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师作为职业选择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3 21:32: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师作为职业选择的思考

[摘要]教师作为职业的选择,有其特定的对象和要求,需要我们对社会及自身作出理性思考,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关键词]应然与实然;认识你自己;理性;职业选择

教师的职业很稳定,教师职业受尊敬。于是教师作为职业的选择,成为很多大学生的“保底”选择,似乎成为一名教师很容易,也不需要多高的素质。这其实是缺乏对社会及对自己理性认识的表现,也是缺乏职业规划的表现,我们要克服这些错误的想法。其实,教师作为职业的选择,有其特定的对象和要求。

认识社会:“应然”与“实然”的矛盾

“应然”通俗说法即“应该如此”,有两种含义,一是对事物现实价值的肯定,可以是实现的,更多是未实现的价值,当主体说“应该如此”时,语义上已经暗示对某种价值的期盼;“应然”另一义是事物的发展符合我们对事物规律的掌握,是一种预期的证实。“应然”植根于对人类理性的信赖,理性如果合乎逻辑性和客观性,则在理论和实践中按照理性探求事物的应然性就不是没有依据的事。经验也证明事物发展可以朝我们预定的目标迈进。“应然”从本质上说是主体对“必然”的自觉意识。与“应然”相区别,“实然”是事物的现实展开,是事物的具体时空的真实存在,这存在是许多研究的前提,用马克思话说,“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实然”总体具体的丰富的活的东西,从价值上看有主体企盼的一面,也有主体所不愿的一面。在“应然”与“实然”的视角下来思考教师职业的现状,也许有助于我们进行理性地进行选择。先举一个例子吧,在1992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规定了国家将在本世纪末(2000)使教育经费达到国民经济总产值(GDP)4%的世界平均水平,然而时至今日,虽然我国的教育经费绝对投入数量有所增加,但在投资的比例上始终未能达到这个目标。这里的4%就是一个“应然”的东西,而时至今日始终没有达到这个目标就是“实然”。其实,这里的“实然”还可以说的更具体一些,“诉诸我国的教育实际,虽然一些中心城市及东部发达地区的教育设施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些地区的教育设施甚至可以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设施媲美,但是放眼全国,有许多地区的教育设施依然很落后,教育条件依然很简陋,特别是用以稳定教师心理和精神的经济待遇依然不高,尚需要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来稳定教师队伍。”再展开一下,教师地位,教师权利,教师待遇,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均衡,教育公正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其实都存在着“应然”与“实然”之间的矛盾。所以,把教师作为职业选择,首先要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正确认识“应然”与“实然”之间的矛盾的现实存在。如果没有这样的方法论作指导,把“应然”当作“实然”,就有可能怨天尤人,产生挫败感,进而产生错误的职业选择。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正是由于“应然”的存在,才是事物实然状态的改善成为必要和可能。经过主体的主观努力,“应然”必然走向“实然”,“实然”于是变成了“应然”。由此可见,“应然”与“实然”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我们国家的教育是在极其落后的基础上起步的。1949年,我国80%人口是文盲,小学和初中入学率仅有20%和6%,高校在校生仅有11.7万人。经过60年的不懈奋斗特别是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教育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具体表现在: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职业教育在改革创新中加快发展,教育宏观结构调整取得重要突破;以促进教育公平引领教育发展,在实现教育公平方面迈出重大步伐;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基本框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应然”与“实然”不断转化的过程。当然,包括教师在内的众多主体都参与了这个创造的过程。不过,从“应然”走向“实然”,中间是个需要付出无数艰辛劳动的长期的过程。所以,把教师作为职业选择,如果仅仅是把待遇、名声、地位等外在的东西作为选择教师职业的标准,那就需要做好心理准备,转变认识,做出正确选择。于是我们得出结论:只有你把“为人师表”作为崇高职责而不仅仅是把其作为谋求社会生存的手段时,你才会自觉地去推动“应然”走向“实然”,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认识你自己(know yourself)

“认识你自己”,这句脍炙人口的古希腊名言,也许是最为简洁而精辟地揭示了哲学的奥秘──从人自身去破解哲学,其实,教师作为职业的选择,也需要我们来认识自身,结合自身实际,了解自己和教师职业精神的一致性程度,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与苏格拉底同时代的哲学家们,当时都热衷于探讨自然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问题,比如泰勒斯认为是“水”,赫拉克利特认为是“火”,德莫克里特认为是“原子”等等。在苏格拉底看来,探讨这些问题毫无意义,简直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是在虚度年华。在他的眼里,一个人只要善于培植自己的信念,没有自然知识也无关紧要,了解水、火、空气等自然现象对于拯救灵魂一无用处。因此,当苏格拉底看到雅典德尔斐神庙金顶上刻着的“认识你自己”的格言后,顿生灵感。他说,这才是人生的至理名言,才是哲学的最高任务。只有“你自己”,才是我们必须去面对和不断探究的。 苏格拉底围绕人的精神修养提出哲学命题,比如什么是幸福、美德、真理、正义等,其中贯穿一个主题就是说服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去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认识你自己的哲学意义在于:由强调知识的作用,从而强调人的地位,是人文主义的体现。他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的认识,而善包括健康、财富、地位、荣誉以及正义、勇敢等美德。

其实,把教师作为职业选择之前,除了对社会进行思考,更要对自己进行思考,对教师职业精神进行思考,在这个地方,认识你自己的意义在于:你适合这个工作吗?你拥有作为教师职业所具备的“善”吗?

在我看来,教师职业精神应当指与教师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教师自身职业特征的一些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如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操守、职业协作、职业奉献,等等这些内容,是教师职业所应拥有和教师个人所必须拥有的“善”。一旦你选择了教师职业,你就必须对自己检阅:我是否具备这些职业精神,是否具备这些“善”。因为一个人一旦从事教师这一职业,也就同时承担着与之相应的社会责任,并同他所从事的教师职业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基于教师职业整体利益的认识,有助于促进教师对于具体社会义务的自觉责任。这种自觉责任可以逐步形成教师所特有的职业道德,并进而升华为职业精神。从面上来看,教师的职业精神在其职业生活中最突出地表现为一种职业作风,它是教师职业精神的习惯性表现,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那么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职业作风呢?我认为“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是首要的任务。当然,这里的学习也可以理解为哲学上的反思活动,通过反思使我们自己逐步接近“善”,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树立终身学习的发展理念,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责任,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如果教师不注重自身内在知识体系的更新,又怎么能成为不断给予学生一杯“水”的桶水呢?更何况,我们目前还要考虑所给予学生的这一杯水到底是新鲜可口的纯净水、矿泉水还是早就过期了的垃圾水。教师要主动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加以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充实和完善各自内在的知识储备体系,作为教师,更要保持一种谦虚、谨慎、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要不断反思不断实践。要应时适变,惟有这样才能时刻应对各种挑战,以适应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英国哲学家培根在其人生随笔中这样写到“历史川流不息,若不能因时变事,而一味格守旧俗,这本身就是致乱之源。” 作为教师来说,“与时俱进”意味着要在摒弃落后教育、教学思想的同时,主动顺应时代的变更,去发掘出更加符合教育发展的前途。

教师职业精神来自于人内心对于自己工作本身的尊重,缺乏对事业的尊重,而仅仅把教师职业作为“保底”选择的权宜之计是不行的。因此,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教师积极性的高低和履行工作岗位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职业价值观念。有资料表明,先进教师与职业态度指标通常呈正向关系。因此,认真是一名教师对待工作所应具有的一种最基本的态度,是教师想干事、干成事、干好事,保证工作成效的基础。要勤业敬业,不断地完善和充实自己,要教书育人,自觉做到“行为世范”,潜心治学,淡泊名利,这是教师应有的最基本的职业精神。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够做出过硬的创新科研成果,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出教师群体引领整个社会风气的积极作用。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步适应教师这样角色,把自己锻造成一名合格的教师。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自身坚定的信仰,高尚的情操,博大的仁心,完美的道德,渊博的学识,健全的人格,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远大的目光,才能成为学生的师表和楷模。在这个缺乏英雄和楷模的时代,教师的光辉形象不可或缺。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要教书育人,自觉做到“行为世范”,潜心治学,淡泊名利,这是教师应有的最基本的职业精神,这也许就是为教师的“善”吧!那么,你能做到以上这些要求吗?你现在具备多少这样的职业精神?你能坚持多久?……所以,把教师作为职业选择,需要经过理性的思考,它建立在对自己的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如果对自己真正的拥有和需要都模糊不清,那就暂时不要匆匆作出选择。

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带来的就业压力,扩招后大批学子面临的就业竞争,让恰逢今、明两年毕业的大学生倍感压力。一方面,许多往年出现在校园招聘现场的中小企业,甚至大企业,明确表明取消招聘计划,另一方面,求职人数不断上扬,结合国家人事部的统计资料,由于高校持续扩招,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接近600万,加上往年毕业而未能就业的高校生,就业大军高达1000万人。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导致了在当前的大学校园内正弥漫着一股“就业恐慌”。

于是,把教师作为职业选择,成为就业恐慌人群的“保底”选择。很显然,这是缺乏职业规划的表现。没有进行应然与必然的考量,缺乏对自己的理性认识,从而出现择业的盲目和恐慌。而职业发展规划是不应该盲目的,更不应该轻易改变,即使面对经济危机,也应该冷静思考,根据个人特点选择未来发展方向。我们提醒,面对金融危机,毕业生可以稍微做些理性的改变,比如对初次就业期望值进行调整,同时我们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增加就业技能,从而提高自己的核心职业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我们要找到并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一味的恐慌,草草地选择。

即使现在大学生就业存在一定困难,但真正的人才仍然会为社会青睐,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大学生就业。比如,就国家计划两年内投资4万亿扩大内需的决定,经济专家认为,虽然长期效果仍待观察,但对就业市场而言无疑会有正面影响。还有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等项目的开展,无疑会给大学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岗位。这也许是应然必然走向实然的表现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第一卷第一章

2.王长乐,徐丹《是什么观念影响了4%教育投资承诺的实现》 新华文摘2009.21 3.(英)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著;何新译,《培根人生随笔》,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ISBN号:9787800028397 / 7800028399。

4.吴小华《教师职业精神》

《当代教育研究 blog 》 2008.9.12

职业选择

作为教师

作为教师

作为教师

作为教师

浅谈职业选择

作为一名教师

作为初三化学教师

作为高中历史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

教师作为职业选择的思考
《教师作为职业选择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