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通信原理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00:54: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通信原理》

教 案

开课学期: 2006/2007学年

(二)学期 任课教师:

所 在 系:

通信工程

开课班级:

04062401-04062404

学 时 数:

72 讲授 62 实验 10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第一章 绪论

授课时间:4学时 教学参考书:《通信原理》 教学内容:

1.1 引言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1.3 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 1.4 信息及其度量 1.5 主要性能指标

1.6 数字通信的主要技术问题

授课次序:1(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现代通信与信息社会

2、掌握通信系统的组成

3、掌握通信系统的分类

4、了解通信技术发展概况

教学组织:

1.1 引言(25分钟)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25分钟)

1.3 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50分钟)

教学重难点:通信系统的分类、通信系统的组成

结合现实讲授。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通信系统的性能度量

2、熟练掌握消息的信息量度量

3、熟练掌握离散信源的平均信息量

教学组织:

1.4 信息及其度量(50分钟)

1.5 主要性能指标(30分钟)

1.6 数字通信的主要技术问题(20分钟)

教学重难点: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消息的信息量度量、离散信源的平均信息量

(用类比的方法,结合课件讲授) 提问:无

作业:习题

4、7。

第二章 随机信号分析

授课时间:6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2.1 引言(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 2.2 随机过程的一般表述 2.3平稳随机过程 2.4 高斯过程 2.5 窄带随机过程 2.6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 2.7 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授课次序:3(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平稳随机过程的性质和相关特性

教学组织:

2.1 引言(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25分钟) 2.2 随机过程的一般表述(25分钟) 2.3平稳随机过程(50分钟)

教学重难点:平稳随机过程的性质和相关特性。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4(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高斯过程的性质和相关特性

2、理解窄带随机过程的相关特性

教学组织:

2.4 高斯过程(50分钟)

2.5 窄带随机过程(50分钟)

教学重难点:高斯过程的性质和相关特性、窄带随机过程的相关特性。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5(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正弦波加窄带随机过程的相关特性。

2、理解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得特性。

教学组织:

2.6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50分钟) 2.7 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50分钟)

教学重难点:正弦波加窄带随机过程的相关特性、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得特性。 提问:无

作业:习题

1、

4、

6、12

第三章 信道

授课时间:3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3.1 引言

3.2 信道定义及数学模型、

3.3恒参信道特性及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4随参信道特性及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5 信道的加性噪声 3.6 信道容量的概念

授课次序:6(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的定义

2、掌握恒参信道和随参信道的定义

教学组织:

3.1 引言(10分钟)

3.2 信道定义及数学模型(30分钟)

3.3恒参信道特性及对信号传输的影响(30分钟) 3.4随参信道特性及对信号传输的影响(30分钟)

教学重难点:

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的定义;

恒参信道和随参信道的定义。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7(1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加性噪声和乘性噪声的区别

2、熟练掌握信道容量的概念及香农定理的意义

教学组织:

3.5 信道的加性噪声(15分钟)

3.6 信道容量的概念(35分钟)

教学重难点:加性噪声和乘性噪声的区别;

信道容量的概念及香农定理的意义。 提问:无

作业:习题

8、

13、15

第四章 模拟调制系统

授课时间:8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4.1 引言

4.2 幅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4.3 角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4.4 各种调制系统的比较 4.5 频分复用(FDM) 4.6 复合调制及多级调制的概念

授课次序:7(1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调制的意义

2、了解线形调制的一般模型

3、熟练掌握AM调幅

教学组织:

4.1 引言(10分钟)

4.2 幅度调制的原理

1、AM调制(40分钟)

教学重难点:调制的意义;

AM调幅原理、参数的定义; DSB调幅原理。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8(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SSB、VSB调幅原理

2、熟练掌握DSB、SSB、VSB调幅的抗噪声性能

教学组织:

4.2 幅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2、DSB(30分钟)

3、SSB(20分钟)

4、VSB(30分钟)

5、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20分钟)

教学重难点: DSB、SSB、VSB 调幅原理;

DSB、SSB、VSB调幅的抗噪声性能。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9(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AM调幅的抗噪声性能

2、掌握角度调制基本原理和特性

教学组织:

4.2 幅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5、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25分钟)

4.3 角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1、基本原理(50分钟)

2、频谱和带宽(25分钟)

教学重难点:AM调幅的抗噪声性能;

角度调制基本原理和频谱特性;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0(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窄带调频和宽带调频

2、熟练掌握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3、熟练掌握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4、理解门限效应 教学组织:

4.3 角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1、窄带调频和宽带调频(25分钟)

2、调频信号的产生和解调(25分钟)

3、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25分钟)

4、输出信噪比和信道带宽的关系(25分钟)

教学重难点:窄带调频和宽带调频的定义;

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方法; 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1(1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2、掌握频分多路复用原理

教学组织:

4.4 各种调制系统的比较(15分钟) 4.5 频分复用(FDM)(25分钟)

4.6 复合调制及多级调制的概念(10分钟)

教学重难点:各种模调方式的优缺点和应用;

FDM的原理。

提问:无

作业:习题

1、

3、

7、

10、

13、17

第五章 数字基带传输

授课时间:8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5.1 引言

5.2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 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5.4 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 5.5 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5.6 部分响应系统 5.7 基带传输的抗噪声性能 5.8 眼图与时域均衡

授课次序:11(1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数字基带信号的波形

2、理解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计算

教学组织:

5.1 引言(10分钟)

5.2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40分钟)

教学重难点: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计算。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2(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教学组织:

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100分钟)

教学重难点:HDB3 码型变换;

差分编解码。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3(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波形传输无失真条件

教学组织:

5.4 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25分钟) 5.5 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75分钟)

教学重难点:奈奎斯特准则;

等效低通特性。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4(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理解部分响应基带传输系统

2、掌握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的差错率

教学组织:

5.6 部分响应系统(50分钟)

5.7 基带传输的抗噪声性能(15分钟) 5.8 眼图与时域均衡

1、眼图(35分钟)

教学重难点:部分响应系统的原理;

基带传输系统得误码特性与信噪比关系;

眼图的观测方法。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5(1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横向滤波器抽头系数计算方法

2、掌握峰值失真、均方失真准则

3、理解横向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教学组织:

5.8 眼图与时域均衡

2、时域均衡(50分钟)

教学重难点:横向滤波器抽头系数计算方法;

峰值失真、均方失真准则。 提问:无

作业:习题

1、

2、

7、

11、

12、

18、22

第六章 正弦载波数字调制系统

授课时间:10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6.1 引言

6.2 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6.3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6.4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6.5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6.6 改进的数字调制方式

授课次序:15(1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各种二进制数字调制方式的原理和数学模型

2、熟练掌握数字信号的各种解调方法

教学组织:

6.1 引言(10分钟) 6.2 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1、ASK(40分钟)

教学重难点:2ASK数字调制方式的原理和数学模型;

2ASK信号的各种解调方法。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6(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各种二进制数字调制方式的原理和数学模型

2、熟练掌握数字信号的各种解调方法

3、熟练掌握二进制数字调制的误比特率

教学组织:

6.2 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2、FSK(25分钟)

3、PSK(25分钟)

6.3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1、2ASK(25分钟)

2、2FSK(25分钟)

教学重难点:2FSK、2PSK、2DPSK数字调制方式的原理和数学模型;

2FSK、2PSK、2DPSK信号的各种解调方法; 二进制数字调制的误比特率计算公式的由来。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7(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二进制数字调制的误比特率

2、理解多进制调制

3、掌握多进制数字调制的误比特率

教学组织:

6.3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3、2PSK(25分钟)

4、2DPSK (25分钟)

6.4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25分钟)

6.5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1、MASK

(25分钟)

教学重难点:多进制数字调制方式的原理和数学模型;

多进制数字调制的误比特率计算公式。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8(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多进制调制

2、掌握MDPSK信号相位变换关系

3、掌握多进制数字调制的误比特率

教学组织:

6.5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2、MFSK(30分钟)

3、MPSK (30分钟)

4、MDPSK (40分钟)

教学重难点:多进制数字调制方式的原理和数学模型;

MDPSK调制解调原理;

多进制数字调制的误比特率计算公式。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9(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多进制调制

2、掌握QAM原理

3、掌握多进制数字调制的误比特率

4、掌握MSK的基本原理

5、理解MSK信号的相位的连续性

教学组织: 6.5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5、APK (50分钟) 6.6 改进的数字调制方式

1、MSK(50分钟)

教学重难点:多进制数字调制方式的原理和数学模型;

QAM的星座图和抗噪声性能; 多进制数字调制的误比特率计算公式; MSK的基本原理。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0(1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MSK信号的产生和解调方法

2、了解MSK信号的误码特性

3、掌握GMSK信号的产生方法和特点

教学组织:

6.6 改进的数字调制方式

1、MSK(35分钟)

2、GMSK(15分钟)

教学重难点:MSK信号的产生和解调方法; MSK信号的误码特性; GMSK信号的产生方法和特点。

提问:无

作业:习题

2、

6、

8、

10、14

第七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授课时间:8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7.1 引言 7.2 抽样定理

7.3 脉冲振幅调制(PAM) 7.4 模拟信号的量化(A/D) 7.5 脉冲编码调制(PCM) 7.6 增量调制和增量脉冲编码调制 7.7 PCM和DM的性能比较 7.8 时分复用和多路数字电话系统

授课次序:20(1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低通与带通抽样定理 教学组织:

7.1 引言(10分钟)

7.2 抽样定理(40分钟)

教学重难点:低通与带通抽样定理。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1(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实际抽样

2、熟练掌握量化

教学组织:

7.3 脉冲振幅调制(PAM)(25分钟) 7.4 模拟信号的量化(A/D)(75分钟)

教学重难点:PAM调制的原理;

均匀和非均匀量化的原理; A律和u律特性曲线及其近似。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2(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PCM 编码原理

2、掌握PCM 抗噪声性能

教学组织:

7.5 脉冲编码调制(PCM)(100分钟)

教学重难点:PCM 编译码原理;

PCM抗噪声性能。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3(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DPCM 编码原理

2、熟练掌握DM 编码原理

3、掌握DM 抗噪声性能

教学组织:

7.6 增量调制和增量脉冲编码调制(100分钟)

教学重难点:DPCM 编译码原理;

DM 编译码原理; DM抗噪声性能。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4(1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时分多路复用原理

教学组织:

7.7 PCM和DM的性能比较(10分钟) 7.8 时分复用和多路数字电话系统(40分钟)

教学重难点:时分多路复用原理及其在数字电话系统中的应用;

PCM的基群及高次群。

提问:无

作业:习题

1、

5、

8、

10、

14、16

第八章 信号的最佳接收

授课时间:6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8.1 引言

8.2 最佳接收准则 8.3 信号的最佳接收 8.4 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授课次序:24(1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最佳接收准则

教学组织:

8.1 引言(10分钟) 8.2 最佳接收准则(40分钟)

教学重难点:最佳接收准则。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5(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各种信号的最佳接收

2、理解最佳接收机

教学组织:

8.3 信号的最佳接收

1、确知信号最佳接收(33分钟)

2、随相信号最佳接收(33分钟)

3、起伏信号最佳接收(34分钟)

教学重难点:各种信号的最佳接收;

最佳接收机结构。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6(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匹配滤波器

2、掌握普通接收机与理想接收机性能的差别

教学组织:

8.3 信号的最佳接收

4、普通接收机与理想接收机性能比较(40分钟)

5、匹配滤波器(60分钟)

教学重难点:理解匹配滤波器;

普通接收机与理想接收机性能的差别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7(1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教学组织:

8.4 最佳基带传输系统(50分钟)

教学重难点: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提问:无

作业:习题

2、

3、6

第九章 同步原理

授课时间:7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9.1 同步的基本概念 9.2 载波同步的方法

9.3载波同步系统性能及误差对解调性能的影响 9.4 位同步的方法及系统性能 9.5 群同步及扩展频谱系统同步

授课次序:27(1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载波同步的方法和原理

教学组织:

9.1 同步的基本概念(15分钟) 9.2 载波同步的方法(35分钟)

教学重难点:载波同步的各种方法和原理。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8(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载波同步系统性能

2、掌握位同步的方法和原理

教学组织:

9.3载波同步系统性能及误差对解调性能的影响(40分钟) 9.4 位同步的方法及系统性能(60分钟)

教学重难点:载波同步系统性能;

位同步的各种方法和原理。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9(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位同步的方法和原理

教学组织:

9.4 位同步的方法及系统性能(100分钟)

教学重难点:位同步的方法和原理。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30(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帧同步的方法和原理

2、理解扩展频谱系统的同步方法

教学组织:

9.5 群同步及扩展频谱系统同步(100分钟)

教学重难点:帧同步的方法和原理;

扩展频谱系统的同步方法。

提问:无

作业:习题

1、

3、

5、

6、

8、9

授课次序:31(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复习

教学组织:

复习

教学重难点:复习。 提问:无 作业:无

Nin =((floor((36*32*log2(QM)*1/2-6)/8)-16)*8)

Nin((floor((36*32*log2(QM)*1/26)/8)16)*8)

通信原理教案

通信原理

现代通信原理实验教案

通信原理高职教案3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教案
《通信原理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