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旅游学基础

发布时间:2020-03-03 07:53: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旅游学基础

一,请从社会管理的角度谈谈旅游公平发展的关系

1.旅游活动的的特质是一种空间移动

旅游通过人际流动,提供劳务服务,实现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的交换,从而使财富发生转移,从最初的人际流动变成最后的财富流动。

旅游活动由三大要素构成,即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业是旅游活动的媒体。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展的物质基础,前提条件和承载坏境 某种意义上旅游资源的结构规定着旅游活动的形式

1.1旅游活动的特点

综合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领域,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多个消费环节,需要交通,饭店,景区,餐饮,娱乐等多个部门协作

流动性:以离开常住地为前提,只有通过流动才能实现旅游者从一个目的地向另一个目的地的转移,流动是完成旅游活动并达到旅游目的的途径

审美性:审美追求是旅游者猪油的普遍动因,感受审美愉悦是旅游活动的本质,获得充分的审美享受是旅游活动追求的目的

旅游活动的综合性表明:旅游活动发展,高度依赖于社会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2.旅游对于旅游者的作用它是一种生活方式

2.1旅游者形成的条件:旅游者的形成需要三大条件,即闲暇时间,收入水平,旅游动机

2.2旅游者的行为特点:消费水平高于日常生活,具有从众心理,具有极高的安全要求

3.旅游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是一种脱贫途径

3.1旅游目的地结构:按照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旅游目的地由景点,景区,旅游区组成

景点:基本的旅游吸引物,通常是一个场所,一栋建筑,一个景观等 景区:独立的旅游管理区,分为历史古迹类,风景名胜类,自然生态类,工业遗产类,红色文化类

旅游区:旅游服务要素的集聚区,通常是旅游城市,旅游度假区,世界遗产地等

3.2旅游目的的特点:具有吸引力,具有可浏览性,具有接待能力

4旅游是一项服务贸易:旅游消费特点(综合性,劳务性,伸缩性),旅游平衡收支,旅游民间外交

二,综合实际叙述旅游发展与地区形象的关系

1.旅游形象的概念

旅游形象定义:旅游目的地在游客心目中的总体印象,旅游目的地各种要素在旅游者心中形成的基本概念是基本特质,是旅游目的地基本特征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反映

旅游形象的分类:旅游形象的历史形象,旅游形象的现实形象,旅游形象的未来形象

历史形象:指旅游目的地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形象

现实形象:旅游目的地通过媒体传播强化的现实存在形象

未来形象:旅游目的地面向未来发展目标的理想形象

1.1旅游形象的构成

1.1.1旅游吸引物:包括了旅游产品与核心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构成了游客感知的核心要素

1.1.2旅游环境:包括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是旅游目的地地方特征的集中表现,是旅游者旅游形象的基础

1.1.3旅游目的地的各类行为主体:包括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及其员工以及旅游地的居民,对旅游者旅游形象的形成具有支撑作用

2.旅游形象的特点:

2.1旅游形象内容

(1)理念识别系统:指旅游目的地文化个性,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它是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和灵魂

(2)行为识别系统:指旅游目的地的政府行为,企业行为,民众行为,它是旅游目的地想想的具体化,是旅游目的地理念的载体

(3)视觉识别系统:旅游目的的识别系统包括了建筑形式,公共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象征图案,宣传口号等显示的这些符号,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最为直观的展示

2.2旅游形象特点

(1)内容的综合性:即包括地理位置,环境氛围,园林绿化等物质表征,也包括人力资源,技术力量。管理水平等社会表征,还包括质材类型,标志色彩,特别图案等外观表征

(2)效应的稳定性:即是历史文化长期积累的成果,也是人们形成的稳定印象,海誓市场识别的身份证

(3)形成的可塑性:即有过去人们历史形成的“原生形象”,也有现实人们识别的“诱导形象”,还包括人们憧憬的“未来形象”

3.旅游想想的塑造

旅游形象定位:主要取决于1主体个性,2传达方式,3大众认知三个要素

三,谈谈旅游过程中不文明行为,并提出合理建议

1.旅游者行为价值意义

1.1反映国家道德水准。个人道德是国家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旅游者行为反映着国家道德的价值评价,体现着国家的道德水平

1.2体现国家文明程度。公民的文明素质是国家文明发展的积淀,是国家竞争力的软实力表现,是国家发展趋势的精神折射。

1.3折射社会教养标尺。个人旅游行文为是社会教育发展在个人身上的折射。是个人受教育程度的直接体现,公民个人行为时判断社会教养的尺度

2.旅游者文明缺失表现

2.1主要方面:

(1)公共卫生:随处抛丢垃圾,废弃物,随地吐痰,甩鼻涕,吐口香糖,上厕所不冲水,不讲卫生,留脏迹,无视禁烟标志,想吸就吸,污染公共空间,威海他人健康

(2)交通购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购物,参观时插队加塞,排队等候时跨越黄线

(3)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环,呼朋唤友,猜拳行令,扎堆吵闹

(4)文化交流:在教室,寺庙等宗教场所嬉戏,玩笑,不尊重当地居民风俗

(5)社交修养:大庭广众之下脱去鞋袜,赤膊坦胸,把裤腿卷到膝盖以上,翘二郎腿,酒足饭饱后毫不掩饰的刷牙,在卧室外穿睡衣或衣冠不整,有碍观瞻,说话脏字连篇,举止粗鲁专横,遇到纠纷或不顺心的事大发脾气,恶语相加,在不打折扣的店铺讨价还加,强行拉外国人拍照,合影,涉足色情场所,参加赌博活动

(6)不消费却长时间占据消费区域,吃自助餐时多拿浪费,离开宾馆饭店时带走费赠品,享受服务后不付小费,贪小便宜

2.2文明缺失的危害:损害国家形象,损害企业收入,损害旅游环境

2.3文明缺失的成因:文化差异,社会公德,违法行为

3.旅游者素质提升措施

3.1政策引导:政府建立健全文明行为约束机制;贯彻《中国公民国内旅游行为公约》,《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行为指南》有效制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3.2行业自律:旅游业作为典型的服务业,其文明性的提升能够直接影响旅游者的行为。旅游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要敢于充当文明提升的先锋

3.3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等宣传阵地进行宣传。利用电视宣传片,文学作品,漫画,公益广告等艺术形式,生动的教学宣传

3.4景区措施:设置警示标识牌,建立科学游览系统,控制游客数量。 四,请从健康养生的角度谈谈旅游发展

1.健康养生旅游涵义

1.1健康养生旅游概念

健康养生旅游时指将健康,养生,旅游三大元素融为一体,以特定的选址,特定的活动,特定的内动为特色,以保持身心平衡为主题的旅游活动

1.2讲课养生旅游特点

(1)参与的普适性:健康养生旅游适合于各种不同的游客人群,而不仅仅是指“亚健康人群”或“老年人群”,健康养生涵盖所有追求健康快乐生活的人群

(2)活动的体验性:健康养生旅游形式丰富多样,需要能使游客产生亲切感和归属感,游憩方式更易于为大众所接受,形成一种游客与其习惯性生活方式的体验性活动

(3)消费的综合性:健康养生旅游将健康,养生,旅游等融为一体,涵盖的旅游要素较多,旅游产业链长,更容易产生较大综合消费效益

(4)人群的稳定性:由于健康养生旅游特定的主体性,使其易于形成稳定的游客人群,产生高重游率,而高重要游率取决于环境质量,产品吸引力,产品设计,服务配套四个条件

2.健康养生旅游模式

2.1健康管理模式:是以专业的健康计划为基础,以网络平台,会员制的组织形式,对游客的生活起居等一系列生活方式作出合理安排,并根据需要提供营养餐的配送,健康检查,运动健身等系列活动,从而使游客身体上获得健康维护和健康促进。也称为“IT+健康+旅游”模式

2.2医疗旅游模式:以优质的医疗服务和和健康养生结合,它需要一定的医疗技术设备和医疗人员为支撑,同时还要有以健康为辅导内容的专业人员做的辅

导为游客提供入境服务

2.3健身俱乐部模式:以会员形式或出售消费卡的形式依托主打旅游资源和产品,把一系列的养生休闲旅游活动,特别是健康旅游项目包装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开发模式,这种开发模式可以以某一旅游目的地为基地,结合自助游模式,通过旅游项目的灵活组合和包装的方式,延伸至周边景区,从而扩大健身休闲活动的地域空间,并形成吸引力较强的多样化旅游产品。

2.4养生地产模式:以养生休闲为核心主题和吸引力,打造具有相当丰度的产品支撑,具备完整的旅游产业配套要素,可以构成独立的旅游目的地。很多景区具备发展成为这样类型项目的条件,但因产品的主题定位不够凸显,产品打造的方向有所偏高,产品支撑不够,要素配套有所欠缺以及在运营与营销上存在不足,还未形成真正的养生休闲旅游地产。

3.健康养生旅游开发

3.1健康养生旅游资源基础

(1)空气资源:负氧离子含量极高的空气,可与吐纳,森林浴,雾浴等项目结合

(2)气候资源:适宜的温度条件,日光条件,可与避暑,日光浴等项目结合

(3)山林资源:特色植物,动物,如花卉,竹,药草等,可与运动,医疗,饮食,保健相结合

(4)水资源:含有特殊矿物质的泉水。河流,湖泊等,可饮用,保健,洗浴等

(5)文化遗迹资源:文化名人,寺庙,场所等,如道家,佛教养生方法

(6)民俗资源:不同民族,地域,民俗的养生方法,如藏族,回族节食风俗等

3.2健康养生旅游开发类型

(1)健康养生餐厅:餐厅的食物内容,进食的方式可以做出特色

(2)健康养生会议中心:围绕健康养生理念,考虑设置场所设计,功能配套等

(3)健康养生购物场所:围绕健康养生商品的展卖,鲜食,采摘,制作等来开发

(4)健康养生培训基地:设计很多修习项目,有人教授培训,游客本身体会

(5)健康养生SPA:以温泉为核心,通过温泉的浸泡和洗浴来达到身心的平衡

(6)健康养生度假村:包括酒吧,酒店,温泉

(7)健康养生社区:

五,结合实际案例谈谈乡村旅游的发展

1. 乡村旅游概念

1.1乡村旅游定义: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环境为依托,以乡村自然与人文景物为吸引力,以休闲为主要活动内容的旅游形式

1.2乡村旅游类型

(1)以田园风光,绿色生态为主要对象的农业旅游

(2)以农村小镇,特色村落为主要对象的农庄旅游

(3)以乡土文化,民间习俗为主要对象的民俗旅游

(4)以园艺农场,果园林场为主要对象的园艺旅游

1.3乡村旅游特点

(1)独特性:活动对象的独特性,以乡村的自然景观,村镇作坊,民风民俗等核心吸引物

(2)分散性:时空结构的分散性,形成田野地域广阔,受季节气候影响较大,因此乡村旅游具有时间的可变性和地域的分散性

(3)民俗性:活动体验的民俗性,乡村的工艺美术,民间文化,婚俗禁忌,趣事传说等,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的乡村风格

(4)参与性:主体行为参与性,以体验农村生活,参加生产劳动,感受民风习俗等为代表具有活动的参与性特点

2.乡村旅游模式

2.1城郊依托型:分布于中心城市周边,以环城游憩带形式存在,如上海近郊朱家角,成都都江堰三圣多,昆明西山区团结镇等

2.2景区附着型:围绕大型景区,作为景区附属接待点,如丽江古镇的黄山乡,黄山脚下的微派乡村等

2.3交通沿线型:分布于交通旅游热线,作为两个旅游地之间先借点,上海至苏州之间的周庄,大理至丽江之间的新华村等

2.4独立成长型,乡村聚落规模宏大,民俗资源极丰富,具有人类学价值的典型乡村,如贵州广西的千户苗寨,云南腾冲的和顺侨乡,云南丽江的摩梭落水村等

3.乡村旅游开发

3.1民居建筑保护:有乡村博物馆,典型民居院落,历史名人故居等形式

3.2文化空间保护:有村落形态,街区巷道,技艺传习馆等形式

3.3乡村管理模式:有“公司+农户”,“村委会+农户”,“政府+村委会”等形式

3.4利益分配机制:有“门票分成”,“收入再分配”,“农户餐饮+公司商业”等形式

3.5新农村建设:有建筑景观化,田地园林化,社区休闲化,营销市场化等形式

乡村旅游的成功典范“中国第一美丽古镇——和顺”

1.环境优美的村落

2.最大乡村图书馆

3.名人辈出的乡村

4.私人抗战纪念馆

六,谈谈你学习旅游学基础的感受

基础旅游学

旅游学基础

旅游学基础模拟练习

旅游学基础复习重点

旅游学

旅游学

旅游学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复习提纲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基础
《旅游学基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