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我县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浅议

发布时间:2020-03-03 14:26: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县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浅议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近年来,中央把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工作作为金融工作的重点,从战略的高度对农村金融改革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部署。日前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金融改革部分提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指出要通过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就我县而言,各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国家宏观政策号召,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手段,进一步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投入力度,为我县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现有的金融机构由于方方面面的制约,还远远未能满足农业、农村、农户及涉农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建立健全我县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这不仅是保持农村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任务,也是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建设全面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一、当前我县金融服务体系的基本情况

截止九月底,我县金融机构网点达93家,分别是工商银行7家,农业银行11家,中国银行7家,建设银行5家,信用联社32家,农业发展银行1家,邮政储蓄29家,江苏银行1家。其中乡镇分布网点59家,分别是农业银行7家,信用社26家,邮政储蓄26家。从今年第三季度全县金融形势分析会上了解,至九月末,全县存款余额 1

119.88亿元,较年初增加19.87亿元;贷款余额59.6亿元,较年初增加8.4亿元。其中全县农业、乡镇企业类贷款为14.16亿元,占全部贷款总量的23.4%。数据显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逐渐形成了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信用社在全县各乡镇有26个网点,占乡镇开办信贷业务网点总量的83.9%,几乎占据农村全部金融信贷网点的大半壁江山,形成了实际意义上的“一农支三农”的局面。农业银行在乡镇有7个网点,邮政储蓄银行目前已筹建16家,其中乡镇14家,信贷业务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二、我县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制约因素

1、社会方面因素

(1)农业基础差,底子薄,规范化产业运作还未形成一定气候,多数农户仍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大部分农村支柱产业、龙头企业未达到真正壮大,市场占有率低;农村三大合作、农业产业化虽有所发展,但整体水平不高,资金凝聚力不强。

(2)思想认识上,由于小农意识的局限性,农民一方面存在“自给自足”、“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不能够解放思想,积极争取信贷资金,扩大生产;另一方面,诚信意识还未普遍形成,使得农村借贷信用低,阻碍了信贷资金的有效投入。

(3)民间借贷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资金供求矛盾,但也带来了社会隐患。特别是民间高利贷现象,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者的生产经营成本,降低其市场竞争力,同时,高额利息的索取又增加了诸多社会不稳定因子。

2、金融方面因素

(1)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呈现高度垄断特征。我县目前农村市场仅存在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两家金融机构。其中农业银行出于经营利润及综合成本考虑,在乡镇仅设臵7个经营网点,且主要以存款业务为主,其支农贷款比重未有实质性增长。农村信用社网点遍布乡镇,但由于其历史包袱过重,而农村市场资金需求高,供不应求,导致农村信用社利率偏高,供给总量不足,金融产品单一,不能够从根本上缓解农村金融市场的供求矛盾。

(2)农村储蓄资源利用率低,资金大量外流。我县乡镇26个邮政储蓄网点大约吸收了近20亿元农村富余资金,占全县存款总量的近五分之一。由于邮政储蓄机构的只存不贷,使大量的农村资金流向城市,而没有用于三农及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使本来就紧张而缺乏的农村金融供给市场更加不容乐观,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农村金融机构“慎贷”、“惜贷”现象严重,限制了支农贷款的有效投入。随着金融改革步伐的加快,银行商业化进一步推进,其经营利润最大化要求不断升级,金融部门对信贷投放也更加慎重。同时由于涉农信贷额度小,期限短,户数多,单笔贷款风险高,加之农业及涉农企业是弱势产业,不确定因素较多,一旦遭受自然灾害,导致减产或绝收,贷款极易形成风险,这些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挫伤金融机构支农的积极性。

三、关于改革我县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几点建议

1、抢抓机遇,顺势而为,积极筹建小额贷款公司。

根据苏政办发(2007)142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发展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的意见(试行)》的文件精神,由县金融办牵头,

正着手开展小额贷款公司组建工作,目前,已进入公开招标阶段。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宗旨是为“三农”服务,以农业、农村、农户、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涉农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用于支持“三农”的信贷比例不得低于80%,同时小额贷款公司具有贴近农户、乡镇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通常采取整贷零还的形式,贷款金额从千元到万元不等,可分周、月、季、年来偿还,符合“三农”及微小企业贷款短、急、频的需求特点。小额贷款公司的建立,是现有金融市场的有益补充,有助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激发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力,有助于合理配臵农村金融资源,缓解农村融资困难,维护农村金融市场稳定。

2、改革邮政储蓄制度,大力推进乡镇邮政储蓄银行建设。 按照向“三农”倾斜的原则,邮政储蓄机构积极探索了资金回流农村的机制。2006年底,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通过现有邮政储蓄制度的改革,改变传统邮政机构“只存不贷”的现状,杜绝农村资金“倒流”,为农村金融市场“造血”。至九月末,我县获准成立16家乡镇邮政储蓄支行。目前,各支行内部机构设臵已基本到位,各方面工作已逐步走向正轨。在业务发展上,除做好储蓄、汇兑、代收代付等传统业务外,还积极开展质押贷款、人民币理财、公司及个人小额信用贷款业务。邮政储蓄银行拓宽邮政资金回流地方渠道,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成为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有益补充。

3、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逐步提升扩容民营担保机构。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担保体系建设要求,必须建立合理的资本金扩充和补充机制,不断加大对现有担保公司的支持力度,采取

多种形式增强担保公司的资本实力,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至目前,我县共有担保公司3家,注册资金均在5000万元以上。各担保机构分别与县工商行、县信用社、扬州招商行、江苏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今年1-9月份已为企业担保163笔贷款19081万元,至目前在保余额达16875万元。但其涉农贷款份额极少,约占担保总量的5%。因此,应积极探索符合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的担保信用机制,不断加大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一是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引进民营资本参与公司资本运作的路子,吸引农村民间资金充实资本金。二是建立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和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对“三农”的有效投入。可以借鉴有关县市的好的做法,在一定期限内给予新成立的担保机构适当的税收优惠或补贴政策。三是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农村民间资本拥有者、中小企业等法人或单位创建中小农业担保公司,满足农村资金需求者贷款担保的需要。

4、积极探索非金融组织建设,加快推进典当行筹建工作。 典当行业是一个古老行业,随着经济发展和民众观念的改变,典当行在调剂资金短缺、缓解燃眉之需、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县作为农业大县,人口近百万,民间投资异常活跃,典当行可谓是应运而生。在县委、县政府的积极争取下,我县获准筹建第一家典当行。典当行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乡居民投资的资金短缺难题,为加快商贸流通,促进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5、改革和完善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全力打造农村融资平台。 我县是全国有机食品示范县,农业基础雄厚,生态环境优良。通过包装农业投资项目,积极争取农业政策性金融资金的投入,更好地

解决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如满足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扶贫开发等具有公益性、长期性等项目的信贷需求。

6、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充分发挥保险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

政府要加大力度,尽快改变农村保险业严重滞后的问题,力争在“三农”保险等重点领域有所突破和创新,有效提升农业及涉农企业防御风险的能力。加大对农业保险业的政策支持,促进农村保险业的发展。

推进我县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调研情况汇报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调查

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调查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之我见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思考

多元化多层次建设农村金融服务体系12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问题与对策探讨

试述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的思路

农村金融

农村金融

我县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浅议
《我县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浅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