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现场急救救护基本知识

发布时间:2020-03-03 03:46: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现场急救

一、现场急救概述

生产现场急救,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和工作场所发生的各种意外伤害事故、急性中毒、外伤和突发危重病员等现场,没有医务人员时,为了防止病情恶化,减少病人痛苦和预防休克等所应采取的一种初步紧急救护措施,又称院前急救。

(一)现场急救步骤

1.脱离险区

首先要使伤病员脱离险区,移至安全地带,如对因滑坡、塌方砸伤的伤员搬运至安全地带;对急性中毒的病人应尽快使其离开中毒现场,搬至空气流通区;对触电的患者,要立即解脱电源等等。 2.检查病情

现场救护人员要沉着冷静,切忌惊慌失措。应尽快对受伤或中毒的伤病员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确定病情。检查内容包括:

检查时不要给伤病员增加无谓的痛苦,如检查伤员的伤口,切勿一见病人就脱其衣服,若伤口部位在四肢或躯干上,可沿着衣裤线剪开或撕开,暴露其伤口部位即可。 3.对症救治

根据迅速检查出的伤病情,立即进行初步对症救治。

在救治时,要注意纠正伤病员的体位,有时伤病员自己采用的所谓舒适体位,可能促使病情加重或恶化,甚至于造成不幸死亡,如被毒蛇咬伤下肢时,要使患肢放低,绝不能抬高,以减低毒汁的扩延;上肢出血要抬高患肢,防止增加出血量等。

救治伤病员较多时,一定要分清轻重缓急,优先救治伤重垂危者。 4.安全转移

对伤病员,要根据不同的伤情,采用适宜的担架和正确的搬运方法。在运送伤病员的途中,要密切注视伤病情变化,并且不能中止救治措施,将伤病员迅速而平安地运送到后方医院作后续抢救。

(二)注意事项

1.注意现场安全,重视“先脱险再救人”。

2.从正面接近伤病员,表明身份,安慰伤病员,说明将采取的救护措施。 3.避免盲目移动伤者,避免再损伤。 4.除非必要,不要给伤病员任何饮食或药物。 5.注意保护警方需要的现场证物。 6.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寻求援助。

二、现场急救技术

(一)徒手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CPR)是指针对心脏骤停的伤病员应用的,目的是维持伤病员的器官存活和恢复生命活动的一系列的、规范的和有效的急救措施。心肺复苏主要包括两大核心技术,一是人工呼吸,即为肺复苏;二是心脏按压,即为心复苏。 1.心跳呼吸骤停常见原因

心跳呼吸骤停的常见原因为各种意外伤害和严重疾病,如触电、高空坠落、车祸创伤、中毒、溺水、心脏病、中风等。

根据病因的不同,呼吸、心跳停止的时间不一致,多为心跳先停,约30秒后呼吸停止。传统观点认为,大脑缺血缺氧超过4~5分钟即可引起不可逆损伤,随后发生生物学死亡,故一般把心跳骤停的安全时限定为5分钟。

大量实践表明,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有一半的人存活;4~6分钟开始进行复苏者,救活比例降至10%;超过6分钟者,存活率仅4%;10分钟以上者,存活机会较少。因此心肺复苏操作应争分夺秒,越早越好。 2.心跳呼吸骤停症状表现

1.意识丧失,昏迷。 2.面色苍白或紫绀。

3.颈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 4.瞳孔散大。

5.呼吸停止,少数患者可有短暂而缓慢的叹气样或抽气样呼吸,或有短暂抽搐,伴头眼偏斜,随即全身肌肉松弛。

3.心肺复苏三部曲

当伤者心跳呼吸骤停,必须争分夺秒,采用心肺复苏法进行现场急救。

现场急救最紧迫的任务是对处于临终状态的伤(病)员进行积极抢救,这在医学上简称现场复苏。现代复苏医学已总结出:头后仰抬颌(A)(使气道保持通畅)、人工呼吸(B)、胸外心脏按压(C)为心肺复苏三部曲。

(1)头后仰抬颌(A)

一般气道阻塞的原因有两种类型:一是异物(痰、呕吐物、活动假牙、血块、泥沙等)阻塞气道;二是昏迷患者最常见的原因是舌肌松弛,舌根后坠,堵塞气道,会厌也堵住气道入口。因此,必须使舌根抬起,离开咽后壁,使气道畅通。对此包括以下3种方式:

1.清除异物; 2.纠正头部位置; 3.器械开放气道。

(2)人工呼吸(B)

(3)胸外心脏按压(C)

判定心跳是否停止,摸病人的颈动脉有无搏动。一旦判定心跳停止,立即实施心前区叩击抢救。若心前区叩击无效,随即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抢救。

(4)心肺复苏是否有效的指标

心肺复苏是否有效的指标如表1所示:

(二)止血 1.指压止血法

指压止血的部位在伤口的上方,即近心端。找到跳动的血管,用手指紧紧压住。这是紧急的临时止血法,与此同时,应准备材料换用其他止血方法。

采用此法,救护人员必须熟悉人体各部位血管出血的压血点。 2.加压包扎止血法

加压包扎止血法,主要用于静脉、毛细血管或小动脉出血,出血速度和出血量不是很快、很大的情况下。止血时先用纱布、棉垫、绷带、布类等做成垫子放在伤口的无菌敷料上,再用绷布或三角巾适度加压包扎。松紧要适中,以免因过紧影响必要的血液循环,而造成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过松达不到控制出血的目的。 3.止血带止血法

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和布制两种,在现场紧急情况下,可选用绷带、布带、裤带、毛巾作代替品。

(三)包扎

包扎是开放性创伤处理中较简单却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及时正确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以及固定敷料和夹板等目的。

包扎的目的在于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固定敷料夹板,挟托受伤的肢体,减轻伤员痛苦,防止刺伤血管、神经等严重并发症,加压包扎还有压迫止血的作用。

包扎要求动作轻快、准、牢,包扎前要弄清包扎的目的,以便选择适当的包扎方法,并先对伤口作初步的处理。包扎的松紧要适度,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会移动脱落,包扎材料打结或其他方法固定的位置要避开伤口和坐卧受压的位置。为骨折制动的包扎应露出伤肢末端,以便观察肢体血液循环的情况。

(四)固定

骨折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损伤,为了避免骨折的断端对血管、神经、肌肉及皮肤等组织的损伤,减轻伤员的痛苦,以及便于搬动与转运伤员,凡发生骨折或怀疑有骨折的伤员,均必须在现场立即采取骨折临时固定措施。 1.骨折的判断

(1)剧烈的疼痛:由于骨折处的尖端刺伤周围组织的血管、神经,活动时骨折局部剧烈疼痛,并有明显压痛、肿胀。

(2)畸形:骨折部位在肌肉的作用下,形态改变,如成角、旋转、肢体缩短等。

(3)骨摩擦音及骨摩擦感:骨折断端相互碰触时出现的声音和感觉。严禁有意去做此项检查。

(4)功能障碍:骨的支撑、运动、保护等功能受到影响或完全丧失。 2.骨折临时固定的注意事项

(五)搬运

搬运伤病员时,应根据伤病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搬运工具和搬运方法。必须强调,凡是创伤伤员一律应用硬直的担架,绝不可用帆布、软性担架,如对腰部、骨盆处骨折的伤员就要选择平整的硬担架。在抬送过程中,尽量少振动,以免增加伤员的痛苦。

三、常见伤害应对

(一)触电

人触电以后,会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停止跳动等征象,外表上呈现昏迷不醒的状态。触电急救的基本原则是动作迅速、方法正确,急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o 紧急呼救,并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断开电源有困难时,不得直接接触触电人员,可用干燥的木棍、竹竿等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或带电体,如图3所示。

o 如果触电者伤势不重、神志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麻木、全身无力,或触电者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过来,应让触电者安静休息,注意观察。

o 如果触电者伤势较重,己经失去知觉,但心脏跳动和呼吸尚未中断,应让触电者安静地平卧,解开其紧身衣服以利呼吸;保持空气流通,若天气寒冷,则注意保温。严密观察,速请医生治疗或送往医院。

o 如果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并拨打急救电话或送往附近医院。

(二)烧伤

 电灼伤、火焰烧伤或高温气、水烫伤均应保持伤口清洁,并应用清洁布片或消毒纱布覆盖。

强酸或碱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冲洗时间不少于10分钟,如图4所示,并迅速将被侵蚀的衣物剪去。 灼伤部位不宜涂抹任何东西和药物。

送医院途中,可给伤员多次少量口服自制糖盐水。 

 

(三)冻伤

(四)中毒

急性中毒常发生于生产、检修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往往病情严重,发展迅速。急性中毒救治成功的关键是早期处理,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大剂量的毒物吸入与现场抢救不力。因此急性中毒一旦发生,现场工作人员应担负起抢救的责任,这是十分重要的环节。现场急救原则是维护患者的生命体征,终止毒物的再吸收,给予必要的早期处理;若有多人急性中毒,要区分病人的轻重缓急,安排好抢救力量,就地或转送医院就治。做到抢救不忙乱,使中毒者不漏诊、不误诊,力求在时间上分秒必争。

现场救护人员戴好合适的防毒面具,如图5所示,在设法救出患者的同时,快速切断毒源。

5.尽快将患者移到上风向空气新鲜的地方。搬运过程中,要沉着、冷静,不要强拖硬拉,避免搬运过程造成更大损害。

6.患者被搬到空气新鲜处后,要检查神志是否清晰,脉搏、心跳是否存在,呼吸是否停止,有无出血或骨折等外伤。如发现病人呼吸停止,就地进行人工呼吸;如有心跳停止,应立即在现场做心脏胸外按压术。解开衣领和腰带,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寒冷季节应注意保温,保持患者安静,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7.脱去污染衣物,及时清洗污染的皮肤和眼睛,注意不要忽视会阴和腋窝等处。

8.立即通知医院做好抢救准备。通知时应尽可能说清是什么毒物中毒、中毒人数、侵入途径和大致病情。

9.患者心肺如未复苏,护送途中须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护送中对休克患者应取头低位,昏迷或呕吐患者平卧时头应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吸入肺内。对危重患者应密切观察意识、瞳孔、血压、呼吸与脉搏等变化,并作必要处理。

(五)中暑

  迅速将病人移到阴凉通风地方,解开衣扣、平卧休息,如图6所示。 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用30%酒精擦身降温,喝一些淡盐水或清凉饮料,清醒者也可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昏迷者用手掐人中或立即送医院。

(六)溺水

 发生溺水者后应尽快将其救出水面,但施救者如不懂得水中施救和不了解现场水情,不可轻易下水,可充分利用现场器材,如绳、竿、救生圈等救人。

 将溺水者平放在地面,迅速撬开其口腔,清除其口腔和鼻腔异物,如淤泥、杂草等,使其呼吸道保持通畅。

倒出腹腔内吸入物,但要注意不可一味倒水而延误抢救时间,倒水方法:将溺水者置于抢救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朝下,按压其背部迫使呼吸道和胃里的吸入物排出,如图7所示。 

 当溺水者呼吸停止或极为微弱时,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

(七)出血

 对于小创口出血,可用冷开水冲洗,再用干净毛巾或其他软质布料覆盖包扎。

对于呈喷射状或有鲜红血液涌出的出血,用清洁手指压迫出血点上方(近心端),使血流中断。

对于较大的肢体动脉出血,先用软布片或伤员的衣袖等数层垫在止血带下面,再扎紧止血带以恰好使肢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如图8所示。 

 严禁用电线、铁丝、细绳等作止血带使用,绑上止血带后,每30~60分钟放松一次,一次放松3~5分钟,直到无大量出血。

(八)扭伤

  对踝关节扭伤的急救原则是休息、冷敷、固压、垫高。

使扭伤部位得到休息,扭伤前两天,每隔数小时用冰袋对扭伤部位进行10~15分钟的冷敷,以免肿胀,如图9所示。

用有弹性的固定带对扭伤部位进行至少两天的固定,以减轻肿胀。 尽可能将扭伤部位垫高并保持在心脏位置以上,以减轻肿胀。 24小时内,不得用任何热敷方法,热敷会使肿胀、疼痛可能性增大。   

四、常用逃生技巧

(一)地震灾害 1.处于房间内

在房间内的人,应充分利用时间,要迅速关闭煤气,扑灭炉火,拉下电闸以防止引起火灾。头顶沙发靠垫或戴上安全帽等能保护头部的物品,跑至屋外空旷宽敞地。若来不及离开房间或门窗由于震动扭曲打不开时,可迅速蹲躲在桌、床等坚固家具旁及紧挨墙根下,保护头胸等要害部位,闭目,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鼻口,以隔挡呛人的灰尘,如图10所示。

2.处于高层建筑内

正处于高层建筑内的人,要迅速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选择厨房、卫生间、楼梯间等开间小而不易倒塌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墙根、墙角、坚固家具旁等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避震。不能使用电梯,更不要盲目跳楼。

3.处于室外

处于室外的人要避开高大建筑物,把软物顶在头上,或用双手护住头部,防止被玻璃碎片,屋檐,装饰物砸伤,迅速跑到空旷场地蹲下;尽量远离高压线、变电器,以及化工设备、煤气设施。山区地震易引发滑坡、塌方或滚石伤人。地震时应迅速离开陡峭山坡。

一次强烈地震后往往有多次高震级的余震发生。因此震后不要急于回屋,应快速到指定的应急避难场所。

(二)火灾

 当火灾发生时,如果发现火势并不大,可采取措施立即扑灭,千万不要惊慌失措的乱叫乱窜,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大火灾。 突遇火灾且无法扑灭时,应沉着镇静,及时报警,并迅速判断危险地与安全地,注意各种安全通道安全标志,决定逃生的办法。 逃生时经过充满烟雾的通道时,要防止烟雾中毒和窒息。由于浓烟常在离地面30多厘米处四散,可向头部、身上浇凉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裹好,低姿势逃生,最好爬出浓烟区,如图11所示。 

  逃生要走楼道,一般不要乘坐电梯逃生。

如果发现身上已着火,切勿惊跑或用手拍打,因为奔跑或拍打时会形成风势,加速氧气的补充,促旺火势。此时,应赶紧设法脱掉着火的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若能跳进水中或让人向身上浇水,喷灭火剂更有效。

(三)山体滑坡

当遭遇山体滑坡时,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然后采取必要措施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30.迅速撤离到安全的避难场地。避难场地应选择在易滑坡两侧边界外围,千万不要将避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遇到山体崩滑时要朝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原处越近越好。切忌在逃离时朝着滑坡方向跑,更不要不知所措,从一个危险区跑到另一个危险区,不要自择路线,要听从统一安排。 31.跑不出去时应躲在坚实的障碍物下。遇到山体崩滑,当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可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

(四)压埋

32.被压埋时,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 33.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 34.小心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35.寻找和开辟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如图12所示。

若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如有食品和水,要节约使用,等待援救。

(五)有毒有害物质泄漏

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事故后,假如现场人员无法控制泄漏,则应迅速报警并选择安全逃生。

 现场人员不可恐慌,应按照平时应急预案的演习步骤,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地撤离。

逃生时要根据泄漏物质的特性,佩戴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如图13所示。假如现场没有防护用品,也可应急使用湿毛巾或湿衣物捂住口鼻进行逃生。 

 逃生时要沉着冷静确定风向,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位置,向上风向或侧风向转移撤离,即逆风逃生。

假如泄漏物质(气态)的密度比空气大,则选择往高处逃生,相反,则选择往低处逃生,但切忌在低洼处滞留。

有毒气泄漏可能的区域,应该在最高处安装风向标。发生泄漏事故后,风向标可以正确指导逃生方向。还应在每个作业场所至少设置2个紧急出口,出口与通道应畅通无阻并有明显标志。 

(六)电梯下坠

 不论有几层楼,赶快把每一层楼的按键都按下。这样当紧急电源启动时,电梯可以马上停止继续下坠,如图14所示。

如果电梯内有手把,应一只手紧握手把,以免因为重心不稳而摔伤。 整个背部跟头部紧贴电梯内墙,呈一条直线。运用电梯墙壁作为脊椎的防护。

膝盖呈弯曲姿势。因为韧带富有弹性,所以借用膝盖弯曲来承受重击压力,比骨头来承受压力来的大,如图15所示。  

急救现场救护技术

红十字救护员现场急救知识培训测试题

现场急救(提纲)

现场急救知识讲座

现场急救心得体会

急救手册之创伤救护

现场紧急救护操作方法

现场救护培训简介

外科现场急救之一.

现场急救实验教案

现场急救救护基本知识
《现场急救救护基本知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