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李商隐马嵬其二 Microsoft Word 文档

发布时间:2020-03-03 19:46: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李商隐《马嵬》其二教案

制作者:郭建设

共3页

第1页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能力目标 进一步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情感目标 (1)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2)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特别是其诗歌的对比衬托手法及其表达效果。(2)正确把握诗人对唐玄宗的评价,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

【原文】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讲解】【更九州】再(还有)一个九州。未:(否定词):不;没有,不曾;卜:1.占卜,古代社会一种迷信的举动。

2.料定,猜想,先知道。休:完结(多指失败或死亡)。虎旅:1.虎贲氏与旅贲氏的并称。两者均掌王之警卫。后因以\"虎旅\"为卫士之称。 2.指勇猛的军队。宵柝:xiāo tuò释义:巡夜的梆声; 宵:夜; 柝:古代打更用的梆子。【鸡人】因宫里不能养鸡,使报时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四纪】四十八年。卢家:古乐府中相传有 洛阳 女子 莫愁 ,嫁于豪富的 卢 氏夫家。——{【译 文 】那是一个没根据的传闻,说是海外还有大九州,岂可预知来生能否做夫妻,今生的缘分竟然就此罢休。 那可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你是徒然倾听着禁卫军连夜敲刁斗,更不再像有昔日的宫中卫士,为你掌握时间传唱报晓敲击更筹。今天所有部队全都约定,驻马不前哗变争斗,遥想当年夫妻恩爱之时,我们竟然为七夕才得团圆而 嗤笑织女耕牛。在位四十八年,身份贵为天子,为何却不及那卢家夫婿能与爱人长相厮守,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此诗在众多同类题材诗歌中立意有什么不同?

【明确】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在艺术表现上虽然各有特色,但从思想倾向上看,其中的大多数,是把罪责归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的。李商隐这首七律,却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别开生面。诗以“马嵬”命题,重点是写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杨妃死。

首联中用典,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有何用意? 【明确】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

首联夹叙夹议,从“海外”说起,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先用“海外更(还有)九州”的故实概括了方士在海外仙山上寻见杨妃的传说,而后用“徒闻”加以否定:玄宗听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密约,十分震悼;但这又有什么用处?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这就很自然地拍到题上。而“徒闻”“未卜”和“休”流露的讥讽语气,又为下文定了基调。

中间两联与首联的联系是怎样的?

【明确】中间两联,紧承“此生休”写马嵬之变,这当然是题中应有之义;值得注意的是写法上的独创性。

颔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明确】反衬手法,“鸡人报晓筹” 反衬“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长期做“太平天子”、沉湎于淫乐生活的唐玄宗及其宠妃,哪里听到过军营中报更的梆子声呢!在皇宫中,连公鸡都不准养;安然高卧,自有专人干公鸡报晓的工作。诗人抓住最有特征性的事物,只用“虎旅鸣宵柝”五个字,就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 1 李商隐《马嵬》其二教案

制作者:郭建设

共3页

第2页

型环境;而主人公的狼狈神态和慌乱心情,也依稀可见。“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 意思是:“虎旅”虽“传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颈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明确】颔联和颈联都是写马嵬所发生的悲剧的经过。用笔非常灵活,运用对比,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的跳跃。颈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这是传诵已久的名句。这里只说“六军同驻马”,而“驻马”的原因和结果都未涉及。然而和“七夕笑牵牛”相对照,那意义就丰富了,耐人寻味了。“此日”指杨贵妃的死日。玄宗“当时”七夕与杨贵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贵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 行文至此,尾联的一问已如箭离弦,眼看要一发破的了。

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明确】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自己的宠妃,就章法上说,这是对前六句的总结。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够保住既善“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就艺术构思说,这是由前一方面引起的联想。这两方面,各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值得问一个“为什么”。 诗人又把这二者联系起来,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疑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如何理解《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感。 【明确】《马嵬(其一)》是一首绝句:“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叙马嵬之变,兼寓讽意。本课所选的第二首继承了前一首的基调,却更胜一筹,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深长。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用“徒闻”二字否定了这虚妄之说。接着,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第

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如何? 【明确】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

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臵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马嵬(其二)》的巧对

【明确】从对偶上看,这首诗也是颇为后人称道的。中间两联,仅仅四句28字,却呼 2 李商隐《马嵬》其二教案

制作者:郭建设

共3页

第3页

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的妙用。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的对语。如“驻马”是指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杜甫的诗中,这样的借对很多,如“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漫成》),以“清”(青)对“白”。这一点,李商隐也是学杜甫,但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唐宋以后,律诗对偶往往以借对为高,因为不容易,且富于幽默情趣。对于这首诗的对句,古人有不同的看法。金元时期的方回认为“六军、七夕、驻马、牵牛,巧甚”(《瀛奎律髓》),清代的吴乔更是大加赞赏:“叙天下事而

六、

七、马、牛为对,恰似儿戏,扛鼎之笔也。”(《围炉诗话》)。但也有不同意见,明代的吴昌祺认为“虎鸡马牛同用,亦一病”(唐汝询《唐诗解》吴昌祺评语),清代的屈复认为“空闻、无复,熟套语,七八轻薄”(《唐诗成法》)。我们认为,后面的否定意见过于拘执传统,只要出语自然恰切,何者不可以人诗呢?

写作特点 别开生面的立意;鲜明的对比和反衬;巧妙的双关性对偶。 关于练习

二《马嵬》一诗,前人评论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你能从叙事的委婉方面说说“用笔至细”,从对比反衬方面说说“讽意至深”吗?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前人的评语,把握这首诗的叙事特点和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讽意至深,用笔至细”是近人黄侃评论这首诗的话(见《李义山诗偶评》),可以说很准确地把握了这首诗在叙事、立意以及表现手段上的特点。“用笔至细”可以从以下几点来体会:

一、倒叙的方法,参见“课文研讨”;

二、措辞的委婉,如“空闻”“如何”等;

三、立意的含蓄(最后在对比中点明题旨)。“讽意至深”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会:

一、否认神仙怪诞、生命轮回说,为立论张本;

二、对比唐玄宗今昔境遇,而寓意自明;

三、结尾通过设问深化议题。

三从小学到初中,从课内到课外,你读过李商隐的哪些诗?请以“我所知道的李商隐”为题,写一篇短文。

设题意图:李商隐的诗,在小学和初中已经学了不少,有的同学对古代诗歌感兴趣,课外也会有些阅读。通过这一活动,引导学生对读过的李商隐诗歌作一个梳理,加深理解,并写一点感想式的文字。

参考答案:略。

3

马嵬其二教案

《马嵬其二》教案

《马嵬》(其二)教案

《马嵬(其二)》教案

马嵬(其二)优秀教案

《马嵬(其二)》教案(教师版)

《马嵬(其二)》教学设计

马嵬其二教学设计

李商隐诗《马嵬》教学设计

马嵬

李商隐马嵬其二 Microsoft Word 文档
《李商隐马嵬其二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