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梅州市基础资料

发布时间:2020-03-02 08:02: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梅州市

梅州市隶属中国广东省,1988年设立。东部与福建省交界,南部与广东省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毗邻,西部与广东省河源市接壤,北部与江西省相连。梅州是中国著名的四乡——“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客家之乡”,同时还享有“山歌之乡、金柚之乡、客家菜之乡,单丛茶之乡”美称,梅州同时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自驾游最佳目的地、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中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广东首个宜居城乡示范城市。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733.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7.97亿元,同比增长5.9%,拉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07.58亿元,同比增长20.4%,拉动GDP增长8.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77.63亿元,同比增长12.6%,拉动GDP增长4.9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2011年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构成为20.2:41.9:37.9,对比“十五”期末的2005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9个百分点,第

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0.8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409.38亿元,增长15.5%。人均生产总值17226元,增长13.2%。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89亿元,增长26.4%;其中税收收入32.32亿元,增长19.1%。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实力总体不强、投资总规模仍较小,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发展方式需进一步转变,县域经济实力亟需增强。

“十二五”时期,是梅州加快推进绿色的经济崛起的关键时期,是梅州急起直追,推动科学发展的攻坚时期。一是国家大力推进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梅州地处珠三角、海西区和粤闽赣结合部,随着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深入实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加快建设,其对梅州的辐射带动作用将不断增强,为我市加快建设粤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和无限商机。二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山区发展,随着“双转移”、扶贫开发“双到”、文化强省、教育强省等一系列战略的深入实施,特别是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进一步加大对粤东北地区的扶持力度,我市将获得更多的政策倾斜、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持,必将为梅州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三是“十二五”时期省市道路交通等基础建设将掀起新高潮,今年将掀起交通建设大会战,梅州到惠州高速铁路,鹰梅、浦梅快速铁路将加快建设,梅大、济广、畲华等高速公路将建成通车,潮汕国际机场通航、梅县机场扩建完工。快捷的交通将拉近我市与珠三角、海西区乃至世界各地的时空距离,必将提升我市的区位优势和地区竞争力。四是市委、市政府在广泛征求意见、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先后制定实施了《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科学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目标更加明确,发展势头更加强劲。五是经过历届班子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经受了“十一五”各种复杂形势的严峻考验,为“十二五”加快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干部群众追求科学发展的愿望强烈,全市人民干事创业和海内外乡亲关心支持家乡建设的热情高涨,梅州蓄势待发的态势已经形成,梅州发展已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支柱产业。一是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实施《省市共同推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烟草行业主动适应政策调整,积极争取支持,实现产值和税收平稳增长。电力行业加速向清洁生产、绿色发展转型,加快推进梅州(五华)抽水蓄能电站、荷树园电厂三期、大埔电厂、丰顺华润风电等重点项目建设。建材行业要淘汰落后产能,塔牌、油坑、梅雁等企业要做强做大旋窑项目。矿业以规模开发、集约经营为方向,精深加工,提高效益,重点推进兴宁霞岚钒钛磁铁矿、五华钼矿、广晟稀土等项目尽快投产。陶瓷产业围绕旅游做文章,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酿酒产业加快建设广东省米香型白酒生产基地,打响“长乐烧”及“客家娘酒”等品牌。二是发展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摩托车及汽车零部件、电气装备、农用机械等装备制造业。鼓励广东明珠、广汽强华、BPW车轴、荻赛尔铸造等企业扩容提质,尽快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三是提升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创办清洁能源产业园区,扶持超华、国威、博敏、培英等企业发展,做强高端电路板和数字化电声产业,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注重科技创新,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出台鼓励扶持政策,实施现代产业“双百”工程,拉动工业投资,鼓励现有企业增资扩产,集中力量,培育一批有市场前景、有核心技术、有创新能力的优势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一是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深化与中央和省属企业、科研院校战略合作,创建政、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促进生命科学、保健疗养、生物医药、太阳能光伏、电动汽车等产业发展,促进嘉应制药、紫晶光电等加快发展。二是提高信息化水平。推进物联网的研发应用,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打造“数字梅州”,建设“智慧城市”。三是培育名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制订激励创名牌措施,提高名牌产品,壮大名牌企业,招商拓展名优品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名优产品企业合法权益,加大整体宣传推介力度,努力提高五叶神香烟、长乐烧酒、绅浪服装、强华电机等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以名牌拓展市场,以名企带动产业。

大力弘扬客家文化,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客家文化博大精深,创新推动客家文化有形化、市场化、品牌化大有可为。勤劳智慧的客家人,亲切悦耳的客家话,优美动听的客家山歌,绿色健康的客家美食,包容开放的客家围龙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发展文化与旅游产业的重要题材。我们要深入研究,深度开发,开拓创新,形成产业,带动创业。一要加快文化重点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梅州客家文化产业基地、麓湖山文化产业园、千佛塔文化旅游区、林风眠艺术园等项目建设。尽快组建客都演艺集团,支持市广播电视台、梅州日报社实施集团产业化战略。开发传媒出版、影视制作、音乐创作等新兴文化产业,设立世界客家网站,培育有客家特色、竞争力强的文化骨干企业。二要支持创作精品力作。大力培育山歌、汉乐等文艺人才,组织创作客家题材的《叶剑英》、《红婚纱》、《合家福》、《大迁徙》等影视戏剧作品,着力打造一批富有特色、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和主题晚会,弘扬提升传统文化,拉动旅游促进消费。三要科学开发利用。高度重视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相融并进,以注入文化内涵提升新兴工业、绿色农业、旅游度假产业的发展水平。推进中国客家博物馆和剑英图书馆申报国家一级馆工作,充分利用客家围龙屋、古村落和博物馆、纪念馆,开展客家文化特色精品游,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四要丰富群众文化。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城乡群众文化需求。加强策划推介,提升世界客都形象。挖掘客家民情民俗和典故传说,编撰客家故事,整体策划包装,系统联动推介,精心办好世界客商大会、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客家风情啤酒节、金柚飘香旅游节、“李惠堂杯”足球联赛等系列活动,加快客商会馆建设,策划举办客家文化博览会,规划论证筹建代表客家人精神家园的标志性建筑,进一步提升梅州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梅州市环境保护局

(一)基础资料

基础资料管理制度

基础资料管理制度

基础验收资料

基础资料目录

梅州市三乡

共青团梅州市委员会

梅州市城市建成区

梅州市种植情况

梅州市基础资料
《梅州市基础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