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格尔尼卡说课

发布时间:2020-03-01 22:01: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美术课《格尔尼卡》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七年级的美术教师***。首先介绍一下在我的课堂上实施的教学理念。

快乐教学: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寓教于乐,轻轻松松,润“美育”于无声中。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格尔尼卡》,选自人美版第13册七年级上,属于“欣赏·评述”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与设计、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说课。

一、教材分析与设计

新课标实施以来,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中学美术教育方面的锐意改革。它改变了以往重视美术技能、技巧的灌输,转而向美术的情感素养方向发展,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和水平,以激发其终身追求美的情感。

怎样去实现这一目标呢?美术作品欣赏——就是一个最好的解决途径。通过欣赏课,可以教会学生怎样欣赏、理解艺术作品,从哪个角度去体会美、感知美,从而达到美育素养的积累。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的作用很重要,它好比开启初中美育的一扇门,让学生能了解初中美育的特点——那就是“直观感受美,深层挖掘美”。

本节课的作品《格尔尼卡》是毕加索的名作,属于“象征主义”的代表作,是一幅世界名画。因此,在教学设计这一块,我做了如下安排:

教学目标: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而欣赏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把眼睛所接收到的信息,大脑所反映出的情感,用语言表述出来,简单点说就是说出自己的直观

1 感受。我从三个方面设立了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作品的仔细分析,让学生了解《格尔尼卡》,明白毕加索创作的根本思想和目的,达到欣赏的目的。

过程与方法: 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认知作品的历史背景,体会“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并体会毕加索的艺术作品带给人心灵的震撼,认识到战争的残暴性,让学生的思想情感上升到“爱护世界和平”的高度。

教学重点: 作品局部赏析,分析理解人物的创作手法。

教学难点:

1、能够分析出《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 象征艺术,让学生理解它的独特意义。

2、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暴性,产生“爱护世界和平”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基础,但面对“象征主义”作品,还是感觉到晦涩难懂。因此,解读“象征主义”的意义,明白怎样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是本节课学生的应知点。但是初一学生的理解力是有限的,我发挥了“视觉艺术”可以给人直观感受这一特点,把这些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把深奥的作品用“深入浅出”的方法解读出来,让学生理解、接受。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这一有利条件,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音乐、视频创境法”、“深入浅出分析法”、“内心独白朗诵法”、“行为艺术再现法”。

在学生的学法上我采用了:自主探究性学习法、手绘线条情感表现法、师生互动法、生生互动法、游戏参与法。

这样以多种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效率,使我的课堂成为一个真正的“快乐课堂”。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三觉触动说导言:

导言犹如一节课的风向标,好的导言可以直接引领学生入境,激发学习兴趣,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导言部分的时间只用1—3分钟,而我的这节课导言部分设计用了10分40秒。这不是言之无物的拖沓,而是精心设计的教学铺垫。

我用了听觉、视觉、触觉三个部分完成了导言的引入:

1、音乐引领入境 我先用了一个刺耳的警报声,让学生产生惊恐的紧张的情感,为下面教学中出现的“战争让人产生的恐慌感”进行铺垫。接着,我播放了《在松花江上》这首歌,问学生听了有什么感受?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说:“想到了日本鬼子,想到了战争,感到有害怕、惊恐的感觉。”

2、视频直观触动 我截选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南京大屠杀》的记录片放给学生看,直接触动学生的神经,并问学生看了之后有什么感想?学生说:看到了帝国主义的残暴,看到了无辜百姓的凄惨,感受到了愤怒、悲伤的情感。

3、线条表述情感 情绪被煽动到这里,我接着问学生:能不能把这种情感用简练的线条表现出来?在3分钟之内,先画完的同学有机会把作品粘到黑板上,刺激学生的竞争意识。在这种情绪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很快完成了作品,我还让学生讲解自己作品的意义。

这一切都是为了顺利引出本课的内容,让学生于无形之中接触到“象征主义”,通过阐述自己的画,解释线条象征的意义,色的象征含义。其实,这就是“象征主义绘画”的最基本的定义。

自主探究、层层分析、真情告白说内容:

1、初次赏析说感受: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所有的艺术作品都会给我们一个直观感受,也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第一眼感受谈出来,这样好带这一问题进入下一个环节。

2、师说背景生讨论: 教师把《格尔尼卡》这幅作品的历史背景介绍给学生,并让学生相互讨论,解读为什么观看之后有这种感觉,体会作品传达给我们的动荡、害怕、紧张的象征情感。

3、再次赏析细分析 教师把作品中的每一个形象利用课件放大,采用师生问答,讨论分析,层层剥茧的方式理解作品中的形象处理方法和意义,明白“象征主义绘画”。同时也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沟通情感。

4、真情告白与再现 这一部分的设计是本节课的高潮所在,是发挥“主体性教学”模式的体现,真正让学生作到了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只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我是分两部分完成的:

①内心独白 我让学生把自己比拟做作品中的形象,以话外音的形式,配上恰当的音乐,分别扮演角色,进行朗诵——内心独白。进一步入情入境,让学生深刻体会作品的象征性。

②情景再现 行为艺术——是美术领域当中的“现代艺术”,它可以用肢体语言夸张的表述情感,传达一定的思想意识,它可以是深层的,也可以是浅显的,只是在于观者的人文素养,但传达给人的感官刺激却是直接的。在内心独白创设的情境中,我让学生按画面中的形象扮演静止造型——情景再现,整个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的表演非常有激情,很有想象力,得到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

5、回头再说深分析 经过了上一段的分析,引领学生再看画面的色彩为什么是灰色的?学生很自然的就能回答出来:因为它象征着悲愤、恐慌的情感。再结合同学的手绘线条的作品与刚才的分析过程,同学们总结出来《格尔尼卡》的艺术手法——象征主义,并且理解了“象征主义绘画”的艺术特点。

6、轻描淡写说作者 我分了两个部分介绍作者——毕加索,一是从他的品格介绍,二是从他的代表作品介绍。

①小插曲《谁的杰作》 二战期间的法国举办了一个象征主义艺术展,德国纳粹军官去观看,询问一个年轻人:这是谁的杰作?年轻人说:是你们的杰作。 我询问学生:猜猜看,这个年轻人是谁?你能感受到他什么样的品格?学生马上就猜出来了:是毕加索,感受到了毕加索的不畏强暴的正义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②、代表作品简介 毕加索一生的作品非常多,而且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变化,我只是选取了几幅,并且以战争为主,让学生简略了解。

7、再放作品重观看 重新观看作品,学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情感升华说小结

课堂小结就是一节课的总结与概括,但是好的小结却可以把一节课的情感升华到一定的高度 ,并使学生产生深刻的理性情感。本节课的小结部分,我在课件里插入了和平鸽的图片和一些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片,并配以歌曲《让世界充满爱》,让学生不能忘记历史,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类制造的灾难的回顾,体会到和平的重要,让每个学生的心中装满和平的种子,让这个世界充满爱。

出其不意说板书

一般来说,板书的设计应放到导言之后,而我这节课的导言部分却放到了课的高潮部分,在学生与老师一起细腻的分析作品之后,老师询问:我们今天

5 欣赏的这幅作品叫什么?作者是谁?是什么派别的作品?在学生齐声回答下,我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完成了本节课的板书。这样,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能够利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并把这一理念渗透到我的教学中来,使得课堂活跃,气氛热烈,学生爱学,师者乐教,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目的。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谢谢各位评委。

格尔尼卡

美术_格尔尼卡说课教案[1]

《格尔尼卡》教案

格尔尼卡观后感

格尔尼卡教案

《格尔尼卡》赏析

格尔尼卡教案

1.《格尔尼卡》赏析

格尔尼卡教学反思

《格尔尼卡》说课稿[1]

格尔尼卡说课
《格尔尼卡说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