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一季度深圳银行业货币信贷情况及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1 20:09: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1年一季度深圳银行业货币信贷情况及分析

2011年第一季度,深圳银行业在审慎监管政策指导下,整体运行平稳。从宏观政策趋势和银行业运行情况看,信贷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以及地方投融资体制与监管规则的不协调,将成为深圳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深圳银行业总体运行情况

一季度,银行体系流动性继续收紧,经营环境更趋复杂。深圳银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总体运行稳健,呈现以下特征:

(一)调控政策紧缩效应显现,信贷增速显著回落

3月末,深圳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7559.13亿元,同比增长10.6%,同比增速下降8.38个百分点。一季度本外币贷款增加837.07亿元,同比少增285.30亿元。贷款余额仍居全国主要城市第3位,但增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自去年6月份以来连续10个月列全国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末位。

1、信贷投放严格受控。一季度,在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以及存贷比月日均考核的约束下,深圳银行业信贷投放虽然表现出“早投放、早受益”的季节性特征,但不论增量、投向还是节奏都严格受控,贷款增速和增量出现“双下降”。值得关注的是,深圳贷款增速连续10个月列全国末位,除与信贷调控有关外,更与深圳经济增长后劲不足、直接融资替代效应明显以及深圳银行业贷款定价水平相对较低等因素密不可分。

2、信贷结构持续调整。一是票据融资大幅压缩。在信贷额度异常紧缺的背景下,各行为满足客户的一般性贷款需求,持续压缩收益率相对较低的票据融资业务。3月末,深圳银行业票据融资余额324.46亿元,分别比年初和去年同期下降71.36亿元和516.26亿元,降幅分别达到18.03%和61.41%,票据融资占各项贷款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30%降至1.85%。二是外币贷款增速加快。由于美元、港币等外币持续维持低利率且人民币处于升值通道,客户对外币贷款需求上升。3月末,深圳银行业外币贷款余额410.96亿美元,同比增长7.50%,高出人民币贷款2.74个百分点;一季度外币贷款增加28.66亿美元,同比多增16.35亿美元,外币新增贷款约占新增贷款的20%,而去年同期该比重仅为8%。

3、行业投向更趋合理。一季度,深圳银行业加大了对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新增贷款行业投向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制造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贷投放分别达到137.94亿元、129.97亿元和94.97亿元,占信贷投放的16.48%、15.53%和11.35%。从信贷投放增幅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位居前列,增幅分别达到92.68%、35.72%和23.94%。此外,深圳银行业对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不减。3月末,深圳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1463.81亿元,同比增长58.13%,高出各项贷款同比增速47.53个百分点。

(二)存款竞争更趋激烈,存款波动性增大

3月末,深圳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2969.64亿元,同比增长17.28%,同比增速下降8.37个百分点;一季度本外币存款增加1114.54亿元,同比少增151.92亿元。存款余额仍居全国主要城市第4位,但增速低于全国水平1.42个百分点。2010年下半年以来,银监会对中资银行实施存贷比时点考核,

深圳市场存款竞争白热化;2011年,存贷比时点考核改为按月日均考核,外资银行也必须在年底前达标,存款市场竞争程度较去年更趋激烈,并呈现出以下特征:

1、理财揽储现象突出。一季度,通过月底发行次月初成立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吸引客户资金、缓解存款压力,成为市场普遍做法。据统计,深圳银行业3月末发行、4月初成立的理财产品160支,募集资金量达到290.13亿元,约占3月份新增存款的1/3。理财揽储实质上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前奏,其对市场的冲击和银行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2、存款增长不平衡。从一季度存款增长趋势看,1月份受年末冲高回落和节日因素影响,存款出现负增长,2月份重拾增势,3月份则再次呈现冲时点特征。存款月际增长的不平衡性增加了银行流动性管理难度,对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匹配提出更高要求。

3、存款稳定性较差。受高通胀预期、负利率、新股发行以及银行间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深圳银行业存款波动性加大,稳定性大幅下降。从全辖看,2011年3月份日均存款余额比年初增长4.70%,比时点口径的增幅低0.4个百分点,存款波动率 达到-3.55%。分机构看,2011年3月份,股份制银行存款波动率较高,达到-5.57%,1家城商行和2家国有银行存款波动率位居前列,分别高达-17.93%、-12.68%和-10.97%,存款稳定性值得关注。

(三)贷款定价水平提升,盈利能力增强

2011年一季度,深圳银行业累计实现税后利润148.34亿元,同比增加49.02亿元,同比增长49.36%,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主要源于3个因素:一是加息后净息差扩大带来净利息收入增加。央行自去年以来已4次加息,在目前存款活期化和贷款中长期化的背景下,加息有利于银行扩大净息差;二是在信贷规模受控和信贷需求不减的背景下,银行议价能力大幅提升,各行纷纷采取“以价补量”的信贷策略,提高利息收入。三是理财产品销售火爆、结算托管类业务稳步增长带动中间业务收入快速增长。

(四)不良贷款继续“双降”,关注类贷款有所上升

从统计数据上看,深圳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目前处于历史最好水平。3月末,不良贷款余额234.89亿元,不良贷款率1.34%,分别比年初下降14.37亿元和0.07个百分点。但是,不良率低并不意味着风险低,过去两年信贷高速增长形成的风险隐患仍在积聚。3月末,深圳银行业关注类贷款737.69亿元,比年初增加37.56亿元,增幅达5.36%。

二、深圳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2011年一季度,宏观约束进一步强化,调控政策常态化且不断密集加码,加大风险预期,对银行业风险管理提出巨大挑战。

(一)信用风险方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和房地产贷款问题突出

1、平台贷款清理规范面临障碍,对资本充足率形成冲击,为资产质量埋下隐患。截至2011年3月末,深圳银行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1012.63亿元。因保全措施得不到落实,现金流无覆盖贷款余额329.16亿元 ,占比32.51%;基本覆盖贷款余额54.2亿元 ,占比5.35%。平台贷款处置分类的核心是现金流覆盖程度,高达37.86%的平台贷款现金流覆盖不足,成为防范和化解平台贷款的关键。

首先,在当前资本压力前所未有的形势下,深圳银行业平台贷款因保全措施迟迟难落实,对各商业总行资本充足率形成较大冲击。根据《关于加强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理的指导意见》,383.36亿元现金流覆盖不足的平台贷款采用差别化风险权重系数,将增加加权风险资产680亿元,相应降低5大国有银行和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0.01至0.08个百分点。

其次,随着宏观调控持续深入,平台贷款系统性偿债风险显现。据统计,地方政府可用财政收入约1/4来源于房地产相关收入,包括地方本级收入中的房地产相关税收和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十二五”时期,各地政府投资需求依然强劲,而此轮调控可能带来的房价、地价下跌以及保障房计划所隐含的土地收入损失,将对未来地方政府的偿付能力构成威胁。深圳银行业平台贷款分布在全国21个省52个市,还款期集中在2013年后 ,平台贷款风险的滞后性较为明显。

2、房市调控加剧房地产贷款风险。截至2011年3月末,深圳银行业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32.78亿元,不良贷款率0.57%,分别比年初减少6.19亿元和0.14个百分点。当前深圳银行业房地产贷款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集中度风险突出。3月末,深圳银行业房地产贷款余额5762.02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达到32.81%;深圳银行业前100家大额授信企业中,房地产企业占到30%,行业风险过度集中。

二是单一项目开发商和小型房企风险突出。新“国八条”和深圳购房细则出台后,购房资格的审查和二手交易税负的增加,使深圳商品房交易量急剧下降。一季度,深圳新建商品住房销售面积环比下降18.44%,对开发商资金回流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各家银行继续对房地产开发贷款采取审慎控制政策,提高准入标准、上收审批权限、明确足值抵押要求,加剧开发商资金链问题。部分规模小、负债率高、项目单一的开发商按期还款风险突出。

(二)流动性风险方面,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加大风险管理难度

近年来,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外生因素变数增多,表现为自2010年下半年央行连续实施流动性收缩政策以来,银行体系资金出现紧张局面,但社会整体流动性依然宽裕,通胀压力有增无减。1月下旬,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供应几近枯竭,央行被迫通过公开市场逆回购,大量投放短期资金。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虽短暂回稳,但在央行管理通胀预期、监测社会融资总量、引导信贷均衡投放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银行流动性仍将维持偏紧的运行态势,风险管理难度明显加大。

1、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资金头寸管理难度。2011年以来,央行4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银行准备金率达20.5%,中小股份制银行准备金率达18.5%,均为历史最高水平。央行每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不仅造成货币市场资金紧张,导致利率大幅波动,增加银行短期资金头寸管理的难度,而且促使银行在资产盈利性和流动性之间寻求平衡,对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2、存款竞争激烈加剧流动性波动。货币紧缩以及不断强化的日均存贷比考核,促使存款市场竞争升级,加剧了流动性波动。今年以来,月末尤其是季末时点上,为达到内部考核要求和外部监管要求,各家银行更加不惜代价揽储,资金头寸跨行频繁转移,资金流量和流向的不确定性加大,流动性大起大落。

3、资金脱媒化加剧,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矛盾加大。强通胀预期和实际负利率进一步削弱社会公众的储蓄意愿,资金脱媒加剧。一方面,存款活期化日趋显著,并加速向股票、基金、理财产品分流,加大了

流动性管理难度。3月末,深圳银行业储蓄存款活期化比率达61.94%,同比上升2.49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被压缩,贷款进一步中长期化。3月末,深圳银行业境内中长期贷款余额占境内贷款余额比重达69.25%,比年初提高0.64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增境内中长期贷款占新增境内贷款比重更是高达82.24%,“短借长贷”的期限错配矛盾更加突出。

(三)个人理财业务方面,价格竞争无序化潜藏诸多风险

2011年以来,高收益类短期理财产品成为市场主流,理财市场呈现“价格战”趋势,这种趋势的背后是银行的揽存需求以及规避信贷规模调控的动机,潜藏风险亟待关注。

一是合规风险。但部分银行仍通过委托贷款债权转让、信托受益权转让等模式继续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发行,规避信贷规模调控和资本充足率监管。此外,部分银行开发短期高收益理财产品,并未做到“成本可算、风险可控”,导致承担过大的投资压力和过高的投资风险。

二是声誉风险。部分银行在产品销售时没有对客户进行充分的风险提示,特别是开放式资产池类理财产品,一旦发生违约事件,必然引发声誉风险。

三是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主要集中在开放式资产池类理财产品。一方面,为提高产品收益率,各行资产组合中含有较高比例(60%-70%)的信贷资产、委托贷款等流动性较低的资产,如遇理财资金大额赎回,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另一方面,资产组合中的债券期限大于理财产品期限,如遇客户申购赎回且产品接续发行不力,银行需用自有资金予以承接,对流动性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四是市场秩序问题。依靠高收益短期理财产品冲刺存款时点的行为,加剧了存款市场的竞争。如不加以引导,会进一步引发价格战和客户争夺,加大投资风险,诱发流动性风险,不利于银行业长期稳健发展。

(四)操作风险方面,业绩考核与信贷受控双重压力下合规问题突出

2011年以来,深圳银行业案件防控形势整体向好,但是部分银行迫于业绩指标压力,违规经营、违规操作有所抬头。

1、房贷纠纷暴露合规隐患。深圳房贷“反价”纠纷暴露出部分银行营销不规范、随意承诺、乱收费、捆绑销售等不当行为。这些行为不仅存在合规问题,而且折射出一些银行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诚信文化建设和社会责任承担;僵硬执行政策要求,忽视合理平衡利益相关者利益,所引发的声誉风险问题,值得警醒。

2、违规揽储现象屡禁不止。2010年以来,部分银行通过变相高额返利应对存款压力,揽储手段层出不穷,返利幅度大大高出成本区间,既违反了国家利率政策,又破坏了正常市场秩序。个别银行为迎合大客户不合理甚至不合法要求,放松内控要求,极易滋生违法违规行为,产生重大案件风险。

3、贷款精细化管理仍待深入。一季度,深圳银行业累计发放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和个人贷款2754.06亿元,其中,自主支付占比17.80%,涉及贷款490.29亿元。自主支付贷款加大了贷后管理难度,容易诱发贷款挪用及其他风险。

鹤壁市一季度货币信贷形势分析

巴中办事处一季度货币信贷分析报告

货币信贷管理知识

货币信贷概况

银行业信贷业务知识

货币信贷管理科职能

货币信贷个人事迹材料

农村信用社0年一季度信贷情况经营分析

首月货币信贷放量走高

为什么竞聘货币信贷管理科

一季度深圳银行业货币信贷情况及分析
《一季度深圳银行业货币信贷情况及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