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2020-03-03 08:20: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析泰勒的教育目标及其对我国制定

教育目标的启示

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姓名:赵珍 学号:S100030343

摘要:泰勒原理即“目标模式”,具体包括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经验的选择、教育经验的组织和教育计划的评价。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教育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归宿点。泰勒关于课程目标的论述主要从目标确定的背景、来源、目标的筛选原则以及陈述四方面来展开,本文立足这四个角度,联系当代课程改革的实际,讨论泰勒课程目标对我国制定教育目标的启示。

关键词:泰勒原理;课程目标;启示

The Brief Analysis of Taylor’s Educational Goal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Our Country’s Educational Goal Major: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Name: zhaozhen

Number:S100030343 Abstract:Taylor’s principle is “target modle”, including the determin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 ,the choice of educational experience, the organization of educa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programs.In the series of proceion, education goals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instruction design ,and also is the ending point..About the discuion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ne, Tayor mainly expreion from background, sources, selection and statement.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se four angle, contact with contemporary curriculum reform, discu it inspiration for our education.Key words: Taylor principle; curriculum goals; inspiration 拉尔夫.泰勒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其主要功绩在于提出了著名的“泰勒原理”。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泰勒指出课程和教学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这四个问题可以进一步简化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和评价教育计划。其中,泰勒对于第一个问题“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进行的详尽的论述,几乎占据全书的一半篇幅,由此可以看出教育目标的关键地位,以及泰勒对教育目标的重视程度。本文试从泰勒教育目标提出的背景出发,从目标的来源、筛选及其陈述几方面对泰勒的课程目标做一个具体的了解,分析其具有的当代价值,以及存在的局限性。

一、目标提出的背景

泰勒对教育目标论述归属于泰勒原理,是界定在他对前人思想的继承和具体的实践

基础上的。

从理论渊源上来看,泰勒的课程目标观受到其导师贾德和桑代克的实验心理学的影响,也就是说泰勒原理是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之上的,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性。另外他也是对博比特、查特斯等人课程目标理论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

泰勒的课程目标是在“八年计划”的研究结果上提出来的。八年研究亦称“三十校实验”,是美国进步教育协会1933-1940年在中等教育方面开展的一项调查研究活动。该活动是针对当时“经济大萧条”面临的严重的教育问题,大批青年回到高中读书,发现高中课程内容毫无意义,进步教育协会组织了旨在改革课程体制的长达8年的实验研究。

我们知道泰勒的教育目标是在八年研究的实际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有人认为他的目标是外在于过程本身的,但我们发现泰勒原理是以目标为中心的,而且目标贯穿于课程设计的整个过程。在我们现在的课程改革中,也是先确立教育教学目标,然后一系列措施围绕目标展开,包括最后的评估也是看与目标的差距,目标是具有预设性,显得脱离了具体的教学过程,但正因为有了目标,所有的教学过程才会有章可循。

二、确定目标的来源

泰勒认为,课程目标的确定主要依据三个来源: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

对学习者的研究,泰勒主张教育目标的确立首先应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1()(p75)具体实施起来包括两个步骤:一是了解学生的现状;二是把学生的现状与可接受的常模作比较,从中找出差距。(2)(p97)这种差距就是学生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从而使我们要确立的教育目标。在对学习者的自身兴趣研究问题上,泰勒是把学生当做一个主体来看的。他认为教育只有提供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才可能积极地参与其中,进而富有高效率的学习。在对这方面目标的选择上,泰勒认为可以从健康、直接的社会关系、娱乐生活等六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可以采用观察、交谈等方法。

对当代生活的研究,该方面之所以成为教育目标的来源,泰勒认为是由当代社会的特点决定的。在当时随着科学的发展,引发了“知识爆炸”,但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显然是不可能的,人们就把对社会生活起决定作用的重要方面集中在教育上。从另一方面来说,心理学关于迁移的研究进展也为当代生活构成教育目标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只有生活情境与学习情境明显相似的时候,学生才有可能运用所学的东西。在这一研究中,泰勒认为可以从健康、家庭、娱乐、宗教等七个方面来研究,主要采用工作分析法、活动分析法和行为观察法等。

对学科专家的建议,这是传统上教育目标的唯一来源,在学校最为通用。泰勒认为学科专家的建议应该与学习者和当代生活的研究联系起来,共同构成教育目标。泰勒在这一内容上强调的是,学科专家的建议不能太专门化、专业化,应该向大众化普及。也就是说,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该领域的高深人才,而是让一般公民都能够有所学、有所

用。泰勒对学科专家的建议的看法,是要求学科专家站在学科的立场上,从更广阔的教育视野出发提出教育目标。(2)(p100)

在这三个教育目标的来源问题上,如果联系泰勒当时所处的时代,我们会觉得他应该把对当代生活的研究是放在首位,是为解决当时的客观实际问题而提出的。在我们现在的课改过程中,其实是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也就是把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放在首位,我们最终的目的其实想要达到一种社会需要和学生需要均衡发展的状态。泰勒对这三个问题孰轻孰重没有进行论述,不同的人也持有不同的观点。其实,从教育目标的制定来看,这主要取决于课程编制者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

三、教育目标的筛选

从上面三个来源制定出的教育目标,将是繁杂的、一般的目标,接下来就需要对这些目标进行筛选、修正,也就是对可能的一般的目标进行过滤。泰勒建议以社会哲学和心理学作为筛选的指标,从而去掉一些不重要的和矛盾的目标,形成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

哲学层面的筛选。也就是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学校的教育目标要与此一致。(3)这里所说的哲学,不能理解为狭义的学科上的哲学而应该理解成广义的哲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泰勒的话来说就是,“哲学的陈述实质上旨在界说一种良好生活和良好社会的性质,教育哲学的一部分是要规划一种令人满意的和有效地生活所必须的价值。”每一个社区、每一所学校都有其独特的哲学价值观。即关于什么是良好的教育、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什么是良好的社会的界定。这种哲学可以用来检验所建议的每一项教育目标,把那些与所持哲学观相一致的目标确认为重要的目标,而剔除那些相反的或无关的目标。

心理学层面的筛选。学习心理学对目标的筛选,主要从两个角度来说明。从最低层次上来说,心理学能够把通过学习使人发生的变化和不能通过学习发生的变化区别开来;在较高的层次上,学习心理学的知识把在特定年龄阶段可行的目标,与需要花费长时间才能达到的目标区别开来。在泰勒看来,教育目标是经过学习而得到的结果,除非这些教育目标是与学习的内部条件相一致,否则它们作为目标是没有价值的。

四、教育目标的陈述

制定了合理的目标是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把目标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泰勒提出了自己关于目标表述的主张:“最为有效地陈述目标的形式,是以这样的措辞来表达:既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的内容”。他依据此观点,创立了能够有效陈述目标的工具-----二维图表。 在这个图表中,纵列代表行为,横列代表内容,这样每一项内容都有对应的行为。每一个行为也都有其所立足的内容。于是就出现了每一项内容与每一个行为的交叉点,那就是教学目标,教师只要在这些教学目标中选择适当的教学目标即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图表的功能只是提供一种陈述目标的形式,而绝非选择目标的方式,教育目(4)

标的删选有其他的程序,要考虑的因素也与目标的陈述不尽相同,在图表中列出的这些目标是已经筛选过的目标。比起其他目标陈述的形式,这种陈述形式使目标的意义更加清晰,同时也使利用目标来安排学习内容的方式更为明了。

在现实的教学中,出现很多目标陈述不清楚、不明确的情况。例如:把教育目标当作教师要做的事情来陈述;目标的陈述过于笼统或概括;列举一门或几门学程所涉及的课题、概念、概括或其它内容要素,这些都是对教学目标不恰当的陈述,泰勒的二维图标形式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知道,只有良好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才能更有效地展开,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应该用泰勒陈述目标的方式为我们今天的教学做一个参照。

五、泰勒的教育目标对我国制定教育目标的启示

泰勒对教育目标的详细论述,对我们现在教育目标的确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从目标的来源、甄选到陈述,我们可以得出在新课改的进程中,在制定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多维度确定目标;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注意到教育目标的生成性。

泰勒认为目标的制定来源是对学生、社会和专家学者的研究。在国家对教育的中长期改革规划中,其规划纲要就是从学科专家、课程专家、学生、老师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中制定出来的,改变了以往专家一方定目标的局面,教育目标更加的合理化、人文化。另外泰勒对课程目标的一系列筛选和陈述的观点,让我们在现在的教育活动中对教育目标的实施程序设计的更完善,保证了课程目标的全面性。科学化的基础上,增加了其较强的可实施性。

泰勒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这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学生主体观念相一致。泰勒原理强调课程编制要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者。

(6)

(5)

在确保教育目标

现在的课改中,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引导者,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合作探究式、小组学习、自主学习这些教学活动,都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动性,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责任意识,提供一切条件为了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教材都是围绕学生在转,在于对孩子能力的挖掘,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泰勒的教育目标具有预设性,所有的教学程序都按照所预设的路线走,是直线式的,没有考虑到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下可能产生的问题。也就是泰勒原理整个过程是机械的、线性的封闭体系,其教育目标也是“预设性的教育目标”。

(7)

新课程改革在制定教育目标的过程中,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它在设置宏观的目标时,也注重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达到的目标,也就是注重“预设性教育目标”和“生成性教育目标”的结合。具体来说就是,教育目标的预设性使得我们的课程实施有章可循、稳定有序,而教育目标的生成性是说明在多变的教育教学环境下,教师不能死守教育目标,而不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计划,在一堂课中,教师如果运用实践智慧灵活处理教学中的非预期事件,可能是教学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

上述主要是从教育目标需考虑的层面来说,在目标的筛选、组织和陈述也要遵循泰勒原理。在新颁布的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中,就要求教育目标陈述需清楚、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另外,教育目标也是要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学生心理发展需求来制定,这要既从宏观上促进社会的发展进程,又从微观上教育好每一位学生。

六、总结

泰勒作为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极大成者,由于其对课程理论、教育评价理论的卓越贡献,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他的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教育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该书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足见它在课程领域的重要地位。在此书中,泰勒关于教育目标的论述占据了很大篇幅,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教育目标的重视,这也是他目标模式教学设计的来源。泰勒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出发,论述了教育目标的来源、筛选及论述,对我们现在制定教育目标仍有很大借鉴意义。当然,泰勒的目标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目标模式并不以对课堂教学的经验研究为依据;把课程内容分解成行为目标,是与知识的性质和结构有矛盾的等等。

(8)

在我国现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教育目标的制定中,我们就需要吸收泰勒原理中关于教育目标制定的合理成分,对他存在的缺陷予以改进、超越,比如我们现在在设定预设性目标的基础上,同时也强调生成性目标,既保证教学朝着大方向走,也重视具体教学情境下可能产生的教学效果。泰勒的目标模式给我们提供了科学的、结构的框架,我们的现代教育在继承的基础上要不断地丰富、创新其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主编.课程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75.(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97-100.(3)张荷.泰勒原理与确定教育目标[J].学术纵横,2009 ,07,137-138.(4)张昭.以“二维”目标关照教学目标的陈述[J].教师,2009,(2),30-31.(5)林德全.泰勒的课程目标观及其启示[J].天中学刊,2010,25(1),19-21.(6)司庆栋.泰勒原理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J].教育目标,2008,25,36-37.(7)曾华.新课程教育目标对泰勒原理的借鉴、吸收与超越[J].基础教育究,2008 ,07,20-21.(8)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74.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