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微课教案蚂蚁怎么走近

发布时间:2020-03-02 06:00: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微教案

《蚂蚁怎么走最近》教学设计

佛山荣山中学 张丽娟

【教材概述】

● 教材内容:

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一章《勾股定理》第3节.

● 教材地位及作用:

具体内容是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当然,在这些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需要经历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需要借助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这些都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意识;一些探究活动具体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相互间的合作交流,有助于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观察图形,勇于探索图形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有趣的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归纳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教强,思维活跃,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力求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1)从创设问题情景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育教学过程; (2)从学生活动出发,顺势教学过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内容:

情景1:多媒体展示:

提出问题:从二教楼到综合楼怎样走最近? 情景2:

如图:在一个圆柱石凳上,若小明在吃东西时留下了一点食物在B处,恰好一只在A处的蚂蚁捕捉到这一信息,于是它想从A处爬向B处,你们想一想,蚂蚁怎么走最近?

意图:

通过情景1复习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情景2的创设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效果: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提出问题,学生探究热情高涨,为下一环节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内容:

学生分为4人活动小组,合作探究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充分讨论后,汇总各小组的方案,在全班范围内讨论每种方案的路线计算方法,通过具体计算,总结出最短路线。让学生发现:沿圆柱体母线剪开后展开得到矩形,研究“蚂蚁怎么走最近”就是研究两点连线最短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构图,计算.

意图:

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找到解决“蚂蚁怎么走最近”的方法,将曲面最短距离问题转化为平面最短距离问题并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建摸,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探究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效果:

A

A

A

’ 学生汇总了四种方案:

(1)

(2)

(3)

(4)

学生很容易算出:情形(1)中A→B的路线长为:AA’+d,

情形(2)中A→B的路线长为:AA’+πd/2 所以情形(1)的路线比情形(2)要短.

学生在情形(3)和(4)的比较中出现困难,但还是有学生提出用剪刀沿母线AA’剪开圆柱得到矩形,前三种情形A→B是折线,而情形(4)是线段,故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判断(4)最短.

如图:

(1)中A→B的路线长为:AA’+d;

(2)中A→B的路线长为:AA’+A’B>AB; (3)中A→B的路线长为:AO+OB>AB; (4)中A→B的路线长为:AB.得出结论:利用展开图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问题. 在这个环节中,可让学生沿母线剪开圆柱体,具体观察. 接下来后提问:怎样计算AB?

在Rt△AA′B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ABAAA\'B,若已知圆柱体高为12cm,底面半径为3cm,π取3,则AB12(33),AB15.

222222

走近王熙凤微课教案

蚂蚁微教案(优秀)

走近微课程

微课教案

微课教案

微课教案

微课教案

微课教案:

微课教案

微课教案

微课教案蚂蚁怎么走近
《微课教案蚂蚁怎么走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