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形势与政策实践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18:32: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理工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情况调查及现状分析

摘要:高校理工科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社会主义现在化建设的栋梁,能否在新的条件下,使高校理工科大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文素质的教育的成败。 最近几年,关于当代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状况的研究和讨论一直都未曾中断。从对安阳工学院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抽样调查来看,由于专业教育的偏向,使得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偏低。本文从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和价值探讨出发,理性地分析了高校理工科学生的现状,阐述了高校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正文:

一、引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如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能否参与国际化竞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理工科大学,要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必须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理工科大学应,树立起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教育理念,通过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使学生能够

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是理工科大学教育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素质是一个人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它包括一个人的

思想、道德、文化、心理、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是文化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德育、文学、历史、哲学、艺

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以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其文化品位、审美

情趣和人文素养。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涉及到教育的根本问题,这就是引导大

学生如何做人,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调查分析

为了能够得到理工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情况,本组成员对安阳工学院工科专业

学生采取了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65

份,回收率为91.3%,有效问卷343份,有效率达93.9%,符合调查统计要求。调查分

析如下:

(一)学生的道德修养品质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的根本。学校教育要始终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坚持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

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从理工科学生往往是逻辑思维的强者,形

象思维的弱者。由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便能一目了然。他们对于人文的接触普遍

还是仅限学校教育,只有27.27%的同学在问卷调查中能正确回答《辛丑条约》

的签订时间。而从课外书籍的阅读情况来看,大多数的理工科学生对涵盖人文知

识方面的读物或学科并不十分感兴趣,他们习惯与熟识的还是理性的思维和学习。另外在与调查对象的交谈中得知,大多数学生在选修课程时往往倾向于选择

宇宙探秘、职业规划、事业管理等专业、兴趣取向明确的课程,而很少会选择大

学语文、美术欣赏、影视赏析等人文文学色彩较重的专业,就算选修了这些课程

的学生也表示目的是为了学分。另外,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理工科学生往往偏

向于悬疑推理、探索探秘类的书籍,而对中外名著类书籍却无人问津。

今在大多数的理工科院校中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可是这些课程通常无

法唤起理工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未能受到他们的重视,这些课程往往被他们视

为副课。因此很大一部分的理工科学生不能广泛吸收人文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

素养,直接造成了这些大学生道德品质低下、行为粗鄙、学风不正等问题。

(二)学生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宽广的胸怀,坚强的意志,具备自我控制、

自我调节、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承受困难、挫折的能力。从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

数据来看,一方面,学生们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当面对挫折时, 67.9%的学生表示

能够适时控制和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有信心克服困难和面对挫折;为了把自己培养

成为对社会有用人才,希望学习不够刻苦的同学,首先要树立人生志向,确定学习

目标。成功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只有有了高远的志向和目标才会有动力,人

生才会有发展,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兴趣不可过于广泛,要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

(三)人文素质教学的缺乏使得理工科学生缺少创新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

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你认为实践活动和人

文素质的关系是什么”,令人意外的是56.06%的同学认为他们间几乎没有联系。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突出地强调了实践对认识

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可见学科的限制使得理工科学生学习范围仅局

限于专业知识的方框中,致使知识面偏窄。毋庸置疑,当今社会正是一个提倡创

新的社会,而理工科学生本应为创造思维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但是人文素

质教学的缺失却严重妨碍了理工科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直接造成了创造性人才的

流失。这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显然是极为不利的。

(四)人文素质的缺失使得理工科学生的精神世界单一

众所周之,随着社会的发展,21世纪的大学生有以往大学生不可企及的优

势和特长,可是也经历着严峻的心理体验和价值困惑,特别是理工科学生。主要

表现在:在实现高考这一人生目标后所出现的目标迷失和动力丧失,在面对求职

择业的压力与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现实时的茫然若失与自我定向的疑虑,在面对

五光十色、充斥功利主义、物质攀比的世界时的困顿,在面对追求金钱和追求真

理的天平时梳理不清他们内在的关联与矛盾,在对待自我与他人、集体、社会的

关系问题时容易将自己放大而忽视他人、集体、社会对自我的重要意义……理工

科大学生价值困惑的实质是理想信念的疑惑、道德的迷失与存在的迷失。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来,人文素质的缺失已经明显成为理工科学生发展的障

碍。因此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中刻不容缓的大

事,这也就要求高校在增强专业教育的同时更要着重加强对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

素质教育。

三、加强与改进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的思路与建议

(一)改变理工科学院既有模式,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为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学校应开办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管理、

经济、法律、伦理等人文学科的课程,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意志、兴趣、性格、

思想、信仰等等人文素质教育,为理工科学生指示全面发展的方向,让他们对人

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有一个全面理性的认识,并在科技与文化中得到平衡,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观念。在学生了解、掌握一定

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组织学生将其运用于社会实践,把

对人文知识的体验内化为人文精神。学校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大学生深入

社会、深入生活,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使大学生能够在耳闻目睹中亲身感知

和体验人文精神。

(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担负着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

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思想政治

理论课应发挥重要作用。改革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育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教学内容体现时代性、教学方法灵

活多样、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同时把课堂教学小课堂与社会实践大课堂相结

合,引导大学生在激烈紧张而又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获取知识,坚定对马克思主

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提高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更好地掌握服

务社会,报效国家的本领。

(三)摒弃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加强课程改革

对于人文课程的考核,有的老师仅停留于考核背诵或者提交论文的形式,有

些大学对文科课程要求很低,甚至考前就把考题告诉学生,或直接开卷考试,并

且考试内容十分简单,这样都容易使理工科大学生产生敷衍的情绪,所以必须摒

弃这些传统的考核方式。在课程设置改革方面,高校教师应努力创新引导性教学

方法使得人文课程的讲授丰富化、多元化,优化课程结构,切实提高课程质量,

增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努力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应该增

加历史方面的比重,并且应当倾向于其内涵的解释,并结合当今时代特色给予正

确引导。目前中国学术界已呈现出一种百家争鸣的局面,像于丹的论语心得、金

正昆的礼仪讲座、百家讲坛中的法律讲座等等,都有很好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四)文理学生分界不应过于明显

应定时让文理科学生进行互动或交流学习。通常当理工科学生与文科学生进

行交流时,他们能自觉意识到自身在人文素养方面存在的差距,这也能激发很大

一部分具有求知欲的理工科学生对于增强自身人文素养的兴趣,扩大其人文知识

面。因此这样的交流与沟通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能有助于提高理工科大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积极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有助于他们

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

四、总结:

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养成,而对于当代理工科大学生更是如

此。实践证明,承载大学人文精神的不只是大学中分门别类的专业教学,在办学中

形成的校园环境作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文化背景,对大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

作用。,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培养理工科大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主体精神

和以个体完善与发展为主的创新主体精神。那么,我想通过社会各界和大学生自

身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状况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李桂花.人文素质教育的时代内涵与创新[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5(9):56.

[2] 刘舜尧关于理工科大学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

科学学报,2000(5):23—24

[3] 绍龙宝人文素质教育使大学生走出价值困惑[N]中国教育报,

2004—06—05

[4] 王松泉大学生人文素质养成中的偏差和对策研究[J]职业时空,

2007(8):21

[5] 张作祥简论加强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N]光明日报,2006—12—02

2、《中华爱国主义新辞书》,分编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第 1版;

[6]《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马恩伦理思想卷),编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7]《简明国耻辞典》,主编,长春出版社1993年10月;

[8]《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马恩伦理思想卷),编者,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形势与政策实践调查报告

形势与政策调查报告

形势与政策调查报告

形势与政策实践,

形势政策调查报告

形势与政策调查报告要求

形势与政策社会调查报告

形势与政策实践报告

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

级形势与政策期末考核与实践调查报告要求

形势与政策实践调查报告
《形势与政策实践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