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5单元 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悲哀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06:21: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5单元 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悲哀

执教:刘文几

时间:

地点:八(7)班

一、教学目标:

1、在“悲”系列音乐的探索、感悟、联想等过程中,丰富情感体验,懂得音乐所表达的“悲哀”是人类宣泄“喜怒哀乐”情感中的重要生活题材。

2、通过欣赏管弦乐曲《奥赛之死》能从乐曲和歌曲音乐中体验和描述所表达的悲哀情感。

3、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能模唱和总结歌曲《伏尔加船夫曲》的力度变化,并从中体会歌曲所表现人物的背景和深刻的社会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1在音乐的速度、力度、音色、旋律、节奏等要素中体验哀乐的一般特点。 2 管弦乐曲《奥赛之死》的单三部曲式结构了解。

三、教学方法:欣赏法

谈话法

情境教学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奥赛之死》

1、导入欣赏

(1)名画欣赏。引导:画中人物的表情怎样?他们在做什么?这是一种什么仪式?

(2)边看边播放音乐,引导:音乐是否与画面的场景相吻合?

(3) 揭示与回答

总结:画面上的人们在举行葬礼仪式,这幅画的名字就叫《葬礼》,由俄国画家得.沃.若诺欣创作,刚才播放的音乐也是一首葬礼进行曲。

2、再听这段音乐(打拍,哼唱),体验音乐的速度与情绪。

交流总结:音乐速度缓慢,情绪悲伤、沉重,表现了举行葬礼时人们悲哀的情感。

3、作品与作者简介 这段音乐选自管弦乐曲《奥赛之死》。由挪威作曲家格里戈创作。乐曲是诗句《培尔.金特》第三幕中培尔.金特的母亲奥赛去世时的配乐。

4、完整听赏

提示引导:刚才的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

交流总结:3次,乐曲主要由三个乐段组成。

5、分段欣赏

第一乐段:最后的洗礼

过程:语言引导交流(当一个人即将离去,周围的人会为他做些什么?)—给乐曲加上一个合适的名字—听乐曲(语言:音乐在力度和音色上是怎样表现此时人们默默悲哀的心情的。)—讨论交流(力度——弱,音色——暗淡)

第二乐段:悲痛的哀悼

过程:听—交流:乐曲的情绪变得怎样?(悲痛欲绝)—给乐曲加上合适的名字—对比听(音乐主要在哪方面发生了变化?)—交流讨论:音乐的调式发生了变化,由b小调转入#f小调,音调升高了一个纯五度。

第三乐段:隆重的葬礼

过程:听,比较与第一乐段的相同与不同(是第一乐段的重复再现,力度加强)—交流(场面怎样?加上一个合适的名字)—边听边一排排起立体验这隆重的场面。

分段欣赏总结:这三个乐段力度由弱到强,形成了ABA的单主题三部曲式结构。

6、主题旋律视唱

教师演示范唱,学生体验旋律特点——交流总结:旋律节奏简单规整,带有挪威的民歌特点,乐曲用最简单的音乐旋律表现了最深切的悲哀之情—学生跟唱旋律——难点解决:唱准变化音#5,再跟唱。

7、完整复听

过程提示:A段轻声哼唱旋律,B段用a跟唱,再现A段边唱旋律边一排排起立体验。

尾声处理:教师提醒一排排慢慢坐下。语言插入:葬礼结束了,悲哀的人群逐渐

散去,远处伫立起一座崭新的墓碑。即兴抒发:每次听起这首乐曲,总使我想起自己亲人去世时的情景,这悲哀的音乐让我们体验到了亲人的生离死别。

8、音乐要素总结

语言引导:通过欣赏《奥赛之死》请你说一说哀乐的主要特点。

总结:乐曲速度缓慢、音色暗淡、力度由弱到强、旋律舒展多下行、节奏规整单一。聆听体验加快速度的乐曲片段——交流聆听感受。

二、拓展

1、引入——《哀乐》

“我们要抗争,我们要打回老家去,从此,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自由与解放进行了长期的艰苦的斗争。为了收复祖国的大好河山,千万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每当人们来到烈士陵园向烈士敬献花圈时耳边总会响起这哀悼烈士的《哀乐》。”

2、聆听《哀乐》。

3、悲哀情感拓展

语言:悲哀是人之常情,有时是难以避免的。你还知道有哪些悲哀?

看影像资料:邓小平逝世(伟人邓小平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他的逝世是全国人民的悲哀)——2004年印度洋海啸(巨大的自然灾害夺去了30万人的生命)。

4、思考: 面对生离死别、国破家亡、天灾人祸这许多的悲哀,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的对待?(与学生交流)

总结:悲哀给人的感觉是沉重的,长久的悲哀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我们应该正确的面对悲哀,坚强的走出悲哀的阴影,重建家园,勇敢的开始新的生活。

四、小结

今天我们在音乐中体验了人类情感中的悲情,当我们的情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时,音乐给了我们最好的宣泄的机会。所以,我们感谢那些伟大的音乐家、演奏家、歌唱家,是他们用音乐这崇高的心灵语言对我们的情感世界作了最完美的表达。

教后札记:学生对于亲人之间的生死离别感受较少,没有很深的生活体验,很难真正感受到这种悲哀的情感。如果由比较感人的视频资料,效果会更好。

《伏尔加船夫曲》

教学目标:

1、学会聆听音乐。

2、能够辨别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

3、能够对欧洲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主题思想。 教 法: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 教 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件播放歌曲片段:(1)王宏伟演唱的《西部放歌》

(2)佟铁鑫演唱的《我爱祖国的蓝天》

(3)《伏尔加船夫曲》

师:请同学们辨别它们分别属于那种音色?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生:(1)属于男高音、高亢纯正甜美。 (2)男中音、浑厚 。 (3)男低音、浑厚。

师:同学们注意区分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它们主要是由音的高低和音色的本身特点来划分的,而不是单纯听音的高低,男低音音色浑厚、沉重。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感悟音乐,以音响的美吸引学生,辨别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它们音色的特点。)

二、新课教学

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以男低音演唱的《伏尔加船夫曲》。 课件出示课题:音乐欣赏《伏尔加船夫曲》。

1、聆听音乐(第1遍)。

师:请同学们听音乐《伏尔加船夫曲》,并思考: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些什么?歌曲属于哪个国

家?体裁是怎样的?歌曲的力度是怎样的?

生: (1)我听到了沉重的号子声。(2)俄罗斯歌曲。

(3)力度有弱有强。(4)体裁不清楚(说明:歌曲用俄语演唱,学生不易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感受音响的乐趣,从音响中能有所闻。)

师:请大家看墙上列宾所作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并结合小学所学过的课文,刚才聆听的音乐,讨论歌曲的思想内容。

生:画面描绘出一些不同表情贫穷的人们在拉一条货船,反映了沙皇的统治下人们承受着痛苦。

(设计意图:让学生同其它学科联系起来,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中来,有益地自主学习,有效地探究学习,充分地合作学习。)

2、分析、理解、聆听音乐第2遍分部(汉语演唱)。 师:请问欧洲最长的河是?

生:伏尔加河。(全体学生齐声回答)

师:对,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一条河流。俄罗斯人民称它为“母亲河”,

这是因为伏尔加河流域自然风光秀丽;资源丰富、两岸人民勤劳勇敢,并且建立起自己生活的家园,创造了优秀的俄罗斯文化的原故。所以,他们对伏尔加河的感情就像对母亲的感情一样。 播放音乐开始部分(1-20小节)A 师: 1=D 4/4 5 3 6 3 0 | 5 3 6 3 0 | 力度很弱,你从音乐中想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纤夫在远方拉纤劳动动作和沉重的步伐,渐渐向我们走来,只能听到隐约的号子声,同时表达了他们内心的不平和痛苦,呻吟和叹息。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听到那些号子?它们起什么作用? 生:打夯号子,抬石头号子等。在劳动中起着协作、一起用力的作用。 师:同学们答的很好,号子很多如:出海打鱼,森林伐木、抬木,江河摇橹、拉纤、放排,码头搬运,建筑工地打夯、打硪,上山撬石、打石以及挖石膏、制盐等劳动几乎都要有不同的劳动号子相伴。这些都是民歌中的一种,必备条件首先是集体劳动,同时还必须是需要互相协作的集体劳动,因此是人们劳动中集体创造出来的。

分别播放音乐(21—36小节)A1 (27—52小节)A2 (边听边讲解) 师:(1)1=D 4/4 5 1 7.17 6 | 5 3 6 3 0 | 以四度上行,具有号召性的音调结合而成,音乐显得更加沉重而有力。

(2)1=D 4/4 3 – 3 ·3 | 3·3 3 3 3| 最高、最强音上的同音进行,充分显示了他们的力量和奔向未来,追求光明的决心。

播放音乐尾声(53—64小节) 师:尾声你想到了什么?

生:歌曲开头那低沉的音调再现,不仅达到首尾呼应统一,而且使人仿佛耳闻目睹,描绘出纤夫们拖着沉重的货船,迈着艰辛的步伐由远而来,复而远去,直到最后消失在远方的情 景中。

(设计意图:同学们通过聆听音乐深入理解音乐,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深入理解号子,体验音乐的情感,音乐所表达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师:歌曲的结构图式:

A A1 A2 尾声 (1-20小节) (21-36小节) (37-52小节)(53-64小节) 歌曲的主要艺术特点:(教师讲解) 师:歌曲力度层次的变化特点?

生:(ppp ﹤ f f ﹥ ppp)教材18上面这幅画生动形象的反映力度特点(学生齐声回答)

师:本节课学习的劳动号子式的固定音型?生:5 3 6 3 0 | X X X X 0 | 师:生活中常见的号子的固定音型,如:(1)“嘿左 嘿左” X X X X (2)嘿\" 一|左来|嘿\"一|左-| X\" X|X X|X\" X|X-| 师:男低音是由男声演唱,音域不高,音色沉重、浑厚。

完整聆听全曲(第3遍)结合前边的分析、领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聆听音乐的纯音乐阶段的理解。)

3、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师: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各组请代表分别说说讨论的结果。

生:“踏平世界的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深入反映他们以坚韧不拨的毅力,同沙皇政府作斗争,对未来光明的追求和向往。(汇总结果) 师:同学们结合刚才完整聆听歌曲,深入理解,请记出你记忆感受最深刻的乐句。

生:积极拿出纸和笔,记下乐句。

师:结合大家聆听的歌曲,以你在生活中所看到或听到的,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即兴表演。(以唱歌、跳舞、绘画、戏剧、小品等艺术形式)

这首歌曲告诉我们: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胜利一定是属于你自己。 (设计意图:通过对音乐的理解,以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音乐,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能将音乐创造性的发挥。音乐最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

4、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男低音演唱的歌曲。特别是男低音浑厚凝重的音色,表达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同学们下去后自己学会从哪些方面聆听音乐,辨别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由此可见,我要珍惜现在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后札记:通过油画和历史背景简介,学生能够比较好的理解作品,让学生用号子为歌曲伴奏,学生热情比较高,但是有些班的纪律难控制。

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教案

第5单元教案

第5单元 复习教案

第5单元欧美览胜教案

七年级语文第5单元教案

选修8第5单元教案

第5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5单元)

二上音乐5单元劳动乐教案

湘教版一下音乐教案第5课时

第5单元 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悲哀教案
《第5单元 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悲哀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