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村社会学

发布时间:2020-03-03 14:15: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班级:08级社会工作一班 姓名:黄鑫学号:200840103131 课程论文题目:“三农问题”的解决策略 课程名称:农村社会学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三农问题”的解决策略

(人文院08社工一班 黄鑫 200840103131)

摘要: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社会建设工程,而农村占据着中国大部分的人口,所以中国要发展,就不能单单是城市的浮华亮丽,更是要亿万农村人民脱贫致富。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人在总结国际国内对发展问题的艰辛探索的基础上,做出的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要求的正确抉择。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应当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顺利进行。

关键词:三农问题,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农业发展使得农民的生活等十分的依赖土地,可以说农民没有了土地,也就没有的得以谋生的手段,可以说种养业整个产业体系都是看天吃饭的,依赖于当地的水土、日照等天然资源,而人类对于这类型的天然资源配置只能去适应而不能整体改变,而现今的中国的自然环境实际上是在恶化的,这直接导致了农业对环境的一个不可抗性,成为农业生产的一个先天软肋。

而从近年来的数据可以表明,中国的耕地面积一直在减小,而中国农业由主要是人力操作,并不像国外那种机械化生产。同时农业人口数值也在不断的攀升,而相较于农业机械化的高投入,现今的中国也不可能将其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手段。再加上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使得农村劳动力的减少。而农村人口仍旧处在一个受教育程度低下的情况下,所以科学的种植方法也很难在农业生产中运用,这些都使得整个农业发展表现出不可避免的弱质性。

在农村,农民的生活保障一直是很低下的,可以说在以前农村人口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保障,例如什么小病拖,大病扛等,无形中助长了农村封建迷信的盛行,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家族意识等传统观念大行其道。这些也使得农村人口出生率一直居高不下。

三农问题也成为了阻碍现今中国发展的一个拦路虎。所以中国想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和谐发展统筹规划,就必须得解决三农问题,实行农业改革。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曾经指出,“农村改革近30年来,我们迈出了三大步”。“第一步,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建立起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机制;“第二步,实行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改革”,开辟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途径;从2006年开始,进入到农村综合改革的新阶段。

“三步改革贯穿一条红线,就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失时机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是历史关节点上巩固改革发展成果、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首要任务。

从政策上来看,我们也应该给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更多的优待条件,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以农业为重点,多业并举,全面、协调的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使城乡协调发展是“三农”问题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必须大力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以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使农民离土不离乡,既可以缓解城市在就业、生活方面的压力,又可以解决农村人口的城市化问题,提高中国人口的城市化率,从而根本解决“三农”问题。另外,城镇化的发展可以为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城乡协调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在农村实施“帮、带、扶”工程,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大力推进科技扶贫、教育扶贫,从根本上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我们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不但要使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而且要使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大力推行村民自治制度,提高农民的政治能力,健全村民自治委员会的选举、监督、罢免制度,以促进农村政治文明的发展。大力推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使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全面发展,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发展观,我们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也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方面要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另一方面,方针、政策的制定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合理、高效开发经济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要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积极发展带有本地特色、符合本地实际、市场前景好的绿色农业、生态农业。

科学发展观还要求地区之间协调发展,先进的东部等工业地区在巩固本地适当发展的同时,要拓宽发展渠道,开拓发展思路,把 资金、技术适度的向农业地区转移,以充分利用农业地区的资源、劳动力和市场,并加快当地的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农业为主的中、西部地区也要积极创造条 件,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人才、资金和技

术,并根据本地的实际加以吸收、消化和创新。以达到农业地区和工业地区的均衡发展。

协调农业内部各产业之间的关系。我们既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提高粮食产量,以解决人民的衣食问题,又要大力发展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等各项产业,这样既能满足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又能增加农民的收入。

协调农业与第

二、第三产业之间的关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又是农村的传统产业,必须抓紧、抓好,同时又要大力发展第

二、第三产业,以适应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加快农村的城市化进程。

调整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工业品与农业品之间的剪刀差过大既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又使农民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更重要的是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政府在对其宏观调控的同时,各个地区要根据市场规律的要求,善于捕捉市场信息,调整种植业结构,生产销路好、市场前景好的农产品。

例如:“三分农民”这个模型。将一“分”农民离土脱农,加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成为彻底的城市人即非农人口;将一“分”农民从传统的大田农业中分 离出来,从事不依赖或少依赖于土地的高科技农业,进行高投入、高附加值即高产出的工厂化、科技化、集约化农业;将一“分”农民从事依赖于大面积土地的机械 化、规模化、自动化、少人化的农业。同时,伴随着农村金融、科技、农产品流通等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最终实现农业人口的分流、农民数量的减少、农民收入的提高,即“三农”问题的解决。当然这些都是要因地制宜的,不可如教条一样生搬硬套。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让各级人民政府实实在在的为人民办事,要让以人为本的观念成为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的“本”,不是事物的本源或本体,而是发展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发展的力量之源,而科学发展观也是紧紧围绕着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来展开的。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一定要贯彻“以农民为本”这一核心,才能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让我们的国家得以更好的发展,让我国人民的平均生活质量达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农村社会学》第二版 刘豪兴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64页 162页

[2]《改革的发展:中国的农村金融》(2004年)成思危 经济科学出版社.

[3]《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2.

[4]《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21世纪议程》 刘伟哲,气象出版2001版,第65页.

农村社会学

农村社会学论文

农村社会学教学大纲

农村社会学总结

农村社会学(定稿贾)

读农村社会学有感

农村社会学离线作业22

第二章 农村社会学发展简史

农村社会学——农民工问题现状

《农村社会学》平时作业及答案

农村社会学
《农村社会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