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红牛营销案例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13:43: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红牛营销案例分析报告 1前言

研究红牛的营销案例,不仅是因为红牛是功能饮料中的市场领跑者,更重要的是它是继健力宝衰落后功能饮料市场的培养者,但在2003年非典引爆功能饮,料消费高速发展后,很多本土和外来功能饮料品牌相继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当市场由蓝海转向红海后,红牛的销量直线下降。研究红牛的营销案例主要的目的是分析一个历史较长的知名品牌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2企业概况 2.1公司简介

红牛功能饮料源于泰国,至今已有40年之行销历史,凭着卓著的品质和功能,产品行销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凭借着强劲的实力和信誉,”红牛”创造了非凡的业绩,功能饮料销售规模位居世前列,2007年在全球销量超过40亿罐。 2.2产品定位与目标市场定位

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在国内生产和销售红牛维生素功饮料产品系列,包括金罐装(250毫升)、牛磺酸强化型(250毫升)和浓郁型(180毫升)三种,并均获批为保健食品。

红牛产品定位为功能饮料,是功能饮料中的特殊用途饮料。红牛的目标群体是汽车司机、夜场娱乐人士、经常熬夜的工作人员、青少年运动爱好者等。 3市场分析

红牛在中国的发展大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下分别进行分析。 第一阶段(1996-2004) 3.1 第一阶段行业竞争分析在1996年开始开拓中国市场后直到2004年我国的功能饮料市场一直是竞争较少,可以称之为“蓝海”,下面就利用波特五力模型来对这段时间内我国的功能饮料市场进行分析,对于该行业五力中现有竞争者、替代品威胁两力的研究价值比较大,我们主要就从这三方面着手研究:“现有竞争者分析”:在这段时期,本土品牌“健力宝”已经开始衰退,对红牛的威胁越来越小,另外还有来自日本的“力保健”但其定价较高且包装容量与红牛相比较小,对红牛的威胁就比较小。 “替代品威胁”:这段时期,主要有竞争力的替代品是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

但红牛的产品诉求特殊—“提神醒脑,补充体力”这也使其目标群体比较明确, 两乐的威胁由此可以化解。总而言之,当时的行业环境对红牛来说是很有力的,在这样的环境下, 它也取得辉煌的成就,自1996年开拓市场以来一直是功能饮料的销量冠军,其市场份额最高达到了70%。

第二阶段(2004-2007) 3.2 第二阶段行业竞争分析2003非典引爆功能饮料市场后,很多本土的国际的饮料品牌于200

3、04年相继进入市场,使功能饮料市场演变为“红海”,在蓝海中我们主要是从“现有竞争者”、“替代品威胁”、两方面分析,在红海中还要对购买者进行分析: “现有竞争者”:从2003年开始,

功能饮料市场出现了很多强势的竞争对手,比如脉动的“乐百氏”、养生堂“尖叫”、娃哈哈“激活”、百事可乐“佳得乐”等,这些品牌在产品诉求大都追求时尚新潮,且定价与红牛相比也比较低,同时采用红牛的品牌传播策略。不仅扩大了功能饮料的市场规模,还争得了红牛的部分消费者。 “替代品威胁”:当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健康时,意味着红牛的产品成分也开始被更多的人质疑。当时还发生了一件危机事件强化了这种质疑,一名英国男子在连续两年每晚都饮用4罐红牛后突然暴毙。针对这事件虽然红牛做了完善的公关,但消费者对产品的怀疑是很难抹去了。这就使得部分游离的顾客开始转向类似功能的饮品,比如说2003年开始进军全国市场的“王老吉”

“购买者”: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需求向多元化发展,而红牛自96年上市后口味,包装等产品属性都没有改变。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红牛的销量开始下滑,由原来的70%下降到31%,其中脉动抢走19%的份额,宝矿力14%,力保健12% ,雀巢e能9%。从此红牛开始了不温不火的历史。 4企业营销策略分析 4.1 第一阶段营销策略的分析

红牛的成就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环境的有利形势,但主要还是其在营销策略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一是红牛进行本土化营销。红牛宣传其配方是由中国人所研究的,这无疑会赢得中国消费者的好感。红牛又刻意去迎合中国人的消费理念和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使其产品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二是着手打造品牌。

通过各种途径如赞助体育赛事等打造国际品牌,使红牛这一品牌深入人心。 4.2 第二阶段营销策略分析

品牌核心价值的丧失。红牛的产品诉求是“提神醒脑、补充体力”,当红牛在营销执行中通过单一的运动模式体现,虽然能够体现红牛的活力,但只是蛮牛式的运动活力。中国人几千年的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讲究刚柔并济,讲究力量、速度等因素和技巧的结合,更加讲究的是智慧。目标市场的缺失。在中国特色的巨大升学压力下,中学生面临着中考或高考一战决定人生命运的残酷现实。与大学生相比,中学生对红牛的需求更为迫切,但从红牛所赞助的体育赛事来看,主要是“红牛能量大灌篮”和“TBBA-PK王三人篮球争霸赛”等,这大部分都是大学生参与的活动。在这方面红牛就输给了其他竞争对手比如“脉动”。过分强调功效。我们看红牛的广告还是其包装,都会发现红牛的使用功能严重缩水,红牛既为“提神醒脑、补充体力”的能量补充剂,为何一定要“困了、累了”以后才喝?我们在需求能量和活力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缺的时候补呢?为何不能事先加满油呢?实际红牛饮料完全具备这个功能,但其广告诉求却坚持数年之久,无形之中教育了消费者只有困和累以后才可以喝红牛,既然困累不堪,怎还有能力去买?这就使得与游离消费者失之交臂。

产品线单一调查显示:青少年群体对品牌本身敏感性不强,在大部分产品领域,他们凭外观包和诉求特征进行购买,该类人群占调查总体的61.1% 。但红牛却没有很好地去迎合青少年消费者这种消费特点,自产品上市后包装等保持一尘不变,这就很可能使青少年群体转向购买产品诉求时尚的其他竞争产品。纵向比较,红牛是衰落了。总结红牛的兴衰史结合《孙子兵法》,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兵形似水,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如果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而不断地改自己的营销战略策略的话,企业将不可能保住自己的优势地位。 5应对策略

红牛高层领导在认识到自己开始不断受到对手的侵略时,开始了营销战略上的大转移,提出了大战略,大媒体、大渠道、大终端。大媒体策略推动大渠道路的发展,然后达到大终端的形成。在这里我们只强调大媒体和大渠道两大战略。大媒体即实行全方面的有效的广告媒体投放系统,有的宣传都建立在有效传播的前提上,把握通路建设的“制空权”。没有大媒体支持,就没有大通的发展。因此在新的市场条件下,非常有必要实行媒体先行,积极取得大媒体的支持,并将产品重心往下移,贴近市场需求。大渠道则是对全国范围的经销网络进行的整合。其主旨是通过灌输进的专业管理模式和拓展思路,扶持各经销商把产品做大做强,利用密集活跃的通路占领更大的场份额,确保市场的高速增长。大终端,则是要占领所有的直接终端,与消费者实现零距离的沟通。

6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

在红牛在中国的起步期间,赢得了市场和消费者,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以下分析第一阶段成功经验。本土化营销。红牛的产品策略是采用本土化营销,在进入中国后一直宣传虽来自泰国但其是由中国人研制的,这就很好地将红牛带有了中国痕迹;另外就其品牌标志来说,两头牛撞出太红字当头,符合国人吉祥如意的彩头。国际化营销。在促销策略中,红牛将自己的国际化路线引中国,不断地赞助体育赛事,比如“青少年三人篮球赛”、“F1赛事“等,向运动人士和喜爱运动人群灌输其品牌内涵“能量与活力”通时培养了一批忠实的消费者,为其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础。第二阶段红牛衰落了,但是公司的三大策略让公司又焕发出新的生机。究其原因,三大略是以大媒体策略推动大渠道路的发展,然后达到大终端的形成。当然三大策略在各区域会各有重,最终的目的是希望三个策略在市场上能够有机结合,从市场基础做起,增加销售网点,提高购的方便性,实现领先同行的大战略。 7存在问题及对策

红牛面对衰退,开始了反击,但我认为其仍然不够完善,为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品牌传播策略:为体现品牌的核心价值,红牛应该在坚持体育营销和音乐营销的基础上强化对知识工作者的品牌宣传。 “有能量,无限量”是不错的理念,既能充分体现品牌的核心价值,作为品牌宣主题和聚焦点非常有号召力。

产品策略:高价位的产品策略使消费者越来越聚焦到少数的高档消费者,这和扩大市场需求,加产品的销售量是背道而驰的。而看一看现在的功能饮料市场,产品包装大多采用塑料包装等,品价位基本在2.5元左右,产品规格在500-600ml,这些产品所走的路线基本上是大众饮料的销售路线,所以即使投放市场短短的时间,业绩表现确实不菲。

红牛营销案例分析报告

红牛营销案例分析报告

营销案例分析报告

营销案例分析报告

奇瑞营销案例分析报告

营销案例分析

营销案例分析

营销案例分析

营销案例分析

营销案例分析

红牛营销案例分析报告
《红牛营销案例分析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