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急救技术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1-25 08:36:32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常用急救技术教案汇总

常用急救技术教案

作业准备…………………………………………………2分钟

1、清点人数,整理着装;

2、宣布作业提要;

3、提示有关理论。科目:急救技术示范作业

目的:通过本次授课,掌握更多急救技术。 内容:

1、吸痰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2、导尿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3、洗胃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4、心肺复苏技术和心内注射的方法

5、野战输血、输液技术

6、包扎、止血、固定技术

7、战时护理职业防护

8、急性中毒的救治 方法:理论提示、讲解示范 时间:2小时

地点:护理操作示教室

要求:认真练习,确保质量。

器材保障:电动吸痰机、教学假人、洗胃机、夹板等 场地介绍:室内

作业实施……………………………………………120分钟 第一个训练问题:吸痰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理论提示:吸痰法是利用负压作用,经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或误吸的呕吐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方法。多用于危重、年老体弱、昏迷、全身麻醉未清醒前,存在咳嗽无力或咳嗽反射迟钝、会厌功能不全的患者。常用的方法有电动吸引器导管吸痰法、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注射器吸痰法等。本课时,我们重点学习电动吸引器导管经鼻吸痰法。下面,请看示范动作。 讲解示范

1、动作要点:(1)吸痰时放松鼻导管末端启动负压,边旋转边退,旋转1800--3600,吸净痰液。(2)插管深度适宜。

2、注意事项与说明:(1)吸引时负压不可过大,一般成人为10.7—16.0kpa(80-120mmHg)。(2)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吸痰管应为无菌,每吸完一次痰应重新更换。(3)吸痰前后根据需要给予患者吸入高浓度、高流量氧气,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连续吸引的总时间不超过3分钟,以免缺氧。

3、操作流程 准 备 操作者按规定着装、洗手、戴口罩 了解病情及操作注意事项 用物准备齐全 环境符合操作要求

评估检查

评估患者呼吸及痰液阻塞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吸痰 查对,向清醒患者解释

根据需要给予患者吸入高浓度、高流量氧气 患者头偏向操作者一侧、铺治疗巾于颌下 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负压 连接吸痰管,试吸少量生理盐水检查并湿润导管

插 管

吸 痰

一手反折吸痰导管末端,另一手用无菌镊持吸痰管前端, 从鼻腔插入:吸痰管从鼻腔经下鼻道、鼻后孔插至咽部

轻轻插管至患者出现轻咳或有阻力感时,放松导管末端启动负压,边旋转边退,旋转180。~360。,以吸净痰液,吸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关闭吸引器,取下吸痰管浸泡于消毒液中撒治疗巾,擦净患者面部,协助取舒适卧位,给有需要的患者吸氧。观察患者面色、呼吸变化,观察吸痰效果

整 理

查对

整理患者及床单位 查对,记录吸痰时间及效果 清理用物 查对

第二个训练问题:导尿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理论提示:导尿术是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导出尿液的一种方法。通过导尿术可解除尿潴留等排尿困难病人的痛苦、进行泌尿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注入药物进行膀胱疾病的治疗等。本课时,我们重点学习女病人留置导尿术。 讲解示范

1、动作要点:(1)消毒步骤正确(2)插管前,润滑尿管前端7-10cm,插入深度为4-6cm,见尿后再插入5—7cm.(3)插入尿管后,用无菌注射器向气囊内注入10—15ml蒸馏水,回拉尿管,确认在位固定。

2、注意事项与说明:(1)本操作及所用物品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消毒灭菌制度,严防医源性感染。(2)操作必须轻柔,以防损伤尿道粘膜。(3)为膀胱高度膨胀的尿潴留病人导尿时首次放尿量不应超过1000ml。(4)如导尿管脱出应更换导尿管后重新插入。 第三个训练问题:洗胃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理论提示:洗胃法是指将胃管插入患者胃内,反复注入和洗出一定量的溶液,以冲洗并排除胃内容物的方法。常用于服毒患者的抢救,减轻或避免吸收中毒及某些特殊手术或检查前的准备。常用的洗胃法有漏斗胃管洗胃法、电动吸引器洗胃法和全自动洗胃机洗胃法。本课时,我们重点学习全自动洗胃机洗胃法。 讲解示范

1、动作要点:(1)润滑胃管前端10~20cm,夹紧胃管末端,左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右手用镊子夹管前端经口插入,至咽喉部嘱患者做吞咽动作,慢慢吞咽胃管至所需长度。成人一般45~55cm(即前发际至胸骨剑突处或由鼻尖经耳垂至胸骨剑突处的距离)。

(2)昏迷患者因吞咽和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为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当胃管插至咽喉部时左手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的弧度,便于胃管顺**过。

2、注意事项与说明:

(1)中毒物不明时,要留取胃内容物送检,并用温开水或等渗盐水洗胃,待毒物性质明确后,再采用对抗剂洗胃。

(2)第一次灌洗量不宜过大,以免驱毒入肠,每次灌入量以300~500ml为宜。总共用量一般在2000~5000ml,中毒患者10000~20000ml。水温在37~380C。

3、操作流程

严格查对,向清醒患者解释,以取得配合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解开衣襟及腰带 取下活动义齿,置弯盘于口角旁

接通电源,查看洗胃机性能 润滑胃管前端,按常规插入胃管,经检查证实胃管在胃内,予固定 用一次性冲洗器或注射器抽吸胃内容物,按需要留标本送检

连接管道

拔 管

整 理

查对

洗 胃

观 察

准备

操作者按规定着装、洗手、戴口罩 了解病情及操作注意事项 用物准备齐全 环境符合操作要求

查对解释

检查性能

插 管

将已插好的胃管末端与洗胃机胃管接口连接 将配好的洗胃液倒入药桶内

将进水橡胶管的一端连于洗胃机进液口,另一端放入药桶内液面以下 将出水橡胶管的一端连于洗胃机出液口,另一端放入污水桶 调节洗胃液流速 先按“手动”键,吸尽胃内容物

再按“自动”键,机器自动切换,对胃进行反复清洗

若发生食物堵塞管道,水流减慢,不流或发生故障时,可交替按“手冲”和“手吸”键重复冲吸数次,直到管路通畅,再按“手吸”键将胃内残留液体吸出后,按“自动”键,恢复自动洗胃,直至洗出液澄清无味为止

洗胃完毕,反折胃管,迅速拔出 或者按医嘱灌入解毒药或导泻药后再拔管

洗胃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若出现腹痛,洗出血性液体或出现休克现象,应立即停止洗胃,与医生一起共同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协助患者漱口,清除呕吐物,整理床单位,嘱患者休息 再次查对并签名,记录洗胃液的名称、出入量以及性状 将洗胃机上的3条橡胶管放入**中,按“清洗”键冲吸各管道 冲吸毕,取出橡胶管,待机器内水完全排尽后,按“停机”键关机 切断电源,整理和消毒物品

严格查对,向清醒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解开衣襟及腰带 取下活动义齿,置弯盘于

查对 查对

第四个训练问题:心肺复苏技术和心内注射的方法 理论提示:心肺复苏是挽救患者生命的一项基本技术,是当患者因疾病及其他原因致心脏突然停博,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缺血、缺氧的情况下,通过人工呼吸、闭式胸部按压等措施使心脏重新恢复搏动及有效泵血功能的方法。心内注射也是心脏突然停博后的急救方法之一,本课时,我们重点学习这两项技术。下面,请看示范动作。

一、心肺复苏技术 讲解示范

1、动作要点:(1)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操作者用放在前额的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紧患者的鼻孔,吸一口气后将嘴唇紧贴在患者的嘴唇上,形成一个封闭腔,然后缓慢吹起,时间为2秒钟,并可看到胸部起伏。(2)胸部按压时,手肘固定,手臂伸直,双肩在双手正上方,借用上半身的重量垂直向下按压。

2、注意事项与说明:(1)胸部按压的部位要准确,力度适宜,防止发生肋骨骨折。(2)人工呼吸时勿过度通气,以免引起胃膨胀。

3、操作流程

轻拍或轻柔地摇动患者双肩,并大声呼叫:“喂,您怎么了?”

在医院内:请他人通知医护人员,携带急救药品、除颤器等急救器械 在院外:先高声呼救,再拨打“120”电话,启动紧急医疗救护系统

将患者仰卧在坚硬平坦的平面上,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 施救者在地上采取跪姿,双膝平患者肩部 在患者床旁应站立于踏脚板上,双膝平患者躯干

评估呼吸

胸部按压

整 理

人工呼吸

评估呼吸循环

准 备

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理论,掌握操作方法 环境安全,患者已脱离致伤因子

判断意识

呼 救

摆放体位

以手指或吸引器清除患者口腔内异物或呕吐物 打开呼吸道:无颈部创伤者用压额举法,若颈部有创伤则用下颚推 前法。用眼看、耳听及面感的方法评估呼吸

确定患者无呼吸,马上给予2次人工呼吸

患者若无呼吸循环指征

立即进行胸部按压,同时进行人工呼吸 连续5个循环,约2分钟

再次评估呼吸

触摸颈动脉,评估循环征象

整理患者及床单位 按需记录 清理用物

再次评估

完成上述五各循环后,再次评估呼吸、循环征象,若无呼吸及循环征象,再进行5个循环,周而复始

若恢复有效自主循环及通气即停止心肺复苏;或进而开始进一步的生命支持阶段;若判断患者已死亡则终止抢救

二、心内注射的方法 讲解示范

、动作要点:(1)患者取卧位。(2)用安尔碘在穿刺部位自内向外进行常规皮肤消毒。(3)用9号穿刺针在第四肋间胸骨左缘1-2cm处,垂直刺入4-5cm,抽得回血后,将药液快速注入。

2、注意事项与说明:(1)穿刺针要长,以确保能进入心脏。连接管道

拔管 整理

查对

洗胃

观察

准备

操作者按规定着装、洗手、戴口罩 了解病情及操作注意事项 用物准备齐全 环境符合操作要求

查对解释

检查性能

插管

(2)穿刺部位要准确,避免引起气胸或损伤冠状血管。

第五个训练问题:野战输血、输液技术 理论提示:战地输血是指在战地救护中,将血液输入到失血伤员的体内,以达到恢复循环血量、提高血红蛋**平以及补充其他血液成分的目的。在野战条件下,如能保证血液的充分供应,可明显降低战伤伤员的死亡率。因此,战地输血是战伤救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本身所产生的压强,将液体与药物直接注入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在抢救因战伤休克的伤员和危重伤员中尤其重要。这两项技术战时与平时基本相同,但又有其特殊性。本课时,我们重点学习野战输血、输液技术的特殊性。

一、野战输血的特殊性:因战时人员流动范围大,行程多变,使用袋式输血方便携带、安全,还可加压。在前线紧急情况下也可用半直接法输血,即用无菌的60ml注射器先吸少量抗凝剂,然后从供血者血管中抽吸血液,接着将血液直接注入受血者体内。上述操作需由3人共同完成,一人抽血,一人传递,一人推注。应注意供血者与受血者血型要相同。

二、野战输液的特殊性:

(1)输液环境恶略:战时输液一般是在野战环境中,而且还可能是在炮火危及生命的情况下进行操作。护理人员必须尽力应对恶略的环境,才能完成战时创伤救护工作。 (2)技术要求高:战时环境中光线不足、伤员休克导致静脉不充盈,车、船、飞机颠簸、摇晃等因素都会影响穿刺的成功率,给输液救治工作带来困难。因此,前线护士必须要有过硬的穿刺技术。

(3)输液所需的附带工具多:在前线的护士往往要自备手电筒、输液瓶挂钩、输液网等,以备在无输液设备情况下,自行制作完成。

第六个训练问题:包扎、止血、固定技术 理论提示:包扎、止血、固定是野战条件下的救护技术,它对于保证战伤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防止和减少战伤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提高治愈率和归队率,争取伤员良好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对这三项技术逐一进行学习。

一、止血是战场救护的主要任务之一,主要方法有指压法、加压包扎发、止血带法、屈曲关节止血法、抗休克裤法。本课时,我们重点学习橡皮止血带止血法,本法适用于四肢大出血而用其他方法不能控制者。下面,请看示范图片。 讲解示范

1、动作要点:用棉垫、纱布、毛巾等物作为衬垫,再将止血带在肢体上缠绕2周勒紧,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2、注意事项与说明:

(1)缚扎时间越短越好,一般不超过1小时;如需**上止血带时间,则每隔1小时放松一次。

(2)止血带的位置应靠近出血伤口的最近端。

二、包扎在战救中应用非常广泛,有保护伤口、防止感染、扶托伤肢,以及固定敷料、夹板等作用。目前,部队常用的制式包扎材料有急救包、三角巾、绷带等。本课时,我们重点学习风帽式包扎法。下面,请看示范图片。 讲解示范

1、动作要点:将三角巾顶角和底边中央各打一结,形似风帽,顶角结放于前额,底边结置于枕外隆凸下方,然后将两底角拉紧,包绕下颌至枕后打结固定。

2、注意事项与说明:

(1)发现、暴露、检查、包扎伤口要快。 (2)包扎动作要轻,以免增加伤口流血。

(3)包扎要牢靠、松紧适宜,打结时要避开伤口和不宜压迫的部位。

三、固定:骨折是战伤中常见的损伤之一。掌握骨折临时固定的基本技术,对完成战救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时,我们重点学习前臂骨折夹板固定法。下面,请看示范图片。 讲解示范

1、动作要点:在前臂掌、背侧各放夹板一块,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前臂于中间位;屈肘90度,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

2、注意事项与说明: (1)夹板的长度和宽度,要与骨折的肢体相称。

(2)固定应牢固可靠,不可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第七个训练问题:战时护理职业防护 理论提示:未来战争除使用常规武器外,也可能使用核、化、生武器。这些现代化武器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在短时间内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护理人员也会面临这种职业危害,所以要加强自我防护,保证人生安全。本课时,我们重点学习战时护理人员化学武器伤的职业防护。

一、呼吸道防护:浸渍口罩,将普通口罩、毛巾或其他布类叠成多层口罩,用10%小苏打水、肥皂水、**等浸渍,稍拧干后紧密捂住口鼻,这种口罩对烟态毒剂防护效果较好。

二、眼睛的防护:将普通风镜的通风孔用胶布封好,戴在眼睛上,或用透明的塑料薄膜。以胶水或胶布沾在眼眶周围,均可防护毒剂对眼睛的损害。

三、皮肤的防护:凡能遮盖身体的物品,都可用作皮肤防护器材,如雨衣、塑料布、蓑衣等。此外,用高筒靴、茅草等包裹下肢都有不同程度的防护作用。

第八个训练问题:急性中毒的救治 理论提示:急性中毒发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发展快。群体中毒,伤害人群多。据有关部门统计急性中毒是我国全部疾病死因的第5位。本课时将有关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程序、主要措施、需注意的问题进行学习,力图对急性中毒,尤其是群体中毒的救治能达到紧张有序、高效。

一、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

(一)切断毒源 使中毒愈者迅速脱离染毒环境。

(二)迅速有效消除威胁生命的毒效应

(三)尽快明确毒物接触史

(四)尽早足量地使用特效解毒剂。

(五)当中毒的毒物不明者以对症处理为先。

二、急性中毒救治的主要措施

(一)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

(二)及时足量使用特效解毒剂;

(三)促进毒物的排泄;

(四)有效的对症处理;

(五)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呼吸困难。

三、急性中毒的救治需注意的问题

(一)急救工作要做好三到位:即责任、质量、服务到位;树立三个第一:即时间、患者、效率第一。

(二)应高度重视生命体征曲线变化,及时发现问题。

(三)在抢救成批急性中毒患者时,要立即成立相应的护理治疗组,使抢救工作紧张有序。

四、急性中毒的救治程序(见图)

作业讲评…………………………………………2分钟

1、本次授课科目为急救技术示范作业,目的是通过本次授课,掌握更多急救技术。内容为:吸痰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导尿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洗胃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心肺复苏技术和心内注射的方法、野战输血、输液技术、包扎、止血、固定技术、战时护理职业防护、急性中毒的救治。

2、全体人员训练态度认真,基本掌握了以上几项急救技术。

3、此次训练由于项目较多,时间较紧,个人练习时间较少,希望课下进一步练习,以牢固掌握以上各项急救技术,灵活应用于临床。

编写人:XXX

推荐第2篇:急救现场救护技术

急救常识培训教材系列之三:

现场救护技术

一、止血

(一)止血的适用情况

1、基本情况

血液对于人的正常生理非常重要。成年人正常时全身的血液占体重的8%。当伤口小、出血量少时,伤者全身情况无明显变化。当损伤后失血量超过全部血量的20%时,就会出现脸色苍白,手脚发凉,脉搏细弱等休克表现;当出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病人就会有生命危险。外伤发生后,失血的速度越快,对人的生命威胁越大,几分钟内失血1000毫升就可致人死命。所以,在急救现场根据伤口的部位、大小、深度以及出血的颜色、速度,迅速判断出血的性质,决定止血方法,是挽救伤员生命的关键。

如果伤口内随心跳节律一股股喷射而出鲜红色的血液,这种情况为动脉出血;如果伤口内出血速度较慢,血色暗红,持续涌出则为静脉出血。

2、生活中常用的止血物品

生活中常用的止血物品有创口贴、毛巾、手绢、衣物、床单、纱布等。 以下介绍的是现场急救中外出血的止血方法(脏器破裂造成的内出血则必需经医院手术治疗),常用的止血方法有加压包扎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和填塞止血法等。

(二)止血的方法(边讲解边示范)

1、加压包扎止血法

1 伤口覆盖无菌敷料后,再用纱布、棉花、毛巾、衣服等折叠成相应大小的垫,置于无菌敷料上面,然后再用绷带、三角巾等紧紧包扎,以停止出血为度。这种方法用于四肢的小动脉以及静脉、头皮下毛细血管的出血。但伤口内有碎骨片时,禁用此法,以免加重损伤。

注意:覆盖伤口或创面的物品(手绢、衣物、敷料、毛巾等)要尽可能清洁,表面无明显污物,目的是尽量减少伤口的感染机会。因为环境中存在大量致病菌和有害物质,尤其是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等特殊致病菌进入人体,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生命危险。

2、指压止血法

用手指、手掌或拳头压迫出血区域近侧动脉干,暂时性控制出血。压迫点应放在易于找到的动脉径路上,压向骨骼方能有效。

头、颈部出血,常可指压颞动脉、颌动脉、椎动脉;【颌面部的出血举例讲解】

上肢出血,常可指压锁骨下动脉、肱动脉、肘动脉、尺、桡动脉;【尺、桡动脉的出血举例讲解】

下肢出血,常可指压股动脉、胫动脉。

注意:(1)做颈动脉压迫时,不要同时压迫双侧颈动脉,以免造成脑部缺血。患者可出现晕厥、摔倒等。(2)手掌及手指出血时,要同时压迫桡动脉和尺动脉,才能达到止血效果。如果仅压迫其中的一条血管,不能起到止血目的。(3)手指出血时,要同时压迫手指两侧的指动脉,否则止血效果不好。

3、止血带法

2 止血带的使用,一般适用于四肢大动脉的出血,并常常在采用加压包扎不能有效止血的情况下,才选用止血带法。

(1)扎止血带的标准位置在上肢为上臂上1/3,下肢为股中、下1/3交界处。目前有人主张把止血带扎在紧靠伤口近侧的健康部位,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存肢体。上臂中、下1/3部扎止血带容易损伤桡神经,应视为禁区。

(2)上止血带的松紧要合适。止血带的松紧,应该以出血停止、远端以不能摸到脉搏为度。过松时常只压住静脉,使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反而加重出血。

(3)原则上应尽量缩短使用上止血带的时间,通常可允许1小时左右,最长不宜超过3小时。

注意:(1)止血带不要直接扎在肢体上,可先用毛巾、布料、衣物包裹肢体,再使用止血带,以免损伤皮肤。(2)使用止血带时,应有明显标记,要注明止血带使用的时间或血流阻断的时间,以便患者离开现场后,便于其他人了解情况,及时放松止血带,防止因肢体长时间阻断血流而出现肢体出血坏死。一般每隔30分钟放松止血带2-3分钟。放松止血带时,如果出血不止,可用手指压迫动脉临时止血。(3)放松止血带后如果需要再次使用止血带,应该将其向近端移动数厘米,不可在同一部位反复缠扎,以免损伤局部软组织。(4)尽量不使用普通布带作止血带,因为布带(及其他物品)无弹性,绞松了不起作用,绞紧了容易损伤局部组织。

4、填塞止血法

广泛而深层软组织创伤,腹股沟或腋窝等部位活动性出血以及内脏实质性脏器破裂,如肝粉碎性破裂出血。用无菌的棉垫、纱布等,紧紧填塞在伤口内,再用绷带或三角巾等进行加压包扎,松紧以达到止血目的为宜。

3

二、包扎

(一)包扎的适用情况

包扎是外伤现场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及时正确的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以及固定敷料和夹板等目的;相反,错误的包扎可导致出血增加、加重感染、造成新的伤害、遗留后遗症等不良后果,材料有绷带、三角巾等。

(二)包扎的方法(边讲解边示范)

1、绷带包扎的方法

(1)环行包扎法:适用于额部、手腕和小腿下部粗细均匀的部位。 第一圈环绕稍作斜状,第二圈、第三圈作环形,并将第一圈斜出的一角压于环形圈内,这样固定更牢靠些。最后用粘膏将尾固定,或将带尾剪开成两头打结。

(2)螺旋形包扎法:用于肢体粗细相差不多的部位,如上臂、大腿下段和手指。

先按环形法缠绕数圈固定,然后上缠每圈盖住前圈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成螺旋形。

(3)“8”字包扎法:适用于关节部位包扎。

一圈向上,再一圈向下,每圈在正面和前一周相交叉,并压盖前一圈的1/2。

2、三角巾包扎法

(1)头部包扎法帽式头部包扎:将三角巾底边向上反折3厘米后平放于前额处,将两角在头后交叉,顶角与两角拉至前额打结。

4 (2)三角巾上肢包扎:将三角巾一底角打结后套在伤手上,另一底角过伤肩背后拉到对侧肩的后上方,顶角朝上,由外向里依次包绕伤肢,然后,再将前臂屈到胸前,两底角相遇打结。

(3)三角巾肘、膝关节包扎法:根据伤情将三角巾折叠成适当宽度的长条,将中点部分斜放于关节上,两端分别向上、下缠绕关节上下各一周并打结。

(三)包扎的注意事项:

1、打好绷带的要领是,不要过紧,也不能过松。不然会引起血液循环不良或松得固定不住纱布。如果没经验,打好绷带后,看看身体远端有没有变凉,有没有浮肿等情况。

2、打结时,不要在伤口上方,也不要在身体背后,免得睡觉时压住不舒服。

3、在没有绷带而必须急救的情况下,可用毛巾、手帕、床单(撕成窄条),长筒尼龙袜子等代替绷带包。

三、固定及搬运

(一)固定及搬运的适用情况

固定术不仅可以固定骨折,防止骨折断端移位,还能对关节脱位、软组织的错裂伤起到固定、止痛的效果。良好的固定还可以减少血管神经的继发性损伤,便于伤员搬运。搬运方法若不得当,可能造成伤员终身残疾,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要采用正确的固定及搬运方法。

1、适应证:四肢的骨关节损伤,包括骨折脱位、神经血管损伤、严重的软组织错裂伤;脊椎骨折、脊髓损伤。

2、禁忌证:大出血休克,须先止血、输液,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进行固定。

5

(二)固定及搬运的方法(边讲解边示范)

1、固定的方法

(1)上臂固定:患者手臂屈肘90°,用两块夹板固定伤处,一块放在上臂内侧,另一块放外侧,然后用绷带固定;如果只有一块夹板,则夹板放在外侧加以固定;固定好后,用绷带或三角巾悬吊伤肢;如果没有夹板,可先用三角巾悬吊,再用三角巾把上臂固定在身体上。

(2)前臂固定:患者手臂屈肘90°,用两块夹板固定,分别放在前臂内外侧,再用绷带缠绕固定;固定好后,用绷带或三角巾悬吊伤肢。

(3)大腿的固定:将伤腿伸直,夹板长度上至腋窝,下过足跟,两块夹板分别放在大腿内外侧,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如无夹板,可利用另一未受伤的下肢进行固定。

(4)小腿的固定:将伤腿伸直,夹板长度上过膝关节,下过足跟,两块夹板分别放在小腿内外侧,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如无夹板,可用另一未受伤的下肢进行固定。

(5)脊椎的固定:脊椎骨折不得用软担架和徒手搬运,以免加重损伤。颈椎骨折时,伤员应仰卧,应尽快给伤员上颈托,无颈托时可用沙袋或衣服填塞头,颈部两侧,防止头左右摇晃,胸椎骨折应平卧,腰椎骨折应俯卧于硬板上。不要使脊柱受牵拉、挤压和扭曲的力量。

(6)颈部固定:用颈托固定,或用硬纸板、衣物等做成颈托而起到临时固定的作用;胸腰部固定:胸腰部用沙袋、衣物等放至身体两旁,再用绷带固定在担架上,防止身体移动。怀疑脊椎损伤,切忌扶伤员行走或躺在软担架上。

2、搬运伤员的技术

6 (1)单人搬运法:适用于伤势比较轻的伤病员,采取背、抱或扶持等方法。可分为【扶行法】、【背负法】、【抱持法】等,做法见图示。

(2)双人搬运法:适用于神志清醒、足部损伤而行走困难的伤者。不影响伤病时,可用【椅拖式】或【拉车式】,做法见图示。

(3)三人或多人搬运法:对疑有胸、腰椎骨折的伤者,应采用三人或多人配合平托式搬运。一人托住肩胛部、一人托住臀部和腰部、另一人托住双下肢,,多余三人时可对面站立,共同使力,做法见图示。

(5)搬运脊柱、脊椎损伤者方法:凡脊柱、脊髓损伤者,放在硬板担架上后,须将其身体与担架固定牢固,尤其颈椎损伤者,头颈部两侧必须放置沙袋、枕头、衣物等进行固定,限制颈椎各方向的活动,然后用三角巾等将前额连同担架一起固定,再将全身用三角巾等与担架固定在一起。

(三)固定及搬运的注意事项

1、先止血、包扎、固定,然后搬运。伤病员四肢骨折时,由于骨折断端比较锋利,容易刺破血管和刺伤毗邻的神经,前者损伤易出现大出血,后者损伤易出现相应的肌肉和肢体的瘫痪,这两种状况对于伤病员来说都是致命的二次伤害。

2、昏迷伤员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3、颈椎伤应有人协助牵引、固定伤病员头部。

4、脊椎、脊髓伤要避免伤病员身体弯曲、扭转,忌用一人抬肩、一人抱腿的错误搬运方法。应平抬平放,并宜用平板担架和仰卧姿势。

5、搬运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伤病员伤情的变化,并随时调整止血带和固定物的松紧度,防止皮肤压伤和缺血坏死。如发现伤病员出现面色苍白、头昏、

7 眼花、血压脉搏减弱、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症状,应暂停转送,就地实施抢救。

8

推荐第3篇:常用急救技术论文

河南理工大学公选课《常用急救技术》

论文

浅谈我国公众急救意识及

急救知识的普及

姓 名刘德强

所在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土建12—16班 日期2013年12 月 14日

浅谈我国公众急救意识及急救知识的普及

学生姓名:刘德强院系:土木工程学院

摘要

本文综合论述了我国公众急救意识及急救知识普及的相关问题。据了解,我国公众在遇到灾害和突发事件时,会因为缺乏急救知识,造成很多能够避免的人身伤亡。究其原因,还是公众对急救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缺乏完善的急救普体系;急救知识健康教育亟待加强。本文中就此进行论述。

关键词:公众急救意识普及急救知识存在问题

生活中,意外在所难免,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几乎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然而我国公众很多都缺乏急救意识和相关知识。据了解,我国每年因意外伤害死亡的患者约70万人,是居民死亡原因的第四位或第五位,也是十三四岁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在突发情况中,公众若能及时地使用急救技术对伤者进行救助,可以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由此可见,公众急救意识的提高和急救知识的普及对降低突发事件和灾难发生时的伤残率,起到重要作用,而且,急救知识的普及能使伤者得到及时、有效的现场救助。

一、我国公众的急救意识

近来总有报道称,老人倒地无人扶,亦或是,伤者在地无人救助等类似的公众缺乏救死扶伤精神和急救意识的事件,在网上搜索便可看到同类新闻。例如,88岁老人摔倒无人扶窒息身亡——事发湖北武汉,现场离老人的家不到百米,老人摔倒后,面朝下躺在菜市口近一个小时,这期间来往者众多,但无人扶他一把,一个小时后家人赶到,一个半小时后伤者才被送医院救治,但老人终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老人的老伴悲愤地称,“如果当时有人扶他一把,或者帮他转个身,他也许就不会窒息而死!”类似的还有,北京一位心脏病患者于17日清晨五点四十左右在上班途中突然病发,连车带人晕倒在路边。在此后的半个小时内多名路人经过,但无一人伸出援手,最终是西站执勤人员发现并将发病男子送往医院,但其已不治身亡。。。。。。

此类悲痛的事件很多,在此不再赘述。面对此类事件,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且不像往常一样,从社会公德和信任等方面考虑,只是简单的抛开一切,从急救方面考虑。如果公众有很强的急救意识,会面对一个鲜活的生命的逝去而袖手旁观吗?退一步讲,如果没有这么

复杂的社会和事件,如果每个人都愿意伸出援助之手,那么,面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时,又有多少人能在在灾难中拥有急救意识和知识,并能很好的运用到生活中去救助他人?据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市民对“120”医疗急救电话的知晓率和急救一般知识的了解非常匮乏。而对美国旧金山院前急救系统的调查发现,那里的急救知识十分普及,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患急病时应拨打“911”国内统一的呼叫号码。由此也可看出,我国大部分公众的急救意识相当缺乏。因而,我国需要提高公众急救意识并要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公众急救意识和普及急救知识又有怎样的意义呢?

二、提高急救意识和普及急救知识的意义

根据课堂所学,如果在心跳停止4 min内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率为50%,如果在心跳停止后8 min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率下降为10%,如果在心跳停止后10 min才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的可能性仅为1%,由此可知,CPR(即心肺复苏)每延迟1分钟,抢救成功率下降7-10%,因而“4 min”被称为救命的“黄金时间”。急救强调的是速度,而通常情况下救护车接报到赶抵现场平均约需10min,这正是心搏骤停、人工复跳的“黄金时间”。所以,在这段“黄金时间”里,遭遇突发事故或疾病的伤者需要得到“第一目击者”(即在现场为急、危、重症病人提供紧急救护的人)的救助,若“第一目击者”能对伤员实施有效的“初步紧急救护”,就能争取到最佳的抢救时间。

但在我国,部分公众急救意识较差,使很多生命贻误了宝贵的抢救时机。大多数人只是简单的等待急救医生的到来,虽然部分人十分想采取措施对伤者进行救助,但由于不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在意外事件中因为未进行止血、包扎或处理,搬运不当等导致伤者受到了“第二次伤害”。所以,提高急救意识并使公众掌握急救技术,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帮助伤病者挽救生命或减轻伤残,从而体现了提高急救意识和普及急救知识的重要意义。

三、我国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和普及急救知识的情况

据了解,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参照前苏联急救站的体制,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了急救站,由医务人员担任现场急救。急救站担负着城市居民危重急症和意外事故的急救功能。1980年,国家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的文件。指出了急救医学工作对于国家建设和人民健康的重要作用;明确了其性质和任务;对建立健全急救站组织,从以院外抢救为主的急救站到医院建立急诊科等作了一系列的规定。同时成立了中国急救医学研究会,加强了急救机构、急救医学工作者的联系和学术交流。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率,也是现代医

疗健康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国政府所做的这一切努力与改变,开创了我国急救医学事业发展的新阶段,使我国的急救医学不断完善。虽然我国急救医学的学术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公众的普遍急救意识还不够强,使得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因错过了最佳急救时间而失去。现阶段,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急救知识的培训工作了,使公众的急救意识得到提高并且使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率得到了提高。

四、主要问题, 现阶段,我国公众急救意识及急救知识普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我国公众的急救意识亟待提高,而且急救知识了解的太少,这是最主要的问题。当面临突发事件时,大多数人都是旁观者,真正会实施现场急救的人极少。因此,我觉得宣传急救知识的重要性是很重要,而且很必要的。要做到较好,就要从孩子的教育开始,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急救知识,把急救知识列入义务教育,并把急救知识纳入岗前培训中,使公众正确认识到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2、缺乏完善的急救知识普及的体系,不能让大众直接接触到急救知识。据悉,在国外和我国香港特区,急救知识普及工作都是由经过专业训练、并且持有教师资格的急救培训导师承担,这些导师必须随时了解国际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的最新标准和信息,经过一定时间必须接受有关部门的再培训、资质认证后再重新上岗。而目前我国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缺乏固定的培训机构,使得公众即便是有心想要学习急救知识,也会不知从何学起,更不知可以从哪里可以学得到。从而,面对生命的逝去,大众只能是无助的旁观,甚至静静的看着他们的离去。因此,我国应建立起较完善的急救知识普及的体系,并能让公众真正参与其中,让公众学到急救的基本知识,使他们能更好的面对突发事件,减少伤亡人数。

结束语:以上这些是针对本课所学知识以及生活中一些事件的简单想法,而这些也是在学完本课之后才明白的。学了本课之后才发现,原来在突发事件中,仅仅是懂得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就可以减少一些生命的离去,可以使一些人的余生不是在残疾中度过。以后的生活中,再面对一些突发事件造成的伤亡时,不仅仅要想到复杂的社会,更要反思一下,有多少人真的懂得急救!所以,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和普及急救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应加大急救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大急救知识的普及力度,使更多的人能拥有急救意识和知识,从而提高我国“第一目击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伤残和伤痛。

推荐第4篇:急救止血包扎技术

急救止血包扎技术

一、教学目标:使全院待培训医师能够熟练掌握常规急救止血包扎技术,正确处理外伤患者。

二、教学重点:关键掌握急救止血技术的操作流程(①评估环境②检查伤情③止血④包扎)。止血包扎手法准确到位,描述确切,止血带、三角巾、绷带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方法:

课题讲授、操作演练。

四、教具准备:手套一副、三角巾三条、衬垫2个、绷带一卷、标示卡1个、卡式止血带一个,敷料2块。

五、教学时间安排:第一周参加培训医师熟悉、领会操作步骤、掌握操作流程及各种器具及止血包扎手法的运用。

二、三周分组督促练习;第四周请院领导考核验收。

六、教学内容:

题目:

1、右前臂中段掌面有一8X10cm软组织缺损创面广泛渗血,中央喷射性出血。

2、头顶偏右有4cm头皮裂伤创口,创口中有金属异物刺入颅内,外露2cm。操作步骤:

到达现场后,医生环顾左右上下后说:周围环境安全。

医生来到患者面前对患者说:同志您好,我们是120急救人员,现在为您急救,请您配合,不要紧张。

1、医生检查患者伤处(口述:患者右前臂中段掌面有一8X10cm软组织缺损创面广泛渗血,中央喷射性出血),右手拇指压迫患者肱动脉止血,抬高其右上肢2分钟(并口述:指压止血,抬高上肢两分钟),继续检查伤处(口述:右侧颞顶部有一4cm大小创口,有金属异物刺入内外露2-3cm。)告诉患者继续抬高右上肢并用左手拇指按压住肱动脉(右上臂中段内侧)。

2、医生从急救箱中准备物品(三角巾三条、衬垫2个、绷带一卷、标示卡1个、卡式止血带一个,敷料2块)。先将衬垫附于右上臂上1/3,然后卡式止血带固定加压止血,(口述:桡动脉搏动消失,中央喷射性出血停止)医生记录止血带位置及加压止血时间,将标示卡放于止血带处。将纱布覆盖右前臂创口表面,绷带包扎。让患者左手扶住右前臂缓慢放置胸前,右肘部屈曲90°,三角巾包扎右前臂(先将三角巾平铺于患者胸前,顶角对着肘关节稍外侧,于肘部平行,屈曲伤肢压住三角巾,然后将三角巾下端提起,两端绕到右肩处打平结,打结处垫衬垫。)。

3、将纱布覆盖头部创口表面,嘱患者左手将其固定,医生开始用一三角巾制作保护圈。高度要高于异物防止患者再次受伤。将保护圈套于异物上。用三角巾行帽式包扎法(将三角巾的底边折叠2指宽放在齐眉处,顶角经头顶拉到脑后枕部,再将两底角拉向枕部交叉返回到额部中央打结,最后拉紧顶角并反折塞在枕部交叉处)包扎头部。(报告:各伤口止血包扎完毕。)

推荐第5篇:触电急救教案

1-3触电急救

【复习旧识】单相触电、两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 【讲授新课】

触电的危害非常大,所以在使用电的过程中,我们应采取措施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但一旦发生触电事故就应该即使采取急救方法进行救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下触电急救的方法。

本节课的学习有两个学习目标:

1、了解触电急救的要点;

2、掌握触电急救的方法。

一、触电急救的要点

触电急救的要点是:抢救迅速和救护得法。就是用最快的速度在现场采取积极措施,保护触电者生命,减轻伤情,并根据伤情需要迅速联系医疗救护等部门救治。

大家想一想,一旦发现有人触电了,首先要干嘛?!首先应迅速拉闸断电,尽快使其脱离电源。然后将触电者迅速抬到宽敞、空气流通的地方,让他平躺在硬板床上,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在医生到来之前,应该不间断的对触电者进行救护。低压触电通常都是假死,可能呼吸脉搏都没有了,但是这仍然不能确定这个人就死亡了,要耐心抢救到触电者复活为止,或者经过医生确定停止抢救方可停止,抢救过程中隔几分钟就判定一次触电者的呼吸和脉搏的情况,医护人员未到来之前,不得放弃抢救,触电急救十分辛苦,有时要不间断的抢救好几个小时才可以。(触电急救的案例)

二、解救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

刚才我们说到发现有人触电时,首先应该迅速断电,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那同学们知道哪些使触电者脱离低压电源触电的方法?

脱离高压电源的方法:

发现有人在高压设备上触电时,救护者应戴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鞋后拉开电闸,然后解脱触电者

三、触电急救的方法

对触电者采用的急救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1)简单诊断

触电者一经脱离电源,应立即进行检查。

1>移至通风、干燥处,将其仰卧,松开上衣和裤带; 2>观察曈昽是否放大。假死状态时,瞳孔放大; 3>观察有无呼吸,颈部动脉有无脉搏

2)对“有心跳而呼吸停止”的触电者的急救----口对口人工呼吸 1)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

2)松开衣服和裤带,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口中异物。

3)抢救者跪在病人的一边,使患者鼻孔朝天后仰,以保持呼吸道畅通。

4)用一只手捏紧触电者的鼻子,另一只手托在触电者颈后,将颈部上抬,深深吸一口气,用嘴紧贴触电者的嘴,大口吹气。

5)然后放松捏着鼻子的手,让气体从触电者肺部排出,如此反复进行,每5S吹气一次,坚持连续进行,不可间断,直到触电者苏醒为止

3)对“有呼吸而心跳停止”的触电者的急救----胸外心脏挤压法

使触电者仰天平卧。颈部枕垫软物,头部稍后仰 。救护人跪在触电者一侧或跨在其腰部两侧,两手相叠,手掌根部放在心窝上方。掌根用力垂直向下挤压,对成人应压陷3-4厘米,挤压后掌根迅速全部放松。每秒钟挤压一次,每分钟挤压100次为宜。注意挤压时,切忌用力过猛!

4)对心跳和呼吸都停止的触电者的急救--同时采用口对口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挤压法

注意事项:

对触电者用药或注射针剂,应由有经验的医生诊断确定,并慎重使用。禁止采取冷水浇淋.猛烈摇晃.大声呼喊或架着触电者跑步等“土”办法,因为人体触电后,心脏会发生颤动,脉搏微弱,血流混乱,在这种情况下用上述办法刺激心脏,会使伤员因急性心力衰竭而死亡。

四、外伤救护

推荐第6篇:中暑急救教案

中暑教案

一、问同学们有没有经历过中暑,以及谈谈他们对中暑的了解。

二、上课前安排3-5人进行话剧表演,内容为一个同学中暑后其他同学应该怎样帮助他。

三、通过话剧表演后,老师系统给同学们讲解中暑的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高温影响下,体内热积蓄过多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出现紊乱,致生命活动受到危害的一种急症。人体能维持体温37℃左右,是由于体内各器官、组织的新陈代谢和运动时所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皮肤表面、呼吸和出汗等途径所散失的热量,在体温中枢的调节下达到平衡。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且湿度过大时,蒸发散热受阻,大量热积蓄,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引起中暑。

如何预防中暑? 1.注意天气变化 特别留心高温预报,中午到下午4点之间尽量不要到户外活动;在凉快室内午睡;热天勤洗澡、擦身;饮食宜清谈,多喝些淡盐开水、绿豆汤。 2.注意室内通风 即使是有空调的房间,也要在早晚定时开窗通风,最热天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6℃,不要超过28℃,但不要低于24℃,避免室内外温差太大。同时要控制一定湿度,长夏属湿,湿度大、闷热,影响排汗,易中暑。 4.合理补足水分 出汗会丢失盐分,所以不能只饮白开水,应喝淡盐水。 5.宜吃防暑饮食 主张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品,如绿豆百合米仁粥、冬瓜小排汤蒸蛋等,适当吃些粗粮,如玉米、麦片和小米粥。

中暑急救:

1、轻症中暑症状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略有升高。急救,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一段时间内即可恢复。 重症中暑症状 顾名思义,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为了使患者高温迅速降低,可将患者浸浴在4℃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和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在物理降温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和记录肛温,待肛温降至38.5℃时,应即停止降温,将患者转移到室温在25℃以下的环境中继续密切观察。如体温有回升,可再浸入4℃水中或用凉水擦浴、淋浴,或在头部、腋窝、腹股沟处放置冰袋,并用电扇吹风,加速散热,防止体温回升.当然如果离医院近的话,我们还是应选择把病人尽快送往医院

中暑后注意饮食:

第一,忌大量饮水。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

第二,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第三,忌吃大量油腻食物。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龙虎人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饮食 夏天的食的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另外,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其次,不能避免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应适当补充含有钾、镁等元素的饮料。 ★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四、请同学们发言,复述注意事项.牢记以下五字诀:

一、移。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二、敷。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

三、促。将病人置于4℃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

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待体内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

四、浸。将患者躯体呈45度浸在18℃左右井水中,以浸没乳头为度。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水温过低不能耐受。

五、擦。四个人同时用毛巾擦浸在水中的患者身体四周,把皮肤擦红,一般擦15-30分钟左右,即可把体温降至37-38℃,大脑未受严重损害者多能迅速清醒。

推荐第7篇:急救知识教案

第一章

人体解剖生理常识

教学目的:

1、了解正常人体的分部,重要生命器官所在部位,骨骼、呼吸、循环、神经器官及其功能。

2 掌握正常生命体征:呼吸、心跳、脉搏、神志的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重要的生命体征及观察 教学难点:各个系统的表现及生命意义

教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程

中国人体解剖的历史起源

人体解剖在近代中国的兴起是西医学植根于中国的重要标志,也是西医学在中国发展的重要基础。人体解剖在近代中国的实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艰难的过程。

二、讲述课程

(一)、什么是人体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科学,隶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

(二)、人体解剖学中重要生命器官所在部位

1、骨骼系统:脊柱、肋骨、四肢长骨;

2 呼吸系统:上呼吸道、肺、胸膜腔、呼吸运动 3 心血管系统:心脏位置、体表投影、心跳与脉搏判断、血液循环

4 神经系统:正常意识、瞳孔、脊髓与脊神经。

(三)重要的生命体征及观察

2、体温:正常37 ℃ 。

(1)37.5 — 38℃ 为低热,38 — 39 ℃ 为中热 39 — 40℃ 高热。 (2)平静时,心跳每增加20 次,温度上升 1 ℃ 左右。

3、脉膊:正常人在安静状态 60 — 100 次 / 分,一般人在70 次 / 分。(自测脉膊)

4、呼吸:正常人平静状态下16 — 20 次 / 分。

5、血压: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 收缩压12.0~18.6kPa (90~140 mm Hg) 舒张压8.0~12.0 kPa (60~90 mm Hg) 脉压差4.0~5.3 kPa

(30~40 mm Hg)

6、瞳孔:光照射一侧瞳孔后,双侧瞳孔均能缩小,停照后恢复原状

小结:急救人员对生命体征认真观察,做出正确判断,有利于发现疾病的安危和采取针对性的抢救措施。

学生分组讨论:

根据挂图了解人体结构及器官分布。

第二章

教学目的:

1、生命体征包括的内容。

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测量

2、说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正常值。

3、生命体征的正确测量方法和记录,做到认真负责、实事求是。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正常值。 教学难点: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 教学用具:体温表

血压计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一旦遇到紧急、危重的情况,首先先检查生命体征,判断急救对象是死是活,是轻是重。

二、讲述新课

(一)什么是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是评价生命活动质量的征象,也是医护人员评估病人身心状态的基本资料。生命体征是指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二)体温的观察及测量

(1)、体温是指机体内部的温度,正常人的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2)、正常体温的范围:腋下温度36.0~37.0℃ (舌下36.3~37.2℃

直肠36.5~37.7℃) (3)、测量体温的方法:

测体温前,先将体温表水银柱甩到35℃以下,擦去腋窝的汗液,将水银柱的一端置于腋窝深处,屈臂过胸将之夹紧,5分钟后取 (4)、注意事项

1、在甩表时用腕部力量,不能触及他物,以防撞碎。

2、切记不得把体温表放在热水中或沸水中,以防爆炸。

(三)脉搏的观察及测量

1、脉搏是动脉的搏动

2、健康成年人安静时每分钟 70—75 次

3、测量脉搏的方法:

诊脉者以食、中、无名指(三指并拢),指端轻按于桡动脉处,压力的大小以清楚触到搏动为宜,一般病人计数半分钟,危重病人等应测1分钟。

4、注意事项

1.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应休息20分钟后再测。 ○2.不可用拇指诊脉,以免拇指小动脉搏动与病人脉搏相混淆。 ○3.偏瘫病人或一侧肢体受伤的病人测脉应选择健侧肢体。 ○

(三)呼吸的观察及测量

(1)、呼吸时机体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2)、正常呼吸的范围:16~20次∕min (3)、测量呼吸的方法:

可观察胸部或腹部起伏的次数,一呼一吸为一次,其呼吸次 数,以一分钟为计算单位。

危重患者呼吸不易观察时,用少许棉絮置于患者鼻孔前,观察棉花吹动情况,计数1分钟。

(4)、注意事项

1.呼吸的速率会受到意识的影响,测量时不必告诉患者。

○2.如患者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需稳定后测量。

○3.呼吸不规律的患者应当测量1分钟 ○

(四)血压的观察及测量

(1)、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2)、正常血压的范围: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 收缩压12.0~18.6kPa (90~140 mm Hg) 舒张压8.0~12.0 kPa (60~90 mm Hg) 脉压差4.0~5.3 kPa

(30~40 mm Hg) (3)、测量血压的方法

1、被测者取坐位或仰卧位,被测者把肘臂伸直,掌心向上,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上.○

2、将听诊器置于,肱动脉平第4肋软骨.把袖带平整的缠在上臂中部(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袖带下缘距离肘窝2-3厘米.挤压输气球打气至肱动脉搏动音消失,水银柱又升高20-30mmHg后,慢慢的放气,使水银柱下降,视线与水银柱刻度平行.

○3.在听诊器中听到的第一声,水银柱所指刻度为收缩压;当搏动音消失或减弱时,所指刻度为舒张压.

○4.测量后,放尽袖带中的空气,解开袖带.测血压完毕.

测后,将血压计右倾45°,关闭气门,气球放在固定的位置,以免压碎玻璃管.

(4)、注意事项

1、偏瘫病人或一侧肢体受伤的病人测脉应选择健侧肢体。

2、袖袋内的气体一定要驱尽。

学生分组练习:四大生命体征的正确测量方法。

小结:充分结合本节内容让学生了解掌握生命体征的正常值,促进增长学生的生活常识。 第三章

现场心肺复苏术理论及操作示范

推荐第8篇:急救常识教案

急救常识教案 初一年级九班

胡惠芳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急救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方法。

2、提高学生的急救技巧

3、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助人于危难之时。

教学重点:常用的急救方法。

教学难点:急救知识与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毛泽东同志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说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古人云: “天有不测风云”。日常生活中难免发生或遇上各种意外事件,来不及就医,需要立即处理,这就要我们学一点急救知识、方法来自救或互救。

一、急救的基本知识:

1、重要的生命体征及观察。

2、体温:正常37 ℃ 。37.5 — 38℃ 为低热,38 — 39 ℃ 为中热 39 — 40℃ 高热。平静时,心跳每增加20 次,温度上升 1 ℃ 左右。

3、脉膊:正常人在安静状态 60 — 100 次 / 分,一般人在70 次 / 分。(自测脉膊)

4、呼吸:正常人平静状态下16 — 20 次 / 分。

5、血压: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收 / 舒 = 100 — 120 mm Hg / 60 — 80 mm H g收 >140 mmH g 舒 >90 mm H g

6、瞳孔:光照射一侧瞳孔后,双侧瞳孔均能缩小,停照后恢复原状

二、急救中心:电话号码:120:求救注意事项:①在电话中说明病人或伤员人数、病情、伤势,有利医生准备。另外全国统一报警电话:匪警:110,火警:119.交通事故报警:122.

1、说清病员或伤员的详细地点,附近明显建筑物,联系人电话、姓名。

2、有条件的派人到路口引路,及时清除路碍

3、求助及时向身边的人员求助,邻居、心理善良的热心人在危难时,都能伸出帮助之手。

三、常用的急救方法

1、外伤止血法: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 8 % ,50kg 的人血液为4000 mL ,失血1 / 3 时会有生命危险。(1)出血特点: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皮下出血(困跌、撞、挤、挫伤)(2)止血方法:a、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迫出血血管的靠近心脏的一端,使血管压在骨骼上,达到止血的目的。如:桡动脉上臂中段,肱二头肌肉外侧沟处。(学生动手)b、加压包扎止血法:先用消毒纱布,垫在伤口,再加棉花、纱布、毛巾等放在伤口处,再紧紧包扎,常用于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c、止血带止血法:用于四肢大动脉的出血,止血带有:橡胶管、布条、绷带、三角巾,每隔 30 — 60 分钟松解 2 — 3 分钟。d、加垫屈肢法:用于前臂、手和小腿、足的出血,将棉垫放在肘窝或腘窝、使肘、膝关节尽量屈曲,并作“8”字型包扎,有时候还需要固定,骨折固定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类固定方法:a、前臂骨折固定法。b、上臂骨折固定法。c、锁骨骨折丁字夹板固定法。

2、人工呼吸:人缺氧 4 — 6 分钟就会引起死亡,人工呼吸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最有效的急救方法。① 检查病人有无自主呼吸,确认病人呼吸已停止或极微弱时才能施行。②保啊呼吸:16 — 20 次

3、心脏按摩:让病人仰卧地上,抢救者站在左侧、双手重叠、手掌平放在病人的胸骨下 处,用掌跟用力向下挤压,每分钟60 ~ 80 次,并随时观察病人的颈动脉,颈动脉有博动时,证明有效。

4、触电的急救方法:首先切断电源 [ 关闭开关或用木棒、竹竿等绝缘体把电线挑开 ] ,触电后会出现心悸、头晕、局部皮肤灼痛、严重的会出现呼吸和心跳停止;需用人工呼吸、心脏按摩来抢救,同时打“120”,千万不可随便移动病人、有条件的可用湿沙盖四肢。

5、溺水的急救方法:俗语说:“欺山莫欺水”,参加游泳不能大意,万一有人溺水。a、救人出水面的方法b、排水法:(单膝,跪地法、单肩法、横背法、儿童倒提法)控水时间不要太长。严重的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同时送医院。

6、煤气中毒的急救方法:也叫一氧化碳中毒,人体细胞需要的O2 是由红细胞中的血蛋白来运输的,O2 与血红蛋易结合也易分离;但CO 与血红蛋的结合的能力是O2 的200 倍,并且极不容易分离。 发现煤气中毒,首先开窗,把病人移到通过风的地方,松衣,解带,保暖,晕迷的可针刺人中穴、人工呼吸、心脏按摩,迅速送医院。

7、中暑的急救:长时间的高温下作业或运动较剧烈、排汗机能出现障碍,出现面色苍白、潮红、口渴、恶心、烦燥、头痛、头晕、疲乏、气粗、虚汗、高热,严重的出现抽筋、昏迷。a、在阴凉通过风处休息,可冷敷帮助降温,喝凉开水或淡盐水,可服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气水。 b、如晕倒,掐人中、合谷、送医院。

四、课后思考:有人触电了该怎么进行急救?

推荐第9篇:四项急救技术是指

四项急救技术是指:包扎、止血、骨折固定、搬运。 32.包扎的目的:保护伤口,减少再次污染,减轻疼痛。 33.包扎时伤口上不要撒消炎粉。

34.面部动脉出血止血的部位用手指压迫下颌部跳动的血管。 35.上止血带的部位上臂的上1/3处,大腿中、上1/3交界处。 36.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四肢远端大动脉血管出血。

37.骨折固定的目的是减少骨折端移动,避免刺破周围组织,减轻疼痛。 38.四肢骨折时首先固定骨折上端。

39.大腿骨折固定时外侧夹板长度为脚后跟到腋下。

40.开放型骨折、关节伤病人在送医院前均需包扎、固定。 41.腰椎骨折病人在担架上取俯卧位。 42.包盖伤口的敷料要超出创面10cm。 43.动脉出血呈喷射状。

44.骨折时,刺出伤口的折骨不可送回。

46.C.P.R是指胸外按压与口对口人工呼吸合并适用,以维持心脏跳动和呼吸功能的方法。 47.C.P.R适用于突发的意外事件中,所导致的呼吸及心跳停止的病人。 48.胸外按压的部位为剑突上二指处。

49.C.P.R的A、B、C分别是指:打开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

1摩托车驾驶者必须带安全帽,它可以有效保护头部和颈部。 X 2畸形,骨擦音和异常活动是骨折的三大特点。√

3、毒蛇咬伤局部伤口较深经清洁、消毒等处理后,一般不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错)

4、急救者除颤后应立即开始胸部按压,尽量避免因节律分析和电击造成胸外按压中断并随时准备重新心肺复苏。(对)

5、碱烧伤中有生石灰和电石残留在伤处, 这时的急救措施是立即用清水冲洗 . (×)改:要去除伤处颗粒或粉末,以免加水后产热.

17、颅前窝骨折时,淤血区域多发生于____。(A)

A、眼睑;

B、结膜下;

C、颞、颞下区;

D、枕下、乳突区。

12.

为心跳、呼吸停止伤病者争取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为

__A_____ 。

A.4 分钟以内

B.6 分钟 C.8 分钟

D.10 分钟

z

推荐第10篇:实用现场急救技术教学大纲

《实用现场急救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实用现场急救技术

学时:36

理论学时:26 实训学时:10 适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 开课院部:汽修学院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课程性质:综合素质类选修课

教学目标: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和医学自身的发展,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将逐渐从医疗卫生单位转移到家庭和社会。自我保健、自我救治、相互救治将成为人们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基本手段。

本课程旨在普及基础急救知识,教授基本急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创伤的急救四大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常见病突发病的应对、以及遇上某些意外灾害事故(如车祸、地震、火灾等)后的避险逃生和自救互救常识。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人体结构基本知识 2学时 【教学内容】

通过概述人体基本结构的学习,熟悉人体的基本结构,了解血管和神经的分布。 【教学基本要求】

1、识记:头部创伤的分类、胸腔脏器、腹腔脏器、四肢和脊柱的基本结构。

2、了解:人体各部位常见的损伤。

第二章 现场急救原则与伤病员评估

2学时 【教学内容】

通过本讲学习,掌握现场急救原则和现场评估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

1、识记:现场急救原则。

2、了解:现场评估的方法以及伤病员的伤情评估方法,熟悉意识状态的评估、呼吸状况的评估、检查有无心跳方法;了解评估身体各部位伤情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三章 现场救治技术 【教学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的适应证,用物准备及具体的操作方法。 外伤四大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4学时 【教学基本要求】

(一)止血

1、识记:出血部位、出血性质的判断及临床表现。

2、理解:止血注意事项。

3、应用:一般止血法;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

(二)包扎

1、理解:包扎的目的和要求。

2、应用:卷轴绷带基本包扎法(环形包扎法、蛇形包扎法、螺旋形包扎法、螺旋反折包扎法、“8”字形包扎法);三角巾包扎的方法(头面部包扎、肩胸部包扎、四肢包扎)。

(三)固定

1、识记:骨折的共同特征。

2、理解:骨折的分类;骨折的现场处理原则;固定的材料;固定的注意事项。

3、应用:骨折的临时固定方法。

(四)搬运

1、理解:搬运伤员的要求。

2、应用:徒手搬运法。

【教学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操作。现场训练及考核。 【教学基本要求】

1、

2、

第五章 创伤患者的现场救治

4学时 【教学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熟悉创伤患者的现场判断方法和急救处理。 【教学基本要求】

1、识记: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的判断方法和现场急救。

2、熟悉:脊柱损伤和四肢骨折的现场处理。

3、掌握:电击伤的现场判断和急救措施。

第六章 内科危重急症的现场救治 6学时 【教学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常见急症的判断和现场急救 熟悉: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掌握:心肺复苏抢救技能 第四章 心肺复苏 6学时 【教学基本要求】

1、识记:休克、晕厥、心脏病发作、高血压危象、脑血管意外、低血糖昏迷、呼吸道异物梗阻、中毒的现场判断方法。

3、掌握:以上急症的现场急救措施。第七章 环境急症的现场救治

意外灾害事故避险逃生和自救互救常识 6学时 【教学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烧伤的伤情评估,学会烧伤的现场应急措施,学会交通事故、地震及火灾的避险逃生及自救互救方法。能够进行溺水、中暑、动物咬伤的现场急救;了解冻伤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 【教学基本要求】

(一)烧伤及火灾伤害与救护知识

1、识记:烧伤的深度评估法。

2、理解:常见烧伤原因;烧伤面积评估法;烧伤程度评估法;火灾的主要致死原因。

3、应用:烧伤(烫伤、强酸、强碱烧伤)的现场急救措施;火灾中正确的避险逃生方法;火灾现场急救方法。

(二)地震伤害与救护知识

应用:地震避险逃生的常用方法;地震时的自救互救方法。

(三)溺水

应用:溺水的逃生措施及现场急救措施

(四)中暑

中暑的判断和急救措施

(五)动物咬伤

毒蛇咬伤、狗和猫咬伤的处理措施

第八章 过敏急症的现场救治 2学时 【教学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过敏急症的判断急救方法和急救处理。 【教学基本要求】

1、识记:蜂蛰伤、食物过敏、接触性皮炎的判断。

2、掌握:过敏急症的现场急救方法。

第九章 伤病员的心理与营养 2学时 【教学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地震、创伤、突发事故发生后伤病员的心理反应及变化,熟悉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和应对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现场救护的心理安慰及应对方式

2、理解:突发事件后伤病员的心理反应和现场救治的营养问题

第十章 现场急救设备

2学时 【教学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熟悉常见现场急救设备、物品和药品。 【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熟悉常见现场急救设备、物品和药品

2、了解:现场急救常用药品的使用

三、教学用书及参考书

教材:杜亚明 刘怀清 唐维海 主编,《实用现场急救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8月。

参考书目:

谭进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申文龙 张年萍 主编,《急诊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四、考核方式

总成绩的评定:平时考核成绩30%(其中出勤率10%、作业10%、讨论发言10%);技能考核20%;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占50%。

撰写人:高东霞 撰写时间:2017.9

第11篇:急救技术课程习题答案

参考答案1

一、名词解释

1.院前急救:广义的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病人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 2.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前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

3.反应时间:是指急救中心调度室接受呼救电话至救护车到达现场所需要的时间。 4.平均反应时间:是指区域内每次反应时间的平均值。

5.固定术:是针对骨折的急救措施,可以防止骨折部位移动,具有减轻伤员痛苦的功效,同时能有效地防止因骨折断端的移动而损伤血管、神经等组织造成的严重并发症。

6.心搏骤停:是指病人的心脏在正常或无重大病变的情况下受到严重的打击,如急性心肌缺血、电击、急性中毒等,致使心脏突然停搏,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有可能恢复,否则即可导致死亡。

7.猝死:指平素健康的人或病情稳定或正在改善中的病人,突然发生意料之外的循环、呼吸停止,在发病6小时内死亡。

8.心源性猝死:指平素健康的人或病情稳定或正在改善中的病人,由心血管病变引发意料之外的循环、呼吸停止,在发病6小时内死亡。

9.心室颤动:又称室颤。心室肌发生极不规则的快速而又不协调的颤动。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频率为200-400次/分。

10.BLS: 即basic life support的简写,为基本生命支持,又称初期复苏处理或现场急救。其主要目的是向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供氧,延长机体耐受临床死亡时间。

11.ACLS:为进一步生命支持。主要为在BLS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及特殊技术,建立和维持有效的通气和循环,识别及治疗心律失常,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改善并保持心肺功能及治疗原发疾病。 12.PLS:延续生命支持。重点是脑保护、脑复苏及复苏后疾病的防治。

13.口对口人工呼吸:为病人供应所需氧气的快速有效的方法。借助术者用力吹气的力量,把气体吹入病人的肺泡,使肺间歇性膨胀,以维持肺泡通气和氧合作用,减轻机体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14.临床死亡:指延脑已处于深度抑制状态,心跳及呼吸停止,机体完全缺血,各种反射消失,但各种组织中仍然进行着微弱的代谢过程,尚存在心肺复苏及脑复苏机会的一段时间,通常有4-6分钟。 15.生物学死亡:从大脑皮质开始到整个神经系统,以及其他器官、系统的新陈代谢相继停止,并出现不可逆的变化,整个机体已不可能复活,但个别组织在一定时间内仍可有极微弱的代谢活动。 16.复苏体位:病人仰卧于硬质平面,头不高于胸部,并与躯干呈一直线,解开衣领及裤带。

二、选择题

1.C 2.D 3.A 4.C 5.D 6.C 7.A 8.C 9.D 10.D 11.B 12.C 13.C 14.C 15.A 16.E 17.E 18.C 19.B 20.E 21.C 22.C 23 .D 24.B 25.A 26.B 27.C 28.D 29.B 30.B 31.E 32.ABCDE 33.BC 34.ABCDE 35.ABC 36.ABDE 37.ABCD 38.AB 39.ABCDE 40.BCD 41.ABCDE 42 .ABCD 43 .ABE 44.ABDE 45.ABDE 46.ABDE 47.ACDE 48.ACDE 49.BCDE 50.ABCE 51.ACD 52.ABCE 53.ABCD

三、填空题

1.首要环节 重要的基础 2.现场救护 途中监护 运送 3.止血 包扎 固定 搬运 4.行径 体表标志

5.保护伤口免受再污染 固定敷料、夹板、药品等 压迫止血 减轻疼痛 6.三角巾 绷带 四头带 多头带

7.减少伤部活动 减轻疼痛 防止再损伤 便于伤员搬运 8.及时 安全 迅速 安全地带 再次损伤 9.心源性、非心源性 10.急性冠脉综合征

11.各种原因所至呼吸停止、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严重酸碱平衡失调、药物中毒或过敏、电击雷击或溺水、麻醉和手术意外等。 12.心律失常 13.心搏骤停

14.心室颤动、心电-机械分离 心室颤动 15.循环、神经

16.意识丧失 大动脉搏动消失。

17.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延续生命支持 18.仰颌抬颈法、仰面举颏法、托下颌法 19.14-16,18-20, 30-40 20.看到病人胸部起伏 呼气时听到及感到有气体逸出。 21.胸骨中、下1/3交界处 22.80-100 23.肾上腺素,早期、较大剂量和连续使用。 24.1mg, 3-5分钟1-3mg, 0.2mg/Kg。 25.左、右心室壁。5-10Ws 26.200Ws, 360Ws。

27.涂导电膏/垫以生理盐水纱布,右缘第二肋间 左乳头下心尖部。 28.心搏 呼吸 智能和有质量的生活/生存和劳动能力, 29.循环状态 脑温 30.6.7%, 5.5% 31.5 冰帽

32.完全恢复;恢复意识;去大脑皮质综合症/植物状态;脑死亡。 33.中心静脉压(CVP) CVP、动脉压 尿量

四、简答题

1.答:㈠平时对呼救者的院外急救 ①危重(急救)患者:挽救生命或维持其生命体征;②急症患者:稳定病情,减轻痛苦; 避免并发症。 ㈡灾害战争或事故时对遇难者的院外急救 ㈢特殊任务时的救护值班 ㈣通迅网络中心的枢纽任务 ㈤普及急救知识

2.答:先排险后施救--以保证救护者和伤病员的安全;先复苏后固定--心搏呼吸骤停又有骨折时;先止血后包扎--大出血又有创口时;先重伤后轻伤--既有垂危者又有较轻的伤员时;先救治后运送--运送途中不停止抢救措施;急救与呼救并重--遇有成批伤员多人在场,分工合作;转运与监护急救相结合--安全到达目的地、减少痛苦 ,减少死亡。

3.答:①部位要准确,要扎在伤口近心端,尽量靠近伤口;②压力要适当,上肢为300mmHg,下肢为500mgHg;③衬垫要垫平;④时间要缩短,总体时间不能超过5小时;⑤定时要放松,每隔1小时放松一次。 4.答:有六种①环形包扎法;②螺旋包扎法;③螺旋反折包扎法;④“8”字形包扎法;⑤蛇形包扎法;⑥回返式包扎法。

5.答:①心音消失;②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③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④呼吸断续,呈叹息样,后即停止;⑤瞳孔散大;⑥面色苍白兼有青紫。

6.答:CPR技术的三大要素是: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体外除颤。

7.答:CPCR的分期和步骤如下:⑴基本生命支持期(BLS期):A: 开放气道;B: 呼吸支持;C: 循环支持。⑵进一步生命生命支持期(ALS期):D: 给药;E: 心电图;F: 除颤。⑶延续生命支持期(PLS期):G: 估计可治性,判断死因;H: 保持和恢复人的智能活动;I: 加强监护。

8.答:BLS的主要目的是向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供氧,延长机体耐受临床时间。ALS主要为BLS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及特殊技术,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改善并保持心肺功能及治疗原发病。PLS重点是脑保护、脑复苏及复苏后疾病的防治。

9.答:①胸部创伤引起心搏骤停者;②胸廓畸形或严重肺气肿、心包填塞者;③经常规胸外心脏按压10-15分钟(最多不超过20分钟)无效者;④动脉内测压条件下,胸外心脏按压时的舒张压小于5.33kPa(40mmHg)。 10.答:①冠状动脉灌注压(可预测自主循环是否恢复);②动脉收缩压(预测血流量);③最终生存率和出院率。

11.答:有效指征:①缺氧情况明显改善;②瞳孔由大变小;③按压时可扪及大动脉搏动,肱动脉收缩压≥8.0kPa(60mmHg);④有知觉反射、呻吟或出现自主呼吸。无效指征:①按压时摸不到大动脉搏动;②已出现的有效指标又消失;③瞳孔始终散大或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消失。

12.答:脑死亡指包括脑干在内的全部脑组织的不可逆损害。脑死亡的诊断涉及体征、脑电图、脑循环和脑代谢等方面,主要包括:①持续深昏迷,对外界刺激全无反应;②无自主呼吸;③无自主运动,肌肉无张力;④脑干功能和脑干反射大部或全部丧失,体温调节紊乱;⑤脑电图呈等电位;⑥阿托品实验无反应:静脉滴注阿托品1-2mg,心率不增快;⑦排除抑制脑功能的可能因素,如低温、严重代谢紊乱和内分泌紊乱、肌松药和其他药物的作用等。一般需观察24-48小时方能作出结论。

13.答:高压氧一方面提高了血液和组织的氧张力,增加了脑组织中氧的弥散距离,对脑水肿时脑细胞的供氧十分有利,另一方面由于高浓度氧对血管的直接刺激,引起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使颅内压降低,改善脑循环,对受损脑组织的局部供血有利,因而在复苏时提倡应用。

14.答:①除颤前详细检查器械和设备②电极板位置要放准确,并与患者皮肤密切接触,保证导电良好③电击时任何人不得接触患者与病床④将细颤经心脏按压、氧疗、药物处理转变为粗颤才进行电击⑤电击皮肤红斑、疼痛、肌肉痛经3-5天自行缓解,不须处理⑥开胸除颤,电极板放在心脏前后壁,除颤能量5-10Ws。

五、病案分析

病人女性,心电监护呈直线,呼吸停止。

问:⑴发生了哪种类型的心搏骤停?⑵如何进行抢救? 答:⑴心搏停止/心室停顿

⑵CPR、肾上腺素、阿托品

参考答案2

一、名词解释

1.急救绿色通道:即急救绿色生命安全通道,是指对危急重病人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的原则,医疗相关手续按情补办。

2.预检分诊:指对来院急诊就诊病人进行快速、重点地收集资料,并将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分类、分科,按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就诊顺序,同时登记入册(档),时间一般应在2~5分钟。

3.危急症:病人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如得不到紧急救治很快会危及生命。如心跳呼吸骤停、休克、昏迷、大出血、持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反复抽搐、急性重度中毒、致命性创伤、大面积烧伤。 4.急重症:病人有潜在的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需要紧急处理与严密观察,如胸痛疑心肌梗死、外科危重急腹症、突发剧烈头痛、严重创伤/烧伤、严重骨折、高热等。

二、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型题

1.A 2.C 3.E 4.E 5.C 6.E 7.A 8.B 9.C 10.E 11.D 12.B 13.B 14.C

(二)多项选择型题

15.ABCD 16.ABDE 17.ABCDE 18.ACD 19.ABCDE 20.ABCDE 21.ACDE 22.ACD 23.BCDE 24.ABCDE

三、填空题

1.急、危、重症病人 缩影 医疗护理 2.提高救护质量 3.仪器设备 物品 药品 4.急 忙 杂 5.接诊 分诊 处理

6.恐惧感 优先感 陌生感 无助感 7.防潮 防震 防热 防尘 防腐蚀

四、简答题

1.急诊科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1)接受紧急就诊的各种病人 (2)接收院外救护转送的伤病员 (3)负责危重病人的救治与监护 (4)承担灾害、事故的急救工作 (5)开展急救护理科研和培训

2.急诊护理人员需具备哪些素质要求? 答:(1)医德高尚 (2)业务娴熟 (3)心理健康 (4)身体健康 (5)团队精神

3.在分诊过程中护士如何进行资料收集与处置?

答:对急诊病人应重点、快速地收集资料,进行病情评估;然后将资料分析、判断,以确定病人救治程序和科别。

⑴ 病情评估①询问:②护理体检:分诊护士除注意病人主诉外,体检的重点是测量生命体征及运用感觉器官收集病人的客观资料,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用眼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如意识、面色、表情、颈部浅静脉、体位等;用耳辨别身体不同部位发出的声音变化,如呼吸音、咳嗽音、心音、肠鸣音等;用鼻去闻病人发出的特殊气味,如乙醇味、大蒜样气味、烂苹果味等;用手触摸了解脉搏的频率、节律及周围血管充盈度、疼痛的范围及程度等。③其他检查:根据病情需要做血尿粪常规、血糖及血、尿淀粉酶等测定,有助于正确分诊。

⑵ 初步判断依据评估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判断病种及其程度,以便进一步确定救治程序和科别。

⑶ 合理分诊 依据病种和病情程度迅速安排救治程序和相应专科就诊。 4.急诊科预检分诊有何要求?

答:⑴ 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分诊护士;

⑵ 护士必须坚守工作岗位;

⑶ 良好服务,合理分诊;

⑷ 如有错误按首诊负责制处理;

⑸ 急危重患者送入绿色通道;

⑹ 成批伤员时,立即通知科室负责人组织抢救工作;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的伤病员,及时通知有关部门;

⑺ 遇患或疑患传染病者应隔离就诊;

⑻ 无主人病人先处理同时做好保护工作。

5.试述急诊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特点?如何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答:心理特点:恐惧感、优先感、陌生感和无助感

⑴ 分诊护士使病人尽快就诊;

⑵ 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

⑶ 对待病人热情、真诚,处理问题沉着果断,技术操作准确熟练;

⑷ 尊重病人保护病人隐私,耐心解答处理;

⑸ 对家属提供心理安慰;

⑹ 对死亡的病人做好家属的心理疏导,认真处理善后护理,体现对死者的关爱、同情与尊重。

参考答案3

一、名词解释

1.CVP:即中心静脉压,指胸腔内上、下腔静脉的压力。

2.ICU:即重症监护病房,指集中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和高科技现代化医疗设备,集中对临床各科的危重病人进行全面连续监护及治疗的诊疗体系.

二、选择题

1.A 2..A 3.D 4.D 5.A 6.D

三、简答题

1.ICU的服务对象主要有哪些?

创伤、休克、感染等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心肺脑复苏后需对其功能进行较长时间支持者;严重多发伤、复合伤;物理、化学因素导致危急病症如中毒、溺水、触电、虫蛇咬伤等;有严重并发症的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各种术后重症患者;严重水、电解质、渗透压和酸碱失衡患者;严重代谢障碍性疾病;各类大出血、突然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等需要支持治疗者;脏器移植术后及其他需要加强护理者。 2.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适应证?

各种危重患者、创伤、休克、呼吸衰竭和心血管疾病以及心胸、脑外科及较大而复杂的手术。 3.心率监测的临床意义?

(1)判断心输出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心率的增加心排血量会增加。

(2)求算休克指数:休克指数=HR/SBp.血容量正常时,休克指数应等于0,休克指数等于1时,提示失血量占血容量的20%~30%,休克指数大于1时,提示失血量占血容量的30%~50%.(3)估计心肌耗氧:心率的快慢与心肌耗氧大小呈正相关。 4.影响血压的因素有哪些?

心排血量、循环血容量、周围血管阻力、血管壁的弹性、血液粘滞度。 5.血压监测的方法有哪些?

分有创和无创血压监测法。 6.中心静脉压(CVP)由哪几部分组成?

(1)右心室充盈压;(2)静脉内壁压即静脉内血容量;(3)作用于静脉外壁的压力即静脉收缩压和张力;(4)静脉毛细血管压。

7.中心静脉压(CVP)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是什么?

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为5~12cmH2O.小于2~5 cmH2O表示右心充盈不佳或血容量不足;大于15~20 cmH2O,表示右心功能不良。CVP监测是反映右心功能的间接指标,对了解循环血量和右心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8..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判断导管插入上下腔静脉或右房无误(2)将玻璃管零点置于第四肋间右房水平(3)确保静脉内导管和测压管道系统内无凝血、空气,管道无扭曲(4)测压时确保静脉内导管畅通无阻(5)加强管理,严格无菌操作。

9.中心静脉压监测的并发症有哪些?如何防治?

(1) 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

(2) 出血和血肿 熟悉局部解剖,掌握穿刺要点。

(3) 血气胸、气栓血栓、神经和淋巴管损伤。 10.心电图监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1)及时发现和识别心律失常(2)发现或判断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3)监测电解质变化(4)观察起搏器的功能。 11.什么是潮气量?

每分钟通气量除以呼吸频率即得潮气量。 12.潮气量减少见于哪些情况?

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肺梗塞、肺淤血等。 13.常用的测温部位有哪些?

直肠温度、食管温度、鼻咽温度、耳膜温度、口腔和腋下温度、皮肤与中心温度差。 14.监测中心温度与皮肤温度差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中心温度的测温点在直肠或食管,皮肤温度监测点在大腿内侧。连续监测皮肤温度与中心温度,是了解外周循环灌注是否减少或改善的有价值的指标。如当患者处于严重休克时,温差增大,经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后,温差减少,则提示病情好转,外周循环改善;温度差值逐渐进行性扩大,是病情恶化的指标之一。 15.常用的脑功能监测项目有哪些?

一般监测、颅内压监测、脑电图监测、脑血流图监测。

参考答案4

一、名词解释

1.中毒 :毒物进入人体后,损害人体某些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或组织结构,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 2.毒物 :某种物质接触或进入机体后,若侵害机体的组织和器官,并能在组织或器官内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而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状态。

3.反跳 :有机磷中毒后,经急救后临床症状好转,可在数日至一周内突然再次昏迷,甚至发生肺水肿或突然死亡。

4.中暑:由于高热环境或烈日曝晒引起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或)水电解质丢失过多导致代谢失常而发病。

5.中暑高热:重症中暑的类型之一。为持续高热环境导致体温极剧升高。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热、无汗和意识障碍。

6.中暑痉挛: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导致机体过多丢失盐分而发病。临床表现为肌肉阵发性痉挛伴收缩痛。 7.中暑衰竭: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导致机体水分的丢失,同时由于病人心血管调节功能障碍而发病。临床以循环衰竭为特点。

8.电击:一定量的电流或电能量(静电)通过人体而造成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发生死亡,称为电击或电损伤。

9.单相触电:也称单线触电。当人体接触带电设备或线路的一相导体时,电流即可通过人体,从人与地面接触处流处而导致触电。电损伤的程度与人和大地之间接触的电阻成反比。

10.两相触电:也称双线触电,人体同时触及带电设备或线路中的两相导体,成为电路中的一部分,电流从一相导体进入人体,有从另一相导体流出,而使人触电。

11.跨步电压触电:当电线断裂、落地,一落地点为中心的20米以内地区形成很多同心圆,电压由中心点向外周逐渐降低。如有人走进10米以内的区域,两脚迈开0.8米,两脚之间即形成电压差,称为跨步电压,电流从电压高的一只脚进入,从电压低的一只脚流出。

12.淹溺:又称溺水,是指人淹没于水中或其他液体中,由于液体、泥沙、水草等杂物充塞呼吸道及肺泡,或因惊恐、寒冷、异物等刺激反射性地引起喉痉挛,引起窒息和缺氧而危及生命。

二、选择题

1、E

2、C

3、A

4、C

5、D

6、E

7、C

8、C

9、D

10、B

11、E

12、C

13、B

14、C

15、B 16、E

17、E

18、C

19、B20、D

21、D

22、E

23、D

24、E

25、C

26、C

27、E

28、D

29、A 30、E

31、D

32、A

33、D

34、D

35、C

36、B

37、E

38、D

39、C 40、D

41、D

42、A

43、B

44、B

45、D

46、A

47、C

48、E

49、B 50、E

51、B

52、C

53、C

54、E

55、B

56、BDE

57、BDE

58、ABCDE

59、ABCE 60、ABDE 6

1、BCDE 6

2、BCDE 6

3、BD 6

4、BD 6

5、BCD

三、填空题

1、呼吸道吸入、消化道吸入、皮肤吸收

2、抑制体内胆碱酯酶的活性

3、70%

4、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

5、高锰酸钾 碱性药物

6、环境降温、体表降温、体内降温

7、半坐、15~16℃、病人的乳头平面

8、10~

15、38

9、新生儿、昏迷、休克(或心衰)

10、外周血管收缩、皮肤血流淤滞

11、辐射、传导、对流

12、蒸发

13、肥胖、过度劳累、缺乏体育锻炼、睡眠不足、伴发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等、应用某些抑制汗腺药物及老年人

14、干性淹溺、湿性淹溺

15、血管内、肺泡

16、高、减少、减少

17、心室颤动、延髓呼吸中枢的

18、肌肉深层、骨髓

四、简答题

1、简述中毒救治原则?

答:立即终止接触毒物;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特殊解毒剂的应用;对症治疗。

2、简述毒蕈碱样症状和烟碱样症状的内容?

答:①毒蕈碱样症状:主要表现为平滑肌痉挛和腺体分泌增加。如瞳孔缩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汗、流涎、流泪、心率减慢、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肺水肿等。

②烟碱样症状:表现为肌束颤动、牙关紧闭、抽搐、全身紧束压迫感,而后发生肌力减退和瘫痪,呼吸肌麻痹引起周围性呼吸衰竭。

3、简述有机磷中毒的急救原则?

答:迅速清除毒物;解毒剂的使用;对症治疗

4、简述有机磷中毒病人病情观察的内容?

答:①应用阿托品的观察和护理:

②应用胆碱酯酶复能剂 的观察和护理

③应用解磷注射液的观察和护理

④密切观察,防止“反跳”与猝死的发生。

5、简述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急救原则?

答:现场急救;迅速纠正缺氧;防治脑水肿治疗感染,控制高热;促进脑细胞代谢;防治并发症和后发症。

6、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氧疗方法?

答:①纯氧或含5%二氧化碳的混合氧

②高压氧治疗

③鼻导管给氧,流量8~10L/min

7、简述重症中暑的救护原则。

答:抓紧时间迅速降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积极防治循环衰竭、休克和其他并发症。

8、重症中暑如何降温

答:物理降温:①环境降温:将病人安置于阴凉通风处,用电风扇吹风或置于20-25℃的空调房内。②体表降温:可用冷水(加少量乙醇)擦拭全身皮肤;大血管走行处放置冰袋,可酌情行冰水浸浴。③体内降温:4-10℃的5%葡萄糖盐水1000ml经股动脉向心性注入病人体内,或4-10℃的葡萄糖盐水注入胃内或用于灌肠。

药物降温:如氯丙嗪25-50mg稀释于4℃葡萄糖盐水500ml内静滴。

9、重症中暑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可能机制如何应怎样处理

答:中暑高热时由于大量水分自汗液排出,血液浓缩,心排血量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肾功能衰竭。凡疑有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应早期快速滴注20%甘露醇250ml并静脉注射呋塞米(速尿)20mg,保持尿量在30ml/h以上。

10、简述电击伤现场救护要点。

答:有以下几点:⑴迅速脱离电源:根据触电现场的情况,选择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具体办法有:关闭电掣,挑开电线,切断电线,拉开触电者。⑵仅感心慌、乏力、四肢发麻的轻型触电者,应就地休息1-2小时。⑶重型触电者,有心搏骤停者行心肺复苏术,伴骨折、大出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者应立即对症采取有效措施。现场有利条件时需尽快建立静脉通道,补充平衡液或生理盐水。

五、病例分析题

1、答:(1)病人发生了中暑,因为首先他有在温环境中劳动的病史,起病急骤,高热、昏迷、抽搐、血压下降等临床表现与中暑的临床表现一致。但必须排除脑血管意外,因为病人65 岁,属于脑血管意外的高发人群,同时他还具有昏迷、瞳孔变化等脑血管意外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症。所以,在了解疾病史和临床表现、怀疑中暑的同时,我们还要 结合辅助检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经过辅助检查发现:病人血气分析示I型呼吸衰竭,呼吸性碱中毒,血常规示白细胞增高,电解质检查示低钠、低氯低钾,头颅 CT未见异常,胸片提示肺部感染。这些排除了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血气分析、血常规、电解质、X线胸片等检查也支持中暑诊断。至于病人的类型,由于病人的 血压下降、双下肢抽搐、高热、昏迷等症状都存在,因此同时存在中暑痉挛、中暑衰竭和中暑高热。 (2)急诊抢救预案应结合中暑的急救护理确定。

2、(1)可能发生了中暑衰竭(热衰竭)

(2)主要护理诊断:体液不足;潜在并发症:休克

护理措施:1)紧急救护:迅速使病人脱离高温环境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或脱去外衣,取平卧位安静休息。进入室内后,尽快采用空调、电扇或放置冰块等方法,使室温降至22℃~25℃,提供良好的降温环境;反复用冷水擦洗面部、四肢及全身,直至体温降至38℃以下。

2)一般监护: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病人因唾液腺分泌减少,口腔粘膜干燥,需加强口腔护理,每日用盐水或其他嗽口液清洁口腔,防止粘膜溃疡和感染;大量出汗者需及时更换衣服和被褥,保持皮肤清洁。 3)观察病情:测量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及尿量的变化、

4)药物护理:物理降温的同时配合药物降温,常用氯丙嗪;出现周围循环衰竭时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补5%葡萄糖盐水和林格氏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输液计划。

综合练习一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ICU 救治和各专科的 “ 生命绿色通道 ” 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2、ICU (重症监护病房):是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利用高科技现代化医疗设备,对危重病患者进行集中监测、强化治疗和精心护理的一种特殊场所。

3、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受到创伤,且其中至少有一处是可以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或合并休克者。

4、MOD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是指患者在遭受创伤、感染、休克等严重疾病打击或复苏后,机体出现与原发病损无直接关系的序贯或同时发生的多个器官功能障碍。

5、超高热危象:是指体温升高至体温调节中枢所能控制的调定点以上( >41 ℃),同时伴有抽搐、昏迷、休克、出血等。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5 分)

1、首要环节 重要的基础

2、接诊 分诊 处理

3、5 ~ 12cmH 2 O 右心充盈不佳 血容量不足 右心功能不全

4、意识丧失 大动脉搏动消失

5、现场分类 创伤指数 /TI 院前指数 /PHI CRAMS 评分

6、少尿期 / 无尿期 多尿期 恢复期

7、氧疗 高压氧治疗

8、尽快使病人脱离高温环境 迅速降温

9、止血 包扎 固定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 21 分)

1.C 2.B 3.D 4.D 5.C 6.D 7.B 8.C 9.A 10.E 11.C 12.A 13.A 14.B

四、简答题 (共 27 分)

1、院外急救需遵循哪些原则? ( 6 分)

答:① 先排险后施救; ② 先重伤后轻伤; ③ 先施救后运送; ④ 急救与呼救并重; ⑤转送与 监护急救相结合;⑥紧密衔接,前后一致。

2、如何为 II型呼衰病人正确实施氧疗? ( 3 分) 为什么? ( 4 分)

答: Ⅱ型呼衰患者应给予持续低流量给氧,控制 FiO2 < 35% ;可加用呼吸兴奋剂,但慎用镇静剂;若二氧化碳潴留逐渐加重,出现神志改变,应及时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

原因:此型呼衰的缺氧和 二氧化碳潴留主要是由于肺泡通气量不足引起,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敏感性降低,呼吸驱动主要依靠低氧刺激。单纯吸氧只能提高氧分压而无助于二氧化碳排出,并且,低氧纠正后解除了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反而使通气量降低,加重二氧化碳潴留。

3、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例进行洗胃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 8 分) 答:①尽早、彻底、反复进行洗胃,直至洗出液澄清、无农药味 ;

②一般可考虑选用 1%~2%NaHCO

3、1:5000KMnO

4、清水、0.45%盐水等溶液,毒物不明时应使用清水或0.45%盐水彻底洗胃

③敌百虫忌用 1%~2%NaHCO 3 及肥皂水洗胃,对硫磷、乐果、甲拌磷、内吸磷、马拉硫磷等忌用 KMnO 4 溶液洗胃;

④ 洗胃溶液的温度以 35 ℃~ 37 ℃为宜,不能过热或过冷; ⑤ 每次灌洗量适度,成人以每次 300 ~ 500ml 为宜; ⑥遵循先出后入、快进快出、出入基本平衡原则;

⑦ 洗胃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停止并进行抢救 ; ⑧其他:首次抽吸物应留取标本做毒物鉴定,洗胃完毕保留胃管 24 小时以上等。

4、CPCR包括哪三部分?其BLS阶段的重点是什么? ( 6 分)

答: CPCR 包括基础生命支持( BLS )、进一步生命支持( ACLS )和延续生命支持( PLS )三部分。其 BLS 阶段的重点是“ A B C ”三步骤,即畅通呼吸道( A : airway )、人工呼吸 (B : breathing)、建立有效循环 (C : circulation) 。

五、综合分析题 ( 12 分)

1、考虑该患者出现了何种紧急情况?( 2 分) 答:急性左心衰(急性肺水肿)。

2、目前的救治原则是什么?( 2 分)

答:降低左房压和 / 或左室充盈压,增加左室心搏量,减少循环血量和肺泡内液体渗入,保证气体交换。

3、作为急诊护士,你应如何对该患者进行护理?( 8 分)

答:①体位:立即安置 坐位或半坐位、双腿下垂,保护病人防坠床,必要时轮流结扎四肢; ②给氧: 4~6L/min,以30%酒精湿化;必要时无创通气/正压通气。

③镇静:遵医嘱给予吗啡5~10mg皮下/肌肉注射,紧急时可IV 3~5mg,陪伴并安慰病人,使情绪稳定、勿惊慌;

④ 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R、咳嗽与咳痰、肺内罗音变化;

⑤遵医嘱应用 利尿剂、氨茶碱、强心剂、血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观察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 ⑥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综合练习二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急救绿色通道:即急救绿色生命安全通道,是指对危急重病人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的原则,医疗相关手续按情补办。

2、基础生命支持:又称初期复苏处理或现场急救,指在心脏骤停病人发病现场进行的徒手心肺复苏技术,主要目标是向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供氧,延长机体耐受临床死亡时间。

3、复合伤:是指人体同时或相继受到两种以上不同性质致伤因素作用而发生的损伤。

4、热射病:亦称中暑高热,典型表现为高热、无汗、意识障碍( “ 三联症 ” ),直肠温度可超过 41 ℃甚至高达 43 ℃,皮肤干燥、灼热而无汗,严重患者可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肝肾功能衰竭、DIC 。

5、气管内插管术:是将一特制的气管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是快速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有效通气的最佳方法之一。

二、填空(每空1分,共24分)

1、现场救护 途中监护 运送

2、院内急诊科诊治 重症监护病房救治 生命绿色通道

3、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外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 最长直线辐射距离 ≤ 5km

4、循环 呼吸 运动 语言

5、一级监测 二级监测 三级监测

6、脑保护 脑复苏 疾病防治

7、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 ) 器官功能不全

8、淡水淹溺 海水淹溺

9、迅速将体温降至 38.5 ℃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21分)

1.A 2.D 3.C 4.C 5.E 6.E 7.B 8.C 9.A 10.C 11.E 12.D 13.B 14.A

四、简答题(共28分)

1 . 院外急救中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危重病情的现场评估? ( 6 分)

答:现场快速评估 危重病情,应重点对意识、气道、呼吸、循环等方面进行评估: ① 意识 判断神志是否清醒,意识障碍的程度; ② 气道 仔细察看有无气道梗阻;

③ 呼吸 通过一看、二听、三感觉,判断是否存在自主呼吸,有无呼吸异常; ④ 循环 测量脉率和节律,观察皮肤色泽、温湿度。

2 . 现场救护中如何解除呼吸道梗阻? ( 8 分)

答: ① 松解领带、衣扣,置伤病员侧卧位或头转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 迅速清除口、鼻、咽、喉部异物、血块、呕吐物、痰液及分泌物等; ③ 昏迷及舌后坠者可牵出舌头,下颌向前托起;

④ 对下颌骨骨折而无颈椎损伤者可托起颈部、使头后仰,以开放气道; ⑤ 对喉部损伤致呼吸不畅者可行环甲膜穿刺或切开;

⑥心跳骤停者做 CPR 同时应尽快气管插管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供氧。

3 .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是什么?( 6 分) 答:①立即终止接触毒物; ②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 ③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 ④应用特效解毒剂; ⑤对症支持治疗。

4 . 急性肾衰竭少尿期的主要护理措施有哪些? ( 8 分)

答: ① 准确记录 24 小时出入量,严格限制液体入量(量出为入); ② 限制钾的摄入,遵医嘱补液及用药,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③ 合理营养,指导病人摄取高热量、高维生素、高钙、低磷和优质蛋白饮食,适当限钠; ④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评估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每日体重等变化; ⑤ 对症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 ⑥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⑦ 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护理。

五、综合分析题 (12分)

1 .考虑该患者出现了何种紧急情况?( 3 分)

答:糖尿病并发高血糖危象,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 )。

2 .针对患者目前状况应怎样实施救护工作?( 9 分)

答:⑴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立即静脉输入生理盐水 , 遵循先快后慢原则。

⑵ 应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以快速降低血糖水平,并根据血糖、尿糖调整胰岛素剂量和输入速度。

⑶ 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失衡:见尿补钾;重症酸中毒时( CO 2 CP

⑷ 严密观察病情:严密观察 T、P、R、BP 和神志变化;及时采血、留尿送检;准确记录 24 小时出入量;补液时监测急性肺水肿的发生。

⑸ 昏迷病人加强基础护理:如口腔、皮肤、会阴部的护理 , 预防压疮和继发性感染等。

第12篇:外伤现场急救技术止血、包扎

外伤现场急救技术--止血、包扎

一、概述

止血的技术包括加压包扎止血法、指压动脉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包扎技术又包括三角巾的包扎法和绷带的包扎方法。

操作所能用到的物品和材料包括三角巾、绷带、纱布和棉垫、止血带、三角巾宽带及三角巾窄带。

二、止血法

(一)间接压迫止血法(指压动脉止血法) 间接压迫止血法,即指压动脉止血法,是用在四肢及面部动脉或大的静脉出血,可首先采用。事先应该熟悉常用的动脉压迫点,要求用一定的力量将动脉压在骨骼的浅面,压扁血管以起到压迫止血作用。该方法只能够减少出血量,不太可能完全止血,只能短时间控制大的出血,所以应该尽快改用其他的止血方法。

常用的动脉压迫法有面动脉压迫法、枕后动脉压迫法、尺桡动脉压迫法、肱动脉压迫法、股动脉压迫法和腘动脉压迫法等。

1.面动脉压迫法

当一侧面部出血的时候,在同侧的下颌骨的下缘摸到面动脉的搏动,将面动脉压向下颌骨即可。

2.枕后动脉压迫法

用于头后部的出血,在耳后乳突下方稍外侧摸到枕动脉的搏动,将其压向枕骨面即可。

3.尺桡动脉压迫法

用于手部出血的止血,先在手腕腕横纹的稍上方的位置,内外两侧摸到尺桡动脉的搏动,然后用双手的拇指分别将其压下尺骨桡骨的浅面即可。

4.肱动脉压迫法

肱动脉压迫法用于前臂出血的止血,先在上臂内侧中部的肱二头肌内侧沟处摸到肱动脉的搏动,然后用拇指或者其他四指将其压向肱骨干即可。

5.股动脉压迫法

股动脉压迫法用于大腿以下出血的止血,在腹股沟韧带稍下方处摸到股动脉的搏动,然后用双手拇指重叠,用力将其压向耻骨下肢即可。

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双手掌根重叠,压向股动脉的搏动即可。

6.腘动脉压迫法

腘动脉压迫法用于小腿以下部位的出血的止血。先在腘窝处摸到腘动脉的搏动,然后用大拇指向后压向股骨即可。

(二)直接压迫止血法(加压包扎法)

先让伤员坐下或者躺下,抬高受伤部位。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直接在伤口上按压5分钟左右。如果持续出血,不要除去最初的敷料,而是在这个敷料上再加上一块敷料,并重新包扎好即可。

(三)止血带止血法

止血带止血法一般用在控制四肢动脉的出血,直接压迫止血法止血无效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扎止血带的部位非常重要,一般应该扎在出血部位的近端,尽量的靠近伤口,以减少缺血的范围。但是,上臂的中下1/3处,切忌扎止血带,以免损伤桡神经;前臂、小腿不宜上止血带,因为有两根长骨,可能使血液的阻断不全。止血带止血法有三种常用的方法:橡皮管止血带止血法、卡式止血带止血法和三角巾止血带止血法。

扎止血带的注意事项:第一,应该选择有弹性的胶管或布条,不要使用非弹性的绳索或电线,以免损伤皮肤和组织;第二,避免把止血带直接勒在皮肤上面,在皮肤上应该加以衬垫,衬垫可以用衣物、毛巾等;第三,扎止血带应该松紧适合,以出血停止、远端摸不到脉搏的搏动为准,因为过松达不到止血的目的,会增加出血量,过紧会造成肢体的肿胀和坏死;第四,上止血带之前,应该抬高该患肢2~3分钟;第五,连续使用止血带6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的时间30秒钟~1分钟;第六,扎完止血带以后,应该在伤员身体明显的地方标名扎止血带的时间和放松的时间,并向接诊的医生交代;第七,需要断肢再植的伤员,不宜扎止血带,如有动脉硬化、糖尿病、慢性肾病的病人应该慎用止血带止血法。

1.橡皮管止血带止血法

橡皮管止血带止血法先用毛巾在伤肢上加以衬垫,用左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拿着止血带的一端,将另一端绕伤肢两圈后,再用左手的食指、中指夹住止血带,拉出形成一个 V 字形的活结。当出血停止远端摸不到桡动脉的搏动,就说明达到了止血的效果。再将一个时间标签放在伤员身体明显的地方,写上止血带的时间和放松的时间。注意操作完成以后,要在伤员身体明显的地方放上一个时间标签,标明扎止血带的时间和放松时间,并向接诊的医生交代。

2.卡式止血带止血法

3.三角巾止血带止血法

(四)填塞止血法

一般用在深部伤口出血,如肌肉、骨端、鼻出血等。填塞止血法的缺点是止血不够彻底,容易增加感染的机会。

三、包扎法

(一)绷带包扎法

1.螺旋形包扎法

先在伤肢的远端缠绕两圈以后,螺旋形的向上缠绕,每绕一圈重叠1/2~1/3,绕成螺旋状,当绷带超过覆盖的纱布两厘米处,即可固定。螺旋包扎法一般用于肢体粗细相差不多的部位,如四肢、躯干等地方。固定绷带,可以用绷带扣、胶布、安全别针,也可将绷带的末端塞入前一圈绷带内加以固定。

2.环形包扎法

一般用于肢体粗细相等的部位,例如手腕等部位。先将绷带做环形缠绕,第一圈稍呈斜形,第二圈将第一圈之斜形的一角压住环形圈内,然后环绕数周后用胶布等固定即可。环形法也可用于其他绷带包扎方法起始的时候。

3.“8”字形包扎法

以手背部出血为例,先在伤口处放上无菌敷料,放好以后,在手腕子上用绷带由内向外缠绕两圈进行固定。然后将绷带向远端绕手指头一圈,露出小指的甲床,再向下进行“8”字形的缠绕,直到完全覆盖敷料。缠绕的时候,每一圈压住上一圈的2/3,露出1/3,最后在手腕上缠绕一圈固定即可,固定在外侧。

绷带的“8”字形包扎方法还可以在手心出血时候的使用。

绷带的“8”字形包扎法还可用在足部的出血与外伤,包扎完全以后,应该在肢体的远端检查一下血液循环的情况。

4.人字形包扎法

肘关节出血包扎先在伤口处覆盖无菌敷料,覆盖完成以后,将绷带在肘关节最突出的地方缠绕两圈固定敷料。再将绷带向上绕一圈,再向下绕一圈,反复缠绕。

绷带的人字形包扎法,还可以用在足部的出血以及足踝扭伤的包扎。

绷带的人字形包扎法还可用于膝关节的外伤与出血的包扎。

5.反折包扎法

6.螺旋反折包扎法 在前臂一般是用螺旋形的包扎法,但是纱布绷带容易滑脱,所以可以采用螺旋反折包扎法。

(二)三角巾的包扎方法

1.头部帽式包扎

头部帽式包扎一般用于头皮的外伤和出血,先将伤口处覆盖无菌的纱布,再将三角巾的底边折一下子,然后从双耳的上方向后方延伸,将两侧的底角在枕骨下面交叉,再回到前额打一个平结。打好后,该三角巾的顶角收紧折入即可。

2.风帽式包扎

风帽式包扎主要用于头部两侧的出血与外伤的包扎固定。先该三角巾的顶角和底边各打一个结,做成一个帽状,把顶角的结放在伤员的前额,把底边的结放在枕骨的下方,包住头部,将底边拉紧,向外反折,再向前将下颌包住,最后绕到枕后打结完成。

3.单肩包扎

一般用在肩部的外伤。先将三角巾折成燕尾状铺在病人的肩部,在伤肩的下方环绕打结固定。

4.胸部包扎

先在受伤的部位用棉垫压迫止血,再将三角巾的底角、底边在腰间打结,再将三角巾的顶角向上拉紧。

5.大手挂包扎

大手挂包扎一般用于前臂、上臂的外伤的包扎和固定。先将三角巾张开,边角绕过颈部,将另一侧的边角提起,大手挂应该在伤侧的锁骨上窝上打结,在打结的地方加一个棉垫进行衬垫。大手挂的高度调整至小于90度。最后整理一下露出手指指尖,便于观察血液循环,在肘部将三角巾收好。

6.小手挂包扎

小手挂包扎一般用于手部、肩关节和锁骨的包扎和固定。先将三角巾张开,放在病人的身体上,包过伤侧肢体的上1/3,再把手包进去。最后绕过肩胛骨,在没有受伤一侧的锁骨上窝处打结,打结的部位加上一个衬垫。小手挂的角度是上臂和前臂呈45度角。最后检查一下血液循环的情况。

7.异物刺入体内的包扎(以头顶部异物伤为例)

异物刺入体内不要拔除,以免加重损伤会引起大的出血,下面以头顶部的异物为例来进行包扎。先将纱布在异物的周围进行压迫止血,再用一个环形垫支撑异物,环形垫应该高于异物,固定好以后,再用三角巾做帽式包扎就可以了。在运输的途中,要小心地保护避免异物的移动。

8.眼部受伤的包扎

眼睛受伤也可以用三角巾进行包扎,先将三角巾折成窄带,把该三角巾从枕后向前交叉,包住双眼,在枕后打结。无论是单眼受伤,还是双眼受伤都要采取这种包扎方法,以免加重眼睛的损伤。

9.膝部包扎

该方法一般用于膝关节的包扎与固定。把三角巾折成宽带放在膝关节上面,两侧的底角向后交叉一前一后缠绕,上下打结固定就可以了。

(三)特殊伤的包扎方法

1.开放性气胸的包扎

开放性气胸因为胸部有贯通伤,伤口处有气体溢出,需要立即封闭伤口,使开放性的伤口变成闭合性的伤口。先用大块的无菌的纱布或者棉垫封闭伤口,再用不透气的材料,如塑料袋、保鲜膜封闭伤口,用胶布封住不透气的材料的三边,包括上边、左边和右边,留向下的一边不封,形成一个活瓣,加快排出胸膜腔的气体。

2.腹部内脏脱出的包扎

当腹腔内脏脱出,不要还纳,用生理盐水浸湿无菌敷料,用无菌敷料覆盖在内脏的表面以保护内脏,再用无菌的碗盖在内脏上面,最后用三角巾将碗包扎固定。基层单位如果没有相应的换药碗,可以用其他的碗或者材料来代替。当包扎完成以后,伤员应采取仰卧位或者半卧位,下肢屈膝可将衣物垫于膝关节下,使膝关节呈半曲状态,以减轻病人腹壁的张力,减轻痛苦。

第13篇:《常用急救技术》课程学习报告

《常用急救技术》课程学习报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可能发生在别人身上,也可能发生在他人身上。通过这学期常用急救的学习,学得了一些日常的急救的方法。当别人需要急救时,我会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当面对他人需要救助时,正确拨打120,为急救赢取更多时间是关键的一步。

1、拨打120时要讲清患者基本情况: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伤情、诱因、是否患有其它急性病、是否已做处理,还需提供什么特殊医疗器械。

2、拨打120时要提供详细家庭住址:家庭周围道路名称,家庭附近标志性建筑物,尽可能与急救人员约定详细等车地点,派人员迎接救护车。

3、拨打120时要简短使用电话:提供呼救者姓名与患者的关系后挂断电话,不要将拨打120的电话持续占线,以免急救人员与呼救者联系不上。

二.如果他人有表面的易发现的出血状况,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简单的包扎处理,减少血液的流失。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出血状况及部位采用不同的止血方法。

1、直接压迫法:如果伤口不大且较为表浅,血流速度较慢,可直接用干净柔软的敷料或手巾压住伤口并扎紧即可止血。

2、加压包扎止血法:寻找身边急救包,先用无菌纱布覆盖压迫伤口,再用三角巾或绷带用力包扎,包扎范围应该比伤口稍大。在没有无菌纱布时,可使用消毒卫生巾、餐巾等替代。

3、止血带止血法:四肢发生大出血,可用橡皮止血带、布制止血带置于出血部位上方,将伤肢扎紧,把动脉血管压瘪而达到止血目的。

三.如果伤者出现疑似中毒的现象,并且在伤者四周发现毒物,需对他进行简单的院前处理。

1、经皮肤:立即离开现场,脱去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清洗污染的皮肤,毛发和指甲,眼睛污染,温盐水反复冲洗。

2、经口服:反复彻底地洗胃,直至洗清为止。

四.如果伤者是由烫伤或者烧伤造成,一定要进行正确处理,以免造成二次损伤。

1、明火烧伤:伤员身上燃烧着的衣服如果难以脱下来,可卧倒在地滚压灭火,或用水浇灭火焰。切勿带火奔跑或用手拍打,否则可能使得火借风势越烧越旺,使手被烧伤。也不可在火场大声呼喊,以免导致呼吸道烧伤。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烟雾吸入导致窒息或中毒。 烧伤急救的时候,谨记“冲、脱、泡、包、送”的五字要诀。

冲:用清水冲洗烧伤创面;

脱:边冲边用轻柔的动作脱掉烧伤者的外衣,如果衣服粘住皮肉,不能强

扯,可以用剪刀剪开;

泡:用冷水浸泡创面;

包:用干净的布单、衣物包扎伤处;

送:尽快送到具有救治烧伤经验的医院治疗。

2、开水烫伤

被开水烫伤后,最为简单有效的急救就是用大量的流水持续冲洗降温,持续大约20分钟左右,让患处温度与周边正常皮肤温度一致。在冲洗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流水冲力不应过大,要尽量保存烫伤后水泡的完整性。如有衣物,应于降温后予以剪除,但不能强行剥离,以免撕破水泡。

创面不要按民间的偏方处理,特别是有颜色的“红药水”或者“紫药水”,甚至是用酱油等涂抹,以免影响医生对烧伤严重程度的判断。经过上述简单处理后,可以一边使用冰袋冷敷创面止痛,一边到专科医院或烧伤整形科就诊。

五.溺水

施救者从其身后接触溺水者,以仰泳方式将溺水者拖向岸边。随后,立即清除其口腔及鼻腔内污物以恢复呼吸道通畅。将被救者舌头拉出,以免后翻而堵塞呼吸道,取下假牙,将其衣服解除或放松。根据情况就地进行心肺复苏,如溺水者呼吸已停止,应立即采用人工呼吸。如心跳也停止,则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按压同时进行。

六.昏迷

首先应确认被救护者意识是否清楚,对失去意识者,要检查呼吸道情况,确保呼吸道畅通,发现口腔与呼吸道有异物堵塞要马上清除。然后检查是否有心跳,可用手掌心或耳朵贴在病人鼻或口前体察。如无感觉的话,说明呼吸已停止。则需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术和人工呼吸。有呼吸但无意识时,辅助病人向左侧卧,将头部向后抬起,下腭突出,保持呼吸道畅通。

通过对伤者进行简单的院前救助可以增加生命存活的几率,这样在面临任何的天灾或者人祸时,我们的生命安全就都过了一份保障,方便了他人也方便了我们。 然而仅仅靠我们个人力量还是微小的,现在越来越多的生活模式是以小区为中心,这就要求我们进行社区急救知识普及。

我国目前急救普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公众对急救知识重要性认识不够,急救意识有待提高。当面临突发事件时,大多数人都是旁观,而真正会实施现场急救的人极少。为此,改善急救知识的宣传途径是很重要的,有学者支持要把急救知识融入学前教育,把急救知识列入义务教育,把急救知识纳入岗前培训来加大公众对急救知识的重视程度。

2、缺乏完善的急救普及培训体系。在国外和我国香港特区,急救知识普及工作都是由经过专业训练、并且持有教师资格的急救培训导师承担,这些导师必须随时了解国际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的最新标准和信息,经过一定时间必须接受有关部门的再培训、资质认证后再重新上岗。而目前我国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缺乏固定的培训机构、统一的培训模式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为此政府建立专业的急救知识培训体系是势在必行的。

3、培训内容及方式有待更新。公众急救培训的主要内容为心肺复苏和创伤的急救,较少涉及其它如中毒、中暑及常见急症发作时的家庭急救等方面知识,培训内容比较单一片面。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一下几方面来进行解决: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急救意识各地急救培训部门和机构应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急救培训工作。联合卫生、教育、宣传、共青团等部门,发动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开展广泛而持久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网络和广播等媒体,通过在公共场所制作宣传栏、发动自救互救常识手册以及在世界急救日举办大规模宣传活动,提高广大民众对急救知识的重视。同时对公众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公众救死扶伤的精神和技能,强调人人都能掌握和实施简单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增强公众学习急救知识的信心和热情,把急救培训当做一项公益事业来做,让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参与到急救培训活动,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接受急救知识培训。

2.制定规范统一的急救流程和模式:首先建立全国统一的培训模式,对红十字会、120急救中心、医院急诊等机构赋予相应的职责,明确分工又互相配合,使普及及培训工作规范有序、长远发展。

3.改进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制定全国统一的教材,培训内容要全面,包括各种常见急症的家庭急救方法,如酒后窒息、CO中毒、中毒、误服药物中毒等,适当增加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灾害的现场急救只是以及间的病情判断、急救原则等。在医疗原则允许范围内,适当简化培训方法,因人施教,特别是对一些较复杂的操作培训和特殊的培训对象,应选择最简单有效的操作方法,使非专业的人员易于接受、理解。记忆,增强学习兴趣、降低培训难度,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培训采用书面教材和多媒体教材结合,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就充分运用图像、声音、动画等直观方式解急救知识和技能。最后再通过实例讲解、现场演示、现场练习,最后考核的步骤,达到很好的培训效果。

通过这学期常用急救的学习,学到了很多,也体会到了很多。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分分钟都很重要,所以掌握简单的处理紧急情况的方法能让我们更好的面对一次次的灾难与伤害,确保我们能生活的舒心。

参考文献:周秀华,急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

邹小平,社区居民现场急救的态度、知识、行为现状调查报告,2006:3

刘有为,公共急救知识的普及性培训方法调查,2005,5

易永红,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护理学杂志,2004,19

黄金银,大学生急救技术选修课的实践,护理学杂志,2007,22

张雁,国内外公众基础生命之处技术培训现状及其差距,2006,9

第14篇:院前急救止血包扎技术

开放性伤口的止血包扎术

一、止血

外伤往往伴有出血,出血的种类可以按出血的部位或按损伤的血管进行分类: 1.按出血部位

可分为外出血、内出血和皮下出血三种。

(1)外出血:血管破裂后,血液经皮肤或粘膜的创口,流至体外,易发现、好辨认,多由锐器及其他创伤引起。

(2)内出血:血管损伤后,血液流向体腔或组织间隙,不易发现,处理也较复杂,危险性大。

(3)皮下出血: 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向皮下组织内,皮肤未破,如挫伤、瘀斑,由于皮肤颜色改变、肿胀、疼痛而易发现。

2.按损伤的血管

可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三种。

(l)动脉出血:血液为鲜红色,出血速度快,自断裂动脉的近心端,随心脏搏动而断续地向外喷射出,出血点易发现,一般失血量较大,遇大动脉断裂出血如不及时止血,短期内大量失血,会危及生命。

(2)静脉出血:血液为暗红色,流速缓慢,自断裂静脉的远心端流出,其危险性小于动脉出血。 (3)毛细血管出血:血液从创面渗出或流出,看不清大的出血点,出血缓慢、危险性一般较小。

(一)目的

应用急救止血技术,根据不同的出血情况,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达到迅速止血的目的,使失血量降至最低程度,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常用的外伤止血有加压止血法、改变肢体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结扎止血法。

(二)方法与步骤

1.加压止血法

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止血方法,适用于:伤面大,渗血多的毛细血管出血,如皮肤撕脱伤,擦伤等;中小静脉出血,如锐器伤。

(1)找出并暴露伤口,必要时可以剪开或撕开衣服; (2)迅速检查损伤部位末梢的脉搏和神经功能;

(3)用灭菌纱布,灭菌医用无纺布(也可用清洁毛巾、布料、手帕等代替),直接覆盖伤口上,再用手掌在上面直接压迫,或用绷带或布带加压包扎。

注意:①骨折或伤口有异物时不宜采用此法;②为减轻出血,可抬高损伤部位(有禁忌时例外);③如覆盖在伤口上的敷料及包扎绷带己被血渗透,不必移去敷料,可再加敷料于其上,再用绷带缠绕包扎。

2.填塞止血法

用无菌敷料或干净的布料填入较深较大的伤口内,外加大块敷料加压包扎。一般用于穿通伤、腋窝、肘窝、腘窝或腹股沟等处的伤口。

3.指压止血法 是用于动脉出血的一种临时止血方法。依据动脉分布情况,操作时用手指、手掌或拳头在出血部位的近心端,用力将该动脉压在骨上,以切断血流,达到止血的目的。适用于头、面、颈部和四肢。具体指压点有:

(1)颞动脉指压点:位于耳屏前方,颧弓根部,用于眼睛以上部位、头顶部和额部出血,用拇指压向颞弓。

(2)面动脉指压点:位于咬肌前缘下端,可压迫下颌角前约2.0cm处(有时需两侧同时压迫才能止血),用于眼睛以下,下颌骨以上部位出血。

(3)颈总动脉指压点:位于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平环状软骨处,用中间的三个指头放在搏动的动脉上,拇指放在颈后,将动脉压向第6颈椎横突上,用于头面部、颈部出血。但需注意:不能两边同时压迫止血,压迫过程中密切注意观察有无晕厥表现,疑有脊髓损伤时,要保持颈部制动。

(4)锁骨下动脉指压点:位于胸锁关节至锁骨中点引一弓形线,弓背最高点距锁骨上1cm,用示指、中指在锁骨上窝向下压至第一肋骨上,操作时须保持上肢与身体平行。用于肩部、腋部、上臂出血。

(5)肱动脉指压点:位于肱二头肌内侧沟,操作时上肢外展与身体成90角,手掌向上,用一手支撑病人的上臂,另一手的拇指放上臂中段肱二头肌内侧沟处,触模到动脉搏动,其余四指放在肱骨的后边,捏紧肱骨压迫肱动脉。用于前臂出血。

(6)桡、尺动脉指压点:桡、尺动脉分别位于桡骨茎突与桡侧屈腕腱之间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两手拇指同时按压手腕横纹稍上处的内、外侧搏动点,用于手部出血。

(7)指掌侧固有动脉指压点:位于指部两侧,用拇指、示指同时压向第一指骨,用于手指出血。

(8)股动脉指压点:位于腹股沟中点稍下方,摸到股动脉跳动后,双手掌重叠在其上,用力压向骨盆缘,用于下肢出血。

(9)胫后动脉:位于内踝与跟腱之间,用于足底出血。

(10)足背动脉:位于足背的内外踝连线的中点,用于足部出血。 4.加垫屈肢止血法

可用于外伤出血量较大,肢体无骨折的伤病员。但使用不当会造成血管、神经损伤,故不宜首选。

(1)腋窝加垫屈曲止血法:在腋窝处加垫(纱布垫或毛巾、衣物),使前臂屈曲于前胸,用绷带或三角巾将上臂固定在前胸。用于上臂出血。

(2)肘窝加垫屈曲止血法:在肘窝处加垫,肘关节屈曲,屈肘位固定。用于前臂出血。 (3)腘窝加垫屈曲止血法:在腘窝处加垫,膝关节屈曲,屈膝位固定。用于小腿出血。

(4)大腿根部加垫屈曲止血法:大腿根部加垫,屈曲髋、膝关节将腿与躯干固定。用于大腿出血。

使用时,注意肢体远端的血运情况,一般每隔40~50分钟放松一次, 每次1-3分钟。

5.止血带止血法 一般只适用于四肢大、中动脉伤出血,采用其它止血方法后仍不能有效控制的大出血时才用,若使用不当会造成严重的出血或肢体缺血坏死。伤肢远端明显缺血或有严重挤压伤时禁用此种方法止血。 (1)勒紧止血法:在伤口上部用绷带或三角巾或现有的布条等勒紧止血,第一道绕扎为衬垫,第二道压在第一道上面,并适当勒紧

(2)绞紧止血法:将三角巾或布料叠成带状,绕肢体一圈,两端向前拉紧打一活结,并在一头留出一小套。取小棒、笔杆、筷子等做绞棒,插在圈内,提起绞棒绞紧,再将绞棒一头插入小套内,小套拉紧固定。

(3)橡胶止血带止血法:①将衬垫置于恰当部位;②展开左手掌,用左手拇指、食指持止血带一端约15~

20cm处,头端朝向小指,手背放在衬垫上;③将长的尾端绕肢体一圈,压住头端段;④再绕一圈,并用左手食指、中指夹住止血带下拉引出小圈,系成活结。

(4)充气止血带止血法:将袖带绑在伤口的近心端并充气,上肢压力为250~300mmHg,下肢为300~500mmHg。 用止血带止血应注意:①上止血带部位要准确,应扎在伤口的近心端,尽量靠近伤口,上臂不可扎在下1/3处,以防损伤桡神经;②止血带下应加衬垫,松紧度要适当,以刚达到远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③上止血带的病人应有标记,注明开部位、始时间与放松时间,便于转运时了解情况;④使用止血带时应尽量缩短时间,以1小时内为宜,最长不超过5小时,其间一般每隔40~5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3~5分钟,再在该平面上但不在同一部位绑扎。放松前要改用加压或指压止血法止血,松解时要缓慢,以防发生大出血。⑤要严密观察伤情及患肢情况,注意止血带有否脱落或绑扎过紧等现象,并予以及时调整。要注意肢体保暖。

二、包扎

(一)目的

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敷料、药物、骨折位置,压迫止血,减轻疼痛等。

(二)用物

1.卷轴绷带或三角巾,(特殊部位可用多头带或丁字架) 2.无菌纱布

3.急救情况下,如无绷带和纱布,可用洁净的毛巾、衣服等替代。(三)方法与步骤

1.卷轴绷带基本包扎法 (1)环行包扎法:用于绷带开始与结束时;固定带端;包扎颈、腕、胸、腹等粗细相等部位的小伤口。操作步骤:①将绷带做环行的重叠缠绕(不少于2周);②下周将上周绷带完全遮盖;③将绷带末端毛边反折,用用胶或安全别针固定,或将带尾中间剪开分成两头,避开伤区打结固定(以下包扎固定均按此法)。

(2)蛇形包扎法(斜绷法):用于从一处迅速延伸到另一处作简单固定,可用于夹板的固定。操作步骤:①将绷带环行缠绕二圈;②以绷带宽度为间隔,斜行上绕互不遮盖;③将绷带再次环行缠绕二圈;④固定方法同环行包扎法。

(3)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包扎直径基本相同的部位如上臂、手指、躯干、大腿等。操作步骤:①将绷带环行缠绕二圈;②稍微倾斜(

(4)螺旋反折包扎法(折转法):用于直径大小不等的部位如前臂、小腿等。操作步骤:①将绷带环行缠绕二圈;②稍微倾斜(

(5)“8”字形包扎法:用于直径不一的部位或屈曲的关节如肘、肩、髋、膝等。操作步骤:①屈曲关节后在关节远心端环形包扎两周;②右手将绷带从右下越过关节向左上绷扎,绕过后面,再从右上(近心端)越过关节向左下绷扎,使呈“8”字形,每周覆盖上周1/3~1/2;③环形包扎2周固定。

(6)回返包扎法:用于包扎没有顶端的部位如指端、头部、截肢残端。操作步骤:①环形包扎两周;②右手将

绷带向上反折与环形包扎垂直,先覆盖残端中央,再交替覆盖左右两边,左手固定住反折部分,每周覆盖上周1/3~1/2;③再将绷带反折环形包扎2周固定

2.三角巾包扎法

三角巾的大小要符合规格。打结时应用外科结(方结),具有结牢靠且解开迅速的优点。 (1)头面部伤的包扎法

1)头顶部包扎法:①将三角巾底边向上反折约3cm;②将其正中部放于伤员的前额,与眉平齐,顶角拉向头后;③三角巾的两底角经两耳上方,拉到枕后交叉,再绕到前额,打结固定;⑤将顶端上翻塞入。

2)风帽式包扎法:①将三角巾顶角和底边中央各打一结,即成风帽状;②将顶角结放于额前,底边结放于后脑勺下方;③包住头部,两角往面部拉紧;④两角边向外反折包绕下颌;⑤拉到枕后,打结固定。

3)面部面具式包扎法:①将三角巾顶角打一结,放于下颌;②将三角巾罩于面部(可在鼻孔、眼睛、口腔处各剪一小口);③将左右两角拉到枕后交叉;④再绕到前额打结。

(2)眼部包扎法

1)单眼包扎法:①将三角巾折叠成四指宽的带状;②将其斜放于眼部;③将下侧较长的一端经枕后绕到额前压住上侧较短的一端后,再环绕头部到健侧颞部;④与翻下的另一段打结。

2)双眼包扎法:①将折叠成四指宽的带巾中央部先盖住一侧眼睛;②下端从耳下绕枕后,经对侧耳上至眉间上方压住上端,继续绕头部到对侧耳前;③将上端反折斜向下,盖住另一只眼;④再绕耳下与另一端在对侧耳上打结。

(3)肩、胸、背部伤的包扎法

1)燕尾巾包扎单肩:①将三角巾折叠成燕尾状,大角在上,小角在下;②把燕尾巾夹角向颈,横放在伤侧肩上大角在后,小角在前;③燕尾底边包绕上臂部打结;④大角经背部小角经胸部拉到对侧腋下打结。

2)燕尾巾包扎双肩:将三角巾折叠成燕尾状,两燕尾角等大;②夹角朝上对准项部,燕尾披在双肩上;③两燕尾角分别经过左、右肩,拉到腋下与燕尾底角打结。

3)三角巾包扎胸部:①将三角巾底边横放在胸部,高度约在肘窝上3cm;②顶角越过伤侧肩,垂向背部;③三角巾的中部盖在胸部的伤处,两端拉向背部打结;④顶角也和该角一起打结。

4)燕尾巾包扎胸部:①将三角巾折成燕尾状;②在底部反折一道边;③横放于胸部,两角向上,分放于两肩上并拉到颈后打结;④将底部顶角带子绕到对侧腋下与另一底角打结。

(4)腹、臀部包扎法

1)三角巾包扎腹部:①三角巾顶角朝下,底边横放于脐部;②拉紧底角至腰部打结;③顶角经会阴拉至臀上方,同底角余头打结。 (5)四肢伤包扎法

1)三角巾包扎上肢:①将三角巾一底角打结后套在伤侧手上,结之余头留长些备用;另一底角沿手臂后侧拉到对侧肩上;②顶角包裹伤肢;③前臂屈至胸前,拉紧两底角打结。

2)三角巾包扎手部:①手指对着三角巾的顶角,将手平放于三角巾中央,底边位于腕部;②将顶角提起放于手背上;③拉两底角在手背部交叉,再绕回腕部;④与掌侧或背侧打结。 注:足的包扎与手相同

3)三角巾包扎小腿和足部:将脚放在三角巾近一底边的一侧;②提起较长一侧的巾腰包裹小腿打结;③在用另一边底角包足,绕脚腕打结与踝关节处。

(四)注意事项

1.包扎伤口时,先简单清创再包扎。手及赃物不要触及伤口,不要用水冲洗伤口(除化学伤外),突出体腔外的内脏不要回纳,伤口内异物不要随意取出。

2.包扎时要牢靠、松紧要适宜。

3.包扎时要使病人舒适。用胸带要注意呼吸,包扎肢体要注意保持功能位。皮肤皱褶处骨隆突处应用棉垫或纱布等作衬垫,需要抬高肢体时,应给适当的扶托物。

4.包扎方向从远心端向近心端包扎,要将指(趾)短外露,以便观察血运情况。绷带固定时结应放在肢体的外侧面,忌在伤口上、骨隆突处或易于受压的部位打结。

5.解除绷带时,先解开固定结或取下胶布,然后以两手互相传递松解。紧急时或绷带已被伤口分泌物浸透干涸时,可用剪刀剪开。

第15篇:急救止血技术操作流程确定

急救止血技术

一、急救止血技术操作流程

(一)环顾四周,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并报告。

(二)戴乳胶手套,认真检查伤员伤情及出血情况。

(三)如为大的动、静脉出血或创面出血凶猛,立即用指压止血法止血,接着用止血带止血,检查止血效果(扪远端动脉搏动),记录上止血带的部位及时间。如为单人操作,使用止血带之前,指导伤员用健肢协助指压止血.

止血带止血法操作要点指压止血后先将患肢抬高2 分钟,指导伤员用健肢指压止血,在扎止血带部位(上肢在上臂上1 / 3 段,下肢在大腿上2 / 3 段)垫衬垫,扎止血带压力均匀、适度,以刚阻止动脉血液流动为度,手法正确,扎止血带的部位和时间要有明显的记录.

(四)对上肢软组织损伤创面,用加压包扎止血法包扎创面并用三角巾悬吊上肢80 - 85 度,并检查止血效果.

螺旋形加压包扎止血法操作要点:首先检查伤口,排除异物和骨折情况,然后用敷料按无菌操作原则(敷料手接触面不能接触创面,敷料应大于创面)覆盖在创面上,再用弹力绷带先在敷料远端环行扎两圈使其牢固,然后螺旋形向上包扎,每一圈适度加压压住上一圈的三分之二,使绷带卷边缘保持整齐,最后平绕一圈,在伤肢外侧用绷带扣固定,包扎完毕敷料不能有外露.

(五)有异物的伤口:不能拔除异物,先固定异物,再进行包扎.

头部有异物的伤口包扎操作要点:先检查伤口及异物情况,用适当的敷料覆盖异物周围,用三角巾制作固定圈固定异物,再进行三角巾帽式包扎。

三角帽州式包扎操作要点:伤口覆盖敷料,除去眼镜及头饰,将三角巾底边向内摺起数厘米,置于眉弓上方和头顶.将三角巾两端经耳上方往后收,在枕下交叉,再绕回前额中央打结,将结尾摺入带边内,将三角巾顶角轻轻拉紧固定后摺入带内.

二、止血方法

包扎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间接压迫法(指压止血法)、加垫屈肢止血法、填塞止血法、止血带法  止血操作要点

尽可能戴上手套;如无, 用敷料、干净棉片、塑料袋为隔离层。脱去或剪开衣物,暴露伤口、检查出血部位。根据出血部位,采用不同的止血方法。不要对嵌有异物或骨折断端外露的伤口直接压迫止血。肢体出血应抬高。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止血带止血。外出血止血方法选用加压包扎止血, 患肢抬高,可与指压止血法同时使用。

 间接压迫法 (指压止血)的特点:头面部、四肢,临时应急、短时间应用,准确掌握动脉压迫点,要求用一定的力量压住伤口近心端的血管  止血带止血法:不常规使用,只作为控制大出血。止血带压迫静脉,因此有时会使得出血增多,肢体肿胀,连续止血带使用不超过60分钟,否则损伤神经、肌肉、血管。扎止血带 的位置: 按照原理,应在四肢出血部位的近端,离伤口3~5厘米。 实际上:上肢:上臂上1/3 下肢:大腿中上, 注意:前臂、上臂中部、小腿不宜上止血带。上止血带之前将患肢抬高2~3分钟。  扎止血带的注意事项:避免直接勒扎皮肤、要加衬垫;松紧适合、止血即可;记录扎止血带的时间和放松时间,受伤部位、并向接诊医生交待。连续使用超过 5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30秒~1分钟。  包扎止血法:包扎开放伤口,帮助止血,保护创面,减少污染和感染

第16篇:常用急救基本技术—止血技术(优秀)

常用急救基本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止血术—— 出血:正常成人全身血量占体重的7%-8%,女士占体重7.8%,男士占体重7.5%。血细胞占全血体积的45%,血浆占全血体积的55%。 出血分类:【按部位】体表的伤口出血(external bleeding),身体深部组织或内脏损伤出血【按性质】动脉出血:鲜红,喷射状,危险大;静脉:暗红,涌出,可压迫止血;毛细血管:鲜红,渗血,危险小 出血的结果:失血量≤5%(200-400ml):头晕,轻度不适,对生命无危险。可代偿。 失血量≥20%:皮肤潮湿,脉搏细速,失血性休克的表现。面色苍白,湿冷进入休克状态(失血性休克)。 失血量≥40%(2000ml以上):严重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常用止血方法:加压包扎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 加压包扎止血法:最常用的止血方法;一般用于较小创口的出血;用敷料或其他洁净的毛巾、手绢、三角巾等覆盖伤口,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原理:加压阻断血流】 加压包扎止血法要点:检查伤口内有无异物;厚敷料覆盖伤口,超过伤口3cm;加压包扎,压力足够;伤口处若有骨折,用厚敷料垫好、固定好后包扎;四肢包扎后抬高肢体,减轻出血和水肿;救护员要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血液。 指压止血法:使用与头部和四肢部位动脉出血;以手指压迫供应出血部位的动脉,阻断血流而止血;不需要器械、简便、有效的临时止血方法。 颞浅动脉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同侧头顶、额部、颞部的外伤大出血;一手固定伤者头部,另一手拇指压在耳屏前方凹陷处。 面动脉指压止血法:适用于颜面部出血;一手固定伤者头部,另一手拇指压迫下颌角前上方1.5cm处。 肱动脉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同侧前臂及上臂中远端出血;一手固定患者手臂,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压迫上臂中段内侧。

第17篇:用药和急救教案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用药和急救

吴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2).学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具体操作方法。

(3).分清外出血的三种情况,学会对出血进行初步的止血处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谨慎处理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不同情况的分辨能力及实际采取措施的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急救措施的学习,培养学生关心、帮助他人的优秀思想品德,提高自我素质。

(2).培养学生关心生活、留意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学习、积累知识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三、教学难点

1.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方法。

2.根据外出血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止血处理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学生亲身参与与练习相结合。

五、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1)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操作的教学课件。

(2)外出血处理的教学课件。

(3)用于急救操作练习的急救模型。

2.学生准备:复习七年级下册第四章有关血液、血管和人体循环系统的内容。

六、课时安排

七、教学过程

1课时

[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板书:

二、急救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发生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例如,当你夏天游泳时,发现有人溺水;当你踢足球或打篮球时不小心摔倒,发生了骨折或外伤出血;或是你发现有人因煤气中毒而昏迷不醒,这时你首先想到的措施是什么呢?

学生: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板书:1.\"120\"紧急呼救

教师:对,面对这些紧急情况,千万不要慌张,一定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电话拨通后,急救车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到达,在这段时间内,应采取一些必要的救治措施,我们来一起看下面的内容。

(播放教学课件)

文字内容:1.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当有人因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意外事故突然停止呼吸时,可以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是口对口吹气法。具体操作方法是:第一步,使病人仰卧,头后仰,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第二步,清除病人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畅通;第三步,救护者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颌,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对着病人的口部用力吹入。

同步画面:人工呼吸操作方法的录像资料。

文字内容:吹气停止后,救护者的嘴离开,并立即松开捏鼻的手,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吹气的次数为15~20次。如果病人的胸廓能够随着每次吹气而略有隆起,并且气体能够从口部排出,则证明人工呼吸有效。如果病人同时心跳停止,则应同时做人工胸外心脏挤压。挤压时,救护者需站在病人的左侧,双手叠放在一起,有节奏地、带有冲击性地用力向下按压病人的胸骨下端,使其下陷3~4厘米,然后放松。一般每做一次人工呼吸,需要做4~5次心脏挤压,如此反复进行。当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并且脸色转为红润时,则证明有效。

同步画面: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操作录像。

板书: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教师:急救措施往往可以在危急情况下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所以学会这些方法是非常有用的。下面我们就根据刚才的录像来实际做一做。

(教师取出急救模型。学生两人一组,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练习。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提示其操作要领,必要时亲自示范动作。)

[联系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板书:3.出血和止血

教师:很多同学有过跌伤外出血的经历,那么你们当时是如何处理的呢?

学生1:立即在伤口涂上红药水,然后用纱布包扎好。 学生2:在伤口上贴上创可贴就可以了。

学生3:碰破的地方血液会自行凝固,不用管它,过几天就长好了。

教师:同学们所说的情况都属于外出血,实际上出血可以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二种情况。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这两种出血的处理。

板书:(1)内出血

教师: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所以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救治。

板书:(2)外出血

教师: 外出血是指体表的出血,我们可见到血液的流出。这种情况应该首先做必要的止血处理。实际上外出血又可以根据血管类型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几种。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血液、血管和人体循环系统时将血管分为哪些类型呢?

学生: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教师:那么你能据此对外出血分为哪几种呢?

学生: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三种情况。

教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发生的是毛细血管出血。同学们先回想一下,毛细血管有什么样的结构特点呢?

学生:管腔最小,管壁最薄,血流速度也最慢。

教师:那么同学们预想一下,如果毛细血管出血,情况会如何呢?

学生:血液流得很慢,容易止血。

教师:同学们的思路非常好。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从伤口渗出或像水珠一样流出,一般都能自行凝固止血。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思路,根据动脉及静脉的血液和血管壁的特点来归纳出动脉和静脉出血的情况。

学生1:静脉血是从全身多处流回心脏的血液,一般含氧气量少,呈暗红色。静脉血管管壁较薄、管腔较大,血流速度较快。因此静脉出血时,血液呈暗红色,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

学生2:动脉血是从心脏输往全身各处的血液,一般含有丰富的氧气,呈鲜红色,动脉血管管壁厚、管腔较小,血流速度最快,因此,动脉出血时,血液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若不及时止血,患者会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对于外出血的处理,也正是根据这三种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措施,我们来看下面的内容。

(播放多媒体课件\"外出血的处理\")

语言内容:一般伤口较小、出血不多的损伤多为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出血。这时,可以先将伤口冲洗干净,然后贴上创可贴,或是在伤口上盖上敷料,用纱布绷带加压止血即可。对于大静脉或动脉出血,首先要拨打电话\"120\",紧急呼救。同时,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止血。

同步画面: 外出血的处理方法的录像资料。

语言内容: 用手指、止血带等压迫止血时,应该注意止血的位置。静脉出血时应在远心端止血,动脉出血时则应在近心端止血。

同步动画:动、静脉血各自的血流方向及出血位置与止血位置关系的示意动画。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很多日常用药和急救的常识,了解这些生活中的常识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同学们不但要学好课堂知识,同时还要多向医生、医务工作者等知识经验丰富的人询问和请教,多从生活中学习和积累知识,让我更有把握应对各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

[课堂小结,巩固练习,结束新课]

[巩固练习]

一、看谁选得对

1.当遇到某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答案:D

A.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

B.在急救车到达前,应采取一些必要的急救措施,如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C.如患者有外出血,还应采取止血措施

D.什么也不做,等待别人来处理(假设当时只有你在现场)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答案:C

A.外出血可分为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三种

B.针对不同的出血类型,应该采取不同的针对性的止血方法

C.不论哪种出血类型,止血的方法都一样

D.对于大静脉或动脉出血,首先要拨打电话\"120\",紧急呼救,同时采取必要的止血措施

八、布置作业

1、观察与思考:当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则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急救?

2、练习册

九、板书设计

二、急救

1.\"120\"紧急呼救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3、出血和止血

第18篇:现场急救实验教案

现场急救实验教案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人工呼吸方法

2、掌握心脏挤压方法

二 实验设备

1、模拟人

2、把实验人员当伤员

三 实验内容

煤矿井下现场急救技术主要包括:人工呼吸、心脏挤压、止血、包扎、骨折临时固定和伤员搬运等。本次实验只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训练。

(一)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又叫吹气呼吸法) 这种方法大多用于抢救触电者。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把伤员抬到新鲜风流中支架完好的安全地点后。要以最快的速度和极短的时间检查一下伤员瞳孔有无对光反射。摸摸有无脉搏跳动,听听有无心跳。用棉絮放在受伤者的鼻孔处观察有无呼吸,接一下指甲有无血液循环。同时还要检查有无外伤和骨折。

2.让伤员仰面平卧,头部尽量后仰,鼻朝天,解开腰带、领扣和衣服(必要可用剪刀剪开。不可强撕强扯)。并立即用保温毯盖好。

3.撬开伤员的嘴,清除口腔内的脏东西。如果舌头后缩,应拉出舌头。以防堵塞喉咙。妨碍呼吸。

4.救护的人跪在伤员一侧,一手捏紧他的鼻子。一手掰开触的嘴。如图7—1所示。

5.救护者深吸一口气,然后紧贴伤员的嘴。大口吹气。并仔细观察伤员的胸都是否扩张。以确定吹气是否有效和适当。如图7—2a所示。

6.吹气完毕,立即离开伤员的嘴,并松开他的口鼻,让他自己呼气,如图7—2b。7.照这样依此反复操作。并保持一定节奏。每分钟均匀地做14~16次(约5秒一次)直到伤员复苏、能够自己呼吸为止。

8.归纳本法的反复操作:捏鼻张嘴,贴紧吹气,反复进行,直到复苏。(二)俯卧压背人工呼吸法

这种方法多用于抢救溺水者。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先将伤员放到安全通风地点,进行详细检查。如有肋骨骨折。,不能采用此法。

2.使伤员背部朝上,俯卧躺平,头偏向一侧,即不使他的鼻子和嘴贴在地上,又能便于口鼻内的粘液流出。在他的腹部放一个枕垫。伤员两臂向前伸直。用衣服把他的头稍稍抬起(或者一臂前伸,另一臂弯曲,使伤员的头枕在自己的臂上),拉出他的舌头,清除口腔里的脏东西,防止阻塞喉咙,妨碍呼吸。

3.操作者骑跨在伤员身上,双膝跪在他在大腿两旁,两手放在下背两边,拇指指向脊椎方向,其余四指指向背上方伸开。如图7—3a所示。

4.操作者两手握住伤员的肋骨,身体向前倾,慢慢压迫其背部,以自身的重量压迫伤员的胸廓,使胸腔缩小。将肺部空气呼出,如图7—3b所示。 5.操作者身体抬起,两手松开,回到原来姿势。使伤员的胸廓自然扩张,肺部松开。吸入空气,如图7—3c所示。

6.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大约14~16次(约5秒一次)。直到伤员复苏,能够自己吸吸为止。

操作时应注意:两手不能压得太重。以免压断伤员的肋骨,动作要均匀而有规律。最好用自己的深呼吸做际准,呼气时压下去。吸气时松手抬身。

(三) 仰卧拳臂压胸人工呼吸法

这种方法大多用于有害气体中毒或窒息的人,以及有肋骨骨折的人。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l.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一样,先详细检查伤员的受伤部位和受伤程度。

2.使伤员仰卧。胸部向上躺平。头偏向一侧,上肢平放在身体两侧,腰背部垫一低枕或用衣服及其他物垫起平。使伤员的胸部抬高,肺部张开。撬开伤员的嘴,拉出舌头。清除他口腔里的脏东西。

3.操作者跪在伤员头部的两边。面向他的头部。两手握住小臂。把伤员的手臂上举放平。两秒种后。再曲其两臂。用他自己的肘部在胸部压迫两肋约两秒钟,使伤员的胸廓压后。把肺部的空气呼出来。如图7—4a所示。

4.把伤员的两臂向上拉直,使他的肺部张开。吸进空气。如图7—4b所示。

5.这样反复地均匀而有节律地进行。每分钟大约14~16次(约5秒每次)。也可用操作者自己的深呼吸做标准,呼气时压胸,吸气时举臂,直到伤员复苏,能够自己呼吸为止。

由于接受这种人工呼吸法的伤员大多是肋骨有损伤的,所以压胸时用力不可太重,动作不可过猛。

(四) 心脏挤压法

心脏挤压法,这是一种抢救心跳已经停止的伤员的有效方法。在井下,如果发现伤员已经停止呼吸,同时心跳也不规则或已停止,就要立即进行心脏挤压。绝对不能为了反复寻找原因或惊慌失措而耽误时间。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 让伤员仰卧在板床上或地面上,把他的衣服和裤带全部解开。急救者站立在或跪在伤员腰的两旁,一手中指对准凹膛,手掌贴胸平放,掌根放在伤员左乳头胸骨下端,剑突之上,如图7—5a所示。 2 操作者两手相叠,借助自已的体重用力垂直向下挤压伤员的胸廓,压陷深度3-4cm如图7—5b所示。

3 挤压后,突然放松,让胸廓自行弹起(这时掌根不可离开胸壁,以免再按压时呈拍击状而分散按压力量和损伤胸骨)

4 反复地有节律地进行挤压和放松,每分钟约60~80次,而且必须同时作人工呼吸(每压胸五次,吹气一次),直到伤员复苏为止。

操作时要特别注意掌根的定位必须准确,才能达到抢救目的。如果定位不准。就会达不到预期效果。挤压时,用力不宜太大,以防肋骨骨折或引起内脏损伤。

经过挤压,如能摸到颈部总动脉和股动脉等大动脉搏动,而且血压上升。瞳孔逐渐恢复正常。口唇变红等,说明挤压已有成效。

急救必须坚持到最后,除非断定伤员确已真死,切不可中断抢救。同时,要立即给矿调度室打电话,请求派医生前来配合抢救。

思考题

1 试述各类人工呼吸法的适用范围。

2 什么时候需要进行心脏挤压法急救?如何进行心脏挤压法急救。

第19篇:溺水急救常识教案

溺水急救常识

龙河镇实验小学课题教师:吴雪梅

教学目标:让广大的农村党员了解并掌握溺水急救常识,从而带动广大的农村朋友对这块的认识。

教学内容及过程:

溺水,是农村经常发生的意外,城市也可遇到。多见于自我保护能力差的幼儿和儿童。如果在游泳中不熟悉水性,不了解游泳场的情况,组织安排不当,或在饥饿疲劳状况下,不顾自己的体力去游泳,都可发生意外。一旦发生溺水,人体内会发生哪些变化?多少时间可对人体产生严重的损害?紧急情况下怎样争分夺秒进行积极、正确的抢救?这是大家非常想了解的溺水急救知识。

溺水自救:

如果游泳时意外溺水,附近又无人救助时,首先应保持镇静,千万不要手脚乱蹬拚命挣扎,可减少水草缠绕,节省体力。正确的自救做法是落水后立即屏住呼吸,然后放松肢体,尽可能地保持仰位,使头部后仰。只要不胡乱挣扎,人体在水中就不会失去平衡。这样你的口鼻将最先浮出水面可以进行呼吸和呼救。呼吸时尽量用嘴吸气、用鼻呼气,以防呛水。经过长时间游泳自觉体力不支时,可改为仰泳,用手足轻轻划水即可使口鼻轻松浮于水面之上,调整呼吸,全身放松,稍作休息后游向岸边或浮于水面等待救援。

救助溺水者:

救护溺水者,应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观察清楚位置,从其后方

出手救援。或投入木板、救生圈、长杆等,让落水者攀扶上岸。在游泳中遇到溺水事故时,现场急救刻不容缓。当发生溺水时,不熟悉水性时可采取自救法:除呼救外,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口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此时千万不要慌张,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而使身体下沉更快。

将溺水者救上岸后:

一、清除口鼻里的堵塞物———使溺水者头朝下,用手指清除其口中杂物,再用手掌迅速连续击打其肩后背部,让其呼吸道畅通,并确保舌头不会向后堵住呼吸通道。

二、打通呼吸道后,要立刻倾出呼吸道积水———抢救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起,将溺水者俯卧于屈起的大腿上,使其头足下垂;然后颤动大腿或压溺水者背部,使呼吸道内积水倾出;或者让溺水者俯卧于抢救者肩部,使其头足下垂,当抢救者来回跑动时就可倾出其呼吸道内积水,注意千万不能让溺水者头朝上抱着。

三、倾水的时间不宜长,有水吐出后马上做人工呼吸———将溺水者仰面躺在地上,使其头部后仰,用一只手捏住其鼻孔,嘴对嘴轻缓吹气,注意溺水者胸部有没有隆起和回落,如果有,说明呼吸道畅通。尽可能快做六次呼吸,然后每分钟十二次,直到其恢复正常呼吸。

四、心脏起搏———如果溺水者有微弱心跳,可以用两只手指( 十岁以下的溺水者) 或者一个手掌按压溺水者胸部,动作要连贯迅速,一秒一次。直到心跳恢复为止。在急救的同时应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为了确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专家建议: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熟悉水情或比较危险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对游泳场所的环境卫生、水下情况要了解清楚。

2、须要有组织地在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

3、要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有假牙的人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要酒后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溺水急救图示:

第20篇:创伤急救培训教案

创伤急救培训教案

一、现场创伤急救技术

现场创伤急救技术包括人工呼吸心脏复苏、止血、创伤包扎、骨折临时固定和伤员搬运等。

(一)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适用于触电休克,溺水,有害气体中毒、窒息或外伤窒息等引起的呼吸停止、假死状态的患者。如果呼吸停止不久大都能通过人工呼吸抢救过来。

在实施人工呼吸前,要先将伤员运送到安全、通风良好的地点,并将伤员领口解开,放松腰带,注意保持体温;腰背部要垫上软的衣服等。应先清除口中脏物,把舌头拉出或压住,防止堵住喉咙,妨碍呼吸。各种有效的入工呼吸必须在呼吸道畅通的前提下进行。人工呼吸常用的方法有口对口(鼻)吹气法、仰卧压胸法和俯卧压背法三种。

1、口对口(鼻)吹气法 口对口(鼻)吹气是效果最好、操作最简单的一种方法。操作前,先要使伤员仰卧,救护者在其头的一侧,一手托起伤员下领,并尽量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将其鼻孔捏住,以免吹气时,从鼻孔漏气;自己深吸一口气,紧对伤员的口将气吹人,促使伤员吸气,如图10 一3 所示。然后,松开捏鼻的手,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伤员呼气。如此有节律地、均匀地反复进行,每分钟应吹气14 一16 次。注意吹气时切匆过猛、过短,也不宜过长,以占一次呼吸周期的1 / 3 为宜。当患者有严重的下领和嘴唇外伤、牙关紧闭、下领骨折等,难以做到口对口不漏气时,可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抢救者用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上使其头部后仰,用另一只手抬起患者的下颌并使口闭合。抢救者作深呼吸,用嘴唇包绕封住患者鼻孔;再向鼻孔吹气,然后抢救者口部移开,让患者被动地将气呼出,如此反复。

2、仰外压胸法 该方法是让伤员仰卧,救护者跨跪在伤员大腿两侧,两手拇指向内,其余四指向外伸开,平放在其胸部两侧乳头之下,借上半身重力压伤员胸部,挤出伤员肺内空气;然后,救护者身体后仰,除去压力,伤员胸部依其弹性自然扩张,使空气吸人肺内。如此有节律地进行,要求每分钟压胸16 一20 次,如图10 一4 所示。此法不适用于胸部外伤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中毒者,也不能与胸外心脏按压法同时进行。

3 .俯卧压背法

此法与仰卧压胸法的操作大致相同,只是伤员俯卧,救护者跨跪在伤员大腿两侧因为这种方法便于排出肺内水分,因而此法对溺水急救较为适合。

(二)心脏复苏

心脏复苏操作主要有心前区叩击术和胸外心脏按压术两种方法。

1、心前区叩击术

心脏骤停后立即叩击心前区,叩击力中等,一般可连续叩击3-5次,并观察脉搏、心音。若恢复则表示复苏成功;反之,应立即放弃,改用胸外心脏按压术。操作时,要使伤员头低脚高,施术者以左手章置其心前区,右手握拳,在左手背上轻叩。

2、胸外心脏按压术

此法适用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心跳骤停者。在胸外心脏按压前,应先做心前区叩击术,如果叩击无效,应及时正确地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其操作方法是:首先将伤员仰卧在木板或地板上,解开其上衣和腰带,脱掉其胶鞋。救护者位于伤员左侧,手掌面与前臂垂直,一手掌面压在另一手掌面上,使双手重叠,置于伤员胸骨中下1 / 3 交界处(其下方为心脏);以双肘和臂肩之力有节奏地、冲击式地向脊柱方向用力按压,使胸骨压下3 一4 cm (有胸骨下陷的感觉就可以了);按压后,迅速抬手使胸骨复位,以利于心脏的舒张,按压次数,以每分钟60 一80次为宜。按压过快,心脏舒张不够充分,心室内血液不能完全充盈;按压过慢,动脉压力低,效果也不好。 使用此法时的注意事项如下:

( l )按压的力量应因人而异,对身强力壮的伤员,按压的力量可大些;对年老体弱的伤员,力量宜小些。按压的力量要稳健有力,均匀规则,重力应放在手掌根部,着力仅在胸骨处,切勿在心尖部按压。同时,往意用力不能过猛,否则可导致肋骨骨折、心脏积血或引起气胸等。

( 2 )胸外心脏按压与口对口吹气应同时施行。一般每按压心脏5 次,做口对口吹气l 次。如果l 人同时兼作此两种操作,则每按压心脏15 次,需连续吹气2 次。

按压显效时,可摸到颈总动脉、股动脉搏动,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口唇、皮肤转为红润。

(三)止血

1、指压止血法

该方法是在伤口附近靠近心脏一端的动脉处,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以阻断血流,此法是用于四肢大出血的暂时性止血措施,在指压止血的同时,应立即寻找材料,准备换用其他止血方法。

2、绞紧止血法在找不到止血带的情况下,可用毛巾、三角巾、绷带、衣片等折叠成带状,在伤口上先加垫,然后用带子绕衬垫一周打结,用小木棒插人其中,先提起,适当绞紧至不出血,而后固定。

(四)创伤包扎创伤包扎的目的是:保护伤口和创面,减少感染,减轻痛苦。加压包扎有止血作用;用夹板固定骨折的肢体时,需要包扎,以减少继发损伤,也便于运送医院。现场进行创伤包扎可就地取材,用毛巾、手帕、衣服撕成的布条等进行。

l、布条包扎法 ( l )环形包扎法。该方法适用于头部、颈部、腕部及胸部、腹部等处。将布条做成环形重叠缠绕肢体数圈后即成。( 2 )螺旋包扎法。该方法适用于前臂、下肢和手指等部位的包扎。先用环形法固定起始端,然后把布条渐渐地斜旋上缠或下缠,每圈压前圈的一半或l / 3 ,呈螺旋形,尾部在原位上缠2 圈后予以固定。

( 3 )螺旋反折包扎法。该方法多用于粗细不等的四肢包扎。开始先做螺旋形包扎,待到渐粗的地方,以一手拇指按住布条上面,另一手将布条自该点反折向下,并遮盖前圈的一半或1 / 3 。各圈反折须排列整齐,反折头不宜在伤口和骨头突出部分。

( 4 )、“ 8 ”字形包扎法。该方法多用于关节处的包扎。先在关节中部环形包扎两圈,然后以关节为中心,从中心向两边缠,一圈向上,一圈向下,两圈在关节屈侧交叉,并压住前圈的1 / 2 。

2、毛巾包扎法 ( 1 )头顶部包扎法。该方法是将毛巾横盖于头顶部,包住前额,两前角拉向头后打结,两后角拉向下领打结,如图10 一11 所示。或者是毛巾横盖于头顶部,包住前额,两前角拉向头后打结,然后两后角向前折叠,左右交叉绕到前额打结,如果毛巾太短可接带子,

( 2 )面部包扎法。该方法是将毛巾横置,盖住面部,向后拉紧毛巾的两端,在耳后将两端的上、下角交叉后分别打结,在眼、鼻、嘴处剪润。

扎与腹部包扎方法相同。

3、包扎时应注意的事项 ( l )包扎时、出血、疼痛和感染应做到动作迅速敏掩。不可触碰伤口,以免引起出血、疼痛和感染。

( 2 )不能用井下的污水冲洗伤口。

(五)骨折.骨折团定可减轻伤员的疼痛,可以防止因骨折端移位而刺伤临近的的组织、血管和神经,也是防止创伤休克的有效急救措施。

1 .操作要点

(l )在进行骨折固定时,应使用夹板、绷带、三角巾、棉垫等物品。手边没有时,可就地取材,如板皮、树枝、木板、木棍、硬纸板、塑料板、衣物、毛巾等均可代替。必要时也可将受伤肢体固定于伤员健侧肢体上,如下胶骨折可与健侧绑在一起,伤指可与邻指固定在一起。若骨折断端错位,救护时暂不要复位,即使断端已穿破皮肤露出外面,也不可进行复位,而应按受伤原状临时包扎固定。

( 2 )骨折固定应包括上、下两个关节,在肩、肘、腕、股、膝、裸等关节处应垫棉花或衣物,以免压破关节处皮肤,固定应以伤肢不能活动为度,不可过松或过紧。

( 3) 搬运时要做到轻、快、稳。 2 .固定方法 ( 1 )上臂骨折的固定方法。该方法是于患翻腋窝内垫以棉垫或毛巾,在上臂外侧安放垫衬好的夹板或其他代用物,绑扎后,使肘关节屈曲90 。,将患肢捆于胸前,再用毛巾或布条将其悬吊于胸前。 ( 2 )前臂及手部骨折的固定方法。该方法是用衬好的两块夹板或代用物,分别置放在患侧前臂及手的掌侧及背侧,以布带绑好,再以毛巾或布条将前臂吊于脚前。

( 3 )大腿骨折的固定方法。该方法是用长木板放在患肢及躯干外侧,半舰关节、大腿中段、膝关节、小腾中段、躁关节同时固定。

( 4 )小腿骨折的固定方法。该方法是用长、宽合适的木夹板2 块,自大腿上段至踩关节分别在内并两侧捆绑固定。

(的骨盆骨折的固定方法。该方法是用衣物将骨盆部包扎住,并将伤员两下肢互相捆绑在一起,膝、裸间加一软垫,曲舰、曲膝。要多人将伤员仰卧平托在木板担架上。有骨盆骨折的伤员,应注意检查其有无内脏损伤及内出血。

( 6 )锁骨骨折的固定方法。该方法是以绷带做“∞”形固定.固定时双臂应向后伸。

(六)伤员搬运

井下条件复杂,道路不畅,

转运伤员要尽量做到轻、稳、快。没

有经过初步固足、止血、包扎和抢救的伤员,一般不应转运。搬运时应做到不增加伤员的痛苦,避免造成新的损伤及合并症。搬运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 l )呼吸、心跳骤停及休克昏迷的伤员应先及时复苏后再搬运。若没有懂得复苏技术的人员时,则可为争取抢救的时间而迅速向外搬运,去迎接救护人员进行及时抢救。

(2)对昏迷或有窒息症状的伤员,要把肩部稍垫高,使头部后仰,面部偏向一侧或采用侧卧位和偏卧位,以防止胃内呕吐物或舌头后坠堵塞气管而造成窒息,注意随时都要确保呼吸道的通畅。

( 3 )一般伤员可用担架、木板、风筒、刮板输送机槽、绳网等运送,但脊柱损伤和骨盆骨折的伤员应用硬板担架运送。

( 4 )对一般伤员均应先行止血进行转运。固定、包扎等初步救护后,再进行转运。 ( 5 )一般上、下肢外伤的伤员,可平卧在担架上,伤肢抬高;有开放性气胸者,需封闭包扎后,才可转运;腹腔部内脏损伤的伤员可平卧,用宽布带将腹腔部捆在担架,以减轻痛苦及出血;骨盆骨折的伤贾可仰卧在硬板担架上,曲、曲膝、膝下垫软枕或衣物,用布带将骨盆捆在担架上。

急救技术教案模板
《急救技术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