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打造高素质和谐型教师团队的校本策略

发布时间:2020-03-02 17:33: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打造高素质和谐型教师团队的校本策略

深圳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陈俊辉

(在“第四届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办学思想论坛”上获特等奖,并已发表于2006年第3期《中国基础教育》) 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直接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决定着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但是,如何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促进教师成长的道路,是新时期对学校管理者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近些年来,教师主体思想、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教师反思性教学等各种理论和实践研究都从不同的认识角度来重新审视教师的成长,但不约而同的是对“人”本身的高度关注:我们对“人”的认识够不够全面深刻?我们的管理和举措是否顺应了人性的要求和发展?在这样的思考中,老师们开始了在苏霍姆林斯基幸福之路上的启程,其发展的天地变得无限广阔,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可能性。因此,在以“人”、“发展”为要素的核心价值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对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质和谐型教师团队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一、建立学校管理的和谐机制,实现教师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的高度和谐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表现为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的降低;深圳特区较为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还容易使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我们认为,要打造一支高素质和谐型教师团队,所要关注的绝不仅仅是教育理论的实践方式、方法和技术等问题,更重要的还在于能让教师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建构新的职业价值观,追求一种高位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和享受职业内在无法替代的尊严、幸福和价值。只有如此,才能让每一位教师在学习和发展的进程中显示出自己的生命活力和创新品质,变得自信、自强且富有效能感。对教师个人来说,这是一件幸事,实现了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的高度和谐;对一所学校而言,就拥有了活力,蕴涵着发展的巨大潜能。因此,教师的职业价值观问题也成为打造高素质和谐型教师团队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和关注重点。如果没有教师职业文化深层次的支持,任何教师发展和教育革新都将是灵魂匮乏的短视行为。

首先,我们从转变教师队伍的管理观念入手,实现管理方式的与时俱进。 建校伊始,我们主要实行制度管理、层级管理。在由教代会审议、修改事关学校长远发展、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以健全完善的制度和制度规范下的教育教学行为来使创业初期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随着课程改革在我校的整体运作,在使制度管理进一步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同时,我们特别注重人性化的观念管理、情感管理。少一点指责,多一份交流;少一点强制,多一份共识;少一点疑虑,多一份理解;少一点限制,多一份包容,让老师们感同身受阳光般温暖的人文关怀。

目前,本着经营学校的理念,学校正在努力为教师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促使教师自身的人力资本不断得到提升和增值,进而能够快乐地工作、智慧地工作、美丽地工作。 五年来,学校正是借助于这种制度规范下的观念管理、情感管理,本着经营学校、发展教师的理念,通过一场场的头脑风暴,从思想深处解决教师“我为什么来特区”的问题,并用“行走在能力极限的边缘”等校本概念来劝勉教师挑战自我,挖掘潜能,成就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价值。校领导经常深入新老教师中间,敞开心扉与老师们促膝长谈,谈理想,谈事业,谈家庭,谈人生。使得教书对老师们而言,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需要,更是一种对生命 1

的追求,是一种超越物质生活层面的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在一次次的碰撞与选择中,在教师们讲述自己成长故事的基础上,学校将教师们的感悟汇编成《教师的职业思考与追求》,并于2005年7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公开发行,以便大家共同分享经验体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念。

其次,学校依托一整套健康的机制来确立和践行以尊重人、信任人、激励人、发展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人本思想。

学校曾就教师的管理、心理、需求等物质和精神方面展开教师专题访谈和调研。通过认真仔细的分析,形成既适应学校需要又符合教师利益的共同发展愿景,使大家身怀爱校之心,恪守为校之职,善谋治校之策,多办利校之事;借此培育老师们的观念认同感和情感归属感,使个人的思想观念、感情信念、行为方式与整个学校的办学目标和谐统一起来,凝聚成一种相对稳固的合力与整体趋向。

比如,怎样真正走进老师的心里?我们的做法是:用暗示拉动教师心弦,用服务撞击教师心弦,用赞美激荡教师心弦,用激励鼓动教师心弦。我们的激励方式,除了对老师们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外,还注重:①校长率先垂范,进行人格激励,②教师参与目标制定,进行信任激励,③帮助教师排忧解难,进行情感激励,④树立先进典型,进行榜样激励,⑤提供教师研修机会,进行培养激励。渐渐地,老师们都认为这种外出学习的机会是学校给予自己的最高奖赏,远胜于单纯的金钱奖励。“培训是最大的福利”这一观念深入人心。

再者,通过开展“西部行”等系列活动净化老师们的心灵,陶冶老师们高尚的情操。

我们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奔赴贵州苗寨、井冈山、云南等老、少、边、贫地区进行思想教育。在西部的日子里,我们的教师发现,这些地区教师的工资只有自己的十分之一,或许还不到;但他们那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事业心、责任感让我们汗颜,更让我们感到震撼。西部之行使老师们接受了一次鲜活生动的灵魂洗礼。

这样,我们就从外部环境的改善和内在动力的激发两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塑造了老师们新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升了教师职业生活的品味,让隐含在教师自身中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追求照亮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这也正是课改形势下,发展新的价值、信念、和谐的教师职业文化再造的过程。

二、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校氛围,实现外部环境与教师心智模式的高度和谐

长久以来,教师都被视为个体职业者,教师心智模式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单兵作战、闭门造车,大家相互之间孤立与封闭,孤芳自赏,嫉妒他人;一旦碰到困难,又害怕失败,害怕暴露自己的弱点,从而招致别人的非议。

我校教师不仅具备上述特点,而且,他们来自全国各地,许多人在当地都是首屈一指的学科带头人、劳模、先进等,光研究生以上学历者就达到十几人,不少人还来自高校。这样文化背景各异、思维习惯各异甚至连生活方式都各不相同的人走到一起,唯一相似的就是各自头顶都有一个眩目的光环。于是,针尖遇到了麦芒,谁也不买谁的帐,从谁的嘴里都很难听到衷心赞美他人的语言。有时,从工作上的不同做法延伸到个人的恩怨是非,既伤和气,又影响工作,还给其他老师留下了心理上久久挥之不去的阴影。

这种旧有的心智模式和人际氛围可以说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不和谐音。因此,我们认为,“办学校,办的就是一种氛围”、“氛围无价”。学校的人际环境和氛围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工作效能,创设和谐宽松的人际关系是打造高素质和谐型教师团队的一项基础工程。一定要依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校氛围,用潜在的充满柔性的学校精神和文化来改变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的这种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

其时,我们多次与当事人诚恳交心,深谈教师如何由“闭门造车”向“兼收并蓄”转变,由“个体劳动者”向“团队合作者”转变。亲切的教诲开导了大家,两败俱伤的事实更是警醒了大家。小学部几位老师在他们办公室的墙上贴上了醒目的几个大字:“放低自己,欣赏别人”,“合作双赢”,“1+1>2”等。甚至在南山区公开招聘老师的考试中,我们的临聘老师都是互相帮助、资料共享,联袂走到了胜利的终点。

在这种大氛围的浸润中,“我助人人、人人助我”、“团结就是力量”的信息被有效地传达给学校的每个成员,以其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使教师之间由竞争对手变为合作伙伴。

我校是全国首批课改实验区——南山区的一所实验学校。其时,一些先行的老师开始尝试着用新课程的理念和其所倡导的方法开放自己的课堂。为了引领听课评课的正确导向,我们又及时提出并切实履行了两个“允许”。

一是允许对课堂的不同看法,提倡交锋,鼓励争辩,但要把学术之争与对人的评价严格区分开来。二是允许出错和失败,我常对上公开课的老师说:失败了算我的,成功了算你的。这就给老师们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提供了可靠的安全感和强大的心理支持。

渐渐地,我校越来越多的老师逐步地喜欢、甚至渴望别人来为自己的课堂“坐诊把脉”了,我们的课堂也逐步地开放,直至今天全天候的开放。那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浓郁的教研氛围在我校逐渐形成。

民主、宽松、和谐的学校氛围一经产生,即以其整体的、无所不在的隐性渗透使每个教师在不经意间,都受到浸润熏染,优化着学校教育教学方方面面的工作,成为我校教师在新课程实践中改善心智模式、重建教师形象的标志性体现。

三、创建积极依赖的学习型组织,实现教师成长与时代发展的高度和谐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和网络时代信息的海量增长,新课程所涵盖的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大大拓展,高度体现了学科的交叉、整合与延伸。对教师而言,过去那种大学一毕业就意味着知识只出不进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以不变应万变的知识累积也早已被今天的时代所抛弃。我们过去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今天看来,教师有一桶水还不够,要有一池水,一池长流不息的活水。学习,成为新时代教师与时俱进的法宝。只有爱学乐学,知学会学,才能在信息化时代真正履行一名合格的教师对学生所起到的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神圣职责。这就要求教师由一劳永逸的学习完成者转变为与时俱进的终身学习者。

为此,我们的应对策略是,一定要把提高教师的学力当作首要任务来狠抓落实。学力是指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如果全体教师都渴望学习、学会学习,那么,这无疑就是教育改革最大的福音了。如何学习呢?我们非常强调和关注广大教师的团队学习和团队精神的形成,努力使大家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今天,教师已经告别了单枪匹马闯天下的“孤胆剑客”时代,而进入携手并肩走天涯的“联手合作”时代,要走学习共同体的道路。诚如管理大师彼德•圣吉所言:“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体而不是个人。除非团体能够学习,否则,个人便无法学习”,“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的学习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为快”。因此,我们积极鼓励教师之间互助、合作和共享,形成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的积极依赖的团队关系,依靠团队整体的和谐来实现学习、工

作的最佳绩效,实现教师成长与时代发展的和谐。

在具体操作中,学校果断地以学习型组织的建设理念来顺应形势的变化,树立“学习是工作的核心,工作的场所就是学习的场所,工作一辈子,学习一辈子”的新观念,实现教师工作与学习的有机统一:以工作中的问题解决激发学习动机,通过工作能力的变化和工作效益的提高体现学习的价值。养成时时、处处、事事学习的良好心态;切实加强学科组、年级组教师之间横向的、纵向的交流与协作,弃绝使老师们感到威胁和窘困的学习气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中的宽松的学习气氛,并凭借这种气氛,让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人心,成为教师自身的一种需要、一种习惯、一种生活。促使学校由教师忙于授课、辅导、出题、判卷的事务性组织向学习型组织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有共享的价值观和信念的和谐的学习共同体。

我们的学习内容既包括书本的、观念的、理论的学习,也包含实践的、行动的、经验的学习;学习方式既包括个人的学习与反思,也包括同伴的互助和支持,更兼有专家的引导和指点;学习组织形式不仅有学科组、备课组学习,也有学校组织开展的系列活动,如“四个一”工程(每学期每位教师要完成一堂研究课、一个教案、一个教学反思和一个优秀课件)、青年教师文化研修读书活动、听课、说课、评课、教学才艺展示等等。

初始阶段,老师们进行的是一种适应性的学习(比如,课改前期,我们注重的是教师观念的更新,重新确立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发展到高级阶段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关于有效教学、教学方式、教学细节的理性反思和深刻剖析)。我们更加鼓励、更加倾向于这种创造性的学习。

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老师们的教育视野和理论胸怀扩大了,思维方式和能力水准提高了,甚至连他们以往的生活方式都悄然发生了改变。老师们感慨地说道: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

在学年末的教师考评工作中,我们将老师的学习状态列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

在创建积极依赖的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我们体会最深的就是:惟有通过团队学习,教师才能最有效地不断突破自身的能力上限,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维方式;学校也才随之具备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团队学习,已经成为我们把握时代脉搏的法宝,成为课改形势下教师个人发展和学校整体发展的命脉。

四、实施研训一体化的校本教研,实现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的高度和谐 在我校,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很具体生动,但缺乏理论的支撑与反思,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两张皮”现象日益突出;久而久之,教师的教学能力就会在原有的水平停滞不前。要缩短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之间的尴尬差距,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突破口又在哪里呢?在科研。科研领路,开创教学新气象;科研搭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科研导向,实现学校跨越发展。在全校各种场合的大小集会上,我们反复告诫大家:一个教师,不经科研之路,便难以完成从“教书匠”型教师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角色转变;一个学校,没有有特色、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同样也就没有自身的优势、品牌与发展后劲。

1、寻找校本教研的切入点,实现校本教研的循序渐进

当然,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讲,一下子就上升到课题研究的角度来进行教研,显然是不现实的。我校许多教师尽管很有科研热情,但一遇到具体问题时,往往又不知从何下手。

我们的策略是:以教学反思为切入点,促使教师发现问题,并在反思中不断改善教学行为,成为自身教学行为的研究者;以案例研究为抓手,引导教师深入思考,并在案例研究中以新课程的视角探究问题;以课题研究为突破,有计划、有目的、方案明确、行动有序地解

决课改中遇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三步行动法”,我们有效地激发和培养了我校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逐步将他们引入科研的殿堂。老师们更是亲眼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足迹,看到了自己水平的提升,更看到了自己潜能的释放,其专业倾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展示舞台。

2、狠抓主导性课题的研究,带动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

建校至今,我校独立承担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模式的建立》,广东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青春期性教育实施的同步化问题探讨》和规划课题《新课程条件下优化中小学生学习心理品质的研究》、《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同时,还承担了3个国家级课题子课题的研究任务。在课题的选择、设计、实施和结题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学校根据教师不同的兴趣、志愿和专长将其分在不同的课题组和子课题组,参与到相应的课题研究中去并接受相应的培训指导,从而不断提高他们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科研活动的兴趣和能力。与此同时,结题后的科研成果又作为校本研训的重要素材,以吸引后来的教师不断加入课题研究的队伍,不断增强全校的科研气氛,并最终形成学校的科研特色。

像课题《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模式的建立》,是我们在2001年初正式向中国教育学会提请立项的,2001年10月通过中国教育学会的审批,成为我校建校后独立承担的第一个国家级课题。以该课题为龙头,有力带动了学校方方面面工作的开展,并在许多环节上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就在十天前,我们刚刚进行了该课题的结题鉴定会暨学术研讨会。会上,我们不但进行了总课题的结题,还对各学科子课题的结题作了汇报,并呈现了9节教学汇报课,赢得与会专家们的一致肯定。今天看来,该课题从独立申报、实施探索直至总结完成的整个过程,恰恰就是我校教师自主研究意识、研究能力日渐增强的过程,是学校范围内研训一体化的和谐型校本教研逐渐凸显的过程,更是我校朝着建设一支高素质和谐型教师团队的目标不断努力的过程。

3、尝试自由、民主、对话的研讨方式,实现校本教研的开放互动

为了尝试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研讨方式,我校搭建了诸如论坛、沙龙、研讨会、课改专栏、教师博客等一系列多种多样的交流平台。这样的交流和研讨,往往都是针对新近的时期内涌现出来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确定一个存在争议的主题而展开对话。这些平台得到了老师们的高度首肯,因为它形式活泼,话题鲜活,集思广益,很可能成为新思想、新思路、新方法滋生的肥沃土壤。

在这样的教研活动中,老师们无所顾忌的敞开心扉,思维碰撞互补几乎比比皆是。更多的时候,大家通过“我讲我的故事”,把自己在变革过程中的体会、感悟、思考、变化以讲故事的形式现身说法,更加指向教学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并通过问题会诊、深度交流等达成新的共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生成新的教育智慧。

寻着这种对话的思路,几年来,我们先后建立了研究课制度、沙龙研讨制度、青年教师拜师制度、首席教师集体备课制度等,实现了校本教研的开放互动。

4、利用区域内外的教育资源,实现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关键和支撑,其实质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在这个环节上,学校充分利用北师大雄厚的教育资源,走出去、请进来。林崇德、沃建中、莫雷、郭宏、施铁如教授都曾先后参与了我校国家级课题和省级课题的开题论证会,并提出中肯的指导意见;裴娣娜教授曾亲临我校参与我校国家级课题的研讨沙龙,并提出宝贵的建议;华中师大课程论

专家廖哲勋教授更是常年留驻我校,深入课堂。2003年11月,教育部课程中心的评估小组进驻我校,运用解剖麻雀的方式,对我校整整进行了为期5天全方位深入细致的现场评估。与此同时,我们选送优秀的骨干教师走出去参加区域外高层次的培训研讨,有的甚至和著名教授、课改专家直接对话,受益匪浅。老师们越发深刻地领悟到:只有理论和专家的参与和介入才能使教育教学的实践不断升华、超越!我们自己能走多远,我们的学生才能走多远!

实践证明,通过上述的校本策略来打造高素质和谐型教师团队的战略举措是卓有成效的。正是由于我校教师自身强劲的发展势头,我们的学生才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我们的学校才能在短短的五年间迅速完成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崛起。在2003年、2004年、2005年连续三届的中考中,我校应届初中毕业生都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使得学校在社会上、在老百姓心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也使学校学位变得空前短缺,在校学生已从最初创办时的18个教学班扩增到现在的89个教学班,在校师生总数已经从五年前的500多人增至今天的4200多人,实现了从小学一年级直至高中三年级12年一贯制的办学体系。我校首届高中毕业生正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今年6月份即将到来的高考。五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道德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CUBA青少年篮球培训基地、全国射箭重点学校等。在2004年的市一级学校评估中,我校就被评估组的专家誉为“一所政府放心、家长认可、学生热爱、教师向往、同行尊重的现代化学校”。这一连串的成就不仅使得我们这样一所新建的学校在经济特区站稳了脚跟,而且,极大地拓宽了我们自身的生存、发展空间,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大加快了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步伐。

总之,有思路才能有出路,有实力才能有魅力,有作为才能有地位。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也非一劳永逸,还有待更加深入持久的、卓有成效的探讨。

打造高素质管理团队

学校和谐型团队建设策略

如何打造和谐的教师团队

加强青年文化建设,打造高素质团队

打造和谐高效团队

倾情打造和谐团队

如何打造和谐团队

以人为本 打造和谐团队

践行党建带三建打造高素质团队

以“五型班组”建设为目标打造高素质营销团队(推荐)

打造高素质和谐型教师团队的校本策略
《打造高素质和谐型教师团队的校本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