扩建了平蓟快速路,平三路也将改建为一级公路。“十一五”期间,还将继续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一批交通重点工程,全面打通高速公路出区通道,实现高速公路联网畅通。公路条件的不断改善,使平谷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区位优势越发明显,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地方铁路已经与公路实现了较好的对接,为京东地

区的货物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大交通带来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大范围快速流动,为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

1.3 一批各具特色的物流企业应运而生

随着物流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区现代物流业开始起步,以现代物流经营理念为指导的物流企业初露头角。目前,全区以运输业务为主的传统物流企业较多,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是以制造、商贸为主,兼营运输业务。全区比较大型的综合物流公司有两家,有运输企业198家,加工配送企业28家,仓储企业73家。它们虽然在功能、规模和技术手段方面与现代物流企业有较大的差别,但也属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范畴,它们有一定的业务基础,有自己的市场,在未来传统物流向第三方物流转换的过程中,它们是重要的转换主体。

总体来看,我区现代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对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认识不足,区内企业和部分政府部门对发展物流业的重要性在认识上还有一定差距,全区大力发展物流业的氛围还不足。二是经济总体规模偏小的现实,影响了整个物流市场的需求。三是物流设施与装备还较落后。我区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还处于规划设计阶段,仓储设施设备落后,现代化的集装箱运输和专用运输发展还基本上空白,装卸搬运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四是发展现代物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还相当匮乏。

第二章平谷区“十一五”期间物流业发展的环境和优势

2.1 平谷区物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越来越成为服务于整体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日益成为区域发展动力之一和国外资本争夺的重要领域,其发展正日益受到中央及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2001年3月,原国家经贸委等6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政府发布的有关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第一个政策性指导文件。2001年4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第一个物流业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对于规范物流行业管理、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04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

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

北京市于2001年制定了《北京市商业物流发展规划(2002-2010年)》,提出了建设由物流基地、综合性及专业性物流配送中心构成的商业物流网络体系的规划布局思路。2005年,市政府转发市发展改革委贯彻九部委意见制定的《关于促进北京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对促进全市物流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建议,是北京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第一个综合性政策意见。目前,北京市正在抓紧编制“十一五”物流业发展规划和物流设施建设规划,均给予平谷物流项目进行了合适的定位。

2.2 平谷区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分析

(1)北京市物流市场的总体需求巨大。北京作为首都,是我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的中心城市,又是辐射环渤海经济区的核心,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和发展要求。这既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前景,也提出了具体需求。根据《北京公路主枢纽总体布局规划》报告预测,随着货运总量和结构的发展,到2010年,全市货运总量将达到39420万吨,其中铁路货运量2300万吨,比例下降到5.8%;公路运输量37000万吨,比例上升到93.9%;航空货运量达到120万吨,比例上升到0.3%。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北京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883亿元,在“十一五”期间商品销售总额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基本保持同步增长。巨大的消费市场为物流发展提供了潜在的需求空间。北京市提出未来几年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产业、汽车产业、石化产业、装备产业、都市产业、医药和生物产业六大支柱产业,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将对物流产生巨大的需求。预计到2010年北京市地方企业进出口贸易总值将达到561.6亿美元,国际物流业务也将得到快速增长。

(2)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巨大物流需求。当前,北京市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快速发展,随着供应链管理、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的不断推进,物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围绕首都经济的特征和结构,根据消费需求的变化和产业发展的趋势,加快构建以服务消费和生产为重点、以物流配送为主要形式的城市终端物流,尽快形成区域合作物流体系、城市生活消费物流配送体系和工业生产物流体系。

(3)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举办奥运会产生的物流需求。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国际国内交往活动日益增多,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三资企业大量入驻以及奥运会的举办,进出口贸易规模日益增长,根据北京发展成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目前的物流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还不能满足要求,尤其是随着京津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北京将与天津海港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和合作,开拓北京的出海通道,平谷的物流业发展正好符合这一要求,必将成为未来新的重要出海物流通道。

(4)京东地区对具备口岸功能的保税物流需求出现大幅度增长。京东地区是北京的加工贸易型企业生产基地,随着入世及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深入,其产业规模将迎来快速扩张期。北京海关平谷办事处所辖京东4区县现有加工贸易等各类型企业1100余家,主要分布在服装、机电、化工等行业,是我市重要的加工型企业聚集地,监管的货运量占整个北京关区货运量的25%左右。京东地区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两头在外”的结构性特点决定了未来通过我区的物流量巨大,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3 平谷区物流业发展的优势

(1)区位优势。平谷地处京津冀两市一省交界处,属于环渤海经济圈前沿地带,位于北京东部发展带与天津出海口的交汇地,东邻天津新港,西接首都机场,处于京津海运集装箱物流通道的咽喉部位。在京平蓟高速公路出口处拥有大面积的成片建设用地,物流基地紧邻规划中的U型货运大通道,向西通过京平高速接六环-规划中的机场二高速-机场高速-京承高速,区内路网密集、铁路专线货运能力充足,规划中的北京铁路外环线贯通全境,区域内路网密集。在京郊各区县中,人均占有道路面积最大,道路通行能力最强。京平蓟高速公路2007年全线贯通后,由天津新港到平谷145公里,离首都机场30公里,天然的区位优势伴随交通瓶颈的打破使平谷成为连接天津新港出海口和首都国际机场最短的海空国际物流通道。

(2)政策优势。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将平谷定位为北京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和京津发展走廊上的重要通道之一,引导发展都市型工业和现代制造业,以及物流、休闲度假等功能。北京市商务局的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2005-2020年)和北京市发改委正在编制的“十一五”物流业发展规划中将平谷马坊定位为口岸型的综合物流园(基地)之一,并且是规划建设的公用型保税物流中心。

(3)成本优势。在平谷建设口岸型国际保税物流基地,京东北地区企业进出口货物运输里程最短、物流成本将大幅下降。建成平谷“保税物流中心”,京平蓟高速公路将发挥巨大的经济拉动作用,京东地区进出口企业通过六环借道平谷中转进出口货物将比现有运输距离缩短10-25%,在极大提高通关效率的同时,物流成本将大幅降低。

(4)市场优势。平谷与现代汽车城、空港开发区、天竺出口加工区、林河工业区、兴谷开发区、北京光机电产业基地、怀柔燕栖开发区、密云开发区、河北燕郊开发区等服务对象的物流半径均在50公里左右,周边聚集近20个对进出口依赖强的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工业区。现代外向型经济产业群的物流需求,将为平谷提供强大的市场空间。在平谷建设口岸型国际保税物流基地,借力于天津新港出海口,建成高效、便捷的国际海陆空联运物流枢纽后, 不仅有利于完全释放平谷及周边地区已形成的加工贸易企业大量的生产能力,而且可以吸引大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国际物流企业、加工贸易型企业落户平谷及其周边地区,实现平谷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章 发展思路与奋斗目标

3.1 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和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以新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为契机,落实规划对平谷区的功能定位,凭借平谷区的区位条件,依托京津两大直辖市,发挥特有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功能,坚持统一规划、协调发展、政府引导与市场配置相协调的原则,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引进国际先进物流技术与管理方法,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国际化、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程度高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具有规模效应、适应平谷区经济发展需求、能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加工贸易型企业,使现代物流业成为平谷区重要的新兴产业,增强平谷区整体竞争力、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

3.2 奋斗目标

到2010年,在我区建成一个快捷、高效并具有创新服务能力的、以物流信息化为先导的、多层次物流系统相协调的现代物流综合服务体系,使我区成为北京市现代物流骨干基础设施体系中的一级结点,成为与国际接轨的、有示范作用并能覆盖京东地区的现代综合物流体系和区域性物流枢纽基地,达到提升区域经济竞争优势、促进并支撑平谷当地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整体经济发展,利用物流业带动其它产业发展、发挥北京东部交通枢纽、“咽喉”作用、提升保税物流功能和作用,引进先进农业物流技术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到2010年,全区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达到19%左右;物流专业化程度大幅提高,努力使第三方物流业的市场份额达到15%左右;2006-2010年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增长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年均增长20%左右。提高物流系统信息化水平,提高增值功能强的货物配送和流通加工在整个物流量中的比重。

3.3物流基地建设目标

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将平谷物流基地建成为北京东北地区的“进出口物流主枢纽”,并具备以下功能:

(1)内陆口岸功能:作为口岸型“保税物流中心”,为京东地区的企业办理各种进出口业务;逐步与天津港实行港区联动,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门到门”的无缝链接的进出口通关作业服务。

(2)海关监管及保税功能:为周边汽车、电子、服装制造等行业,提供企业原材料、零配件仓库、JIT配送等服务。

(3)配件及商品配送功能:通过物流中心为客户提供配送服务,同时为制造企业、商业企业的原材料及成品提供集货、仓储、拼装服务等,为企业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务。

(4)物流增值功能:为周边企业提供全面周到的配套服务,包括商品检验检疫、物流信息服务、简单再加工、贴标、包装等。

(5)配套服务: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包括办公楼、生活服务

中心、综合管理中心等。

第四章 规划重点和建设内容

4.1发展方向

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机遇条件,以保税物流和出口物流为突破口,以工业物流为主导方向,争取抓住奥运物流机会,促使北京市政府批准平谷成为市级现代物流枢纽基地,并且在政策、投资、用地、海关等方面给予支持,从而为工业物流提供良好的通关条件,增大平谷对制造业的吸引力,利用平谷的高速公路优势,地方铁路优势和靠近空港海港的优势,在工业物流和农业物流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开展多次联运中转服务。发展主要定位于从事多式联运中转服务、保税物流服务、出口物流服务、工业物流服务、农业物流、京津唐城市配送服务、附加值物流活动等相关的物流服务业。

4.2 规划重点

重点建设马坊物流基地和保税物流中心。按照物流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设路网、供水、雨水、污水、电力、道路照明等市政设施,力争2006年达到七通一平。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综合报关服务大楼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海关监管设施,集装箱堆场,保税/监管仓库和高速路物流专用通道。待海关总署批复后,配合海关政策,提供相对应的硬件设施,重点建设A型公用型保税物流中心。

建立农业保鲜物流中心。在密三路沿线或规划货运大通道沿线建设平谷区农业保鲜物流中心,整合及协调各方资源,提供冷冻冷藏存储、农作物收获后处理、国际及本地配送、温度控制货运以及清关等一站式门到门冷链物流服务,从而逐步摆脱传统的地头交易市场批发的经营方式,提高农产品的出口质量及数量,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产品处理技术。利用未来平谷二类口岸海关的政策优势,发展为海外农产品进入北京市及在中国北方的集散地。

以现有工业区的加工企业为依托,发展专业物流市场。大力发展工业物流,特别是发展潜力大的汽车零配件、服装、饮食品加工等工业,逐步形成专业性较

强的物流市场。通过聚合效应,吸引同类型的企业入驻平谷,整合及集中资源为同类型的企业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务,从单独的物流服务环节如仓储、运输发展至“一条龙”的物流服务。进一步发挥“韩资工业园”的聚合效应,发展平谷成为主要的汽车零配件物流中心。引进先进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为“韩资工业园”内的企业提供汽车零配件的高效物流服务,并协助工业园内的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继续利用“韩资工业园”不断改善的物流配套服务,发挥聚合效应,引进更多相关企业。

改造地方铁路货场和线路。平谷地方铁路货站设施简陋,库房不足,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随着物流业务的不断发展,应建造一定量的库房,增加装卸设备,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增大进发货能力。同时,考虑未来物流基地全面发展可能增加铁路集装箱业务的要求,选择合适时期,根据发展需求,对现有铁路线路进行改扩。

在物流基地周边规划建设加工贸易区。随着物流基地大规模建设的加快,其物流服务和通关功能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对进出口依赖强的加工贸易型企业聚集,逐步形成物流与加工区互相促进的良性发展局面,为此,要提前规划建设加工贸易区。

第五章 实施步骤

5.1 一期开发(2006年)

(1)建立物流基地开发实施管理体制及运作机制。组建物流基地管理委员会,明确管委会的管理权限及职责;组建开发建设公司,明确其经营管理机制及权责利;完成基地各项政策的制订和政府审批。

(2)力争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并完成规划的交通项目,包括区内道路、市政管线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启动并完成绿化与形象工程等。

(3)启动并完成A型公用型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待海关总署批复建设A型公用型保税物流中心后,按照海关的监管要求完成保税物流中心的软硬件建设。完成综合配套办公楼等项目。

(4)建立与基地大规模建设相配套的政策体系。在基地规划的土地范围内

实行与物流基地建设和物流产业开发特点相适应的优惠的土地开发政策,给予在基地开发经营物流项目的企业以相对较为宽松的建设准备期,吸引国内外相关企业入驻进行设施建设和物流经营;制定优惠的物流企业发展政策。鼓励各种性质和形式的企业入驻注册,并给予其适宜物流企业经营特点的税收和土地政策。

5.2 中期建设(2007-2008年)

(1)建设农业保鲜物流中心。启动并完成国际化的农业保鲜物流中心,具有产品展示、交易、通关等功能,形成辐射华北地区面向国际的大型农产品物流枢纽。

(2)启动物流管理信息平台项目。启动基地物流信息平台系统的开发项目,完成信息系统功能设计、部分物流管理软件开发与信息系统的基础硬件配置和Internet网的联接。

(3)实施基地大型项目建设。结合高速路的开通,在前期开发建设实施所创造的基础条件和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建设配送中心、分拣中心、检测中心;积极引进先进的专业物流企业及国际大的原物料供应商,试行国际上先进的VMI(供应商掌握用户库存)管理,为企业发展提供最为直接和稳定的物流服务需求。

(4)完善物流基地功能。完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功能,实物信息进行静态、动态结合的跟踪管理,为海关、商检的有效监管提供基础信息支持;完善口岸、保税、简单再加工等功能,力争为2008奥运提供完善的物流服务;建立和完善基于基地信息平台的电于商务系统,为区内企业或通过基地物流企业在网上完成采购、销售、购物、配送、结算等信息支持;完善信息咨询及决策支持服务系统,通过基地信息平台,向企业及政府管理部门提供物流统计、分析、预测、结算等咨询和决策支持信息服务功能。

5.3 后期建设(2008-)

(1)成为京津唐地区主要的区域城市配送中心。为京津唐三区提供成品和消费品的配送服务,引进国内外优秀物流企业,为京津唐地区主干物流网络的建设提供物流节点,成为区域性的物流枢纽和货物集散中心;积极引进国际商贸企业和物流企业,鼓励国内外连锁销售商、生产或代理商、第三方经营商开展物流

商贸活动,并引进国际水平的管理制度及技术。

(2)后期建设工程。经过前期开发和中期大规模建设后,作为适度超前的物流基础设施,经过几年的发展,基地整体规划的各项设施及物流服务功能将逐步完善;区内物流企业应已具备较高的物流管理技术水平,此阶段物流基地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凸显,结合我区的土地优势和物流优势,依托于物流基地的大型跨国加贸型企业将逐步在周边聚集并形成产业规模,并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局面,从而真正实现我区物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基地除进一步完善功能,提供高效便捷的通关和物流服务外,应加强软环境建设,保证该物流枢纽的活力不断创新,使其成为北京市、京津唐区域结合部、区域交通运输枢纽和物流带动产业开发的重要基础和示范基地。

第六章 政策措施

6.1 建立项目准入制度。

依据物流企业资产、营业额、管理水平、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专业人才结构等因素制订物流企业进入物流基地标准,提出对重点物流项目和入区企业的认定意见。

6.2 财政收入增量返还。

争取区政府将财政留存的部分按一定的比例返还物流基地,作为政府对物流基地的投资,用于物流基地的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对所征用土地,在土地出让金等方面进行政策性减免,物流基地管委会对土地进行统一规划与使用。

6.3 设立物流业发展重点专项资金。

建议财政设立专门的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基金,根据项目的大小和效益评估,对重大物流项目进行重点扶持。政府根据初期开发建设需要,分别按比例投入一定数量的启动资金,并提供低息贷款或贴息贷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对入区重点企业给予财政贴息或融资支持,在经营初期一定时期内,实施适度税收优惠或减免政策。

6.4 创造宽松的人才环境。

鼓励与支持物流企业引进高水平的国内外物流人才,加强和充实对企业物流的管理;加强与国际物流领域的联系与合作;推动物流企业与咨询机构、高等院校进行合作,融合社会各类人才资源,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

6.5 扶持和创建第三方物流主体。

发展第三方物流既需要物流市场需求的拉动,也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物流市场需求的拉动,一方面寄希望于当地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生产企业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的改变。引导工商企业转变观念,以培育和发展物流市场。对区内传统的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多式联运等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帮助其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不断满足多变发展用户物流需求,逐渐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部分或全程物流服务。

6.6 鼓励发展多样的物流服务模式。

在区内物流发展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可以鼓励有物流需求的企业之间加强联合,支持工商企业与物流企业、物流企业与运输、仓储、货代、联运、集装箱运输等企业结成合作联盟,以提高全区的物流供给能力。大力提倡物流企业经营主体、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物流服务形式的多样化。

6.7 建设良好的物流业发展环境。

物流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它的发展需要全区交通、公安、工商、税务、银行、海关等各个部门的配合与协调,要形成全区物流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沟通和解决,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软环境。

平谷区十一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发展规划

北京市平谷区十一五时期信息化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

黄冈市现代物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东营市“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建筑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平谷区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
《平谷区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