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五年级上册朝读经典1428课教案汇总

发布时间:2020-03-02 13:24: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四单元:学与思]

14、学思并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3、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学思结合的习惯。

4、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展示 生领诵:“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哪位同学还能把这句话诵读出来?并能说说它的意思?

二、研读诗文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诗文含义 见 课本P51文意。

四、你知道吗?阅读故事:王戎识李。

五、小结拓展

师:学习与思考就像人的两条腿,不可偏废。要想走得远,既要勤于学习,又要善于思考。同学们谈谈,你们是怎么学思并用的?

交流讨论

15、博学慎思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学与思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中庸《博学慎思》,从中体会学与思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广泛地学习,详细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明晰地分辨,踏实地履行。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

谈谈生活中你是否慎思,该怎么做到博学慎思?

五、拓展延伸

1、阅读《见微知著》

2、谈感受

16、学思相资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文的含义。

3、懂得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会学、会思,学习才有成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讲述《学亦》

亦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有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亦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亦秋讲课,但是他一心以为天上有天鹅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虽然他俩个人在一块学习,但是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难道是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2、教师:什么是相资?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

二、研读诗文

1、师范读,学生互读。

2、指名读。

三、理解古文的意思 见课本P57的文意。

四、教师小结。

1、教师: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会学、会思,学习才有成效。

2、全班交流,评议。

五、拓展延伸

1、阅读《沈括上山访桃花》

2、谈感受

17、于不疑处有疑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

2、重点理解古诗的含义。

3、体会作者张载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导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界地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二、研读诗文

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

三、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四、生互读。

五、拓展延伸

1、阅读《戴震难师》

2、谈感受

18、移居二首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文的含义。

3、懂得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会学、会思,学习才有成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人陶渊明创作《移居二首》时,正值四十

六、七岁的中年时代。这是人生在各方面均臻成熟的时期。中年的妙趣和魅力,在于相当地认识人生,认识自己,

从而做自己所能做而且也愿意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2、教师:什么是相资?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

二、研读诗文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1、师范读,学生互读。

2、指名读。

三、理解古文的意思 (见课本P63的文意。)

邻居朋友经常来我这里,可以无拘无束,热烈的交谈,这是多么和谐坦诚的邻里友谊。有好的奇特的文章一同品鉴,有疑问疑惑提出来一起分析。

四、教师小结。

1、教师:学习离不开交流。朋友之间的交流,有时会互相启迪,让困惑随之化解。

2、全班交流,评议。

五、拓展延伸

1、阅读《集思广益》

2、谈感受

第四单元《学与思》一行知园

教学目标:

1.能背诵本单元四篇经文

2、懂得我们要学思结合,勤奋学习。 教学过程:

一、口能诵。

1、学生自己朗读,背诵。

2、教师抽查背诵情况。

二、学而思。

(1)、师导问:学习了本单元,请你想一想,学习与思考之间有怎样的必然联系?

(2)、学生讨论交流。

三、行且勉

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把自己在课堂上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列出来。

[第五单元:勤自省]

19、三省吾身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言者的情感。

3、会背诵古文。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经常反思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就是自省,这是我们取得进步、走向成功的好方法。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文《三省吾身》 《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1、老师范读一遍

2、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

三、理解诗意

1、借住书后的注释,理解文意

四、朗读和理解古文《三省吾身》

五、积累古诗 生自由背诵,教师抽查,齐背古文。

六、拓展

自读《古人的名和字》。

20、见贤思齐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会背诵古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论语里的《里仁》,从中体会品德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

《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老师范读。

2、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见课本P72文意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

(1)什么是贤?贤有哪些表现? (2)贤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

1、阅读《曾国藩写日记》

2、谈感受

21、反求诸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文。

2、能大致了解经古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古文的内含,做一个讲礼貌的学生。

【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并运用在生活中,做一个讲礼貌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学习古文

1、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2、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结合p75理解。

3、汇报。

4、师范读

5、生互读

三、拓展延伸

自读《文彦博数豆子》

22、以人为镜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会背诵古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旧唐书·魏徵传》里的《以人为镜》,从中体会品德高尚的人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1、老师范读。

2、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见课本P78文意

四、教师小结

做个勤于自省的人,以历史为借鉴,以他人为借鉴,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五、拓展延伸

1、阅读《镜子》

2、谈感受

23、薄责于人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会背诵古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旧唐书·魏徵传》里的《以人为镜》,从中体会品德高尚的人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

责得人深者必自恕,责得己深者必薄责于人,盖亦不暇责人也。自责以至于圣贤地面①,何暇有工夫责人。

1、老师范读。

2、师领读,生跟读

3、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见课本P81文意

四、教师小结

面对错误,最重要的是找自己的缺陷与不足,而不是过多地区指责别人,以自省静内心、促和谐。

五、拓展延伸

1、阅读《心中有主》

2、谈感受。

第五单元《勤自省》一行知园

教学目标:

1.能背诵本单元五篇经文

2、懂得在生活中,我们要经常自省,以提高自己的修养。 教学过程:

一、口能诵。

1.学生自己朗读,背诵。

2、教师抽查背诵情况。

二、学而思。

(1)、师引导:自省是提高人身修养的重要途径。请你想一想 A、下面成语的意思

反躬自省、闭门思过、扪心自问

B、读一读下面两句话,想一想他们的意思。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2)、学生讨论交流。

三、行且勉 人们常说:“镜子要朝着自己。”当你和同学发生冲突或因过失伤害了他人,影响了文明氛围与人际和谐时,你是怎么做的?

[第六单元 楚史纪]

24、筚路蓝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文。

2、能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做一个做事有恒心的学生。 【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并运用在生活中,做一个做事有恒心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研读诗文

1、出示: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

2、师范读。

3、师领读,生跟读。

4、生自读

5、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6、汇报。

7、师小结

三、拓展延伸

学习《楚人的祖先》

第25课:一鸣惊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能大致了解语句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古文丰富精彩的内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学习课文

1、看一段情景表演。

2、教师范读,学生跟句子。

3、生自读,背诵经文。

4、讨论:这段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学习P90文意

5、师小结:不急于求成,不打无准备之仗。厚积薄发,才能一鸣惊人。

三、拓展延伸

自读《湖北为什么称为鄂》P91

第26课:问鼎中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经文。

2、能大致了解课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左传的内含,做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学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学习课文

1、出示课文:“楚子(楚庄王)伐陆浑之戎(在洛阳西南),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2、师范读句子。

3、师领读,生根读。

4、学生自由读,熟记。

5、讨论:这段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借助P93文意。

6、师小结:问鼎中原,显示了楚庄王的雄心壮志。

三、拓展延伸

了解《荆楚》P94

27、三户亡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二、研读诗文

1、出示诗文: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2、指名读

3、师范读

4、师领读,生跟读

5、生互读、背诵

三、理解诗文含义 见 课本P96文意。

四、你知道吗?阅读:楚国文物中的凤。

五、小结

师:三户亡秦体现了楚人必胜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28、四面楚歌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品德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司马迁的《四面楚歌》,从中体会品德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2、指名读

3、师范读

4、师领读,生跟读

5、生互读、背诵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借鉴p99文意。

四、小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人心者得天下。

五、拓展延伸 阅读《权县》

第六单元《楚史纪》一行知园

教学目标:

1、能背诵本单元五篇经文

2、了解楚国的历史,让我们能够看到楚人的性情,感受到楚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过程:

一、口能诵。

1.学生自己朗读,背诵。

2、教师抽查背诵情况。

二、学而思。

请你说说下列成语与哪些历史人物有关。 四面楚歌、问鼎中原、一鸣惊人、筚路蓝缕

三、行且勉

爱国先要爱家乡。我们生活在美丽的荆楚大地上,这里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与楚国相关的历史故事很多。让我们在小组内开一个有关楚国历史的故事会吧。

如:(1)我能讲“一鸣惊人“的故事”......(2)我能讲“问鼎中原的故事”.....

小学五年级上册朝读经典

小学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小学五年级朝读经典113课教案

朝读经典教案

朝读经典教案

4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二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五年级上册《窃读记》教案

二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

二年级朝读经典教案2124课

五年级上册朝读经典1428课教案汇总
《五年级上册朝读经典1428课教案汇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