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

发布时间:2020-03-02 06:11: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生 2.学科:语文 3.课时:一课时

4.课前准备:学生搜索苏中园林的图片、资料;按导学案预习课文;查阅作者情况。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课题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在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的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创设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体味苏州园林文化的深厚底蕴。

三、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

《苏州园林》一文是叶圣陶先生应承香港一家出版社为苏州园林摄影集而作的序。文章条理明晰,结构简单,语言生动,词藻丰富,富有表现力。序文尽显苏州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追求一

幅完美的图画目的。文章虽然是介绍性说明文,但它为我们打开了窥探苏州园林艺术之门的奥秘,让我们领略到祖国壮丽的山河。我着重引领学生走进文章,积累语言,学会感悟,发现苏州园林的美。通过拟广告词,发现美等环节,实现语言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学情分析: 教学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说明文,对说明文的阅读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但是不够深刻。

四、教学方法

引导发,创设情境法,朗读探究法,品读感悟法,抓住重点词句知道学生自主学习法,运用百度搜索法,想想体验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苏州园林的图片导入新课了 百度连接:

http://baidu.com/201326592

二、讲析

(一)把握全文结构(苏园特征)

1、显示课题、作者叶圣陶 百度衔接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

2、(解题)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

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学生齐读教学目标。(多媒体课件)

3、播放(幻灯4)视频《央视走进苏州园林》

(幻灯5)出示问题:

1、你认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苏州园林的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明确。

(二)逐步展示(幻灯片)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1、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

2、同学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评)

明确:有亭台轩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树木、有镂窗廊子„„

3、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

明确:或曲径通幽 ,或庭院幽深„„倏忽间似乎深谙了其中的深味,转瞬间又无法洞悉其神韵,完完全全被苏园图画的完美、内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却不能用言语表达!

4、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

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阅读要求:⑴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⑵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问: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

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三)详解重点段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⑴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⑵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精讲)

⑴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怡情山水、置身山间,

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 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⑵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⑶以下有关我校水假山的资料,及《于园》中的语句各表明了什么? “惠荫园水假山的堆叠技法是采用数十块重达几吨的太湖石,横卧互压互咬,合拢至中间,运用石拱桥的力学原理挑压堆砌而成,在我国园林中堪称孤例。”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明确:a、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b、成功的假山不仅需要奇石和能工巧匠,也离不开园林主人的精心构思;自然界没有长得完全相同的真山,园林中也不应有堆叠得一模一样的假山。一句话,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⑷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⑴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⑵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

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

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4、讲析第6自然段

⑴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⑵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出示(幻灯片)教师小结

( 三)、反馈和迁移 ——我是大导游 教师出示(幻灯片)

问题:如果你是导游,你最想把苏州园林的那幅画面介绍给大家? 提示:解说时一定要用导游的语气,抓住某个画面的特点,运用恰当地说面方法,准确的解说。

1、学生讨论交流,并在小组试讲。

2、学生展示。 3.教师及时评价。

(四)、提高和延伸(代作业) 教师展示(幻灯片)

提出要求:运用学到的知识介绍一下我们美丽的学校。

六、教学反思

在《苏州园林》的设计中,我摒弃旧传统“串讲”教学模式。设计“创设情景导入——自由式阅读——合作式解读——探究式拓展”四大环节。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自感、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简介:

高发英,山东省安丘市金冢子初级中学一级教师。任教语文20年。 邮编:262111 电话:15244477581

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美术教师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分析

第三届全国文明单位事迹材料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科研论文评比获奖名单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

第三届全国有机肥技术交流研讨会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残疾人)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名单

第三届民族情全国书画艺术大赛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名单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