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文本细读

发布时间:2020-03-03 00:25: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文本细读,教师诗意生活的开始

——集美区曾营小学杨小兰

语文课改进行了几年,大家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探索和研究总是热情不减。但是许多一线教师在探索了几年之后总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有许多困惑和不解。许多教师由此产生的职业倦怠感直接导致了教师的生活质量下降,没有作为一个教师的幸福感,更别说诗意地生活了。我作为一个一线教师也曾有过这样的迷茫,但我渐渐地发现,只要在课前进行有效的文本细读,不仅能在每一次细读中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还能在细读中催生出一个又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更能在细读后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一次又一次生命的对话。因此,我认为每一位语文教师如能在每次课前进行有效的文本细读,那么我们的迷茫就会少一点,文本细读就有可能成我们教师诗意生活的开始。以下是我在进行文本细读探索道路上的几点心得:

一、文本细读,提升教师生命质量的催化剂

“教师面对一个个陌生或熟悉的文学作品,通过自己的细读发现它的价值,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创造的过程。当我们从文本中发现了自己熟悉的生活,发现了人生人价值,发现了生命的真谛时,心中会充盈着喜悦。”(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沈大安语)是啊!作家每写一个文学作品都是自己的呕心沥血之作,教师首先就要作为一个虔诚的读者来拜读作家的作品,而不是只为了上课而匆匆看一遍课文就马上埋头写教案做课件。王崧舟老师把美学大师朱光潜的一句“慢慢走,欣赏啊!”改成“慢慢读,欣赏啊!”真是对文本细读最好的诠释。于是,我在备写景的文章时如《观潮》时,我不再急于去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不再急于去梳理课文抓住了潮来时的声音和样子进行描写,而是静下心来去体味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美景,用心感受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壮丽景观。于是,我品出了这是大自然用心谱写的一曲生命的交响曲,因此在课上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时也就更能与学生共享那惊涛拍岸,如万马奔腾的景观了。在备写人的课文如肖复兴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我不再先去总结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人的方法来描写叶圣陶先生的可贵品质,而是细读了作者两处描写爬山虎的片段,每读一遍都有如春风拂过心灵般惬意。那像小精灵一样的阳光,那落日的余晖,那摇曳的爬山虎都慢慢地嵌入自己的生命,让我们的心也跟着作者的心一样喜悦起来。于是,在每一次这 1

样的细读之后,我发现自己的生命变得丰满,自己的课堂也如行云流水般灵动起来。哲学大师海德格尔说“徜徉在语言之途”不正是要我们教师在这慢慢读,欣赏中,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开始我们教师的诗意生活吗?

二、文本细读,催生优秀教学设计的源泉

好的课来源于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而好的教学设计又来源于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今年再上第七册第三组课文时,总认为这是童话的单元,学生易读易懂。但是以往教学这单元出现的问题又同样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了,那就是在备《巨人的花园》时,怎样才能让学生意识到当别的地方已经春暖花开而巨人的花园还是冰雪覆盖是不美的呢?(以前有学生认为冰雪覆盖也很美!)我细细地再读课文,找到了第6自然段关键词——仍然,一个“仍然”告诉了我们巨人的花园不仅别的地方进入春天它仍然是冬天,而且让我们可以想见别的地方进入夏秋冬,巨人的花园也只有冬天。别的地方四季分明,而巨人的花园却永远只有冬天啊!因为有了这样的解读,因此在课上我设计了下面的口头练习:

当村子里别的地方春暖花开时,巨人的花园仍然是冬天;

当村子里别的地方夏花浪漫时,巨人的花园; 当村子里别的地方秋果飘香时,巨人的花园; 当村子里别的地方冬雪一片时,巨人的花园; 第二年春天又来了,巨人的花园仍然是冬天;

第三年„„

接着我马上追问学生,巨人的花园始终只有冬天,你们觉得这样的花园还美吗?巨人生活在这样的花园里有什么感觉?学生在这样的启发下说出来的答案异彩纷呈,整堂课进入了一个高潮。有了这样的渲染之后再来让学生体会巨人是由于孤独才觉得今年的春天特别冷就不是什么难点了!

再如教《去年的树》这篇童话时,作家新美南吉并没用过多的笔墨去渲染树与鸟儿之间的深情。但当我们仔细多读几遍,我们就会细心地发现,作者用了两个不同的人称代词,一个是“他”,一个是“她”,这是怎样的一种用心良苦啊!或许是一份隽永的友情,或许是一份凄美的爱情,留给读的人去细细体味。但文章中却用词平淡,甚至连鸟儿一次又一次找不到树的焦急神态也从未刻画一处。读到此就让当老师的我们要指导小

学生朗读成了一大难点。于是,我又在反复玩味课文后在指导朗读中做了以下设计:

鸟儿()问树根:“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树根()回答: “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大门()回答说“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我让学生先在括号中进行填空,再练读人物之间的对话,那鸟儿焦急痛苦的心情在学生自己的品味中已经不言自明。教师只管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反复练读,学生自可在读中悟到了鸟与树彼此的深情厚谊了。

于是,教师呕心沥血的文本细读可催生出较令自己满意的教学设计,而不要去生搬硬套网上各式各样的教学设计,在这样一次又一次对教学设计的创造中让自己的生命变得充盈丰富起来。

三、文本细读,架起教师与学生生命对话的桥梁

在这里,我不仅强调教师要对文本进行细读,同样也指出学生也应进行有效的文本细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实现教师与学生进行生命的对话,否则语文的课堂永远是“剃头担子一头热”。有了这样的理念,我十分重视学生课前的预习工作。首先,学生一定要把课文读得滚瓜烂熟,其次要对课文中不理解的词通过查阅参考书、字典等解决清楚,接着就要学生会思考课后问题并能提不理解的问题并写下来,当然如有必要查找资料也应做好充足的准备,最后可在预习后做一些相关的书面练习检查预习的效果如何。有了这些充分的准备后,在课堂上学生才有可能进行生命的对话,而不是教师站在文本的高处俯视学生。

走过一段与学生进行的文本细读探索之路,我发现我是幸福的。在细读文本中细读自己,在细读中品味教学的乐趣,在细读中我开始了教师的诗意生活。

细读《菜根谭》

文本细读

文本细读

细读标准

名作细读·读后感

赵州桥文本细读

《细读弟子规》体会

《跳水》文本细读

文本细读心得体会

细读弟子规观后感

文本细读
《文本细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如何细读文本 文本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