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城镇化建设对经济拉动作用分析报告报告关键词

发布时间:2020-03-02 19:24: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城镇化建设对经济拉动作用分析报告报告关键词:

城镇化建设 分析报告chinacir.com.cn共有44人次浏览文字大小:[ 大 中 小]收藏本页城镇化建设有效扩大了城乡就业第一,城镇化建设的辐射效应会吸引各种社会投入,催生就业需求。1978年至2008年,我国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至6.07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高为45.7%。城镇化使城镇人口不断增加,从而吸引投资增长。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平均可带动一次性投资2万元。同时,城镇化建设辐射效应催生了新的就业需求。仅“十五”期间,我国小城镇开办的企业创造了上亿个就业岗位。目前在全国已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乡镇企业等县域中小企业吸纳了50%以上,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在小城镇就地转移的高达90%以上。第二,城镇化建设的累计效应会产生规模消费,扩大就业总量。国际经验表明,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所累计的巨大消费,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因此,当城镇化使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后,随着城镇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无论是生存型生活资料消费,还是发展型和享受型生活资料消费都会全面增加。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近20(x)万农村人口进人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就业,由此拉动消费增长约1.6个百分点,带动就......„„

中国城镇化建设对经济拉动作用分析报告 点击预览.pdf

李克强在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上的讲话(全文)

2012年05月04日04:15来源:新华网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人民微博 推荐 字号分享到...分享到人人 分享到QQ空间5月3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与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阿尔穆尼亚共同出席在布鲁塞尔皇家剧场举行的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启中欧城镇化战略合作新进程》的讲话。新华社记者丁林摄

新华网布鲁塞尔5月3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3日与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阿尔穆尼亚共同出席在布鲁塞尔皇家剧场举行的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启中欧城镇化战略合作新进程》的讲话。讲话全文如下:

开启中欧城镇化战略合作新进程

——在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李克强

(2012年5月3日,布鲁塞尔)

尊敬的阿尔穆尼亚副主席、布雷索主席、尼尔松主席、

奥廷格委员,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出席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欧盟是工业化、城市化走在全球前列的经济体,中国是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这次访问欧盟国家,从被誉为“多瑙河明珠”的布达佩斯,到人称“欧洲首都”的布鲁塞尔,一路走来,深刻感受到欧洲城市凝重古朴的传统和多元时尚的风貌。此次会议的召开,是落实第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共识、推动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向前发展的具体行动,标志着双方开启了城镇化战略合作的新进程。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今天,全球城市居民已达36亿人左右,发达国家70-8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与此同时,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每个月新增数百万城市居民,成为世界城市化浪潮的主体。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全球城市体系把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结为一体,城市化正深刻地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十七世纪源于欧洲的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欧洲的城市独具特色,注重空间合理布局,重视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崇尚保护自然和历史风貌,致力于城市体系协调发展。近些年来,欧洲城市更加注重智能、绿色、低碳,努力探索现代城市发

展的新方向。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同样有着辉煌的城市发展史。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生动描绘了12世纪中国商业城市开封的繁荣景象。中国的城市也具有自身特色。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城镇居民从1.7亿人增加到近7亿人,形成了一批有重要影响与发展活力的城市群,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女士们、先生们!

我们深刻认识到,城市化对经济、社会、文化都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面向未来,中国致力于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城镇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中国的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目前,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有13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这对衣食等日用消费品、对住房和汽车、对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都会形成巨大需求。去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超过50%,但要达到欧洲70%多的水平,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持久的内生动力。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有限,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我们推进城镇化,需要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特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的城镇化,是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的城镇化。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即使城镇人口比例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还会有几亿人口在农村生产生活。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需要我们在提高工业化水平、推动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同时,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农业投入力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我们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立足国内增加主要农产品供给,以确保粮食安全。

中国的城镇化,是以人为本、公平共享的城镇化。城镇化的根本目的,是使更多居民享受现代文明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中国将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建设和谐宜居的现代城市,推进农村转移人口真正融入城市,促进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使广大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和城市文明。

女士们、先生们!

中欧在城镇化领域的合作由来已久,成效显著。目前,许多欧盟国家的企业都在中国城市有投资,一些欧洲企业和机构参与了中国城市发展战略咨询、规划设计制定和基础设施运营。一些大城市里的若干地标性建筑,就是中欧合作的成果。

中欧城镇化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双方各有优势,对合作都有需求。城镇化是中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资源环境是中国发展的瓶颈制约。我们有序推进城镇化、破解资源环境难题,需要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需要学习和借鉴欧洲相关先进理念、技术与管理经验。中国的城镇化对欧洲克服债务危机的影响、推动经济复苏也是机遇。欧方完全可以发挥特长,与中方开展产品、产业、技术等方面的合作,拓展市场空间。当“欧洲设计”遇上“中国制造”,“欧洲技术”遇上“中国市场”,就会产生显著的效应。希望欧方在对华高技术转让方面更加灵活开放,这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面向未来,中欧应把城镇化作为务实合作的新平台、新亮点,突出加强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分享中国城镇化和欧洲高技术产业化带来的巨大效益,为中欧合作发展注入新动力。为此,我愿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共促绿色发展。这是各国城市应对挑战、赢得未来的新举措。目前中国建筑能耗接近总能耗的40%,而城镇节能建筑占既有建筑的比重还不到25%,大量既有建筑需要进行节能改造,还需要新建一大批节能建筑。“十二五”期间,中国环保投入累计将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环保产业发展具有巨大潜力。我们愿与欧方携起手来,加强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以及废弃物利用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建设绿色城市、低碳城市。

第二,深化项目合作。中国正处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快速时期,欧盟许多国家也面临着城市再造与重塑的任务。中欧在城市道路管网、智能交通、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城市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发展方面,在城市景观保护与营造方面,在智慧城市、网络城市发展方面,都有很大合作潜力。双方应放宽市场准入,发挥企业作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投资建设项目合作,提高城市发展水平。

第三,加强管理交流。欧盟在城市化战略、城市规划和城市公共服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国正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倡导优化城市布局、增强城市功能,探索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开发。我们愿与欧方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政策、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中欧城镇化合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我们愿与欧盟及欧盟各机构、与欧洲各国及各城市开展合作。目前,中国与欧洲城市间已结成400多对友好城市。今天,中欧双方几十个城市的代表和不少企业家参加论坛。希望双方城市间加强经贸合作、扩大人文交流,鼓励企业、社团和民众多方参与,夯实城市友好与合作发展的基础。

女士们、先生们!

欧洲作为世界重要一极,拥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技术优势,在全球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团结、繁荣、强大的欧洲,是世界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人民的期望。中欧关系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伙伴关系之一。在世界经济调整变革的背景下,中国与欧盟国家相互依存更加紧密。这两天我访问比利时、匈牙利,双方签署了多个合作协议。今天下午,我将与巴罗佐主席一起签署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共同宣言,并见证签署能源方面的合作文件。我们愿与欧方一道,促进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在更高水平上推动中欧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城市承载着历史,也孕育着未来。城市能让生活更美好,人们对城市寄托着美好期待,让我们共同承担起这一时代和历史的使命。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耿聪、杜博)

李克强讲话:在转型创新中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李克强(2011年11月15日)

2011年11月17日08:31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分享 推荐 字号

各位委员、各位专家,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同许多老朋友见面并结识一些新朋友。我们这个委员会长期致力于中国环境与发展事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本次年会的主题是“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这与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是一致的,对推动转型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相信通过会议讨论,能够产生许多真知灼见,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这有利于中国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持续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面临着主权债务危机、金融震荡、增长下滑等许多现实矛盾。这种表象的背后,揭示出一些国家存在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不协调等结构性问题,更暴露出南北发展不平衡的深层次矛盾。同时,人类也面临着能源资源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严峻的形势促人深思。一方面,各国应坚定信心,携手努力,实现世界经济强劲增长,这是首要任务。另一方面,针对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调整、变革与转型,则是大势所趋。环境与发展息息相关,不论是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复苏还是平衡、可持续增长,谋求环境与经济和谐共生、发展与转型协调共进,在全球议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转型发展。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去3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9%,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年均下降4%左右。“十一五”期间,森林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中国为世界环发事业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

同时应当看到,中国是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均收入水平较低,还有7亿人生活在农村,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基层文化等公共服务还是短板,制造业水平不高,尤其是服务业比重偏低,经济增长付出了较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十二五”时期,中国将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致力于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和模式创新。

首先,发展必须转型,转型也是发展。适应世情国情的新变化,缓解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必须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发展路径,在转型中求得发展。转型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而且有利于培育和壮大新的增长点,能够带动新的产业发展。例如,去年中国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行业产值已经超过2万亿元,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4.5万亿元,仅此一项就给发展带来很大机遇和空间。把发展与转型结合起来,还有利于处理好增长、结构、物价等关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第二,在扩大内需、创新驱动、包容增长中实现转型发展。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不足50%,消费率不到50%,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低于同等阶段发展中国家水平,城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居民消费蕴藏着规模庞大的内需潜力。我们将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健全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使经济增长建立在内需的基础上。转型发展本质上是创新驱动的发展。我们将充分发挥中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发挥人才的聪明智慧,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转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从13亿多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实际出发,实施一批重大民生工程,构筑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使居民生活在发展中不断改善。

第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协调互动。我们认识到,不改变粗放增长的状况,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承受,经济难以持续。中国将充分发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倒逼作用,带动技术更新、产业升级,进而促进整个经济转型。加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从源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同时,加大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治理的力度,把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尽量多还旧账,努力不欠新账,创造宜居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这是转型发展的基本要点,我们决不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得经济增长的老路。

第四,构建节能增效现代产业体系支撑转型发展。中国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节能增效的潜力巨大。节能重在治本控源,增效重在产业优化。我们将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继续实施重点节能工程,鼓励企业大规模推进节能技术改造,使传统产业清洁优化、焕发生机。同时,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循环经济、低碳技术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今后五年,我们将采取综合措施,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这“一降一升”,可以有力地促进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是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

第五,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转型发展。转型发展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进入深水区、处于攻坚克难的阶段,没有改革的跟进,就没有转型的活力和保障。我们将把改革贯穿于经济转型的始终,力争尽快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以机

制为引导,促进经济发展走上转方式、调结构的轨道。价格是市场最敏感的信号,我们将把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作为一个重点,努力推行差别化、阶梯式的能源资源消费政策,更好地发挥价格机制的调控作用。投资、财税、金融、贸易等政策是调节企业行为的有力杠杆,我们将加快完善这些方面措施。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转型发展成为深入人心的理念,成为各企业和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中国的转型发展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进行的,是开放式的发展。我们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拓展对外开放领域和空间,经受全球市场考验,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在扩大开放中扩大内需,在国际竞争中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增实力、上水平。环保是人类共同事业。我们将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吸收国外先进的环保理念和管理经验,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我们愿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即将召开的德班气候变化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各位委员、各位专家!

今年是国合会成立20周年,也是第四届国合会的最后一年。20年来,国合会针对中国环境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组织了上千名中外专家,完成了一系列前瞻性、战略性研究,提出的政策建议有不少被中国政府所采纳,在实践中取得积极成效。近5年来,第四届国合会围绕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开展了一批很有意义的政策研究项目,为中国可持续发展事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在此对大家表示感谢。目前,中国政府已批准成立第五届国合会。希望新一届国合会继续发挥人才荟萃、视野开阔的优势,着眼于中国环境与发展的现实和未来,积极介绍国际先进理念和做法,深入开展重大问题研究,更好地服务中国转型发展。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祝各位委员、专家和来宾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

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记者孙承斌、李亚杰、谭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5日上午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国已进入只有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促进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按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切实增强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努力实现国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李克强指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在大调整大变革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全面复苏可能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原有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孕育着新的突破,国际环境存在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这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既形成巨大压力和倒逼机制,又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他强调,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深层次问题的根本举措,也是巩固当前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迫切需要。我们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是有保有压、有促有控的,既有利于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加有效供给,又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防止重复建设。这对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管理好通胀预期,可以起到重要的平衡和调节作用。

李克强说,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要坚持内需为主,内外需结合,在开放型经济条件下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充分发挥国内需求潜力巨大的优势,着力增强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拉动作用。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积极寻求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实现增投资、促发展与扩消费、惠民生一举多得。他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之源,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安全网,要更加注重就业和劳动报酬在一次分配中的作用,更加注重社

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在二次分配中的作用,大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同时进一步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改善消费环境,多策并举促进消费扩大。

李克强强调,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雄厚的潜力所在,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要以推进城镇化带动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把培育形成中西部地区城市群与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带结合起来,开拓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的新空间。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严格保护耕地,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增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能力,做到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统筹发展。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也要稳妥,统筹考虑并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逐步转变为城市居民,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李克强说,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要顺应国内需求结构升级的新形势,敏锐捕捉国际市场变化的新趋势,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瞄准国际科技和产业前沿,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他强调,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和关键,要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强化原始创新的同时,重视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质量和标准建设,培育自主品牌,争创国际竞争新优势。

李克强指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优化调整要素投入结构。加强节能增效和生态环保,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促进各个领域转变增长方式,而且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要加深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和把握,统筹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把节能增效和生态环保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进一步加强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倡导绿色消费,下大力气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难题。他强调,人口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基础地位,与结构调整和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要从战略上把握好人口发展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促进人口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李克强最后说,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在于创新体制机制。要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评价体系,在重视速度的同时更加重视质量效益、结构优化、节约环保、民生改善。加快形成现代市场体系,增强市场经济主体的动力和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他指出,财政税收是结构调整的有力杠杆和重要工具。要继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税制改革,深化金融等体制改革,更好地支持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支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回良玉主持会议,王乐泉、王岐山、刘淇、刘云山、刘延东、李源潮、汪洋、张高丽、张德江、俞正声、徐才厚、何勇、王沪宁、马凯、万钢出席会议。

各省区市、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军队各大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新型城镇化建设拉动镇域经济增长的调研报告

固定资产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分析

对我县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云南省城镇化建设报告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经济分析报告

经济分析报告

经济分析报告

建设局对特色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建设局对特色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中国城镇化建设对经济拉动作用分析报告报告关键词
《中国城镇化建设对经济拉动作用分析报告报告关键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