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散文阅读之夺命三招

发布时间:2020-03-02 11:58: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散文阅读之夺命三招

每次‚华山论剑‛,学子们总是感叹散文的得分率不高,答案把握不住。对此,德中瓢山道士李某作了些研究,颇有体会,独创一套武功,名之曰‚夺命三式‛。此‚夺命三式‛乃对付散文阅读的实用武功,杀伤力极强。学子既有幸获得,亦不可固步自封,如见有比此更好的武功应立即改学。切记!切记!

夺命第一式——‚掏心‛

武功解说:鸟瞰全文,直取中心。

面对一篇散文,先鸟瞰全篇,弄清是何类散文及大致内容,把握散文的描写对象和抒情基调,从整体着眼,抓住散文的中心思想。

动作要领:既快且准,只取体现感情和思想的信息,迅速整合。

其着力点:

一、看标题。标题是文章最重要的信息,散文的标题主要是确定描写对象,如《荷塘月色》《灯》等;有的也暗含感情基调,如《故都的秋》、《我的空中楼阁》中的‚故‛、‚空中‛等字眼。

二、看蕴含感情的关键性语句。如《故都的秋》中‚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荷塘月色》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等句子。

三、看议论抒情的句子。如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中谴责走狗文人和反动势力,表达自己愤懑的议论语句:‚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只觉得我所住的并非人间,三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为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这些议论抒情往往是散文的主旨所在。

四、看文章的注释。文章的注释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注释如果是交代文章的出处及创作时间,实际上是提示你要‚知人论世‛。只有结合作者及时代背景,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

夺命第二式——‚剔骨‛

武功解说:去肉存骨,理清思路。

作者在写文章前一般都要先搭一个架子,然后组织材料。这个架子,体现了文章的情感发展脉络。好的文章,材料附着在这个架子上,就像肉附着在骨头上一样。因此,要理清散文的思路,就必须先将这些‚肉‛剔除,让它露出骨头来。

动作要领:既剔且抠,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变化,理清层次。

其着力点:

一、注意总领句、过渡句、总括句、观点句,段首句或段末句,而将一般的叙述、描写、说明剔除。如《灯下漫笔》,我们可以抓住过渡句‚就是:我们极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资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有更直截了当的说法在这里——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并由此可以比较清晰地剔出文章的思路:①揭示中国人的奴性,②揭示中国统治者的残暴,③揭示中国社会的状态。具体到某个句子,剔的方法就是:如果是单句,则提取主干;是复句,则提取分句中的主句。

二、注意写景的层次和过程。对于找不出段间提示语、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我们就采用分层归纳的办法:先根据所写景物逐段概括段落大意,再分析层次,理出逻辑联系。如《荷塘月色》逐段概括后,就可以理出四个层次: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点明颇不宁静的心境,交代独游的时间、地点和缘由;第二部分(第

2、3自然段)写小径漫步,勾勒荷塘轮廓,抒发月下独处的感受;第三部分(第

4、

5、6自然段)描写‚月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塘四周的树‛ ;第四部分(第

7、8自然段)写景中人——作者触景生情,联想古代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思。这样一剔,全篇的内容、作者的思路就了然于胸了。

夺命第三式——‚剁肉‛

武功解说:剔下之肉,‚剁‛(理解)成肉泥

完成以上两步后,对散文的所有鉴赏都有据可依了,这时可正式开始答题。不论解答语言、内容、结构,还是表现手法,都要紧紧围绕上面抓住的中心和思路来进行。

动作要领:分析鉴赏,不离心、骨

坚守一条规律,形式与内容是统一的,材料和中心的统一的,形与神是统一的。分析鉴赏时,不仅要说出它是什么;还要找出它与中心的关系,为什么,会怎样。

其着力点:

一、词、句的含意及作用。从四个角度去考虑:①看对象的特点与词、句的表现力。②看词、句前后的意思与关系。词语的意思可从指代义、概括义、比喻义的角度去解读;句子的意思可以从句子分析、前后互释、说话用意的角度去解读;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主要有总领、承上启下、总结、表明观点等方面。一般地说,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就在上文,比喻句所说明的事物也在它的上文;观点句的理解要看它的下句,材料所说明的观点要看它前面的议论句;散文的主旨句往往在抒情议论性语句中。③看词、句与中心的关系。④看词、句的其他表现意图,如鲁讯的文章就经常给不点名的敌手以顺势的一击。

二、某一形象或内容在文中的作用。从四个角度去考虑:①看是不是准确表现或抓住了所写对象的特点。②看是不是深入表现了中心或批驳其他思想。③看是不是作者思路的转换处。④看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如衬托,在表现中心或吸引读者方面有何效果。

三、筛选或概括某一信息。首先‚定点‛,即找出出题点涉及的范围,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然后以出题点为中心上下‚扫描‛,寻找答题的相关信息。多数情况下,可直接摘引原文中的语句作答。如果题目要求你‚概括‛‚归纳‛,则必须通观全段甚至全文,仍采用剔骨之法,再将其剁碎,把要点整合,用流畅的个人语言来表达。

应明确的是,命题者拟题一般是从整体上来设计的,几道题由浅入深,题与题之间既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一般地说,应该先从多选题入手,即可与自己的理解进行对照,又可加深理解,准确率也会较最后来做它高些;然后再从第一题入手,循序渐进地答题。但有时也可前后参照,从题目之间的关联性上得到启发,从而更快捷地找到答案,或验证答案。 实战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 题(15分)

回家

①海子少年时在这个城市的另一个区上中学,距家20余里,公共汽车车票是八分钱。每个星期六,海子都要风雨不误地乘车赶回家。

②那一天,海子的弟弟妹妹们,会早早地立在门口,等海子回来,好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一顿比平常略微强一点的饭菜。第二天,再跟海子哥到城外的小河套里去玩去疯。

③有一回,爹对海子说:‚海子,你……以后不到过节或放长假,平常就不要回来了……‛

④爹说得挺

(犹豫

坚决)。海子知道,爹每月工资76元。海子还有两个哥哥,都很有出息,在外地上大学,娘没有工作。海子每个星期的来回路费,一角六分钱,对这个家庭很重要。

⑤于是,海子连着两个星期没有回家。

⑥又一个星期六,天已很晚,风刮得很大,海子突然回来了。爹和娘有些惊喜,又有些生气。海子就气喘吁吁地说:‚爹,娘,你们别不高兴,我没坐车,我是跑着回来的。‛

⑦爹和娘一时无语。

⑧过后,娘赶忙给海子做饭,热几个煎饼,再做一锅玉米面糊糊,想想,又狠狠心放了好几滴荤油,很幸福地看海子唏哩呼噜地大口喝,喝得很香。

⑨就这样,日子滑过很长的一段。

⑩又有一回,娘思虑许久,还是对海子说:‚海子,这样下去还是不行啊!你看你的鞋,过去半年一双,现在两个月就得一双……‛ (11)海子不语。

(12)海子又是好几个星期没有回家。

2 (13)海子再回家时,地冻天寒,娘老远看见,海子赤着双脚,一双鞋套在手上,裹一身寒气跑回来。

(14)娘愣住了,爹愣住了。

(15)海子看着爹娘,怯怯地说:‚我没有穿鞋,我是光着脚跑回来的。‛

(16)娘猛地搂住海子,紧紧搂住,红着眼睛流泪。爹却转身走出屋去,外面很冷,爹站在院里一动不动。

(17)这些都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18)现在的海子已近中年,是一名威风凛凛的警官。

(19)每到周末,海子的父母家会很红火很热闹。哥哥、弟弟和妹妹都会带着家人来看爹娘,老少三辈十多口人,围在一张丰盛的大餐桌旁……亲情洋溢,其乐融融。

(20)可海子却极少回来。倒是海子的媳妇常领着女儿回来,拎一堆花花绿绿的营养品,说是海子让带来的。

(21)有时候,娘就会忍不住对爹说:‚原先天再冷,光着脚跑再远的路,海子也要回家。可如今生活好了,海子怎么就不回来了呢?‛

(22)爹就会对娘说:‚你又不是不晓得,海子是做警察的,工作忙哩。‛爹和娘都知道,海子是个好警察,海子任所长的派出所连续几年被省公安厅评为先进基层单位。

(23)后来,在处理一起突发案件时,走在最前面的海子受了重伤,当时就有些不行了。送医院急救的路上,海子拉着同事的手,说:‚我想回家……看我娘……我三个多月没回家了……‛说完,就真的不行了。

(24)娘哭,爹也哭。

(25)亲戚朋友也都哭,后来,就不得不忍着悲痛劝花甲暮年的老人:‚……海子没给您二老丢脸……海子走的时候是鲜花簇拥,身上盖着国旗的……‛

(26)爹呜咽:‚海子是好样的!可海子再也回不了家了…… ‛

(27)娘却说:‚不,海子永远回到了家,再也不走了。‛娘捧着海子的遗像,泪珠儿滴滴掉在海子脸上。 17.阅读一篇叙事性的文学作品,我们必须首先梳理故事情节。《回家》一文共叙写了以下情节: 风雨不误赶车回家——(

)回家——(

)回家——(

)回家——(

)回家(4分)(每个空格不得超过六个字。) 18.‚细微处见真情‛,关注文学作品的细节描写是我们实现和作品心灵沟通的重要方法。请你就文中的一处细节描写谈谈它的作用。(3分) 细节:

作用:

19.你认为文章空缺处应该选择的一个词语是

(2分) 20.请结合上下文说说选文划线句子的作用。(3分)

21.阅读选文,你认为海子是一位爱家的人吗?为什么?(请结合你对‚家‛的理解来谈。)(60字左右)(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8分)

龙眼与伞

迟子建

①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

②我是喜欢看春雪的,这种雪下得时间不会长,也就两三个小时。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闪闪烁烁,气象苍茫而温暖,令人回味。

3 ③去年,我在故乡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

④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我懊恼地对妈妈说:‚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我再写一会儿。‛妈妈说:‚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淋湿,你就下来吧!‛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妈妈无理地说:‚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我不要伞,你回去吧!‛

⑤我挂断了电话。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

⑥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来,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痕会淋湿她的女儿啊!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

⑦从阳台回到书房后,我将电脑关闭,站在南窗前。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山下没有行人,更看不到鸟儿的踪影。这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而有了虚构的意味。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书写事态人情。我想它今天捕捉到的最辛酸的一笔,就是母亲夹着伞离去的情景。

⑧雪停了。黄昏了。我锁上门,下楼,回妈妈那里。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我觉得心慌气短。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我向她道歉,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我虽然四十多岁了,在她面前,却依然是个任性的孩子。

⑨母亲看我真的是一副悔过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用一句数落原谅了我。她说:‚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

⑩《额尔古纳河右岸》初稿完成后,我来到了青岛,做长篇的修改。那正是春光融融的五月天。有一天午后,青岛海洋大学文学院的刘世文老师来看我,我们坐在一起聊天。她对我说,她这一生,最大的伤痛就是儿子的离世。刘老师的爱人从事科考工作,常年在南极,而刘老师工作在青岛。他们工作忙,所以孩子自幼就跟着爷爷奶奶,在沈阳生活。十几年前,她的孩子从沈阳的一个游乐园的高空意外坠下身亡。事故发生后,沈阳的亲属给刘老师打电话,说她的孩子生病了,想妈妈,让她回去一趟。刘老师说,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觉得儿子可能已经不在了,否则,家人不会这么急着让她回去。刘老师说她坐上开往沈阳的火车后,脑子里全都是儿子的影子,他的笑脸,他说话的声音,他喊‚妈妈‛时的样子。她黯然神伤的样子引起了别人的同情,有个南方籍旅客抓了几颗龙眼给她。刘老师说,那个年代,龙眼在北方是稀罕的水果,她没吃过,她想儿子一定也没吃过。她没舍得吃一颗龙眼,而是一路把它们攥在掌心,想着带给儿子…… ⑾那个时刻,我的眼前蓦然闪现出春雪中妈妈为我送伞的情景。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母爱也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

21.第①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其表达效果是

。(3分) 22.第③-⑤段中‚我‛的心理状态经历了从‚亢奋‛→‚

‛→‚

‛的变化过程。(4分) 23.第⑧段中,‚妈妈‛‚又抹眼泪‛的原因是

。(3分) 24.作者‚妈妈‛‚把阴晦留给自己‛的具体表现是:(1)母亲独自默默地回家;(2)

;‚把晴朗留给儿女‛的具体表现是:(1)

;(2)

。(6分) 2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4)

A.体现了母亲乐观开朗的个性。

B.赞美了母亲的慈爱、宽容。 C.抒发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D.表现了母爱的无私、高尚。

26.作者写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刘老师的故事?结合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说说你的看法。(80字左右)(8分)

4 答案:

(二)(15分)

17.(4分)狂风之夜跑步——天寒地冻赤脚——忙于工作不能——生死弥留渴望(大意吻合即可)(每个空格1分,超过六个字不给分。

18.(3分)示例一:细节①狠狠心放了好几滴荤油

作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家庭的贫困及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示例二:细节②娘猛地搂住海子,紧紧搂住,红着眼睛流泪。爹却转身走出屋去,外面很冷,爹站在院里一动不动。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贫穷人家生活的辛酸。表现了父母对海子疼惜和怜爱。(能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得1分;并能结合文章内容答出细节描写的作用即可得2分。)

19.(2分)犹豫

20.(3分)这属于文学作品中的场景描写,在文中起着渲染气氛的作用,衬托出海子一心为公的好警察形象。(大意吻合即可)

21.(3分)答案略。(提示:答题时首先应该肯定‚海子爱家‛,然后可以从他读书时克服一切困难回家,生死弥留之际渴望回家等方面去阐释。对于‚家‛这一概念,学生答卷时应表现出一种‚大家‛意识,从而在海子的形象理解上、文章的主旨探究上有更高的认识。答出‚爱家‛1分;阐述理由如果未能从‚大家‛的角度出发回答,只可给1分,能够站到‚一心为公‛的‚大家‛的角度回答方能给2分。)

答案:

21、拟人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春雪飞舞的美态

22、亢奋 不快 羞愧

23、‚我‛的话语让母亲想起了刚才受到的委屈

24、母亲独自在家因委屈而默默流泪 母亲在大雪中为‚我‛送伞

为让‚我‛的心情更好母亲宁可自己受委屈

25、B

26、结构:总结全文,并点题中的“龙眼”,说明作者本来的想法便是由龙眼和伞两个事例来说明母爱的伟大。并且这样使文章结构更完整。

内容:升华了文章中心,并且第一个故事是从“孩子”的角度来写的,而第二个故事则是站在“母亲”角度来写的,使文章更加内容更丰富,具有两面性。

散文阅读之标题

散文阅读之结构作用

散文阅读之思路——教案

现代文阅读之散文阅读 教案

散文阅读之表达技巧教案

散文阅读之线索分析——教案

散文阅读之赏析语言特色

《散文阅读》之《散文手法》教学设计

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之夺命三招
《散文阅读之夺命三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散文文章特征 三招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