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福师1203批次《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2020-03-03 03:57: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5题,计40分)

1、课程:在教育活动中获得的知识、经验的总和。

2、课程资源: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

3、学习速度:参见教材P4

4、智慧含金量:参见教材P7

5、对话:参见教材P138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题,计40分)

1、简述新课程的发展观。

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第二,发展就其层次而言,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

第三,发展就其形式而言,存在“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 第四,发展就其机制而言,有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 第五,发展就其时间而言,有眼前发展和终身发展 第六,发展就其主体而言,有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

2、简述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的特征。 1.基于生活 2.内含问题 3.注重形象性 4.溶入情感 5.体现学科特点。

3、如何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一、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

二、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 第一,以生成的主体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

第二,以生成的随机性(不可预知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开放性 第三,以生成的动态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

三、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4、简述新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 把\"对话\"变成\"问答\"。

(二) 为夸奖而夸奖。

(三) 把\"自主\"变成\"自流\"。

(四) 有活动没体验。

(五) 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

(六) 探究的\"泛化\"与\"神化\"。

三、论述:阐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念。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引疑激趣,激发学生情感态度,诱发创新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决。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二、从扶到放。先“扶”着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摸索,教师只在必要时作适当的引导。则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还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联系实际,培养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四、积极评估。鼓励创新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特点重视对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 2

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题,计32分)

1、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

2、学习责任:参见教材P188

3、校本研究: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

4、自我反思:参见教材P205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5题,计40分)

1、简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一、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

二、要对传统教育进行根本上的改革

三、教学改革应主要追求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四、教学应遵循实验教学论原则

2、简述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点。

① 着眼学生个性的整体性发展。

② 强调终身教育的基础性。

③ 突出素质教育的重点。

④ 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3、简述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

一、主动性

二、独立性

三、独特性

四、意义性

五、交往性

六、体验性

七、问题性

八、创新性

4、简述校本研究的基本要素。

一、自我反思

二、同伴互助

三、专业引领

5、简述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

一、先学后教

二、先教后学

三、温故知新

三、论述题(每题28分)

在分析传统基础教育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你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认识。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目标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它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使得数学教学目标更加全面,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对于三维目标,我们应当这样来认识。

首先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技能”既是教学目标又是载体。也就是说,让学生掌握和理解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同时又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价值观念变化的重要载体。

其次,过程与方法。知识的形成过程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因此“过程与方法”既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其他目标达成的媒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他们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因此,我们注重“过程与方法” 4

教学目标的达成,强调重视过程教学,强调学生探究知识的经历和获取新知识的体验,其意义十分重大。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是要求教师从教学内容出发,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拓展延伸,让学生在感受、体验和分享中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从而达到塑造他们健康人格的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成为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总之,“三维”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决定了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行为中,必须努力实现“两大转变”。一是教师角色的转变,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教师要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向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转变;学生要由传统的“机械地、被动地”接受型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转变。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三

一、名词解释

1、学习心向:是指在正式学习之前,学生建立起来的积极的心理准备,它对以后的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也可以称为准备性学习。

2、同伴互助: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 ,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

二、简答题

1、学习的有效性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学习时间、学习结果、学习体验

2、无效和低效的教学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1、多媒体课件的无效或低效

2、学习方式的无效或低效

3、课堂提问的无效或低效。

4、对学生激励的无效或低效

5、教师语言的无效或低效

6、教学方法的无效或低效。

7、互动的无效或低效

3、简述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哪些生成误区?

一、学生方面存在的误区

1、缺乏深度的思考

2、悟读变误读

二、教师方面存在的误区

1、刻意追求生成,违背生成的规律

2、缺乏有效引领,导致学生无所适从

4、怎么处理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

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结论与过程的关系。

从学科本身来讲,过程体现该学科的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结论表征该学科的探究结果(概念原理的体系)。什么样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必然对应着什么样的探究结论或结果,概念原理体系的获得依赖于特定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

从教学角度来讲,所谓教学的结论,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所谓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毋庸置疑,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即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从学习角度讲,重结论也即重学会,重过程也即重会学。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学习。人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5、简述校本研究的三种基本类型。

一、教学型教研;

二、研究型教研;

三、学习型教研

三、论述题(每题30分)

阐述新课程为什么要凸显教学的生成性?

这是由新课程所倡导的人本观、课程观、教学观所决定的:

其一,从人学角度说,人是生成性的存在,生命是不可预测的,“生命不能被保证”,儿童的发展具有丰富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不可限量的,也是不可算度的。教师不应该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学生,用预先设定的目标僵硬地规定学生、限定学生,否则就会限定和束缚学生的自由发展。教师只能引导学生自由、主动地生成和发展,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和随机性。

其二,从课程角度说,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从而使课程实施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

三、从教学角度说,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而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教学是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传统文化》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历史地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大学英语》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政治经济学原理原著》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一二要点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比较视野下的外国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批次《课程与教学论》
《福师1203批次《课程与教学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