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小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0-03-02 13:18: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小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课题的提出

创新教育一直以来受到教育界有关人士的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已成为国内外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第三次全教人开幕式上,江总书记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讲话。他在讲话中把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使命,任务交给了教育。在这之前,江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不竭的动力。”江总书记在讲话中还直截了当地要求我们必须改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特别是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呆板的教学制度。会议期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了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为重点。而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时代,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而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创新,在于创造性的劳动。大家知道,我国的学生在校文化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应试能力非常强,无论在国内或是国际的各项比赛中,成绩都非常出色,同样一类题目,中国学生已经做过成百上千道了,而外国学生才只知道一些皮毛。但著名美籍华人学者杨振宁博士在比较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不同之时,也曾发现中国学生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做过的不敢做。这种现象在我们温州地区的学生中,也常有发现,学生长于求同思维而短于求异思维,对于我们小学常识课上的手工制作,科技制作小组等等活动中,如果老师没有讲到的,学生不知如何入手,主动学习,实践的能力不强,产生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学校的教育往往是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针对实际,在校领导的关心下,组成课题组,集中了我校的精兵强将,对其做更进一步的探索。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核心是认真做好“普九”工作的前提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问题。因此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而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并使之不断完善,所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的探索,必然会有力地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化,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其次,以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探索,对于我国实现现代化,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有着重要影响。美国科学家认为,有着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造型的人才的新发现、新发现、新成果,对整个美国的经济、军事和社会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泰勒( C?W?Taylor)提出,创造的劳动不但对科技进步,而且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哪个国家能最大限度地发现、发展、鼓励人民的潜在的创造性(creatirity),那个国家在世界上就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就可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培养具有21世纪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对我们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存着重大的意义。

最后,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造性的人才也是我们素质教育的核心。

二、实验目的

1、确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突破旧的教育模式。

2、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研究方法:

(一) 实验假设

1、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训练,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基本能力,亦有帮助。

2、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把创新性思维品质(流畅性、变通性、精进性、独创性)与创新性的个性品质(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冒险性)结合起来,综合培养才能凑效。

3、创设民主、安全、和谐及温暖的氛围是进行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必要的环境条件。

4、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个性差异(认知的、情感的)采取不同创新教育策略,会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普遍的提高。

(二) 实验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主体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我们的教师要提高“为创造而教”的自觉性,发挥好主导作用。

2、基础性原则。在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严格基本技能的训练,打好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

3、渗透性原则。在学科教学中要将创新思维活动训练的同时,要把知识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二者融为一体。

四、实验对象:

从小学的各年级中,选定六年(1)班为实验班,五年(1)班为对比班。由于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各只有一个班,只能分为实验前和实验后班进行比较。

五、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我们将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初步培养集中表述为:“四爱”、“六会”。“三爱”指爱观察、爱发问、爱思考、爱拼搏;“六会”指会观察、分发现、会提问、会想象、会解答、会活动。一年来,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林崇德认为,教学在学生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是使学生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必要条件;二是教学决定着学生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和品质;三是教学使学生心理发展显示出特定的具体形式和个别差异。所以,在诸多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中,教学是最根本的、最重要的因素,课堂教学无疑成了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当然,这是就课堂教学这种形式或者途径而言。我们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既可以成为培育创新的摇篮,也可以成为窒息创新的坟墓。所以,我们为搞好这项实验开展了以下工作:

1、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我们向实验教师印发创新教育理论的学习资料,组织实验教师学习。首先,我们搞清两个基本概念的问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它是创新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它又不同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不但有创新意识中的好奇心、求知欲、怀疑感,还要有一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冒险精神。实践能力,它并不是单单指的行动操作的能力,还指它对知识自学探求、综合迁移的能力。其次,努力转变教师的学生观。在学生观上,我们鼓吹:“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允许落后,鼓励冒尖”,主张既要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又要大力发展个性。再次,在实验教师自学基础上,进一步将学习引向备课、评课,促进实验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最后,大力倡导教师勇于改革,认真总结创新教育的教学经验。

2、学科渗透法

学科渗透法是指在学生宽松的学习氛围中,结合各学科的特点,教师把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目标中的一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取了“大脑风暴法”训练学生。教师先提出一个问题,接着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或答案。对办法或答案正确与否不必考虑,教师也不作任何评价,但要鼓励学生在别人的想法中寻找启迪,一直到再也提不出新想法为止。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想法进行评价、修改、合并,从而产生一个富有创造性的答案。因此,对于意在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学过程,我们也将其分为了以下5个阶段:引导唤起、自学探求、多项求解、突破创新、综合迁移。从学生的活动情况和教师的辅助要求两方面来反映。

3、创新作业法

创新作业应是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方法、经验等尝试解决的问题(可在校内完成,也可在课外延伸、展开),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综合迁移、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把它分为两类,一类是为教学、教材服务,帮助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可全员参与。二类是由教材中得到启发引伸的问题,通过课后解决,得出结论,它不是对教材的解释、重复,可学生个别参与。例如:我们在五年级课文《滥竽充数》教学后,学生纷纷写出了作文《南郭后传》,作文的大意是南郭先生不学无术,滥竽充数终是被斩,然而南郭之妻教他的儿子从小立志,刻苦学习,最终成了当时最有名的吹竽高手。有的学生还把他取名为《南郭学艺记》写出了南郭总结教训,下定决心学到了真本事,齐溟王看见他这么有长进,不但免了他,还奖赏了他。这样的创新作业,不但学生乐做,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总结评价,为以后的创新鼓劲。 在对学生的作业评价时,不同的学生按不同的标准去衡量,只要他的作业比原来的作业有所进步,就有机会体验成功,随堂表扬或橱窗展览,对具有独创性质的作品,我总是“小题大做”多加赞扬、鼓励。这不仅为日后创造新形象作好铺垫,而且,他那新颖的角度,大胆的设想,也会使班级中的同学找到自己创新的勇气和胆略,从而创作出更多更出众的新形象。

4、诱导质疑法

诱导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方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选好课题让学生去解决问题,更主要的是要鼓励和诱导学生大胆去质疑,去发现问题,向权威挑战,去“疑人之所疑,疑人之所不疑”。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大大培养了学生的爱发问、爱思考的能力,使我们的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5、形象直观法

运用生动的语言或借助实物、图片、音像、模型、标本、多媒体课件等教具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他们在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教学过程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培养学生从小培养学生爱观察的能力。

6、想象引导法: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

7、鼓励表扬法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孩子自己独到的见解。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小心呵护这些独到的想法和好奇心。如:一次音乐公开课上,一位音乐老师放了一段音乐,问学生: 音乐里的节奏型模仿了什么动物奔跑?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马”。然而混杂其中的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引起了教师的警觉,;因为那个学生\'刚才是说的是牛。此时,教室学生一片哄笑。在这哄笑声中,学生在低声嘟哝:\'笑什么?牛急了也是会奔跑的。”如果此时,教师说:“我看你倒像是一头牛,不动脑子!”很显然这个学生以后绝对不会举手,然而我们的音乐老师还表扬了他,实践证明,这个学生在以后的课堂提问时,表现的相当积极。在课堂教学中,表扬鼓励法是我们经常要用的方法,我们都在想尽一切办法,不但能让回答得好的同学受到表扬,也让回答错误的同学也能受到老师的称赞。

8、组织讨论法:

围绕某一问题,组织学生的讨论,争辩,让他们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补充,使问题完善的解决;或者提出多种解答方案而后通过集中思维,腮选出最佳的答案。

9、竞赛激励法:

根据儿童好胜心强的特点,在过程中适当穿插“对抗比赛”“抢红花”夺金牌”等学习竞赛活动,可诱发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智能与潜力。

(二) 以校园活动为阵地

通过自己的实践,人们往往能更透彻地理解、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教会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去寻找和运用他所需要的知识,使他学会主动地、创造性的在实践学习,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这是激发创新精神最有效的方法。创造性的实践并不是要等到到先把头脑“装满”知识后才开始,而是一种掌握知识的积极的方法和必以之路。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很大胆地利用了校“少先队大队部”开展的一切活动,以校园活动为阵地。开设了第二课堂,开展了科技教育,每周专设一节科技课。还专门开放活动教室,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常规竞赛,如“七巧板”“小发明制作”多媒体广告设计”以及新厂品设计,等等。之后,为学生专门举办集体或个人展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使他们乐于创造,乐于实践。学生有了这样一个能够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他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功,乐此不彼,长期坚持,不能说不是一个好方法。营造一种环境,让大家在这种创新活动下,让他们的创新成果受到人尊重,并像一个慈爱的妈妈保护婴儿一样去保护他。此外,还可以利用校园的一些文化布置,让其自己设计黑板报。我们还鼓励孩子创造出课间更趋向文明的玩法。我想,只要我们,长此以往,及时表扬鼓励,不失一个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良好途径。

(三) 以社会实践为课堂

1、走进大自然

为了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积极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因为,大自然它本身也就是一个生动的课堂。如:一天,我带着孩子上九凰山,观察秋天,我给学生留下了一个作业:“为什么一些树九月落叶,一些树十月落叶?”之后,学生就亲自去进行观察找答案,问老师问同学问爷爷,最后,他终于告诉我,那是跟季节和天气等客观因素有关的。

2、培养动口、动手及勤工俭学的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动手、动口,非常有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我们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可实践性的课题,让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如:我们叫了一个学生,要他研究,“人们运动后多长时间心跳才能恢复正常?”于是,这个学生就自己先跑步、记录心率,然后自己进行分析,等到那天的晚自修,在登台演讲,他很高兴地在讲台上汇报自己的一大研究成果,获得了一阵阵掌声。

此外,我们还允许让学生从家里带来花来让其在教室外观察,我们还大胆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不用那么过份地讲究谦虚谨慎。

六、结果与分析

我们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对比,对比测定的结果如下:实验班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明显优于对比班。实验前与实验后差距不大,合格率也未提升,但也可以说明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都大大优于实验前。

七、结论:

教师更新了思想,转变了观念,从一个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了。这是一年来教育实验突出的成果之一,这表现在:

1、加深了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理解,加深了创造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的教学的认识,创新教育不再是外在的东西了。

2、许多教师能自觉地进行教科研工作,研讨创新教育。有些老师还发挥创新精神,自己编一些训练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师备课、评课中不可或缺的思考和评价要素。提高了我校的办学水平。

此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与提高,他们乐于动手、动脑了,大大发挥了孩子们的创造潜能,当然,这是一项长期的实验,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摸索逐渐积累经验。

八、讨论:

一年来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实验,目前,还存在着如下的问题:首先,有些社会实践的活动开展起来因安全因素的问题,还有一定的困难。其次,时间较紧:由于学生学得文化与艺术方面知识和技能较多,留下能够从事一些大难度的创新作业时间较少。

九、参考文献及附录:

1、陈至立,《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推荐2001年3月

2、《创新教育理论新编》温洲市教育研究所

3、张景焕《创新课堂教学百例》山东出版社

4、赵丽敏、罗玲玲等〈〈创造教育模式的实验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5、李毅红〈〈创造力的培养〉〉北京大学出版社

6、赵宏〈〈人的思维与创造〉〉解放军出版社

7、温寒江〈〈开发右脑??发展形象思维的理论和实践〉〉浙江省出版社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计划

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尝试

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课题

浅谈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论小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论小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