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对于教师教育,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3 13:02: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对于教师、教育,我的思考

在这次的教师培训的作业有一个问题:“教师怎么对待自己所教的学生?怎样处理自己与学生的关系?”这个问题引起我很多思考。这是教师活动中很重要的问题。现在,教师与很多所谓的“问题学生”产生了很多问题,师生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甚至产生敌对情绪,使师生的关系社会化了。

我的思考有以下几点:

1、转型阶段的社会影响了我们老师与学生,甚至与教学的关系。我很不情愿的说,是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改变了我们;是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哲学改变了我们;是不敢为,不愿为,不能为的体制改变了我们;社会的风向,我们难以改变,但作为教师的良心,使很多老师感到痛苦和无奈……

2、压力、阻力、越堆越多,动力、精力越来越少了。没有了理念的职业,只有为了生存的工作。

3、急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使我们难以进下心来慢慢的处理好多数学生的问题。这与教育的本质是相违背的。豆腐渣工程慢慢的体现在教育领域。

4、心态、心情、心境、心胸、心得,在大环境下发生了改变,名声,名利,地位,神圣的职业……一切看淡了,一切无所谓了,一切自我为中心了

5、政府,我们的政府,你为教育教师做了些什么?钱?不够,关心?只在9月10日,成绩,只是数字游戏和表面文章。

学生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具有独立的思维特点、心态特点、行为习惯,是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决不是教师让他们做什么,怎么做,不做什么,他们就完全做什么,怎么做、做什么。作为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与自己平等的人,尊重学生方方面面的独立性,以人文关怀防范学生的问题行为。

学生观决定教师对学生问题行为防范的态度和行动。坚持了发展的学生观、独特的学生观、独立的学生观,对学生问题行为发生和发展的苗头和趋势,才能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平和、冷静地面对,才能以无限的爱心和耐心予以及时的防范。 防范学生的问题行为,要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是对于学生和教师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需要。对于学生而言,就是优化学生进行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因此,学生问题行为发生和发展的苗头和趋势就会得以减少或杜绝

1、育人为本

2、人本主义者认为:青少年的成长是由三维世界构成的,其一是对生活世界的认识、理解、融合,即学会生活;其二是对知识世界的认知、构建、积累,即学会学习;其三是心灵世界的唤醒、感悟、完善,即学会做人。在这三维世界中,知识世界是人的生命以外的东西,学生原来不具备,需要在学校完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积累构建,它是学校能给予学生最直观的东西,也是学校最显而易见的教育任务,即传统教育观念中所说的“教书”。而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则是与人的生命连在一起,与生俱来或从人一出生就要开始学习,并且终身都要学习。学校对学生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的给予,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育人”,对学生如何走好以后的人生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育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应试教育的误区也就在于背离了这一根本任务,而把学生知识世界的教育作为了唯一任务。

3、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首先是作为人而存在,是一个能动的主体,只有其主体地位确立,主体作用才能发挥。我们首要的是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其次是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更有人(指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促使学生把从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中建立的主体意识迁移到知识世界中来;其三是相信学生,在学习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在生活上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

5、(2)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让全体学生都在原先水平上都得到发展。这需要教育者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对所谓学习成绩差或行为有偏差的学生绝不能放弃,而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能得到自己的发展,这是检验教育者是否坚持“育人为本”的一块试金石。

6、(3)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教育者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说尊重学生、服务学生是当代教育给教育者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

7、

2、思想情感也是力量

8、“知识就是力量”是哲学家培根提出的名言,这当然是一种真理性认识,在历史进程中的确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但只停止在这一点上是不全面的,现在看一个人有没有力量,不能看他拥有多少知识,而是看他能够在实践中运用多少知识,能够把多少知识转化为满足人们或者市场所需要的产品。而情感和思想是知识产生力量的纽带和桥梁,因此,针对目前的状况,我们很有必要响亮地提出:情感和思想也是力量。力量并不仅来自知识,它更需要丰富、健康、理智的情感和正确的思想。

9、有专家认为,人的素质结构可以分为纵向的四层:

1、认知层面的素质,即学习和掌握人类所积累的经验和创造的知识;

2、认识层面的素质,即在学习前人的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有规律的东西经分辨吸收变为自己的认识;

3、自觉再实践性素质,在已经形成的正确思想的指导下,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自觉进行再实践;

4、第二本能层面的素质,经过长久地学习和消化吸收进行自觉地再实践,逐渐转变为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达到人的第二本能。专家指出,情感也是人的素质,在这四层素质中情感是最重要的,但它与知识不是并列平行的关系,从现实来看,情感在人的事业及发展中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稳定的情感是认识活动的动力和调节器。脑科学研究的成果也能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情感与认识以特殊的方式连在一起,都是脑神经整体功能的体现。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情感又有着巨大的调节作用,情感还具有引动力量,它能使后进者急起上进,失望者燃起信心,冷漠者出现热情,敌视者转为友善,悲观者勇气倍增;能推动人们忘我追求某种事物或是毅然舍弃某种事物……只要产生强烈的情感,就可能引发出相应的行动。

10、

3、让学生生活在希望之中

11、希望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只有有希望,人才会活下去;只有有希望,才能够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所有的孩子生下来就是天才”,每个孩子都是大有希望的,正如北京市光明小学的口号:“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争取明天行……”然而,大量非经济困难学生厌学辍学现象的发生警示我们,部分学生存在着灰心失望、悲观消极的心态,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该怎样让学生燃起希望之火,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呢?

12、(1)要及时慷慨地给与每个孩子积极的评价。

13、人类本性中最深刻渴求的就是赞美。没有一个学生不想得到老师的赞美和期待。教师对学生的赞扬与期待,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乃至成长产生巨大作用。我们要正确地利用评价手段来对待学生。一个孩子如果总是受到负面评价,就会产生自我的“负驱动”,自暴自弃。仅仅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同,一部分学生就会比另外的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为此,我们要拿起表扬的武器,要利用“放大镜”和“定位器”来给学生找优点,用“扩音器”和“互联网”给学生以积极的评价。在课堂上,我们不让每一个学生带着遗憾坐下,即便对于那些回答问题不理想的学生,也要使他们带着满足投入到深入的学习之中。

14、(2)要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要用优点融化学生的缺点。

15、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个填装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有感情、有思维、有自尊、有进取心的活生生的人。我们没有理由小看他们,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尊重,我们应该善待它们的错误,不要抓住他们的“小辫子”使劲地抖落,不要当众抖擞学生向老师吐露的\"隐私和心事\",

16、(3)要给每个孩子“推销自我”的机会和条件。

17、成长无法代替,发展必须主动,学生素质的形成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内化过程,内化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我们必须要给孩子以尽可能多的表现机会和条件。通过展示自我来让别人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这是每一个正常人都有的心理渴求,在“推销自我”的过程中,学生的自身价值得到体现,学生也在多维互动的时空中张扬了个性、自我矫正了不足。要想满足学生受人尊重的高级需要,就要尽可能多地给与学生“推销自我”的机会。

18、

4、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

19、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同等重要的。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身体素质是生命的物质载体,没有身体,生命就无法存在;心理素质则是生命的精神载体,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其它一切素质也将失去它存在的意义。一个人身体与心理都健康才称得上真正的健康。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相互制约的。就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二者缺少哪一个都是不完整的。 20、然而,人类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全世界有将近13亿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压抑是20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目前我国抑郁症及自杀造成的损失,已排在各种疾病的首位,据专家预测到,心理疾病中的抑郁症,将成为影响人类寿命,增加经济负担的第二大疾病。尤其令专家震惊和关注的是,近两年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一项对几所大城市的在校学生调查显示,有20%-30%的大中小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

21、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中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整体教学工作中的一部分,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以往只看成绩不看能力的测验评价方法。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在教学中多给学生爱和尊重,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驱力才能激发。

22、

5、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23、成功教育能使孩子找回自信。如果让一个心理、生理、人格尚未成熟的孩子老是处在失败的阴影中,他们永远看不到阳光。而成功教育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追求成功的心理动机得到强化,从而形成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

24、信心最好用成功来培养。即使是天才,也需要成功的机会来酿造。“在孩子们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则无论什么样的孩子,其能力的幼芽都能茁壮成长起来,所以说,孩子的能力的幼芽是被大人掐掉的。”我们不能给孩子提过高的要求,不要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把对孩子的批评、指责,改为表扬、鼓励,让他品尝到成功的甘甜。失败教育使孩子丧失了信心,成功教育使孩子找回了自信。成功更有利于酿造成功!

25、

6、表扬是制胜法宝

26、表扬隶属于被人理解的高级需要,当学生的这一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并能得到一定的强度时,它就会产生相应的学习动机,从而产生主动持久的学习热情。一个成年人尚且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何况心理比较脆弱的孩子呢?拿起表扬的武器,通过表扬使学生从重负下走出来,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这应成为我们的追求。

确立新的学生观

1、学生不是碗,教师不是缸

传统教育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缸”和“碗”的关系,以此作为比较、衡量教师与学生知识比例的“参数”,像“要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缸水”这句流传至今的“至理名言”,就是这种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这种认识还渗透了另外的一种思想,即学生是单纯、被动的接受知识信号的容器。传统教育把教育过程的双主体活动变成了教师的单向传输,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开放和自主发展,压抑了学生创造力的充分发挥。对于教师来说,极易产生对自身知识容量的满足感,放松自身的学习与发展,其最终结果是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造成知识源泉的枯竭。

随着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传统的学生观和教师观阻碍着教育,特别是学生的发展。现代教育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主体的人。教育是通过主体,为了主体,在主体之间进行的精神的交流和生命的对话。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是平等对话、互教互学的过程,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师生共同学习的“学习共同体”。学生的思维是由教师去发现、呵护、开发、点燃的火把。教学过程也将不再完全是按照教师单方思维设计并运作的“流水线”和“圈套”,而是变成一种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并不断完善的富有师生个性的创作过程。

2、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教育

“没有一生下来就坏的孩子,有的只是你对他的教育的不当、培养不当。后来为什么会有很多差异呢?那是环境熏陶促成的。”(国家总督学柳斌)的确如此,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教育。

所谓的“差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一个学生都是好的。我们只用一个模子去铸造学生,只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这样自然就把在这一领域不够突出而在其它领域大有可为的视为差生了。活生生的学生毕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世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反过来说,孩子之所以成为“违法者”或“不正常”的人,都是由于受了“违法的”或“不正常”的教育的缘故(马卡连柯)。差生差的主要原因是人为造成的,对眼中所谓的差生冷眼相待,甚至不屑一顾,横加指责,学生的心中没有阳光,周围空气匮乏,他怎么能茁壮成长?当然,学生的错误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改正的,其错误也并不一定全是教师的原因造成的,有些时候凭教师自己确实无能为力,但是,我们应该坚信:围绕问题想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

3、教育的捷径——发展强势智能

传统的教学要求教师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以相同的方式学习相同的学科,然后以相同的测验接受统一的评价,从而甄别出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不良的学生。这种教学方式是以智能一元论为基础的,认为通过传统的纸笔测验就可以来判断学生的智商的高低。多元智能理论则提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有完全相同的智力,每一个人都是以各自独特的组合方式把各种智力组合在一起。学生会表现出某些特别发达的智能,并倾向于用不同的智力来学习。一个学生很难具备各种智能的全部,每个人可能只拥有其中的若干种,而且不会每一个智能都表现得特别发达。在一个人所拥有的若干种智能中,可能其中的某一种或者两种在他的智能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其他若干种只是处于次要的从属地位。这就是学生智能的差异性。

对教师来说,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强势智能,这就是个性化教学的表现。在可能的范围内,教师的教应根据不同的学生智力特点来进行,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育对象强势智能的不同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以向他人展现他们所学的、所理解内容的方式去了解和掌握教学材料,并给予每个儿童最大限度的发展机会。

4、爱你没商量——班主任的基本功 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突出的特点是职业客体不同。生产加工业的客体是物,服务行业的客体是人,但基本是成年人,中小学教师职业的客体是人,而且是未成年人。班主任的工作最能体现教师职业的基本特点。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乌申斯基指出:“教师个人对青年人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无论什么样的思潮,无论什么样的奖惩制度都是代替不了的。”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特别是尊重、爱护、信任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教育才富有实效。爱学生,是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德区别于其他行业道德的主要特点。正因为如此,班主任的基本功就是爱每一个孩子。 班主任之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母爱或男女情爱。师爱是教师为学生主动健康成长营造的情感氛围,是教师为学生缝制的心理襁褓。不会,或者不善于为学生营造情感氛围的教师,就像母亲不会用襁褓、不会推童车一样,是一个不合格的教师。师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没有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教育就将成为不施肥的苗圃,不浇水的花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认知过程,更不是教师把知识从“桶”里倒入“碗”里的过程。学习过程是学生把知识、经验、技能等教学因素在情感的作用下共同“发酵”的过程。没有情感的温度,发酵是不可能的。

爱学生的基础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尊重学生人格是施爱的基本要求,也是获得学生的爱的基本途径。人格是一个人的尊严,是一个人对生存条件的心理反映。任何人,包括未成年人,对侵犯自己人格的行为都不可避免地会生成警惕、防御、抵触和反击的心理和行为。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就等于丧失了教育的权力。既然教育面向全体的,“一个都不能少”,那么,师爱也是对所有学生的,“爱你没商量”。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信心,都在师爱的沐浴下健康成长。然而事实上教师往往对好学生施爱容易,对后进学生、问题学生施爱较难,后进生被打击、讽刺的情况比比皆是。因为其人格尊严没有得到爱护,所以是后进更后进。转变差生的法宝只有一个——首先尊重他。

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古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说做事要“以己度人”、“将心比心”,可惜很少有人用到教育上

对于教育的问题,我的感想

我对于孩子教育的一点心得体会

对于韩流文化的思考

对于习惯性违章的思考

对于在线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于城市管理法制化的思考

对于信用社企业文化的思考

对于人生价值的理性思考

对于不同价值观的思考

对于班级管理的思考

对于教师教育,我的思考
《对于教师教育,我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