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急救现场救护技术

发布时间:2020-03-02 06:32: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急救常识培训教材系列之三:

现场救护技术

一、止血

(一)止血的适用情况

1、基本情况

血液对于人的正常生理非常重要。成年人正常时全身的血液占体重的8%。当伤口小、出血量少时,伤者全身情况无明显变化。当损伤后失血量超过全部血量的20%时,就会出现脸色苍白,手脚发凉,脉搏细弱等休克表现;当出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病人就会有生命危险。外伤发生后,失血的速度越快,对人的生命威胁越大,几分钟内失血1000毫升就可致人死命。所以,在急救现场根据伤口的部位、大小、深度以及出血的颜色、速度,迅速判断出血的性质,决定止血方法,是挽救伤员生命的关键。

如果伤口内随心跳节律一股股喷射而出鲜红色的血液,这种情况为动脉出血;如果伤口内出血速度较慢,血色暗红,持续涌出则为静脉出血。

2、生活中常用的止血物品

生活中常用的止血物品有创口贴、毛巾、手绢、衣物、床单、纱布等。 以下介绍的是现场急救中外出血的止血方法(脏器破裂造成的内出血则必需经医院手术治疗),常用的止血方法有加压包扎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和填塞止血法等。

(二)止血的方法(边讲解边示范)

1、加压包扎止血法

1 伤口覆盖无菌敷料后,再用纱布、棉花、毛巾、衣服等折叠成相应大小的垫,置于无菌敷料上面,然后再用绷带、三角巾等紧紧包扎,以停止出血为度。这种方法用于四肢的小动脉以及静脉、头皮下毛细血管的出血。但伤口内有碎骨片时,禁用此法,以免加重损伤。

注意:覆盖伤口或创面的物品(手绢、衣物、敷料、毛巾等)要尽可能清洁,表面无明显污物,目的是尽量减少伤口的感染机会。因为环境中存在大量致病菌和有害物质,尤其是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等特殊致病菌进入人体,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生命危险。

2、指压止血法

用手指、手掌或拳头压迫出血区域近侧动脉干,暂时性控制出血。压迫点应放在易于找到的动脉径路上,压向骨骼方能有效。

头、颈部出血,常可指压颞动脉、颌动脉、椎动脉;【颌面部的出血举例讲解】

上肢出血,常可指压锁骨下动脉、肱动脉、肘动脉、尺、桡动脉;【尺、桡动脉的出血举例讲解】

下肢出血,常可指压股动脉、胫动脉。

注意:(1)做颈动脉压迫时,不要同时压迫双侧颈动脉,以免造成脑部缺血。患者可出现晕厥、摔倒等。(2)手掌及手指出血时,要同时压迫桡动脉和尺动脉,才能达到止血效果。如果仅压迫其中的一条血管,不能起到止血目的。(3)手指出血时,要同时压迫手指两侧的指动脉,否则止血效果不好。

3、止血带法

2 止血带的使用,一般适用于四肢大动脉的出血,并常常在采用加压包扎不能有效止血的情况下,才选用止血带法。

(1)扎止血带的标准位置在上肢为上臂上1/3,下肢为股中、下1/3交界处。目前有人主张把止血带扎在紧靠伤口近侧的健康部位,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存肢体。上臂中、下1/3部扎止血带容易损伤桡神经,应视为禁区。

(2)上止血带的松紧要合适。止血带的松紧,应该以出血停止、远端以不能摸到脉搏为度。过松时常只压住静脉,使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反而加重出血。

(3)原则上应尽量缩短使用上止血带的时间,通常可允许1小时左右,最长不宜超过3小时。

注意:(1)止血带不要直接扎在肢体上,可先用毛巾、布料、衣物包裹肢体,再使用止血带,以免损伤皮肤。(2)使用止血带时,应有明显标记,要注明止血带使用的时间或血流阻断的时间,以便患者离开现场后,便于其他人了解情况,及时放松止血带,防止因肢体长时间阻断血流而出现肢体出血坏死。一般每隔30分钟放松止血带2-3分钟。放松止血带时,如果出血不止,可用手指压迫动脉临时止血。(3)放松止血带后如果需要再次使用止血带,应该将其向近端移动数厘米,不可在同一部位反复缠扎,以免损伤局部软组织。(4)尽量不使用普通布带作止血带,因为布带(及其他物品)无弹性,绞松了不起作用,绞紧了容易损伤局部组织。

4、填塞止血法

广泛而深层软组织创伤,腹股沟或腋窝等部位活动性出血以及内脏实质性脏器破裂,如肝粉碎性破裂出血。用无菌的棉垫、纱布等,紧紧填塞在伤口内,再用绷带或三角巾等进行加压包扎,松紧以达到止血目的为宜。

3

二、包扎

(一)包扎的适用情况

包扎是外伤现场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及时正确的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以及固定敷料和夹板等目的;相反,错误的包扎可导致出血增加、加重感染、造成新的伤害、遗留后遗症等不良后果,材料有绷带、三角巾等。

(二)包扎的方法(边讲解边示范)

1、绷带包扎的方法

(1)环行包扎法:适用于额部、手腕和小腿下部粗细均匀的部位。 第一圈环绕稍作斜状,第二圈、第三圈作环形,并将第一圈斜出的一角压于环形圈内,这样固定更牢靠些。最后用粘膏将尾固定,或将带尾剪开成两头打结。

(2)螺旋形包扎法:用于肢体粗细相差不多的部位,如上臂、大腿下段和手指。

先按环形法缠绕数圈固定,然后上缠每圈盖住前圈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成螺旋形。

(3)“8”字包扎法:适用于关节部位包扎。

一圈向上,再一圈向下,每圈在正面和前一周相交叉,并压盖前一圈的1/2。

2、三角巾包扎法

(1)头部包扎法帽式头部包扎:将三角巾底边向上反折3厘米后平放于前额处,将两角在头后交叉,顶角与两角拉至前额打结。

4 (2)三角巾上肢包扎:将三角巾一底角打结后套在伤手上,另一底角过伤肩背后拉到对侧肩的后上方,顶角朝上,由外向里依次包绕伤肢,然后,再将前臂屈到胸前,两底角相遇打结。

(3)三角巾肘、膝关节包扎法:根据伤情将三角巾折叠成适当宽度的长条,将中点部分斜放于关节上,两端分别向上、下缠绕关节上下各一周并打结。

(三)包扎的注意事项:

1、打好绷带的要领是,不要过紧,也不能过松。不然会引起血液循环不良或松得固定不住纱布。如果没经验,打好绷带后,看看身体远端有没有变凉,有没有浮肿等情况。

2、打结时,不要在伤口上方,也不要在身体背后,免得睡觉时压住不舒服。

3、在没有绷带而必须急救的情况下,可用毛巾、手帕、床单(撕成窄条),长筒尼龙袜子等代替绷带包。

三、固定及搬运

(一)固定及搬运的适用情况

固定术不仅可以固定骨折,防止骨折断端移位,还能对关节脱位、软组织的错裂伤起到固定、止痛的效果。良好的固定还可以减少血管神经的继发性损伤,便于伤员搬运。搬运方法若不得当,可能造成伤员终身残疾,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要采用正确的固定及搬运方法。

1、适应证:四肢的骨关节损伤,包括骨折脱位、神经血管损伤、严重的软组织错裂伤;脊椎骨折、脊髓损伤。

2、禁忌证:大出血休克,须先止血、输液,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进行固定。

5

(二)固定及搬运的方法(边讲解边示范)

1、固定的方法

(1)上臂固定:患者手臂屈肘90°,用两块夹板固定伤处,一块放在上臂内侧,另一块放外侧,然后用绷带固定;如果只有一块夹板,则夹板放在外侧加以固定;固定好后,用绷带或三角巾悬吊伤肢;如果没有夹板,可先用三角巾悬吊,再用三角巾把上臂固定在身体上。

(2)前臂固定:患者手臂屈肘90°,用两块夹板固定,分别放在前臂内外侧,再用绷带缠绕固定;固定好后,用绷带或三角巾悬吊伤肢。

(3)大腿的固定:将伤腿伸直,夹板长度上至腋窝,下过足跟,两块夹板分别放在大腿内外侧,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如无夹板,可利用另一未受伤的下肢进行固定。

(4)小腿的固定:将伤腿伸直,夹板长度上过膝关节,下过足跟,两块夹板分别放在小腿内外侧,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如无夹板,可用另一未受伤的下肢进行固定。

(5)脊椎的固定:脊椎骨折不得用软担架和徒手搬运,以免加重损伤。颈椎骨折时,伤员应仰卧,应尽快给伤员上颈托,无颈托时可用沙袋或衣服填塞头,颈部两侧,防止头左右摇晃,胸椎骨折应平卧,腰椎骨折应俯卧于硬板上。不要使脊柱受牵拉、挤压和扭曲的力量。

(6)颈部固定:用颈托固定,或用硬纸板、衣物等做成颈托而起到临时固定的作用;胸腰部固定:胸腰部用沙袋、衣物等放至身体两旁,再用绷带固定在担架上,防止身体移动。怀疑脊椎损伤,切忌扶伤员行走或躺在软担架上。

2、搬运伤员的技术

6 (1)单人搬运法:适用于伤势比较轻的伤病员,采取背、抱或扶持等方法。可分为【扶行法】、【背负法】、【抱持法】等,做法见图示。

(2)双人搬运法:适用于神志清醒、足部损伤而行走困难的伤者。不影响伤病时,可用【椅拖式】或【拉车式】,做法见图示。

(3)三人或多人搬运法:对疑有胸、腰椎骨折的伤者,应采用三人或多人配合平托式搬运。一人托住肩胛部、一人托住臀部和腰部、另一人托住双下肢,,多余三人时可对面站立,共同使力,做法见图示。

(5)搬运脊柱、脊椎损伤者方法:凡脊柱、脊髓损伤者,放在硬板担架上后,须将其身体与担架固定牢固,尤其颈椎损伤者,头颈部两侧必须放置沙袋、枕头、衣物等进行固定,限制颈椎各方向的活动,然后用三角巾等将前额连同担架一起固定,再将全身用三角巾等与担架固定在一起。

(三)固定及搬运的注意事项

1、先止血、包扎、固定,然后搬运。伤病员四肢骨折时,由于骨折断端比较锋利,容易刺破血管和刺伤毗邻的神经,前者损伤易出现大出血,后者损伤易出现相应的肌肉和肢体的瘫痪,这两种状况对于伤病员来说都是致命的二次伤害。

2、昏迷伤员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3、颈椎伤应有人协助牵引、固定伤病员头部。

4、脊椎、脊髓伤要避免伤病员身体弯曲、扭转,忌用一人抬肩、一人抱腿的错误搬运方法。应平抬平放,并宜用平板担架和仰卧姿势。

5、搬运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伤病员伤情的变化,并随时调整止血带和固定物的松紧度,防止皮肤压伤和缺血坏死。如发现伤病员出现面色苍白、头昏、

7 眼花、血压脉搏减弱、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症状,应暂停转送,就地实施抢救。

8

现场急救救护基本知识

实用现场急救技术教学大纲

红十字救护员现场急救知识培训测试题

外伤现场急救技术止血、包扎

现场急救(提纲)

现场急救知识讲座

现场急救心得体会

急救手册之创伤救护

实用现场急救技术试题及答案

现场紧急救护操作方法

急救现场救护技术
《急救现场救护技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