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亚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1 21:18: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三讲

中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亚的范围,理解所处的位置;能通过经纬度读出中亚的区位以及重要国家。

2、通过读图知道中亚的位置,在图上能够找出主要河流、湖泊及城市。

3、知道中亚地区的宗教。

4、掌握中亚地形区的分布和河流的概况,并能在图上填绘。

5、根据中亚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能够根据柱曲图分析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中亚,进一步学会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世界区域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1.中亚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特点; 教学难点

中亚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及影响 教学方法

地图引导法、探究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学内容:中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教学目标:看图分析并记住中亚的概况和自然地理特征 导入: 位置和范围

1、经纬度

1 (1)纬度:35°N—50°N。40°N,45°N。 (2)经度:50°E—80°E。 利用3个湖泊定位中亚: 里海(50°E);咸海(60°E);巴尔喀什湖(75°E)

2、海陆位置 亚欧大陆内部。

深居内陆,距海较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3、交通位置:

古代的丝绸之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

找出亚欧大陆桥的起点、经过的国家和终点及沿途穿过的自然带,并简要介绍大陆桥的重要意义。

(1)东起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 西到荷兰鹿特丹。

(2)从东往西经过的自然带:途经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自然带。

(3)意义 :沟通了太平洋与大西洋,联系了东亚与西欧,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等。

4、居民与宗教

中亚是个多民族地区,白色人种,信仰伊斯兰教。

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形

1、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

哈萨克丘陵;图兰平原;里海沿岸平原。

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东南部是帕米尔高原,东部是天山山脉;北部是哈萨克丘陵,中西部是图兰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

二、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1、成因:深居内陆,距海较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2、特征:冬冷夏热,全年干燥少雨,气温年较差大。

3、植被(自然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三、河流

1、内流河为主

(1)锡尔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注入咸海。 (2)阿姆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注入咸海。 (3)乌拉尔河:发源于乌拉尔山,注入里海。

(注入里海的还有伏尔加河,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

(4)伊犁河:发源于天山山脉我国境内,注入巴尔喀什湖西部。 内流河流经地区是该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内流河特点:①流量小;②流程短;③流量从中上游到下游水量逐渐减少;④有结冰期;⑤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冬季容易出现断流。

2、外流河:额尔齐斯河:发源于我国阿尔泰山,流经哈萨克斯坦,在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汇入鄂毕河,注入北冰洋。

(二)湖泊(多内流湖、咸水湖)

1、里海(50°E):世界上最大的湖泊(咸水湖)。位于亚欧两洲分界线。有乌拉尔河、伏尔加河注入。

2、咸海( 60°E ):有锡尔河、阿姆河注入。

3、巴尔喀什湖( 75°E ):东西狭长,西部有伊犁河注入。

四、练习反馈(见资料P37)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内容:中亚的人文地理特征 教学目标:分析并记住中亚人文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一、农牧业

(一)种植业

1、中亚发展种植业的条件:

①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②北部和西部的平原地区,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大; ③丰富的灌溉水源。

2、农作物:小麦、棉花为主。

(1)小麦:哈萨克斯坦北部。

(2)棉花:阿姆河、锡尔河流域。中亚是世界上仅次于中、美的第三大产棉基地,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被称为“白金之国”。 中亚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

①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③多沙质土,土质疏松。

2、畜牧业:

干旱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1)有利条件:中部和南部气候干旱牧场广阔(中亚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2)以养羊业为主:细毛羊,羔皮羊

3、由于不合理的耕作和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由于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二、中亚工业

1.资源:煤、铁、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资源主要分布在里海沿岸

2.主要工业:中亚棉纺织工业、地毯纺织和畜产品加工业都比较发达

三、中亚的主要城市

1、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和经济中心,是中亚最大的城市,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站.

2、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首都。

3、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

4、卡拉干达:哈萨克斯坦重工业中心(附近有煤铁资源)

5、拜科努尔:俄罗斯航天发射中心。 哈萨克斯坦---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 1.主要的邻国

2.重工业基地----卡拉干达 最大的城市----阿拉木图

首都----阿斯塔纳

①中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形以低地、平原和丘陵为主,西南部为里海沿岸的低地和平原,中部是低山丘陵,东部和东南部位山地。

②荒漠和半荒漠带占国土面积的60%。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为300-400毫米。 ③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尤以钨、铬、铜、铅、锌煤、铁、石油和天然气最为丰富,素 4 有“能源和原料基地”之称。工农业较为发达,工业主要有采矿、冶金、机械制造、化工和纺织等。

④首都阿斯塔纳为于领土的北部。阿拉木图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位于哈萨克斯坦的东南角,轻工业和食品工业比较发达。

四、热点拓展

1、咸海缩小:在20世纪60年代,咸海水域面积达6.4万多千米2,曾是世界第四大咸水湖,被誉为“中亚草原明珠”。近年来它的水面在不断缩小,是一个正在干涸的湖泊,其周围的环境也在随之恶化。阿姆河和锡尔河为湖水的主要来源。由于两岸人口增多,再加上全球变暖气候更加干旱,用水量增加它们90%的水量被截流了,咸海储水量已减为原来的1/4,湖水深度也下降了近20米,水域面积已缩小了一半,而含盐量却增加了近3倍。

2、白尘暴:咸海面积锐减为,湖岸线后退形成一望无垠的裸露的湖底盐碱,加上中亚地区不合理的灌溉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地表积累大量的盐分,地表盐尘在中亚半干旱的气象条件和风力作用下形成了白色的盐尘暴,又称 “白风暴”

四、练习反馈(见学案P43课时作业P167)

五、纠错释疑(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

六、拓展探究:

附:

1、板书设计

中亚和哈萨克斯坦

一、中亚人文地理

1、农业

2、资源

3、工业

4、城市

二、哈萨克斯坦 教学反思:

中亚教案

中亚教学反思

中亚棉花生产

中亚教学设计

赴中亚特种设备考察报告

《中亚毒品研究》读后感

1996年中亚史研究述评

中亚光电(自由之光)公司简介

东亚 东南亚 南亚 中亚[推荐]

中亚政治文化的变迁

中亚教案
《中亚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