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面对新课改农村学校要扬长补短

发布时间:2020-03-02 06:50: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面对新课改 农村学校要扬长补短

洪雅县教研室

毛卫洪

新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农村学校带来了诸多挑战。作为农村学校长期处于“老大难”状况的生物课教学,如何才能健步走在课改路上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对我县生物学科的教育现状进行了一次调研,对农村学校实施生物新课程的困难和优势有了新的认识。

一、正视农村学校教学现状之不足

首先,生物教师严重缺乏,专业不对口。由于生物教学在初中普遍不受重视,农村学校很难分到专业生物教师,即使偶尔有,也纷纷改行教其他主科。从事生物教学的大多数是“主科课时不够,生物课来凑”的兼职教师。师资的缺乏,成为制约农村学校新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

其次,生物实验设施、器材短缺。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尤其是广大的西部农村初中,大多数学校几乎没有生物实验室,没有教学挂图,实验器材、药品短缺。有的学校由于兼职教师不会使用或懒得使用实验器材,造成实验仪器、药品由于缺乏专人管理遗失、损耗严重。

再次,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水平低下。由于受设备的限制,多数学校教师仅靠一支粉笔一本教材打天下,教学手段单

一、落后,仍然停留在旧的教学模式上。由于教师专业水平低下,只能照本宣科,无法对知识点进行剖析讲解,更谈不上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此外,学生缺乏学习动力,负面影响严重。虽然新课改倡导素质教育,但实际上,中学教育仍被高考、中考的指挥棒所主导、所束缚,在教师、家长、学生的眼中,生物等学科仍然是所谓的“副科”、“豆芽儿学科”,不被重视,学生缺乏学习生物课的动力。

二、理性认识农村学校教学的有利条件

农村相比较城市最大的优势是置身于真实状态的大自然之中,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司空见惯”的生物习性、特征,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为农村中学开好生物课提供了巨大的潜在优势。

农村学校的生物教师大多有从事农业生产的经验,便于他们把生物教学与当地经济作物、农事活动等有机结合,开展探究式学习、实践活动。 农村中学生的生活常常以家禽、家畜为伴,蚂蚁、蝴蝶、蜻蜓等昆虫以及鱼、虾、青蛙、麻雀等都是他们喜爱的伙伴。大部分学生有过饲养家禽家畜或种植过水稻、小麦、果树、花卉的经历;也有一些学生遭受过传染病的痛苦„„农村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是无形的课程资源,是城市学生无法比拟的。

三、扬己之长,补己之短

1.稳定教师队伍,建立良好的培训和交流机制,补师资缺乏之短

首先要争取学校领导对生物教学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让有条件的学校要尽量配备专职教师,鼓励生物专业人员从事生物教学工作,专业人才专门使用。对兼职教师,要保持相对固定,一定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扎实搞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让他们逐渐熟悉生物学教材,熟知生物学的知识体系,知晓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等,培训合格后,方准予其走上生物课讲台。建立城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鼓励城区专业生物教师到农村学校去支教,建立城区专业教师与农村兼职教师结对帮扶工程,逐步提高农村广大兼职生物教师实驾驭新教材的本领和课堂教学水平。

2.积极发掘和利用农村有形无形的课程资源,避实验设施、材料匮乏之短 加强学校现有硬件设施的管理,有效发挥校内资源的作用,主要是指发挥实验仪器的作用和多媒体教室的作用。通过专门的实验操作技能培训,提高兼职生物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鼓励教师积极改进实验和寻找实验器材替代品。

农村教师要做有心人,积极行动起来,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就地取材丰富生物教学器材、用具。庭院、农田、河流、树林、草场和各种养殖场是学生天然的实习场所,既可把大自然中各种鲜活的动植物搬进课堂,丰富学生的观察、实验材料,展开探究、合作学习;也可把课堂搬进大自然,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观察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在果农的指导下现场学习嫁接等;还可通过自己动手、组织学生来采集制作标本。

在广大的农村,农谚资源非常丰富,如“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雨水乱如麻,蚯蚓满地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想水果长得好,还得蜜蜂花中跑”,等等。在生物教学中结合具体内容有目的地引用农谚资源,对于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和原理、渗透人文精神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会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农村教师和学生大多熟悉大自然,熟悉农事活动,他们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无形的资源,可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成新的知识经验。

3.采用开放而灵活的教学方式,避课堂效益之短

农村丰富的课程资源,为我们就地取材,调整、优化教学内容提供了可能,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我们还可结合时令、季节的实际,灵活地改编、增删教学内容;结合生产、生活的实际,开展小型种植饲养活动,设计、创造恰当的教学内容,做到不拘泥于教科书上的规定。有很多教学内容,可以直接把学生引到大自然中去,或是对动植物的观察、研究,或是对相关内容的考察访问等,能更加容易地把亲历、实践的教学观念落到实处。

4.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避学生学习动力之短

农村学生对于动植物的生活经历相对丰富,充分利用学生这方面的已有知识经验,将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帮助他们建构新的生物学概念。这就要求我们的生物教学要尽量贴近生产,贴近学生生活,采用能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启发、探究、体验、实践等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成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说,有事做,并最终有所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生物教师要结合本地自然条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积极进行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现生物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的有机整合,让生物教学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改变不被重视的现状。如我县既是全国生态奶牛养殖基地,也是全国一百个效益型生态农业试点县之一。我县生物教师结合生物课的学习,先后开展了“奶牛草料的种植”、“茶叶病虫害的防治”、“柑桔的嫁接”、“山药、天麻、黄莲的人工栽培”等课外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此文发表在陕西师大出版社《中学生物教学》2009第5期)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扬长补短

农村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如何面对新课改(推荐)

面对新课改,一线数学教师怎么做

面对挫折要微笑

思想政治工作要面对市场

思想政治工作要面对市场

要乐观面对生活

农村学校布局要立足需求

学校新课改工作总结

学校新课改计划

面对新课改农村学校要扬长补短
《面对新课改农村学校要扬长补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