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起步教学

发布时间:2020-03-03 03:51: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农村小学起步作文教学

小学中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也是一关键阶段,为小学高年级,中学阶段,乃至一生的写作都奠下了基础。如教师不谨慎对待,会极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影响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而在农村,起步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事情。农村小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缺乏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性格也比较内向,不爱开口说话,更不愿意借助习作来记录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个别学生虽然活跃,但提及作文,却往往面露难色,感觉无话可说。因而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常常空洞无趣,缺乏真情实感和想象力。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写好起步作文,让学生能够真正爱上写作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农村起步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激发写作欲望,进行美育渗透

作文是块难啃的骨头,难在哪?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内在的写作欲望,没有乐于表达的冲动和激情。布鲁姆有句名言:“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作文的内驱力,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最佳途径。而如果学生没有写作的兴趣,勉强作文,写出的作文也是流水账,缺乏新意,了无生趣。所以,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合为时而作”,作文应是对生活的反映,离开了生活就如无泉之水,失去了源头动力。大自然是美丽的发源地,只要孩子仔细观察,其笔下的文字自会有一番动人之处。四季轮回,风雨变幻到处都体现着自然带给我们的新奇与感动。只有发自内心地发现美,学生才能把眼中所见,心中所悟的美和乐趣诉诸笔下,作文才能具有美,充满乐趣。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走进生活,贴近自然。农村本身就是个广阔的天地,教师没有必要非要带领孩子走出农村,走出大山,去欣赏路途遥远的外面的世界。而是应学会就地取材,通过游戏、参观游览、走农田、问农时、干农活等活动,不断渗透美的教育,挖掘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美丽”的题材,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有了体验,有了素材,写作时才能变得积极主动,促使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二、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作文起步教学,是个长期的语文教学活动,贯穿一至三年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说是写的基础,在小学低段,说话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重视学生的说话训练,首先还要重视朗读训练。读是说的基础,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的起步。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积累词汇,对作文入门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我认为朗读应纳入语文作业之中,有布置有检查。特别是早读课,一定要让学生大声朗读。而且朗读要严格按照“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个要求进行训练。

用词造句是学生学习说话、写话的最早起步,是作文的基础。教师在指导学生说话时,不应只是让学生造一个句子就算完成任务了,而是应该通过比较句子、复述、质疑、讨论等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训练。如有的学生滥用“好”字,造句说“老师多么好!”评价同学朗读说“某某同学读得好”,学完了课文谈感想说“某某同学很好”。这些都是由于儿童语言积累少,理解不深入,无法把内心所想表达的更具体。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肯定孩子说得对,然后再积极引导:“老师(读书的同学)怎么好?好在哪里?”学生顺着教师的点拨往往能把自己说的话改具体,如“老师多么关心我们”,“A同学读书声音大,有语气”,“B学习很认真”等。

儿童大脑思维缺乏逻辑顺序,因而想到哪里说到哪里,给人以杂乱无章之感。因此,讲读课中,要充分利用课文中出现的句式如:先……再……最后……、开始……后来……终于……进行训练,通过这些训练,使学生懂得说话写字要按一定顺序,方能把意思表达清楚。

另外,农村学生多为外地学生,普通话间杂方言现象非常普遍,教师在进行说话练习时,要尤其注意让学生说普通话,请要求说准确规范,这样学生在作文时才能使用正确的书面语言。

三、说真话,诉真情

教育家于漪说过,尽管现在大家都在提倡创新和求异,但作文中有些精神的东西,是不必质疑的,更是不可失缺的。这个精神的东西就是真情实感。所谓“真情实感”,就是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自然地表达内心对社会、人生、生活的真实感受,使感情的流露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字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和感情,真情是文章的灵魂,抒写真情实感是一篇作文自成高格的关键因素。 要能写出真情实感,首先必须寻找“感动力”,大胆写“我”。郁达夫说“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叶花说人情。”只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仔细回忆往事,认真品味细节,一定会陷入情不自禁的境界之中,便会使文章具有感人的艺术力度。其次,要选好文章的“动情点”。小学阶段的作文大多要求写人记事,但很多学生苦恼身边的都是常事,无特别可言。但是平凡的生活却往往是最动人的,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美得眼睛。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艺术起于细微。”人的成长变化往往是在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上反映出来的,作文中只要抓住了体现真情的“动情点”,就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精妙境界。我们要善于选取有丰富内涵,能感动人的细小材料,以小见大,在平淡中见真情,于细微处见精神。

四、积累内化,活学活用

对于小学生,作文就是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农村作文教学现状来看,学生“读”的少,“见”得不广,对于“读”和“见”,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边学边用,活学活用,常学常用。许多小学生的作文语言,常常有词不达意,语言平淡,不流畅等现象,这就要注意平时的语言积累。

首先可以通过课文内容来积累,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好词好句好段。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摘抄中积累写作的素材。通过平常的点滴积累,就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把每天所有的活动和喜怒哀乐忠实地记录下,这是积累作文素材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俗话说的好:“笔不用就生锈了”。长期不动笔的人,话说不清楚, 文章就写不顺达;而常读书,常写文章,就能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写日记同样有利于学生不断反思自己所写的文字,不断发现自己文章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从而激励学生不断地克服弊端,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此外,课外阅读也能扩充学生视野,为写作做好铺垫!苏轼曾说过:“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农村的孩子由于资金的短缺是很难读到课外书的,所以学校图书馆里的书对学生来说充满着吸引力,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及时进行思维充电,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一气呵成。

五、重视作文评价

农村的孩子学习基础比较差,如果教师以很高的标准来衡量学生,对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常常使用“不”等否定字眼,无疑会挫败孩子的写作欲望。所以,对学生的作文,教师应学会用放大镜找出学生每次作文中的优点、进步之处,多多地给予鼓励,增强学生继续写好作文的信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的:“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欲望。”教师不应吝啬自己的表扬,教师应带动学生鼓励和表扬作文写得好的同学,让他们有种成功的喜悦感,不断激发自己的创作动力。对于作文中的不足,教师应委婉地提出来,并针对不足给予建议,引导学生不断尝试,改正不足,写好作文。比如可以这样评价:“这次作文你写得很好,如果及时把不会写的字查查字典就更好了,还能得一颗星呢!”此外,教师还要特别关注习作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一点点进步,引导他们大胆写,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总结: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农村学生也拥有着巨大的潜能,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不断探索新的作文教学方法,一定能够上好起步作文,为孩子们的精彩人生开个好头!

小学作文起步教学

农村小学作文起步教学应有的突破

浅谈农村小学生起步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

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案例

浅谈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

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之一

浅谈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

小学作文起步的教学1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起步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起步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