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总结资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11:29: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1章 教育技术概述

习题

1.说说你对教育技术定义的理解。

2.根据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实际,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3.教育技术的视觉教育、视听教育、教育传播阶段各自有哪些特点? 4.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5.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在哪些项目上分别从技术和人文层面体现了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

6.谈谈你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的认识。

1、现代教育过程四要素:教师、学生、教育内容、教育技术

2、教育技术包括有形(物化形态)的和无形(智能形态)的技术。

3、AECT’1994与AECT2005区别: AECT1994 定义: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该定义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是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

内涵: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 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 :

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者特征分析。 开发:是把设计方案转化为物理形态的过程。

运用:包括媒体的运用、革新与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等。 管理: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管理、教学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等。 评价:包括问题分析、参照标准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 AECT’2005

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对与指定目标合适一致的技术过程和资源进行合理的创设、利用和管理,从而促进学习,改善绩效的研究与合乎规范的实践。 领域名称:从教学技术改成教育技术。 研究范畴(内容):创建、使用和管理 研究对象: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 研究目标: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 研究领域:研究与符合道德的实践

AECT’2005 与 AECT’1994 的比较 •关于术语

–‘1994——“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2005——“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 •关于职能

–‘1994五个职能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2005三个职能范畴:创设、利用、管理(更加强调实践特征) •关于绩效

–绩效一词更多是用在企业培训领域。

–强调了学习的含义不单指获取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提高能力。 –教育技术从强调资源,教学到学习,又转到强调绩效。 •关于理论与实践

–‘1994——theory and practice –‘2005——study and ethical(合乎规范的) practice

•关于过程和资源

–‘2005用technological对过程和资源进行限定

–认为教育技术的技术性是教育技术区别于教育领域中其他过程或资源的根本所在。也强调了过程和资源的合适性。

换个视角看 “教育技术”

•作为学科

是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与学过程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作为专业

本科、硕士、博士专业——教育技术学 教育硕士方向——现代教育技术

•作为教师教育的必修课 •作为教师的基本技能 •„„ „„

4、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趋势 :(以美国为代表) A视觉教育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B 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30~50年代)C视听传播阶段(20世纪50~60年代)D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5、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的异同点:

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 ——我国教育技术的起步与发展

•20世纪20年代起,我国教育界就尝试利用电影、幻灯等媒体作为教学工具。 •组织机构:

–1979年教育部成立电化教育局和中央电教馆。现在,中央和各省市都建立了电化教育馆。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了专业性的教育技术机构。

–1991年中国电化教育协会(现改为教育技术协会)成立。 •我国的教育技术工作者:

–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理论研究者

–全国电教系统的专业人员,包括中央及省、市、自治区的电教馆人员以及各学校的电教人员 –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应用的相关人员,以及相关学科的教师

6、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 •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 •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7、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2004.12,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该标准包括“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以及“技术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三个部分,其内容均涉及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四个方面。标准具体规定了相关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要求和达到各等级的培训所需的基本内容。该标准是指导我国中小学教学与管理人员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所需的基本依据。

–2005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启动(培训、考试、认证)。

8、教师信息素养体现的两方面:

•在技术层面上:

–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

息技术的技能。

•在人文层面上:

–信息素养反映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建立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之上,涉及到独立学习、协同工作,个人和社会责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将在信息社会合格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融入教学过程,达到对某一学科或课程学习的改善。

实施过程:注重整合的课程特点;注重整合的过程;注重综合学习;注重体验学习;提倡协作学习

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可以将整合的进程大略分为三个阶段: –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 –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 –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阶段。

第2章 学与教的理论

10、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对“学习”的解释---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作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接(S-R)就是所谓的学习。 代表人物:古典行为主义理论--华生、桑代克 新行为主义理论--斯金纳

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

认知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对“学习”的解释---认知学派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它的核心观点是学习并非是机械的、被动的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要通过主体的主观作用来实现。 代表人物:苛勒、布鲁纳、加涅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基本观点---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 :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和对已有知识的重组。 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 代表人物: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皮亚杰、斯腾伯格

11、桑代克的试误理论 -学习律 -准备律

•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作出反应,同他是否作好准备有关。 –效果律

•只要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学习才会产生。 –练习律

•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不予以使用,这种联结的力量便会减弱。 斯金纳:强化理论 基本观点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学习是一种操作性条件反射 –学习的成功要靠及时的强化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程序教学的原则:积极反应、小步子、及时强化、自定步调、低错误率

12、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程序教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影响;程序设计对教学设

计的影响。

13、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 信息加工的基本原理: •信息流是认知行为的基础

•人类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 •记忆取决于信息编码

•回忆部分取决于提取线索

加涅学习过程的九个阶段

•引起注意——变化刺激、吸引兴趣改变体态、语调、音量 •告知目标——激起期望

•刺激回忆——明确同化新知识的经验范围

•呈示材料——注意考虑年龄、基础、学习类型等因素,安排顺序和份量 •提供指导——注意掌握指导的程度

•诱引行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作出反应 •及时强化——给学生行为及时反馈

•检查评价——独立测试、单元测试等方法 •促进迁移——系统复习、及时布置新任务 信息加工理论的启迪

刺激选择不是一种随机的过程,不能仅仅考虑到刺激的特征,还要关注学习者已有的信息或认知图式。

人类记忆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不能一味要求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信息,要留有加工或思考的时间。

组块理论:为了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学习较多的知识,必须把知识组织成有意义的块状,减少机械学习。

信息编码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有助于信息的存储和提取。

14、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方法:随机通达教学、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主要内容 环节

支架式教学:主要内容 环节

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及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情境性化教学、重视社会性互动

第3章 视听与传播理论

15、人眼的彩色视觉:红、绿、蓝三种感色细胞彩色光的三要素:亮度、色调、色饱和度

16、人眼的分辨力:彩色和亮度。人眼对彩色细节的分辨率要比亮度细节的分辨率要低得多

17、人眼的视觉惰性:人眼的亮度感觉滞后于实际亮度的特性。视觉残留时间一般约为0.1秒

18、人的视觉心理与构图关系:线条、色彩、明暗、视觉节奏的含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19、人耳的听觉特性(三要素):响度、音调和音色。

人耳的非线性效应

人耳的掩蔽效应:一个声音在听觉上会掩盖其他声音。

鸡尾酒会效应:在纷乱的酒会现场,人们照样能听出其中某个人的声音来。 颤音效应:人耳同时听到两频率相近的纯音时,会产生差频似的颤音感。

哈斯效应:当内容相同的两个声音相继到达人耳时,仅当第二个音延迟时间达到35~50ms后,才会感受到有延迟音出现。

20、“经验之塔”理论

• 戴尔的“经验之塔” (三大类十个层次) A、做的经验

• 有目的直接的经验

– “塔”的底部是直接的、具体的经验、它是直接与客观事物本身接触取得的经验,是通过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看、听、尝、摸和嗅,即通过完整的生活经验,去取得大量有意义的信息与观念。 • 设计的经验

– 是对客观事物进行“仿造”的设计、制作过程所取得的经验。 • 演戏的经验

– 通常有许多事情我们是不能直接去实践而取得经验的,如一些历史事件,我们便无法再去取得直接的经验。 B、观察的经验 • 观摩示范

– 观摩示范是将重要的事实、过程与观念用形象动作去呈现出来,使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准确的观察,从而获得一种观察经验。 • 室外旅行

– 见习旅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观察在课堂上看不到的处于自然状态的事物。 • 参观展览

– 展览有陈列的实物、模型、图表甚至照片,由他们组合起来说明某一事件的特定的意义。 • 电视和电影

– 电视和电影主要是用图像与声音去表现客观事物,在银屏上呈现的只是客观事物的替代画面,而不是事物本身。 • 静态图像、广播、录音

– 由静态图像、广播、录音等提供的信息,通常能为没有文字阅读能力的人所理解。 C、抽象的经验 • 视觉符号

– 视觉符号是指平面地图、示意图、图表等抽象化了的符号,它们与现实事物已没有多少类似的地方,如地图中用圆圈表示城市、乡镇,用线条表示了公路、铁路,用曲线表示河流或等高线,用不同粗细的实线、虚线表示国界、省界、县界等等。 • 言语符号

– 言语符号是一种抽象化了的代表事物或观念的符号。所谓抽象化就是这种符号已经没有实在事物的形态,不再含有对意义的视觉暗示。 “经验之塔” 的基本观点

• “塔”中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住上升,则越趋于抽象。 • 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

• 教育不能只满足于获得一些具体经验,而必须向抽象化发展,使具体经验普遍化,最后形成概念。但若把具体经验看得过重,则是很危险的。

• 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教学工具,可以使得教育更为具体、直观,从而去获得更好的抽象。

• 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教具,比用言语、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的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

21、教育传播的概念: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它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传播的类型: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教育传播:

教育传播的特点:有明确的目的性、内容的严格规定性、受者的特定性、媒体和传播通道的多样性

香农—韦弗传播模式:结合作业分析 贝罗传播模式:结合作业分析

22、教育传播的要素:教育者、教育信息、受教育者、媒体、通道、环境等。

教育传播的基本方式:自学传播、个别传播、课堂传播、远程传播

23、教育传播的基本原理举例说明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 • 共同经验原理

– 教师与学生必须把沟通建立在双方共同经验范围内,才能进行有效的传播;

– 要使学生了解一件事物,教师必须用学生经验范围内能够理解的比喻,引导他们进入新的知识领域。教育媒体的选择与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经验。 – 共同经验模型 • 抽象层次原理

– 传播的内容必须在学生能明白的抽象范围上进行,并且要在这个范围内的各抽象层次上下移动;

– 既要说出抽象要点,又要用具体事物来支持;讲了熟悉的具体事物,又要分析、综合、推理、演绎得出抽象的概念。 • 重复作用原理:

– 将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场合重新呈现,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 同一概念用不同的方式去重复呈现,能增强教育传播效果。 • 信息来源原理:

– 有信誉的可靠的传播来源对人们有较佳的传播效果;

– 当传者是受者乐于接受的对象时,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 教师应以自己的言行树立为学生认可的形象与权威,同时也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选用的教材、资料的内容的来源应正确、真实、可靠。 • 最小代价律与媒体选择原理:

– 最小代价律:以最小的努力得到最大的收获

– 媒体选择原理:预期选择率=可能得到的报酬/需要付出的努力。

– 教育媒体制作和选择的原则:选择合适的信息来源与教育媒体。要做到:方便省事;显著突出;吸引人;针对需要;注意受众已有的传播习惯。

第4章 视听媒体辅助教学

24、教育传播媒体的含义及分类?

•教育传播媒体是传递以教育教学为目的,载有教育教学信息的物体,是连接教育者与学习者双方的中介物,是人们用来传递和取得教育教学信息的工具。

•传统教育传播媒体

–主要包括语言、文字、印刷材料、图片、黑板、模型和实物及教师的各种表情、体态等。

•现代教育传播媒体

–主要包括投影、电声、电视、计算机、通信网络等等。

25、教育传播媒体的功能:传递信息、存储信息、控制学习

26、教育过程中运用媒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结合教育传播媒体的基本特性说明

–教育传播媒体多样性; –教育信息传递的复杂性; –教育传播对象的特殊性;

–教育传播媒体的选择讲究经济实用性

27、视听教学媒体的基本工作原理:

投影仪、幻灯机、照相机----光学透镜成像 电视、摄像机、录音机----电磁转换原理

电视根据视频信号的高频调制方式不同,目前世界上有NTSC、PAL、SECAM三种彩色电视制式

摄像机安记录信号的方式可分为数码机和模拟机两类。数码机将光信号通过CCD转换成电信号 数码相机---模数转换

CCD(电荷耦合器)是数码相机的核心 CD机---数字录音技术

主要设备:激光头-----激光束

28、视觉媒体在应用中的特点:能将复杂、真实、重要的图形、图片在课堂中直观形象的展现给学生,有利于细致、长久地观察事物现象,形象、生动,对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是非常有益的。

视听媒体教学四种应用方式:主体式教学、补充式教学、示范式教学、个别化教学、(复习式教学)

29、电视教学片的步骤:选题、稿本编写、素材摄像、后期编辑、配音合成

第五章 计算机辅助教学

30、计算机辅助教育(Computer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是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统称,它涉及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指的是用计算机帮助或代替教师执行部分或全部教学任务,传递教学信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直接为学生服务。

31、多媒体技术是指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交互式综合处理的技术。

即: 通过计算机,用多种媒体手段来存储、传播和处理信息的技术。多媒体技术涉及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图像处理、信号处理、人工智能、网络和通信等等广泛的技术领域。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 集成性、交互性和多样性。其中交互性也是多媒体技术与电视、电影等单向信息提供手段的主要区别。

32、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分为以下四大类:

•Ⅰ:客观主义-个体主义(教师为中心-个别化); •Ⅱ:建构主义-个体主义(学生为中心-个别化); •Ⅲ:建构主义-集体主义(学生为中心-集体化); •Ⅳ:客观主义-集体主义(教师为中心-集体化)。

33、基本模式以及适用于哪种教学内容的呈现?

•(1)操练与练习

•主要用于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练习阶段的功能,这是多媒体教学最常用的模式。

•该模式并不向学生传授新知识和新技能,只是用来巩固和熟练某些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已经通过其它途径学会了的。

•优点:①可以及时反馈相关的信息;②能够以多媒体方式有效地激励学生;③可以将学生的成绩及时加以保存。

(2)个别指导

•也称指导型,它是由计算机扮演讲课教师的角色,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新的知识或技能。 •通常将教学内容划分成一些较小的教学单元,每个单元只讲授一个概念或知识点。在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中,计算机先在屏幕上讲解概念、知识或技能,然后向学生提问并检查他们的掌握情况。每隔若干个教学单元或学习结束时,计算机就针对所学过的内容来提问,这相当于平时的单元复习或总复习检查。

•优点:(1)学生参与程度高;(2)有利于个别化教学的开展;(3)教学效率高。 •(3)教学测验

•计算机辅助测验(Computer Based Testing,简称CBT)是CAI或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CBT的主要内容包括自动出试卷、联机测验或自动阅卷、测验数据分析。 •测验分成主观性测验和客观性测验两类。

•主观性测验包括口试、写作、翻译、回答问题等。

•客观性测试又称标准化测试(考试),通常采用是非题、多项选择题、匹配题等形式。

•计算机联机测验也称在线测验,指的是由计算机在屏幕上逐道显示题目,由学生通过键盘输入答案,计算机当场判断并予以评分。

•计算机联机测验系统的优势之一,在于它能够进行“适应性”测验。

•计算机自动阅卷处理,目前较多采用光学标记阅读仪(Optical Mark Reader,简称OMR) 。 •计算机辅助测验分析主要包括测验项目分析、测验信度与效度计算,以及因素分析等。

• (4)教学模拟

•用计算机来模仿真实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 •模拟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模拟:

• 管理模拟。计算机模拟在管理领域的应用非常有助于学生在管理决策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 训练模拟。由计算机控制的模拟训练器能够产生逼真的训练、操作环境,可以在节约很多训练时间和经费的前提下达到同样的训练目的。

•计算机模拟的优点:

①高效、安全;②低成本;③形象逼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 (5)问题解决

•指在教学中运用计算机作为工具,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那些与实际背景较接近的问题,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求解给学生提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应用、检验和精炼已经掌握了的概念和知识。

•问题求解模式的两种实施方法:

特定的问题求解。 –

工具性问题求解。

• (6)教学游戏

以游戏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产生一种带有竞争性的潜在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与一般的电子游戏类似,教学游戏通常都有一套明确的规则,具有竞争性,最后一定有赢家和输家。

34、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步骤:环境分析、教学设计、脚本设计、软件编写、评价与修改----使用发行

35、声音素材:

①波形声音文件WAV:对实际声音的采样,可以重现各种类型的声音,包括噪声、乐声,以及立体声、单声等。该文件的扩展名为WAV,主要缺点是文件的容量较大。由于原始声音数据量太大,解决方法:利用硬件或软件方法进行压缩;适当降低音质。

②MIDI文件:即乐器指令数字接口文件,文件扩展名为MID。MIDI文件中的数据是一系列指令,它将乐器弹奏的每个音符表示为一串数字,用来代表音符的声调、力度、长短等,在发声时,经过声卡上的合成器将这组数字进行合成并通过杨声器输出。MIDI文件的容量要小得多。主要缺陷: 表达能力有限,无法重现自然声音。

36、图像素材:①BMP格式:是一种位图格式文件,用一组数据(8位至24位)来表示一个像素的色彩。BMP格式文件的规模比较大,不压缩。

②GIF格式:是目前Internet上使用的最重要的图像文件格式之一。压缩比比较高,文件规模较小,但仅表达256色图像。目前,GIF格式还支持图像内的小型动画。

③JPG格式:也称JPEG格式,是一种十分流行的图像格式,它的文件可以非常小。JPG格式是一种有损压缩,因此不适宜于存储珍贵的图像资料或原始素材。

37、多媒体创作软件按其对多媒体素材的安排与组织方式的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基于页面的工具、基于图标的工具、基于时间的工具等三种类型。

38、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是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后兴起的更高层次的计算机用户接口技术,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通过多种传感设备使用户“融入”到该环境中,实现用户与该环境直接进行自然的交互。VR系统的特性:交互、沉浸、想象

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运用计算机模拟和延伸人脑功能的综合性学科。人工智能也是一门涉及数学、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交叉和边缘学科。与一般的信息处理技术相比,人工智能技术在求解策略和处理手段上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第6章

因特网教育资源利用

39、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无限性、丰富与新颖性、广泛与无序性、廉价性

40、网络检索工具可以分为目录检索工具和搜索引擎两大类

41、网上交流的形式:电子邮件、网上论坛(BBS)、网络电话、视频会议系统

•文件下载:FTP是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al)的缩写,是一种重要的文件传输手段。通过FTP,可以在因特网上的任意两台计算机之间互传文件,而不管这两台计算机的硬件及操作系统平台是否相同。

匿名FTP(Anonymous FTP)

•为了方便广大因特网用户,许多公共机构如大学、研究所等将那些对大家都有用的信息资源放在公用计算机(也称为FTP服务器)上,通过因特网,任何用户都可以和FTP服务器连接并免费下载文件。

•匿名FTP服务器中可供下载的信息包括以下三类:免费软件(Freeware)、共享软件(Shareware)和公共档案文件。

42、基于因特网的资源型学习

•概念

–基于因特网的资源型学习模式,它是指学生主要利用因特网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

•特点

–旨在伴随着学习过程使学生同时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体验,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

–教师给学生提出待学习的问题或待探索的主题,学生借助因特网网络、图书资料和其他多媒体信息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在基于因特网的资源型学习过程中,并不排斥其他学习资源的综合利用。

实施过程:确定问题与目标;提供资源和工具;搜集、分析、组织信息,在网上发布成果;评价、展示学习成果。

43、WebQuest是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伯尼·道奇和汤姆·玛蒂开发的一种基于因特网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第7章 现代远程教育

44、远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n或Distance Teaching、Distance Learning)是指师生凭借媒体所进行的非面对面的教育。

远程教育的特征:教师和学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教育组织在材料计划准备和学生支持服务准备两方面的影响; 技术媒体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把教师与学生联系起来;提供双向通信,使学生可以主动对话并从对话中受益;通常不设学习集体,主要用作个人自学。

45、远程教育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代:19世纪中叶兴起的适合自学的函授印刷材料(最早起源于英国)、第二代:20世纪初兴起的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等视听手段,第三代:20世纪末期出现的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三个发展阶段。

46、现代远程教育是师生凭借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手段所进行的非面对面的教育。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因特网在远程教育领域的新兴应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新的远程教育形态的出现与应用并不意味着否定和抛弃原有的远程教育形态。

做到“五个任何”,即: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

从教学媒体角度划分:函授教学模式、无线电广播教学模式、电视教学模式、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

47、网络课程,是指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第一是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它们通常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来表现;第二是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它主要由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多媒体课件及其他教学资源以及网络教学活动等构成。

网络课程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它是远程教育和远程学习最基本的资源。 基本特征:开放性

交互性

共享性

协作性

自主性

第8章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

48、校园网基本概念

Intranet:就是一类基于Internet技术的企业内部网络,它通过防火墙与Internet连接。在Intranet中,除了能够完成传统局域网的所有操作外,还可以实现Web浏览、FTP文件传输、E-mail收发、BBS讨论和聊天等原本在Internet上才能实现的功能。

•校园网络(Campus Network) –通常是指利用网络设备、通讯介质和适宜的网络技术与协议(例如TCP/IP协议等)以及各类系统管理软件和应用软件,将校园内计算机和各种终端设备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同时通过防火墙(Firewall)与外部的Internet网络连接,以用于教学、科研、学校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和远程教育等方面工作的局域网。校园网络是Internet技术在学校中的一个典型应用,换言之,校园网络就是一个特殊的Intranet。

校园网络的功能

•信息发布

–学校的Web主页犹如学校的一个窗口,学校可以通过这扇窗口向世界各地的人们充分展示学校的形象。一般说来,学校主页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学校历史、院系、部门介绍、专业设置、招生与分配信息、教学与科研信息等等。

•教学应用

–校园网的主要功能就是教学应用,它可以由网络教学平台提供支持,以网络教学信息资源库作为信息来源,运用多种网络工具完成网络教学任务。

–网络教学支持平台:网络教学支持平台是学校开展网络教学活动的支撑系统,它可以包括网络备课、网络授课、网上课程学习、网上练习、在线考试、虚拟实验室、网络教学评价、作业递交与批改、课程辅导答疑、师生交流、教学管理等模块。

–教学信息资源库:教学信息资源库是学校进行网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多媒体素材库、教案库、课件库、试题库、学科资料库等等。

•管理应用

–建立在校园网络基础上的学校管理信息系统(MIS)可以为学校在人事、教务、财务、日程安排、后勤管理等方面,提供一个先进的分布式管理系统。 •科研应用

–共享各类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及学术信息资源,从而提高科研的效率,降低科研的成本。同时,可进行信息检索,探讨最新的思想,发表、交流学术观点,交换论文等。 •数字化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以数字化格式存储海量的多媒体信息并能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联机查询、借阅等高效的操作,还可为管理人员提供业务数据,及时分析研究,加强宏观管理。

49、什么是人机工程学:也称“人类工效学”或“人体工学”。它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工作与学习的器具、方式和环境的设计和改造,使其在效率、安全、健康、舒适等几个方面的特性

得以提高。

50、微格教学: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分阶段系统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活动。微格教室是进行微格教学的场所。

微格教学系统 :微格教学设施包括主控室和微格教室两部分 (详见作业)

第9章 教学设计

51、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基本要素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

52、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1、前期分析

2、教学目标的阐明

3、教学策略的制定

4、方案编写

5、成果评价

前期分析

•学习背景分析(包括学习需要分析)

–通过分析背景因素、物质条件和教学特性,来描述教学系统是如何在“真实世界”的系统中进行的。

•学习任务分析

–以学习理论为依据,它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和未来教学的核心内容

•学习者分析

–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状态(学习起点水平的分析、认知发展水平的分析)及学习风格与动机等因素

教学目标阐明的理论依据

布卢姆的目标分类理论(三领域)

•布卢姆的目标分类理论由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等组成。

•比较成熟的是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包括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大类,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更加具体的亚目标群。

•情感领域:接受、反应、价值判断、组织化和个性化。 •动作技能领域:直觉能力、体力、技能动作、有意交流

加涅的学习结果目标体系

•加涅和布里格斯等人构建了新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其分类结果可以大致与布卢姆的分类形成对应关系,布卢姆的认知领域相当于加涅的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情感领域相当于是加涅的态度,在认知领域加涅是以学习的复杂程度来进行划分的,而且与他的教学设计理论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目标分类 :我国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给出目标

•结果性目标

结果性目标主要是用于明确阐明学生的学习结果,阐明结果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同时还把结果目标分为知识领域与技能领域。

•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是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

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

教学目标的阐明:ABCD要素

•A对象:学习者。

•B行为:完成教学后,学习者的终点行为。 •C条件:是指学习者终点行为表现的条件。 •D标准:终点行为的最低标准。

教学目标的层次

内部心理和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方法

•总体目标。侧重描述学生内部的心理发展,用“记忆”、“理解”“应用”、“分析”、“创造”、“欣赏”等抽象语言来表述学习结果,反映教师总的教学意图;

•具体行为。侧重描述学生达到目标时的具体行为,是总体目标的具体化,是达到总体目标时具有代表性的行为例子,是我们评价总体目标有否实现的证据

•评价试题的编制

53、基本的教学策略的要素:教学过程的确定 学习方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教学媒体的选择

54、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合作学习是以各个小组在达到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过程的。

55、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分组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56、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 教学目标;

学科内容;

学习任务; 学习者的特点; 教师态度;

教学方法; 目标受众、实际约束和环境因素等

57、教学设计方案既是教学设计工作的总结,也是实施教学的依据

教学设计方案的形式:文本形式、文本和流程图相结合的形式、文本和表格相结合的形式等等

58、成果评价: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是指教学设计的形成性评价。在我国,教学设计的形成性评价主要是指对教学设计的过程和产品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的目的是活的教学设计成功与否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修改产品,提高教学设计产品的质量。

59:选择你所熟悉的教材中的一章内容,制定该内容的教学目标。(层次、制定时选择表述行为动词)

第10章 教学评价

60、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进行的价值判断,它为促进学生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教学评价的主要特征:从本质上看,教学评价是一种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价值判断;教学评价应当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明确教学目标是搞好教学评价的前提;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评价的功能:诊断功能;反馈功能;激励功能;教学功能

教学评价的类型

•按评价功能分类

–诊断性评价:教师在教学前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教学评价。

–总结性评价:在教学结束时所进行的教学评价。

•按评价对象分类

–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

•侧重于测量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它又可以分成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方面。

–面向学习资源的评价:

•侧重对资源建设质量的把关,目前常用的教学资源评价方法包括自我评价、组织评价、使用中评价和过程评价。

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评价内容

–过多倚重学科知识尤其是课本上的知识,忽略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评价标准

–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价值; •评价方法

–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依赖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评价主体

–被评价者多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互动的评价模式; •评价重心

–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难以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国内外教学评价发展的新特点

•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注重过程,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重视教育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技术

•定量评价技术:

–测验、统计分析

•定性评价技术:

–观察、调查、测验、成长档案袋

课堂观察的基本步骤

•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明确观察的时间、地点、次数和需要记录的实践和行为,设计或选择观察记录的方式和工具。

•进入课堂,依照预定的记录方式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

•观察后,及时对所收集的资料加以整理和分析,从系统的资料中归纳推论出评价结论。

课堂观察的内容

•通过课堂观察,主要是收集课堂中与有效教学相联系的师生行为反应信息。

•师生的课堂行为反应主要包括:

–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如:投入学习和非投入学习)

–学生行为的改变或习惯的建立(如: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或改变) –学生学习过程的某一或某些特定方面(比如学生的课堂语言活动) –教师教学中讲课的清晰程度 –教师教学中教学手段方法的变化

–教师教学过程的某一或某些特定方面(比如提问或表扬) –学习氛围 –课堂管理

调查

•问卷调查

–由被调查者来填写事先印好的问卷或表格来了解问题。

•访问调查

–以谈话为主要方式来了解某人、某事、某种行为或态度 。

测验

•教学测验的类型

–入门技能测验 –前测 –练习测验 –后测

•测验题

–主观性试题 –客观性试题

•测验质量的指标

–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

档案袋评价

•学习档案袋的含义

–也称为成长记录袋,用于存放学生的学习作品。

–国内学者将其定义为:“用于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

•档案袋的特征

(1) 档案袋的基本成分是学生作品,而且数量很多; (2) 作品的收集是有意而不是随意的;

(3) 档案袋应提供学生发表意见和对作品进行反省的机会; (4) 教师要对档案袋里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的类型

五形态:理想型、展示型、文件型、评价型、以及课堂型 三形态:最佳成果型、精选型和过程型

•档案袋的建立和使用

–确定评价对象 –明确评价目的

–确定要收集材料的类型以及收集的时间和次数 –制订调动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方法 –确定为成长记录袋评分的方法 –制订评价结果交流与分享的计划

教学评价实践

•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

–着重于测量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即采用教学评价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或学习结果进行描述,并根据教学目标对所描述的学习过程或结果进行价值判断。

•评价过程

–收集评价信息 –信息处理 –报告和决策

教学评价实践

•面向学习资源的评价

–是对学习资源建设质量的把关,是资源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评价标准

–科学性 –教育性 –技术性 –艺术性

多媒体教学软件评价标准

教育技术在评价中的应用

•工艺学记录

–使用录音带、录像带、照片等记录学习行为和事件。

•学习反应信息分析

–使用专用软件收集、分析学习信息

•电子档案袋

–利用Blog等建立、使用电子档案袋

•数据处理软件

–使用Excel、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教学评价

1.什么是教学评价?实施教学评价的意义何在? 2.教学评价有哪些主要的类型?

4.谈谈当前教学评价发展的主要动向与特点。

10.结合实践,谈谈如何有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

现代教育技术 考试题型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重点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总结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总结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