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自闭症:泛化与巩固

发布时间:2020-03-04 02:24: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自闭症:泛化与巩固

行为ABA训练的研究已经证实:ABA训练的成果只在特定的环境中才得以体现,也就是,一种环境中习得的行为或由一两个老师教会的行为不会自动迁移到其他的环境或人。

我们在ABA训练中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在桌面上已经习得的东西却往往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不出来,有的时间~长就忘了,ABA训练的关键是如何将通过区别强化所习得的成果保留下来。泛化和巩固就是为了改变孤独症儿童这一学习特点来设计的两种教学方法。所谓泛化就是类似情形的转换,它关系到教学效果的成败,泛化的过程就是孩子适应变化的过程。一般通过刺激泛化和反应泛化来完成。

泛化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而巩固需要泛化的过程来完成。巩固就是泛化的过程,它更强调在知识的迁移过程中强化频率的一致性。习得的技能通过泛化和巩固,才能真正变成孩子自己的东西。

1.刺激泛化:包括教学材料、教学场所和教育者的改变。

(1)改变教学材料:我们在ABA训练中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孩子开始认知物品名称是指向特定的物体。例如:教孩子认识杯子,孩子知道你教他的那个杯子叫杯子,而没有用做教具的杯子就不知道也是杯子,甚至连自己每天喝水的杯子都不认识。通过改变教学材料使孩子懂得“杯子”这个名称,不是指一个具体的东西,而是一类杯子,是一个概念。一切用来喝水的东西都叫杯子。通过这样的泛化过程,孩子才能达到从具体-的杯子上升为抽象的概念性的杯子的目的。

(2)改变教学环境:我们知道,由于教学环境的改变,孩子已经习得的东西不能在新环境中得以体现。例如:在ABA训练机构里,孩子在个训课上习得的东西不能自动迁移到集体课中,而集体课中的能力不能迁移到幼儿园中。如:我们教孩子叫名字要有反应。在ABA训练机构中已习得的能力,在超市就没有反应了。不同的场合要有相同的反应。这种反应不是特定环境下的反应,因此我们要泛化教学环境,随时随地地教。

(3)更换教学人员:我们经常听到家长们反应,有的孩子上了小学,由于学校频繁更换教师,孩子就很难适应。已经消失了的问题行为又出现了,例如尖叫,甚至自伤、攻击。适应了一个老师未必适应了其他老师;在一个老师那里习得的东西未必在另一个老师那里表现出来,这就是我们孤独症儿童的特点。我们在ABA训练中必须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以适应不同ABA训练者的口气、语调、神情、要求等等。

2.反应泛化:包括建立与扩展功能性语言、建立自理性行为、学习基本的玩的技能以及观察学习等。

(1)建立与扩展功能性语言:让儿童习得的语言能在实际中进一步理解和应用。例如:我们教孩子认识苹果,看见苹果说出苹果的名称。但孩子想吃苹果时却说不出来。我们强调语言的功能性即作为交流的工具来使用,而不是流于形式。功能性语言越多,知识就越巩固。

(2)建立自理性行为:反应泛化还有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实际地做”,在做的过程中自然巩固所学技能。例如,当我们问到孩子“下雨的时候出门要打什么呀?”孩子经过ABA训练都知道下雨的时候要打雨伞。但是,真正下雨的时候,无论雨下得多大,他们不经提醒不会主动拿雨伞,更不会打着雨伞走,总让大人打着。因此要在实际生活中,在下雨天让儿童学习自己打伞走一小段路,习得的知识、技能一定要在生活中运用才能更加牢固。

(3)学习基本的玩的技能:反应泛化的另一个好方式就是玩,一般的孩子是在玩中成长的,思维能力也是在游戏中发展起来的c玩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玩可以减少很多自我刺激行为,因为占据了很多自我刺激时间;玩可以提高孩子已习得知识的巩固,因为玩的内容是学习中的积累。因此,建立适当的玩的行为非常重要。

(4)观察学习:是一种反应泛化的好的学习方式。孤独症儿童的知识往往是从直接经验中获得的,也就是需要别人一对一地去教。而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事事都依赖别人教,那么就要发展自己的主动学习能力。观察学习也是一种主动学习,通过观察学习,从直接学习过渡到间接学习;从直接经验过渡到间接经验,缺一不可。

开始进行分辨学习要遵循以下原则:

(1)以区别大的两个指令开始:要求动作不同、声音不同。如:指鼻子和指嘴巴就不合适,因为指令中有共同的部分,增加了分辨的难度;二是位置相接近,不易辨认,在开始ABA训练时,选择拍桌子和跺脚就比较合适。从声音到视觉动作上都有较大的差异。

发指令时,只出现指令的主要部分,避免多余成分的干扰,帮助学生学习注意,以后再逐步增加细微的变化。

(2)简化教学环境:设计好的环境比自然环境更简单。环境越布置得简单,干扰越小,越有可能使学生对你的指令做出反应,因此,我们常常选择房间不宜大,刺激物要单一;墙壁上最好不要有装饰,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

(3)要求反应的程度:所有ABA训练者都要明白指令和反应的要求,以免孩子思路混乱。例如:“拍拍手”,有的ABA训练者要求孩子将双手合在一起就行了;有的要求拍一下;有的要求必须拍两下以上才行,由于每个人的要求不同,孩子不知道怎样做才对,无所适从。因此,为了给孩子一个明确、清晰的概念,所有ABA训练者要要求一致。

为了帮助学生分辨指令间的不同,我们必须通过区别强化。区别强化是帮助学生的注意指向老师指令的相关方面。

例如:我们教第一个指令“拍手”。通过回合式操作,学生能够在拍手指令发出后做出正确反应,但这并不能证明他已经理解什么是拍手了。我们必须经过分辨学习来验证。我们选择了另一个与前者差异很大的指令,如“跺跺脚”。当指令发出后,学生仍然拍手,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学生并不理解“拍手”是什么,他认为老师发指令,我拍手就对了,而不考虑老师说的是什么,不同的指令要求有不同的反应。这个过程我们要通过区别强化来完成。正确的反应因得到强化而增强;错误的反应因没有得到强化而消减。当学生能够分辨“拍手”和“跺脚”两个指令后,我们仍然不能确定孩子真正理解了这两个指令。我们要将分辨更细微化,如我们可以选择“拍手”和“拍桌子”分辨。如果孩子能够正确分辨,他就必须注意到指令中重要的部分。开始时,有的孩

子一听见拍,还没等你将指令说完,就拍手了,这说明他并没有注意到指令中重要的部分。通过区别强化,学生的分辨逐步细微化,分辨能力随之提高。

通过区别强化,我们教学生认识颜色、形状、人称代词以及各种提问形式。从简单的认知到抽象的语言能力的获得,都需要通过区别强化来完成。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关工委常态化巩固

鄙视婚礼现场的泛娱乐化

村的起源及“村”概念的泛化

自闭症与结构化教学

自闭症

自闭症

“三非”和清真泛化知识测试题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文化泛娱乐化

新疆通过去极端化条例 禁止泛清真化

自闭症:泛化与巩固
《自闭症:泛化与巩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自闭症泛化 自闭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