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与反思

发布时间:2020-03-01 23:47: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嫩江县第三小学 尹艳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通过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故事的主人公是狐狸和老虎,狐狸以狡猾闻名,老虎则凶猛无比,两者相遇后发生什么事就很让人期待。故事中的对话性格鲜明,表现力强,词语运用恰当传神,十分有可读性。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借、抗、胆,能正确书写和组词; 3.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题意;

4.理解词语“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并进行表演。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重点难点: 写字,理解题意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复习词语导入。 1.齐读课题:狐假虎威

2.课题中的“狐”和“虎”分别指什么?

3.在你的印象中,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用你知道的词语说一说。(坏、谗、狡猾、骗子„„)

用你知道的词语讲一讲老虎。(凶猛、凶恶、猛兽、百兽之王„„) 4.我这儿有一些词语,就是用来形容狐狸和老虎的: 狡猾 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大摇大摆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指名读,齐读

[设计理念:狐狸和老虎是两种形象差异极大的动物,读课题时把两者拎出,一方面让学生对课文中即将发生的故事产生兴趣,另一方面,调动以前的学习积累,并自然过渡到本课时的教学,词语的作用是,检查上一节课的学习,并对课文中狐狸和老虎的形象进行定位,定下故事的基调。]

5.过渡:狐狸和老虎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看图画,学习第一段。

1.看课文的第一幅插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一件什么事情? 2.出示第一段:

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齐读

3.这一段里,狐狸是怎样经过老虎身边的?书上用了哪一个字? 4.点出“窜”,板书,读 5.狐狸为什么要“窜”呢?

(因为狐狸害怕老虎,想早一点溜走。)

受到惊吓,很多动物都会窜,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会窜吗? 6.请你用朗读把狐狸害怕老虎的样子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设计理念:看图直接进入课文,简洁明快,使学生很容易就抓住了本段的主要内容。理解一个“窜”字,让学生明白狐狸是害怕老虎的,避免在下一个环节中产生误解。]

三.第

二、三段朗读训练

1.过渡:尽管狐狸窜得快,还是被老虎逮住了,我们来看看狐狸的反应。出示课文内容:

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为什么不敢?”老虎一愣。

2.指名读第二段,想一想:哪个词语讲了狐狸的反应? 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出:骨碌一转 扯着嗓子

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说明了什么?(狐狸想到了主意) 它为什么要“扯着嗓子”问呢?(故意装得很凶,想吓到老虎) 3.指名读,读出狐狸的样子,齐读 4.老虎有什么反应呢?齐读第三段 5.哪个字写出了老虎的反应?(楞) 板书:愣 读这个字

什么叫“愣”?(呆住了)

老虎为什么会“愣”?(别的动物看到老虎都害怕,这只狐狸竟然不怕,还敢这样讲话)

6.分角色读

二、三段,分别读狐狸和老虎的对话

[设计理念:老虎的“愣”正表现了它勇猛有余而智慧不足的特点,狐狸正是利用了这个特点才骗到老虎的。]

7.过渡:我倒想看看这只狐狸究竟会耍什么花样。 四.第

四、

五、六段朗读训练 1.出示课文内容:

“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齐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狐狸的主意是什么。 2.老虎相信了吗?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出“蒙”“松”,并且板书,读 什么叫“被蒙住了”?(被骗上当了)

想一想,狐狸怎样说话,才能使老虎上当?(要凶一点) 指名读狐狸的话

(评价参考:这只狐狸真凶,老虎一下子被蒙住了;这只狐狸还不够凶,老虎有点不相信你。)

3.齐读第

四、

五、六段 五.朗读表演第七段

1.过渡:这只老虎不仅松开了爪子,它竟还跟着狐狸走了。 2.出示课文内容:

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齐读

3.哪些词语表现了狐狸的样子?(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读一读这两个词语

出示句子: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读

想一想:狐狸为什么窜?刚才这么害怕,现在却是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如果你是老虎,你会怎么想?

4.根据学生的交流,点出词语: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5.看课文的第二幅图,你能不能把狐狸和老虎的样子表演出来? 学生选角色进行表演,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他表演得像吗?如果你认为不像,说一说怎么改。

[设计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是为了调动他们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在表演和评价的过程中,对词语的理解更加透彻了,减少了教师的赘述,体现了课堂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六.略读第

八、九段

1.看图,动物们有什么反应?指名读课文:

森林里的野猪啦,小鹿啦,兔子啦,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很不一样,都很纳闷。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

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2.动物们为什么吓得撒腿就跑?它们怕的是谁? 老虎认为它们怕的是谁?

3.在这种情况下,这只老虎会怎样对待狐狸呢?

4.真是一只狡猾的狐狸啊,它借老虎的威风,不仅吓跑了百兽,而且也吓跑了这只大老虎。

5.齐读第九段 七.学习生字

1.课文学完了,题目“狐假虎威”中的“假”是什么意思呢? (借) 领读,教师介绍生字的记法和写法 2.介绍学生字的方法(读方法) 自学生字三步走: 借助拼音读一读 看清字形记一记 记住笔顺写一写

3.学生用此方法自学生字:抗、胆,并进行交流

[设计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能让学生受益无穷。]

4.范写,学生书空练习

5.学生练习书写,播放音乐,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姿势 八.作业设计

1.想一想,编一编:几天后。这只老虎又碰到了狐狸„„ 2.抄写生字 九.板书设计

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有很强的故事性,我在课堂上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过多的分析和讲解,以看图、朗读、表演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并重点抓住几个词语,作为课文的主线。

1.看图抓课文的主要内容。

两幅图生动有趣,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再看图,完全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词语进行朗读感悟。

针对“狐狸”,我抓住了“窜”、“骨碌一转”、“扯着嗓子”、“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这些词语,训练学生朗读的语感,并进行前后对比,突显狐狸的狡猾本性;针对“老虎”,我抓住“愣”、“蒙”、“跟”三个字,表现出它勇猛有余而智慧不足的本质。学生通过对词语的理解,展开朗读和想象,感悟课文内容。

3.意外的课堂生成

在学生朗读和表演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减少拘束,我退出讲台,指导学生进行评价,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评价中肯,朗读和表演也轻松随意,放得很开。

我在设计教案时,为了避免学生因为回答不上问题而设计了很多的“台阶”,如:引出“窜”字时我问:狐狸是怎样经过老虎身边的?这类问题似乎过于简单,而这样的问题一多,步步将学生引入教师的预设,缩小了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也使得我的课有点流于表面的热闹,缺少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此为我课后深感遗憾之处。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及反思

狐假虎威 教学反思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与反思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