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黄山市农村扶贫十二五规划(定稿)[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10:23: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发改委 扶贫办

黄发改规划[2011]15号

关于印发黄山市“十二五” 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黄山市“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黄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山市

贫办

二0一一年八月八日

主题词:农村 扶贫 规划 通知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市法院、市检察院,黄山军分区,驻黄各单位,各群众团体。(印310份)

黄山市“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

(2011至—2015年)

黄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黄

扶贫

2011年8月

目 录

一、“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回顾„„„„„„„„„„„ 4

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分析„„„„„„„„„„„„ 5

三、“十二五”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6

(一)指导思想 „„„„„„„„„„„„„„„„„„6

(二)发展目标 „„„„„„„„„„„„„„„„„„7

四、“十二五”时期主要任务 „„„„„„„„„„„„7

(一)继续实施“整村推进”工程„„„„„„„„„„7

(二)抓好贫困农户劳动力培训转移………………………8

(三)积极实施产业扶贫„„„„„„„„„„„„„„8

(四)继续实施科技、教育、卫生和旅游扶贫„„„„„8

(五)扶持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建设„„„„„„„„„„8

五、保障措施 „„„„„„„„„„„„„„„„„„9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9

(二)加大投入,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10

(三)进一步完善定点和对口帮扶制度„„„„„„„„10

(四)强化督查,加大扶贫资金的监管力度„„„„„„11

(五)完善机制,加强扶贫队伍建设………………………11

黄山市“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

(2011—2015年)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与时俱进,切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黄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2011-202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黄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实施省、市政府《关于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的意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的“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农村安居工程全面启动,分散边远老区村庄搬迁安臵工作进展顺利,贫困农户住房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农村残危学校得到较好改造,贫困家庭子女完成义务教育得到保障。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建立,乡镇薄弱卫生院改造稳步推进。

4 ——贫困人口有所下降。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由2005年扶贫7.56万人减至2010年的5.4万人,贫困人口比重下降到3.6%。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普遍得到了加强,生产生活条件逐年改善。新建、扩建、维修公路1860公里,桥梁49座,修建防洪坝70处近196公里,新建、维修农田水利设施208处,改善了293个行政村的交通条件,异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922户3023人;新建饮水设施,解决了多贫困地区约17.4万人口的饮水困难。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贫困地区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新建、改建卫生室 91所,改造中小学危房近1.6万平方米,资助2157名贫困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培训贫困农民7万多人次。贫困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由6.36‰下降到2.01‰左右。贫困地区中小学得到进一步的合理调整,“两基”基本达标。基本上实现了“五通”,医疗、卫生等设施条件得到改善。

——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十一五”期间共投入扶贫资金44145万元,全市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693元提高到2010年的5564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158元提高到2010年的6716元。

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分析

面临的机遇分析:“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和全面建成小康社

5 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也将进入一个攻坚克难的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了《2011-202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将逐步提高扶贫标准,不断加大扶贫投入,并在扶贫对象瞄准、制度安排、主要任务和工作格等等方面都作出了新的部署和要求。同时,“十二五”期间国内外产业转移深入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不断深化,我市产业升级的条件更加有利;国家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经济布局逐步从沿海向内陆延伸,我市得到的政策支持将更加有力,为扶贫开发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我市贫困农民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山区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自然和历史等种种原因,部分群众还没有稳定脱贫或因病、因灾致贫返贫;边远分散的革命老区、水库移民地区、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和深山区的基础设施依然脆弱,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仍较缓慢,农民增收依然困难,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这充分表明,我市扶贫开发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还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攻坚克难,再创佳绩。

三、“十二五”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国家扶贫开发基本方针。以促进我

6 市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基本对象,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创造劳动就业机会为抓手,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完善机制,整合资源,综合推进”的思路,突出解决山区贫困地区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千方百计增加贫困农户收入,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全面推进山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把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和缩小发展差距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主要奋斗目标,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明显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贫困人口健康生活水平和稳定发展能力稳步提高,发展差距显著缩小。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贫困发生率控制在3%以内,力争每年有5000人稳定脱贫。

四、“十二五”时期主要任务

(一)继续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是有效消除贫困村,确保实现“十二五”扶贫开发工作目标的关键措施。“十二五”时期要按照“统一规划、先难后易、分类实施、分批治理、逐村解决”的原则,并制

7 定每个村具体的“整村推进”实施规划,力争完成省扶贫办要求的“十二五”重点村的整村推进任务。

(二)抓好贫困农户劳动力培训转移。要依托各类培训机构,采取多种灵活的培训方式对农村贫困户劳动力进行短、中期转移培训,提高贫困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力争每年转移就业1200人;每年对贫困农户开展实用技术短期培训达1万人次以上。

(三)积极实施产业扶贫。大力培育和扶持能带动贫困农户增收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积极扶持符合条件的省、市级龙头企业,产业化扶贫覆盖面达到80%以上,带动贫困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山区贫困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贫困农户的经济收入。

(四)继续实施科技、教育、卫生和旅游扶贫。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强化科技带动作用。继续围绕茶叶、茶油、菊花、蚕茧等特色产业开展科技扶贫,积极推进良种良法,主要农产品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力争有5-6个龙头企业开展科技扶贫。加大对基础教育设施扶持,强化师职扶持、轮流定点支教等措施,协助实施好免费义务教育。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加快贫困地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建立完善贫困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继续扶持贫困地区利用旅游资源开展旅游扶贫,带动贫困农民增收。

(五)扶持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建设。加大对28个革命

8 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扶持力度。把扶持革命老区纳入整村推进实施规划,按照整村推进和干部下基层驻村工作要求,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扶持老区人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抓紧抓实。各部门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积极做好定点帮扶工作,从人才、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各方面重点倾斜扶持贫困地区、贫困农户。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较多的县和乡镇要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政府的中心任务,继续开展扶贫到户,把扶贫开发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确保如期实现扶贫开发目标任务。

(二)加大投入,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一2020)》的规定,根据“十二五”时期扶贫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争取上级支持投入各类扶贫资金比“十一五”增长10%,市、区县财政必须把扶贫开发专项资金列入财政年度预算,并逐年增加扶贫投入,加大惠及贫困村贫困农户扶贫项目的扶持力度。

(三)进一步完善定点和对口帮扶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定点和对口帮扶制度,继续加强和改进选派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重心下移到贫困村,帮扶资金按照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和扶贫培训工作的总要求,集中用于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发展环境,扶持惠及贫困户增收的种养项目,做

9 到逐村帮扶,完成一村,验收一村。继续做好国家和省对口联系帮扶我市贫困区县工作,完善省到县、市到乡镇、县到村、乡到户的定点帮扶工作制度。制定和完善激励社会各界进行扶贫的政策,联系各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企业家、个体户、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等,在自愿的前提下,通过不同形式,扶持帮助贫困村、贫困户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

(四)强化督查,加大扶贫资金的监管力度。扶贫资金必须根据扶贫开发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对象和范围,用于改善和提高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重点用于“整村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产业扶贫。每一笔扶贫资金,包括对口帮扶资金、社会各界帮扶的资金,都要按照扶贫开发的总体要求和增加贫困农民收入的目的,安排到让贫困群众直接受益的项目。对扶贫项目要进行全程跟踪,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推行扶贫资金使用公告、公示制度,杜绝挤占、挪用、贪污扶贫资金的现象,对挤占、挪用、贪污扶贫资金的事件要严肃查处。

(五)完善机构,加强扶贫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强扶贫工作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大贫困地区扶贫管理队伍的培训力度,增强扶贫工作机构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能力,各级扶贫部门要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综合协调、监督、检查和宣传,注重调查研究,及时向政府反映扶贫开发工作

10 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对贫困人口统计监测,充分利用扶贫信息系统科学管理扶贫对象、扶贫项目、扶贫资金,及时了解和准确反映扶贫开发工作的发展动态,为科学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黄山市屯溪区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

农业农村十二五规划

甘肃省“十二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

城口县易地扶贫搬迁“十二五”规划

农村沼气工程“十二五”规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扶贫开发 “十二五”规划

农村改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农业农村部分

黄山市徽州区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黄山市屯溪区十二五商务发展规划

黄山市农村扶贫十二五规划(定稿)[材料]
《黄山市农村扶贫十二五规划(定稿)[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