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民学院

发布时间:2020-03-03 14:59: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农民学院

河北农业大学农民学院

河北农业大学农民学院是以农民为主要教育对象的非学历、终身免费教育机构,既不同于官方全日制正规教育,也有别于一般的农业职业培训。主要有四个突出特点:一是师资方面主要通过整合市场内有教师资格的商人和其聘用的专家型人才联系。二是教育与市场的经济活动紧密结合,把教育融于经济活动之中。程序是商家委托农民学院,学院培训农民。三是农民教育完全免费,费用主要由受益的商家负担。四是城乡分教。城教主要是在农民学院开展的教育活动。首先是结合市场的交易活动进行短期实用技术培训,如根据各种作物的物候期及当地的农业生产习惯,常年举办各种形式的短训班,到农大科技市场采购农资的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听课,当天往返。其次是结合农大科技市场的经济活动,举办高级培训班,培养农民骨干。主要是受各地方政府和农业企业的委托定向培训,或是从农村招收从事农业规模经营、有一定技术水平和经营水平的专业户、重点户进行提高性培训。第三是对农业院校的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技能培训及后续教育,兼对青少年进行农业科普教育。乡教就是以农村骨干学员对基层广大农民的逐级传帮带为主,专家通过电话、网络、信函和不定期下乡现场答疑解难为辅的教育方式。农民学院能有效促使城市农业教育资源向农村流动,根本解决广大农民教育缺失的问题,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并结合农大科技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农民学院教学计划如下:

一、农民学院常年开放,播放各种作物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农药化肥施用技术、配合施肥技术、果树蔬菜棚室栽培技术、动物养殖技术、致富信息及农副产品供求信息等光盘。同时,邀请农学、园艺、植保、动科、经济等各学科的专家常年坐诊,并开通专家热线(03127949315),及时解答农民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的各类难题。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从而实现农民教育的“四季”化。

二、根据各类作物的物候期和动物的生长发育特性,定期举办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班,每年四次,每次一周。通过电视广播、张贴海报等多种方式有效组织农民到农民学院学习。费用由市场内商户承担。此安排可以提高农民的种养水平,扩大商户的营销网络,利于推广自己的新产品。

三、与保定市农业局、科技局、畜牧水产局等政府部门联系,组织乡、镇技术干部和辖区内种植能手、种植大户、技术骨干到农民学院学习。每年一次,安排在2-3月份。每次一周。学习内容包括种植技术、农业政策法规、产品营销策略、致富项目等内容。目的是提高学员的科技素质和政策水平,通过他们的传帮带作用,在农村培养一大批具有较高素质和水平的新型农民。

四、实施科技致富信息村村通工程。主要是创办实用性强,指导性强、投入小见效快的各种科技致富、创业信息等报刊专栏(半月刊),利用保定市各行政村信息栏,采取张贴、讲解、指导等方式,把致富信息传播到农民手中。费用从冠名厂家及广告费用中支出。

五、坚持“科技赶集”,农民学院与乡镇密切合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活动,如讲座、咨询、田间指导等,提高农民科技素质,达到为“三农”服务,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广新技术、新农民、新信息的目的。每年12-15次。参加人员由市场内有实践经验的商户及农大专家组成。

湖州市农办联合浙江大学、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州市电大)成立了浙江省首家农民学院,专门招收当地想提升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农民,首批招收53人。

湖州农民学院院长、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沈琪芳介绍,以前,各地在提升农民素质方面做了不少探索,但主要集中在大规模异地转移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上。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如何更好地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领军人才,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需要。

湖州农民学院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目前,湖州农民学院已聘请了15名资深农业专家,其中浙江大学教授4名,浙江省淡水养殖所专家5名,开设畜牧、畜牧兽医、园林技术、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等5个纯农专业,以及农村行政管理等2个涉农专业。

农民学院学制2年。每周,农民学员们都要上一天课,这些课程都是根据农民自身所从事种养业,专门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大部分课程都由农民学院专家直接到田间地头授课。48岁的赵火江是湖州菱湖镇新庙里村人。2008年,他投资280万元办起养猪场,一年下来,获得一定经济收益,但赵火江却越来越强烈地感到自身不足:“我的养猪场有一定规模,但在无公害生猪养殖方面,经常碰到一些棘手问题,很难解决。我深深感到专业理论知识的有限。当我听说要办农民学院后,就立刻报名参加。政府把教育送到家门口,我一定要好好珍惜。”

据悉,农民学院2年费用6000元,其中,政府承担3000元,职业技术学院承担近2000元,农民个人承担1000元左右就能完成所有课程。在通过考试后,学员会获得相应的大专文凭。对湖州的这一创新做法,浙江省农办副主任余振波评价,农民在家门口能上大学,这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务实之举,顺应农民培训发展的新趋势,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将对加快培育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万载县通过政策支撑,资金扶持,配备教员,从资金、人才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扶持,创建了35所“农民学院”,促进新农村建设。

农民创收能力低、就业渠道窄、文化生活单调,这是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一大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自2005年以来,万载县共拨出专款243万元,用于乡镇一级的文体活动场所建设,使全县17个乡(镇)都建立了文化站或文体活动中心。各站不仅添置了台球桌、围棋、乒乓球桌等体育健身器材和丰富多彩的图书资料等,而且配备(聘请)了文化专干和教员。今年4月份以来,万载县又结合开展“五同五帮”活动,组织机关单位的干部下去,利用村、组原有的空闲场地,引导农民建起35所“农民学院”(即文化活动中心),干部捐书1.2万多册,单位、企业捐款80多万元,购买包括台球桌、健身器等在内的文体器材,均无偿赠送给各个“农民学院”。

为解决“农民学院”师资力量问题,万载在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和乡镇选拔了344名农业类学校毕业、有一定农村工作经验和技术、工作责任心强、年纪较轻的干部,在农村选拔了156名具有一技之长、乐于助人的乡土人才作为特派员。这500名科技特派员每月至少到“农民学院”上三堂课,还制定了考核奖励办法。县农业开发办游新民等3名教员把课

堂搬到了田间地头,与农民同劳动,同学习,同进步。农业局经济作物办公室干部朱业兵,为解三兴、罗城等乡镇果农之急,承包果树种植的技术指导。与此同时,电器维修、家政服务专业也备受农民青睐。根据万载有机农业发展日趋红火的实际,该县还开设了沼气技工课程。5月底,首批40名沼气技工由国家农业部颁发了“沼气技工证书”,并正式上岗。

南康:创办农民学院搞好农民培训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南康市依托市职业中专,于2007年10月创办了公办公益性农民培训机构—南康市农民学院。农民学院创办以来,共举办46期培训班,培训农民5100人,其中学院本部举办了4期职业技能培训班,共招收学员1030人,培训就业率达98.7%。我们的做法是:

一、整合四项资源。一是有机整合了涉农培训的“阳光工程”、“雨露计划”、“金蓝领工程”等培训资源。二是有机整合了农民知识化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等培训资源。三是有机整合了职业教育资源。依托南康市职业中专优质的教育资源、强大的培训能力、宽畅的就业渠道和良好的社会声誉,打造农民培训龙头,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四是有机整合了广播、电视网络资源作用,开展农民培训远程教育,开辟了“南康市农民知识化网站”、农民培训教育专栏和短信群发平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农民培训教育网络。

二、建立四类分院。一是农业实用技术分院,统筹全市农业、果业、林业、畜牧、农机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主要培训1500名农业科技示范户带头人;二是工业园区分院,统筹市工业园区内的职业技能培训;三是广播电视网络分院,以南康电视台、南康教育电视台为主阵地,开设农民培训专栏,播放农民学院制作的实用技术培训节目,开展远程培训,扩大培训覆盖面;四是乡(镇、街道)分院,负责统筹其本辖区的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三、强化三项建设。一是强化了学院基础设施建设。从2008年,分三年建设好1栋培训大楼、2栋学员宿舍楼,以及服装、家具、甜柚、生猪、营销、电子、机械、数控等8类培训实训基地;今年二月还投资100多万元,建立了以市农民学院为前端,乡(镇)分院为终端的市乡IP网络视频教学系统。二是强化了学院师资队伍。市财政采取给编制给经费不定人的办法,由农民学院自主面向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机构聘用兼职教师,重点招录市场营销、家具、服装、电子、数控、模具、机电等专业大学生,充实师资队伍。现在已建立260多人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并预录了15名大学毕业生。三是强化了学院培训工种建设。重点建设好29个培训工种:如以市场营销、服装、电子、电工、模具、数控等20个职业技能培训工种,甜柚栽培技术、生猪养殖技术等9个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种。根据实际需要,还将适时增设其他培训工种。

四、推行五项政策。凡是16周岁到45周岁的市内农民,都可以报名参加农民学院举办的为期15天到25天的短期培训,同时享受五项优惠政策,也就是“三免”、“一补”、“一上门”。 “三免”:一是免除了学员学费、教材费、实习费、住宿费等费用;二是免费为培训合格学员颁发全国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三是免费为学员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一补”:是指学员在院部集中培训时,由市财政补贴基本生活费;“一上门”:

是指为方便学员就近培训,凡一个培训工种达到了20人以上的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学院实行送教上门,派教师到学员所在地进行理论教学,然后再组织到院部进行技能培训。

五、创新工作机制。建立“签订二个合同、建好三项台账、实现四个对接”的“234”工作机制。

签订二个合同。即:农民学院与本地工业园区企业和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合同;本地工业园区和用人单位与培训学员签订用工合同。

建好三项台账。即:一是建立培训对象台账。由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市教育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分别对农村富余劳动力、两后生、企业员工进行登记,建立台账。二是建立工业园区和企业用工需求台账。工业园区企业建立起劳动用工和管理需求台账,并及时跟市农民学院沟通。同时,市农民学院和就业局在“南康市农民知识化网站”等相应的网络平台上定期发布用工需求信息。三是建立培训机构管理台账。由市农民学院、教育局、就业局牵头,对全市公办和民办培训机构的培训情况进行登记,实现信息化管理和资源共享。

实现四个对接机制。即:一是劳动用工对接机制。通过台账建设,实现培训对象与用工企业的有效对接。二是定向培训对接机制。根据我市十大主导产业发展和企业的用工需求,对培训对象进行定向培训和订单培训,并做好培训后的就业对接。三是资金、资源、政策整合的对接机制。通过兴办农民学院,整合我市培训资金、资源、政策,防止资金分流、资源分散和政策分立,杜绝小而散、小而低的重复建设,形成规模效应、示范效应,聚集效应。四是培训绩效评估对接机制。对各部门、各培训机构的培训绩效进行定期评估与考核,提高培训工作质量和水平。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农民之子社团规章制度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农民之子社团章程

农民

天台学院为天台农民成功转型的实践探索

农民证明

农民增收

农民身份证明

农民问题

调查报告(农民)

农民(3)

农民学院
《农民学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农民学习 农民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