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某市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阶段性总结汇报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2 12:54: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XX市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阶段性

总结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专家和领导:

首先,我代表中共XX市委、市政府,向来攀考察和指导林业工作的各位专家和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国家和省多年来给予XX林业的深切关心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攀枝市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情况向各位专家和领导汇报如下。

一、XX生态的基本情况

XX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XX市地处川滇结合部,金沙江与雅砻江交汇处,是长江上游的重点国有林区和水源涵养区,是四川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第一屏障。XX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相对高差达3268米地形影响,形成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呈别具一格的显著垂直带性气候类型,即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类型。攀西裂谷特殊的高山峡谷地型、地质及复杂多样的气候土壤条件,衍生出复杂多样、多姿多彩的植被类型,孕育着种类繁多的动植物群落,是重要的亚热带动植物基因库。其中,受国家一级、二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就达15种,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达29种,有植物界的“活化石”之称,与恐龙、大熊猫并称为“巴蜀三宝”之一的XX苏铁就生长在这里。

XX林业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随着我国三线工业基地建设大幕的拉开,西南林区开发也随之进行。普威森工局、拉姑森工局、盐边森工局在雅砻江、金沙江畔摆开了XX森林采伐的主战场,每年对天然林进行了指令性采伐。据统计,截止到1998年,经过40多年的采伐,全市累计生产商品木材645.7万立方米,年均生产商品木材15万立方米,最高年份高达78万立方米。这些木材在钢铁、水泥极度匮乏的年代,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森林破坏过度带来巨大损失

600余万立方米的商品材采伐消耗蓄积约1300万立方米,加上农民自用材和烧材累计消耗蓄积达到2600余万立方米,相当于1998年全市活立木蓄积的总量。由于对森林资源进行了集中过度开采,加上森林火灾,乱砍滥伐、毁林开垦等,导致森林资源愈来愈少,森林质量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一是全市林线较建市初期上升了150至200米左右,森林覆盖率下降,森林涵养水源减少,水资源危机日益严重。建市以前,XX的森林覆盖率曾达到76%,90年代初期降到了38%。安宁河和大河的平均径流量由建市初期的1708立方米和50立方米降至现在的1208立方米和0.3立方米,安宁河已开始出现断流现象,大河从1990年开始断流,给流域地区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二是水土流失严重,江河泥沙含量增加,给二滩水库及长江流域带来严重威胁。据1999年最新卫星摇感技术测定,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已达4247.61平方公里,占我市幅员面积的57.13%,高于四川省11.2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值近20个百分点,年水土流失总量达1322万吨,平均侵蚀模数为3112吨/平方公里。三是自然灾害频繁,每年出现大面积滑坡和泥石流冲毁农田、民房,造成人畜伤亡和交通要道的中断。全市每年水旱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以千万计,损失巨大。

天然林保护工程为生态建设带来了转机

面对极其脆弱的生态系统和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要建设好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任重而道远。1996年10月,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同志来我市视察,目睹满目荒山和雅砻江满江漂木,总理深有感触,在这里首次作出了“少砍树,多栽树”、“把森老虎请下山”、“要采取有力措施,下决心停止砍伐森林,把砍树人改为种树人,要为子孙后代造福”等一系列重要指示。1998年6月,在国家林业局的指导下,我市编制完成了《XX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和《XX生态环境林业重点治理工程实施方案》,为在我市率先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打下了基础。1998年9月1日,XX市同其他三州两市一道率先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并作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发源地而载入史册。天保工程实施后,省委、省政府要求XX市做天保工程的排头兵。5年来,在国家和省的领导下,在“发源地”的动力和“排头兵”的压力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努力,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我市天保工程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生态建设初见成效。原创,尽在知音网络.com网。

二、XX市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基本情况

森林管护面积不断扩大

从1998年9月1日开始,全市有33万公顷森林纳入了管护范围,到XX年底,我市的森林管护面积达到47万公顷,其中:有林地35.4万公顷,灌木林地8.3万公顷,未成林造林地3.3万公顷。目前,全市森林管护面积达到了林地面积的85%。

公益林建设任务超计划完成

从1998年到XX年底,全市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计划人工造林25674.8公顷,实际完成26008.8公顷,为计划的101.3%;封山育林104703.6公顷,实际完成107488.2公顷,为计划的102.7%;飞播造林31760.1公顷,实际完成33095.5公顷,为计划的104.2%;森林抚育17578公顷,实际完成17634公顷,为计划的100.3%。各年度人工造林当年检查验收全市综合平均成活率均在85%以上。

种苗能够满足生产需要

5年来,为了满足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需要,投资656万元修建、改造了8个苗圃,年产苗能力达到1675万株,投资194.46万元建立和改造采种基地和种子园5个,面积达5330亩,年产种能达10000余公斤,已完全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

富余人员分流安置进展顺利

到1998年天保工程实施时,我市有林业职工6911人,其中在职职工4179人。截止目前全市林业职工5068人,其中在职职工1859人,较天保工程实施时减少2320人(其中:工程一次性安置602人,单位自筹资金一次性安置714人,其余为退休调离)。1859名森工富余人员中转向公益林建设935人,转向森林管护453人,其他471人。

木材减产实现规定指标

按当时编制的限额计划,我市从1998至XX年商品木材采伐量91万立方米,我市除1998年实施天保工程前采伐了7.8万立方米商品材后,天保工程实施后实现商品材采伐零指标,5年共调减商品材产量83.2万立方米。

自然保护区规划超进度完成

建设完善了XX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建二滩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白坡山市级自然保护区以及3个自然保护小区,保护区面积由天保工程实施前的1168公顷增加到122389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6.5%,目前已提前完成了到XX年的规划任务。

林业“三防”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5年来,全市共受理各类林业行政案件3046件,查处2942件,查处率达96.6%,没收木材1345立方米,挽回经济损失88万元。共计发生325次森林火灾,火场总面积4337公顷,与前5年相比均有所降低,分别是前5年的38%和21%。病虫害防治率达89.23%,成灾率为0.57‰,监测覆盖率为96.71%,检疫率达97.38%,均超过国家规定指标。

天保工程资金运行平稳

我市天保工程从1998年到XX年计划总投资为58017万元,其中:公益林建设投资32767万元,财政专项资金25250万元。截止XX年底,我市已完成投资30728万元。(包括基本建设和财政专项资金)。到XX年底,我市共到位资金26600万元。其中:公益林建设资金16086万元,财政专项资金10514万元。从1998年到XX年,我市天保工程市级配套资金2438万元,其中:公益林建设配套1418万元,财政专项配套1020万元。历年的审计结果表明,我市的天保资金使用正常,没有发现严重的违规违纪行为。

三、XX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基本做法

基本做法简单概括就是:“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抓基建”四句话,十二个字。

以“严管林”为核心,加大对天然林的管护

贯彻“严管林”的要求,全面落实森林管护责任,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森林管护模式,建立起了5种管护制度:森林资源所有权和管护权分离制度、管护工作责任制度、管护工作考核制度、管护经费制度、林下资源开发权与管护权结合制度。分离了森林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同时把森林管护权与林下资源开发权结合起来,这“一分一合”是森林管护改革的关键。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将专业管护与个体承包相结合,职工管护与村民管护相结合,按“六定两落实”的办法,定四至、定面积、定人员、定责任、定报酬、定期考核,将管护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落实到人头,对全市现有森林资源的管护实施全覆盖。随着管护责任体系的建立和强化,天然林管护逐步实现了四个转变,即:被动管护变为主动管护,事后处罚变为事前监督,职责模糊变为职责明确,粗放管理变为集约经营。伴随着责任制的落实,为进一步提高管护人员的积极性,我们提出了“管好、管活、管富”的目标,管好森林是前提,把森林管活是关键,职工或村民通过管护致富是目的。目前,我市森林管护承包工作已全面展开,效果良好。比如,仁和区在林区社会秩序混乱,盗砍滥伐严重的重灾区--宝鼎林区建立了我市第一支专业护林队;仁和中坝林区管护面积大,直接派驻专业队员管护投入高,鉴于当地林区秩序稳定,农户参与管护积极性高,当地政府采取了直接聘用当地农户就近管理的模式。盐边林业局为了提高管护质量,主动与当地乡政府签订了森林管护合同,聘请当地的村民协助企业共同管护森林。

(二)以“慎用钱”为要求,保障资金安全运行

一是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由财政部门负责配套资金的落实和工程资金的监管,林业部门负责公益林任务的完成及资金的监督管理,社保部门负责社保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二是加大部门协作力度,有关部门互通信息,及时拨付工程资金和共同处理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同时积极落实工程建设市级配套资金。三是加强资金管理。坚持工程资金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要求并帮助工程实施单位搞好会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会计处理程序和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按照《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公益林项目会计核算办法》、《天然林保护经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天然林保护工程财政资金会计处理规定》等规章制度执行。四是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对工程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进行了全方位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五是为缓冲各级财政因实施天然林禁伐造成财政减收的压力,自1998-XX年,我市财政局将转移支付额度落实到各级财政部门。五是建立健全了天保工程的检查、奖惩制度。我们制定了《关于天保工程管理有关问题的规定》(攀天办[XX]5号)、《XX市林业局关于对破坏森林资源案件违反林业法律法规的举报人员实行奖励的办法》(攀林发[XX]19号)等检查、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

(三)以“质为先”为目的,加强公益林建设

一是加大公益林建设投入。从1998年到XX年市级配套资金中,用于公益林建设有1418万元。二是突出重点,将造林的重点转向干热河谷区。全市有150余万亩无林地,85%集中分布于干热河谷区,该区域又是我市工农业发展的核心地带,特别是城市视野区,过去满目荒山,严重影响了XX的形象,在完成二半山区以上绿化栽植任务后,将造林重点转移到了河谷区进行生态治理,并将普威林业局、国营林场总场、长江造林局XX分局等单位安排在这一区域施工。三是加大科技支撑力度,采取多种措施提高造林质量。在树种的选择上,筛选出了干热河谷的适生树种巨尾桉、加勒比松、新银合欢等。在栽植技术中,总结出了“提前整地、良种壮苗、及早定植、强化管护”的十六字经验。针对造林中存在的水、地、土壤等外部环境等问题,则积极采取保湿剂、提灌等辅助措施加以解决。四是遵循自然规律,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体现先覆盖、后改造,宜草则草,宜林则林,乔灌草相结合,保证生态优先的益林思路。五是加强新造林地的后期管护。为认真贯彻周生贤局长的“一分造,九分管”指示精神,市政府出台了《新造林地防火管理办法》,加大了管护资金投入。天保工程实施前,造林经费基本上是全部投入造林,没有后期管护经费,而现在,后期管护已占到总投资的20%左右。六是在造林的组织形式上,采取专业造林与群众造林相结合的原则,逐步推行造林业主制。组织引导当地群众与私营业主以个体投资为主,国家补助为辅,营造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公益林,充分利用国家有限的资金调动社会资金投入公益林建设。在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小班大力开展业主造林。仁和区近3年有26户私营业主造林面积达471.2公顷,占全区造林面积的42%。而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市区视野区和干热河谷区,则由长江造林局、国营林场总场等专业造林队组织营造以生态效益为主的生态公益林。重点区域造林面积已达4.6万亩,已实现了乔、灌、草立体覆盖,有效的控制了区域内的水土流失,改善了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昔日干热河谷地段的“光头山”已呈现出绿意盎然的新姿。

(四)以“抓基建”为辅助,减轻对森林资源的破坏

近年来,我市大规模的农村基础建设,既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起到了保护森林资源的作用。5年来,我市投资近2.25亿元用于农网改造,通电10.5万户,实现了村村通电;鼓励农户进行牲畜圈养,引进适合圈养品种7个,存栏133.7万头,政府投入20余万元为农民提供无偿技术服务;投入3700余万元用于生态移民和横板房改造,搬迁农民7592户(其中生态移民投入2700余万元,搬迁4500户;横板房改造投入1000万元,搬迁3092户);投资3588万元用于农村能源建设,建沼气池5.98万个,太阳能7.5万平方米,节能灶1.23万个。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农民生产、生活对木材的消耗,使森林得到了休生养息,生态功能得以逐渐恢复。

四、XX实施天保工程取得的成效

应该说,党和国家领导高瞻远瞩,果断决策,实施的这项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工程,在经过5年时间广泛而深入的开展,已经在生态、经济、社会各方面都显现出巨大的成效。

森林资源逐年增长,生态功能得到改善

5年来,据资源年报统计,我市新增森林面积7万公顷,其中天然林增加了5万公顷,荒山减少了6万公顷,林木总蓄积量增加了287.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从天保工程实施前的50.04%上升到现在的58.97%,增加了8.93%,现有森林总生物量0.33亿吨,乔木层生物量0.3亿吨,生物生产力每年每公顷3.3吨,森林总生物量中,天然林占98.7%。森林质量逐年提高,森林植被不断增加,森林生态功能逐渐得到恢复,生态明显改善。据二滩国家天保工程监测站监测结果表明:XX市天然林水源涵养效益值19.53-243.97毫米,森林总蓄水容量6.87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林占89.16%,人工林占10.84%;天然林减少年地表径流量143.44-179.05毫米,侵蚀模数减少每年每平方公里2669吨以上,森林减少径流总量3.29亿立方米,滞留泥沙总量0.28亿吨,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小,年水土流失量减少了11.9%。

自然灾害明显减少。动植物生长环境也得到有效改善,生物种群数明显增加,生物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比如,已经被认为灭绝,在植物保护名录上已被取消的云南梧桐在国家级苏铁自然保护区内已有发现,且生长良好;曾经难觅踪影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已有多个种群,有的种群数量多达100余只。

森工企业平稳过渡“两危”,林区社会保持稳定和发展

据XX年资源年报统计,我市现有用材林面积为3万公顷,蓄积189万立方米。其中,可供采伐的森林面积为1万公顷,蓄积量为88万立方米。按照以往每年15万立方米的采伐规模推算,我市在XX年后将无木可采,森工将彻底陷入“两危”。天保工程实施后,“砍树人”变成“管树人”、“栽树人”,森工的身份发生了变化,生存之忧也随之得到解决。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全市工程实施单位的林业职工全部纳入了省地县级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减轻了企业负担。在岗职工人均年工资从1997年的6567元增长到了XX年8038元,收入有了一定提高。另外,利用天保安置资金,有602名富余职工得到安置。

5年来,国家在我市投入天保资金近3亿元,工程对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带动林区综合开发,调整林区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三农”问题解决,扩大社会就业,维护林区的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新的林业产业初步建立,多种经营取得长足发展。据最新统计,目前林区以经济林、种苗花卉、药材等为代表的第一产业的产值为8378万元,占林业总产值的63%,以水果加工、锯材加工、木制品制造为代表的第二产业产值为2669万元,占20%,以森林旅游、餐饮娱乐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产值为2250万元,占17%,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为13297万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07%,与1997年相比(1997林业总产值为9017万元,占当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0.914%),无论是绝对值还是所占比重都有了一定幅度的增长。

天保工程为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天保工程不但使困扰林业发展和森工生存的“两危”问题迎刃而解,而且为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彻底改变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思路。

1.

林业企业在生存中谋求发展,林业产业方兴未艾

天保工程保住了可贵的森林资源,也为我们庞大的森工队伍的生存找到了出路,但由于天保工程不能直接产出经济效益,林业职工的收入只能维持在极低水平。XX年,普威林业局、盐边林业局职工平均年均工资为7800元,仅为全市职工年均工资的56%。并且由于天保工程的计划年限为XX年,如果工程结束,森工企业又将陷入“两危”。因此,森工企业在搞好管护,营造好公益林的同时,开始谋划企业的发展之路。长江造林局提出了“以天保工程求生存,以林业产业求发展”的思路。他们充分依靠国家天保资金的支持,一手抓生态公益林建设不放松,一手抓林业产业链不动摇,大力发展林场经济,走林业产业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他们与绿金科技公司达成了3年内在XX营造5万亩印楝树的协议,现已种植的2万余亩印楝树长势良好。他们还与四川大学生命科学院以及民营企业联合组建了“四川长江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在攀西地区开发种植小桐子树40万亩。国营林场总场等单位也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引入恩威集团、中冠集团、四川省二滩旅游开发公司等为龙头的民营企业,大力发展非木材产业,积极开发经济、果品、药材和旅游业。

2.

林业主管部门适应新角色,努力倡导社会办林业

天保工程也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方式产生了变化,林业主管部门不再大包大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林业主管部门已从竞争领域退出,主要在管理和服务方面开展工作。目前,我市林产业的经营已向全社会开放,工程造林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木材经营加工企业全部实现了民营化,种苗市场不再垄断。因此,林业产业已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支持。在中瑞地方二十一世纪议程中,瑞典将投资600万克郎在我市进行《天然林禁伐后的生态恢复及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探索》项目,主要引入国际先进的社会林业管理模式,结合我市天保工程实际情况,探寻适合我市社会林业发展的方式。我市还将与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区合作,由皮埃蒙特大区援助90万美元,引进意大利培植块菌的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进行林下种植,建立我市优质块菌培植基地。

五、深入实施天保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天保工程虽然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但从贯彻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来看,仍然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工程管理的投入和管理模式僵化

由于禁伐天然林实行的是“急刹车”,天保工程投资采用“一刀切”,即全国实行统一的投资标准,而XX属于干热河谷区,造林难度大,成本高。省林科院的测算和长江造林局的实际投入均表明,在干热河谷造林平均每亩投入应该在800元左右,而国家标准仅为每亩200元,投入明显不够。我市属高火险区,林农交错,迁入移民多,森林管护难度很大,而随着工程的实施,管护面积已由最初的33万公顷增加至现在的47万公顷,任务比计划增加了42%,管护工作愈加艰巨,但国家投入的天保管护经费却一直未变。因此,我们建议,天保工程应按照国家工程项目管理方式进行,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按照地方的资源现状、生态地位、地理环境等因素,科学确定工程任务。工程资金按照工程造价、预算进行评估核定。原创,尽在知音网络.com网。

森工企业面临的问题依然突出

天保工程解决了企业职工的生存问题,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森工企业保障滞后。当前,除基本养老保险外,其他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长期得不到解决,已潜伏着重大的社会问题。二是天保工程实施后,企业没有收入,至今已有5年,原有积累已支出殆尽,造成国家规定福利待遇无法解决,影响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企业稳定。三是企业转型改制步履艰难。一方面,筹集改制成本困难,企业可变现的资产少,但企业又面临在改制中承担社会职能属地化管理,背负离退休职工家属抚恤等社会负担,以及实现社会化管理投入等无法承担的巨额费用;另一方面,森工企业从从事森林采伐到代表国家从事森林管护,其职能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但其性质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还是以从事社会公益活动和服务的事业单位显得模糊,造成企业改革发展方向不明确。我们建议,国家出台政策,加大投入,彻底解决森工的社会问题和负担问题,并为森工的改革发展指明道路。

总体来讲,实施天保工程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取得的效果是明显的,成绩是巨大的。当前,天保工程面临的这些困难和问题,是林区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只是由于实施天保工程而得以直接暴露。如果没有天保工程的有效实施,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将更加突出,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将更加困难。因此,我们一定要正视这些困难和问题,更要加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这项千秋伟业的生态工程深入实施。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办法

宜宾市翠屏区十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情况总结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档案管理办法

昂昂溪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介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经验

实施天然林资源保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管理办法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管理办法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管理办法

某市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阶段性总结汇报材料
《某市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阶段性总结汇报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