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记承天寺夜游

发布时间:2020-03-02 19:53: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记承天寺夜游

一、直接导入,介绍背景

上课,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学习新课之前,让我们先来看几组资料。

资料一: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作品,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

这则资料,告诉我们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资料二:

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小人诬陷,获罪入狱,倍受折磨,险被杀头,后被贬至湖北黄州,任团练副使,这是一个带罪的虚职,相当于软禁和流放。

这则资料,告诉我们在苏轼中年时期,遭受了一次致命的转折,从此人生一贬再贬。

资料三:

在黄州他给天下人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一篇《记承天寺夜游》。单以能写出这些绝世妙文,仇家因羡生妒,把他关入监狱也不无道理。——林语堂《苏东坡传》

这是大学者林语堂在《苏东坡传》里写的一段话,说的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反而创作出四篇绝世美文,其中有一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记承天寺夜游》。

资料四:

有一轴画,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这是作家、学者梁衡先生的评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之其中的幅精品《记承天寺夜游》。这节课我们就来完成两个任务:有味道的朗读,有味道的品读

二、有味道地朗读

1、首先请同学们齐读

2、刚才的朗读大家没读出这篇绝世佳作的味道来,那么什么是有味呢?

有味朗读

读出一点文言文的味道 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 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 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 1) 读出文言文的味道

读出领起词的短暂拖音: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 盖/竹柏影也 读出句子的节奏、重音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好,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领悟,试着有味道地读文。 2) 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

因为是夜游,所以我们还要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那就需要我们语速慢一点,音调低一点,尽量舒缓地读。

3) 此外我们还要读出一点夜游地兴致

文中有两个地方要读得快乐一点,欣喜一点,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是哪两个词?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起身赏月的兴致)。怀民亦未寝(心有灵犀的喜悦)。 4) 此外我们还要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但这感慨是什么我们还说不清楚,那我们就试着读出一点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深沉吧。 好,下面全班同学一起来试着读出这篇文章的味道。

三、有味道地品读

这一遍同学们读得很有味道,但越是读得有味道,我们就越想去品一品文字背后那些耐人寻味的地方。比如刚才我们遗留地问题,作者的复杂感慨到底是什么?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品读,解读文字背后绝世的味道?

(一)、品一品叙事中的弦外之音。

1、(出示: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请结合叙事要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事件。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苏轼与张怀民在承天寺漫步赏月)越是精彩的文章,越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叙事中的语句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弦外之音。

(元丰六年,说明作者被贬此地已四年,。十月十二日:是农历月份,相当于公历的11月末,12月初,是深秋初冬之季,已无景可赏,可还去赏景,说明作者很闲。)

解衣欲睡,入夜就想睡,说明无别的事可做。闲 因月光好就起来散步:很闲,有闲情雅趣。

念无与为乐者:因被贬与亲人离别的孤独,还有被贬之后的世态严凉。 遂至承天寺:不假思索,说明关系很好 亦未寝:心有灵犀,同好相知的喜悦 步于中庭:悠闲

通过刚才对叙事部分的解读,我们解读到的却是复杂情感,总结一下都有哪些: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同好相知的喜悦 被贬谪的失意落寞。及想要自我排遣的达观。

原来夜游这件小小的事件中承载着这么多复杂情感情感,那他赏月又赏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

(二)、品一品景物中的空灵之美

作者与张怀民赏到了什么样的景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盖竹柏影也)这景致美不美?美在哪里?请结合下面一组句子加以体会。 A、庭下月光如积水空明,水中像藻荇一样的是竹柏的影子。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盖竹柏影也。

第二句更好,因为它省略了主语月光,可以让人尽情沉浸在积水空明藻荇交橫的空灵动态的世界之中,又通过盖,让人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这样就使月景、水景亦真亦幻地相交织,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疏影摇曳、空灵美妙的境界。 句子中哪个词最能概括景物特点:空明

那么空明只是在说景物吗?从空明一词中,你还读出了什么?

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读到了苏轼眼中、心中有一个空明澄澈的世界,这是一种禅意,更是看透世俗的顿悟和超脱。所以空明更是在写苏轼光明磊落的襟怀。那么事中和景中所有复杂的情感,作者用了哪个字来高度概括。对,就是闲。下面我们就来品一品作者的闲人情怀。

(三)、品一品情怀中的深沉旷达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品读一个句式 何处无……何处无……但少

何处无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意为到处有 和但少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多的是美景,少的却是赏景的闲人,这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惋惜无人赏月,慨叹世人都为俗务所累。

2、品读一个词语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闲人的含义?

清闲的人;有闲情雅致的人;政治清闲,虽有才华却抑郁不得志的人。虽不得志却自我排遣仍旷达乐观的人。

同学们品读的真好。不仅品读出了情,还品读出了苏轼伟大人格。 他一生一贬再贬历典八州,可是

被贬杭州时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被贬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被贬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被贬南荒绝境他仍笑着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这就是苏轼,笑看仕途凶险,任他一蓑烟雨的苏轼,。看尽繁华落幕,我自心有所安的苏轼。通过他的文字,我们解读到了千古风流人物不可复制的人生。课后请同学们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下课。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