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人口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1 17:26: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人口问题分析

人口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阻碍中国全面发展的大问题,尽管中国近年来的整体形势非常的乐观,经济发展也是相当的迅猛,但是如果中国未来在人口问题上没有很好的举措的话,那么中国的未来发展也将不会有质的飞跃。中共十八大报告在谈到人口问题时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一、人口老龄化问题

据统计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总人口的10%,人口年龄结构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而且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预计到2015年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先期进入人口老年型的国家相比,具有老龄化发展快、老年人口数量大、地区之间不平衡、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等特点。这些新特点将给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由于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老人数目也大,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农村老龄化将更为突出。老龄化表现出“两高两大两低”的基本特征,即高速、高龄、基数大、差异大,社区养老社会水平低、社会养老意识低的现状。

人口老龄化不仅会影响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也会影响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尽管近些年中国的发展很可观,经济发展也已跻身世界前列,但是在面对这样令人堪忧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时,解决起来还是相当的棘手。中国前任主席胡锦涛曾经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再好也难以让十三亿人民来分担。而在很久以前这个问题就已经开始给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例如,赡养问题、劳动力人口老化、抚养比升高等。所以解决好人口老龄化问题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它不仅仅

是国家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

逐步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依法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1、解决老龄化的根本出路是进一步发展经济,增强经济承受能力,构建符合实际的养老模式和养老制度。从目前我国国情看,应采取国家、社会、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

(1)发展养老保险事业。由政府完全供养老年人是一项沉重的负担,应该由人民本身负起大部分责任,将收入按照规定比例存入银行。当他们退休后得到一笔累积下来的养老金,至少可以用来维持基本生活水平。

(2)提高退休年龄,吸纳老年劳动力。随着保健意识提高,许多老年人退休后仍拥有一定的劳动力。政府应鼓励企业再聘请老年人,让他们从事较轻的劳动或利用丰富的经验进行脑力劳动。同时也要打破老年人们退休后就要“颐养天年”的旧观念,再就业不止能维持收入,也不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年老后就没用。

(3)提倡家庭养老的美德。政府应提倡中国传统精神中的尊老、敬老、养老的美德,靠家庭成员供养老人家。这不止能减轻社会的负担,还可以让老年人有精神寄托,不会觉得晚年孤单。

2、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农村地区应注意一下原则:

(1)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稳妥,不搞‘一刀切”,应尽快抓紧,平面展开。一般地区,先从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入手,创造条件,逐步展开;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要把社会保险与救济救灾工作统一起来,扶持贫困户参加社会保险,提高他们战胜灾害、脱贫致富的能力。

(2)以保障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生活力原则。

(3)坚持“国家政策引导,农民自我保障为主,集体补助为辅”的保障原则。

(4)坚持务农、务工、经商等各类人员社会保障管理一体化的方向,尽可能将农民组织也来参加社会保障。

3、加快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照料服务体系的建设。

这个体系的建设,要以满足老年人实际需要为目标,围绕“五个老有”的要求,加强疾病医护、生活服务、精神慰藉、文化体育、老年参与社会等硬件和软件的建设。

4、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应在健康老龄化的环境。要进一步落实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体制。

二、人口素质(质量)问题

我国 15 岁以上人口中,有 1.8 亿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 15.88%,是世界上文盲最多的国家;问题还在于现在的青少年和今后出生的儿童,他们是 21 世纪前半期的劳动力,教育投入不足,现在初中普及率仅 68%,有 500 万学龄儿童因贫困不能入学,在校生中每年流失小学生 400 多万,每年产生 200 万新的文盲。另外现今我国农村有剩余劳动力 2 亿人,城市登记失业人数 525 万人,隐性失业的冗员 2 千万至 3 千万人。有人估计,今后 5 年可能有 3 千万(有劳动能力的人)下岗。

现如今中国所走的是全面发展的路线,人口发展战略也可以说是中国全面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人口素质则是人口发展评判标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指标,在整个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圈子中,有着各类的人群,素质的差异肯定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样肯定会在很多的发展中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与阻碍。所以只有当中国人口素质整体有所提升时,才能保证我国在人口方面有稳妥

的发展,也才能保证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上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据调查,我国人口素质(质量)从总体上看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有了较大的提高,无论是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或思想道德素质都是如此。但是,同发达国家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人口质量的差距在于人口群体质量很大程度上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经济。

1、身体素质方面的问题

全国现在约有各类残疾人口5164万人,残疾人口中,各类遗传病患者约有2200多万人,而主要问题是人口的耐力、精力不足,不能坚持较长时间的连续工作,劳动中的紧张度不够,散漫松弛,精力集中度不够。

2、思想素质方面的问题

我国大多数人口的思想素质基本上是适应自然、半自然经济旧体制的观念,对新的市场经济体制总是适应不好,商品观念、市场经济观念、必要劳动时间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劳动生产率观念也很薄弱。

3、科学文化素质方面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越来越多的职位需要越来越多的智慧型、熟练型人才。而现今我国的大多数人口只能适应半机械的劳动,能够适应大机器生产的劳动人口数量很少,而且技术层次很低,能够进行现代化管理的的人才更是十分缺乏。

计划生育政策中提出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这无疑是人口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而要真正的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不仅是靠计划生育来改变人口质量,也要通过教育的改革,以此来提高人民的素质。

1、加强和提高人口发展意识,加大实施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宣传教育,提高

对人口问题的宣传力度,真正意义上的落实计划生育对现今人口形势的所需,有效的改变人口质量。

2、教育战略地位与人口发展战略相结合。

人们有了文化知识就容易理解基本国情和基本国策,容易接受新思想,觉悟程度高,同时也希望所生子女受到教育。这也是为什么城市人口更容易接受一对夫妇只生一个的政策。因此,通过教育对人口素质的提高能从根本上帮助人们改变对人口发展的看法。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大力普及教育,将教育与人口政策相结合,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三、人口就业问题

人口就业问题在我国现今的发展中也是一大难题,面对经济快速发展,在很多市场趋近于饱和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遇到了就业的问题,国内失业率在近年来也是有所上升。当然若是社会中有越来越多的人没有工作的话,这不仅会对社会带来极大的压力,也会给国家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阻力。

1、人才供需不平衡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以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观念的增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呈现出“行情看长”的趋势,但是仍然存在着学科专业、学历层次、地区、院校及用人单位等方面的不平衡。另外,很多人会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希望在发达地区就业生活。但是随着中西部的开发,对于人才的需求增加,供应量难以满足需求。

2、社会对就业者的素质要求提高

目前人口就业形成了“买方市场”,就业竞争愈显,社会对就业者的学历层次的要求越来越高。越高的学历当然就业的速度会相对较快些。

3、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在当今就业市场上,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由于现今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每一年都会有大量的大学生毕业,这样就会造成毕业生就业时间拥挤的现象,对于很多来自非高等院校的就业者是一个极大的影响,也对整个社会带来一些就业的压力。

人口就业问题的建议

1、确立以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岗位增加的积极就业战略。要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关键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2、加强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的统筹调控。推动农业深层开发,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扩大农村就业容量,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快其城市化进程等方面下功夫,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

3、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劳动积累补资金积累之不足。

4、在强化国家对就业的宏观调控基础上,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就业服务体系。

5、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实施“再就业工程”,完善有关就业立法,依法调整劳动关系。

人口问题对于我国的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一大难题,我们需要真正的落实与贯彻,这不仅需要国家、政府出台的福利、政策,也需要整个社会的积极配合,当然如果真正能做到全社会配合的话,我想那个时候就快要达到解决人口问题的时候了。

人口问题教案

人口问题感想

俄罗斯人口问题

流动人口问题

我国的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的本质

流动人口问题[材料]

人口问题的英语作文

第九讲讲稿 人口问题

世界人口问题教学设计

中国人口问题分析
《中国人口问题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