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去年树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45:43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树 教案

树的故事 教案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读书吗?那你们一定读了很多的课外书吧!老师带来了一些关于课外书的图片,比一比,看你能不能说出相对应的书名?

(预设:当出现树的图片时,学生会停一会儿,老师会说:图片上是什么?是什么样的树?学生自主回答。)

教师总结:这是嫩芽初露的树,这是一棵枝繁叶茂的树,这是一棵硕果累累的树,这是一棵枝叶枯黄的树。

2、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树”,走进一棵树的故事。(板书:树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谁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

(课文主要讲一个男孩向苹果树一次次提要求,而树总是尽力满足他的事。)

3、师根据学生汇报,总结出:大树总在不断的给予着,想办法满足男孩一次次的索取。

4、走进树的世界,发现树甜蜜的爱

为什么树能把自己的一切都给男孩?树和男孩之间有着一段怎样的感情?研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

小结:树枝粗壮,树叶繁茂,果实累累,这正是树最繁茂的时期。

3、“男孩每天都喜欢来这玩”拓展说话。师:他会来这里玩些什么呢? (1)采集树叶 (2)爬树 (3)荡秋千 (4)吃苹果 (5)捉迷藏

5、小结:和树在一起,小男孩是那样快活,大树给有了孩子的陪伴,他也十分的幸福!

三、再读文本

1、播放多媒体课件。(再现故事情节)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今天,我把“树的故事”中的两名主角请到了现场,想不想听一听他们的对话?

边听边思考,树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 开始,它是一棵很大的树,树上还长着苹果。后来,苹果没有了;树枝也砍了;最后树干也锯了,只剩下一个枯老的根。 2.激情渲染、质疑过渡:

教师:同学们,一棵那么充满生命力的树,没有了苹果,没有了枝叶,没有了树干,只剩下枯老的一息尚存的树根了!为什么会一次次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找出课文中男孩的话,仔细的读一读你就会明白的? 四 学习男孩的话

1.出示男孩的话:生读。

教师:读了男孩的话,你知道树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了吗? 具体说一说? 学生:

教师:因为要玩具所以摘光了苹果。这样说,继续。 学生:

2.发现“索取”。

我们先来看一下男孩和树前三次见面时的情景。我请三个同学来当男孩,分别读男孩的前三次的话,看看谁读得好。其余同学边听边想,从男孩的话中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男孩总是在不断地要求。

教师:是呀,从玩具到木船总是在不断的要求。换个说法就是在不断地(索取)。 教师:小结。同学们从男孩的话中,发现了他总是在不断地索取。这是我们在男孩话中的第一个发现。同学们可真会学习! 3.发现“我”字,体会“自私”。

教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在男孩的话中有一个字出现的次数特别多,是哪个字?

学生:“我”

教师:对,是我。激情启发:你看,我想,我要,帮我,给我,(上扬),你体会出了什么?

学生:男孩心里只想着自己,没有想别人。 教师:你还体会出什么? 学生:男孩很自私。

教师:这个词用得真准确。具体谈谈。怎么个自私法? 学生:心里只想着自己的要求,不顾及树的感受。

教师:心里只想着自己,总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这就是自私呀。

教师:同学们,从这一个个的“我“字中我们体会到了男孩的自私,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大家越来越会读书了。 4.总结男孩:

男孩为了给自己( ),就把( )。 男孩为了给自己( ),就把( )。 男孩为了给自己( ),就把( )。 这真是一个( )男孩!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学习前三次见面时男孩说的话中,发现了男孩的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不断索取。 五 学习树的话 1.奉献。 教师:面对这样的男孩,树又是怎样做的呢?自己读读课文前三次见面时树的做法,看看从中你能自己体会出什么?

教师:出示树的话,从树的做法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学生:树每次都满足了男孩的要求。

教师:是呀,面对男孩的不断的索取,总是在不断的满足,换个更准确的词语,不断的奉献。板书:奉献。

学生:树总是为了满足男孩的要求不断的奉献着自己。

教师:同学们体会得多好呀,让我们给她赞扬的掌声吧。在大声给同学们说一遍。男孩是在索取,而树是在----刚才用了一个词非常好,树是在“奉献”。板书:奉献 教师:请看大屏幕,当男孩想要-------------时,树奉献了-------------------当男孩想要————时,树奉献了——-—— 逐个下去不用举手回答。 课件:这真是一棵( )的树啊!

教师:小结:是呀,失去树干对一棵树几乎意味着失去生命呀,他也在所不惜,明明知道,还要奉献,这真是一棵无私奉献的树啊!

2.理解“一起玩”,体会默默不图回报。

教师:同学们,咱们再来看树的话,你还能体会出什么?

学生:树非常想和男孩一起玩,我是从两个“和我一起玩吧”体会出来的? 教师:你真会读书,注意到了这两个“和你一起玩吧”。除了想和男孩玩的迫 切,大家还能体会出什么 学生:

教师:和我一起玩吧是树的要求,与男孩的要求相比,你体会出了什么?

学生:树的要求只有一个,男孩的要求却有很多; 树的要求很低,而男孩的要求却很高。

教师:是呀,从玩具到木船,要求又多又高,树为了满足男孩的这些要求, 倾其所有,面对着这一息尚存地枯老的树根 面对着树的唯一的一个小小的要求,男孩却一次也(没有满足)。同学们,如果现在你就是那个男孩,我很想问问你,你为什么不满足树这唯一的小小的请求呀。(学生体验,进入角色)师生互动: 教师:你为什么不满足树这唯一的小小的请求呀? 学生:我很忙没有时间陪她玩

教师:可是你忙,怎么还有时间划船悠闲呀,。 学生:我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不能陪树玩。

教师:有时把我放在了第一位,把自己的事放在第一位,树为你奉献了一生啊,你就不能先放下手中的事,陪他一会吗。(学生:能。像你这样就好了,学生:不能。你就是课文那个冷酷的无情的男孩呀,做法的一样呀,生活中你愿意做这样地孩子吗?)

学生:我已经长大了不能光玩呀。

教师:树并没有要求光陪他玩呀,哪怕是一下会儿,也行呀,可是你也没有陪他呀?

学生:我已经长大了,有我自己的生活了。

教师:你的心里只有你自己,对奉献了一生的树,没有一点的感激回报之 情。这样的男孩,你愿做吗?

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都认为,没有任何的理由可以不满足树这小小的唯一的要求。可男孩就是(没有满足树)真是(自私、冷酷、无情呀)所以树就一直过着寂寞难过的生活。

六 学习两个“泪”

教师:过渡:许多年过去了,男孩终于又回来了。同学们看着,这就是男孩

与树第四次见面时的情境。在这一部分中,有两个“泪”字,看看他们的含义一样吗?请同学们用心地默读课文,读完以后同位两个交流一下,是怎样理解这两个“泪的”? 学生:默读交流 1.第一个“泪”

教师:我们先看第一个泪,这个泪,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伤心的泪。(为什么?)因为树觉着自己什么也不能再给男孩了,觉着很伤心。

教师:伤心地眼泪,你能试着把他读出来吗?学生朗读。

教师:树一息尚存,再想想父母说话时的感觉。真抱歉,读——学生朗读。 教师:你是怎样理解这个泪的?

学生:歉意的眼泪,觉着不能在满足男孩的要求了。 学生:内疚的泪等。

教师:同学们,树为了自己不再能为男孩奉献而歉意、内疚、伤心,这种心情怎样朗读,自己试着读一读吧?指名读、齐读。 2.第二个“泪”

教师:这个“泪”,你又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高兴,因为有了陪伴;满足了,又能奉献了等。

教师:是呀,树一生的等待,一生的奉献就为这一刻,这幸福的的一刻。咱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教师: „„再读这半句。 教师:他仿佛在说-------你说

学生:孩子,你终于来陪伴我啦,谢谢你„„ 学生:孩子,你也老了,做在我这儿歇歇吧„„ 3.朗读

教师:咱们一起再来读读第四次见面时的情境吧。树,谁来读,男孩?他仿 佛在说,你,你,你,我来读旁白。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用心感受这幸福而又酸楚的一刻吧

师:亲爱的孩子,此时你就是这个男孩,坐在这个枯老的树根上,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对不起,大树,我不该这样对你。

生:大树,真抱歉,你给了我这样多,我却从没想过你的感受。 生:我多想时光能够倒流,我一定好好陪着你。

七、升华文本主旨

师:亲爱的孩子们,这个故事是美国艺术天才谢尔·西夫斯汀的绘本作品,这部作品跨越了整整一个世纪,打动了许许多多人。

1、本文作者江江在改编这个故事时,这样写道: 一生读:(课件出示文章后三段)

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树就是我们的父母。

当我们长大后,离开他们„„只有在我们有求于他们,或遇到麻烦的时候,我们才回家。

你可能觉得男孩对树太无情,然而我们谁又不是那般对待我们的父母呢。

如果树是我们的父母,那么,孩子们,我们是不是那个小男孩呢?父母对我们倾注爱心,我们应该对父母行孝心。

2、同学们,父母养育之恩,他们不图回报。但是,我们要懂得感恩,懂得讲孝道。 出示“孝”。读课件。

3、下面我们就一起分享《二十四孝》里面的两个故事:黄香温席、王祥卧冰求鲤鱼。生读,你读了之后,想到了什么?

4、古语有一句话“家贫知孝子”,一个6岁的孩子是如何用幼小的肩膀支撑起一个家庭。出示课件。生自读。

5、同学们,行孝心不论古今,古有黄香温席,王祥卧冰求鲤,今有黄凤孝心少年,动物界尚有“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的人生本能,更何况现在正幸福生活的我们呢?

父母就是我们眼中的大树,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为我们遮风挡雨,无私付出。作为的子女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填写爱心卡)

6、汇报,配乐展示(播放歌曲播放《四德歌》)

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辛勤养育我们的父母,回报哪些无私关爱我们的人。(板书: 感恩父母 孝行天下)

八、作业布置

1、把这两个故事说给父母听,并和他们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2、为父母洗洗脚、捶捶背„„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用实际行动回报亲恩。

板书:

相机板书:男孩 要钱 要房子 要船 要歇脚 自私自利

树 给果实 给树枝 给树干 给树墩 无私奉献

感恩父母 孝行天下

推荐第2篇:《树》教案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树》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树防风作用。

2、情感目标:让幼儿萌发要多种树,爱护树木的情感。活动准备:

1)垫子:利用垫子作为幼儿旅游的交通工具——魔术毯,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2)种树材料:用卡纸做的小树、水壶各若干

3)多媒体教具:森林的画面(鸟叫、小兔)、一棵没有树叶的树及光秃秃的山坡、一场被大风袭击的情景(树倒了,房屋也倒塌了)

2、知识方面

(一)情景导入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旅游,好吗。

教师:怎么去呢?瞧,我们一起坐上魔术毯去旅游吧,准备好了的嘛,出发咯!

(二)说一说树的作用,让幼儿对树的作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多媒体展示了一个森林的画面。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在了这个画面上。给幼儿一个森林的情景。

1、我们来到了哪里? 森林里会有什么?

2、你喜欢树吗?为什么?(中找出树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让幼儿对树的知识有一个粗浅的了解。为突破重难点埋下伏笔。)

3、这里的树真多啊,我们继续一起去旅游,还会看见什么?(这样,既对这一环节一个小结,又顺势转入下一个环节。

(三)了解树的防风作用

1、对一棵树的猜想

多媒体画面上出现了一棵没有叶子的大树及光秃秃的山坡。与第一组的画面形成强有力的视觉对比。借此刺激了幼儿的神经,记忆留下了轨迹。

师:“来,猜猜看这棵树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

(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去想关于这棵树为什么长的这么大却没有树叶,这一大片的山坡为什么只有一棵树,而没有其他植物?)

师: “我们一起来问问树妈妈,这里怎么了?引入了下一个环节。”

2、观看大风袭击树林、房屋的情景

我让树妈妈来告诉小朋友,这里发生的事情:一场被大风袭击的情景。 了解了由于树被人类砍伐,越来越少,就抵挡不了大风的袭击。树被大风吹到,房屋也被风吹到了,

3、提问,让幼儿加深了树的防风作用 为了让幼儿加深对树的防风作用,我设计了几个问题 师:树为什么变少了?大风来了,树怎么了,房屋怎么了?

师:这里曾经发生了什么事?由于树被人类砍伐,越来越少,就抵挡不了大风的袭击。树被大风吹到,房屋也被风吹到了。最后,我给了幼儿一个问题:树有什么用?为教学的目标树的防风作用的解决打下了基础。

4、游戏:一起来种树

教师:“那我们小朋友可以做些什么呢?”那 “我们小朋友可以做些什么呢?”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在征求幼儿的意见,以幼儿的主观想法做为我们要做的事。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接着我们一起来种树。

5、一年后的今天

这时,多媒体上出现了“现在是2015年,现在是2015年”原来我们坐上的魔术毯通过时间隧道来到了2015年。一片茂密的树林,忽然,大风来了,但是树林抵挡了大风的袭击。小朋友欢呼了,高兴了,他们种的树抵挡了大风,他们成功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他们也深深的明白了树的作用,并产生了要一起爱护树木,保护树木的情感。突破了重难点,完成了教学的目标。

(四)活动的延伸------做环保小标记

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能进一步得到升华,付与行动,在区角活动或课后让幼儿一起做环保小标记,增加幼儿的环保意识,也是加深幼儿对活动的理解。

活动亮点

本次活动的最大亮点是:神奇的森林旅行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始终在游戏中活动。体现了《纲要》的精神。视觉的反差的冲击力,刺激了幼儿的神经系统,激发了幼儿的思维。总之,这是一次快乐的活动,层层深入,步步引导。让幼儿在愉快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掌握知识。

推荐第3篇:〈树〉教案

诗情画意——树

一、课程类型:造型·表现

二、教学对象:初一年级

三、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树的结构及几种中国画的造型表现。

②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中国画中树的几种基本画法,提高学生为以后学习山水画打下基础。

③情感目标:通过树木画法的教学,体验用笔的情趣,感受中国山水画的一种意境。

四、教学重点:认识树的基本结构,学会集中树的基本造型表现。

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笔墨体现各种不同造型的树。

五、教具:多媒体设备、画册、墨、宣纸、碟子

学具:国画工具——笔、墨、纸、碟子

六、教学过程

1、导入:在平时生活中大家有没有仔细观察过树

中国画中树的表现形式,与现实生活中的树进行对比。

引出本课的主题,怎样画树。

2、①提问:树有很多种类,但其组成部分是一样的,那么大家知道树有几个组

成部分么?

小结:

(树干、树枝、树叶、树根)

②那么要画一棵树,大家知道先画什么后什么吗?学生回答(树干、树枝、

树叶)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分别动手来画一画

Ⅰ.画树干(临摹书本16页)

Ⅱ.画好树干,让我们来练习一下树枝,树枝有很多种,有向上生长的和向下生长的, 可概括为两种基本形态(“鹿角法”和“蟹爪法”)

画树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棵树的立体感。树枝要注意取舍、概括.(临摹书17页,展示《芥子园画谱》49页,画的时候注意用墨的浓淡) Ⅲ.画了树干,树枝,接下来我们来了解树叶的表现方法。

( 让学生描绘树叶的各种形状)

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勾法。

(点叶和夹叶)

点染法:胡椒法、梅花点与鼠足点、松叶点、介字点与个字点 双勾法:三角形、圆形、菱形

Ⅳ.展示山水画作品,说明树有远近之分,在表现上也是不同的,如松树的画法(书17)(学生可动手画一画)

展示《芥子园画谱87-90页》

3、回过头来再看一下现实中的树与国画中的树。

我们动手画树之前,大家知道首先要干什么吗?(学生回答)

小结:深入观察树的结构,要多想想,在脑海中构思好要画的基本构图。(中国画的精髓就是笔随意走,一气呵成。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印象动手画一棵或几棵组成的树。(注意要先思考,再动笔)(在学生画的过程中进行指导、点评)

4、总结:创作一幅作品时思考很重要,也就是注意观察,做到多想想、多画,

可见想比画更重要,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树。

5、作业: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树的生长规律及特点,可作一些记录。

推荐第4篇:《家庭树》教案

课题:家庭树

摘要:本篇教案《家庭树》,是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幸福家庭伴我成长》的第二课时。整篇教案分为:课前准备、画家庭树、向你说说我的家、尊重长辈的礼节和总结五部分。这一课的教学内容特别生活化,也特别有趣味性,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己画家庭树,理解自己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初步理解什么是家庭,懂得尊敬父母长辈的一些礼节,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激发对家庭的热爱之情。本人认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模式应该创新,改进过去的“教师教、学生听”、“教师高高在上”的想法和认识,平等的对待每一名学生;并依据教材,上好每一堂课,而不是教教材。

关键词:生活的地方、成长的摇篮;展示自己带的全家福照片;尊敬长辈的礼节;孝敬长辈。

《家庭树》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自己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初步理解什么是家庭,懂得尊敬父母长辈的一些礼节,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激发对家庭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孩子关爱家人的意识。

教学重点:感受亲情,萌生对家庭的热爱,得到亲情的体验。 教学难点:

1、懂得尊敬长辈的一些礼节。2、懂得家庭中亲属关系的称谓。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照片、多媒体课件;课前布置学生对家庭主要成员进行调查。 学生准备:家庭照片一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老师指名学生,问:“你能告诉大家,你家有几口人?分别是哪些人吗?” 教师小结:“是呀,我们小朋友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有的是由爸爸、妈妈和我在一起,这就是两代人在一起生活的小家庭;也有的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的,这就是三代人组成的大家庭。家庭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成长的摇篮,如果把家庭比作一棵树的话,那么家就是一棵‘家庭树’。”

揭示课题:家庭树(板书课题)

二、认识家庭,画画我的家庭树

1、教师出示:“我的家庭树”(图片)。

问:你能把自己家人的称呼填在家庭树的恰当位置上吗?

2、教师提问:该从何处入手填?

3、交流。(1)从下往上填(为什么)

(2)从上往下填(为什么)

4、学生动手填家庭树。明确写字时的姿势。(请一生上台填写。)从刚才的填写中,说说你明白了什么?先有了爷爷奶奶再有爸爸,有了外公外婆才有妈妈,有了爸爸妈妈才有我.在我们每个家庭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肯定是很关心我们、疼爱我们是吧!在我们家里肯定是很温馨,充满快乐、大家都是那样地和睦相处。这样的故事肯定举不胜举,怎么也讲不完。昨天我们作了一个调查,调查了我们家人的姓名及兴趣、爱好,还有你们之间的有趣的故事。

三、向你说说我的家

你想让我们同学和老师了解一下你的家人吗?

1、每位同学展示自己的调查表及全家福照片。

为了能让你更好地介绍,我们先四人小组里轻轻地交流一下。

2、小组交流。

3、(教师准备几个与长辈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到长辈对自己的关心是在一些细枝末节中,当时体会不到,过后就能深深感悟到。

老师讲的是一个和妈妈之间故事,我想我们小朋友肯定还有与另外家人的故事,是吗?你能响亮、清楚地告诉大家吗?

、全班交流。

①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自己带的全家福照片。

②分别向大家介绍家庭成员的称谓、兴趣爱好和你们之间的趣事。 长辈对我们这样关心,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讨论)

四、尊敬长辈的礼节

1、聊一聊自己所知道的尊敬长辈的礼节。

2、出示三幅场景:

A、就餐前,餐桌上,我们是怎样做的?家人又是怎么做的?

B、妈妈下班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C、家人生病了,我是怎么做的?

3、讨论一下。

4、学生认领场景,组合起来表演上述场景。

5、评一评他们的表演,归纳他们的表演中告诉我们孝敬长辈应做到一些什么?

6、请平时这么做的学生谈谈自己这么做后的感受,以及长辈们的反应。(可以穿插教师的故事)

五、总结谈话。

教师:说说你学了这一课时,明白了一些什么? 小结:家庭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爱护子女,子女孝敬父母,年长的照顾年幼的,年幼的尊敬年长的。这样我们一家子就会永远和和美美、亲亲热热。

二、画画我的家庭树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家,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互相依赖。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你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呢?(父母)那老师呢?向学生介绍自己的父母(出示照片),父母辛苦地把我养育大,而现在的我也做爸爸了,我的父母呢就成了爷爷奶奶了,这就是我现在的家庭。(出示照片)

我们的家就像一棵树,从根长起,不断地开枝散叶,然后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每一个家庭就有一棵家庭树。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去完成你的家庭树吧。

学生完成家庭树后,分小组交流,让学生说说从中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关于家庭,家庭小博士还有话对你们说呢。

三、家庭成员简况

老师把我们班的两位同学的家庭成员分别拍了下来,请她们上来介绍一下。(播放录像)

1、我们的家庭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组成,每一个成员都有不同的称谓,有自己的爱好,家人之间相处的时候还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

现在请同学们把课前做好的《家庭成员调查表》拿出来和你的小组成员交流分享一下吧。让学生拿出已经做好的调查表,分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教师也拿出自己的调查表,与学生交流,做到平等对话。

2、小组同学拿出几张拍下了家庭趣事的照片或者自己做的一本《开心一刻》小相册和同学分享,引发学生对家人的亲情感。

3、请两位同学上台介绍 ,全班交流家庭成员之间的趣事。再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照片投影,学生自己介绍。

1、能和你们一起分享家庭趣事,老师感到真高兴。同学们在家里都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全心全意地照顾着多么幸福。他们为了照顾你可是付出了所有。有一位奶奶她就是这样做的。美文欣赏《***跛脚》(出示画面,听配乐故事)。正是因为有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才有了爸爸妈妈。也正是因为他们辛辛苦苦把爸爸妈妈抚养成人,你才能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都是长辈,值得你去尊敬。

看看家庭小博士又想告诉我们一些什么话。

家庭小博士说尊敬长辈可是传统了,古而有之,那么古时候人们是怎样做的呢?学习中华古训。读读说说意思。

古时候的人可真有礼貌呀,可有个小朋友真是让人看了直摇头,你们看,他来了。(播放录像)。看看谁的眼力好,找出录像中的同学做得不太好的地方。今天他也到我们教室了,听了同学们的话,你有什么想法?

你还知道有哪些尊敬长辈的礼节?请学生起来说说,并谈谈自己做得怎样。 同学们知道的还挺多呀,我们班有一位同学不仅知道,而且还做到。(看录像《生日》)真是个好孩子,老师还把她的家长请到教室里了,听听家长怎样说的。老师还把其他一些同学的家长也请来了,听他们说说一些同学平时在家里的表现。

五、画全家福

1、一家人互相尊敬,相亲相爱,开开心心地生活在一起多么幸福,同学们生活在这样的家庭多么快乐。快拿出你们的画笔,用心去画一张全家福,并写上祝福的话语,放在家里,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感受这份幸福。(配乐《可爱的家庭》)

2、为了提高家庭的幸福指数想几条好的建议,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努力去做到。

花卉与生活

课型: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欣赏活动认识到艺术来源生活,高于生活。花是自然界美的使者,人们喜爱花,因为它有缤纷的色彩、有婀娜的姿态、有深切的寓意。花代表着多姿的姿态。艺术作品中,表

从东方到西方,从古到今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花的欣赏,在东西方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花的热爱。 教学内容与目标: l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花的造型特点及寓意。 2认识,比较中外不同艺术表现方法及不同表现形式表现出的花的特点,从中感悟艺术家在作品中寄托的情感。 3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使学生对大自然更加关注,学会发现大自然的美,学习用美装扮生活,用花美化生活。 教学重点:

1认然界中的花与艺术中的花的关系。

2学习运用花美化生活。 教学难点:

1对比中西方作品.从不同的文化背景认识艺术家们不同的表现方法。

2理解、感悟绘画作品中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

花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认识各种各样的花。展示课前收集花卉的资料。 2介绍自己喜欢的花的名称、特点及表达的寓意。

(闻一闻花香) 3带来鲜花的同学边介绍边将鲜花插在花瓶中,组成美丽的瓶花。 4请学生淡自已此时的心情。 师:生活中的花不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给人带来了美的享受。 出示课题:生活与艺术中的花。 二讲授新课: 1了解西方绘画的表现方法 观察:《蓝花瓶》塞尚(法国) (1)对比实物瓶花,观察并了解静物画的表现形式。 (2)分析画面构图及色彩的美感。 (3)与生活中的瓶花相比有什么不同? 画家简介:保罗·塞尚后期印象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学生交流,从造型、色彩、笔触等方面进行比较) 观察:《银莲花》杜菲(法国)

具体分析:(学习观察细节) (1)生动的花瓣。

(2)带有花朵图案的花瓶。

(3)整合画面的桌布。 2了解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

观察:对比《写生玉簪》和《露气》两幅作品。

具体分析两幅画的不同绘画风格:

(1)工整、细腻

(2)大气、豪

3尝试并对比中西方绘画的不同特点

小组合作探究:

中国画和西画在花的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对照书中作品谈谈自己的观点。(组长记录大家的发言。)

小组间进行汇报。

学生进行评述

观看《粉彩百花圈瓶》(清)

学生从不同角度谈自己的感受。(花的造型、线条的运用、做工的精细等。)

再次感受花在生话中的应用。

谈一谈自己身边哪些地方是运用花进行装饰的?怎样装饰的? 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鲜花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用花装点节日广场、美化居室、用花表达自己的心意,美化我们的生活。

观察书中第21页房间布置图片:你想在这个房间里挂哪幅画?说一说你的想法

原文地址:http://www.daodoc.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82943 内容来源: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daodoc.com/

推荐第5篇:那树教案

《那树》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王鼎钧及其散文创作成就。

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2、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艺术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3、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培养语感。德育目标: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

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品读法

4、延伸拓展法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总第18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的最大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他们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的车轮的碾压下,成片成片地消失了。这不,就连街头那棵老树也未能幸免,就让我们一起拜读王鼎钧先生为那树写的“悼词”吧。

二、资料助读

1、关于作者

王鼎钧,台湾著名的散文家。主要的散文作品有《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人生观察》《长短调》《世事与棋》《情人眼》《碎玻璃》《灵感》等。

2、多媒体播放反映人类生存困境的若干画面,如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沙漠蔓延、洪水肆虐、森林面积锐减、资源严重枯竭……

三、学生默读课文,积累生字词,并交流。多媒体显示;

佝偻(gōulóu):脊背向前弯曲,文中指老树枝干弯曲。倒坍(tān):倒塌。萌庇(yìnbì):大树枝叶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

引颈受戮(lu):伸长脖子接受杀戮。踝骨(huái):指树干靠近根的部位。

虬须(qiú):卷曲的胡子。这里指树根。周道如砥(dī)这里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思路。

2、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大致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篇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第二部分(从“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到“在星空下仰望上帝”),描写近期的大树,写大树妨碍了道路发展引起人们的议沦,使人们质疑其存在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从“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到结尾),描写现时的大树,作者对大树的最终命运作了关键性的描述,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教师总结:本文按大树生命经历的顺序叙事,越是久远的叙述得越简略,越是近期的叙述得越详细。

写大树的早期、近期和现时的情况,都有较为明显的浯言标志。如第6段开头有一“但是”转折,表明另一种相反的情况将要讲述,由早期的大树自然过渡到近期的大树。如第9段开头说“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表明将要讲述某一具体事件,由写近期的大树自然地过渡到写现时的大树。梳理文章思路时,要充分借助这些浯言标志(路标)。方可快速理清全文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五、阅读相关段落,仔细体会,认真分析。

(一)认识树——感知树的形象。

那树的不平凡经历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在我们的心中,那是一棵什么样的树呢?请同学们运用下面要求的句式说一句话。

那是一棵----------的大树,因为-------------。(提示:可从树的外形、品格、遭遇、作用和它所处的环境等方面概括,也可以从作者对树的感情方面或读者对树的感情方面概括)

如那是一棵有着坚固而稳健身躯的奇特的大树,因为它虽然显得老态、佝偻,但坚固稳健、繁密茂盛;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看上去像生铁铸就。

(二)哀悼树——体味作者的情感

提问:作者描述老树的形象时,融注了浓浓的情感。请揣摩在“绿着生”“绿着死”两个生命阶段的描摹过程中,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品味、辨析。

“绿着生”。那树古老、神奇、多情、忠诚,作者对树怀有满腔的热爱和崇敬之情,树的生存受到威胁,但它“绿得更深沉”“依然绿着”“照旧绿”“绿得很”“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平淡的言词背后,涌动着汹涌的激情。

“绿着死”。“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树遭杀戮。惨不忍睹,作者心中的痛苦、悲哀、愤激之情溢于言表。

(三)思考树——给予人类的深思

你认为作者讲述那树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树是象征——象征美好的大自然,以及人类的古老文明与传统文化。

这篇散文表达作者现代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

文明砍伐了丛林,却盖起不见天日的大厦;文明驱走毒蛇猛兽,却制造市虎;文明消灭瘴病瘟疫,却散布原子尘;文明消灭了人体内的寄生虫,却代之以有害的色素和防腐剂…… ——王鼎钧

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六、板书设计

早期的大树{外观形象:深沉稳健、生命力强

生长环境:远离文明、自然古朴 (痛惜) 人与自然要

——大树公德:友善待人、无私奉献 处,

近期的大树{与外界环境的矛盾 忍辱负重} 展不

——内心矛盾冲突 胸怀豁达 应该以牺牲

环境为代(忧思)人类的发和谐共 现时的大树{树遭厄运 悲惨结局} 价

七、拓展延伸 蚂蚁国传说 挖根、平路

(引人深思)

1、根据你的积累,写出饱含着对“树”的深情的古诗词名句,并写出作者和题目。【交流点拔】树木丛生,百草丰盛。(曹操《观沧海》)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请写出与树相关的谚语或俗语。

八、播放音乐那英唱的《好大一棵树》 人要脸,树要皮。 【交流点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推荐第6篇:教案《树真好》

中班语言:树真好

目标:

1.仔细聆听,理解散文内容,初步了解树有哪些好处。

2.掌握句式“树真好,......”,并能运用这一句式进行简单的创编。3.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萌发亲近树木、爱护树木的情感。 准备:PPT 轻音乐

过程:

一、看课件《树林》,并用谈话引出主题,导入活动。1.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地方?你在树林里玩过吗?什么感受? 2.幼儿自由、大胆表述。

3.大家都喜欢在树林里玩,而且这么喜欢大树,说明我们的树朋友(教师竖起大拇指用动作提示,引导幼儿说出“真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

二、欣赏散文诗《树真好》 1.完整欣赏、理解内容。

——我们来看一看,听一听,谁也在说树真好。(结合PPT,配乐朗诵) 2.谁喜欢树?(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3.鸟为什么说树真好?(它们可以在树上干什么?)引导幼儿学说第一句,先夸树真好,然后再说为什么说树真好讲出来。

4.我们全家为什么说树真好? 5.小猫为什么说树真好? 6.我和布娃娃呢?

7.小结:这首散文诗给我们呈现了那么多美妙的画面,让我们一起配着好听的音乐和我们好听的声音来念一念。

三、我也来说说

1..刚刚散文诗中说了那么多树的好处,我也知道一些树的好处挺好哟,看看我是怎么说的“树真好,秋天果实阵阵飘香,摘下尝一尝,香又甜”,你能用散文中的语言说说树还有哪些好处?

2.请你旁边的小朋友互相讨论一下,然后也用散文诗中的句式“树真好„„”来跟我们大家说一说。

3.小结:树真好,它可以让大家的生活充满乐趣,变得那么美好,让我们到外面夸夸我们的树朋友吧!(来到香樟树边上)分组自然的朗诵。

推荐第7篇:树真好教案

语言:树真好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了解树的作用,并愿意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树木。

2、鼓励幼儿大胆组句,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认识各种树木,丰富幼儿知识经验。

活动重点:

通过欣赏散文,了解树的作用以及一些保护树的方法。

活动难点:

虽然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树,但孩子们并不了解树对人类、对环境的作用,更不了解保护树木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各种树

2、自制树干、水滴、树叶

3、自制大书《树真好》活动过程:

一、出示“树”图片,了解生活在周围的树

1、(出示“树”图片)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树)你在哪里看见过树?(幼儿自由表达)你认识哪些树呢?

二、欣赏更多“树“的图片,丰富幼儿经验

(1)师:小朋友,今天张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树,你们来看看,你认识哪些树?(梧桐树、柳树、香樟树、银杏树、白桦树、松树)

(2)教师逐一介绍各树 梧桐树:(外国物种)

柳树:(很美,像小姑娘的头发)

香樟树:(无锡市树)

银杏树:(很古老的、药用) 白桦树:(在中国的北方、耐寒)

松树:(常青树,诗句)

水杉树:(水边的,建筑如造房子、做家具的好材料)

三、说树游戏

(1)组词:组关于树的词语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说了很多树,现在我们来种一棵树吧,但是有一个规则,要请每个孩子组一个带有树的词语,比如:大树。每个孩子说完了,我们就把树种下去,有信心吗?(幼儿轮流组词、组完词出示教具树苗,种树) (2)组句:说一句关于树的句子

师:接下来,又有新的挑战了,小树种下去还要精心照顾才行,还要给它浇水,下面要请每个孩子说一句带有树的句子,说完后,我们每个人拿着水滴去给小树的树干和泥土浇水。(幼儿轮流组句,组完句子把水滴贴到泥土上或者树干上)。 (3)说句式:树真好。„„

师:小树在小朋友照顾下会越长越高,以后还会长出绿绿的叶子,但是又有新的挑战了,下面我们要来夸一夸树,要用“树真好。„„”这样的句式来说句子,比如:张老师说,树真好。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新鲜氧气。(幼儿轮流说句式,说完请每个孩子把树叶贴到树枝上)

四、欣赏散文,了解树的作用,并激发孩子保护树的意识 (1)出示大书,讲述散文、引导幼儿欣赏散文

师:刚才你们说了那么多树的好处,现在张老师也要来夸夸树了(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散文)(2)通过谈话,交流保护树的方法师:看来,树不但能给人类带来好处,也给小动物,也给地球带来了好处。树这么好,我们要不要保护它?有什么好办法呢?(浇水、施肥、阻止破坏行为、自己去种树、冬天给树保暖、给树捉虫,修剪枝叶、制作保护标记让更多的人保护)师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现在我们下次就一起去制作保护小树的标记,让更多的人加入保护树木的行列中吧!

推荐第8篇:教案 树真好

活动名称:散文诗《树真好》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受其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感知散文诗的意境美。

2、学习散文诗中优美的语言描述,能跟据生活经验想象画面,运用优美的语言进行创编活动。

3、进一步了解树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活动准备:多媒体视频、课件、拼图、图画书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了解破坏树木造成的危害。

1、师:你看到了什么?小鸟为什么没有了家?风沙为什么会越吹越大?

2、师:那我们可以怎样做呢?

3、教师小结:是啊,如果有大树就好了。有了大树,小鸟就可以在树上筑巢,每天天一亮,小鸟就叽叽喳喳地歌唱;有了大树,就能挡住风沙,大风再不会吵吵闹闹的到处乱跑了。树可真好啊!

4、过渡语:那除了这些,大树还有哪些好处呢,老师告诉你们,大树的好处就藏在小朋友每个桌的拼图里,大家快来动手拼一拼,讲一讲大树的好处吧!

二、合作拼图,感受大树的美好(配乐)。

1、指导语:每组推选一名小讲解员,给大家讲一讲拼图的内容。

2、教师小结四幅图片的内容:图一:树真好,打开窗户,阵阵风儿把树的香味、花的香味吹进了屋里,好香啊!图二:树真好,天热了,可以在树荫下搂着小猫咪睡个香香的午觉。图三:树真好,可以做个秋千挂在树上,让我的娃娃也坐上去摇啊摇,荡秋千。图四:树真好,在静悄悄的夜晚,风儿和树叶还可以一起唱歌谣呢。

3、过渡语:小朋友,这就是大树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贴出前两幅图片)人们还把它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散文诗呢,接下来老师给小朋友朗诵一下。

三、借助图片,教师配乐示范朗诵散文诗。

1、欣赏前问题:仔细听,你喜欢哪一句,这一句是怎么说的?

2、欣赏后请幼儿回答,再集体学说。

四、利用课件,初步尝试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1.利用课件,再次欣赏散文诗。

(1)提问:散文诗里的小鸟是怎样唱歌的?(叽叽喳喳)师:这样的词语叫重叠词。

(2)欣赏前问题:接下来请小朋友看着课件再来欣赏,这一次我们比比看谁听得认真,能听出像叽叽喳喳这样的重叠词,还有几个?

(3)提问:你还听到了哪些重叠词?是怎么说的?集体学说。 2.利用课件,师幼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五、发散思维,知识延伸。1.发散思维,尝试仿编。

师:小朋友除了这些,树还有哪些好处呢?你能试着用好听的语言说一说吗?

2.知识延伸,好书推荐。教师向幼儿推荐图画书《树真好》《爱心树》《两棵树》。

推荐第9篇:树之歌教案

《树之歌》第一课时教案

-----勾里中心学校杨泽欣

学习目标:1.认识“梧、桐”等8个带木字旁的生字,会写前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

学习重难点:1.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

2.流利朗读本文儿歌,尝试背诵儿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请你们猜一个谜语。(出示谜语) 生:树。

师:答对了,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树,你们知道哪些树呢? 生:桃树,梨树,柳树……

师:看来同学们认识很多树,今天我们一起再来认识一下更多的树,一起来学习一下《树之歌》(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会的字拼音拼读一下,找一找文中有几棵树?

生读课文回答:11种。

师:有些同学说10种,有些同学说11种,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到底有多少种书。

师生一起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树的名称,一共11种。

三、认识生字:

师:出示卡片,请同学们找一找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有哪些共同点? 生:有好多都是木字旁。

师:你观察的非常仔细,我们今天先来学习一下这几个带有木字旁的字。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什么结构? 生:左右结构。

师:如果用加一加的方法你们会加吗?

生:会。木加吾是梧,木加同是桐。木加圭是桂…….师:我们的同学观察的都非常准确,你们发现了吗,木字旁的字都和什么有关系? 生:和树木。

师:你们真聪明,我们发现木字旁的字都是和树有关系的,我们一起来念一下这8个带有木字旁的生字。 生读。

师:我请一位小老师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的对不对。 生读。

男生读,女生读。

师:接下来让我们进入习字比拼。今天我们学习的字都是什么旁的? 生:木字旁。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木字旁的字怎么写。

教师范写“杨”,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字的这个字的组成有什么特点。 生: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师:观察的非常仔细,那么看看其他木字旁的字是否也是这样的呢?再来看一遍老师写的这个字,注意横折折折勾是一笔写成的,请同学们在书本上描红一遍,再书写两遍。 生写字。

师:写好的同学和同学互相交换一下,看看写的是否准确。符合我们的写字要求,就请给你的同桌打上五角星。 生互相批改。

师:接下我们来学写新的字。

范写“桐”注意木字旁窄一点。“同”横平竖直框正。

范写“枫”注意木字旁窄一点,“风”上窄下宽,竖撇在竖中线左侧。 范写“松”注意“公”的第一笔撇从竖中线上起笔撇至“木”侧,捺尖落在横中线上。 范写“柏”注意左右宽窄相当,左长右短,右边的“白”要写的略瘦。 范写完后请同学们描红一遍,书写两遍。

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读通儿歌,尝试背诵。

2.学写其他木字旁的生字。

推荐第10篇:《三棵树》教案

课前预习:

《三棵树》

1.了解作者苏童的生平以及他的作品。

2.通读全文,掌握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的基础上,体会文章传达

出的感伤的情绪。

3.思考“阅读练习•探究”的四个问题,准备课上发言、交流。相关课程标准: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探究“我”生命中的“三棵树”的意义。

2、认识树与人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树”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难点:文章诗意的语言和感伤的抒情基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评价任务:

( 1 ) 初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认识三棵树的形象 ( 2 )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感悟三棵树的诗意。 (3)细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探究三棵树的意象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

每个人都有一颗童心,都有着一段难以忘怀的童年梦,苏童先生心中的“三棵树“又是如何地让他难以忘怀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苏童的内心世界吧!

二、检查预习

1、为加点字注音:(投影或板书) 嫉妒( )

颤抖(

) 埠(

残垣(

) 楝(

瓦砾(

) 桷(

枇杷(

2、解释词语:(投影或板书) 蓝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夷为平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郁郁寡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局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新授

( 1 ) 初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认识三棵树的形象

1、教师提问:三棵树在文章中究竟指什么?

明确:“我”生命中遇到的三棵树,作者是由一趟长途列车的终点站名引到对这三棵树的叙述上的。

2、教师提问:三棵树是指哪三棵树? 明确:苦楝树苗、石榴树、枇杷树。

3、教师提问:这三棵树有什么特点呢? 结合文中语句分析。 幼小无依的苦楝树 引导学生读这一段:

“我种过树。我曾经移栽了一棵苦楝的树苗,是从附近的工厂里挖来的,我把它种在一只花盆里——不是我的错误,我知道树与花草不同,花入土,树入地,可我无法把树苗栽到地上——是我家地面的错误。天井、居室、后门石埠,不是水溪就是石板,它们欢迎我的鞋子、我的箱子、我的椅子,却拒绝接受一棵如此幼小的苦楝树苗。我只能把小树种在花盆里。我把它安置在临河的石埠上。从春天到夏天,它没有动窝,但却长出了一片片新的叶子。我知道它有多少叶子。后来冬天来了,河边风大,它在风中颤动,就像一个哭泣的孩子,我以为它在向我请求着阳光和温暖,我把花盆移到了窗台上,那是我家在冬天惟一的阳光灿烂的地方。就像一次误杀亲子的戏剧性安排,紧接着我和我的树苗遭遇了一夜狂风。狂风大作的时候我在温暖的室内,却不会想到风是如何污辱我和我的树苗的——它把我的树从窗台上抱起来,砸在河边石埠上,然后又把树苗从花盆里拖出来,推向河水里,将一只破碎的花盆和一抔泥土留在岸上,留给我。” 明确:苦楝树具有幼小无依的特点。(从“我没有树”,变成我有了自己的树。这棵树是有点可怜的。第一,是一棵没有什么可爱之处的幼小的苦楝;第二,它居然是栽在花盆里的,在这样土壤里,就是生长起来,也是可怜的。从这种可怜的抒写中,流露出作者的深意,也寄托了对人、对城市的调侃的意味。) 热烈奔放的石榴树

引导学生读这一段文字:

“你猜是什么树?两棵果树,一棵是石榴,一棵是枇杷!秋天午后的阳光照耀着两棵树,照耀着我一生得到的最重要的礼物,伴随我多年的不安和惆怅烟消云散。这个秋天的午后,一切都有了答案。我也有了树,我一下有了两棵树,奇妙的是,那是两棵果树! 果树对人怀着悲悯之心。石榴树的表达很热烈,它的繁茂的树叶和灿烂的花朵,以及它的重重叠叠的果实都在证明这份情怀.含蓄深沉的枇杷树

枇杷含蓄而深沉,它决不在意我的客人把它错当成一棵玉兰树,但它在初夏季节告诉你,它不开玉兰花,只奉献枇杷的果实。我接受了树的恩惠。

教师提问:枇杷树具有含蓄深沉的特点, 石榴树具有热烈奔放的特点。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作家用抒情的语言来表现他的激动。强烈的抒情表达了作者极端的激动。“伴随我多年的不安和惆怅烟消云散。这个秋天的午后,一切都有了答案。”这个答案是情感的答案,对多年的惆怅和不安的答案。这是一棵私有的、属于作家自己的树,自己的感情之树,在十五年后,这一点上和那花盆里的树,恰成“巧合”,对遭受“亲子误杀”造成的隐痛,又是一种感情的补偿。

4、教师提问:作者在对果树的描写中还提到了孩子和鸟儿,作者驱赶鸟和孩子,果树却迎接它们的到来,没有怨言、执着的付出,无边无际的奉献。那么两相对比的话,我们在果树的身上可以看到一种什么精神? 明确:对人平等无私奉献的精神。

5、教师提问:在作者的一生中,这是他拥有的三棵树,但是应该说在其余大部分的时间,他没有得到树,那么关于树的其他的情节,请你概括一下。明确:思树、种树、丧树、得树、失树。

( 2 )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感悟三棵树的诗意。

教师点拨:在不同的阶段,作者在对待树的得与失中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从文章中找语句,来谈一下作者的情感脉络。

学情预测: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抓住最根本最能直接表达情感的语句来分析,回答的角度是字里行间传递出的感情是什么。

教师补充讲解:最早在作者的想象中的树是很高很挺拔的挺立在原野上的,有着绿色的冠盖和褐色的树干。但是这只是作者的想象,在现实中作者多次提到“我”没有树,这让“我”怅惘,成了“我”的隐痛,成年后我见过了很多树,但是那都不是我的树,这不由的将读者的思绪引向一个悬念:那么作者的树到底在哪里呢?在迁居新居之后,“我”得到了“我”一生得到的最重要的礼物――两棵树。在作者欢快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想象,其实无论石榴枇杷,还是其他,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树,枝繁叶茂的树。树的存在,让“我”知道“我”是个幸运的人。但是“我与两棵树的相互注视渐渐变成单方面的凝视”,“我忽略了树”,对它熟视无睹,当树终于有一天将离去时,我才又怅然若失起来。

看作者这一生,他种过树,但是苦楝树只能种在花盆里,并且被我偶然的疏忽和难以抗拒的天灾毁了,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不难感受到生存的无依、无奈。)后来我拥有了两棵果树,但是七年之后,它们依然离我而去,作者连续使用两个“埋葬”,表现对逝去的一种哀悼,可见他情感的悲伤与凄凉,那种得而复失的感觉不是简单的伤心两个字可以形容的。不同的是,幼小而无依的苦楝因我的疏忽和天灾而离开,而这两棵树被城市的建设所毁。结果“我”的树消失了,“它们原来并不是我的树”。那么“我的树到底在哪里”?

明确:强烈的怅惘-无奈自责-悲伤、隐痛与缺憾-快乐与欣喜-哀伤与缅怀(板书 (3)细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探究三棵树的意象

1.作者在文章中多次询问:“我的树在哪里”,请思考为什么作者一直在寻找树呢?结合作者的情感脉络来分析,没有树会对“我”有怎样的影响?

明确:没有树让作者怅惘、觉得缺憾,有了树让他觉得\'弥合了我与整个世界的裂痕\',关于果树的描写也是本文最为欢快的章节。这说明他觉得没有树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作者渴望完整,因此不断寻找,也因此作者在文中说“我生命中应该有三棵树的”,只有这样才有完整的生命形态。

2.为什么作者认为有树的人生才是完整的呢?你如何理解?

明确:树的意象,并不仅仅是树,而是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人类要改善自己的生存质量,就不能不牺牲一些植物;而植物的减少,又降低了人的生存质量。这是人类生存的困惑。这种困惑在作者看来,是很难解决的。正是因为这样,当作家找寻他那第三棵树的时候,那棵树,那棵已经死亡的树,却在冥冥之中呼唤着他。这种呼唤,从客观上来说是悲观的,从主观情感上来说,则是一种不懈的追求。树是自然的物化,是自然的代表,因此呼唤“我的树”也是呼唤自然与人共生和谐的环境,呼唤对树(自然)的珍惜和感恩。

3.如何正视自然?

教师点拨: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请学生尝试举例说明。 4.在这样一个寻找的过程中,你觉得作者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为什么?

明确:伤感、无助、无奈。关键是结果“我”没有了树,可见基调的主旋律是一种无助的呼唤与渴望,对完整生命形态的热切的期盼。

四、小结

1、作者与三棵树的关系(主要内容)

2、人与树的依存关系

3、对生命的思考

苦楝树是作者拥有的第一棵树,它的孤苦无依,它的不幸夭折,似乎和作者的童年有不尽相同的地方,童年的作者连拥有一棵树的愿望都显的那么奢侈,天井大小的地方只能望天,由此可见作者的童年生活不会比苦楝树好到哪里。

就如我们的手指一样,尽管有的手指外观并不让你满意,但是只有五个手指全部拥有才是完整的,缺少任何一个都是残缺的,因此作者希望拥有的是一个完美的人生。

作者通过对童年记忆中火车站名“三棵树”的思考延伸到自己生命中曾经拥有的三棵树,表现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与自然依存关系的眷恋。

五、拓展训练,能力迁移

口语表达练习题:请对照作者通过本文传达出的思想感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人生中目前为止最珍视的东西。

(小组交流、发言,派代表上台讲述。)

六、布置作业

将口语表达的练习题书面化,修改成文,誊清上交。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对字词的落实较透彻,同时对于课文的感情线索的把握较好,但对于课文的中心和主旨的理解还需要老师多加指导。

第11篇:《给予树》教案

《给予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予、圣、诞”等10个生字;理解“给予、援助、如愿以尝”的意思;会写“予、宽、裕”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心理。

3、以“给予”为主线,通过研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1、师:三(1)班的孩子们,你们好!知道老师来自哪里吗?告诉大家,我已经是第三次来到南汇小学了,可以算是你们的朋友了吧,欢迎我这位大朋友吗?给点掌声,这么热忱地欢迎我。

再过两天就是圣诞节了,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点小小的礼物。想看看吗?出示多媒体课件:配音画面,(圣诞节的精美图片;自动循环出示,点击停止)。

2、再过两天,12月25日就是圣诞节了。谁能说说圣诞节?(圣诞节介绍)

3、圣诞节真是一个美好的节日。看,同学们都陶醉在圣诞的喜悦之中了。那好,就让我们在这份喜悦中走进今天的课堂吧。上课!

一、导入新课,在生活中理解“给予”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美丽的圣诞节的前夕,(板书课题:给予树)边写边提醒写法。齐读课题。

2、读得很对,“给”字,今天我们知道了它的又一个读音,在课题中读“ji”,(出示“拼音”)再读一读课题。能读得更好吗?生读。

3、我觉得这个课题很特别,你们呢?特别在什么地方?(指名学生回答:读音,意思)看到这么一个特别的题目,你们心中有什么疑问? (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给予树会结果吗?为什么要把这种树的名字叫做“给予树”?给予树的叶子是怎样的?给予是什么意思?„„)

4、这些问题都和我想到一起了。我们归纳一下,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1)“给予”是什么意思?(2)“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板书:?怎样的树?)

5、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 (“给予”就是给与;帮助;送)

6、看,集体的力量真是大无穷哪,我们小朋友太能干了,一下子就明白了给予的意思。在生活中,你给予过别人什么?或者别人给予过你什么?

生:我给灾区的人捐献过衣服。

师:那是你对灾区人民的给予,你真可爱。

生:我在大街上看到有的人很可怜,把零用钱给他们。 师:那是你对流浪人员的给予,你真善良。 生:过年的时候,爸爸会给我压岁钱。

师:那是你爸爸对你的给予,那样的时候你觉得幸福吗? 生:是的。

7、其实啊,刚才老师走进教室,你们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就是给予我最大的欢迎和热情,让我感到多么的温馨和幸福。这就叫(出示名言: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高尔基)齐读。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本理解“给予”

1、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种“给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好好地读读课文。你觉得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种“给予”。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看,同学们读得多起劲哪,津津有味的。我觉得这样的读书才是一种享受。其实啊,我们读书的时候还可以边读边在书上划一划,比如——(示范)我读到“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这句的时候,我觉得这是妈妈对孩子的一种给予,我就把这句话划下来。你们也能这样边读边划吗?

4、学生继续读找。

5、找到了没有?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说一说在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给予”?让学生朗读这些句子,指导朗读。生:妈妈把100美元平均分给五个孩子。 师:这是妈妈对孩子的一种给予。 生:孩子们相互买礼物。 师:那是相互的给予。

生:金吉娅买了一个洋娃娃送个一个陌生的女孩。 生:金吉娅买了棒棒糖送给妈妈和哥哥姐姐。 生:金吉娅送给我们善良、同情、仁爱和体贴。

6、你们真会读书,第一次读就能从课文中读出这么多的给予。你能说说课文中谁的给予给你印象最深刻吗?(金吉娅对陌生小女孩的给予给我印象最深刻。)

三、直奔中心,感悟金吉娅对女孩的“给予”

1、出示句子:“后来,我看到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他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 (1)学生自由读。

(2)这么重要的句子,读一两遍显然是不够的,要反复的读,细细的读,不放过一个字,读着读着,你会发现有一个词突然跳入了你的眼帘,你觉得它很难理解或者你能从这个词中读懂写什么?你要抓住它,想想你能从这个词中读懂什么?

(3)看看哪一个词会跳出来,从这个词中你读懂了什么? A、援助(点击变红)

“援助”是什么意思?“援助中心”是一个怎样的机构?(给别人提供帮助的地方。)

想一想,最需要我们援助的人有哪一些?(在大街上乞讨的人需要援助。流浪儿、失学的孩子需要援助。)

想一想,课文中需要帮助的小女孩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学生想象,教师评价)

小女孩是多么需要人们的帮助啊! 还有其他的词语跳出来吗? B、一直盼望(点击变红)

我们不认识这个小女孩,不知道她长什么样,不知道她家里的情况,也不知道她对什么感兴趣,但是我们现在知道她一直盼望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一直盼望”是什么意思?她一直盼望洋娃娃干什么呢?拓展。(晚上,她盼望——;梦中,他盼望——;早晨,他盼望——。

从晚上到早上,从梦中到清醒的时候,小女孩每时每刻都在盼望有一个洋娃娃,这真是——一直盼望。

指导朗读(指名读3人,她可是一直在盼望啊。评价:多么急切的心情。)

你还看到了哪个词语? C、卡片(点击变红)

1、是啊,给予树上除了树叶还挂满了卡片,其中有一张卡片是这个小女孩的,卡片上有她的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这么一张卡片,你能看到卡片上写的字吗?看到了吗?写着什么?请你把看到的写下来吧。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了卡片。配上音乐。 把你写的念给大家听,看看能不能打动别人的心。

我是个孤儿,是个没有伙伴的小女孩,是个没有爸爸妈妈关怀的小女孩,我多么希望有一个穿这裙子的洋娃娃,我多么希望圣诞老人送给我一个洋娃娃!(情真意切,很能打动人)。

我盼望圣诞老人送给我一个穿着红裙子、长着黄头发、头上带着红花的洋娃娃。(很直接)

我是一个孤儿,我没有伙伴,爸爸妈妈因病去世了。我一直盼望有一个洋娃娃,在我最孤单的时候和我玩耍。(非常恳切!)

2、是呀,金吉娅仿佛真的看到了这些情景,她被小姑娘的心愿感动了。她会想些什么?(学生想象)

3、于是,金吉娅果断地作出了决定,买了洋娃娃,送到了援助中心。她会在卡片上写句什么话?(学生想象说话)

4、小女孩收到洋娃娃,读着卡片上的留言,她又会怎么想呢?(出示名言: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高尔基)

四、总结给予,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最后一段: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朗读。音乐声起《让世界充满爱》。

2、在这个圣诞节里,金吉娅给予别人的是什么?

3、妈妈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妈妈会怎么赞扬金吉娅?(引读句子,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口语)

4、其他孩子们刚才都兴高采烈,现在看到妈妈拥抱的是金吉娅,又赞扬她,想一想,其他孩子心里会想些什么?

5、这说明大家对“给予树”有了自己的理解。你能给“给予树”再起个名字吗?

(愿望树;感情树;快乐树;爱心树;友谊树)

6、这样的一棵给予树应该种到每一个人的心中。请记住(出示名言: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高尔基)

五、书写指导

1、认读词语。(出示词语,朗读)

2、学写生。范写:宽、裕(请你提醒老师)

3、学生书写。

第12篇:《树真好》教案

《树真好》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散文诗中优美的语言描述,能跟据生活经验想象画面,运用优美的语言进行创编活动。

2、进一步了解树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3、理解树与人们的关系,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活动准备:多媒体视频、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观看视频,了解破坏树木造成的危害。

1、师:你看到了什么?小鸟为什么没有了家?风沙为什么会越吹越大?

2、师:那我们可以怎样做呢?

3、教师小结:是啊,如果有大树就好了。有了大树,小鸟就可以在树上筑巢,每天天一亮,小鸟就叽叽喳喳地歌唱;有了大树,就能挡住风沙,大风再不会吵吵闹闹的到处乱跑了。树可真好啊!

4、过渡语:那除了这些,大树还有哪些好处呢请小朋友讨论一下大树的好处吧!

二、感受大树的美好。

1、每组推选一名小讲解员,给大家讲一讲大树还有哪些好处

2、小结:树的好处真多,老师再说一个大树的好处,(观看PPT纸的制造工艺)树还可以造纸。

3、过渡语:小朋友,这就是大树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人们为了赞美树还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散文诗呢,接下来老师给小朋友朗诵一下。(教师示范朗诵散文诗。)

三、利用课件,初步尝试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1.利用课件,欣赏散文诗。

(1)提问:散文诗里的小鸟是怎样唱歌的?(叽叽喳喳)师:这样的词语叫重叠词。

(2)欣赏前问题:接下来请小朋友看着课件再来欣赏,这一次我们比比看谁听得认真,能听出像叽叽喳喳这样的重叠词,还有几个?

(3)提问:你还听到了哪些重叠词?是怎么说的?集体学说。 活动延伸。

1.发散思维,尝试仿编。

师:小朋友除了这些,树还有哪些好处呢?你能试着用好听的语言说一说吗?

2.知识延伸,好书推荐。教师向学生推荐图画书《两棵树》。

第13篇:爱心树教案

《爱 心 树》

(小学三年级适用)

教学目标:

1、通过绘本阅读,让学生们意识到“爱与被爱”都是幸福的。

2、让学生学会感恩,用实际行动关心他人和周遭事物。

设计理念与教材分析:

1、《爱心树》是关于生命教育的绘本。

2、通过绘本简洁的画面,培养学生感悟、鉴赏、审美、想像和创造能力。

3、本课教学通过课堂上对绘本故事的感悟,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学会感恩,关爱他人。

教学活动:

一、暖身活动

让学生随着音乐节奏,两人一组依次做握手、拥抱、抚摸等动作,让彼此两方感到温暖。

二、主题活动

(一)出示《爱心树》封面,让学生观察封面上的树、小男

孩分别有什么特点?猜猜他们之间能发生什么故事。

(二)故事品读、感悟(出示课件)

1、播放Falsh动画、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2、交流感悟:

A、故事讲了男孩儿生命中的几个过程?(童年-青年-壮年-老年)

B、大树为小男孩儿做了哪些事?

C、大树陪同男孩儿的成长,大树有什么变化?

a、当男孩拿走苹果,大树为什么快乐?

b、当男孩砍掉大树的树枝,拿走盖房,只留下光秃秃的树干,大树为什么快乐?

c、当男孩儿砍掉树干当船,大树很快乐„„

但心坎里却有些„„有些什么?

(难受、遗憾、惆怅)

d、当男孩儿老了,当他坐在已变成老树橔儿的大树身上,大树也有什么想法?

D、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大树? (乐于奉献、宽容、大度)

男孩儿又是怎样的男孩儿?

(自私、不懂关心他人、只知索取、不知回报)

男孩儿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吗?

3、结合实际,升华情感

A、你觉得生活中哪些人、物像大树?为什么?(爸爸、妈妈、老师、抗震救灾的战士、志愿者、地球„„)

B、男孩儿像生活中的谁?

(我们自己)

C、你觉得你以前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对?

D、在以后的生活中,怎样去关心他人?

4、拓展延伸

播放《让世界充满爱》的歌曲,让学生自由表达内心的感悟: 可以制作感恩卡、写读后感、或者画绘本、或者续编《爱心树》„„

第14篇:藤蔓树教案

中班美术活动——藤蔓装饰画:美妙的树

【设计意图】:”藤蔓的装饰画在当今的家庭装潢装饰中被广泛的运用,成为了时尚元素,带领幼儿感受这种装饰美,感受一种新的艺术表达形式,尝试创作藤蔓风格的装饰画,用儿童独特的感受和表达方法来装饰儿童眼中的时尚元素所创造的环境美。我选取了幼儿能够表现和理解的关于树的藤蔓造型让幼儿通过欣赏、比较、游戏,感受螺旋线的旋转和装饰特征,从而较好的展现树的藤蔓之美!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具有藤蔓装饰风格的树的作品,感受螺旋形线条的优美。

2、尝试用螺旋形创作有藤蔓装饰风格的树,想象、粘贴树上的装饰图案。

3、体验藤蔓的装饰美,能大胆、愉快的创作、表现。

【活动准备】

PPT、背景音乐、白色背景纸、油画棒、固体胶、各色彩色树干及装饰贴纸

【活动过程】

一、观察藤蔓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什么样的?用你的小手绕一绕。 ·小结:这是树的藤蔓,它们卷起来的样子很特别,像一种螺旋形!

二、欣赏具有藤蔓装饰风格的树的作品,初步感受螺旋形的特征。·师:这棵大树是什么样的?它的树枝是怎样的?

三、欣赏奥地利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装饰画作品,师幼共同学习螺旋形延伸、变化的特点。

·师:有一位叫古斯塔夫的奥地利画家,他特别喜欢用藤蔓来画装饰画,我们看看他怎么画的?

·小结:画家用了许多的螺旋形线条来画树枝,又在树枝上添了许多自己喜欢的图形、图案,让这幅画看起来很丰富、很美。

四、幼儿制作自己的藤蔓装饰画,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背景音乐)

·师:请你们制作一幅藤蔓装饰画“树”,把藤蔓画的满一些、丰富一些会更好看!

五、展示作品、欣赏评价

第15篇:生命树 教案

大班美术欣赏:生命树

活动目标:

1、欣赏名画《生命树》艺术表现特点,感受画面中螺旋线、图案、色彩所传达的赋予生命树的寓意。

2、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尝试运用不同线条、图案创作独特的生命树。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欣赏过世界名画,有初步欣赏美术作品经验。

材料准备:图片、课件、牛皮纸、油性笔、塑料胶片、颜料、排笔、干树枝、各种装饰物、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自由欣赏《生命树》,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让小朋友欣赏一幅世界名画,看看这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欣赏时也可以轻声和旁边小朋友交流,请吧。

二、利用静态课件,,支持幼儿理解欣赏画面。

1、播放《生命树》全图

师:刚刚欣赏这幅作品,谁能告诉我你有什么感受?

你觉得什么地方。。。?(根据幼儿讲述,用“放大”效果呈现) 师:再看看,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和新的发现?

小结:嗯,你们说得非常好,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我要告诉你们哦,这是奥地利一位画家克里姆特的作品,叫《生命树》。

三、利用微课,理解《生命树》寓意

1、播放微课,理解生命树的生命力。

师:谁来说说,这幅作品为什么叫生命树?从哪些地方看出它很有生命力的?

师:画家用旋转的螺旋线表现了树的生命力,还用了不同的眼睛图案表现生命力。我们都变成生命树舞动起来吧。(播放背影音乐,幼儿舞动)

师:枝条动起来吧,可以怎么动?眼睛也动起来吧。我的枝条转啊转,眼睛眨呀眨。我们都是颗充满生命力的生命树。

师:说说看你喜欢用什么样线条创造你的生命树呢?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 利用白板现场画 波浪线树、曲线树)

2、播放课件,想象生命种子。

师:你还想设计什么图案的生命种子?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 利用白板画在 原先波浪线树、曲线树上添加 生命种子)

教师小结:看来,生命树可以种不同形状、花纹的。。。宝宝,就会长出波浪线的枝条,曲线的枝条还有螺旋线的枝条。

四、幼儿自由选择不同形式,创作独特的生命树。

1、提出创作要求

师:等下请小朋友自由选择一种创作形式作画。水粉组的小朋友要先套上袖套。手工组小朋友可以分工合作,先商量讨论谁做什么?请吧。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五、欣赏评价作品

1、幼儿自由欣赏评价

2、师幼共同欣赏评价

师:谁来介绍下,你认为最美,最吸引你的是哪幅?为什么?

3、自然结束

故事传说:从前,有一位至高无上的神灵。他的名字叫奥丁,创造了一颗生命树,他希望这颗树拥有巨大无比的生命力,生生不息,永不停止的成长。于是,他在树干里种了生命的种子,你们猜它是什么呢?对了,它就是会动的眼睛宝宝,它们都长的一样吗?都有什么图案呢?哦,眼睛宝宝有各种形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还有花纹;眼睛宝宝越长越多。树枝也不停的生长,一圈圈向外延伸。枝条是用什么线条表示呢?恩,原来是螺旋线,表示不断生长,不断跳舞。奥丁还找了一只神鸭来守护生命树。从这以后,生命树上的眼睛每天眨呀眨,枝条也不断跳舞,不断生长出来,充满生命力。在阳光的照射下,生命树好像穿上一件金色服装,越来越美丽啦。

第16篇:爱心树教案

活动目标:

1.感知故事内容,理解大树每一次的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回忆周围的人对自己的关心、爱护,体会爱与被爱的幸福。

3.制作爱心卡,积极表达自己对他人的感激之情。

活动准备:

1.教具:\"爱心树\"课件、图谱;音乐:让爱住我家;2.学具:卡纸、笔、剪刀人手一份、心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提问:今天老师想做一个关于你和爸爸妈妈之间的调查:请你认真仔细地想一想,爸爸妈妈为你做了什么事会让你感到快乐,他们也很快乐?

(二)播放课件,感知理解故事情节 1.动画里有谁?

2.一棵大树和一个男孩是好朋友,每天男孩跑来树下做些什么?

3.随着时光流逝,男孩一天天地长大,大树感到了什么?什么叫孤寂,那你有过孤单寂寞吗?

4.后来,男孩一次一次来看大树,对大树说了什么?大树是怎么做的? 5.大树到最后只剩下老树墩,但是她的心里感觉怎么样?

小结:一棵大树,从枝繁叶茂满是苹果到最后只剩下老树墩,他的一生都在付出、给予,从不求回报,但是她还是很快乐。你觉得她是一棵什么样的树?原来这是一棵充满爱心的大树,是一棵爱心树。

(三)幼儿讨论:你喜欢他们中的谁?为什么?

(四)结合生活实际,回忆周围的人对自己的关心、爱护提问:小朋友的身边有谁也像大树一样在付出、在给予,在爱着我们呢?

(五)制作爱心树,表达感激之情1.提问:你最爱谁呢?你会为她做些什么事让她也感觉到快乐?

2.亲子绘画手工的方式制作爱心树3.在音乐\"让爱住我家\"中结束:爱心树装载着我们小朋友无限的爱,让我们把爱送给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让爱永远住在我们幸福的家。

第17篇:给予树教案

《给予树》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美好的情境

1.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激起学生回忆春节欢快的生活)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过春节,西方的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非常喜欢过节,不过她们不是过春节,是过圣诞节。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欢乐的节日。想不想看看他们怎样过圣诞节?(播放西方圣诞节欢乐的情境,教师和着音乐与画面简介圣诞节),在这欢乐的节日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有一位作家把其中的一件事情写成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想不想阅读这篇文章?(生齐喊 “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给予树)

2.质疑课题:这个课题好特别啊。谁能把它读好?(指名读课题,正音“给(jǐ)”,让学生简单地说说对“给予”一词的理解)请同学们再用心地读一读这个课题,想一想,读了这个课题以后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归纳出两大问题:(1)为什么以“给予树”为课题?(2)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好吗?

二、初读,感知美的语言

1.学习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一想你能解决刚才所提的问题吗?

2.读后交流。(1)指名学生读书后生字所组成的词语,要求不但要读正确而且要读出感情;(2)指名学生读课文重点段落,要求读正确、流利;(3)通过与课文对话,让学生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三、深读,交流美的情感

请同学们再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用心地去发现妈妈心情有什么变化,画出有关词句。

1.学生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相关词句上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阅读心得,尝试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妈妈心情的变化,用上“先……接着……最后……”等关联词语。(担心……生气……激动)

四、品读,感悟美的心情

(一)品读“担心”,感悟忧中之美

妈妈担心什么?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2.抓住“并不、积攒、却要、分享、怎么可能”等词语理解妈妈的担心,重点体会“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这句话所蕴含的情意。

3.从妈妈的担心中,你体会到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是啊,人们常说母爱在下雨时是雨伞,在跌倒时是拐杖,那么在圣诞节时却是担心,谁能把这“担心”读好?

4.指导朗读,体会爱意。

感受心灵的美好,用美好的亲情去感受亲情的美丽,用对母亲的爱去感受母亲对子女的爱,从而真切地感受到“担心”一词所折射出的仁慈、关爱、奉献等美丽的品质,使词句段篇都诠释出人类的文化精神,流淌出滋润生命的情感之水。]

(二)品读“生气”,感悟矛盾之美

妈妈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们拿到二十美元,就分头去采购圣诞礼物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孩子们该回家了,在回家的途中孩子们的表现怎样?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抓住“兴高采烈”一词,体会手足之情。

2.引读: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如果你是她的哥哥或姐姐,你能告诉我们她为什么沉默不语吗?

3.看到金吉娅沉默不语,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么想?妈妈生气了,如果你就是金吉娅,你如何向妈妈解释呢?

4.学生反复朗读第四自然段,尝试解释,体会金吉娅的内心世界。

5.播放音乐,师生角色表演,情景对话。

(1)抓住“一回到家、立即”等词语,教师扮出生气的样子说道:“金吉娅,你过来一下,再不过来,我可要生气了,告诉妈妈,你的二十美元买了什么?”(与学生面对面而坐,进行对话。)

(2)抓住“难过”一词,引导学生体会金吉娅的内心世界,并通过与老师的对话表达出来。

(3)在师生个别对话的过程中,引导全班学生参与,整体互动,随机提问。如,从金吉娅的话语中你听懂了什么?(善良、仁爱、同情别人、关心家人……)她难过什么?(没给妈妈、哥哥、姐姐买像样的礼物……)金吉娅你在拿卡片时是怎么想的(教师出示一张卡片渲染气氛)?看到卡片上写着19美元50 美分,你决定买吗?你知道这19美元50美分意味着什么?(陌生女孩得到了洋娃娃,得到了金吉娅的爱,金吉娅放弃了给家人买精美的圣诞礼物的机会,被家人责怪……)是啊,给予就是这样,在获得的同时,还意味着放弃呀,这实在令金吉娅为难,谁能用自己的朗读,表达出金吉娅的这种内心感受?

6.指导朗读,体会金吉娅的内心世界。

7.深化“给予”内涵:金吉娅虽然放弃了给家人买漂亮礼物的机会,然而她却得到了——(小女孩的感谢、美好的心灵、妈妈的拥抱,还有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是啊,给予不仅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三)品读“激动”,感悟梦圆之美

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你能代妈妈说吗?

1.学生自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自己练说妈妈激动的话语。

2.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如愿以偿”一词,深层探究陌生女孩、金吉娅、妈妈三人的内心世界:如果你是那个陌生女孩,当你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洋娃娃时,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也会像金吉娅一样仁爱、同情、体贴别人,回报社会对自己的爱,关心天下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如果你是金吉娅,当你看到陌生女孩时,你又会怎么想?(使别人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小女孩得到了洋娃娃,我帮助别人的心愿也就实现了……)如果你是妈妈,当你看到这一切,你又会怎么想?(自己的孩子已懂得关爱他人,有一颗仁爱、同情、体贴别人的心,这正是妈妈的心愿……)

3.指导感情朗读。

五、拓展,升华美的意蕴

1.升华“给予树”的形象:刚上课时,有同学提问这是一棵怎样的树,课文学到这儿,在你的心目中,你认为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希望、同情、快乐、爱心、友谊、美满、体贴、高兴、热心、愿望……)

2.走进现实生活:(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随机画出一棵圣诞树)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像陌生女孩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当你看到或听到他们的情况后,你愿意将自己的爱心献给他们吗?(教师发放爱心卡)

3.播放音乐,学生将自己的爱心写在小卡片上,并进行交流:这样一棵美丽的“给予树”,应该把它种在哪里呢?(种在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一定会充满——(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总评

1教学设计:以“情”为纽带,以“美”为目标,以“思”为核心,着眼于学生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显发。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通过鲜活的学,灵动地进入文本角色,借助多种生活情境的创设,再现文本情境,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启人,以情动人,以美育人,努力让孩子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展现语言的美,还原人性的美,享受生命的美。尤其是课堂结尾,借助对“给予树”形象的丰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使每个学生都明白“给予树”本身就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我们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参天大树,并为自己的心灵修筑一座符合自己的梦想、适合自己的精神生活的理想家园,一片葱茏的净土——美的精神殿堂。

2教学策略及评价:

①从儿童生活入手,让学生感受生活的乐趣,回味生活的快乐,感受节日的美,从而使学生身心获得愉悦,在愉悦中拉近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习的兴趣;并带着美的心情对课题进行质疑,引发探究的欲望。

②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体验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初步感知妈妈美的情感。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习的整体效益。整个活动以学生的学、思为重点,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教师适时为学生的合作提供材料,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的情思,理清文本情感变化的线索,孕育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团结互助的品质,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力。

③教学的着眼点立足于发展学生的智慧,引导学生抓住表现人物矛盾心情的关键词语,步步深入,由感性的认识走向理性的体验,从不同角度体验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建构教材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并通过角色表演与文本、作者展开精神、情感、生命的对话,在对话中增添新的信息,在对话中内化语言,加深情感,赋予“给予”一词新的生命。

建议:对于孩子情感的激发,要从孩子的生活入手。可能孩子们对于国外家庭的生活缺少了解,所以对于课文中的故事缺少亲近感,难以激起心灵的共鸣。应鼓励孩子们课前多多了解文章的背景资料,让孩子们从更多的课外阅读中,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体会更为复杂的人物情感,则是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最高明的举措。

第18篇:给予树教案

《给予树》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生字,并会正确书写“予、裕”。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3.读课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娅美好心灵,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4.积累语言,练习说话与写话。

教学重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对第四自然段中描述的金吉娅美好心灵的体会。 课前谈话:

1.互相问好→引出春节→引出圣诞节→资料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我和神话故事《封神演义》里那个姜太公 姜子牙

同姓,都姓姜。来叫叫我。生:姜老师好!

师:今天是我们初次见面,姜老师带来一个小游戏送给大家,当作是见面礼了。要不要啊! 生:要!

师:请你根据图画来猜一猜这是中国的哪个传统节日。(出示图片)

师:(端午节略)(清明节)我们还学过一首诗是写清明的(背诵《清明》)

师:出个难点的。(春节) 过春节又叫过年,喜欢过年吗?说说看。

师:外国人过年是在――说说你都知道哪些圣诞节的小知识啊? (学生简单介绍)

师:刚才同学们提到的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后的资料袋里也有一些。(PPT)

利用课后资料袋帮助学习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之一呢。

教学过程:

一、揭题,理解题义。

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个发生圣诞节前的感人故事呢!(PPT)谁来读课题?

1、指导“给”的读音→“予”的写法

师:(板书“给”)这个“给”是一个多音字,它还有别外一个读音就是“ ”。来一起读一读课题。

师:“予”是个生字,有点难写,看老师写一个。你也可以拿起手笔和老师一起写。“予”字的上半部分要写得紧凑些,横勾要写得长一点,竖勾要写得像我们人的脊梁一样挺拔。看,这样这个字就站直了。 好,请同学们打开书本123页在课题边上写一个,写好了给你的同桌看看,写得好的给予他表扬,写得不好的,给予他一点指点。 生:(写字,并同桌评价)

师:被同桌给予了表扬的同学请举手。 真不错。

2、根据课题质疑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预设:生1:“给予”是什么意思? 生2:什么是“给予树”? 师:恩,学生提问,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是非常好的学习习惯。谁能解答:给予是什么意思?

预设:生1:给予就是给.生2:冷场。

师1:是的,就像刚才,同桌字写得好你就给予他表扬,就是给——(给他表扬);写得不你给予他一点指点,就是——(给他指点)。 把词语代进句子里理解能降低理解的难度呢!

师2:别着急,老师给点提示。刚才老师让同学们字写好了给同桌看一看,好的就给予表扬,写得不好的就给予一点指点。给予就是——(给)看,我们把词语代进句子里,是不是就好理解多了呢?这也是理解词语的方法哦!

师:第二个问题:什么是给予树就由老师来回答吧!在国外,圣诞节前有好多慈善机构比方说“援助中心“,它们会在商场里设一些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就把自己的心愿写在卡片上,然后挂在这些树上,等待好心人来帮助他们。这样的树就叫作:给予树。来,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走进这个感人的故事。

1、初读布置 师:(PPT)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并且根据大屏幕提示,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好几次课文就举几个手指。(教师巡视,并了解朗读情况:生字 读文)

2、检查:知大意

师:哪位同学看大屏幕,先来汇报一下读书成果?(学生说大意) 师:对吗?(PPT)概括课文内容是我们三年级要学会的一个本领哦! 师:来,我们一起读一读。(学生读大意)

3、检查:生词

过渡:读得很整齐。这里有三个生词,同学们也念得不错。(PPT) 师:(出示:圣诞节 金吉娅 棒棒糖) 男生一次女生一次来读一读。 师:(出示:卡片宽裕 分享 援助 猜测)第二组词语谁会念?自己读一读。 生1:评价:口齿很清楚。 声音真悦耳。 像只小百灵。

师:大家看这个“裕”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丰衣足食就是裕。来拿起手笔在自己桌子上写一个吧。

师:(出示:兴高采烈 沉默不语) 一起读。

4、检查:读文

过渡:这两个四字词语跑进句子中,你们也一定会念得很好吧!(PPT),来,自己先试试看师:谁来? (生1:真好,你读得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回读,读书应该这样)

师:谁也能这样读?(生2: 我很欣赏你大方的仪态,如果朗读时能像那位同学一样,就更好了。) 师:我们一起读。

三、品读“沉默不语”

过渡:这一段话是金吉娅和哥哥姐姐买回礼物走在回家路上的描写。哥哥姐姐是?金吉娅的表现是?“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呀?

师:其实,她嘴上一句话也没有说,心里却想了很多很多呢!不信,请同学们读一读1~3自然段,看看她想到了什么?特别是读一读描写妈妈和哥哥姐姐的话。 预设:生1:妈妈会生气。

生2:哥哥姐姐不高兴。 生3:没有买到好礼物送给家人,会自责、难过。 师1:心里想着妈妈,在乎妈妈的感受。把这种感觉得读出来 师2:怕他们不高兴,在十分在意他们。你试着读出他的在意来

师3:你很会读书,通过读课文你读出了金吉娅的自责与难过。读出这种难过。 师:透过“沉默不语”,我们感受到了金吉娅的的那份不能为家人买到像样礼物的自责与难过。我们一起读一读。

师:如果把金吉娅的“沉默不语”和“哥哥姐姐的兴高采烈对比着读,我们会对金吉娅的难过心情理解更深的。

师:兴高采烈是怎样的?沉默不语呢?我们一边想像一边读一读吧。

四、品读第4自然段

师:透过“沉默不语”联系上文,我们知道了金吉娅因为不能给家人买到像样的礼物心里很难过。在下文中也有描写金吉娅为此难过的句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用笔划一划金吉娅因为不能给家人买到像样礼物而难过的句子。 师:谁找到了?读一读。

师:(PPT)你能有感情的再读一次吗?对了,书就该这么读啊。 师:再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声音低低的,心事重重的样子。 师:我们一起学着这位同学的样子读一读。

师:姜老师上课前读了很多很多次,我觉得我能读得更好。请同学仔细听听,通过老师的朗读,你还能听出怎么?

生1:坚定 生2:理所当然 生3:不后悔帮助小女孩。 师:是的,同学们,什么都没有啊!当„„(学生展开想像说) 师:你觉得她很„„(孤单 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可怜 寂寞 孤独) 师:我们一起读。

师:如果你就是这个女孩,你最想得到„„(爱温暖 幸福 礼物) 师:是的。让我们看一看这句话吧,你能读出她的这份渴望吗?(PPT) 师:你为什么要把“一直”读得长长的,重重的啊?哦,朗读的时候把一些重要的词语读得稍微重一些就能读出味道来了。像这位同学一样读一读。

师:寒冷的夜里,她多么希望有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给他取暖;当被人欺负的时候,她多么希望有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听她诉苦。又要圣诞节了,她要把自己的心愿写下来,她多然希望有好心人来帮助她啊。同学们,让我们拿出手中的笔,帮帮他吧,用最感人的话语去打动每一个看到这张卡片的人。(学生写、反馈) 师:我听出了淡淡的忧愁。 师:我听出了浓浓的渴望。

师:同学们,当你听到这些时,你心里最想是的?(帮助她) 师:真是善良的孩子。金吉娅想得和你们一模一样。 师:所以她对妈妈说:“可是妈妈„„”

师:金吉娅毫不犹豫地完成了一个陌生女孩子的心愿,为她买了一个洋娃娃。此时此刻,金吉娅给予小女孩的,只是一个洋娃娃吗?(幸福温暖 快乐 高兴 善良 仁爱 关心)

四、想像、总结

师:听圣诞的钟声已经敲响,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拥上街头。小女孩抱着金吉娅送给她的洋娃娃,高兴极了。她大声地喊着:这个圣诞节我太快乐了!她会对金吉娅说————。

总结:千言万语凝结成两个字:谢谢!这个圣诞节,金吉娅这个只有八岁的小女孩用她的行动温暖了一个陌生女孩的心。这不仅仅是一棵给予树,还是一棵(爱心树 善良之树 快乐树)让我们把这棵树种在我们每一个的心田里吧!一起读课题。

一、揭题:

1 “给予”? →谁知道? 出示课题→读题→“给”读法→“予”写法→质疑 2 “给予树”? →师解说。

初读课文→读文知意→知意→知词→知“裕”→读两词→读句子

品读“沉默不语”→读句子评→沉默不语?→读1~3段→想什么→读→对比读→想像读

品读重点句→默读找句→感情朗读难过、自责→师生配合读→什么也没有 没有什么

→觉得她怎样?→她最想得到什么?→读心愿句→你为什么这么读→煽情→写心愿

→读心愿→说说→完成了心愿,还给予了什么

说感谢→小结

第19篇:《给予树》教案

《给予树》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等词语。

2.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和句子,积累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美好的精神品质。

4.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已知的知识和生活体验,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2.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

教学准备

1.课件、生字卡片、录音机、圣诞节卡片

2.课前学生搜集圣诞节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深入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圣诞节场景,让学生了解圣诞节,感受圣诞节的快乐气氛。

2.从预习已知的内容入手,了解金吉娅送给大家的礼物。

【课文表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有些风俗学生不太熟悉,因此要尽可能缩小文化差距,让学生通过课外搜集的方式了解圣诞节,并播放圣诞节的音乐,展示一些圣诞节的图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帮助学生理解“圣诞节”、“援助中心”、“给予树”。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问。

1.默读课文,个人自主探究,在不明白的地方画个问号。

2.小组内部交流,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

3.组长汇报,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解决疑问。(相机进行词句训练和朗读指导)

【口头提问是学生质疑的一种方法,它使学生与课文、编者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

四、品读文章,深入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

1.出示插图,谈谈自己的发现。

2.品读金吉娅的话。

(1)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金吉娅说的话,再用心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朗读金吉娅说的话。

(3)引导学生小组交流: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4)再读金吉娅的话,注意读出金吉娅因为没能给家人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的语气。

(5)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3.再次看图,你想对金吉娅说些什么?

4.师小结。

五、拓展延伸

1.小练笔:替陌生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回复给金吉娅姐姐。

2.生生交流,互评。

六、作业超市

1.我要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读给大家听听。

2.我要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能正确认读、书写。

2.学习课文最后一段,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体会课文中浓浓的爱。

3.自制贺卡,为亲人送上祝福。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

1.同桌互相读读生字、新词。

2.检测:字词巩固游戏:“你指我猜、开火车、生字开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金亚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二、指导写字。

1.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记住字形。

重点区分“予”和“矛”,“买”和“卖”,“即”和“既”。

2.师范写“矛、卡、仁”。

3、学生写字,老师随机指导,组织评议。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话。

2、引导学生理解、体会“紧紧地拥抱”。

3.课件出示最后一句话: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4.学生自自悟,把这句话多读两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引导学生理解“善良”、“仁爱”。

(这两个词语本身有很深的含义,不宜做太深的解释,引导学生体会如下就可以了:)

善良──心地纯洁。

仁爱──同情、爱护和帮助人的思想感情。

6.引导学生理解“如愿以偿”。

如愿以偿──在本文是指小女孩的愿望得到了实现。教师可以提问加深理解:

小女孩的愿望是什么?她的愿望是怎么得到实现的?你觉得她的愿望实现以后心情是怎么样的?

7.引导学生理解整句话。

教师提问:妈妈为什么说金吉娅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妈妈通过这件事看到了女儿身上的可贵品质。

8.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四、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帮助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件出示:母亲的心情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1)首先发现金吉娅只买了一些棒棒糖时,妈妈为什么很生气?

(2)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的心情怎样?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妈妈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教师小结:妈妈的心情变化无非是突出金吉娅的美好心灵的陪衬。我们可以通过妈妈心情的变化进一步体会到金吉娅的可贵品质。

五、总结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浓浓的爱(包括母子之爱、手足之爱、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

六、作业设计

元旦节快到了,让我们给亲人、朋友送上我们心中的爱吧。学生自制贺卡,给父母亲或朋友送上祝福。

【结合本单元的专题“爱的奉献”布置作业,让学生在体会课文中浓浓的爱的基础上完成这次实践作业是很有意义的。】

人教版课标本第五册课文给予树

圣诞节快到了。该选购圣诞礼物了。孩子们热烈地讨论这个话题,互相试探对方的心意,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圣诞节前夕,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提醒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接着,我把他们带到一个商场,分头去采购,约定两小时后一起回家。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透过塑料口袋,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

一回到家,我立即把她叫到我的房间,打算和她好好谈谈。没等我问,金吉娅先开口了:“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金吉娅说话的声音很低,显然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第20篇:《水墨画树》教案

树林中的嬉戏

教学目标:

1、通过树木画法的教学,增加幼儿对中国画山水的了解,提高幼儿对中国画山水树木画法的兴趣与欣赏水平。

2、初步了解树木的造型结构及表现,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的特点。

3、体会到在树林中玩耍的乐趣,感受到大自然趣味。活动准备:

1.事先观察过大树,了解树的基本的特征。

2.相关的PPT。

3.各色颜料、毛笔(每人一支)、棉签若干、宣纸、垫子。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导幼儿回忆观察过的树,了解树的基本结构。

①欣赏图片,请同学们说说树的造型特点

2、欣赏几米的作品,观察高高直直的大树。

(1)教师:我们平时看过的大树是什么样的?那画家画出的大树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看吧! (2)教师:你喜欢哪张画?看到这些大树,你有什么感觉?画中的大树是什么样子的?大树的生长从下往上有什么变化?树干怎样?树枝怎样?(可请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树的造型)

3、集体讨论用画笔表现树干的粗细。

(1)教师:我们用毛笔怎样来表现细细的树干?怎样来表现粗粗的树干呢? (2)个别幼儿示范。

(3)教师:你想画什么样子的树枝呢?

4、树林下的嬉戏

(1)教师:那我们树画好了,你们想不想去树下去玩呀?(想)。 (2)那你们想在树下玩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可以请幼儿上来情景表演下)

(3)“那我们也把我们玩的过程画上去吧。”

5、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在用颜料时要注意舔笔,以免颜料太多。

6、展示幼儿作品。

去年树教案模板
《去年树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