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3 18:49: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经济全球化对企业来说,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规模化,但这种规模化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组织结构的更新与改造,使规模不断的改进。在新的科技技术的条件下,组织创新结果导致的虚拟规模化将会成为规模化的最新注解。二是效率化,没有效率作为支撑的规模化都必然是“规模不经济”,最终会被市场所淘汰。经济全球化的这两个显著特征为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运作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全部内涵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在现代市场经营观念的指导下,根据企业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及可取得资源,为求得企业的生存和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对企业的发展目的、达到目标的途径进行整体的谋划。本文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宏观经济形势、技术经济背景、国内基础状况进行了一般分析,并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及其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机遇;挑战 目录

一、引言 3

二、国内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 4

(一)对国际经贸管理知识的缺乏以及对国际化认同率较低 4

(二)没有制定国际化的战略目标 4

(三)缺乏配套的国际化政策 5

(四)企业可国际化的水平低 5

(五)投资的行业结构不合理 6

(六)缺乏驾驭国际化经营的能力 6

(七)缺乏明确的市场信息,动向把握不准 6

三、对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分析 6

(一)构建和完善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 7

(二)完善中小企业国际化法律保障体系 7

(三)战略联盟 8

(四)生产国际化 8

(五)营销国际化 9

(六)培育核心竞争力 9

(七)完善外部政策保障 10

四、总结 10 参考文献 12

一、引言 近几十年来,国际化企业尤其是一些全球性跨国公司为了寻求更大的市场空间、更好的资源供给、追逐更多的企业利润,纷纷突破生产和市场的空间限制,向国外发展经营业务,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加快了实现其产品交换、生产过程、信息传播与利用以及企业组织形态国际化的进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们国家走向经济全球化的第一步,标志着我国经济真正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参与到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不断的增进我国的贸易往来,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态势也从国内企业间的国内市场竞争转变为与国外企业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展开更精确、更激烈、更有力的竞争。当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也预示着我国可以享受多方面的、最优的、最好的最惠国待遇。这有利于中小企业借助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的良机,多方面地开拓国际贸易市场,增大对外贸易往来,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在国际上争取更大的合作空间。 国内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

(一)对国际经贸管理知识的缺乏以及对国际化认同率较低 大部分的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刚开始都会受到国际职员、投资者以及国外媒体的质疑,这是由于中国企业对国际经贸管理知识的欠缺,以及国内产品在国际上的低认同率的缘故。他们眼中的中国企业往往是价格低的同时效率也会相对的比较低。基于这种情况的存在,国际化后员工担心被裁员,投资者担心投进去的钱能否的到回报。同时外国的文化认同度较高的企业往往不愿意接受外来企业的加入。在这个时候如果忽略掉自身集团对国际经贸管理知识的缺乏和国际化认同率低的问题,盲目的只是为了发展而一味的走向国际化,不仅不会看到所谓国际化后快速发展的效果,反而可能还会引起原有产品销量的减少以及产品形象的破坏,所谓的“赔了夫人又折兵”。为了避免这种糟糕现象的出现,中小集团应该站在国际化的市场中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国际经贸管理知识,详细研究国际企业的管理体系,并从中获取经验。效仿国际化成功的中国企业,提升国际化认同率,打破国际上中国企业的一贯形象,在海外市场上为中小企业树立一颗全新的形象。

(二)没有制定国际化的战略目标

企业在市场的大力推广需要详细的品牌主线和框架,然而中小企业在这方面比较缺乏。中小企业有主品牌和副品牌之分,但是品牌缺乏系统的整理,因此市场上的资源在不同的品牌中相互分离,缺乏联系,不能相互依靠。这样就会使得大投入小产出,没有叠加,互不相干,这是市场资源利用率低的表现。然而好的国际化战略是企业国际化的先决条件。而今中小要想走向国际化就必须要有更高的能力来更好的拓展公司的业务,同时,企业的高质量的产品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售后服务作为企业与顾客之间的纽带提升了企业的价值。而目前中小的形象传播只是品牌战略目标的外在体现,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品牌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系统的不完善、缺乏明确的目标、规划思路的混沌。中小为了与顾客有较好的互动,曾提出了一个“主要你想”的主题,但这个主题并没有绘画出中小未来发展的详细蓝图,因此,如果想走向国际化中小集团就必须指定国际化的战略目标,使得品牌的框架和决策模块适应集团自身。只有制定了国际化的战略目标才能使集团更好的走向海外的市场并立足。

(三)缺乏配套的国际化政策 要想成功的实现企业的国际化,配套的国际化政策是前提条件之一。中小集团应该在国际化之前制定适合企业的配套的国际化政策,这套国际化政策首先必须要适合企业自身,可以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但一定不要搬过来就用,一定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心创新,要有中小企业的特点和个性,同时要适应中小企业的情况。如果没有配套的适合的国际化政策,而是走一步说一步,那就会使得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前途一片迷茫,会降低企业员工对企业的信心以及降低企业国际化的成功机率,同时,如果在国际化的道路上遇到什么问题,在没有配套的适合的国际化政策的情况下就必须要临时制定应对策略,这样不仅会手忙脚乱还有可能会导致考虑问题的不全面,而使问题得不到妥善的解决。

(四)企业可国际化的水平低

中小企业虽然有较好的管理体系以及完整的生产链,但是这是相对于国内的一些同类企业来说的,如果选择走向国际化道路,那就必须与国际上的同类企业比较产品的质量、产品的价格、产品的售后服务、产品的营销渠道以及市场资源的合理利用。[7]实际上,我们国内的大部分企业在与国际企业相比的情况下,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我们在很多方面都与海外的企业有很大的差距,也就是说我们国内企业的可国际化水平比较低。为了弥补我们的这种不足,我们不得不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设备,吸收经验丰富的国际化人才,完善企业的生产管理体系,使得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与国际上的企业相抗衡。但同时我们应该保持我们原有的优势,并且继续发扬,还有就是要留住原有的对中小集团相当熟悉的员工以及一直以来都对中小集团大力支持的老顾客。

(五)投资的行业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的对外投资总额中贸易企业占20%,非贸易企业占80%,其中的50%是资源开发型企业。也就是说,我国的对外投资主体是资源性开发企业,即劳动密集性投资,在高科技领域的很少,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差,抵御风险的能力小,产品的附加值低。

(六)缺乏驾驭国际化经营的能力

中小型企业必须拥有必须要一定的素质的企业员工,是有认知国际惯例、熟悉国际市场规律和国际贸易法则的一批高技术高水平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而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起点低基础薄缺乏一定的知识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尤其特别缺乏,大部分缺少一定的管理经验,大多数情况下是高级管理人员依靠自己积累的市场经验和直觉去认知和把握市场。这样很难形成自己公司统一的管理模式,更难以与其他国际经济贸易公司进行竞争。

(七)缺乏明确的市场信息,动向把握不准

国际化经营企业必须要准确了解市场动向,提前快速的掌握市场变化。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缺乏管理经营者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对国际市场的深入了解,对市场信息资料的处理和反馈功能比较弱,国内为该企业服务的信息也明显缺乏。由于没有专门的对市场进行调研,只是以市场数据来研究消费者新的消费心理特点和消费行为特征,从而制约了中小企业走出国门。

三、对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分析 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主要是指政府为了促进中小企业外向国际化发展而制定的系统配套的公共政策和管理体制。这种政策扶持体系包括相关的组织管理体系、法律保障体系、以及金融支持体系等。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首先需要建立相关的组织构架,完善子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使各个体系能够协调发展,有效利用现有资源,不断的发展中小型企业。中小企业要想发展,要想走上国际化的道路,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不断改进,以期使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构建和完善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 首先,应将有关政府职能部门中涉及中小企业的管理职能进行归并,组建直属中央政府的统一的、权威的、具有综合协调能力的国家中小企业管理局,下设中小企业国际化直属部门,专门负责中小企业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经济合作的规划及政策制定等,并对下级机构进行指导。 其次,应成立由中小企业管理局或政府其他部门参与和协调建立的服务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指导、协调、监督、管理中小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为中小企业创立和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等 另外,应加快组建中小企业的各类合作自律组织。企业合作自律组织是企业间联合的非盈利性组织,最常见的有行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与政府的官方和半官方机构以及盈利性中介机构相比,企业合作自律组织具有有偿性和收费低的特点。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企业合作自律组织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及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发育和完善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国在中小企业自律组织上要采取积极的态度,鼓励组建、提供支持、加强领导、促进发展、减少不必要的干预。

(二)完善中小企业国际化法律保障体系 到目前为止,我国有关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有些领域存在空白,有些法律相互抵触,有些缺乏可操作性,法律法规之间有机联系不足,缺乏整体设计。鉴于此,我们认为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法律体系:一是以《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对外贸易法》相关规定为依据,加快制定我国的《中小企业国际化促进法》、《跨国经营法》等相关法律,通过制定这些法律我们不断的更新中小企业在管理上的经营理念。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按照有关法律协定,保证法律的准确性、稳定性以及法律的超前性、前瞻性和长期性。另外我国也应积极与有关国家或地区展开谈判,通过加强双边或多边经贸磋商,签订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司法协助协定等政府间协定。最终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家协调,为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中小企业的正当权益。

(三)战略联盟

企业之间的合作战略联盟会增加两个企业的总体效益,会远远大于两个单独企业的总收益,也就是一加一会大于二的效果。当今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的观念中把竞争者作为敌人互相不合作的想法已经过时了,在现在的经营理念中已经不再适用了,从当今的市场来分析,战略联盟是非常适用于新型的市场营销策略的,它可以是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同时还可以使合作双方互相弥补,共同进步。[9]

(四)生产国际化

走向国际化必须有过硬的实力,能够生产出吸引全球消费者的产品,这就需要企业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并在原有的产品中寻求创新,进一步优化。在创新中发展,增加创新力度,缩短更新时间,提高产品质量。这就需要中小集团有完善的创新体系,重视创新,招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科技人才,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价值。同时丰富产品内涵,实现质的飞跃。但是,就目前中国的企业看来,创新和产品设计是企业的软肋,只要原因是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以及资源匮乏,同时也与中国的社会环境及体制有关。[10]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要想轻而易举的实现产品的创新,使生产走向国际化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因此,中小企业要想实现生产上的国际化必须从两方面下手,首先就是增强自身的技术能力,并同时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不断创新,寻求进步,这是一项长久的工作,不是能在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我们要坚持下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其次就是从其他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比如三星集团把企业的文化和产品的个性化作为产品的主要发展方向,我们可以学习其在感性价值方面的发展。

(五)营销国际化 企业要想走向国际化,完善的营销策略是必须要有的。国际化的营销策略很好的会帮助企业在国外市场的前进。与企业以往的传统的营销方式来说,虚拟的供应链比较灵活和方便。同时虚拟的供应链的网状结构也弥补了传统的供应链的不足。这种营销策略不仅优化了产品的售后服务,还会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以及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同时增加了供应双方的安全感和信任程度。虚拟供应链系统的服务模块会更多的关注消费者的满意程度,最终达到高质量产品和优质服务的双赢效果。营销的国际化会使中小企业的产品更好更快的融入国际化的市场,同时增加与国际上的同类产品的竞争力。赞助具有影响力的体育事业,插入广告,来宣传企业的产品提高企业形象。中小集团为都灵冬奥会提供的电脑和打印机等,赢得了国际奥委会的一致赞赏,这对中小集团走向国际化提供了无形的动力。同时聘用都灵冬奥会的11为冠军以及世界冠军做品牌的形象代言人,更加提高了企业的国际信誉,增加了国际顾客的信任程度。

(六)培育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的持续竞争力成正相关,只有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相应的提高企业的持续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和壮大的基础,是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并购不仅可以快速而有效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量,还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所投入的成本,其主要是通过并购企业的能力来强大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中小与其他企业相比有自己的优势,比如较好的分销制度、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以及较低的成本,这些优势都有利于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化,但这些优势都不能作为持久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国际化的技术、国际化的人才以及企业的创新能力。[12]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进步过程中所形成的默契程度以及所积累的经验知识,是各方各面各种各样知识的揉合,而不是某一特定领域的所有知识,不属于任何人而是企业整个集体的公有知识。因此培育核心竞争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过程而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学习中西结合的企业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七)完善外部政策保障

作为国内民营高科技企业的榜样,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中小企业的高质量产品、较低的价格以及优质产品售后服务。但同时也会面临相应的挑战,如品牌的提升、文化的融入、开拓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以及不同业务之间的转换。在众多的问题中有的问题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比如文化的融入、营销策略的选择,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如品牌的提升、开拓国际市场、不同业务之间的转换等,就需要政府的帮助,因此,在国际化的同时应该完善外部政策保障,以解决一些企业自身所不能处理的问题,使企业在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上更加顺利,畅通无阻。如果外部政策不能保障,那么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而阻止企业前进的脚步。[13] 总结

中小企业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存在背景和发展道路,其中大多数中小企业为私营企业。统计数字表明:1989年,中国私营企业仅有90581户,从业人员164万人,注册资金84亿元。过了短短13年,到2002年底,私营企业数增加到242万户,从业人员3247万人,注册资金2.23万亿元,分别增长27倍、20倍、294倍。私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从1989年的0.57%增长到2001年的20.46%。这几个数字表明:近几年的我国的经济发展得益于私营小企业的不断壮大,小企业的盈利是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的重要力量。经济的这些发展是我国政策的不断跟进,得益于我国政府的不断重视,这些都是增进我国小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保障。 经济全球化的加快,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交流和扩大,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进程,从1999年开始,中国中小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国家在1999年初颁布了对私营企业外贸进出口权的规定。2001年7月国家进一步修改外贸进出口权的规定。当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出口货值2684.3亿元,比1998年增长了2倍多,所占比重由1998年的8.2%上升到16.5%。2002年1月到7月,浙江省有进出口自营权的6281家私营企业出口总额43.34亿美元,同比增加47.1%,比该省同期出口总增长高出25.9%。2002年,上海拥有自主进出口的私营企业家近2000家,出口额3.27亿美元,同比增加7倍以上。同时私营企业到境外投资设立企业也有了发展。

中小企业经过20几年成长进步,已经有了一定的实力,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少企业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具备了市场意识和世界眼光,经营灵活的中小企业,已率先成为进入国际市场的开拓者。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企业运营的一个发展趋势是世界越来越多的公司、企业走出国界,实行跨国经营,从而形成一大批跨国公司,这些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流通活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动力和主体力量。跨国公司利用有利的外部条件和其自身的决策同时,易于把握市场契机和市场竞争观念等优势迅速崛起,成为托起世界繁荣的重要力量。不难得出,大型的跨国公司对推动我国经济是非常有力的,但近几年来,我国的中小型企业也处于不断发展与更新的地步,我们应该抓住时代发展的契机,更新理念,加强创新,不断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使之走向国际化。 参考文献

[1]杰伊·巴尼;李新春等《战略管理》(中国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0 [2]阿尔温德V·帕达克;石永恒等.《国际管理》(中国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08 [3]菲利普·科特勒;何志毅等.《市场营销原理》(亚洲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05 [4]迈克尔A.希特.冯云霞等.《组织行为学》(基于战略的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0 1 [5]吴金明,彭礼红等.自主创新:《21世纪中国企业的战略选择》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3 [6]丁举昌,《金钻战略》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4 [7]王小刚.《战略绩效管理最佳实践》中国经济出版社 2O11.3 [8] 张小平.再中小:中小国际化十年[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9] 孙黎.复盘:反思创新与商业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0] 李国刚,许明华.中小并购以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1]余承萱,陈珊.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产 业经纬,2009 [12]徐忠海.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商业研究,2001 [13]杨希燕,李祥永,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适用理论和参照基准[J],当代财经,2004

我国中小企业在招聘人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分析(5.17)

中小企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毕业论文

中小企业人才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