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县人大视察农业工作汇报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1 17:12: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县人大视察农业工作汇报材料

2016年4月1日

近年来,****农业立足生态优势,以农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两区”建设为重点,推动农业由一产向“接二连三”、“跨二进三”发展,加快建设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2015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45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56元,增长9.2%。

根据县人大《关于开展农业工作视察的通知》要求,结合此次视察重点,将****农业局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

我县自2010年起实施《****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2010-2018年)》,截止目前,共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69个,面积11.3万亩,其中****等4个粮食生产功能区被确定为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累计建设总投资10923万元,其中省以上资金投入2110万元,县级资金500万元,乡镇及主体自筹资金8313万元。通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1、农田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县169个粮食生产功能区,累计新建机耕路10.64万米,新建排灌渠15.11万米、修复19.47万米,新建机埠161座,增设机坡2129个。同时,还根据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土壤肥力情况,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通过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建成一等田2.73万亩,二等田8.57万亩,有效地提升了粮食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粮食生产实现增产增收。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深入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通过实施良种统供、物资统配、病虫统防,强化区域增产模式攻关,实现了良种推广率、技术普及率、病虫防治率三个100%,2015年粮食生产功能区内水稻高产创建最高田块亩产达887.8公斤,核心示范片亩均产达790公斤,创我县水稻高产新纪录。

3、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建立健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社会化服务组织,实现生产资料采购、供应、生产服务、技术指导、生产标准、销售“六统一”。目前,功能区内机插面积4.377万亩,机械化率78.2%,统一育插秧覆盖率27.4%;统防统治面积实现全覆盖;各粮食生产合作社共有烘干机60台,年烘干能力2万吨,服务面积 5.5万亩,统一烘干服务覆盖率达47.8%。

在取得上述成效的同时,应该认识到我县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2016年,我们将抓紧完成《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建设任务23个面积1.46万亩,完善粮食生产功能区管护制度,强化建设保护和长效管理,防止出现粮食功能区非农化、非粮化倾向。

二、畜禽养殖工作情况

近年来,随着“五水共治”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县畜禽养殖量呈总体下降趋势,但规模化程度得到提高,产品品质明显提升。2015年全县生猪饲养量16.7万头,出栏9.85万头;家禽饲养量327万羽,出栏270万羽;羊饲养量1.9万只,出栏1.1万只,全县肉蛋总产量约1.26万吨。围绕加强畜禽养殖生产,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肉禽产品消费需求,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提升畜禽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制定了标准化养殖模式图,强化标准化技术推广和指导,****振宇湖羊销售有限公司、畜禽养殖场被评为2015年度市畜禽标准化示范场。通过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治理,推进畜禽产业的转型升级,对146家规模养殖场进行了治理,对规模化程度低、治污能力差的66家养殖场实行了关停,使我县畜禽产业的规模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2、扎实开展四季防疫工作。规模饲养场全部实施程序化免疫,免疫密度达100%,散养畜禽集中免疫行动免疫率达到100%,平时保持95%以上,生猪二维码耳标佩戴率达到100%。2015年共完成重大动物疫病日常监测4860份,H7N9流感和布氏杆菌病监测1340份。

3、完善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立了****等三个动物卫生监督分所,派驻官方兽医,使全县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撑三个体系进一步完善,开展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办案、外出煅炼等培训,实施了肉食品安全、动物诊疗机构、兽药经营场所、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系统等专项整治行动,2015年共立案查处动物卫生违法案件14起,有力地打击动物卫生违法行为。

4、强化病死动物无害化监管。开展了冬春季度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专项监管行动,发放告知书777份,签订承诺书218份,排查河道周边养殖场共35家,建立****等2个病死动物收集点,按照“场户报告、上门收集、统一处理”的收集体系,规范开展病死动物收集工作,2015年共收集病死猪约3880头,其他动物23421只,约213吨。

2016年,我县的畜禽养殖工作将围绕“环境友好、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目标,把好养殖污染减排关、优质服务关,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持续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强与市产学研联盟的联系,充分利用浙大学术资源开展养殖技术培训,主推笋壳青贮、稻草青贮、种养结合(沼液消纳)、抗体监测与程序化免疫等重点技术,提高饲料化利用水平,降低草食动物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2、提高兽医检测和动物防疫水平。加强兽医实验室建设,确保达到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水平,提升对重大动物疫病和疑难病症的检测、初步诊断能力。建成防疫可追溯体系平台,实时监控全县规模养殖场的免疫信息,对全县规模养殖场发生疫病的可能性进行分级、分阶段评估。

3、推进养殖污染长效治理。落实县、乡镇的监管责任,稳步推进50头以下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建立养殖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通过示范推广健康标准化养殖、加强畜禽污染节能减排,将全县养殖量控制在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范围内。

4、抓好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积极推进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和官方兽医队伍建设,加强畜禽产地检疫工作。严格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度,确保动物卫生监管措施落实,震慑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点的检查指导,保证收集设备的正常运行,完善和提升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收集能力。

三、生猪定点屠宰工作

自2014年2月,生猪定点屠宰监管职能划入县农业局以来,通过规范管理体系、合理规划布局、严格日常监管和建立长效机制,综合提升全县生猪定点屠宰水平,共关闭生产条件不达标的生猪定点屠宰场(点)5个,捣毁私屠滥宰“黑窝点”8个,立案查处6起,罚没款2万余元,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1起,使久治不愈的“白板猪”现象基本消除,私屠滥宰现象全面遏制,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1、规范生猪定点屠宰治理。成立生猪定点屠宰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组建多部门的联合稽查队。明确由农业部门负责生猪定点屠宰的监管,市场监管部门负责监督入市生猪产品的查验登记,乡镇(街道)负责本辖区范围内生猪屠宰监管工作。强化对定点屠宰场的责任追究,形成质量安全、品质检验、生猪入场和生猪产品出场登记、检疫申报、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制度,配备了统一的检疫工作服,规范检疫和肉品登记台账。

2、优化生猪定点屠宰布局。出台了《毛猪贩运管理办法》,坚决杜绝毛猪批发后由屠户私自运回屠宰的情况发生,阻断了生猪批发到私屠滥宰的通道。对全县原先存在着“乱、小、散、脏”的8个生猪定点屠宰场(点)开展专项整治,共关闭****等乡镇的生猪定点屠宰场5个,保留并提升****等3个生猪定点屠宰场,针对性地开展设施、设备添置和更新,为生猪进场检疫、屠宰规范操作、肉品品质检验、病害猪无害化处理、产品追溯等规范管理创造了条件。

3、严格生猪定点屠宰监管。加强对省外调入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备案监管,2015年实施动物调运备案2517批次,报验1627批次,其中查验生猪4.8万头610车。严把畜禽产地和屠宰检疫,确保出厂、入市猪肉一律具备肉品品质检验合格章、检疫验讫章、动物检疫合格证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等“两章两证”。严厉打击私屠滥宰,采取主动查处与群众举报相结合、定期巡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联合执法,2015年共查获“白板猪肉”1050公斤。

4、优化生猪定点屠宰宣传。通过各类媒体积极宣传专项整治的进展、成效和典型案例,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在各农贸市场张贴宣传海报100余份,悬挂横幅630余条,大力普及肉品安全消费知识;鼓励群众通过“阳光热线”和110监督举报私屠滥宰行为,在全县上下形成人人知晓、人人支持和参与打击私屠滥宰专项整治行动的良好氛围。

我县生猪定点屠宰工作取得的成效得到省局充分肯定,主要做法在全省畜牧工作会议作典型交流,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屠宰企业责任心不强,市场竞争力弱,生猪产品外观不佳,生产业务品种单一,随着外来大型肉制品公司鲜猪肉的大量进入,县内生猪屠宰场屠宰量急剧下降,成本上升,直接威胁屠宰场的生存;二是市场监管力度仍待加强,一些经营户将外来鲜猪肉与本地鲜猪肉混同销售,部分销往乡下的猪肉没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或信息追溯凭证,一旦发生肉品质量问题,无法区分追查溯源;三是监管人员严重不足,随着群众对食品安全关注程度的不断提升,规范生猪检疫与定点屠宰,实行家禽、牛羊定点屠宰的呼声越趋强烈,目前,我县3个生猪定点屠宰场只有8个动物检疫协检员,且未配备官方兽医,监管任务重,人员严重不足。

接下来,要在继续强化现有做法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外来鲜猪肉的市场监管。严格省外调入鲜猪肉的备案报验。同时,强化县内生猪定点屠宰场的管理,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出场肉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2、完善动物卫生监督体系。积极向县委、县政府争取编制和人员,足额配备官方兽医和动物检疫协检员,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消除监管漏洞,确保食品安全。

3、开展生猪屠宰整治行动。加大执法力度,严力打击私屠滥宰违法行为,发现“黑窝点”坚决取缔、捣毁,对于屡教不改,数量较大,符合刑事立案标准的,坚决移送公安机关进行查处。

四、循环农业建设

近年来,农业部门以“治水倒逼促转型、生态兴农美田园”为主题,围绕“控养、限药、减肥、禁烧、护渔”十字方针,坚持政府主导、强化主体责任、完善运行机制,通过堵、疏、转、建相结合,加快生态循环农业体系建设,着力形成产业布局生态、资源利用高效、生产全程清洁、环境持续优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1、构建生态循环农业体系。围绕农业特色产业,按照“扩面、精链、亮点”的思路,打造“东-茶、西-竹、北-桑、南-休闲农业”四个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实施“沃土、沼气”等6大生态循环农业重点工程,创建果桑循环等18个示范点,构建起从点到链到面、纵横结合的立体生态循环农业体系。

2、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充分挖掘农业废弃物和副产品的利用价值,有效促进畜禽排泄物从污染治理向资源利用转变,通过推广使用畜禽排泄物还田、有机肥加工、沼气工程等无害化处理技术,全县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排泄物处理与利用率达97.6%。全面开展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出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意见和扶持政策,推广应用新型技术、装备和制剂,成功研制了符合****土壤实际的“秸秆高效腐熟菌剂”,实现还田增肥和规模化收储利用,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

3、强化种植业肥药双控。探索开展农药等投入品包装回收试点工作,源头管控农资经营店,禁售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库区、林地禁止使用灭生性茎叶处理除草剂,全县草甘膦年使用量控制在210吨以内。全县共建立农资连锁经营店72家,核定高毒农药定点批发单位1家、定点零售单位6个。创新“公共植保”机制,推广综合防控、绿色防控,整村、整乡整建制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目前已完成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10.5万亩,绿色防控示范3万亩,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1万亩次。

4、促进水产健康增殖。编制完成《****县生态渔业发展规划》。实行温室龟鳖养殖准入制度,下发了《严格控制温室龟鳖养殖的紧急通知》。目前,温室龟鳖养殖控制在7.5万平方米以下,养殖废水治理率达100%。水产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2520亩,推广稻鳖共生等新模式2080亩;在全市率先推行禁渔期管理,加强渔业资源保护,2015年以来查获、收缴、销毁电捕工具51台(套),收缴违规捕捞网具1100余条,立案8起,查处9人;加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2015年已投入资金20余万元,增殖放流各类渔业苗种1580余万尾,有效地改善了西苕溪的水生态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建立健全四项机制:

1、建立健全政策保障机制。全面落实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评定办法,完善秸秆资源化利用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等政策意见,出台符合****实际的细化意见措施,推动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制度化。

2、建立健全项目支撑机制。以畜禽养殖场治污设施、生态循环节点工程和废弃物深度开发利用为重点,抓紧编制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库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库,争取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组织开展项目实施,推进工作落实。

3、建立健全宣传引导机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生态循环发展和农业水环境治理的典型模式、成功经验,对治理不力、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主体进行曝光,努力营造政府部门积极倡导、农民群众自觉参与、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良好氛围。

4、建立健全长效发展机制。进一步梳理政策,加强制度创新,加快形成法律约束、政策支撑、市场化运行有效衔接的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着重推动构建“一种农业废弃物、一套治理方案、一个支撑政策”的治理利用新机制。

组织县人大代表视察工作汇报

组织县人大代表视察工作汇报

县人大视察

县人大视察重点工程情况汇报

县人大视察林业工作专题

县人大评议工作汇报

领导视察工作汇报

县人大视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县人大视察基层汇报材料(定稿)

县人大代表视察调研我校教育工作

县人大视察农业工作汇报材料
《县人大视察农业工作汇报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