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厦门)创造性戏剧资料

发布时间:2020-03-01 23:25: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表演艺术教学相关书籍

(数据源:宜兰县教育支持平台)

1.表演艺术120节戏剧活动课:九年一贯艺术与人文领域表演艺术教学现场执教手册。张晓华等(主编)(2008)。台北市:书林。

2.开始玩戏剧4-11岁:儿童戏剧课程教师手册(陈韵文、张镫尹译)(2008)。台北:心理出版社。(原著出版年:2001年)

3.5-11岁的戏剧、语文与道德教育(陈韵文译)(2008)。台北:心理出版社。(原著出版年:2000年)

4.即兴真实人生:一人一故事剧场中的个人故事(李志强等译)(2007)。台北市:心理出版社。(原著出版年:2007年)

5.中小学艺术与人文学习领域之教学与实务。陈丽桂等主编(2007)。台北市:师大。

6.戏剧教学:桃乐丝‧希斯考特的「专家外衣」教学模式(心理出版社译)。桃乐丝‧希斯考特、盖文‧保顿(2006)。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7.儿童爱演戏:如何用戏剧统整9年一贯小学课程(远流出版社译)。茱蒂斯‧阿克洛伊(2006)。台北市:远流出版。(原著出版年:2001年)

8.表演艺术教材教法。廖顺约(2006)。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9.建构戏剧:建构戏剧教学策略70式(成长基金会译)。强纳森‧尼兰德斯、东尼‧古德(2005)。台北市:成长基金会。(原著出版年:2000年)

10.创造性戏剧理论与实务:教室中的行动研究。林玫君(2005)。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11.假戏真做,做中学:以戏剧作为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有效地进入主题学习(成长基金会译)。约翰‧奥图、茱莉‧唐(2005)。台北市:成长基金会。

12.戏剧实验室:教与学的实践(黄婉萍等译)(2005)。台北市:成长基金会。

13.RT如何教:读者剧场(李晏戎译)(2005)。台北市:东西文化股份事业有限公司。 14.少年爱演戏:11~14岁的戏剧技巧与课程示例(远流出版社译)。裘斯‧班纳森(2005)。台北市:远流出版。(原著出版年:2000年)

15.教育戏剧理论与发展。张晓华(2004)。台北:心理出版社。

16.创造性戏剧教学原理与实作。张晓华(2003)。台北市:成长基金会。

17.偶的天堂:处处有偶,处处有台。王添强、麦美玉(2002)。陈筠安等(2003)。台北市:成长基金会。

18.戏偶在乐园:幼儿戏偶教学工具书。台北市:成长基金会。

19.教室VS.剧场 好戏上场啰:图画书的戏剧教学活动示范。葛琦霞(2002)。台北市:信谊基金。

20.在那涌动的潮音中:教习剧场TIE。蔡奇璋等编(2001)。台北市:扬智文化。

21.即兴表演家喻户晓的故事:戏剧与语文教学的融合(陈仁富译)(2001)。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22.剧场游戏指导手册(书林出版译)。薇欧拉‧史波琳(1998)。台北市:书林。(原著出版年:1986年)

23.戏剧欣赏。黄美序(1997)。台北市:三民书局。

24.创造性儿童戏剧入门(心理出版社译)。芭芭拉‧莎里斯贝莉(1995)。台北:心理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86年)

25.创造性肢体活动(江蕙莲译)(1992)。台北市:信谊基金。

表演艺术戏剧教学评量方法

(数据源:台艺大

张晓华老师) 表演艺术之评量系以戏剧活动中之表现作为评量依据,除课堂上的一般表现外,其戏剧活动之表现的评量重点不局限在教学内容呈现之技术水准,而应在学生课堂参与的情况,如:融入程度、语言表达、参与讨论、合群创作、工作兴趣、观点提供、演出质量、行为举止等(Morgan & Saxton,1987),这种评量项目所要显示的意义在让教师了解教学方向,更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思考、想象、群己关系、认知美感经验与表现要点之掌握等。现就戏剧教学的评量方法与评量要项分述如下: 壹、评量方法

为配合戏剧教学评量的的特殊性、戏剧教学上常用下列的的评量方法进行形成性或总结性的评量:如现场观察、课堂讨论、书面数据、录音与录像、纸笔测验、评量纪录表等(Ontario Ministry of Education, 1984;Salisbury, 1996;Schwartz&Aldrich,1985)。现分述如后:

一、现场观察:

戏剧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常是全面性的,它同时包含认知、情意的内化及外显行为的改变,而改变常常在活动的一瞬间发生,因此活动现场的观察在戏剧教学中就显的特别重要。观察结果可以用描述或轶事纪录的方式记载下来。

二、课堂讨论:

这种评量的方式特别适合在戏剧活动中了解学生的感知及概念发展的情形,透过讨论能了解学生的对戏剧的感受及他对活动的投入程度与省思的能力。这类讨论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学习如何以一种建设性的态度来评量自己与他人活动的成果。

三、书面的资料:

在进行完戏剧活动或欣赏过正式的戏剧表演后所产生的一些文字的数据,如评论、省思、书信、故事、摘要、或短诗、歌曲、图画等,藉由分析这些资料可以提供学生学习情形的有力左证。

四、录音与录像:

戏剧教学常是以一种动态的活动方式呈现,因此间隔性的运用录音与录像的方式,能帮助学生更清楚的评估自己的活动成果。

五、口头或纸笔的测验:

虽然总结式评量的纸笔测验并非戏剧教学评量的主要方式,但对戏剧中的专有名词、情节架构或人物动机等概念的了解仍可透过此种评量方式进行。

六、评量纪录表:

评量纪录表特别适合用来评量学生的个别进步情形,戏剧的评量纪录表需要有一些特殊的戏剧教学目标作为评量的准则。

上述的评量方法,教师可因课程特性,灵活的交互运用,透过多样的评量方法,将有助于呈现较为客观的评量的结果。

贰、表演艺术的教学评量要项

根据九年一贯课程暂行纲要中艺术与人文领域表演艺术分段能力指标及评量范围,就创作性戏剧、教育戏剧、教育剧场、儿童剧场的评量要项分述如下:

二、创作性戏剧

创作性戏剧强调的是学习的过程,因此评量的重点大致可分为

1、戏剧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及态度,

2、表演能力,

3、创作戏剧的能力等三方面。现分述如下(林玫君,1999;Salisbury 1996): 1.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及态度

在戏剧活动的过程中,观察学生是否专注地遵行指令,并且能与同侪互助合作,积极参与活动。参与活动的学生在语言与非语言方面的表达是否恰当,能否在活动当中发挥想象力,踊跃地提出自己具建设性的建议。 2.表演能力

肢体与声音的表达运用:学生在表演上,是否有韵律性与模仿性的动作能力,能否准确地在各种旋律下做出重复、对比的动作模式,能否灵活地在空间中移动,并且能够区别如轻、重、缓、急的操作表达方式,以及模仿生物与非生物的动作、声音和对白的能力。

感官认知与哑剧活动的表现:学生是否能运用其感官之领受力描述对物体的感受;运用肢体、声音来表现情感与情绪,并能清晰的传达出动物的动作或是物体的大小、形状等各种特质;以及情节发生的地点、进行的活动、人物的动作与行为等。 3.创作戏剧能力

戏剧的创作者是否可以运用哑剧动作、感官回唤或者对话的方式,表现人物的性格以及呈现故事起、承、转、合的情节发展。演出者能否运用肢体动作、表情、声音、对话,将文学作品做戏剧化的呈现。

二、教育戏剧

教育戏剧基本上是一种以戏剧做为教学媒介来学习某个学科或生活议题的戏剧模式。因此评量的重点可分为一般性的学习态度、融入议题的角色扮演能力及学习过程中的反省思考能力等。现分述如下(郑黛琼,1997;Morgan&Saxton, 1987):

1.一般性的学习态度

学生在戏剧表演过程中是否能够严肃而且自律的演出,并且可以将先前的戏剧活动中所习得的知识,运用到新的戏剧活动中。在演出的过程中,学生能为自己的作品负责,并能在演出的过程中支持其他的同学。

2.角色扮演的能力

扮演角色时,是否能使用适当的语言(口语与非口语)来表达可信的观点和态度,并以合宜的行为(给予与接纳)来参与戏剧的扮演,同时透过对扮演角色的认同,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 3.反思的能力

戏剧活动进行中或完成后,是否能从中反思建构出蕴含在戏剧活动内的意义,并且能将反思的心得运用到下一个主题。是否能用其他媒材呈现在戏剧活动中,并有能力对自己的作品和表现作自我评量。

三、教育剧场

教育剧场的目的是希望透过剧场的魅力吸引学童专注于戏剧中的教育议题,透过作演员专业的表演进而激发学生感同身受的心里,而能对呈现的问题去作深入的思考与讨论。因此评量包含两个重点,一个是表演的部分,另一个则是教学内容的部分。 1.表演的部分:

表演情节对儿童的影响是否适当,整套节目的顺序是否合宜,剧场呈现的部分如舞台视觉的设计、演员个别演出及与学生沟通时的表现等。 2.教学的部分:

教育剧场最可贵的就是利用戏剧的情境来提出争论的议题,供学童思索探究,因此,议题的选择是否能考虑学童的能力及熟悉度,并是否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学童去探究事件的原委,学生是否真正了解所欲探讨的问题,都是评量的重点(Jackson, 1993)。

四、儿童剧场

儿童剧场着重的是在剧场欣赏所获得的美感经验,而不是在于学习上的认知,因此评量的重点在学生是否能借着观赏儿童剧场的表演,进而建构与发展出剧场的美感经验(林玫君译,1999;Salisbury 1996)。 1.遵循剧场礼仪:

学生能够准时出席,于表演前能轻声交谈。当表演进行时,能安静地坐在位置上并专心欣赏,且于适当时机鼓掌,表演结束时能顺利离场。 2.角色性格的描述:

学生能够描述出角色的外貌、目标,了解角色的态度如何影响行为,发觉并描述演员的声音和肢体动作特征。 3.情节分析:

学生是否能够分析出重要的情节冲突,了解舞台摆设以及时间对于表演的影响。此外,能够预测情节的发展与结果,并于表演后提出不同的情节发展之建议。 4.舞台的要素:

学生能够理解舞台构成的各项要素,包含舞台道具的摆设方式和意义、灯光的控制、服装的设计,以及音效和其他特殊效果呈现的意涵与重要性。 5.能欣赏并做出个人美感的判断:

学生能够讨论剧中的事件,并把握角色、情节或舞台效果给予评论。

6.能分辨舞台表演与电视电影的异同:

能从舞台设定、表演方式、摄影角度、观众的位置等方面来分辨舞台表演与电视电影的异同,对于表演的时间和特殊效果的呈现进行比较。

虽然戏剧评量是一件难度很高的工作,但教师只要知道每一种评量方式的优点和限制,及伴随个人判断可能造成的误差,在教室中随时随地的运用各种可行而实际的评量方法,则课堂中点点滴滴所聚合出来的图像,就能成为一个具有相当信度的学习评量结果。

表演艺术一般评量多着重于过程中经常性的评量,由于戏剧评量在质性的本质上,扮演的中心是学生整体活动的过程。

一、学生学习评量

(一)评量面向(Morgan and Saxton,1989)

1. 管理方面(administrative)指在表演课程中的一般表现方面。

例如:出席,准时,空间设备使用,作业完成,是否遵守老师的规范等。 2.学习内容方面(content)指在表演课程中对知识在智能上的理解方 面。

例如:事件的认知、学习内容、方法、规则、语汇等了解

3. 技能的表现方面(skills)指在表演课程中学生在肢体与语言能力的表现方面。 例如:道具、语言、声音、扮演、观察等技能方面的表现 4. 质性的学习(qualitative in nature)是指学生学习的质量方面。

例如:情绪、人格、社会技能、思想、态度、配合、机智、创意、责任、认同等表现。

(二)表演艺术之评量方法(Wills, S.1996) 1. 课程中的讨论、分享、回馈 2. 录音与录像 3. 扮演活动

4. 学生的笔记或记录 5. 问答或测验 6. 制作评量表

(三)评量项目(McCaslin, N.1996) 老师可依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单元或内容在身体、思考、社会、兴趣、活动等几个方面观察学生听、注意力、反应、想象、动作、口语、合作、组织、态度与理解来评量,亦可依课程纲要中的能力指标来评量。

二、教师教学的评量

教师是否维持某种弹性的运用教学策略开启学生的情感发现。教学内容是否引起学生关注、讨论、兴趣?师生间的互动是否良好?音效、道具运用的情况,教师的功能是否充份发挥?班级的团体气氛是否融洽?教学时间掌握是否得宜等等,另外,教师的班级经营,教师宜自我评量教学的情况,以利更佳的课程执行。

戏剧的教学评量表

五、结

学生在表演艺术戏剧教学的过程中,自我探索新的发现,希望自己的表演受到尊重、欣赏,也学习到尊重、欣赏他人的表演。审美与纪律都能适度的表现出来。勇于去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要求再作复演。戏剧创作活动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往往有出人意料的表现,对肢体的运用与语汇的表达均有显著的进步。是一个互动与参予程度相当高的一种教学,值得开发、推广与研究。 人们常说:「戏剧反映人生」,从戏剧的学习中去理解作为「人」的价值,所反映的内容是人与自己、人与与他人、人与社会及环境的关系。这也是任何学习阶段所必须要的课题。戏剧能让我们从主观的融入到客观的认知,无论是在课堂上的学习,或是学校的活动,都能提供人性化的学习机会。就每个学生的成长而言,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领域。

戏剧在国民教育中,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一个做人的价值。因此,戏剧教学的评量在基本技能之学习仅在于能够运用语言与肢体适当的表达即可;但就社会化、知识化的学习而言,却需投注相当的关注。戏剧教学的评量和就不需要过度注重与我技能的表现,而需投注在学习的精神与人文的内涵,以提高或人的质量,适应并能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上。

创造性戏剧教学设计

《创造性戏剧理论与实务》评介

创造性戏剧理论与实务读书笔记

戏剧有关资料

戏剧有关资料

厦门干部调动资料

厦门干部调动资料

戏剧影视文学报考资料

关于戏剧方面的学习资料

戏剧

(厦门)创造性戏剧资料
《(厦门)创造性戏剧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厦门客户资料 厦门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