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江城子》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6:39: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文本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王霄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语言真挚的表达艺术。

2、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解读文意,体会诗词中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真情出质文,体会文章表达的艺术。

2、文学即人学,真情滋润心灵的绿洲。

教学步骤:

一、营造气氛,抒情导入:

著名作家方方写过一篇文章《喜欢苏东坡》,弄得丈夫有些吃醋,酸溜溜地问: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方方回答:当然,只要苏东坡肯娶我。可见苏轼在女孩子心目中还是很有市场的。他的魅力何在呢?在你心目中苏轼是一个什么形象?结合学过的诗句回答。 教师总结:(课件:图片串联)

他时而穿梭古今,吟咏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疏狂浪漫。抑或是寄情山水,借“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来表现忘怀物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的人生态度。“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尽显他希望驰骋疆场、以身许国的壮志豪情。“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则又让我们体会到他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个性气质。而最终,当他一生宦海沉浮,百转千回后却倒折出仕途险恶官场厌倦的感慨,丛生了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的归隐之心。“其文如其人”,我们通过苏轼的作品也可以尽情领略他的豪放、豁达、浪漫、幽默这多面的形象。但是今天我们来体会苏轼的另一面——多情。

首先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课件:图片串联)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

1 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据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题目)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二、听读朗读,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范读,激发情感。

2、学生朗读。

问题设计:题目是“记梦”,整首词都是写梦吗? 明确:上片不是写梦。

三、分析课文,体会情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学生朗读上片。

问题设计:既然上片不是写梦,写的诗什么?是否可以删除?

明确:不能,是写作这对亡妻的怀念,是一个情感铺垫。上片不直接进入梦境,却先表现了对“梦”中人的思念,我们在“梦”中人还没有出现时,就仿佛见其风采,闻其声音。有了上片的“日有所思”,也就有下片的“夜有所梦”了。

问题设计:“十年生死两茫茫”,已开头就动人心弦把读者带到了沉思之中。“十年生死两茫茫”平心而论,十年不短,也不算太长。对作者来说长不长?为什么?

明确:作者说,他所怀念的人和他分别的时间已经“十年”之久,这不是一般的别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果是活着分手,即使山遥水阔,世事茫茫,总有重新晤面的希望;而今是隔着生死的界线,死者对人间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的对逝者呢,不也是同样的吗?生离死别!

2 问题设计:“不思量,自难忘”可是为什么在“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这不显得有点矛盾吗?

明确:“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结果却是“自难忘”。“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说不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不一定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所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所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一叙述的跌宕,更显出思妻之情的深沉。

问题设计:作者说自己“尘满面,鬓如霜”,而其时不过40岁,如何理解?(仅仅是胡子多了些,不洗脸,又是什么让他早生华发呢?)

明确: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放外任,左迁,历尽苍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为伊消得人憔悴”不仅是大地上的灰尘,也是岁月的风尘、情感的风尘,“鬓如霜”是“艰难苦恨烦霜鬓”,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当然,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先用 “相逢应不识”作铺垫,再用“尘满面,鬓如霜”渲染,这2旧更加沉痛地表现出优于政治上遭受种种打击,一个伟大作家竟然被折磨成这个样子!?

词的上片着力表现了作者真挚的悼念,而下片在让读者眼前忽然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同学朗读下片。

问题设计:下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根据什么分的?

明确:下片也不全部是梦,前五句是梦,梦到与妻子重逢。后三句是梦醒后所想所见。

学生活动:下片首五句为第一个层次。请以第一人称苏轼的口吻进行描绘,加入想象,越细腻逼真越好。

还是那个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那亲切而又熟悉的小窗,终于见到魂牵梦萦的你,那个娇小温柔的你,你还在对镜梳妆,还没有看见我呢?我是该悄悄蒙上你的眼睛让你看看我是谁,还是给你一个甜蜜的拥抱呢?可是作者 3 与妻子相见,却没有卿卿我我,也没有共诉衷肠,而是“相顾无言,泪流满面”。

学生活动:“相顾无言,泪流满面”是不是太残忍,让他们说一句话好不好?还是“相顾无言”好?为什么?

夫妻相见,自有万端感慨;万语千言,从何说起呢?语言又是那么的笨拙和苍白啊。还是让他们流泪吧,就让那又惊又喜又忧又痛的泪水痛痛快快地流淌吧。真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那就让他们“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吧。泪眼凝望,自会读出对方的关切、爱抚。这种无言之言,无声之泪,抵得过千言万语。

下片五句愈是生动细致地描绘梦境情状,就愈是使人酸鼻。因为这一切只是梦啊,了无痕迹的春梦啊。如果真能够执手相看泪眼,也是好的啊。就这样执手到永远,站成两尊塑像。然而,只是梦啊。

梦醒了,展现在作者脑海中的又是什么呢?“明月夜,短松冈”营造了悲凉肠断的环境氛围。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了上片的“千里孤坟”处。短松冈,即指王弗的墓地。诗人推想妻子的亡灵在年年的明月之夜,在遍植松树的坟地上,该是何等伤心断肠?

问题设计:明月是象征团圆与祝福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千里共婵娟”。为什么不改成“残月夜”呢?“杨柳岸晓风残月”,多好? 明确:月残人残同病相怜,月圆人更残。

“料得年年肠断处”年年,每一年,如果说作者带着对妻子的思念走过十年,注定这辈子也走不出情感的围城了。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也只有在现实生活中苦苦寻觅而不得的情况下才会张开了“梦”的翅膀寻觅理想的天堂。李白为了“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煜“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陆游“铁马冰河入梦来”。可以斥责他们白日做梦。但是这一点小小的安慰不应该给他们吗?

四、拓展阅读、升华主题

·拓展阅读:

课件:拓展阅读

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4 同样悼亡诗,虽然《锦瑟》词藻华丽、语言晦涩,《江城子》则朴素自然、感情真挚,但是细品这两首作品,却都可以理解为作者自伤身世之作,使人带着浓重的伤感情绪回顾平生,在深切悼亡的同时,慨叹年华虚度和仕途艰辛。 ·作业补充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至死不忘复国大业,可谓铮铮铁骨的男子汉,可是写出了“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课件:沈园) 陆游《沈园(二首)》“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陈衍在他的《宋诗精华录》中曾有评价“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可见陆游的感情世界中不仅是英雄气,也有儿女情的一面。这两首诗借景物哀悼死去的唐婉,同时也兼杂着对自身的伤怀,与《江城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鉴赏这两首悼亡诗。

苏轼的这首悼亡词写得真挚凄婉,催人泪下。妻子过早的离世给词人的到来的沉重的打击。我们可以想象苏轼一生起起落落、宦海沉浮,经历了人生的诸多变故,此时此地,当他政治失意,人生际遇十分落魄的情况向,又思念起已经离世十年的妻子,那种痛苦不言而喻。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生离死别,那这首词中作者把十年的“死别”之苦表现的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在欣赏一首词,感受一下“生离”的无奈: ·拓展阅读: 课件: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轻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背景介绍:陆游于唐婉本是一对恩爱的夫妻,但是由于陆母不喜欢她的这个儿媳妇,导致唐婉最终被陆游无奈的用一纸修书赶出家门,造化弄人,多年后,陆游于唐婉又意外邂逅在绍兴的沈园,但是这个时候,男的已再娶,女的也已为他人妇。陆游终究是无法忘怀她这位贤淑的妻子,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钗头凤》。

5 虽然不是“死别”,但是“生离”之苦更加痛彻心肺。虽然曾经的爱人就在眼前,但是却终不能再爱,终不能再“执子之手”,那么“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于何人说?”曾豪迈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至死不忘复国大业,可谓铮铮铁骨的男子汉,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主题的升华:

或者今天的课给同学们带来的太多的愁绪,太多的悲伤,但是我们在体会苏轼的这首悼亡词的时候绝对不是为了让同学们单纯的跟着心情沉重,而是因为我们现在生活得社会中有太多轻浮的东西,很少有来自灵魂深处的触动。“雨后的青山,像泪洗过的良心”,多美的境界,让我们在以后的岁月里懂得爱,更懂得珍惜,呵护每个人记忆里那永远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教案

《江城子》教案

江城子教案a

江城子教案

江城子 苏轼 教案

苏轼《江城子》教案

江城子

江城子

苏轼《江城子》教案(张飞)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教案
《《江城子》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江城子教案a 教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