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水土保持空间数据管理系统

发布时间:2020-03-01 21:30: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名词解释

水土保持

2012-09-14

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增加地表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减少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水土保持包括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简称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评估、水土保持建设规划和生态建设咨询等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涉及基础数据的调查与管理、水土保持资源评价、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水土流失防治等。

水土流失严重区域

水土保持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水土资源及其发展状况,它涉及大量大气、土壤、地貌、植被及人类活动因子,其信息有明显的空间性和时间性,这正是GIS擅长的地方。小流域是水土流失的基本单元,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都在小流域内产生一定的规律性。使用ArcGIS Spatial Analyst的Hydrologic Analysis(水文分析)模块或者ArcHydro工具可以帮助您根据需要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划分小流域;ArcGIS提供的多种不同的地理数据库方案可以为您提供更加符合您需要的水土保持基础数据调查与管理解决方案,2005年开展的全国水土保持监测项目一期就是采用ArcGIS平台实现土壤侵蚀数据库建设和维护的;水土保持资源评价是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了解现状,才能制定出更加合理、可行的方案和规划。使用GIS的空间分析模块,可以将不同的水土资源影响因子(如土壤侵蚀、土地利用、土壤类型、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地貌类型等)叠加,从而实现更加精确、快速的确定研究区的水土资源状况。水土监测与管理是确保水土保持措施有效执行的有力监督措施,通过GIS和RS技术的有机结合,用相应的评价模型对各项指标进行动态分析,可以大大提高水土监测与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GIS的应用将大大减少水土保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

 水土保持空间数据管理系统

1、系统概述

系统以小流域基础空间数据、水土保持业务数据库为基础,以水土保持业务为导向,建立统一的网络业务平台,实现水土保持信息网络化获取、传输、处理与共享应用,为水土保持提供信息服务和分析手段,提高水土保持时空分析、分级管理、科学决策、高效服务能力,实现水土保持信息的规范化、现代化管理和共享利用。全面提高水土保持机构管理与服务水平。

一、对水土保持空间信息与业务信息以小流域为单元一体化应用,协同化更新,有效积累各方向、层次业务数据,保证数据一致、完整、即时、持续性。

二、建立互联互通的数据获取及更新渠道,实现水土保持业务数据的分级异地录入、传输、查询检索、统计分析、导入导出。

三、全面、准确地掌握水土保持现状信息及其动态变化,实现水土流失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预报预测示范,为水土保持措施空间优化布局配置提供决策支持。

四、为社会单位提供便捷的服务渠道,对生产建设项目、监督执法、重点防治区区的自动化管理。提高预防监督工作的效率、质量与管理水平。

五、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规范化管理,实现不同层次管理机构对工程进展、质量和投资有效监控和跟踪管理。

六、提高水土保持数据应用价值,打造整个行业顺畅的共享通道,提高信息共享水平、扩展业务应用的范围,强化业务应用深度,提升水土保持行业管理决策能力奠定基础。

2、系统功能

2.1小流域水土保持空间数据管理系统

系统在统一的空间基础上,对多源、多尺度、多时相海量空间数据的无缝管理;在三维场景下对监督管理、监测预报、综合治理等信息根据流域和行政两种逻辑进行一体化管理,直观、形象的表达区域水土保持专题信息的空间范围、类型、数量及分布;对流域基本特征信息进行计算,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及决策提供信息服务支持;实现水土保持空间数据在线更新.为有效参与宏观调控提供信息支撑。

一、水土保持小流域单元在线划分

以DEM为基础,参照遥感、道路、行政区划等信息,提取并建立具备上下游沟道水系汇流关系、大小流域嵌套、沟道-流域包含关系的流域体系,为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基本管理单元,为从小流域到大江大河水沙时空分析以及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提供支撑;为水土保持规划和数字化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二、三维水土保持空间数据在线更新

在微流域控制范围内,根据地物的时空关系和水土保持设施控制范围,实现对小流域土地变化、土壤、植被盖度、泥石流、农村面源污染、清洁小流域、经流场、卡口站以及梯田、坡面集水设施、塘坝、谷坊等水土保持措施等空间业务数据的批量入库或局部在线更新。

三、小流域水文地形分析

为水土保持业务人员提供强大、专业的水土保持空间分析计算,包括:沟道长度、比降、沟壑密度、流域形状系数、汇水面积、沟道追溯分析、坝群洪水控制分析等。为水土流失空间分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决策支持,为暴雨情况下水土保持措施遭受的危害分析、评估提供支持。

四、水土保持空间信息管理

各级用户对行政区划、DEM、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河流水系、水源保护区、泥石流区划、重点防治区划分图、土壤侵蚀等小流域空间数据以流域、行政两种逻辑在统一的空间基础上,进行单项或联合查询、统计、分析,直观、形象的显示全市范围小流域各项专题信息的空间分布。数据检索的结果以专题图、报表、统计图、统计表等方式返回客户端。

2.2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系统

实现水土保持方案信息、技术审查信息、监督检查信息、验收信息、专家信息、相关单位联系方式等信息一体化管理,能够掌握各个建设项目进展情况,掌握区域内工作开展情况;能够对项目具体情况,水土保持效益进行查询、汇总分析,直观掌握区域内开发建设项目的类型、数量、分布,提高工作效率。

 实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告表)编制、受理、审查批复、监督检查、设施验收等信息的在线填报和实时跟踪管理,规范化业务流程;

 实现三维场景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执法检查等信息的上报、查询、统计汇总,方便用户掌握区域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的工作现状;

 对评审专家信息、编制单位及相关单位信息、监督执法机构信息进行有效管理;

2.3水土流失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统筹考虑国家、流域机构、各省、地区、县各级监测站网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降水、径流与泥沙等观测数据,建立统一规范的监测数据库以及满足不同管理尺度需要、上下互联互通的监测信息系统,改变传统以纸质公文为主体的水土保持信息传输方式,实现各级监测部门间的网络化信息资源共享与高效管理,提升水土保持监测效率和业务管理水平。 系统集监测数据上报、审核、查询、统计、专题分析、应用于一体,规范化数据流程,在对水土流失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土壤侵蚀模型,实现对水土流失的科学预测,为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提供决策支持。

2.4综合治理项目管理系统

以小流域为单元,按流域和行政两种空间逻辑,以项目、项目区、小流域三级空间分布,依据国家投资、地方投资不同途径,对项目进行全面管理。具体包括:

一、项目前期工作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审查、项目批复、小流域初步设计、设计单位信息、专家信息、等信息进行管理。实现项目本级录入、编辑、存储、检索、统计分析、专题图表输出等要求。

二、项目实施

以小流域为单元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管理,包括:小流域现状、初步设计、小流域治理状态、投资完成情况、治理措施完成情况、治理措施质量、效益信息及检查信息的录入、编辑、存储、查询、统计和输出。

三、项目验收

以小流域为单元,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管理,包括项目验收基本信息和项目验收文档、多媒体等信息管理。

4、系统特点

 综合应用3S技术、数据仓库、时空动态数据库、元数据、海量数据存储等技术,按新一代GIS理念架构、具有可持续性;   规范水土保持各项业务信息,建立了统一的水土保持空间和业务元数据库;

统筹考虑国家、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地市、县各级监测站网关系,建立互联互通的网络信息系统,实现了多层次信息资源共享;

        GIS、MIS与水土保持业务有机集成,具有高度实用性,实现水土保持业务管理自动化;

按业务用户、决策用户、公众用户分配不同权限,便于系统维护;

按“业务”动态加载各项功能,可操作性强;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可随时填加到系统中,实现各类项目统一管理;

按流域、行政两种逻辑组织和管理时空数据,符合水土保持管理需要;

用户自由定制统计报表,各类统计结果均可保存为本地Excel文件;

增量存储空间动态数据,利用时空数据模型分析管理各类业务,降低系统建设和运行成本;

应用系统平台与各级水土保持数据库集成,方便定制个性化水土保持信息系统。

5、成功案例

         科技部863计划“重大行业3S应用示范—水土保持”

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网络信息系统

全国水土保持网络中心数据库建设

全国水土保持资质管理信息系统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数据管理系统

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系统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项目验收与管理信息系统

北京市水土保持核心业务管理系统            北京市水土保持科研项目管理系统

贵州省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内蒙古水土保持数据库建设

山东省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基于3S技术的吉林省水土流失动态管理系统

基于3S技术的山西太原市水土保持信息系统

基于3S技术的北京延庆县水土保持监测系统

天津蓟县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海淀园区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

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监测与管理系统

天水籍河流域水土保持数据库建设

 郑州市水利普查成果查询系统简介

时间:2014-08-27 17:22:35 来源:星球数码

1 建设背景

随着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郑州市水利普查工作也进展顺利,最终形成了普查成果数据库。普查成果数据具有数据全面、覆盖面广、质量可靠等特点,是目前掌握的最为全面、最为详实的水利基础信息,同时还蕴含着大量的统计、经济和社会信息,是宝贵的信息资源和社会财富。如何更好地体现普查工作的重要成果,将水利普查的第一手数据更好的利用起来,为日常的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及决策支持提供服务,成为目前各级水利管理部门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郑州市也不例外。

为此,郑州市水务局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开展了河南省郑州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基础数据成果应用项目。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本区域的建设成果,结合郑州市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通过数据加工处理与系统开发,实现普查成果应用,提高水普数据的利用率。

2 建设任务

为实现普查成果的共享和广泛利用,根据国家对信息保密的政策要求,在保障水利普查涉密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在必要移动平台、水利信息专网和水利政务内网等环境,向公众、政府、企事业单位的不同用户,提供相应的水利普查成果查询与共享服务。

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是:针对管理决策和应用共享等方向,开发两大查询服务系统;基于水利普查原始数据库,完成基础成果和主题成果两类成果数据加工;根据不同的应用方向、保密要求和普查成果的适用范围,针对两大系统的三类部署环境,建立相应的查询服务数据库。

1、针对管理决策和应用共享两个服务方向,开发两大查询服务系统,包括水利普查成果随身查阅系统、水利普查成果综合查询服务系统。

2、针对普查成果宣传展示和分析查询需要、普查信息分类分级和脱密使用要求,完成普查基础成果和主题成果两类普查成果的数据加工。

3、针对两大查询服务系统在三类应用环境的不同信息安全要求,根据数据加工结果,建立相应的普查数据查询服务数据库,既保证各类应用需求,也保证普查原始数据库的安全。

3 系统数据特点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需采集与处理的空间数据主要包括26个对象类型。其中19类由县级普查机构进行采集与处理,7类由省级普查机构进行采集与处理。

郑州市上报矢量数据包括河流湖泊、水利工程、经济社会用水、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水土保持、水利行业能力、灌区、地下水取水井等8个普查主题上报的空间矢量数据,以及由水利普查办下发的水资源分区对象和流域分区数据集成的水资源一级分区要素类、水资源二级分区要素类、水资源三级分区要素类和一级流域要素类、二级流域要素类、三级流域要素类,共包含44类要素。

基于水利普查成果查询及服务系统整体规划模型层次,如下图所示:

图3-1:模型层次

方案采用面向主题领域统一建模的方式。 

图3-2:数据模型

4 系统框架

水利普查成果综合查询服务系统基于B/S架构,以WFS方式发布各类空间数据,可以通过图层控制灵活显示不同类型的普查成果,进行分类成果展示或多类成果组合展示。

水利普查成果随身查阅系统基于C/S架构,运行于平板电脑,具有界面友好、展现效果好、携带方便等特点,

客户端浏览采用PC机和平板电脑两种方式进行。其中水利普查成果综合查询服务系统应用于PC机端,水利普查成果随身查阅系统应用于平板电脑。 

5 主要成果

 水利普查成果综合查询服务系统

水利普查成果综合查询服务系统基于水利普查上交的包含44类要素成果数据、国家下发的2.5m分辨率遥感影像图、水利专题数据、二调权属界线等底图数据以及河南省郑州市基础电子地图数据库,实现对数据的分层显示并综合展示河流、湖泊、水库、水闸、泵站、堤防、流域、水系边界等多个专题图层,实现水利空间信息、水利工程信息、取水信息、排污信息、灌区信息、农村水利信息、水土保持信息、经济社会用水信息、水利行业信息等的查询与统计,还实现相关属性对象的关联查询,如:

Ø 河湖基本情况与水系轴线、水位站。 

Ø 水利工程与水库(水体)、水电站工程、水闸工程、泵站工程、引调水工程、堤防工程、农村供水工程、组合工程等

Ø 经济社会用水与工业企业、建筑及第三产业

Ø 河湖开发治理保护与河湖取水口、地表水水源地、与入河湖排污口 

Ø 水利行业能力与水利行业单位

Ø 灌区专项与灌区工程、渠道工程 

5.2 水利普查成果随身查阅系统

随身查阅系统是目前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趋势,在水利行业应用也较为广泛,水利普查成果随身查阅系统依托移动端应用可以使相关人员无论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实现对水利普查成果方便快捷的数据浏览、兴趣点浏览、属性查询、以及空间查询等。 

 

6 应用方向

Ø 多级比例尺空间数据建设和专题图建设

Ø 水利数据中心建设

Ø 水利数据共享平台建设

Ø 防汛减灾专题应用系统建设

Ø 水资源专题应用系统建设

Ø 水环境专题应用系统建设

Ø 生态修复专题应用系统建设等

Ø 三维应用专题建设

作者:北京星球数码水利事业部 任亚平

 MapGIS水利信息服务系统解决方案 

 

时间:2013-06-27 14:27:30 来源:中地数码

1.概述

水利信息服务系统解决方案,是以各水利业务应用系统产生的图表、图像、文字报告以及其它部门发布的信息为数据资源 ,在MapGIS互联网GIS开发平台和水利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支撑下,实现对包括水情、雨情、台风等实时数据及业务分析成果数据的发布,不仅实现了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也为社会提供一个应用服务及信息发布的平台。

  

2.系统功能

◆ 水库信息发布:在水库基础数据的支持下,实现对各类资源信息的实时查询、检索及综合分析处理等功能。

◆ 实时水情发布:实现对水情信息的查询及实时更新功能,可生成河道水位、水库水位、主要潮位、河道超警戒水位、水库超汛限水位等报表,以及各种图形。

◆ 实时雨情发布:实现不同雨量的分级显示与标注,能查询各个不同时段的雨量数据,实现雨量数据的图形化表达。 

◆ 降雨等值线:借助MapGIS绘图软件能较快地制作出美观的不同区域的降雨量等值线图。

 

◆ 降雨分布图:综合雨量站点数据,按照雨量等级划分,处理生成降雨分布图。

◆ 台风路径发布:在MapGISIGServer的基础上实现了地图的基本操作、简单选择查询、台风历史记录查询分析、台风过程动态显示和台风预报等功能。

◆ 卫星云图:自动采集多个卫星拍摄的实时云图,并在移动终端上实现查询、对比与分析,同时支持云图的放大、缩小和漫游等功能。

◆ 气象雷达:借助所在区域天气雷达网,建立国家气象中心至水利部信息中心、省气象台至黄河水利委员会的信息传输信道,实现双向传输,以达到信息共享。

◆ 山洪灾害:查看各地区的山洪灾害信息,以表格的形式显示如基础信息,特征值参数、危害评价等灾害信息。

◆ 堤防:可查询某年份的河堤工程统计表,包括河堤工程名称、建设地点、提防长度、设计标准、工程保护效益等信息。

◆ 预警发布:提供对预警信息的查看功能,以及监测站出现超警情况时,系统自动生成预警信息的功能。

 

◆ 预案发布:实现电子化预案,并提供对灾情预案信息的发布和查询功能。

◆ 群测群防:利用互联网的方式,发布最新的群测群防宣传培训演练材料,宣传群测群防的灾害防御知识。

 

3.系统特点

◆ 实现对多种形式,多种界面和多种类型的数据统计,以及水资源业务数据发布。

◆ 实现上下级管理部门的数据报送、水利部与各个流域机构之间、不同业务应用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

  

◆ 实现水利信息预警发布、预案发布、群测群防等功能。

◆ 实现卫星云图查询、气象雷达显示、台风路径动态分析等功能。

◆ 实现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图形化展示,同时提供对降雨等值线图、降雨分布图的绘制功能。

◆ 采用B/S模式,基于MapGIS互联网GIS开发平台,实现地图的基本操作、空间数据查询、雨量数据图形化、台风历史记录查询分析和台风预报等功能。

 

4.典型案例

◆ 市级抗洪抢险辅助决策系统    

◆ 省级水利信息在线分析服务系统

◆ 省级“三防”电子沙盘指挥系统

◆ 国家级防汛抗旱遥感监测分析系统

◆ „„

分布式数据库

2012-09-14 在水利行业中,大量的空间数据分布于国家、流域、省、市县等各级单位,这些数据需要从市县向流域(省)定期更新,同时流域(省)数据的更新也需要及时反映在国家的中央数据库中。针对地方办公机构和中央办公机构之间的这种数据分发场景,ArcGIS提供了一种分布式空间数据库技术,即分布式Geodatabase技术,能够很好地满足日常的数据共享和交互需求。

水利行业的分布式数据中心结构

1、同步复制与增量更新

在分布式Geodatabase中,通过同步复制的方式,能够实现各级节点的、异构数据的及时更新,同时提供了数据的"增量更新"机制,即无需复制全部数据,只需提交变化的数据即可完成更新,这使得数据检查更加的高效和简单,实现这种更新的方式分为离线与在线两种,分别提供在无网络环境和网络连通环境下的更新。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大大减少数据上传后的数据质量检查的工作量。

数据更新模式

2、在线更新与离线更新

在分布式Geodatabase下,实现这种增量更新的方式既可以是在线的又可以是离线的,分别提供在无网络环境和网络连通环境下的更新。

在线更新方式能够将在线完成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编辑结果,通过增量更新机制上传,适用于数据的少量、快速的更新,同时数据接收端能够直接地、快速识别上传的数据,无需任何转换,及时完成数据的检查和更新入库。

数据在线编辑

数据在线接收与检查

离线更新就是指避开网络系统,通过一定的存储介质来上传更新数据的方式。对于一些机密的数据或者变更数据量比较大的情况,可以选用离线方式实现更新。离线更新的方式也是通过增量更新的机制实现数据上传的,方便快捷。

桌面平台的离线编辑

桌面平台的离线数据检查

水利共享与云计算

2012-09-14 云计算

云计算,是目前大家讨论最热烈的技术话题之一,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种技术趋势,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Esri的目标是在云端建立政府空间信息平台,它将会改变我们的工作模式,可以使我们以更好的交互、更加综合的方式来使用信息。

Esri是行业内第一个提出GIS云端化的公司,目前已经地了实现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技术。作为一种崭新的空间信息服务模式,ArcGIS云预示着GIS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

ArcGIS公有云方案:

Esri提供的公有GIS云产品,包括ArcGIS Online/ArcGIS.COM、ArcGIS Apps/APIs以及ArcGIS In Amazon、ArcGIS for Windows Azure等等。使用这些产品的用户不用关心云端环境所有资源的安全、管理、部署和维护;只需为其所使用的资源付费,无需任何前期投入。ArcGIS Online作为Esri的公有云产品,其全新的工作方式使得我们信息共享更加的高效,工作协同更加的简单,从而真正的实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空间信息的使用者和分享者,每个人都获取或者传播地理所带我们的价值。

使用ArcGIS Online创建自己的应用

亚马逊中的ArcGIS Server ArcGIS私有云方案:

用户在应用上有多方面的需求,也会对私有云GIS的模式十分关注。Esri公司充分理解并重视这一点,在公有云GIS模式的基础上,研发和推出了私有云GIS解决方案,为那些需要在非公共网络环境中搭建云计算平台的组织机构,方便、快捷、安全地在机构内部实现空间信息的云计算服务模式提供了落地的技术和产品。为了满足用户搭建行业私有云的需求,Esri为用户提供了两个非常重要的产品服务:Portal for ArcGIS和ArcGIS云管理套件。其中,Portal for ArcGIS可以帮助用户实现业务资源的整合和高效的协同办公,而云管理套件可以为用户快速交付资源服务,并帮助用户实现云端GIS资源的智能化管理,是一个完整的、落地的云GIS建设方案,能够让行业用户构建自己的私有云,在政府或企业内部发布服务,构建业务应用。

Portal for ArcGIS案例

OneMap共享平台

Esri中国公司基于ArcGIS技术提供了集海量、多源异构空间信息资源的整合、管理、发布、WEB服务、应用搭建和运维保障为一体的完整的共享解决方案—One Map,用于搭建面向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综合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ArcGIS共享解决方案

水利专题地图

2012-09-14 制图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从石器时代的岩石刻画到现代的计算机制图,万千年来,制图的精髓从未改变——抽象现实世界物体绘之于平面之上。而不断变化的,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以及制图技术的发展。

制图一直是ArcGIS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环节,时至今日,ArcGIS已经拥有了全面的数据预处理能力,完整的符号化体系,智能的要素标注机制,自动化的制图编辑功能,专业的制图输出功能和高效的制图模板,受到了广大GIS工作者的关注。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广泛的行业应用,加上强大的技术支撑及深厚的底蕴积累,ArcGIS的制图技术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能够帮助用户成功创建地图,并清晰、精细、美观、高效地展示地理数据。

ArcGIS提供的制图表达机制,可以灵活的对水利符号进行定制,并利用高级制图工具来模拟水利专题要素,从而生成精美的水利地图以及丰富的水利专题图。

全球变暖极地冰盖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致使美国罗得岛州和东南部的马萨诸塞州/科德角即将被海水淹没。在该图中,海底地形及海水深度能够很形象的表述。

夏威夷海域水体深度专题图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得到地形数据,并从海平面高度变化来预测探测船舶航道的水深状况。碎屑岩地形是来自于美国地质勘探局的30米夏威夷数字高程模型。熔岩流显示为红色。梯田(橙黄色)面积较大,说明过去这里是岛屿。由此看出此海域最年轻的火山罗希海底山,尚未达到海面。通过地图中显示的海洋深度数据,可以判断出火山运动变化的状态。

2004年克林湖水电声学项目-艾伯特王子国家公园(加拿大国立公园)

艾伯特王子国家公园克林湖深度数据被采集和处理后,生成了数字高程模型。通过对水下深度为1米、5米、10米、15米、20米处水体的溶氧量和温度值进行分析,得到鱼类种群的数目、适应鱼类生存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水利移动

2012-09-14 移动GIS,随时随地创造地理价值。ArcGIS为移动端的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手段,用户可以通过多种移动设备(智能手机、掌上电脑、平板电脑等)来访问空间信息资源,并且能够实现在移动端进行各种数据制作和空间分析等操作,满足了目前各种移动应用的需求,获得了各个行业用户的认可。

目前,ArcGIS的移动产品支持常见的iOS、Android、Windows Phone和Windows Mobile等终端操作系统,ArcGIS分别为其提供了ArcGIS API for iOS/ Android /Windows Phone和ArcGIS Mobile等应用开发包,真正能够实现跨移动平台的、可定制的GIS应用。

Esri移动解决方案

在水利行业中,ArcGIS的移动端产品被广泛地应用到外业数据采集过程中,增强了数据采集的实时性与准确性,缩短了数据处理的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移动设备用于野外数据采集

移动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水利行业的应急指挥。2010年发生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导致一场区域环境灾难,不仅会影响海洋、海岸的多种生物,还会影响当地的渔业和旅游业。事件调查委员会的IT负责人采用ArcGIS移动解决方案快速推出了污染调查报送系统,使得海岸调查员和普通市民都可以对污染地点进行定位、备注、拍照和上报。

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件

用户通过移动客户端上报水污染事故,监测中心第一时间收到上报结果。通过基于Flex的地图门户网站,每天调查的结果都能及时、透明的对社会大众公开,用户根据关注的区域可以逐级放大地图,点击查看具体的上报信息,包括了污染的类型、面积和实地照片,这些详细而有效的数据还有利于专家对污染事件影响的监控和评估。

小流域划分技术

2012-09-14

一、总述

合理的地形表达是小流域划分的关键。在进行小流域划分之前,一般都要进行地形的预处理,以使使用的数据更加符合分析的需要。关于地形的预处理技术,请参考文档《地形预处理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小流域的划分技术。文档中使用同一份数据(美国SanMarcos),介绍流域划分过程中不同参数作用下的结果。

二、准备过程

该区域的数据包括集水区(小流域)数据,研究区30m的DEM数据,河流数据。使用的数据如下:

研究区DEM数据

研究区集水区(小流域)和河流数据

三、划分技术

(1)常规流程:

从已有的数据可知,该研究区共有19.7万多个单元格,合计180多平方公里。按照正常的处理流程,设5000个单元格为河流起始点阈值,可得如下结果

生成的集水区(小流域)

生成的汇流线

从图中可知,生成的集水区(小流域)和汇流线和已有的数据都有较大差别,特别是集水区(小流域)的形状和原有数据的形状差别很大。这主要是由集水区(小流域)的划分方法以及参数设置不同引起的。

上述方法主要通过控制河流起始点阈值来控制集水区(小流域)的形状等,对集水区(小流域)形状、面积等缺乏有效的控制。随后介绍的内容主要是更加灵活的控制集水区(小流域)的划定。

(2)通过汇流线改变小流域的形状:域)的划定。

上面使用的方法有时并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可能需要更精细的控制。"Flow Direction with Streams"工具和其他工具配合提供了根据汇流线控制小流域形状的方法。

Flow Direction with Streams操作界面

生成的集水区

从图中的结果看,生成的集水区和原来的集水区基本一致。通过该方法生成的集水区与提供的河流段一一对应。

这个工具一般建立在常规流程之上,使用的汇流线数据常常是常规流程中输出的汇流线。通过修改常规流程输出的汇流线数据,可以实现集水区形状的重新塑定。常规流程的处理经常出现面积较小的集水区,通过将某些支流线删除,可以实现将原支流的集水区和主干河流上对应集水区的合并。 同时,通过将汇流线要素在某些地方打断,可以实现将原来集水区一分为二。

(3)通过指定的流域出水口等点数据改变小流域的形状

除了(2)使用的方法外,根据点进行批量的子流域划定也能改变小流域的形状。与(2)类似,该过程一般也建立在常规流程之上。通过"Batch Subwatershed Delineation",在常规流程生成的DrainagePoint的基础上添加或者删除点,即可改变集水区的形状。

增删DrainagePoint之后生成的集水区

(4)如果以上几种方法都不能满足需要,特别是小流域的形状依然不满意时,可以使用ArcGIS的 "融合" 工具对小流域进行手工合并。

(5)总结

使用ArcHydro工具无法直接根据集水区面积控制集水区的划定。因此,需要一些特殊的手法对集水区的形状和面积进行控制

使用ArcHydro工具更加灵活的进行流域划分的方法在于计算流向同一个河段或者流向同一个汇流点的单元格,属于同一河段或同一汇流点的单元格对应一个集水区。因此,确定集水区的关键因素有两个:

(1)流向的确定;

(2)河段或者汇流点的确定。

流向可以通过地形预处理技术可以比较准确的确定,而河段和汇流点的确定则直接关系到集水区的形状和面积。通过修改常规流程中获取的汇流线和汇流点数据,可以比较好的控制这些特征。

小流域划分技术2

 基于GIS的县级水土保持系统

 基于RIA的WebGIS数字流域系统05(2013-05-17 22:02:36) 基于RIA的WebGIS数字流域系统03(2013-01-17 11:14:54) 基于RIA的WebGIS数字流域系统01(2012-11-04 12:22:56) 流域水系统图制作(2011-09-16 16:33:28)

厦门数据管理系统介绍

数据管理教案教案

建行数据管理

云数据管理

会计电算化系统硬件及数据管理规定

年终工作总结(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报告总结

税收数据管理岗位职责

数据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国土资源数据管理暂行办法

水土保持空间数据管理系统
《水土保持空间数据管理系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