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公共政策概论》第一次作业

发布时间:2020-03-02 21:03: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事例选择:

浙江公车改革急刹车

3月4日,浙江《今日早报》发布了一条不起眼的小消息:“记者昨天获悉,受人关注的我省公车改革将‘暂缓’。也就是说,已经在实施的试点将继续实施,尚未开始实施的要‘暂停’实施。” 浙江早在2001年就从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开始试点实行公车改革。轰轰烈烈的车改怎么会在一夜之间突然叫停呢?

按职务还是按需求?车贴标准成争议焦点

事实上,按职务还是按需求进行补贴成为“货币化”过程中的一个难题。在江干区的计划制定中,刘峰他们一直想以需求为标准。“但在操作中发现很难量化。从目前看,行政职务级别是用车频率可以参照的重要标准,所以最后还是按职务划定。”刘峰道出了苦衷,“我们尽可能做到合理。比如从事副职的正处级干部,就只能享受副处级的那个标准,因为他的岗位决定了用车频率”。

“在超标的基础上谈节约没有意义”

“实施车贴后,杭州江干区四季青街道节约了68.2%,丁桥节约了18%,全区平均节约率在43.5%左右,效果应该非常明显。”刘峰很乐观,“而老百姓对车贴意见大,因为发车贴他们看得到,但并不知道原来的公车隐形开支远比车贴大得多。”

车改的直接初衷,就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现在大家都只和改革前比,节约了多少。事实上,按照中央对乡镇一级公务用车是有严格规定的,改革前很多地方其实已经远远超标,这本来就严重违反规定,在超标的基础上谈节约没有意义。”

“公务员享受的利益边界在哪里?”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春节前浙江省召开了一次党风廉政会议,会上对公车改革目前存在的问题反映较多。那次会议结束后,省里有关部门作出未改地区暂缓公车改革的决定。

“改革标准不统一,有些地区超过社会承受能力,老百姓反应强烈,改革后到底提高了多少效率,是暂缓车改的主要原因。”汪国政一针见血。“车改”的初衷,就是让公务员在一定范围内享受到某些利益,而防止他们去侵犯更多的公共利益,其实就是高薪养廉的一种措施。“从这次突然叫停来看,给公务员享受的利益边界在哪里,成为一个新问题。” 据悉,四月份,浙江省纪委将派出专门的调查组就“公车改革”下去进行调研。

“和谐社会的基础在公平,无论公车怎样改,都要朝公平的方向上走。”浙江省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室汪国政说。

相关链接

全国“车改”背景

1998年9月,国家体改委制定《中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后,各地的公车改革陆续展开。浙江、江苏、湖南、重庆等省市都进行过试点,有的地方把公车拍卖,有的地方把公车组建出租车队进行市场运营;而对公务员用车则实行货币化补贴,补贴标准各地不一,有的每年补贴2400元到3000元,有的每月补贴300元到2000元。

目前,上海、浙江、广东、江苏、湖北、江西、黑龙江、辽宁等14个省(区、市)以及国家审计署、国家宗教局等4个中央国家机关进行了公车改革试点。

来源:齐鲁晚报 日期:2005-3-29

(二)、个人发言提纲:

1、政策问题:关于公车改革试点的问题

2、政策目标:1998年9月,国家体改委制定《中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主要目的为提高行政效率。

3、政策方案:浙江的车改模式,主要存在着“购车优惠+每月补贴模式”和“购车补贴+养车补贴模式”两种。前一种是目前比较通行的,采用公车机关内公开拍卖的形式,领导干部有优先购买权,并给予拍卖价一定的优惠。另外,全体镇干部发放交通补贴。第二种模式,有些银行系统和一些开发区基本上沿用这种思路在进行改革。但购车补贴是仅限于少数领导。

4、政策评价标准:车改实施中,按职务还是按需求进行补贴成为“货币化”过程中的一个难题。在江干区的计划制定中,想以需求为标准的操作很难量化。行政职务级别是用车频率可以参照的重要标准,所以最后还是按职务划定。

5、政策资源:全国各地有实行公务员用车使用货币化补贴方式,补贴标准各地不一,有的每年补贴2400元到3000元,有的每月补贴300元到2000元。公务员享受的利益边境未确定,标准也不一定全部合理,超标的话也是货币资源的浪费。

6、政策效果:车改后,大家之和改革前比,按照中央对乡镇一级公务用车是有严格规定的,改革前很多地方其实已经远远超标;改革标准不统一,利益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有些地区超过社会承受能力,老百姓反应强烈,改革后到底提高了多少效率等众多反应的问题,导致浙江地区车改暂缓。

7、政策信息:浙江省在春节前召开党风廉政会议,会上反映了众多车改存在的问题,使省里有关部门作出未改地区暂缓公车改革的决定。四月份,浙江省纪委将派出专门的调查组就“公车改革”下去进行调研,加强沟通、了解,目的使车改往公平的道路上行使。

(三)、小组讨论总结:

公共政策分析的重要性:

公共政策分析可以减少政策的失误,提高决策者的素质和严格决策程序,将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消除 ,确保制定的政策是优化的,提高决策的效率。

1、政策目标:1998年9月,国家体改委制定《中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后,各地的公车改革陆续展开,这也是响应了民众的呼声。政策目标不能朝令夕改,要具有稳定性,又要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应变能力。浙江省在车改中发现反映的问题,及时暂缓车改,也是为寻求更好、更公平的改革方案。

2、政策方案:为实现并提高行政效率,车改方案因因地制宜,选择实施不同、最可行的方案,浙江的车改模式,主要存在着“购车优惠+每月补贴模式”和“购车补贴+养车补贴模式”。为实现车改目标,应采用多种手段或措施,好与坏、优与劣都是在对比中发现的,所以需要拟定一定数量的可行方案进行对比选择。

3、政策评价标准:整个过程,无论从系统评估、投资评估、推测评估、方案评估、还是执行评价或总评价等,都是有待于建立合适的评价标准。政策制定是政治过程,离不开政治上的评价及其标准。政策评价,往往是综合性评价,不同方面的标准,无法用较为统一的尺度来衡量。改革标准不统一,导致车改暂缓。

4、政策效果: 从经济效益看,实行车改的地区的确效果很明显;从社会效益来看,老百姓看到了车贴的实际发放,各有意见不同。车改还是需要加大前后对比的透明度与民众知晓度。

公共政策概论 第四次作业

公共政策概论第五次作业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3.4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3

中国石油大学秋公共政策概论第一次在线作业

秋公共政策概论作业作业参考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第四次作业资料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调查报告(优秀)

公共政策概论第三次作业要求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2———4

《公共政策概论》第一次作业
《《公共政策概论》第一次作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