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初二物理实验课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52:33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初二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初二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本学期将在学校的领导下和物理组全体老师共同努力下,结合新课标实验教学的实际,把实验教学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为了尽快能使以后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现将本学期物理实验

教学计划如下:

一、目的要求:

1、目的:本学期的实验教学任务的重点是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实的科学态度。

2、要求:大纲规定的学生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都力求做好,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和操作,鼓励学生课外做一些小实验,小发明,小创作,养成科学实验态度和遵守实验规则的良好习惯。

二、本学期的学生实验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练习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探究水沸腾时现象和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测量盐水和小石块的密度。

三、抓常规,促使实验规范化

1. 学期开始,就要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和年级详细的实验进度。力争实验开出率(包括演示,分组)均达到100%

2.抓备课,使实验扎实进行。演示实验备课交待器材,操作过程,让学生观察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分组教学中的实验备课要求有实验目的,原理,器材,实验步骤,结论等。

3 .上好新授课中的演示实验,跟踪课堂每个细节。落实素质教育课堂是首要途径,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观念已深深在老师心中生根。每一个演示实验都能达到用科学的态度尊重事实,达到客观性强,生动形象,效果明显,对学生由直观思维上升理性认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分组实验:在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教师实验前要做示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每次实验完毕要填写实验报告,老师做到全批全改。

四、严格遵守学校实验制度:严格如实地填写实验通知单。演示实验提前三天通知,分组实验提前7天,如实填写实验记录。培养学生遵守实验制度,爱护实验器材,节约用水,电,药品,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培养学生严谨求学,一丝不苟的学风,培养学生井然有序的工作习惯。

五、加大实验教改力度,有计划有实验规划:注意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配合实验的顺利,科学,严谨的进行。还要辅导学生开展试验小制作,大力开展试验教改力度。

推荐第2篇:初二物理实验总结

初二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年度,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初二物理实验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更好总结本学年度实验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特对本学年的初二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本学年,在学期初,首先制定了本学年的实验教学工作计划,以实验计划指导本学年的物理教学工作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圆满的完成了实验计划所布置的任务。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把每一个演示实验演示,在演示材料不很完全的条件下,教师经常自制一些教具或取得另外相近或相似的教具来完成演示实验,让每个学生能够有观察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达到认识理论的目的。

2、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本学年学期初,我们物理教师首先对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有学习小组长,小组长在学习上和动手能力上都是比较强的学生,在小组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学生实验,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规范、积极动手,认真观察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一年的训练和操作,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今年的中考理化实验竞赛中和理化生测试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在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教师对学生认真辅导,还注意巡视学生进行实验的情况,发现操作不规范的不认真的,教师认真辅导指正,并且作其思想工作,对认真规范的同学,并提出表扬,增强学生的成功感。

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技能。从而使学生学会了许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3、课外的小实验,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本学年我们还不断的提倡学生进行课外小实验小制作的活动。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

4、实验报告的填写: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积极的鼓励学生完成实验报告,通过实验的观察和操作,使学生能够把观察的实验直观的操作与理论相联系,从而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为了及时掌握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的效果,本学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测试的环节中适当添加实验的观察和操作测试内容,促使学生对实验的重视。

总之。本学年的物理实验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和上级的实验教学要求还有差距,我们全体初二物理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探索创新,使实验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初二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2011年12月

推荐第3篇:初二物理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初二物理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本学期将在学校的领导下和数理化组全体老师共同努力下,结合新教材实验教学的实际,把实验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为使今后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现将本学期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计划如下:

一、目的要求:

1、目的: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要求:大纲规定的学生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都力求做好,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和操作,同时,鼓励学生课外做一些小实验,小发明,小创作,养成学生科学的态度的遵守实验规则的良好习惯。

二、本学期的学生实验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的亮度、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探究电热与电流电阻时间的关系、探究磁极间相互作用关系、探究电流的磁效应及探究电磁感应现象。

三、抓常规,促使实验规范化

1. 学期开始,就要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和进度。实验开出率(包括演示,分组)均达到100%

2.抓备课,使实验扎实进行。演示实验备课交待器材,操作过程,让学生观察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分组实验备课要求有实验目的,原理,器材,实验步骤,结论等。

3 .上好新授课中的演示实验,跟踪课堂每个细节。落实素质教育课堂是首要途径,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观念已深深在老师心中生根。每一个演示实验都能达到用科学的态度尊重事实,达到客观性强,生动形象,效果明显,对学生由直观思维上升理性认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分组实验:在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教师实验前要做示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每次实验完毕要填写实验报告,老师做到全批全改。

四、严格遵守学校实验制度:严格如实地填写实验通知单。演示实验提前两天通知,分组实验提前三天,如实填写实验记录。培养学生遵守实验制度,爱护实验器材,节约用水,电,药品,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培养学生严谨求学,一些不苟的学风,培养学生井然有序的工作习惯。

五、加大实验教改力度,有计划有实验规划:注意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配合实验的顺利,科学,严谨的进行。还要辅导学生开展试验小制作,大力开展试验教改力度。

本学期利用一些课外活动时间,开放实验室,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在实验室里发生知识迁移,取得较好的成绩

推荐第4篇:物理实验课心得体会

物理实验课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我们一共进行了六次的物理实验课,分别是用牛顿环测曲率半径,分光计的调节与应用——光栅衍射法测光波波长,用霍尔效应法测量磁场,半导体二极管伏安特性的研究,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示波器原理与使用。跟高中那时候比较,大学实验室里的器材应有尽有,而且质量也比较好,所以大学的实验课相对来说比较充实,学到了关于实验课的很多东西。

例如,实验课的基本程序是:课前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数据记录,整理实验报告。而物理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有:列表法、作图法、最小二乘法、逐差法等。 对于这学期我们做的这六个实验,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示波器的原理与应用。信号的电压的波形观察与李萨如图调节与观察。 示波器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电子测量仪器。它能把肉眼看不见的电信号变换成看得见的图像,便于人们研究各种电现象的变化过程。示波器利用狭窄的、由高速电子组成的电子束,打在涂有荧光物质的屏面上,

就可产生细小的光点。在被测信号的作用下,电子束就好像一支笔的笔尖,可以在屏面上描绘出被测信号的瞬时值的变化曲线。利用示波器能观察各种不同信号幅度随时间变化的波形曲线,还可以用它测试各种不同的电量,如电压、电流、频率、相位差、调幅度等等。

示波器的组成普通示波器有五个基本组成部分:显示电路、垂直(Y轴)放大电路、水平(X轴)放大电路、扫描与同步电路、电源供给电路。

而示波管是一种特殊的电子管,是示波器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示波管由电子枪、偏转系统和荧光屏3个部分组成。 电子枪用于产生并形成高速、聚束的电子流,去轰击荧光屏使之发光。它主要由灯丝F、阴极K、控制极G、第一阳极A

1、第二阳极A2组成。除灯丝外,其余电极的结构都为金属圆筒,且它们的轴心都保持在同一轴线上。阴极被加热后,可沿轴向发射电子;控制极相对阴极来说是负电位,改变电位可以改变通过控制极小孔的电子数目,也就是

控制荧光屏上光点的亮度。为了提高屏上光点亮度,又不降低对电子束偏转的灵敏度,现代示波管中,在偏转系统和荧光屏之间还加上一个后加速电极A3。

示波管的偏转系统大都是静电偏转式,它由两对相互垂直的平行金属板组成,分别称为水平偏转板和垂直偏转板。分别控制电子束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运动。当电子在偏转板之间运动时,如果偏转板上没有加电压,偏转板之间无电场,离开第二阳极后进入偏转系统的电子将沿轴向运动,射向屏幕的中心。如果偏转板上有电压,偏转板之间则有电场,进入偏转系统的电子会在偏转电场的作用下射向荧光屏的指定位置。 荧光屏位于示波管的终端,它的作用是将偏转后的电子束显示出来,以便观察。在示波器的荧光屏内壁涂有一层发光物质,因而,荧光屏上受到高速电子冲击的地点就显现出荧光。此时光点的亮度决定于电子束的数目、密度及其速度。改变控制极的电压时,电子束中电子的数目将随之改变,光点亮度也就改变。

以上就是我针对示波器的原理与使用这个实验所做出的一点见解。物理实验远没有我想象的那样简单,要想做好一个物理实验,容不得半点马虎。大学物理实验正是这样一门培养我们耐心、恒心和信心的课,让我们的思维和创造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让我们的科学素养有了很大的飞越。不管实验成功或是失败,我们都能从中获得很多从其它地方得不到的知识,让我们获益匪浅!

当然对于这门课程,我也有一些想法,我们所做的六个实验都是按照已经设计好的路子走下来的,有点变化也不怎么大,如果这门课程可以变成一门开放的课程就更好了,让学生自己去摸索,自己去查阅资料,自己去想办法做好一个实验,或者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一些理论,这样的话这门课将会变得更加有吸引力,而且学习效果也会更加的明显。

回顾六个实验的过程,总的来说收获还是很多的。最直接的收获是提高了实验中的基本操作能力,并对各种常见仪器有了了解,并掌握了基本的操作。但感到更重要的

收获是培养了自己对实验的兴趣。还有,就是切身的体验到了严谨的实验态度是何等的重要。本学期的实验也在很大程度上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见识,在喟叹先人的聪明才智之余,更激发了我们对未知领域的求知与探索。而且这才实验也是对我们进入大学后的又一次系统的实验方法与实验技能的培训,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培养与提高了我们的科学实验能力以及科学实验素养。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批理科的学生,对于我们的理论知识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因此对于物理我们并不是理解的很透彻的,实验就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更直观地去理解科学,理解物理。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的源泉,是自然科学的根本,大学物理实验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为我们动手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大学物理实验使我们认识到了一整套科学缜密的实验方法,对于我开发我们的智力,培养我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科学的逻辑思维的形成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推荐第5篇:初二物理综合实践课

初二物理综合实践课 课题: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探究自行车的构造和它对应的物理原理。

2、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增强学习物理的动力。

3、让学生亲身参与,将枯燥的知识传授变为有趣的综合实践。

4、结合自行车的构造和交通案例,进行安全教育。

二、教师导入发言: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自行车拥有量最多的国家,是公认的“自行车王国”。作为一种最普及最方便的代步工具,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就我们中学生而言,也与自行车结下了不解之缘。说起骑车,或许我们都会,但要系统、详尽地解释其中的物理知识,未必人人都能够做到。为了明确这些问题,也为了更好地将物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我们选择此课题作为本节综合实践课的课题。

当然,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很多,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本节课重点针对我们初二物理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现在同学们打开书本和开动脑筋,让我们一起进入探索之旅。

三、综合实践探究过程(学生实践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一)认识自行车的基本结构

(1) 车把、前叉、前轮、前轴和后轴、后轮组成执行部分,起导向和行驶的作用。

(2) 脚蹬、中轴、链条、飞轮等部件组成传动部分,推动车子前进。 (3) 前后闸部件组成控制部分,骑行者可以随时操控车闸,使行驶的自行车减速或停止。

这三部分通过车架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请同学现场演示,并做示范动作)

(二)认识自行车中的摩擦 (1)增大有益的摩擦 比如:轮胎表面的粗糙不平、橡胶紧套车把、刹车系统等等

(同样是学生活动为主,请同学现场演示,并做示范动作,教师在旁边引导为辅) (2)减小有害的摩擦

比如:车轮设计成圆形、各转动部件都要加注润滑油等等

(以上两点都要求学生能具体指出它的对应部件,并说明它的物理原理)

(三)认识自行车中的压强

比如:车座为何设计成宽大的形状?螺丝和螺栓之间为何要增加垫片? (这个问题比较难,要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根据情况要适时给予表扬)

(四)结合自行车的构造和交通案例,进行安全教育 (1)请同学指出自行车中有关行驶安全的部件设计

比如:前后车架和脚踏板上的反光镜、车铃、轮胎上的限载标志等等。 (2)结合交通案例、法规让同学们指出自已平时骑车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改正的措施。

(五)学生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

提供一些必需的工具,让学生分组比赛装卸自行车的前后轮等一些简单的部件,将枯燥的知识传授变为有趣的综合实践。

(六)师生总结

老师相信通过这次实践, 同学们一定会对自行车的构造和原理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学习物理有了更大的兴趣。同学们,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只要你们去留心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你们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的痕迹,当你们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的时候,你们会感到很快乐,学习也就更有动力了。最后,祝同学们学有所成!

推荐第6篇:初二物理动能教案

初二物理动能教案

时间:2016.3.3 地点:

初二(2)教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

2、知道动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动能概念的形成过程、动能与相关因素间关系的实验探究过程,认识用科学语言描述物理现象和规律的方法,感受实验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和猜想、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教学重点难点和难点]:通过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

[教具和媒体]:多媒体、滑车、斜面、木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学生看一则新闻:《一铁路职工“中弹”》。

为什么小小的馒头能把人砸伤?

二、讲授新课

1、动能概念的建立

下面请同学们看三个情景。子弹击穿木块,流动的水推动水轮转动,流动的空气推动帆船航行。

刚才的子弹、空气和水是否具有能量?

回答。

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它们都是运动的。

根据它们的特点,这种形式的能命名为:动能。

(板书课题: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如奔驰的骏马、飞行的小鸟、游动的鱼、地球、月亮„„

2、探究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为什么在高速公路上要限制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为什么空中飘落的树叶对我们没有伤害? 结合生活实例猜想一下,动能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动能的影响因素:物体质量和物体的运动速度

演示实验步骤1:观察两次不同质量的小车在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撞到平面上的木块发生的现象,并分析实验的结论.

分析过程:两次不同质量的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到达斜面底部时速度相同,小车的质量大,把木块推得远,做功多,具有动能大,所以动能的大小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演示实验步骤2:让同一个小车在斜面的不同位置上滚下,观察小车撞击木块的现象,并分析得到的结论.

分析过程:同一辆小车,原来的位置越高,滚到斜面下端时的速度越大,把木块推得越远,做的功越多,说明具有的动能越大,所以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

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和速度。在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在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下面请同学们用刚得到的结论解决几个问题:

A.同学们能否用刚刚学过的知识解释小小的馒头为什么会伤人?这则新闻对你的日常行为习惯有什么启示?

B.交通部门为什么要对车辆进行限速?为什么同一路段不同车辆限速不同?

3、动能的利弊

利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益的动能,努力防止某些动能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感受生活与物理之间的联系。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学生的活动卡:

一、研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实验次数12质量相等速度木块被推的远近

二、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次数12 实验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1.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在物理学中,能的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_,符号是______.2.2.物体由于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物体动能的大小跟它的_______和______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_____;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_____.

1、飞船减速着陆时,飞船的动能_________,当跳伞者匀速着陆时候动能 (均填“增加”,“减少 ”,“不变”。)

2、金茂大厦主楼高88层,人乘坐电梯匀速直达主楼顶层,在上升过程中电梯中的人的动能_____________,洒水车在水平道路上匀速行驶作业,它的动能 (均填“增加”,“减少 ”,“不变”。)

3、一头牛和一只鼠以同样的速度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牛的动能_______鼠的动能。(填“大于”、“小于”、“等于”)

4、“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实验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探究动能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应该选质量_______的小球,从斜面上________位置滚下去推动水平面上的木块,观察木块被推出的距离.(填“相同”或“不同”)

5、如图所示,让钢球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打到一个小木块上,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相同位置的木块,被撞地越远,表示钢球的动能越大。现用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看哪次木块被推得远,回答以下问题

(1)设计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让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

推荐第7篇:初二物理教学教案

初二物理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复习并深入掌握初二上册所有知识点

预习初二下册知识点

教学方法:

单节知识点详细讲解

一章知识点总结串讲

二章章末习题课

三章难点难题答疑

四章知识点记忆检查

教学内容:

声学知识点总结串讲

声学习题课

光学知识点串讲1(折射反射色散等)

光学知识点串讲2(透镜成像规律)

光学习题课

力学知识点串讲1

力学知识点串讲2

力学习题课1

力学习题课2

初二上册知识点测试

学生难点难题答疑课

学生情况: 杨奇俊:聪明但懒散、物理学习习惯不严谨、知识点记忆不够、难点在透镜成像规律和受力平衡 张真:物理学习习惯不严谨、读题和公式运用存在问题、知识点记忆不够、难点在透镜成像规律和力学 龚王芳:零基础零习惯、上课几乎从没听过讲、对物理几乎为零了解、需要从头开始学习、但认真乖巧懂事

备注:

1: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和学生接收能力不同、适当选取合适每个学生的教学内容并,并适当调整对每个学生的教学进度

2:要求学生上课前自己阅读要讲解章节的内容,并勾出需要记忆的重点,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3:要求学生记忆当天所讲知识点,老师第二天对知识点记忆进行检查

推荐第8篇:初二物理公开课教案

课题:7.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能用速度描叙物体的运动 (2)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2)经历建立速度概念的过程,理解速度的定义 方法——比值定义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原来比较熟悉的速度,会有新的、更加透彻的认识,从中体验到科学方法的魅力,启迪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我们周围的物理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经历建立速度概念的过程。

2.理解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难点: 1.理解速度定义中的”单位时间”。

2 .速度单位换算,用公式司求解物理题。

教学方法

采用观察、讨论、计算、讲授的方法。

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计算机及大屏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视频展示:蜗牛在地面上沿直线爬行,自行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飞机在空中沿直线飞行,„„

提问:它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何区别? 学生回答:运动的快慢不一样。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7.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多媒体课件) 二.进行新课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的两种方法 活动1:谁跑得快?

播放视频:2007年第1届世界田径锦标赛110米跨栏决赛。 当比赛进行到中途时,暂停播放,问学生:就现阶段来说,谁跑得最快?你是如何判断的?

学生回答后,继续播放,直至运动员全部到达终点,再问:到达终点后,裁判员是如何比较他们快慢的?

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一是“相同时间比路程”,二是“相同路程比时间。

(二)速度及其计算公式

展示:豹子与老虎奔跑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都不相同,怎样比较它们的运动的快慢呢?

提出问题:豹子与老虎奔跑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都不相同,怎样比较它们的运动快慢呢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出分别求出它们在1秒钟内通过的距离来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在此基础上引入速度的概念。

1.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课件展示)

2.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v— 速度

s— 路程

t—时间

v=s/t(课件展示)

3.单位:国际单位制(SI)中的单位是: 米/秒(m/s) ,其他常用单位:千米/时(km/h)(课件展示)

引导学生推导、掌握速度单位间的换算:1m/s=3.6km/h 强调速度单位的读法。 4速度的计算

(1) 多媒体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求解,注重强调解题规范。 (2) 学生练习(多媒体出示练习),巩固用公式求解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视频展示:流星划过夜空、特技飞行场景,让学生意识到物体做机械运动时,总要经过一定的“路线”。

课件展示:教材图7—

15、图7—16,引导学生观察并体会“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的含义。 活动2:比较汽车速度的变化

课件展示教材图7—17,引导学生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计算汽车在各段时间中的速度值,然后分析比较计算的结果,看(a)、(b)两图汽车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得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师生共同得出机械运动的分类(课件展示) 引导学生列举出生活中一些机械运动的事例。 学生阅读:“信息浏览”一些物体运动的大致速度。

学生抢答:下面给出的速度值,可能是那些运动物体的大致速度,看谁猜得对。

三、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归纳本节的主要内容。(课件展示)

四、布置作业:课本P46页第

2、

5、6题。

板书设计

7.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一、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相同路程比时间

相同时间比路程

二、速度及其计算公式

1. 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2. 公式: v=s/t

3. 单位:1m/s=3.6m/s

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变化的直线运动。

教学反思

1.教学中由学生观察,自己归纳出速度的概念,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教学中可以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完整理解。

3.教学中变速直线运动难度比较大,教师应降低难度,使学生学的更轻松。

推荐第9篇:初二物理下教案

初二物理下教案.txt珍惜生活——上帝还让你活着,就肯定有他的安排。雷锋做了好事不留名,但是每一件事情都记到日记里面。第六章 欧姆定律 ●本章概述

本章在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的基础上,学习电压、电阻的概念.通过探究实验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及用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电阻的方法,并进一步通过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得出了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它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在会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学会使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了解串、并联电路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理解欧姆定律,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本章内容中大部分的知识需要经过学生的探究和实验才能获得,在每节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栏目中还设计了许多实践性、开放性和应用性很强的题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实际生活情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了解探究问题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规则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与同伴密切合作的协作精神.在引导学生接触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实际问题和自然现象的能力.●课时建议

本章共分六节,建议8课时

第一节 电压

1课时 第二节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课时 第三节 电阻

1课时 第四节 欧姆定律

2课时 第五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课时 第六节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课时 复习和总结

1课时 第一节 电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知道电压的单位,能对电压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3.记住干电池、家庭电路及人体安全电压的电压值.4.知道电压表的用途及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地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信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学会阅读说明书,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教学重点

建立电压的初步概念;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电压的作用.●教学难点

电压表的正确选择、连接及读数.●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教具准备

干电池若干、灯座、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电压表、电流表、投影仪、家用手电筒.●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压”这个词听起来也不陌生.同学们知道哪些知识与电压有关呢? [生]手电筒里电池有电压,电压值是1.5 V.[生]电子表和电动玩具车里用的电池也有电压.[生]高压线上有电压,人不能靠近.„

[生]到底什么是电压?电压是哪来的?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什么是电压.

二、进行新课

[探究]什么是电压? [师]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串联电路图并利用干电池、小灯泡及导线、开关连接串联电路.电路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请同学们观察.[生]小灯泡发光.[师]取走干电池,补上一段导线,再闭合开关,请同学们观察.[生]小灯泡不亮.[师]导线和灯丝都是金属制成的,不是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子吗?为什么灯不发光呢? [生]只有电子产生了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小灯泡才会发光.取走电源,换上导线,导线中虽然有大量的自由电子,但不发生“定向”移动,所以没有电流,小灯泡不亮.[生]电路中必须有电源,才能使电路中的自由电子产生定向移动,电路中才会有电流.[师]也就是电源的两极间存在着某种“力量”迫使整个电路中的电子产生了定向移动.我们就把电源两极间的这种作用称为“电压”.[板书]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而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想想做做]

[师]改变电路中接入的电池的多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灯泡的亮度相同吗? [生]接入电路中的电池不同时,灯泡的亮度不同.[生]接入两节电池时比用一节电池时灯亮.[师]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生]用一节电池做电源和两节电池做电源的电压不同,不同的电压产生的效果不同.[生]电源的电压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灯泡就越亮.[师]同学们精彩的回答,说明大家对电压的概念已有所掌握.哪位同学还知道电压的代表符号及单位是什么? [生]电压的符号是“U”.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为“伏”,单位符号是“V”.电压常用的单位还有:“毫伏(mV)”“微伏(μV)”“千伏(kV)”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kV=103 V 1 mV=10-3 V 1 μV=10-6 V.[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5,阅读书中小数据,了解常见电压值,记住干电池的电压值.人体安全电压值及家庭电路的电压值.将数据中以千伏、毫伏为单位的数值化成以伏特为单位,以伏特为单位的数值化成以千伏或毫伏为单位.[同学们练习,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电池有电压,在闪电的云层间也会有很高的电压,以前的学习中大家还了解过“生物电”,生物体内也会产生电压吗? [投影] ●电鳐 ●电鳗

[师]同学们在课后也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了解相关的内容.[师]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对电池及电压已有所了解.如果老师现在有几节不同的电池,由于不小心将电池上标称的电压值磨掉了看不清楚,但必须知道其电压值是多少,大家可以帮助我吗? [生]找到和老师的电池相同的电池,看看上面标的值是多少.[生]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的电压.[师]大家的主意不错.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用电流表测量,电压的大小可以用电压表来测量.但是,什么样的表是电压表呢? 出示几种电表,让同学们分辨.[师]请一位同学从这几块表中选出电压表,并说出选择的依据.[生]表盘上标有字母“V”的就是电压表.因为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标有“A”的是电流表.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标有“V”的就是电压表.[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进一步向同学们介绍电压表的分类,如演示用表、学生用表等.[师]同学们一定还记得电流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电路中电压表又该如何表示呢? [生]电路中电流表符号是○A,电压表符号应该是○V.[投影]“电压表”

请同学们观察如投影所示的电压表,根据以前学过的电流表的知识,认识电压表.

[生]①该电压表的零刻度线在表盘的最左端.②该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一个公共的“-”接线柱和两个“+”接线柱.③使用“-”和“3”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3 V,刻度盘上每一大格表示“1 V”,每一小格表示“0.1 V”;使用“-”和“15”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15 V,刻度盘上每一大格表示“5 V”,每一小格表示“0.5 V”.④电压表中间的旋钮可以调零.[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电压表.该怎样用它来测量,如何使用电压表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6“使用说明书”,回答书中提出的问题,总结出电压表使用的一般规则.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使用说明书”,提醒同学们不需要读懂说明书中的所有内容.问题(1):电压表应该和被测用电器怎样连接?具体接法是什么?

[生]用直流电压表测量某元件两端电压时应与这个元件并联.具体的接法是:标有“+”号的接线柱应靠近电源的正极,标有“-”号的接线柱要靠近电源的负极.教师通过引导应使学生明白:双量程电压表的三个接线柱中有一个是公共的接线柱标有“+”或“-”.如公共接线柱标出的是“+”则剩下的两个接线柱皆为“-”接线柱;如果公共接线柱标出的是“-”,则剩下的两个接线柱皆为“+”接线柱.问题(2):如何确定电压表要使用的量程?

[生]电压表的量程必须大于被测电路两端的电压.[生]如果能判定被测电压不超过15 V,可以先用“0~15 V”的量程测;如果测出的电压不超过3 V,可以改接“0~3 V”的量程,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师]同学们知道了怎样使用电压表.现在请两位同学将电压表接入我们开始连接的串联电路,测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另两位同学一起在原来画出的电路图上加入电压表,并在图中标出电压表的“+、-”接线端.[投影]接入电压表后的电路.全体同学认真检查.电路无误后合上开关,观察电压表的示数.[师]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如何读数呢?

[生]电压表的指针向右偏得越多,表示电压越高.[生]读数时,首先应该看清选用了电压表的哪个量程,知道满刻度表示的电压值.第二,要看清该量程下一大格表示的电压值是多少?每一大格又分成了几个小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多少?第三,看清测量时,指针停在哪个大格,哪个小格上.然后读出来.[师]如果指针没有指在刻度线上,而是指在两刻线之间,该如何读数呢?

电流表、电压表都不需要估读.测量时,指针的位置离哪条刻线近,就按哪条刻线算.[投影]练习题

1.读数练习:利用指针能活动的刻度盘.(1)量程已知且不变:指针在不同位置时电压表的读数是多少? (2)指针的位置不变,接不同的量程时,电压表的读数分别是多少?

2.一名同学使用学生用电压表测电压.这只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 V,0~15 V.经判断选用0~3 V这一量程连入电路.但是0~3 V的刻度盘上的数字模糊不清,无法准确读出实验数据,于是他从0~15 V刻度盘上看到指针在12.5 V处,从而判断出实验测得电压是_________V.通过思考此题,引导学生总结得出:指针指在同一位置时,从0~15 V刻度盘上读出的电压值是从0~3 V刻度盘上读出的电压值的5倍.[师]电压表、电流表不仅外形相似,构造也相似.因此,在使用上它们有相同的地方,但它们测量的又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同学们要注意区分.同学们一起归纳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板书:二要、一不、二看清

二要: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要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出.一不: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二看清:读数时一要看清电压表所用的量程;二要看清每一小格所表示的数值.[想想议议]

[师]电压表的接线柱旁都标有“+、-”号.使用规则要求电流必须从电压表的“+”接线柱通入,从“-”接线柱流出;还要求被测电压值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请同学们思考: [投影]

1.如果正、负接线柱接反了,会出现什么现象?

2.如果被测电压超过了电压表的量程会出现什么现象? 3.如果事先不能估计被测电压的大小,应怎样选择量程?

[生]如果正、负接线柱接反了,指针会反向偏转,即向没有刻度的方向偏转.[生]如果被测电压超过了电压表的量程,电压表的指针可能会超出刻度盘上的刻度线.经过大家的讨论并结合演示(注意不允许学生效仿),肯定同学们的回答.强调这两种情况的后果是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损坏电表.在事先不能估计被测电压的情况下,可以用“试触”的办法来选择量程.连接好电路后,在合上开关时轻轻接触一下就断开,同时观察电压表指针的偏转情况.如偏转过激,指针超出了表盘刻度线,则电压表量程太小,应换用较大量程;如果电压表指针偏转角度太小,则电压表量程太大,应换用小量程.“试触”的方法在电学中很重要,利用试触的方法不仅可以选择电压表的量程,还可以判断电源的正负极;判断电压表正、负接线柱连接是否正确.[想想做做]

出示家用手电筒及干电池若干节.[师]请一位同学将干电池装入手电筒,并能使手电亮起来.同学们仔细观察,怎样装电池,才能使手电发光?

[生]第一节电池正极朝前,第二节电池的正极和第一节电池的负极接在一起,第三节电池的正极和第二节电池的负极连在一起.[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请同学们将刚才的实物连接图和电路图画出来.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画出正确的图形,并请一位同学将正确的图画在黑板上.[师](结合学生画出的正确的电路及电路图)说明:像这样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依次连接起来就叫电池的串联.这几个电池合在一起叫电池组.余下的一个正极和一个负极就是电池组的正极和负极.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同学们可以探讨什么是电池的并联.[师]请同学们分组测量每节电池的电压和电池组的电压,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生]用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压,就要把电压表并联在电池两端.电压表可以不经用电器直接连到电源的正负极上吗?

[师]这位同学的问题非常好.这种认真的态度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电压表可以直接连接在电源的两极上.这也正是电压表与电流表使用中的一个区别.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操作完毕,各组汇报实验结果.第一组:用两节电池,每节电池电压是1.5 V,电池组电压为3 V.第二组:用三节电池,每节电池电压是1.5 V,电池组电压是4.5 V.第三组:„

[师]根据各组的实验结论,谁能总结出电池电压和电池组电压之间的关系? [生]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个电池电压之和.[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再比较电池的倒接和顺接究竟有什么不同,电池“并联”成电池组电压会怎样变.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小结本节内容.

三、小结

利用投影仪投影如下的表格,请同学们填写.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1.连接图如下:

连接过程中要注意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以及量程的选择要正确.也可以换用其他电器进行练习.2.如下图,将图中连接正(或负)接线柱的导线松开,将电压表正(或负)接线柱的塑料帽扭下来露出接线的金属柱.用导线(线芯的金属丝)迅速碰撞电压表的金属柱,观察电压表指针偏转情况.若电压表反偏,说明电压表正接线柱接的是电源的负极,电压表负接线柱接的是电源的正极.若电压表正偏,说明电压表正负接线柱连着的分别是电源的正负极.这就是用“试触”法判电源极性.也可以用“试触”法来判断电表接入量程的大小是否合适,这种方法在实验中经常要用到.

3.如图:甲连接的是0~3 V的量程,最小刻度是0.1 V,所以甲的读数为2 V;乙中连接的是0~15 V的量程,最小刻度是0.5 V,因此乙读数为12.5 V;丙中连接着小量程,其读数为0.1 V×6=0.6 V.

4.这位同学连接的电路,测量的是两只灯泡的总电压,而不是左边灯泡的电压.正确的连接如下图: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得出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2.在实验过程中,训练连接电路的基本技能.3.通过实验,训练正确识记、使用电压表的技能.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2.通过学生的亲自实验,培养他们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3.通过对实验结论的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生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2.通过同学们共同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索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得出恰当的结论.●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具准备

电池组、小灯泡(带座)、开关、导线若干、投影仪.●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你熟悉的串联电路图.学生画图,教师巡视,选出较好的图,用投影仪放大.[师]同学们观察自己画出的串联电路图.思考:你已经了解了串联电路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生]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生]电流表工作的时候必须串联在电路中.[生]串联电路中的电压有什么样的关系?也和电流一样,处处相等吗?(提出问题)

二、进行新课

[师]这位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同学们可以大胆猜想,你认为会是什么呢? [猜想或假设]

[生]我认为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应该和电流的关系相同,也是处处相等.[生]我们认为电压应该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着电流的方向越来越小.因为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某种“力量”,力量会越用越小.[生]我们认为灯泡大的地方电压大,灯泡小的地方电压就小.[生]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个电池的电压之和,串联电路各点的电压之和也应该等于两点间的总电压.„

[师]同学们作出了各种猜想,各样假设,真实的结果到底是什么?请同学们用实验来求证.大家先设计实验.[设计实验]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了解)

[师]各组可以简单说明你们的设计方案.第一组:我们计划用三节电池,选择两只完全相同的灯泡,分别测出每只灯泡两端的电压和两只灯的总电压进行比较.第二组:我们组选择两只不同的灯泡,选三块电压表,同时测量每只灯泡和两只灯泡的电压,比较结果.第三组:我们组选择三只差别较大的灯泡,分别测量每只灯泡的电压,每两只灯泡的电压和三只灯泡的总电压.第四组:我们计划选四只灯泡,两只一组,先将两只灯泡串联接入电路,分别测每只灯泡的电压和两只灯泡总电压.然后再换上另外两只灯再次测量.(通过投影展示)这是我们的实验电路,这是我们设计的实验数据表格.第五组:我们想选择两只灯泡,一块电压表,像测电流那样分别测出A、B、C各点的电压,然后进行比较.[师]老师觉得同学们的设计都很好.不过要提醒大家一点,你的设计一定要有书面的内容,你要怎么做(同学们刚才已谈到的),你是怎么做的(要按电路图测量),你得出了什么样的结果(要有实验记录).以便于自己检查和与别人交流做更好的改进.各组同学补充设计实验电路和实验数据表格.[师]电压表应该如何连接在电路中? [生]电压表应并联在被测电压的两端.[生]我们知道了,测电压不能像测电流那样将电流表接在某一点,测该点电流.应将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点间,测出来的是“两”点间的电压.[师]很好!同学们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后,可以进行实验.建议大家在实验中更换不同的小灯泡,进行重复测量,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探究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进行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同学们注意仪器使用的规范性.特别是电压表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量程要选择合适,读数时要弄清分度值,读数准确.原始数据的记录要实事求是如实记录,不许随意改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记录下来,以便查找、分析原因.[分析和论证] [师]同学们认真分析你们测量出的数据.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你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和你原来的猜想一致吗?

[生]我们用的是两只完全相同的小灯泡,测出每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并且每只灯泡两端电压的和与测出的两只灯泡的总电压几乎相等.[生]我们用两只不同的灯泡串联,测出每只灯泡的电压不同,但两只小灯泡两端电压的和等于电源电压.[生]我们用的是三只差别较大的小灯泡,测出来每只灯泡的电压都不同,但每两只灯泡电压的和都和直接测得的这两只灯泡的总电压相等,三只小灯泡电压的和几乎等于电源电压.[生]我们先用两只小灯泡测,然后又换了两只不同的小灯泡测.尽管测出的四只小灯泡的电压都不一样,但前一次测量的两只小灯泡电压的和与第二次测量的两只小灯泡电压的和几乎相等,且都差不多等于电源电压.[生]做完串联,我们还将两只小灯泡并联起来,分别测它们的电压,结果电压表指针指的是同一个位置.[生]我们也测并联了,相同的两只小灯泡电压相同,不同的两只小灯泡电压也相同.[生]我们从两只灯泡并联开始,一直增加到四只小灯泡并联,测出来的结果几乎不变.[生]我们在原来两只小灯泡串联的基础上给其中的一只灯泡并联了第三只小灯泡,结果并联的两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

[师]同学们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非常好,归纳大家的实验,可以得到一般结论吗?

[生]不管怎样选择灯泡,不论如何进行测量,尽管测出的数据不相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同一个串联电路中各个灯泡两端电压的和等于这几个灯泡两端的总电压且等于电源电压.[生]通过实验可以得到结论:

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并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个支路两端的电压,各支路电压相等.[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伴的配合得出了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祝贺同学们得到了一个正确的结论.不过,对同学们来讲获得结论的过程更重要.请大家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过程进行回顾,认真分析、思考在实验过程中真正明白了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评估]

[生]我开始将电压表连接错了.现在我知道了,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必须连接正确,否则一接通电源,指针反偏,并且速度很快,很容易将电压表指针打弯.[生]电压表的量程选择也很重要.如果选择的量程太大,指示值很小,几乎不能读数.如果选择的量程太小,指针偏出了刻度盘外.[生]我们连电压表的时候,先不接死,合上开关,迅速“试触”一下,大概估计好量程再连接,很省事,一次就差不多能选对.[生]读数也很重要.我第一次读数,读出一只小灯泡的电压值比电源电压还大,原来电压表接的是小量程,我是按大量程的刻度读出来的.[生]我将电压表接在了一根导线两端,结果灯都亮了,可是电压表读数是零,为什么呢? [生]我不小心将电压表串联在了电路中,灯全不亮,电压表却有指示值,和电源电压几乎一样大.[生]我们是将电路连接正确了,电压表也有指示,就是灯不亮,换了另外一个灯泡还是不亮.用手按住才亮起来.[生]我们组开始做时,有一只灯亮,另一只灯不亮,测电压时,亮着的灯有指示值,不亮的灯两端电压为零.„ [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问题,说明大家一定是很认真地去做了.养成好的习惯要比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更重要,希望同学们以后继续努力.刚才提到的问题,请同学们互相讨论,看能不能找出问题的原因.(教师巡视并参加同学们的讨论)

[生]电压表接在一根导线的两端,中间没有用电器,相当于“一”点,所以电压表示数为零.[生]将灯泡用手按着才能亮,我觉得是因为没有接触好,另外的问题我不知道.[师]同学们一定非常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那就在以后的学习中努力,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在同学们的交流中我注意到许多同学都用了“几乎相等”这个词,而不是说“相等”,为什么呢?

[生]因为它们相差很小,但又不完全相等.[师]能分析出其中的原因吗?

[生]因为读数或用表测量的过程中有一些偏(误)差.[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现在需要同学们根据你们的探究过程写一份科学探究的小报告.(学生完成探究报告,教师巡视,选择完成较好的,利用投影和同学们交流、小结.)

三、小结

通过我们这次的探究活动,同学们了解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同学们一起总结)

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通过实验同学们还得出了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1.彩灯是串联的,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所以,根据题意有:36 V?n=220 V,n= =6.1.至少要串联6个这样的灯泡.建议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彩灯.如用36 V额定电压的灯泡,可以串联6个或7个,分别点亮比较它们的亮度,也可以用5个灯泡串联,但点亮时要注意安全.如果家里有用过的彩灯串,可以利用起来.再给你制作的彩灯串连接一个日光灯上用的起辉器,看看有什么效果.2.(1)可以用“试触”的方法来判断水果电池的极性.测量电压时,因水果电池电压不会很高,应注意选择电压表的小量程测量.(2)选择其他的水果可以用桔子、柚子、苹果等,土豆也可以.选择的金属还可以是锌片、铝丝等.

五、板书设计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与交流.第三节 电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知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种类等因素有关.3.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把滑动变阻器正确地连入电路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2.通过学生探究活动,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渗透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三、德育目标

1.通过了解半导体及超导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开阔视野,激发学生求知欲.2.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教学重点

电阻概念的建立.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教学难点

根据要求正确连接与使用变阻器.●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比较法.●教具准备

接线板、演示用电流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长短粗细相同的铁丝及铜丝各一段、滑动变阻器、电阻箱、调光台灯、半导体收音机一台、电位器、投影仪.●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出示预先准备的各式各样的电线.问这是什么东西? [生]电线、导线、电缆线、电话线、闭路线„ [师]肯定同学们的回答.请大家从导线的截面观察.[生]电线芯是用容易导电的金属来做的,是导体.电线芯的外面包了一层橡胶或塑料,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师]现在请同学们剥开导线的绝缘外皮,看一下导线的芯到底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生]是用铜做的.是用铝做的.[师]大家见过用钢、铁做芯的导线吗? [生]好像没有.[师]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特别重要的用电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我们已经知道,钢、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那么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同学们大胆地猜想.[生]是不是因为铁容易生锈,所以不用铁.[生]是因为用铁做导线没有铜好.[生]„

[师]大家想不想用实验找找原因呢?

二、进行新课

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师]我们可以把铁丝和铜丝分别接入电路,观察一下有什么现象发生.[想想做做]

请同学按图6.3-1连接电路.先将铁丝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将铁丝换成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生]接入铜丝比接入铁丝时灯泡亮.将电流表串入电路,重复上述的实验,观察电流表的示数.[生]接铁丝时的电流比接铜丝时的电流小.[师]比较两次电流的示数,实验中用的是相同的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为什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不同呢?

原来,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板书]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resistance).[师]比较实验现象——相同电压下,接入铜丝的电流大,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即电阻小.[师]相同电压下,接入等长、等粗的铁丝电流小,又说明了什么? [生]等长、等粗的铁丝比铜丝的电阻大.[师]请同学们看书P13“几种长1 m,横截面积1 mm2的金属导线在20 ℃时的电阻值”比较几种材料导线的电阻值,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并说明为什么不用铁做导线.[生]导线的电阻值和导线的材料有关.不同材料的导线其电阻值不同.[生]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生]几种材料中银的电阻最小,除镍铬合金外,铁的电阻最大,铜的电阻和银差不多,但铜比银便宜.所以不用铁做导线,而常用铝或铜.(有学生会注意到镍铬合金的电阻值最大,它有什么用?此问题可留在变阻器中再来说明) 2.电阻的单位和换算.请同学们阅读材料P13,知道下述内容.[板书]电阻的符号:R 电阻的单位:欧姆(O hm)简称欧 符号 Ω

常用单位:千欧(kΩ) 兆欧(MΩ) 1 kΩ=103 Ω 1 MΩ=106 Ω [师]同学们对于电阻这个物理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电子技术中经常用到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出示书图6.3-2所示各种电阻器实物)

注意:这些电阻器,无论它们是否被连入电路,通过它们电流是多少,其阻值一般是不变的,即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电阻器也叫定值电阻,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师]请同学们阅读小数据栏中“常见的电阻”,看看你能有什么发现.[生]实验用的导线电阻很小,它们是用容易导电的铜来做的.[生]实验用小灯泡的电阻是每根导线电阻的500倍.导线的电阻是不是可以忽略不考虑呢? [生]人双手间电阻在手干燥时很大,潮湿时会变小,甚至比照明灯泡工作用的电阻还小.相同电压下,电阻小的电流大,电阻大的电流小.所以电器工作时,用湿手去触摸用电器开关会很不安全.[师]积极肯定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问题的学习态度,并对他们能根据学到知识联系生活中实际的做法及同学的安全意识进行表扬.[师]人的双手间干燥和潮湿时的电阻不同.谁知道还有什么东西在干燥和潮湿时的导电能力不同?

[生]木柴.木柴干燥时是绝缘体,不容易导电;而湿木柴就是导体,就比较容易导电.[生]这说明干木柴电阻大、湿木柴的电阻小.绝缘体的电阻大,导体的电阻较小.[师]肯定同学的分析,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电阻的知识明白绝缘体的本质.绝缘体之所以能起到绝缘的作用,就是由于其电阻很大的缘故.[师]在电工材料中,除了同学们已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外,还有一种很重要的材料就是半导体.[投影]半导体及超导的相关内容(或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内容).通过介绍这方面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师]前面实验中,铁丝和铜丝电阻不同,接入电路中,使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不同.由此,同学们考虑电阻的作用是什么呢? [生]电阻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师]不同材料的铜丝、铁丝接入电路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那么同一种材料的一根导线能否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呢? [想想做做]

用刀将铅笔剖开,仔细取出铅笔芯,注意不要折断.用铅笔芯代替前面实验中铁丝(铜丝)或照图6.3-5连接电路.[师]铅笔芯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生]铅笔芯接入电路,电灯能发光,所以铅笔芯是导体.[师]如果想要改变接入电路中的铅笔芯的长度,谁有办法,请来操作一下.[生]将连接铅笔芯的导线一端打开,并使其在铅笔芯上滑动.[师]滑动过程中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灯泡的亮度发生了变化.[生]连入电路的铅笔芯越长,灯越暗;连入电路的铅笔芯越短,灯越亮.[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表现很好.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电源没动,是同一个电源,灯的亮、暗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灯泡的亮暗,说明通过灯泡中的电流大小不同,灯亮时电流大,灯暗时电流小.[生]相同电压下,电流大、电阻小;电流小、电阻大.[生]铅笔芯越长,电阻越大;铅笔芯越短,电阻越小.[师]如果我们换用铁丝做实验会怎样呢? (重复上述实验)

[生]铁丝越长,电阻越大;铁丝越短,电阻越小.[师]铁丝和铅笔芯都是导体,根据实验现象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生]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在相同粗细的条件下,导体越长,电阻越大;导体越短,电阻越小.[生]可以通过改变导体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师]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这就是变阻器的工作原理.但是,老师有一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助,在前面观察P13“几种金属导线的电阻”时,哪种金属电阻最大呢?

[生]镍铬合金.长1 m,横截面积是1 mm2的镍铬合金的电阻是0.1 Ω.[师]如果老师需要电阻在0~10 Ω范围内变化,使用电阻最大的镍铬合金丝,需要多长? [生]需100 m.[师]也就是说,老师要想将接入电路的电阻从0变化到10 Ω,就必须进行一次百米跑,这样做可行吗? [生]不行! [师]同学们有什么办法呢?

[生]将100 m长的镍铬线绕成像弹簧那样的圈,就能减小长度.[师](教师可预先将变阻器拆开,取出绕着线圈的瓷管)请同学们看,是不是这样绕就可以呢?(得到同学们的肯定后,教师继续引导)怎样使用它呢? [生]需要使用哪部分,就在哪个地方抽出一个头.[生]就像刚才实验中在铅笔芯上滑动一样,用一个头在线圈上滑动就可以.[师](教师将滑动变阻器的金属杆及滑片再装上)是不是这样就可以了呢?(同学们肯定)利用滑片在线圈上滑动就可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所以把它叫做:(同学们一起说)“滑动变阻器”.[师]同学们面前的就是实验室常用的滑动变阻器.请大家仔细观察你面前的滑动变阻器并阅读教材P16第一自然段,弄清以下问题.看看大家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变阻器的构造: 结构示意图:(如右图)

变阻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先板书问题,然后由同学补充结论) [生]电阻丝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生]为什么要将电阻丝绕在绝缘瓷管上? [生]电阻丝外面为什么要涂绝缘层? 教师引导同学们分析后明确:

●滑动变阻器是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制成的,这种合金线又叫电阻线.●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导体的长度来改变其电阻的.要想增大变阻范围,电阻线必须做得很长.因此要将电阻线绕在绝缘管上,并使各线圈间互不接触.[生]变阻器滑片上还有一个铭牌,上面写有“50 Ω,1.5 A”是什么意思呢? [师]同学们讨论一下,你认为是什么意思? [生]“50 Ω”可能是说这个变阻器的变化范围是0~50 Ω,它的最大电阻值就是50 Ω.[生]“1.5 A”应该是说它能通过1.5 A的电流.[师]同学们分析的很正确.变阻器铭牌上标出的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因此在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时候要注意以下规则.[投影]滑动变阻器使用规则

●为了防止烧坏变阻器,通过变阻器的电流,不能超过允许的最大值.●为了避免电路中电流过大,使用变阻器前应将其阻值调到最大.[师]同学们对变阻器有了一定了解.请大家观察下面现象.[演示]

1.用调光台灯的控光旋钮,改变灯的亮度.2.用收音机控制音量的旋钮改变收音机的音量.[师]光亮的控制、改变,收音机音量的控制、改变就是利用变阻器来实现的.收音机控制音量的变阻器是我们教材P16的电位器.[师]谁能给大家说说电位器的电阻是如何改变的? [生]从图上可以看到,电位器的滑片是可以在电阻丝上滑动的.滑片在不同的位置上时电阻丝接入电路的长度也会不同,这样就可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的大小.[师]同学们想不想试试怎样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灯泡的亮度呢? [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师]同学们先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看一下滑片滑过的地方有什么特别吗? [生]滑片滑过的地方绝缘漆被刮去了.[师]为什么呢?是因为变阻器使用太多,不小心刮掉了吗? [生](学生讨论)不是不小心刮掉了.必须刮掉这些地方的绝缘漆,滑片到达时,变阻器才能接入电路.[师]同学们现在可以设计电路,进行实验,在设计和实验过程中弄清下列问题.[投影]

●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

●移动滑片时,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向哪个方向移动,电阻变大? ●使灯泡和变阻器中电流大小相等,变阻器应与灯泡串联还是并联? ●要能控制电流的大小,应使用滑动变阻器的哪两个接线柱? ●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实验结束,各组进行交流,提出发现的问题.[师]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的收获吧.[生]把AB或CD两个接线柱串联接入电路时,灯泡的亮度都不变,说明AB间和CD间的电阻都不变;但是接C、D时灯很亮,说明C、D间电阻很小,几乎为零;接A、B时灯很暗说明A、B间的电阻很大.[生]要想控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改变小灯泡的亮度,滑动变阻器必须串联接入电路,并使用“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生]要使灯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就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放在电阻最大的位置上.但我发现有的组和我们不一样,我们在最左(A)端,他们在最右(B)端,难道最大值位置有两个吗? [生]我也发现了使灯由暗变亮有的从左向右滑,有的从右向左滑.[师]请同学将你们滑动变阻器不同的连接情况画在黑板上.[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各组变阻器的连接情况,分析产生区别的原因,进一步弄清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规则及方法.滑动变阻器阻值的最大位置及滑片的移动方向,都与变阻器的连接情况有关.如图,如果使用接线柱CA或DA,电阻丝AP段被接入电路,这时电阻值最大的位置滑片P应在B端,滑片从B端向A端滑动时,电阻逐渐减小电流逐渐变大,灯泡由暗变亮.如果使用接线柱CB或DB,则电阻丝PB部分被连入电路,电阻最大值的位置就应是滑片P在A端,而要使灯由暗变亮,滑片要从A端向B端滑动.

投影学生探究报告,互相交流、学习.鼓励同学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科学的态度.

三、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课内容: (1)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2)电阻的符号是R,单位是欧姆(Ω),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3)滑动变阻器

原理:通过改变导体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构造:电阻丝绕成的线圈、绝缘管、金属棒、滑片.结构示意图:

电路图中的符号: 使用规则:

a.首先观察变阻器的铭牌,弄清变阻器的最大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b.连接时要将滑动变阻器的“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串联接入所要控制的电路中.c.闭合电路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上.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1.要使滑动变阻器能控制灯泡的亮度,滑动变阻器应和灯泡串联.(图略) 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方向应根据滑动变阻器接线柱的连接情况来定.2.此电路不能满足题目要求.因为接线柱接错,使电阻器成了一个不变的电阻.应用“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

五、板书设计

(一)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电阻的符号:

电阻的单位: (略) 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二)滑动变阻器 原理: 构造:

结构示意图: (略) 电路图中符号: 使用规则:

第四节 欧姆定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2.使学生懂得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3.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会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2.通过在科学探究中经历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相似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2.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3.在同学们共同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组织、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并得出真实、科学的结论.●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具准备

干电池组、2.5 V和6.3 V小灯泡(带座)各一只、开关一只、导线若干、投影仪.学生3人一组:电源(电池组或学生电源)5 Ω,10 Ω,15 Ω定值电阻各一个,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导线若干.●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了解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并学会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今天请同学们先看老师的这组实验.[演示]小灯泡和电池、开关组成串联电路.演示一:一节干电池和2.5 V小灯泡串联发光.演示二:两节干电池和2.5 V小灯泡串联发光.演示三:两节干电池和6.3 V的小灯泡串联发光.同学们仔细观察三次演示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师]通过观察实验,根据上节课的学习,你能告诉大家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一个灯泡,两节电池比一节电池时亮,说明灯(电阻)不变,电压大时,电流也大.[生]同样的两节电池,2.5 V的灯比6.3 V的灯亮.电压不变时,电阻大的电流小,电阻小的电流大.[生]能不能知道电流、电阻、电压之间数量上的关系呢?

二、进行新课

[师]根据同学们对电阻、电压、电流的学习,你可以大胆地猜测一下它们之间可能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生]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生]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生]也许其中的两个相除或相乘会等于第三个.[生]电压不变时,电阻大,电流就小.电阻小,电流就大,可能电流乘以电阻能等于电压.[生]同一个电灯泡,电压大时,电流就大,也可能电压除以电流等于电阻.[生]„

[师]同学们能有根据地推测、猜想非常好,你已经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迈出了正确的一步.接下来,同学们可以选择面前的仪器设备,想办法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师]我们要探究电阻上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必须要经历哪些过程呢?

[生]首先要设计实验,然后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再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论证,得出一般的结论,最后进行评估和交流.[师]大家还记得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规则吗? [生]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并且都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师]电路中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会使用吗? [生](同学讨论后)仍然是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测谁的电压,就将电压表并联在谁的两端.[师]同学们没有问题的话,可以开始实验.要求探究过程中首先设计好实验.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步骤;如实填写实验数据;对自己的实验进行认真的分析、论证,客观评估自己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写出完整的探究报告,并和其他组的同学交流.(同学们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选择2~3组同学利用投影展示自己的探究报告,并逐一讲解自己的设计思想、实验步骤,分析论证的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和大家进行交流.[投影]

第一组 探究报告

[题目]探究电阻、电压、电流三者的关系 [猜想和假设]

1.电流和电阻成反比.2.电流和电压成正比.[设计实验]

(一)设计思想

根据我们的猜测,现在已知道定值电阻的阻值是已知的且不改变,干电池的电压值也是已知的,每节1.5 V.把定值电阻连入电路,用电流表测出电路中的电流值,用电压表测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就可以知道电阻、电压、电流的数量关系,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及改变干电池组电池的节数进行多次测量,就能得出电阻、电压、电流关系的一般规律.

(二)实验电路

根据实验思想,画出如下电路图:

(三)实验数据表格

实验次数 电阻R(Ω) 电压U(V) 电流I(A) 1

(四)实验器材

根据实验思想及所画电路图,选择如下器材: 电池组、定值电阻(三个不同阻值)、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进行实验]

步骤一:按设计好的电路图正确连接实验电路.步骤二:先保持电池组的电池节数不变,分别将5 Ω、10 Ω、15 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将数据依次填入第

一、

二、三次数据表中.步骤三:保持定值电阻不变,改变电池组电池节数(分别为1节、2节、3节),合上开关,分别读取三次电流表、电压表的数值,依次填入第

四、

五、六次测量数据表中.[分析和论证]

分析由实验得到的数据

1.第

一、

二、三次测量中电压基本不变,电流随着接入电阻值的增大而减小,但每次电流值和电阻值的乘积都近似等于电压值,甚至有一次完全相同.2.第

四、

五、六次测量中,电阻的阻值不变,随着电池组节数的改变,电压表指示数值几乎成倍地增加,但每次都很接近电池组的电压.电流表的指示数也几乎成倍地增大,并且和电压增大的倍数相同.每次电压除以电流的值都近似等于电阻的值.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得到结论,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电流I,电阻R,电压U的关系是: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电压越大,电流越大.[评估]

从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看,尽管数据之间不是完全吻合,但基本能反映规律,所以测得的数据和结论是可靠的.实验过程中不太完美的是:

操作过程中读完数做记录时没有及时打开开关,可能会浪费电;在更换变阻器和电池组电池时,也没有打开开关,这也是不允许的.[疑问]

测量过程中,电压表每次测量的值和电池组电压值几乎相同,是否可以不用电压表测量,直接由电源电压读出来? [师]对同学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引导同学们对探究过程及问题进行积极交流.

[生]我们设计的电路是这样的(用投影展示),也能得出和他们相同的结果.[生]我认为我们组设计的电路比他们的更好一些.(投影展示)

引起学生争论.[生]我认为前面的那两种设计合理,可以不用电压表,直接由电池电压就能知道电阻两端的电压,省事.[师]认为自己设计的更好的这组同学能不能说说你们的设计为什么好,好在哪里?老师怎么看见前两组同学还比你们少用了器材,不好吗?

[生]前面两组虽然少用了器材,但操作起来麻烦.每测一组数据,就得改变一次电源,就要重新连接一次电路,很容易出错.我们这样的连接虽然增加了一个滑动变阻器,多用了器材,但不用改变电源,利用滑动变阻器就可以方便地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还能提高测量效率.[师]同学们认为他分析的有道理吗?谁还有补充?

[生]连接滑动变阻器时要用“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还要注意电流不能超过滑动变阻器允许的最大电流值.[生]在实验中还要注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选择正确的接线柱,这样读出来的数才准确.我们是用“试触”的方法来选择量程的.[生]电流、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不能接反了,否则会损坏电表.[生]我认为也可以测出滑动变阻器的电压.[师]同学们认为可以吗? [生]可以测滑动变阻器电压.不过实验探究的是定值电阻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测出滑动变阻器的电压后,还得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求出定值电阻的电压.这样的话,电源电压必须先知道.[生]我还有一个问题,实验时电压表是必须并联在电阻两端,电流表一定要串联在电路中.但是有的是先用电流表和电阻串联,电压表接在电阻和电流表两端,有的是电压表先并联在电阻两端,电流表再串联.(教师可让学生画图说明)这样测出的结果没有差别吗?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非常仔细.对于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可以先大胆猜测,在下节内容的探究实验中验证你的猜测.[师]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有没有同学注意过自己的测量方法和其他组同学的完全一样吗? [生](同学们经过相互交流)有的组先固定电压测电流,比较电流和电阻关系;有的组先固定电阻,测电压和电流,比较电流和电压关系„

[师]在电流、电压、电阻三个量中,我们先限制其中一个量不变,来讨论余下两个量的关系;然后再限制另一个量不变,研究剩下两个量的关系,这就叫“控制变量”法.在以后的探究活动中即使遇到更多的物理量,同学们也可以尝试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这样处理可以把一个多因素的问题转变成一个单因素的问题来研究,可以为我们研究问题带来许多的方便.课后,同学们可以进行更充分的探讨、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探究报告.

三、小结

同学们一起来小结本节内容.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流过导体的电流.通过实验探究了定值电阻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留在第二课时结束后完成.

五、板书设计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根据实验探究得到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2.理解欧姆定律,记住欧姆定律的公式,并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3.能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及电流的规律,利用欧姆定律得到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根据实验探究得到欧姆定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2.通过利用欧姆定律的计算,学会解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欧姆定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由旧知识向新问题的转化,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了解科学家发明和发现的过程,学习科学家坚韧不拔,探求真理的伟大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热情.●教学重点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欧姆定律.●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讲练法.●教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投影资料.●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一定还记得我们在上节课中的探究实验,各组的探究结论,可以再讲讲吗? [生]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生]电流和电阻的乘积等于电压,电压除以电阻等于电流.[生]„

二、进行新课 1.欧姆定律

[师]综合同学们的探究实验,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

[生]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师]这个结论就是电流跟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板书]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经过大量的实验而归纳得出的.为了纪念他,把这个定律叫做欧姆定律.用公式表示I= 式中:I——电流——安培(A) U——电压——伏特(V) R——电阻——欧姆(Ω) [师](要求同学阅读教材P20“!”明白欧姆定律公式中的单位要求)欧姆定律公式中的单位有什么要求呢?

[生]电阻的单位必须用“欧姆”,电压的单位必须用“伏特”,由公式得出的电流单位一定是“安培”.[生]如果给出的单位不是欧姆、伏特和安培,一定要先换算成要求的单位才可以应用公式.[师]有同学可能会想,原来欧姆定律这么简单啊,我一节课的实验,就发现了欧姆定律.真的像你想得那样简单吗?请同学们观看下面的资料片.[投影]欧姆和欧姆定律的建立

可以利用教参中参考资料的内容,自制投影片.如果能做成相关的动画录像片,效果会更好.[师]看了这段片子,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吗?

[生]一个定律的发现,经过了许多人的努力,包含着许多科学家的智慧.[生]欧姆定律不是一下就能得到的,而是经过了许多次的改进实验,克服了许多的缺点才得出的.[生]欧姆很坚强,遇到困难他也不放弃,别人不理解他也不害怕.[生]我们也应该像科学家那样,努力学习.[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坚韧不拔地探求科学真理是一切伟大科学家的共同追求,人类一切文明进步的成果都是与科学家的发现和发明分不开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良好环境和学习条件,努力学习,用同学们的努力去推动人类的进步.( 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进行下一部分内容.) 2.欧姆定律的应用

[师]接着我们看欧姆定律能解决什么问题.[投影]例题1.以教材例题1作为简单电路的解题指导.根据题意,教师板书示范解电学题的一般规则: ●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在电路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未知量的符号.●利用欧姆定律求解.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画出图,标出量、写出数,训练学生基本的技能.教师板演利用欧姆定律求解,讲明解题的规范性,然后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做此题.例1:

解:I= =0.25×10-3 A 0.25×10-3 A=0.25 mA [投影]例题2 以教材例题2作为公式变形应用的解题指导.让学生画出图、标出量、写出数,把公式变形,由I= 得到R= .然后将电流的单位变成安培,进行计算,同时一名学生板演,师生讲评.例2: 解:由I= 得到 R= =15 Ω

这个未知电阻是15 Ω.[投影]例题3 有一种指示灯,电阻为6.3 Ω,通过的电流为0.45 A时才正常发光.要使其正常发光,应加多大的电压?

以例题3作为另一种变形练习.要求学生按解简单电学题目的一般规则解题.解题过程中注意物理量的单位不能丢掉,且单位必须是要求的国际单位,注意将公式变形后再代入数值.

解:由I= 得到

U=IR=0.45 A×6.3 Ω=2.8 V 要使灯正常发光,应加2.8 V电压.[师]同学们刚才的演算说明大家已能用欧姆定律解简单的电学应用题,通过解这些题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电流、电压、电阻的三个物理量中,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就可以用欧姆定律求出第三个.[生]欧姆定律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指的是同一段电路.[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欧姆定律不仅适用同一个电器、同一个导体,也适用几个用电器组成的同一段电路.现在,大家总结一下三个题中分别是怎样应用欧姆定律的.[生]第一题是直接利用欧姆定律I= 的.[生]第二题应用的是由欧姆定律I= 得到的变形公式R= .[生]第三题应用的是欧姆定律I= 的另一个变形公式U=IR.[师]对R= ,能否说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对U=IR,能否说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的电阻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大家讨论.[生]不能这样说.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电流、电压无关.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和电流、电压也没有关系.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对物理公式不能单纯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公式R= ,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这里要注意的是,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它跟导体两端是否有电压或电压的大小,导体中是否有电流或电流的大小无关.所以,我们不能认为电阻R跟电压U成正比,跟电流I成反比.●公式U=IR,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在数值上等于通过导体的电流和该导体电阻的乘积.但要注意,电压是电路中产生电流的原因.导体两端不加电压时,电流为零,但导体电阻依然存在.因此不能认为电压跟电流成正比,跟电阻也成正比.[师]同学们再来分析例题2,如果想知道某段导体的电阻,可以怎么做?你能从这个例子中得到什么启示吗?

[生]可以由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 来求解.[师]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是多少呢?

[生]可以测出来.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导体中的电流,用电压表测出导体两端的电压,就可以求出导体的电阻了.[师]大家认为可以吗?(同学们肯定,教师进一步明确)这种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定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3.额定电压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只新灯泡上的铭牌.如下图

同学们谁能说明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这个灯泡的牌子是光明牌.[生]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 V,这样的灯是在家里常用的,上面也有220 V,是不是说这个灯泡的电压是220 V?

[师]同学们想得非常对.灯泡上的220 V,表示这个灯泡正常工作的时候,它两端所需的电压是220 V.同学们在什么地方还见过类似的标志呢?

[生]实验室用的小灯泡上也有比如2.5 V、3.8 V、1.2 V.[生]还有一些用电的小电器或电动玩具上也标多少伏特.[师]它们表示的意思你知道了吗?

[生]意思是这些用电器在正常工作时所需的电压值.[板书]用电器在正常工作时所需的电压叫额定电压.[师]为什么用电器上都要标明这些额定电压值呢?请同学们利用刚学过的欧姆定律分析其原因.[生]电阻一般情况是不变的.根据欧姆定律,如果电压低,则电路中电流小,电器便不能正常工作;如果电压太高,则电路中电流会很大,有时还会损坏电器.[师]所以我们要求用电器必须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一般电器都附带有说明书,说明书中都会给你介绍电器的额定电压值.同学家中买回新电器使用时要先看说明书,这样才能工作得安全、放心.4.短路

[师]在上面的分析中,同学们已了解如果用电器两端电压太高超过额定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就会很大,甚至烧坏电器.现在请同学们推测:如果一根导线的两端直接连接在电源的两极上,会出现什么后果?

[生]根据欧姆定律,电源电压一定,导线的电阻很小,那电流一定会很大.[师]同学们看书P13“小数据”(或利用投影).●实验用小灯泡电阻5~50 Ω.●实验用的导线(每根)电阻0.01~0.1 Ω.●照明灯泡(工作时)电阻100~2000 Ω.●长1 m、截面积1 mm2的铜导线电阻为0.017 Ω.请同学们利用这些数据分别计算在实验室和实际生活中,将用电器接入电路和不接用电器用导线直接连接电源两端时的电流大小关系.(电路接入用电器时,导线的电阻可忽略) 实验室:假设电源电压是U1,则接小灯泡和不接小灯泡时的电流分别为: I1= I1′= (假设用3根线)

实际电路中,电源电压为U2=220 V.假设所用灯泡电阻为R灯=500 Ω,输电距离为 1000 m,则:使用灯泡时电流:I2= = =0.44 A 导线直接连接电源两端时电流 I2′= = =6.47 A 实验室: × =166.7倍 实际电路: =15.16倍

[师]通过计算,同学们能得到什么结果?

[生]不接用电器时电路中的电流是接入用电器时电流的几十倍,甚至更高,这样是很危险的.[师]所以,绝不允许不经用电器而将导线连接在电源两端.[板书]电路中不该相连的两点被直接连在一起的现象叫做短路.[师]同学们可以根据短路的危害,讨论为什么电压表可以直接连在电源两端而电流表不允许.[生]电流表的电阻很小,直接连在电源两端组成闭路时,电路中的电流会很大,这样容易烧坏电流表,而电压表则不同.将电压表直接和电源相连时,不会烧坏电压表,电压表的电阻很大.[师]以上的讨论和分析都用到了欧姆定律,可见欧姆定律对我们分析、解决与电学有关的问题是多么重要.同学们一定还记得串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规律,能不能再利用欧姆定律分析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呢?

串联电路

引导同学们画出两个电阻的串联电路,写出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和欧姆定律.电压规律:U=U1+U2 电流规律:I=I1=I2 欧姆定律:I= 欧姆定律适用于单个的用电器和由几个用电器组成的一段电路,所以 对R1:I1= ;对R2:I2= 对R1与R2组成的串联电路有:I= .将I

1、I

2、I变形后得U1=I1R1,U2=I2R2,U=IR,代入电压规律得:IR=I1R1+I2R2.由于I=I1=I2,所以R=R1+R2.即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师]同学们还可以应用类似的方法,推导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投影]练习题

如图电路中,电路两端电压U=27 V,两电阻R1=6 Ω,R2=3 Ω,求每个电阻两端的电压.

[分析]只要能求出通过R

1、R2的电流,就能应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U=IR求出R

1、R2两端的电压.题目给出了整个电路的总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的规律,求出总电阻,就可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总电流进而求得电阻两端电压.解:根据串联电阻规律:R=R1+R2=6 Ω+3 Ω=9 Ω 根据欧姆定律:I= =3 A 因为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所以I=I1=I2=3 A 由I= 可得:U1=I1R1=3 A×6 Ω=18 V U2=I2R2=3 A×3 Ω=9 V 或者由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求出U1后,由U=U1+U2可知U2=U-U1,计算R2上的电压同理可先求出U2,再求U1.说明:此练习题可以不在课堂上要求完成,课后经同学们充分讨论后,作为拓展的内容训练.

三、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本节内容.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物理意义.2.欧姆定律的应用.(1)应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电路的计算.(2)对额定电压的理解.(3)短路是电流过大的原因.(4)利用欧姆定律推导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1.解析:据题意知:R=97 Ω,U=220 V,所以I= =2.27 A 答案:电流是2.27 A 2.解析:由题知电熨斗的电阻是0.1 kΩ,不能将数值直接代入公式计算,要先将单位统一成国际单位制,再代入公式计算.R=0.1 kΩ=100 Ω I=2.1 A 根据I= 可将公式变形为U=IR,所以U=IR=2.1 A×100 Ω=210 V 答案:210 V 3.解析:题中给出电流的单位是毫安,要先将单位变换,再进行计算.U=2.2 V,I=250 mA=0.25 A 根据公式I= 可得:R= = =8.8 Ω 答案:8.8 Ω

4.解析:电炉丝的两端碰在一起,电流将不流过炉丝.由题意,此时电阻R=1 Ω,接在U=220 V的电路中,由I= =220 A.和第1题相比,其电流是正常工作时的97倍,所以发生短路非常危险,要尽力避免这样的事故发生.

五、板书设计 1.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I=

变形公式

2.额定电压

用电器在正常工作时所需的电压叫额定电压.3.短路

第五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够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2.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2.通过学生根据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计实验、制订实验操作方案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教学重点

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阻.●教学难点

自行设计科学的、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案.●教学方法

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教具准备

(学生可2人或4人一组)干电池组(带盒)或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小灯泡(带座)、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投影仪.●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学习了欧姆定律,并已能用欧姆定律的公式做一些简单的计算,现在请同学们看这样的题目.投影题目:

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 V,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 0.4 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多少? 同学们练习,两个同学板演.解:根据欧姆定律I= 得 R= = =18 Ω

(此题目是上节课欧姆定律公式的巩固应用,并且有同类型的例题.教师对学生的演算可以不做过多的讲评,直接关注其变形公式)

[师]欧姆定律I= 可变形为R= ,可不可以说导体的电阻R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而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也就是说,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导体的电阻R就会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就会越小?

(学生通过对“电阻”一节的学习及课后探究已有所理解)

[生]电阻是物质本身的性质,是由导体本身的因素决定的,和导体两端是否有电压,电压多高,以及导体中是否有电流,电流的大小都没有关系.[师]肯定同学的回答.强调:对于变形公式R= ,不能单纯从数学的角度理解,不存在R与U成正比,R与I成反比的关系,但是R= 可以作为电阻的计算式,由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来计算这段导体的电阻.

二、进行新课

[师]同学们面前的小灯泡是我们在实验室中做实验时常用到的,你们还知道在哪儿还用它呢?

[生]手电筒用的就是这种,还有有的玩具上也用这种灯泡.[师]如果我们想知道这种灯泡的电阻是多大,怎么办? [生]可以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 算出来.[想想议议] [师]要利用变形公式R= 求电阻,需要知道U、I值,怎么能知道灯泡两端的电压和电流呢? [生]用电压表测电压值,用电流表测出电流的值.[师]很好,请大家画出测量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的电路图,然后互相交流.看自己的想法有没有和别的同学不一样.请一位同学将自己设计的电路图画在黑板上.教师巡视,这时可能会发现,不论同学们灯泡、电表摆放的位置如何,大致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只画出电流表、电压表、灯泡,另一种较完整,接进了滑动变阻器.

[投影这两种电路,学生观察比较]

[生]只要能测出电灯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灯中的电流就可以由R= 算出电阻的值.用电流表、电压表就行,不用变阻器也可以.[师]另一部分同学,你们为什么要将电路接入变阻器呢? [生]变阻器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师]像前一部分同学讲的,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出小灯泡中的电流和灯两端的电压就可以计算灯泡电阻.为什么还要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有什么用呢? 引导学生分析:前一个电路只能测一个电流值和电压值,而后一个电路中,利用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由于灯泡的电阻一般不变,这样根据欧姆定律变形式U=IR,电流改变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也会改变.因此,就可以测出几组不同的电流值和对应的电压值.[生]小灯泡的电阻值是不变的,测出一次计算就可以了.为什么非要测几组不同的值,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 (引导学生分析) [师]几个要好的同学共同去做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个决定的时候,是不是要征求大家的意见?如果一个同学偏左,另一个同学偏右,最后大家折中一下取一个大家都满意的结论.在实验中测量几组数值的意义也在于此.多测几组不同的电流和相应电压的数据,就可以得到多个电阻的测量值,从而可以通过取平均值的方法,去掉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偶然误差,提高物理量的测量精确度.“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这是我们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用到的方法.因此电路中连入变阻器是十分必要的.[师]大家说,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生]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以进行多次测量).[师]现在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设想,选择实验器材,看老师给你准备的器材够不够,然后自己连接电路,设计好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表格.(学生边做边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师]将仪器接入电路前(或选择器材时,应了解器材的什么情况内容)?

[生]要了解器材的规格,如电源的电压、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最小刻度值、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等.[师]很好,希望大家将这些内容也体现在你的实验报告中.其他同学还有什么补充内容吗? [生]还要注意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线处,如果不在,还要注意先调零.[生]还要看一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值是多少.[生]还要注意看清电流表、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连接时不能接反了.„

[师]老师还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导线和开关,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要始终处于断开状态.使用的导线如果导线芯是多股细铜线,连接时要先将线头扭在一起,捋光了再接(教师要做示范,并提醒同学注意安全,不要扎了手).组内的同学可以分工协作,有人连接电路,有人设计实验步骤,有人起草实验记录表格.(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指导同学们完成各自独立的任务后,组内同学可以互相交流、检查,集中大家的智慧,改进实验电路连接,完善实验步骤.[师]合上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该在什么位置上? [生]滑片应该在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上.[师]为什么呢?这样做有什么意义或者是有什么必要吗? [生](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变阻器滑片先在阻值最大的位置上,当闭合开关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生]变阻器的电阻是可以改变的,如果滑片先处在最大的位置,那么它改变电阻时只能从大往小变.[生]电路中的电流就会先从最小慢慢随着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小而逐渐变大.[生]这样就能避免因电路中电流过大而损坏电路.[师]从这个意义上讲,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有什么作用呢? [生]可以限制电路中的电流,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师]同学们能根据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非常好,那么现在请大家来关注小灯泡.小灯泡上标明的额定电压值是多少?从灯泡的额定电压值你能想到什么问题? [生](学生读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值)额定电压是指小灯泡正常工作的电压,如在灯泡两端的电压应该不超过灯泡的额定电压,这样才不会损坏小灯泡.[师]电压表测量的是小灯泡两端电压.小灯泡两端电压的最大值已能根据灯泡的额定电压确定,电压表在量程选择上同学们有没有什么考虑?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电压表能测量的最大值稍微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就可以了.[师](肯定同学们的回答)根据灯泡的额定电压值,同学们对电源电压的选择有没有什么考虑呢?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电源的电压值应该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值.不然的话,灯泡上的电压就可能达不到额定电压.[师]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就请同学们按照我们刚才的讨论,调整你的电源电压及电压表的量程,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放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上.注意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不是唯一确定的,要根据你连接的接线柱的情况来定.大家再仔细检查,调整,确保位置正确.请大家合上开关,并迅速打开,在合上开关的瞬间,一人观察电流表,一人观察电压表,看有什么情况?

[生]我们组电压表指针偏反了,指到了“0”的外侧(左端).[生]我们组电流表指针偏得过了,出了刻度线以外.„

[师]大家一起来帮助他们分析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生]指针反偏是因为电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生]电流表偏转过激是因为电流表的量程太小了,要改接大量程.[师]如果改接大量程还偏转过激怎么办? [生]学生议论然后作答.先检查一下他们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滑片在不在最大位置,如果滑片在最大位置上,那就换一块量程更大的电流表.[师]如果没有量程更大的电流表,只能想其他的办法,怎么做? (同学们热烈讨论.教师提醒同学们用学过的欧姆定律来想办法)

[生]是不是可以适当减小电源的电压.因为电阻一定的情况下,电压变小,电流也会变小.这样就可以不用换更大量程的电流表了.[生]也可以用增大电阻的方法.因为电压一定的情况下,电阻增大,电流也会减小.教师热情鼓励同学们的精彩表现.[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两个小组介绍他们设计的操作步骤.第一组:合上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触头,使滑动变阻器阻值逐渐减小,电路中电流逐渐增大,小灯泡两端电压逐渐增大.测量两组数,最后将滑片移到小灯泡两端电压等于其额定电压时的位置,读出电流表示数.第二组:合上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到小灯泡两端电压等于其额定电压值的位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然后再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电压逐渐降低,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和对应的电流值,并记录数据.[师]同学们分析一下,两种步骤哪种更合适一些?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灯泡两端的额定电压是保证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压值.当高于额定电压值时,根据欧姆定律,流过小灯泡的电流就会比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值大,这时对小灯泡的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影响,严重时会烧坏小灯泡.因此从设备安全的角度考虑,测量时要使电压逐次降低,而不是升高.[师]要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到小灯泡额定电压值的位置,滑动变阻的电阻是增大还是减小? [生]电灯两端电压是额定值时,是电灯电压的最大值.这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从大变小,这样才能使电路中电流增大,从而使电灯两端电压增大到其额定值.[师]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从额定值减小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变大还是变小呢?

[生]小灯泡两端电压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应使电路中电流变小,所以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该变大.[师]所以,同学们在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大小时,一定要首先弄清楚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大时,滑片向哪个方向移动,变阻器阻值变小时,滑片应向哪个方向移动,才不至于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另外电流表、电压表读数时,要看清接的是哪两个接线柱、多大的量程、该量程下的最小刻度值是多大.同学们按步骤操作,如实填写实验数据,并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求出小灯泡的电阻,并相互交流.[师]通过大家的测量、计算,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值不同时,电路中的电流也不同,但由 计算出的电阻值基本不变,最后一次测出的数据,计算结果稍微大一点.[师]这样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和导体中电流及导体两端的电压无关.[师]补充一点,测量时间过长,灯亮得太久,灯泡的电阻会略有增大.同学们整理仪器,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本节内容并板书.题目: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原理:根据欧姆定律I= ,推出R= ,计算灯泡电阻R.实验电路:

实验器材:小灯泡:额定电压______ V.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______,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______;电源:______ V;开关、导线若干.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大致估计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的最大电流值和最大电压值,选择合适的量程接入,如不能估计,则要选择量程较大的接线柱接入.2.检查电路无误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至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3.合上开关,并迅速打开开关(——试触),在开关合上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电压表指针的变化,判断电表连接是否正确(有无接反),电流表、电压表量程连接是否合适(量程大,还是小).4.根据试触的情况,调整电流表、电压表接入电路的量程,确保电压表、电流表连接正确.5.合上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被测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和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分别记下三组对应的电流和电压的数值,将测量的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填入数据表格对应的空格内.注意:在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测量时,应先将滑片移在小灯泡额定电压值的位置上,先测出额定电压对应的电流值,再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逐次降低,测出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弄清楚如何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可以使其电阻值增大或减小).在读取电流表、电压表数值时,要先弄清楚电流表、电压表接入电路的量程以及该量程下每一大格、每一小格代表的数值.读数时,眼睛正对刻线,确保读数正确.6.根据欧姆定律I= 的变形公式R= 算出小灯泡的电阻并求出其平均值.作为所测小灯泡的阻值.数据表格及记录:

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1

小灯泡电阻的平均值: = 分析与论证: 评估与交流: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1.错误1:变阻器的接线柱接错,短路接入电路,变阻器失去改变电阻的作用.应该用变阻器“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错误2:电压表“+”“-”接线柱接反,合上开关时,电压表指针可能“反打”.(纠正图略)

2.第一次测量:42.86 Ω 第二次测量:42.31 Ω 第三次测量:45.45 Ω 电阻的平均值:43.54 Ω 3.略

4.甲、乙两个电路测出的灯泡电阻略有不同.甲、乙电路如图:

甲:电流表内接法 乙:电流表外接法

电流表内接时,电流表读数与小灯泡中的电流相同,但由于电流表的内阻RA≠0,因此电流表具有分压作用,使得电压表读数大于小灯泡两端电压.由 算出的电阻值比实际电阻偏大.电流表外接时,电压表读数与小灯泡两端电压相等,但由于电压表的内阻RV≠∞,因而具有分流作用,使得电流表的读数大于流过小灯泡的电流.由 算出的电阻值比实际的电阻偏小.

五、板书设计

第六节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会用欧姆定律的知识理解安全用电的道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 3.知道安全电压,理解安全电压为什么安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用欧姆定律对安全用电的分析和理解,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了解安全用电,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初步形成讲安全、讲规则、讲科学的良好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中安全用电的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应用已学到的欧姆定律的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教学难点

学生对安全用电重要性的理解及对学生安全用电意识的培养。 ●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安全用电挂图、投影仪、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利用投影仪投影各种警示标志,请学生辨认,并能说出这些标志都在什么地方或说明哪里有这些标志,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些标志。不需要同学们对所有的标志都认识,或说清楚,重点放在对“高压危险”的标志认识上。 [师]投影“高压危险”“有电危险”的警示标志。同学们认识这是什么标志吗? [生]这是高压危险的标志。 [生]这是有电危险的标志。 [师]你知道这些标志的意思吗?

[生]有这样标志的地方,说明这些地方有电,不能靠近。 [师]同学们都在生活中或电视里的哪些地方见过这种标志呢? [生]有些有电线的地方。 [生]有些架线的铁塔上也有。 [生]在农村看到的变压器上。 [生]在小学社会书上学过。 „„

[师]鼓励同学们大胆的回答。

投影:高压线、变压器、交通路口靠近高压线的地方、配电房等地方的警示标志,明确凡是容易引起人们触电事故的地方,都应有这种明显的警示标志。 [师]同学们有没有在电池上或手电筒上看到过类似的警示标志? [生](回忆、交流)没有。

二、进行新课

[师]我们在实验中做实验时,有电池才能点亮小灯泡.电池也是有电的,为什么没有警示标志呢? [生]电池没有危险。

[生]电池的电压低,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才1.5 V。

[师]电压高低与有没有危险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呢? [生]电压的高低与有没有危险有关系,电压越高越危险。

[师]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呢?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你学过的电学知识分析一下呢?

[生]根据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电压越高时,电流会越大,这样就会有危险。

[师]电压越高越危险,是因为电压越高,电流会很大,所以可以说电流越大越危险。为什么呢? [生](思考,讨论)小灯泡工作时,如果超过它的额定电压,就会使电路中电流过大,因而烧坏小灯泡。如果人体通过较大电流,也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电压高、电流大就有危险。

[师]同学们能根据学过的知识来分析问题非常好。你分析的对不对呢?请同学们看一段资料。 [投影]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特征

[师]从我们投影的资料,说明了同学们的分析是非常有道理的,谁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安全电压值是多少? [生]36 V。

[生]是不高于36 V。

[师]根据你了解的知识,对照我们投影的资料,你能分析一下安全电压为什么是不高于36 V,而不是其他的值呢?

学生讨论,教师可以提醒同学们从考虑人体的电阻着手.[生]人双手间干燥时电阻是1000~5000 Ω,潮湿时是200~800 Ω。 [师]如果两端加上36 V的电压,电流是多少?请同学们计算一下。 两名学生板演,分别计算手干燥和潮湿时的电流, 干燥时:Imin= =7.2×10-3 A=7.2 mA Imax= =36×10-3 A=36 mA 潮湿时:Imin= =0.045 A=45 mA Imax= =0.18 A=180 mA [师]从这一组计算的数值,你看出了什么问题?说一说你的看法。 [生]人体电阻最大时,电流已到了7.2 mA,已经快不能摆脱电极了,如果电压再高,电流会更大,那样就会对人造成伤害,所以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 V。

[生]人手潮湿的时候电阻就会变小,36 V电压也很危险,36 V并不是绝对的安全电压。 [生]手湿的时候不能用手去触摸正在使用的用电器及开关。 „„

(说明:投影资料“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特征”不是直接从实验得来的,而是从触电事故的统计资料分析得到的。人体的电阻除与皮肤表面的干湿情况有关外,还与接触面积的大小及身体素质有关系。)

引导同学们阅读教材P25“为什么不能用湿手触摸用电器”。 [师]家庭电路的电压是多少,记得吗? [生]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 V。 [师]这么高的电压,即使人体的电阻在最大的时候,如果不小心碰触,对人体有没有危险? [生]家庭电路的电压远远超过了安全电压所以是有危险的。 [生]根据欧姆定律的计算,即使人体电阻在最大的时候,如果碰到220 V的电压,电流也在40 mA以上,对人是有危险的。

[师]那么,为什么强调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呢? [生]湿手电阻小,有危险。

[师]难道用干手触摸没有危险吗?

[生]应该没有,如果都有危险怎么开关电器?电器还怎么用呢? 引导学生从见过的电器外壳考虑。

[师]家里的插座、开关等的金属导体是不是直接露在外面呢? [生]不是.在开关和插座外面都有绝缘材料。

[师]使用的时候,手触摸到的是绝缘的部分还是导电的部分? [生]是绝缘的部分。

[生]干手触摸绝缘部分没有危险。 [师]干手和湿手的区别在哪里? [生]湿手手上有水,干手手上没水。 [师]水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

[生]纯净的水是绝缘体,一般不纯净的水是导体。

[生]用湿手去触摸开关,拔插头时,容易使水流入开关或插头内,通过水这种导体使人和电源相通,造成危险。 [投影]

1.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是怎样发生的? 2.如何预防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 3.。怎样救助触电人?

[师]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已了解了一些安全用电常识。但是还要注意,有些情况下不仅不能接触带电体,就是靠近也是危险的。 [投影]高压触电

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总结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同学们知道了生活中的用电安全。如果在雷雨的天气,自己在家里看电视,家里大人会要求你把电视关掉,特别是有室外天线的电视机,还特意要提醒你将室外天线拔掉,这是为什么呢?

[放录像]雷电的产生、危害和预防。

请同学们根据这段录影资料,结合自己平时对有关知识的学习,谈一谈你对雷电的了解。 [生]带正电的物体和带负电的物体靠近时常有火花产生,同时发出劈啪的声响,这种现象叫放电。雷雨时,天空中出现电闪雷鸣,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放电现象。

[生]雷电是由于大气在激烈的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发生摩擦,致使一部分云层带上了正电,另一部分云层带上了负电。当两朵带异种电荷的云层相互接近时,就发生了大规模的空中放电现象,产生强大的闪光和声音,这就是雷电。

[生]地球也是带电的。如果放电发生在云层和大地之间,在云层和大地之间雷电的路径上有强大的电流通过,就会给人们带来危害。比如击毁房屋,造成人畜伤亡,还会引起森林火灾,破坏高压输电线等。

[生]云层和大地之间发生放电时,雷电的路径往往经过地面上突起的部分,如树木、高大建筑等,所以通常在高大建筑物的顶部安装避雷针来防雷电。

[生]雷雨的天气尽量不要外出走动,不要在大树下躲雨,不站在高处,而应蹲在低凹处并且两脚尽量并拢。

[生]雷电也并不都是坏事,并且雷电的能量如果可以利用,对人类会作出很大的贡献。 [生]现在已经实现了人工降雷,是不是也能实现人工消雨、人工消雷呢? „„

[师]同学们对雷电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请大家观察书中三幅图中的避雷针,并尝试解释它们是如何避雷的。

[生]发生雷电时,雷电的路径往往会经过突起的部分,避雷针不是故意吸引雷电吗? [生]高压输电铁塔上同样都是导线,为什么上面的能够防雷?

[师]鼓励同学们养成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引导同学们分析。 避雷针的作用是将雷云放电的通路由原来可能向被保护物体发展的方向,吸引到避雷针本身,由它及与它相适的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泄放到大地中去,使被保护物体免受直接雷击。所以避雷针实际上是引雷针,它把雷电引来入地,从而保护其他物体。

同学们仔细观察高压输电铁塔上的导线,有的导线是直接挂在铁塔上的,有的导线不是和铁塔直接相连,而是挂在吊在铁塔上的绝缘子上的,这些导线是高压输电线,而直接挂在铁塔上的线就是两条防雷的导线。铁塔是直接和大地连着的,高压输电线一般是祼线,没有绝缘层包围,但它通过绝缘子和铁塔绝缘了,而防雷的导线直接挂在铁塔上,一旦有雷电,防雷的导线通过接触的铁塔直接将雷电流引入地下,起到了保护输电线的作用。 [师]课后同学们阅读“STS”。通过血的教训,希望大家更清楚地认识,人类同大自然的抗争,需要科学的头脑和科学的手段。

三、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本节内容:

安全电压、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安全用电的原则,如何救助触电人,雷电的产生、危害及预防。

四、板书设计

1.安全电压:不高于36 V的电压。 2.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

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跟火线连通造成的。 3.预防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

(1)绝对不要接触没有绝缘皮的火线以及跟火线连通的导体。 (2)绝缘部分破损,导电部分裸露处要及时更换。 (3)不要在电线上搭晾衣物,不要用湿手触摸电器。 4.安全用电原则: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5.雷电的产生、危害及预防 产生:

危害: (略) 预防: 避雷针:

第七章 电功率 ●本章概述

本章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电能和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流的热效应以及与电功率有关的安全用电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应该使学生了解电能可以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可以用电能表来计量;学生应会读取电能表的数值.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了解电流的热效应,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知道家庭用电总电流和总功率的关系,具有初步的安全用电意识.本章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现象出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学习科学对生活经验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有用的,从而调动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他们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新课程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理念.●课时建议

本章共分五节,建议6课时

第一节 电能 1课时 第二节 电功率

1课时 第三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课时 第四节 电和热

1课时 第五节 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1课时 复习和总结

1课时 第一节 电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另一个单位是千瓦时(kW?h).2.知道电功的单位是瓦(W)或千瓦(kW).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使用家庭电能表,能利用电能表做简单的计算.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电能表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初步的综合能力.2.通过电能表的应用,培养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了解电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充分认识电能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节约能源的良好意识.2.通过了解各种各样的发电厂及新型的电力能源,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极大热情.●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家庭电能表及对电能重要性的理解.●教学难点

家庭电能表的使用,对电能、电功单位的理解.●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教具准备

电能表、电池、小灯泡、开关、若干导线、小电扇、电动玩具车、投影仪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录像资料:风车田的风车发电或者请同学们看章首图.让一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章首语,将同学们带入意境,引入本节内容.

二、进行新课 1.电能

[师]风车田的风车是用来发电的.哪位同学能简要地回答刚才的那个问题: 风车发出的电是由什么能转化来的? 风力发电有什么好处?

[生]风车发出的电是(由于风吹动风车转动)由风能转化来的.[生](经过讨论)风能利用起来简单,主要是没有环境污染.„

[师]除了我们刚才了解的风力发电外,同学们还知道什么可以发电? [生]还有火力发电,是用煤来发电的.[生]还有水力发电,例如三峡工程建成后就可以发电.一些小水电站也都是利用水力发电的.[生]核电站.我们国家有大亚湾核电站和秦山核电站.[生]太阳能发电.[生]潮汐也能发电.[生]电视上还讲过地热,有些废料垃圾还能发电.[生]各种各样的电池.„

播放录像资料:介绍各种各样的发电设施,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可能还有许多尚未开发的新能源能变成电能,等待着同学们,利用你们的智慧,利用你们努力学习掌握的知识去开发、利用,为人类造福.今天的人们,已经离不开电了.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看见电能在工作.[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知道的用电的地方有哪些,电能是怎样工作的? [生]电能让电灯泡发光,电能通过灯泡转化成了光能.[演示]

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连接电路,合上开关,小灯泡发光.[师]请一位同学触摸通电的小灯泡,说说有什么感觉? [生]通电的小灯泡发热了.[生]电能还能转变成热能.如电饭锅、电炉、电热水器„ [演示2]电风扇通电转动.[演示3]电动玩具车装上电池,合上开关,电动玩具车会运动起来.[生]电能还能转变成动能.如电风扇、电动车.[生]还有城市里的电车、电力机车,最近流行的电动自行车„

[生]家里的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电脑,爸爸用的电动剃须刀,妈妈用的电熨斗、电吹风等都要用电才能工作.[生]工厂里机器运转要用电,农村的抽水机、磨面机也要用电才能工作.„

[师]同学们了解到的用电的地方涉及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电的领域会越来越多,电对我们的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在大力开发无污染、低能耗的电力资源的同时,一定要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我们去市场买菜要说买几斤(克、千克),老师或同学们用的桌子有多长,我们可以量出是几米、几厘米.用了多少电该怎样量? 2.电能的单位

[师]电能的单位是什么呢?

[生]听见家长说过这个月用了多少“度”电,电能的单位是“度”吧.[师]“度”就是电能的单位,它的学名叫千瓦时(kW?h).物理学中更常用的单位是焦耳(J).1度=1千瓦时(kW?h)=3.6×106焦耳(J) [投影] ●将一个苹果从地面举到桌面所需要的能量大约为1 J.●普通的手电筒通电1 s,消耗的电能大约也是1 J.●微波炉工作1 min消耗的电能大约为60000 J.(同学们把焦耳换算成千瓦时,看看是多少) 1度(1千瓦时)电的作用: 可以炼钢1.6 kg 生产化肥0.7 kg 采掘原煤105 kg 可以使电车行驶0.85 km 一次灌溉麦田330 m2 机织棉布11 m 从以上的这组数据,同学们能切实感受到一度电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更应该明白我们在生活中节约每一度电的必要.3.电能表

[师]在生活中,我们称质量时要用秤,量长度时可以用尺.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已了解了电能的单位是“度”.如果想知道某一电器在一段时间内到底用了多少度电,该用什么,如何测量呢?

[生]电工每月都去家里查电表,算每个月用多少度电交多少电费,所以用电多少是用电表测量的.[师](鼓励同学这种观察生活、认真思考的好习惯)同学所说的电表就是电能表,也叫电度表.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就是用电能表计量出来的.出示电能表,学生观察.(可以用投影仪将实物投影放大,便于学生观看) [师]哪位同学注意过家里的电能表,把你的了解向大家介绍一下.[生]家里电器开着的时候,中间的圆盘会转动,圆盘上面的一排数字也会跟着变.[生]圆盘转动时,变化最快的是最后一位数.使用的电器越多,圆盘转动得越快,上面数字变化得越快.„

[师]很好,希望同学们都能像他们一样注意观察、关注身边的事情,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大家的学习、生活会很有用.[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从这块电能表上我们还能得到什么信息.(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大家可以大胆地发表你自己的见解.[生]电能的单位是“度”即“千瓦时”,表的最上面一行标出了“kW?h”,这是要说明这块表是电能表,表上测出来的数字是以“ 千瓦时(kW?h)”为单位的.[生]数字盘上一共有五位数字,但最后一位是在红色框里的,它应该和前面四位数字不一样,是不是类似小数的写法,红框表示小数点,红框里面的数是小数点后面的数?

[生]在红框内的数字右边,紧挨着数字有一个小标尺,红框右边的边上有一条白线指着小标尺.(用电器功率较小,电能表圆盘转动很慢,最后一位数字也看不出变化时,从小标尺对应的白线位置,能说明电表的转动.可以让学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仔细观察.课堂上不做要求) [生]圆盘的两端有箭头,指示圆盘的转动方向.在圆盘上有一段涂着颜色,是为了电能表转动时能看得清楚、醒目.[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并且能根据学过的知识分析、思考问题很可贵,希望大家继续努力.确实如同学们分析的,电能表计数器示数盘上最后一位是小数点后面的数字.一般可以不读.[投影例题]

例1:几个同学家电能表的示数如下,请你将它们的示数读出来.

例2:如果一个月后,三位同学家的电能表示数分别变为如下图所示,则这三位同学家这一个月分别用了多少度电?

[生]甲同学家用电23 kW?h [生]乙同学家用电23.6 kW?h [生]丙同学家用电58 kW?h [师]哪位同学能讲讲他们是如何知道这样的结果的?

[生]用某同学家电表现在的示数,减去一个月前电能表的示数,就是该同学家这一个月的用电量.例3:例1中如果电工师傅按50度的电收取丙同学家的电费,该同学家电表的示数应该是多少?说说你的想法.[生] 原来的表盘示数加上这一月的用电量就是现在的示数.[师](充分肯定同学们的表现)现在请同学们继续关注电能表,了解几个重要参数.[生]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 V,电能表一般用在家庭中.“220 V”是指这种电能表的额定电压是220 V,应该在220 V的电压下使用.另外几个参数,学生可能不容易明白,教师应引导学生看书P31帮助了解这方面知识.●“50 Hz”指电能表应在50 Hz的交流电路中使用.它是一只交流电能表.●“10(20) A”指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安培.正常情况下电路中的电流应不大于10安培.短时间应用电流允许大一些,但不能超过20安培,否则会损坏电能表.● “600 revs/kW?h”指电能表转过600转,说明接在电路里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是 1 kW?h.[师]同学们了解到的参数是我们观察的这块表的参数,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电能表的参数并不完全一致.(出示不同参数的电能表让学生观察或投影不同参数的电能表表盘图) [师]同学们通过比较,你能发现什么?

[生]其他的基本一样,只有额定电流有的是5(10) A;转数有的是1200 revs/kW?h,有的是1500 revs/kW?h,说明消耗1 kW?h的电,转盘转过的转数不同.[师]有没有同学想过,为什么电流参数和转数有的不一样,而电压和频率的参数都是220 V和50 Hz呢?

[生]是不是因为家庭电路的电压就是220 V,交流电的频率都是50 Hz,所以表上的参数基本都是220 V和50 Hz.[师]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查资料或走访有关人员了解不在家庭电路上使用的电能表和家庭电路中使用的电能表有没有区别.例4:例2中,如果甲、乙、丙三位同学家的电能表上分别标出600 revs/kW?h、1200 revs/kW?h、1500 revs/kW?h.则这三位同学家

(1)用电器均消耗1度电的时候,电能表转过的圈数分别是多少? (2)电能表均转一圈,消耗的电能分别是多少焦耳? (3)一个月电表分别转多少圈?

学生讨论,演算,三名同学板演分别计算甲、乙、丙三位同学家的情况.解:(1)三同学家用电器消耗1度电,电能表转过的圈数分别是600转、1200转、1500转.(2)电能表转过1圈,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分别是: 甲: =6×103 J 乙: =3×103 J 丙: =2.4×103 J (3)一个月三同学家电表转过的圈数分别是: 甲:600 revs/kW?h×23 kW?h=1.38×105 r 乙:1200 revs/kW?h×23.6 kW?h=2.832×104 r 丙:1500 revs/kW?h×58 kW?h=8.7×104 r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同学们对现在普遍使用的电能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P32了解另外一种电能表.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种新式的电能表?

[生]IC卡电能表有许多优点,比如说它不用工人师傅每月查电表,节省许多人力,还能避免出错,省去了收电费时的许多麻烦.[生]IC卡中的金额用完后,电能表便能切断电源,能完全杜绝少数人光用电不愿意交电费的现象.„

[师]同学们表现很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还会有更先进、更完美的电能表在同学们的手中制造出来.在本节课的开始,同学们看到电灯发光,感觉了灯泡发热,已经知道电能转变成了光能和热能.看到电风扇、玩具车通电后运动,已经明白电能转变成了动能.电能是经过什么样的过程转变成其他形式能的,请大家关注“电功”.4.电功

[师]同学们看书后,说说你的理解.[生]电能是通过电流做功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过程是电流做功的过程”.[生]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生]用电器消耗了多少电能,电流就做了多少功.[生]电功的符号是W,单位是焦耳(J),也可以是 kW?h.例5:例2中,甲、乙、丙三同学家一月消耗的电能分别是多少焦耳?电流做的功分别是多少?(用字母表示出来)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分别是多少?

[生]一月内消耗的电能,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电流所做的功完全一样.W甲=23 kW?h=8.28×107 J W乙=23.6 kW?h=8.496×107 J W丙=58 kW?h=2.08×108 J

三、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

电能:来源、应用、单位、测量(电能表)及电功.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本节练习侧重联系生活实际、开放性的题目,难度并不太大,学生一定要亲自完成.强调在观察电能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电功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2.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或kW.3.理解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知道额定功率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4.会应用功率的定义公式 P= 及公式P=IU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能力目标

1.通过体验电能表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教学活动,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教学重点

电功率和用电器的额定功率.●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电功率和电功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方法

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具准备

1.电灯(功率差别较大)两只、灯座(与灯泡配合使用)、按钮开关、导线若干、插头、绝缘胶布、电能表(尽量选用转数大的)等.因为要用220 V电压做演示,所以必须注意安全,最好用已连接好导线和灯座的示教板.2.手摇发电机、小灯泡、导线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我们在上节课学过电能表后,同学们一定观察了同学家或自己家的电能表.是不是可以把观察的结果和大家交流一下呢?

[生]电能表有时候转得快,有时候转得就比较慢.[生]一般是晚上转得快一些,白天转得较慢.[生]有时候白天转得也很快,中午用电饭锅做饭时,就比晚上只开一盏灯转得快.[生]电能表转得快慢和用电器的多少及用电器的种类有关系.[师]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求证他们观察的准不准.

二、进行新课 1.什么是电功率

[演示]不同的灯泡接入电路中,电能表转动的情况.(考虑到操作的安全性,不建议学生操作,教师可提醒学生,电能表连接时应串联在电源上) (1)先将15 W的电灯接入电路,合上开关,灯发光,同学们观察电能表转动情况.(2)将15 W的灯泡取下,换上100 W的灯重复第一步实验.同学们观察并比较两次转动快慢情况.[生]电能表第二次比第一次转动得快.灯也是第二次比第一次亮.(3)将两只灯泡并联接入电路,合上开关,两灯均亮.再观察电能表的转动情况,并和前两次做比较.[生]第三次电能表转动得比第二次还快.[师](断开电源,取下两只灯泡)同学们再观察这两只灯泡,有什么发现?.[生]两只灯泡不一样,一只上标着“220 V,15 W”,另一只灯泡上标着“220 V, 100 W”.[师]通过我们的实验证明了同学们在课后的观察非常准确.(我们大家一起来祝贺一下)希望同学们以后不仅要认真观察,还要勤于思考.我们已经能准确地观察电能表转动的快慢了.还记得电能表有什么作用?接入电路的目的是什么吗?

[生]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的.[师]电能表转得快说明了什么?转得慢又说明了什么呢? [生]转得快说明用电器用的电多,消耗的电能多.[师]大家同意这种说法吗?

(同学们思考、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刚才的实验中,同学们注意到第一盏灯亮时电能表比第二盏灯亮时转得慢.假如电能表在第一盏灯亮时,1 min转10圈;在第二盏灯亮时,1 min能转20圈.[问]第一盏灯工作4 min,电能表转几圈? [生]1 min转10圈,4 min 40圈.[师]如果是第二盏灯工作2 min,电能表转几圈? [生]电能表也是转过40圈.[生]都转40圈时,消耗的电能一样多.(学生充分讨论、思考)

[生]消耗一样多的电能.第一盏灯用4 min第二盏灯用了2 min,说明消耗电能的快慢不一样.[生]不能说“电能表转动越快;用电器消耗电能越多”,而是电能表转动得越快,用电器消耗电能越快;电能表转盘转动得越慢,用电器消耗电能越慢.[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有理.原来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不同,表示了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请同学们看书,了解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生]物理学中用“电功率(electric power)”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符号是“P”,单位是“瓦特”,简称“瓦”,单位符号是“W”.[生]

还有一个更大的单位是千瓦(kW).1 kW=103 W [师]

谁还记得上节课“电功”中,功是用什么表示的? [生]

功通常用字母“W”表示.[师]

两个“W”意思一样吗? [生] 两个“W”不一样.表示功的W是“Work”,是功这个物理量的符号,而刚学的W指的是“Watt”,是电功率的单位.[师]在物理学中,每一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表示符号,每一个物理量的单位也有其单位符号,同学们要根据给出的英文名称注意区分.请同学们观察P33“小数据”.你能告诉大家一些什么信息呢? [生]这些都是家用电器的电功率,但有的不用接入家庭电路使用,装电池就行.[生]空调的电功率较大,电扇的电功率较小,空调工作时,肯定比电风扇工作时电能表转得快.„

[师]能不能说空调比电风扇消耗得能量多? [生]不能,还要看工作时间的长短.[师]老师还要补充一点,从空调到电扇这些家用电器都是在家庭电路中使用的,家庭电路的电压大家一定记得(学生答:220 V),也就是说这些家电的额定电压是220 V,列出的这些数据是家电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叫做额定功率.不论是在家用电器还是工农业生产上的用电器,说明书或铭牌上都会标注用电器的电压值和电功率的值,那些就是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值.同学们再来观察我们刚才实验用的两只灯泡的铭牌,说说你的理解.[生]“220 V,15 W”指的是电灯的额定工作电压是220 V,额定功率是15 W.[生]“220 V,100 W”说明这只灯泡额定电压是220 V,额定功率是100 W.[师]谁能说明我们演示实验中哪只灯是第一次接入电路的?哪一只是第二次接入电路的?为什么? [生]“15 W”的灯是第一次接入电路的,“100 W”的灯是第二次被接入电路的.因为第一次电能表转盘转得较慢,电功率小,第二次电功率大.[师]谁能用电功率符号表示灯的电功率? [生]板演 P=15 W P=100 W.[师]通过大家的努力,同学们已明白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接着请大家来做判断.[投影]

例1:电流通过电扇工作1 min,消耗的电能是2400 J;电流通过洗衣机工作1 min时消耗的电能是6000 J;电流通过哪个用电器时电流做的功多?电流通过哪个用电器时做功快?为什么?

例2:上题中,如果电风扇和洗衣机都消耗4000 J的电能.电风扇要工作100 s,洗衣机工作40 s,哪台电器功率大?为什么?

例3:某台电风扇和洗衣机,电风扇通电工作半小时,电流做功72000 J;洗衣机通电工作2 min,电流做功12000 J.问:哪台电器消耗的电能多?哪台电器的功率较大?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分组,每组思考一题) [生]第一题,洗衣机消耗电能6000 J,电扇消耗电能2400 J,所以电流通过洗衣机时,做的功多.又因为它们的工作时间相同,做功多的肯定做功快,所以洗衣机做功快.[生]第二题,洗衣机的功率大.因为洗衣机和电扇消耗相同的电能,洗衣机用的时间短.[生]第三题,因为电风扇工作时电流做功是72000 J,而洗衣机只有12000 J,所以电风扇消耗的电能多.[师]哪台电器的功率大呢?

(引导同学们思考:时间相同时,可以比较谁消耗能量多;消耗能量相同时,可以比较谁用的时间短;时间和消耗能量都不相同时,该怎么办呢?)

[生]可以算电风扇2 min消耗的电能,或者求洗衣机半小时消耗的电能.[生]也可以看看洗衣机如果消耗72000 J电能用多少时间或者看电扇消耗12000 J电能用多长时间.[生]还能比较它们各自工作1 min消耗的电能.[师]同学们能否计算它们各自工作1 s消耗的电能呢? 全体同学计算,请一名同学板演.电风扇每秒消耗的电能: =40 J/s 洗衣机每秒消耗的电能: =100 J/s 洗衣机的功率大.[师]同学们想出的办法都很好,都可以比较出功率的大小.只是为了大家互相交流、沟通方便,我们统一用“用电器1 s内消耗的电能”来表示用电器的功率.同学们把你刚才计算时的数字用表示它意义的符号代替.(学生板演) =P P= 这就是功率的定义式.一定要注意各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电流做的功(消耗的电能)——焦耳(J) t——消耗这些电能所用时间——秒(s) P——用电器的功率——瓦特(W) 公式在使用过程中单位要统一,只有用电器在1 s内消耗的电能是1 J时,其电功率才是1 W.(1 W=1 J/s) [投影]

例4:某用电器20 min消耗的电能是1 kW?h.此用电器的功率是多少? 解:t=20 min=1200 s W=1 kW?h=3.6×106 J 所以 P= = =3×103 W=3 kW 2.“ kW时”的来历

[师]请同学们看书P34,了解“ kW?h”的来历,说说自己的理解.[生]功率的单位还可以用千瓦(kW),如果时间的单位取小时(h),由公式P= 变形后得到W=Pt,这时电功W的单位就是“ kW?h”.[生]1 kW?h就是功率为1 kW的用电器使用1 h所消耗的电能.[投影]

例5:某电视机的电功率是250 W,每天使用3 h.一个月用电多少 kW?h?(按30天计算)如果时间单位用秒,1个月电能消耗多少焦耳? (鼓励同学们灵活应用不同的方法板演) 解:P=250 W=0.25 kW t=3 h×30=90 h=3.24×105 s 由P= 得W=Pt 所以一个月内消耗电能是

W=Pt=0.25 kW×90 h=22.5 kW?h=8.1×107 J 或W=Pt=250 W×3.24×105 s=8.1×107 J=22.5 kW?h [强调] kW和 kW?h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的单位,一定要注意区分.[想想议议]

[师]请同学们分析这位记者错在何处,你能不能给他一个建议.[生]“kW?h”是电能的单位,“W”和“kW”是电功率的单位,这位记者把电功率和电能混淆了.[生]他可以说:节约的电能可以使10000个这样的电吹风同时工作1 h.„ [师]类似这位记者的例子,同学们肯定不是第一次碰到.当时你们也许想过他们说得怎么和我学过的不一样啊,可是人家是电台、报纸或是老师家长,他们都该是正确的.通过今天的这个例子,希望大家在今后再有这种情况时,能像今天一样认真分析、思考、不迷信、不盲目崇拜,能应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3.怎样测量电功率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电能、电功率的知识,了解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上节课中也已经知道用电能表可以来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电功率能不能测,该如何测呢? [生]是不是有“功率表”,可以用功率表来测.[师]想法不错.可是我家什么表都没有,只有钟表和电路中连着的电能表,要让同学们帮助我测我家电视的电功率,行吗?

(引导同学们从电功率的定义P= 考虑)

[生]能测量.因为P= ,只要能测出电视机消耗的电能和消耗电能所用时间,就能算出它的电功率.[师]具体怎么操作呢?

[生]先记下电能表的示数,然后让电视机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再记录电能表的示数,记住工作了多长时间,将单位统一,利用P= 做计算就可以了.[师]电视机工作时,冰箱启动了,还有一盏灯亮着,这样测准吗? [生](学生讨论,然后回答)测量时,其他电器必须关掉,只能让电视机工作,测出来的才是电视机消耗的电能,这样才行.[师]这样操作到底可不可行,希望同学们回去自己试验,并能找出说明书,对照测量是否准确.现在我们学习另一种测量电功率的办法.同学们看书P35“怎样测量电功率”.[问]这种测量方法的测量依据或者说测量原理是什么呢?

[生]测量原理就是公式P=IU.根据此公式只要用电压表测出用电器两端电压,用电流表测出流过用电器的电流,就能算出电功率.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符号的意义和单位,公式中电流、电压、功率的单位都只能用安培、伏特和瓦特.两个公式P=、P=IU,都可以计算电功率.但P=UI只适用“电”功率,而P= 是功率的一般定义式,其他的功率也是适用的.[师]哪位同学还记得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生]用电器能正常工作时需要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叫额定功率.[师]从公式P=IU看,如果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改变了,它的功率会变吗? (同学们讨论)

[师]下节课我们将要讨论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预习.例6:某家庭节能灯的额定功率为11 W,使用时通过的电流是多少毫安? 解:家庭电路电压U=220 V;P=11 W 由P=IU得I= =0.05 A=50 mA

三、小结

同学们结合上节内容,完成下表:

物理量及符号 意义 表达式 单位(符号)及换算 测量

电功W 电流做功的多少或用电器消耗能量的多少 W=Pt 焦耳(J) 千瓦时(kW?h)1 kW?h=3.6×106 J 电能表 电功率P 电流做功的快慢或用电器消耗能量的快慢 P= P=IU 瓦特(W) 千瓦(kW)1 kW=103 W 电能表或电流、电压表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1.由题知:U=220 V,P=1 W 根据P=IU可得:I= = =0.0045 A=4.5 mA 2.略

3.用电能表测家电功率时,除被测电器外其他的用电器必须关掉.如果家电的功率不是很大,测量时,电能表示数变化会很小,要读出变化的值,需较长时间.因此,最好看清电能表转盘转数,通过电器工作时,一定时间内转过的圈数来计算电器消耗的电能,再利用电能和时间做计算.如果是在其他电器必须工作时测量,可以通过这些电器的说明书查出它们的电功率,算出测量时间内这些电器消耗的电能,从电能表指示的数值中减掉,差就是被测电器在测量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测出被测电器功率后,与电器标明的额定功率比较,如有误差,试分析其原因.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一步加深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操作技能.3.通过实验、比较,进一步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依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法的能力.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过程中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2.通过实验中的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会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对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理解.●教学难点

电流表、电压表及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具准备 电源(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带灯座)、开关、导线若干、投影仪.●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上一章的第五节已经测量过小灯泡的电阻.还记得是怎么测的吗?

[生]利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再利用电压表测出了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然后利用欧姆定律I= 的变形公式R= 算出了小灯泡的电阻.[生]为了测量更准确,还利用变阻器进行了多次测量,然后求平均值.[师]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我们在上节课刚学过了电功率,谁来说说? [生]电功率是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用电器在1 s内消耗的电能叫用电器的电功率.[师]电功率能测吗?怎么测? [生]可以利用电能表和钟表测.[生]也可以利用公式P=IU测出电压和电流,计算出电功率.[师]如果我们要测“小灯泡”的电功率,用哪种方法呢? [生]小灯泡不能接在家庭电路上,应该用第二种办法测.

二、进行新课 [想想议议]

[师]同学们能设计一个方案来测出小灯泡的功率吗?

(同学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动手经验,并且急着参与,会非常肯定地回答:能)

[师]大家一定还记得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叫(同学们一起说)额定功率.如果不是在额定电压下叫什么功率,你想要测量的是什么功率,明白了吗? [投影]测量要求

分别测量以下三种情况下的实际功率.(1)使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发光.(2)使小灯泡两端电压是额定电压的1.2倍,并观察小灯泡亮度.(3)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并观察小灯泡亮度.[师]同学们现在可以设计实验,并做好记录.(学生经过以前的探究活动,已能了解实验活动的基本程序,所以,不必过多讨论,用投影提醒学生即可) [投影] [设计实验]

●设计思想(实验原理): ●实验电路: ●实验器材:(注明使用器材规格)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教师巡视,及时指导.设计完成后,可以进行实验)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观察: ●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中存在什么问题:

(教师提醒学生做第(2)个实验时,需小心调节滑动变阻器,以免实际电压超过额定电压,因电压过大而烧坏灯泡.在同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巡视,及时指导) [分析和论证] [评估] [交流](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选择2~3组同学利用投影和大家交流.(要求同学配合投影上台讲解) [投影]

第一组 实验报告

[题目]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目的]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实验原理]根据公式P=UI,测出灯两端电压和通过灯泡电流,计算出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电路]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设计如下电路.

[说明]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和其两端电压,因为要测量不同电压下的功率,所以电路中要接入滑动变阻器,用来改变小灯泡两端电压.[实验器材]:1.小灯泡:额定电压________,

4.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___________Ω,允许通过最大电流___________A.5.电源___________V;6.开关;7.导线

[说明]电源的选择应考虑小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大于小灯泡额定电压的1.2倍,但不能过大.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2.合上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发光情况,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示数.3.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值的1.2倍,观察灯泡发光情况,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示数.4.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观察并做记录.5.断开开关,整理实验器材.[说明]

1.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时注意:

(1)连接过程中开关应始终处于断开状态.(2)根据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值,估计电路中电流、电压的最大值,选择合适的量程,并注意正负接线柱的连接及滑动变阻器正确接法.(3)连接好以后,每个同样检查一遍,保证电路连接正确.2.合上开关前,应检查滑动变阻器滑片是否在最大值的位置上,若不是,要弄清楚什么位置是最大位置并调整.3.调节滑动变阻器的过程中,要首先明白向什么方向可以使变阻器阻值变大或变小,怎么调能使小灯泡两端电压变大或变小.[实验结论]

由公式P=IU计算小灯泡的功率.(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通过分析和比较得出) [结论]

(1)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功率不同.实际电压越大,小灯泡功率越大.(2)小灯泡的亮度由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实际功率越大,小灯泡越亮.[评估]

能想到问题,我们都考虑,基本上没有什么错误. [师]我们这组同学非常自信.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互相交流,谈谈你在设计实验及实验过程中有什么新的感想,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我们组认为实验中最容易出错的就是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一错,滑动变阻器阻值就从你想的最大成为实际的最小.合上开关就容易使电表偏转过激.[生]电流表、电压表的接线也很重要,如果接反了,表针“反打”也会损坏电表的.[生]实际接线前可以先将实物按电路图中的位置摆放好,然后再连接,这样接起来不容易连接错,检查也容易.[生]实验过程中,滑动变阻器开始在阻值最大的位置,调节的时候阻值从大到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会从小变到大.测量时为什么不先测低于额定电压时的功率,依次测量等于额定电压和高于额定电压的功率,以免变阻器阻值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还容易错? [生]在不是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用电器的功率不是额定功率,该叫什么呢? [师]同学们非常认真,非常棒.谁能来解释刚才那几个同学的两个问题呢? [生](同学讨论)不是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时就叫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就可以.[生]我们认为先从低于额定电压开始测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先测额定电压更好.这样在观察小灯泡亮度时有明显的区分,容易观察.„

[师]不知道那组同学对他们的解释满不满意,下去以后可以参照以前实验继续探讨.[生]老师,我们发现今天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装置与上一章测“小灯泡电阻”时的装置一模一样.[师](教师表现很在意)是吗?还有什么?

[生]测量的内容也一样,都是灯泡两端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生]实验过程中的要求和注意的问题也基本一样„ [师]有不一样吗?

[生]两次测量的目的不同,上次是要测电阻,这次是要测功率.[生]从今天的测量数据也可以算出小灯泡电阻.[师]可以的话,大家算一下电阻.[生]三次测量算出的电阻值基本相同,但有小的差别.将三次测量的值加起来算平均值就知道小灯泡的电阻了.[师]大家都求出电阻了吗?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电阻可以求平均值,今天测的功率不能求平均值.[生]上次多次测量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误差,这次是为了比较在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功率和发光情况.[师]同学们分析的非常好,请同学们比较计算电阻的公式R= 和计算电功率的公式:P=IU,式中的电流和电压相同吗?

[生]如果是同一次测量,就是同一个电流值和电压值.[师]大家将式中的电流替换电压或用电压替换电流,看有什么结果.学生板演: P=IU=I2R= (R= = ) [师]同学们看变形出来的公式,有什么发现吗?

[生]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电灯铭牌上一般标的都有,就可以利用它们直接求小灯泡的电阻.[生]如果知道小灯泡不是在额定电压下,而是在实际电压下工作时的实际功率.„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你手中的小灯泡上的额定值,求出小灯泡的电阻.再求出实际电压下电流值和功率值,和你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如有误差,分析原因.(也可留在课后完成) 哪组同学认为你们的实验非常有特色,可以展示给大家,共同交流.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实验,同学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电功率的理解,巩固了电流表、电压表的操作技能,锻炼了设计实验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更充分交流,在相互交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甚至是错误,在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知识.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1.错误1:滑动变阻器的接法错误,将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连入了电路,失去改变电阻的作用,应该用“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错误2: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合上开关时,电压表指针可能“反打”.电路图

2.左→右依次是:2.4 V;0.6 A;0.45 W.

五、板书设计 [测量原理]P=IU [结论]小灯泡的发光情况由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来决定,在额定电压下,小灯泡才能正常发光.

第四节 电和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能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2.知道利用电热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大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认识到科学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热爱科学的兴趣.2.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教学方法

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具准备

学生用:烧瓶、温度计、铜丝、电炉丝、导线、煤油、电源.演示用:电炉、电熨斗、热得快等电热器、投影仪.●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一定能举出许多电能变成热能的例子.通过对电能的学习,大家已经了解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谁还记得这是电流的什么效应? [生]这叫电流的热效应.[师]在前面课程小灯泡的发光实验中,同学们曾有意地去触摸过小灯泡,感觉小灯泡(同学们一起说)热.有没有同学触摸过导线,如小灯泡连接的导线热不热.[生]我摸过,没感觉到热.[生]我也在家里摸过做饭的电饭锅,饭都熟了,导线也没感觉到热.[师]同学们有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导线和用电器中流过的电流相同吗? [生]相同.[师]导线和用电器中流过了相同的电流,用电器发热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这是为什么?今天同学们就来一起探讨电流经过用电器时产生的热量与什么有关.

二、进行新课

1.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想想做做]

[师]同学们四人一组,选择你们面前的仪器设计实验,讨论如何做,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生]为什么要用煤油,用水不可以做吗? [生]为什么是等量的煤油,不等量行吗? [师]完全可以用水来代替煤油,只不过时间可能要长一些才能从温度计上读出温度值.原因同学们在后续课程中将会找到答案.谁能回答第二个问题? [生]只有等量的煤油,才能通过它们的温度讨论电流产生的热量.这样的方法应该是控制变量法.[师]同学们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可以开始实验.(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 [生]两个瓶中温度不同.[生]浸泡着镍铬合金丝的瓶中温度计指示的温度高.(引导学生分析)

[生]煤油温度高,说明煤油中的金属丝产生的热量多.即电阻大的金属丝产生热量较多.[师]刚才有同学问,为什么把金属丝做成螺旋状,直的不行吗?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演示.[演示]电热切割(可让1~2位同学演示)

如图,电阻丝和铜丝各一段,在木架上串联后接入电压为4~6 V的蓄电池组上.同时将相同的泡沫塑料板与电阻丝和铜丝接触(过一会).

[生]和电阻丝接触的塑料泡沫板被烧熔切开,和铜丝接触的没有切开.[生]这说明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生]就是说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师]大家都同意后一个同学归纳的结论吗?

(同学们开始议论.教师提醒大家:他是不是忽视了一个重要条件:从实验考虑) [生]电阻丝和铜丝在同一个串联电路中,它们工作的时间相同.[生]应该说,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生]也可以说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热量的功率越大.[师]电阻所以发热,是因为„ [生]消耗了电能.[师]电阻越大,产生热量的功率越大,说明:

[生]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耗电的功率越大.[师]电阻和功率具体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写出电功率的表达式P=IU.利用欧姆定律I= .将二式中U消去,可以得到 P=I2R.[生]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板书) [师]从上面表达式中,同学们能不能进一步了解在电阻相同的条件下,电流和功率的关系? [生]从上式中可以看出:在电阻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中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师]同学们表达得非常好.请大家看书中“!”.在说到两个物理量“成正比”“成反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条件:关系式中其他物理量的大小不变.[投影] 例题:某导体的电阻是2 Ω,通过2 A的电流时,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是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演算、要求一名学生板演) 解:由题知:R=2 Ω I=2 A P=I2R=(2 A)2×2 Ω=8 W 导体将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是8 W.同学们在演算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大家注意:代入计算的时候,要将电流的单位“A”一起平方,不能写成P=I2R=22 A×2 Ω=8 W,安培和欧姆相乘,不能得到瓦特.[师]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利用公式推导得出了电流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同学们现在能不能回答本节开始时的问题?

[生]导线和用电器(电炉或电饭锅或电灯)中通过的电流相同,但是导线的电阻较小,而那些电器的电阻较大,所以,那些电器发热,而导线几乎感觉不到热.[师]生活中有些电热我们要利用,有些电热我们是要防止的.2.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师]关于电热的利用,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许多,比如„ [生]电烙铁、电熨斗、电饭锅、电烤炉、电炉„

[师]同学们举出的都是利用电来加热的设备,都是常见的电热器.出示电炉(可用投影仪投影放大)

[师]电热器的主要部分是发热体.同学们观察电炉由什么组成? [生]主要是炉丝即电阻丝.[生]还必须有炉盘,电炉盘是绝缘材料做成的.[师]从实际考虑,电炉丝应该有什么要求?

[生]电炉就是要靠电炉丝发热的,所以炉丝的电阻应该很大.[生]炉丝还应有较高的熔点,这样它在发热时才不容易烧断.[师]同学们以电炉为例说明发热体是什么做的?

[生]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电阻丝绕在绝缘材料上做成的.(教师出示“热得快”、电饭锅、电熨斗等电热器,并能将电饭锅、电熨斗的发热板取出让学生观察,向学生说明,其他的电热器也都需要用电阻大、熔点高的金属导体作为发热体) [师]我们了解了电热器,大家能不能说说使用电热有什么好处? [生]电热清洁卫生,没有环境污染.[生]热效率高,使用方便.[生]能方便地调节,如控制温度,操作简单.[生]„

[师]同学们知道了利用电热的好处.但有些时候,有些地方的电热我们是不需要的,还要设法防止.有关的内容,大家了解的有哪些呢?

[生]电机使用过程中会发热,如果连续使用时间过长,还会烧坏电机.[生]有些导体上的绝缘材料会因温度过高,使绝缘材料迅速老化,甚至烧坏.[生]电视机开的时间长了会发热.电视机后盖上有许多孔,就是为了能通风散热.[生]电脑中还装有风扇,也是为了散热,减少电热的危害.[生]老师用的投影仪上也装有小风扇,也是为了快点散热.[生]农村抽水、磨面用的电动机连续工作一段时间后要休息一会,等凉了再用,是为了防止电热可能造成的危害.„ [师]同学们对电热的危害及防止了解的还真不少.老师这儿有一份电器的说明书,请大家仔细阅读,并分析说明其中的道理.

推荐第10篇:初二物理《密度》教案

密度 - 初中二年级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密度,密度的国际单位以及单位间的换算.

2.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3.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

能力目标

1.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1)在分析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概括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体积不同.

(2)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不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对于不同的物质来说,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3)通过以上分析,概括出密度的定义.

2.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利用密度公式求解某种物质密度.

三、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问题,积极主动进行探究的良好品质.

通过密度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欣赏均衡美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密度的概念,密度的公式,密度的单位.

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从上节实验中学生已经看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等.

本节通过实验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且单位体积的同种物质的质量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因此可以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征物质的这种特性.

学生在数学中虽然学过比例的知识,但是用到物理中来,理解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的含义,仍是有困难的,所以课文中对此作了解释: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表示体积增大几倍,质量也增大几倍,即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用到物理中来,理解比值的物理含义.考虑到用比值定义物理量比较抽象,教材在说明比值的含义之后,仍用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定义密度,以便于学生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给出计算密度的公式.然后通过例题说明利用公式求密度的方法.并且在例题计算的基础上讲述密度的单位,使学生对密度的单位不致感到抽象,便于学习.

教法建议

建议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探究得出密度的概念.

教学设计示例

一、重点、难点分析

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也是今后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必要基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本节的教学难点.现行教材一般都是通过实验引入密度的概念,再介绍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1.密度的概念

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一个物理量,它表征的是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大小的差别,在一定条件下,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上节实验学生已测量出体积相等的铁块、铝块、木块的质量,利用测量的结果可引导学生认识铁块、铝块、木块在体积相同时质量上的差别,即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等.还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不相等.对每种物质来说,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是一定的,跟体积的大小没有关系,只跟物质的种类有关系,因此它反映了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比值的物理意义,可通过具体数字使学生认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2.密度的公式

为了加深认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跟物质的种类有关.在正确理解密度公式的基础上,讨论公式的物理意义,明确三个物理量间的关系.

通过课本上的例题,教给学生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要求学生按一定的格式和步骤进行计算,特别是对单位的运算要加以强调. 对于公式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

托盘天平、砝码盒、烧杯、水、量筒、铁块、铝块、铜块、投影仪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学生实验.

2.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结论,得出密度的定义.

3.师生由密度公式讨论导出密度的单位.

第11篇:实验课教案

实验课题:测量1分钟的心跳与脉搏次数

实验目标:

1、了解自己在正常情况下1分钟的心跳跳动的次数以及脉搏跳动的次数;

2、认识心跳与脉搏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或药品:橡胶管、钟表

实验设想:一个人一分钟内心脏跳动多少次、人的脉搏速度是怎样的?心跳和脉搏有什么规律?

实验探究过程:

1、把橡胶管连在两个漏斗颈上,做成一个简易听诊器;

2、用听诊器与同学互相听心跳的声音,记录一分钟心跳的次数;

3、与同学互相摸脉搏,记录一分钟脉搏的次数;

4、边听对方的心跳边测他的脉搏,观察心跳与脉搏跳动有什么关系。

现象观察:人的心脏跳动一次,人的脉搏就搏动一次

实验结论: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跳和脉搏是一致的

1 实验课题:测肺活量

实验目标:

1、知道什么是肺活量,掌握测量肺活量的正确方法,并能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2、知道体育锻炼对呼吸和心脏带来的好处;认识到清新的空气,合理的运动,有助于我们的健康。

实验器材或药品:气球、卷尺、塑料瓶、直尺、吸管 实验设想:人的肺活量都一样吗? 实验探究过程:

一、制作肺活量测量器

1.沿塑料瓶的外壁由下向上贴上白纸条;

2.用100ml的烧杯装满水,倒入塑料瓶,小心不要把水倒在瓶外,然后用记号笔沿水面标上100ml的记号,依次进行,标到1000ml即可。

二、测肺活量

1.测量前,一定要先将塑料中装满水,并盖上盖子;

2.把塑料瓶倒扣在水槽中,瓶口一定要没在水的下方;

3.在水中旋开盖子,将直角弯头管的一头伸进塑料瓶;

4、吸足一口气,尽最大力气向水中吹气;

5、读出自己的肺活量,读的时候是读出瓶中空的体积,不是读出瓶中水的体积;

6、在第二个同学测之前,也一定要将瓶中的水装满。现象观察:每个人的肺活量不尽相同。 实验结论:人的肺活量有大有小。

2 实验课题:研究心脏的跳动和血液循环

实验目标: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实验器材或药品:水盆,水,塑料瓶

实验设想:心脏为什么要不停地跳动?心脏不停跳动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实验探究过程:

一、模拟心脏跳动 。1.在水中反复挤压和放松塑料瓶,仔细观察现象,实验时水槽中的水要适量。2.在水中挤压塑料瓶的活动可以利用输液管替换,效果更接近“原型”:找一些医院里的输液管(最好是新的),在中间的塑料小瓶子的两端各保留适当长度的管子,截掉多余部分,再用两个培养皿,往其中一个倒入适量红水,挤压塑料小瓶,仔细观察现象。

二、观察人体血管图。1.观察、介绍人体的血管。 2.找一找,在人身体的哪些地方能摸到脉搏。3.感受自己的脉搏跳动。

三、测量1分钟的心跳和脉搏次数。1.脉搏和心跳最好同时测出,因为人的心跳次数并非固定不变。 2.测量活动可以两人合作完成,同学帮助测脉搏,自己测心跳,然后轮换。 3.边测量边记录数据。

现象观察:当我们模拟心脏跳动时,手有节奏地握紧与张开,手臂上的肌肉也随着一起紧张、放松。

实验结论:心脏总是在不停地跳动,并与脉搏跳动的次数一致。

3 实验课题:研究杠杆的秘密(探究杠杆省力的秘密) 实验目标:

1、认识什么东西叫作杠杆(即杠杆的特点)

2、认识杠杆的巧妙作用及它是如何产生作用的。

3、能利用杠杆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

实验器材或药品:带刻度的平衡尺、钩码、铁架台 实验设想: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实验探究过程:

1.组装杠杆尺,并把杠杆尺调成平衡状态。

2.确定杠杆尺一侧的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

3.在另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臵,看看在不同位臵上需要挂多少钩码。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并记录结果。

4.改变阻力点的位臵,重复第二步,做三次实验。现象观察:

省力杠杆的特点是: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费力杠杆的特点是: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的特点: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实验结论:平衡尺仍保持平衡尺,这说明杠杆省力与否与着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有关。

4 实验课题:研究轮轴的作用 实验目标:

1、认识轮轴的结构。知道利用轮带动轴可以省力,利用轴带动轮转动可以省距离。

2、能够识别生活中应用轮轴的实例,会分析它是怎样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的。

实验器材或药品:轮轴套装,细线,钩码,弹簧测力计 实验设想:轮轴有什么作用? 实验探究过程:

1、用一个轮轴实验装臵来研究轮轴的作用,记录实验数据,最后进行实验数据分析。

2、换一个大一点的轮,记录下更大的伦用多少钩码可以是轮轴保持平衡,记录数据。

现象观察:

把各组轮轴收起来,分两类放在一起。对比它们的轮和轴。发现:轴相等的情况下,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发现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如果轴不变,轮越大越省力。由此我们也认识到轮轴也是一种机械。

5

实验课题:用定滑轮提起重物

实验目标:初步认识定滑轮,了解定滑轮在生活和实际中的应用。

实验器材或药品:铁架台,钩码,细线,定滑轮、弹簧测力计

实验设想:如何把货物运到高处? 实验探究过程:

1、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平衡时,两端的钩码数相同。

2、改变钩码的数量再做几次。现象观察:

当弹簧测力计斜向上拉时,拉力的示数会变大。 实验结论:

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也改变用力方向。

6 实验课题:用动滑轮提起重物

实验目标:初步认识动滑轮,了解动滑轮在生活和实际中的应用。

实验器材或药品:铁架台,钩码,细线,定滑轮、弹簧测力计

实验设想:使用动滑轮有什么好处? 实验探究过程: 1.组装好动滑轮;

2.用测力计分别直接提升1个钩码、2个钩码、3个钩码,测出用了多大的力;

3.分别在动滑轮上提升1个钩码、2个钩码、3个钩码,测出用了多大的力(每种做3次);

比较直接提升和用动滑轮提升升重物用力的不同。 现象观察:使用动滑轮提升钩码,弹簧秤的示数约是钩码重的二分之一。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也把动滑轮提升起来,当钩码重远大于动滑轮重时,动滑轮才可忽略不计,从而得出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结论。

实验结论:动滑轮能够省力,但是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7 实验课题: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实验目标:会根据滑轮组的挂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实验器材或药品:铁架台,钩码,细线,滑轮组,弹簧测力计

实验设想:

使用滑轮组的优点是什么? 实验探究过程: 1.组装好滑轮组;

2.用测力计分别直接提升1个钩码、2个钩码、3个钩码,测出用了多大的力;

3.分别在滑轮组上提升1个钩码、2个钩码、3个钩码,测出用了多大的力(每种做3次);

比较直接提升和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用力的不同。 现象观察:定滑轮的特点是: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动滑轮的特点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实验结论: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8 实验课题:研究斜面的作用

实验目标: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或药品:弹簧秤、小车、光滑的木板、木块 实验设想:“山上的公路和平地上的公路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这样修建?”

实验探究过程:

1.用木板搭造一个斜面,在相同高度下,用测力计提升不同物体需要多大的力,记录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

2.再用不同坡度的斜面,提升相同的物体,测量需要多大的力,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现象观察:

对研究结果作出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发现同一物体从斜面拉上用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所以斜面可以省力)

实验结论:斜面的角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

9 实验课题:研究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

实验目标:知道不同坡度的斜面作用不同,坡度越小越省力。

实验器材或药品:长木板,小车,弹簧测力计,小木块 实验设想:

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是一样的吗? 实验探究过程:

用测力计直接提升物体的力与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进行对比,然后改变斜面的不同坡度继续进行试验,做好记录为结果的分析提供依据。

现象观察:

斜面都有省力的作用,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的斜面越费力。

实验结论:斜面能够省力,而且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10 实验课题:研究物体的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实验目标:知道物体形状与承受力有关,改变其形状,承受力也会改变。

实验器材或药品:硬纸、砖块、厚书等重物 实验设想:物体的承受力真的与形状有关吗? 实验探究过程:

1、用大小差不多的纸做成不同形状的纸筒;

2、用胶水粘好后竖直放在桌上;

3、将书本、砖分别放在相关的纸筒上,比较它们的承重力。

现象观察:物体形状与承受力有关系。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的承受力也会发生变化。

实验结论:不同形状的纸筒承受力是不同的,在不同的柱形纸筒中,圆柱形纸筒承受力较好。

11 实验课题:测试纸拱的承重能力

实验目标:认识拱形能够增强抗弯曲的能力。 实验器材或药品:小车,钩码,纸,木块

实验设想:让学生看一些拱桥的图片。问为什么桥要做成拱形,特别是在古代,材料还不是很多,强度也不是很好的年代。其原因在那里?

实验探究过程:

1、把纸圈成一圈后松开,做成一个拱形,用木块测试一下它能够承受多大的压力。

2、用两本书分别抵住两边的拱脚,使纸拱不会塌下来,测试一下它能够承受多大的压力。

3、用较多的书抵住脚拱。再测量能够承受多少个木块。 现象观察: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实验结论:将纸做成拱形后它能够承载更大的压力,而且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12 实验课题:做简单的框架

实验目标:不同形状的框架,变形程度不同;三角形框架是最稳定的结构,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结构与稳定性关系的兴趣。

实验器材或药品:吸管、胶带、剪刀

实验设想:你对框架式结构有哪些认识?框架式结构好不好?它有哪些作用?

实验探究过程:

1、用三根吸管和胶带做一个三角形框架,试一试稳定性。

2、用四根吸管和胶带做一个四边形框架,试一试稳定性。

3、在四边形框架里面加两根斜杠,再试一试稳定性。与不加斜杠时的框架比一比,哪个坚固。

4、做一个正方体框架,试一试稳定性。

5、在正方体框架的每个面上都加两根斜杠试一试稳定性。

6、在正方体框架的每个面上都加两根直杠试一试稳定性。

7、比一比,

4、

5、6的不同情况哪种更坚固。

现象观察: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角形是最稳固、最不容易变形的框架。

实验结论:制作框架时,三角形比四边形更加稳定。所能承受的压力也就会更大。

13 实验课题:研究影子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实验目标: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或药品:不透明物体、光源、白纸、铅笔 实验设想:猜猜看影子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探究过程:

1、桌面上放上一块长方体木块,打开手电筒开关,从不同位臵照射。

2、在桌面上放三块木块(与手电筒距离不一样),打开手电筒开关。

3、将1块木块平放在桌面上,打开手电筒开关,从水平和垂直方位照木块。

现象观察: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 实验结论:影子的产生需要光,垂直照射影子最短,平射影子最长。

14 实验课题: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实验目标:识别一天中影子的变化和阳光的变化 实验器材或药品:白纸,橡皮泥,铅笔,温度计 实验设想:想想看从清晨到黄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臵在不断变化,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在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呢?

实验探究过程:

1.早晨,在校园里找一个物体,给它的影子做上记号,下课的时候再去画一画。

2.用橡皮泥把铅笔垂直固定在白纸上,确定好南北方向。

3.每到下课的时候画出阳光下铅笔的影子;

4.用温度计测出当时的温度,并在影子的顶端记下当时的温度和时间。

现象观察:一天中太阳在正午时最高,物体影子最短;太阳在清晨傍晚时最低,物体的影子最长。

实验结论:一天中,影子变化由长→短→长,温度变化由低→高→低。

15 实验课题: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目标:了解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器材或药品:手电筒,三张小孔纸板,屏 实验设想:光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 实验探究过程:

1、在三张长方形卡纸的同一位臵打一个洞,把这些卡纸分别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上,每张卡纸之间间隔15厘米,并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的地方,再放一个纸屏。

2、把手电筒放臵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观察在纸屏上出现的现象。

3、把第二张卡纸向左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仔细观察纸屏上的现象。

4、比较两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现象观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6 实验课题:小孔成像模拟实验

实验目标: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小孔成像原理;知道小孔成像所成的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

实验器材或药品:小刀,纸盒,铝箔纸,胶布,钉子 实验设想:小孔成像所成的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吗?

实验探究过程:

1.在纸盒底部割出一个小窗;

2.在纸盒的另一头用透明纸蒙住;

3.用铝箔纸把小窗盖上,并用钉子(大头针)小心地在小窗中心钻一个孔;

4.观察:将有小窗的一面朝向窗户,前后移动纸盒,直至能在纸上看到清晰的影像为止。

5、分析小孔成像的原因。

现象观察:当孔比较小的时候,物的不同部分发出的光线会到达屏幕的不同的部分,而不会在屏幕上相互重叠,所以屏幕上的像就会比较清晰。 但小孔小,到达屏幕的光线少,像不明亮。 当孔比较大的时候,物的不同部分发出的光线会在屏幕上重叠,屏幕上的像自然也就不清晰。但小孔大,到达屏幕的光线少,像比较明亮。

实验结论:光在同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窗户上成的是一个倒立的实像。

17 实验课题:让小灯泡发光

实验目标:能用多种方法让小灯泡亮起来,知道电池、导线、灯泡的作用。

实验器材或药品:导线,电池,小灯泡 实验设想:灯泡是如何发光的呢? 实验探究过程: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现象观察: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路的通断,保证小灯泡根据需要亮或灭;灯座的两个金属片分别接在小灯泡尾部的锡点部分和金属壳的螺丝部分;电池盒的作用是装电池,先将电池的尾部的负极压在簧片上,再把正极压入电池盒内。

实验结论:一个简单的电路由电池、导线、灯泡和开关组成。

18 实验课题:做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目标: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器材或药品:电池,小电珠,导线

实验设想:提供一个出了故障的电路,并提出问题:小灯泡为什么不亮了? 实验探究过程:

1.一个由2个灯泡、灯座、1节电池、电池盒连接组成的出故障的电路,一个“电路检测器”。

2.先预测再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所发生的故障。

3.说出故障原因,并且采用替换法把电路重新接亮。现象观察:

(1)在检测电路时,应先把故障电路中的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 (2)检测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是否有电,应采用取出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中的电池,将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放在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里,看看小灯泡会不会亮。

实验结论:连接到没故障的地方,小灯泡就亮,连接到有故障的地方,小灯泡就不会亮。

19 实验课题: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串并联) 实验目标:能运用串联和并联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电路。

实验器材或药品:电池,小电珠,导线,回形针,图钉、木板

实验设想:出示二个小组组装的并联和串联的不同电路由学生进行比较,思考为什么同样是二节电池小灯泡的亮度即相差很多?

实验探究过程: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接法连起来。比较电池的串联和并联的特点。

3、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并接法连起来。比较灯泡的串联和并联的特点。

现象观察: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3V,所以小灯泡会特别亮。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在总结的基础上形成板书:电池串联电压是两节电池之和,二节电池并联电压和一节电池的电压相等。

实验结论:并联电路的小灯泡比串联电路的亮。

20 实验课题:检测导体与绝缘体

实验目标:检测区分各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实验器材或药品:电路检测器,钥匙,木梳,纸板,橡皮,回形针等待检物品

实验设想:哪类物体是导体?哪类物体是绝缘体? 实验探究过程:

一、制作检测电路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2.把小电珠装入灯座,注意装小电珠时不要太用力。3.用导线把电池盒、小灯座、开关连接起来,并留出检测线,注意所用导线两头的绝缘层一定要事先剥去。4.检测电路的通电情况。

二、检测物品的导电性能

1.预测:哪些物体能导电?2.用检测电路分别检测物品的导电性能:将检测物品分别接入检测电路,通过小电珠的亮与灭来判断物品的导电性能。3.边实验边记录。

现象观察:生活中,人们利用导体把电流送到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地方。

实验结论: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如钥匙、回形针、人体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橡皮、纸板、木头等。

21

实验课题:磁铁能吸哪些物体

实验目标: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实验器材或药品:磁铁、纸板、铁钉、玻璃、橡胶、木块等

实验设想: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实验探究过程:拿磁铁依次靠近纸板、铁钉、玻璃、橡胶、木块等材料,观察现象。

现象观察:磁铁主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实验结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都是铁材料制成的,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不是铁材料制成的。

22

实验课题: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实验目标:研究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不能吸铁。 实验器材或药品:磁铁、白纸,细铁屑 实验设想: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实验探究过程:

1、在一张纸上面放上细铁屑。

2、把磁铁放在纸的下面,来回移动,看看能否吸住回形针。

3、记录观察的现象。

现象观察: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吸住铁。 实验结论:磁铁隔着一些白纸,也能吸铁。

23 实验课题:磁铁什么地方磁力大

实验目标:认识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学会正确运用“磁力” 进行表述。

实验器材或药品:磁铁,回形针

实验设想:磁铁各部分磁力大小一样吗?

实验探究过程:把磁铁分成四段,标上A/B/C/D/E,用磁铁的各部分去吸回形针记录各部分吸引回形针的个数。

现象观察:磁铁两端磁力最强、中间磁力最弱,科学家把两端磁性最强的地方,叫做磁极。

实验结论:磁铁两端磁性最强,磁铁上最强的部分称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4 实验课题:磁铁两极的研究

实验目标:通过实验,明白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称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两个磁极接近,有时互相吸引,有时互相排斥。

实验器材或药品:磁铁,水槽,泡沫

实验设想:一块磁铁有两个磁极,如果我们把两块磁铁的磁极互相靠近,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呢?

实验探究过程:把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再将它们相互接近,观察结果。 用符号“→←”表示相互吸引的情况,用符号“←→”表示相互排斥的情况,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现象观察:B和C排斥,B和D相吸,A和C相吸,A和D排斥。

实验结论:当两块磁铁的磁极接近的时候出现了两种现象,吸在一块儿我们就叫做互相吸引,推开去叫做互相排斥。

25 实验课题:磁极是怎样相互作用的

实验目标:能通过实验找到磁铁的南极与北极,探究磁极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器材或药品:条形磁铁,铅笔

实验设想:想想让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共有几种情况?

实验探究过程:用两只手握住两块有标识的磁铁,将它们的磁极相互接近,S极与S极排斥;N极与N极排斥;S极与N极吸引;N极与S极吸引。

现象观察:当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实验结论: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26 实验课题:探究磁铁磁力大小的变化

实验目标:知道磁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圈数等有关。

实验器材或药品:电磁铁,大头针,电池,粗细不同的导线,粗细铁钉

实验设想:怎样使我们的自制电磁铁吸引更多的回形针?

实验探究过程:

1、用同一个电磁铁,改变电池个数的多少分别来吸引回形针,比比吸引回形针的数量有什么不同;

2、用导线匝数不同(铁钉粗细相同、电池个数一样多)的电磁铁分别去吸引回形针,看看哪个电磁铁吸引的回形针多,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3、用铁钉粗细不同的电磁铁(导线匝数相同、电池个数要样多)分别去吸引回形针,看看哪个电磁铁吸引的回形针多,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现象观察: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导线匝数有关。

实验结论:电流大磁力大,电流小磁力小;导线匝数多,磁力大,导线匝数少,磁力小。

27 实验课题:制作铁钉电磁铁

实验目标:

1、要求学生知道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电磁铁也有两极,它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

2、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学会制作电磁铁的方法),试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实验器材或药品:大铁钉、电池、电池座、绝缘导线、回形针若干

实验设想:学生动手制作铁钉电磁铁。接着引导认识电磁铁的结构,他由哪几部分构成?(铁芯、线圈两部分)

实验探究过程:

1.将带有绝缘层的细导线紧密绕在铁钉上,至少30圈;将导线与电池组成电路。

2.用自制电源接触回形针,观察现象。

现象观察: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实验结论:电磁铁是利用电流获得磁性的装臵。

28 实验课题:用通电导线和指南针研究电和磁的关系 实验目标: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流可以产生磁性,电流越强、线越多,磁性越大。线圈可以检测是否有电流。

实验器材或药品:大铁钉、电池、电池座、绝缘导线、回形针若干

实验设想:你觉得电和磁之间有关系吗?电路中放入电池灯泡会亮,如果把磁铁接在导线上能让灯泡发亮吗?磁铁不能让灯泡发亮。如果把导线接近指南针会怎样?电能不能产生磁?怎样证明电能不能产生磁?(如果指针偏转说明能产生磁。指针没动说明没磁性。)

实验探究过程:

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现象观察:电能产生磁,没电就没磁。

实验结论:

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2、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29 实验课题:研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实验目标:做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的实验,猜测电磁铁的南北极与什么有关,并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猜测,得出电磁 铁南北极与电池正负极接法和改变线圈绕向有关。

实验器材或药品:电磁铁,指南针

实验设想:对于普通的磁铁来说,磁性强的地方是磁极。电磁铁有磁极吗?我们可以验证电磁铁是否有磁极吗?怎么做?

实验探究过程:

(1)导线靠近指南针,指南针不偏转 (2)导线接上电池靠近指南针,指南针偏转

现象观察: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实验结论:改变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和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30 实验课题:岩石的观察记录

实验目标:认识到岩石组成地球外壳,覆盖在地球表面; 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程度及遇酸后的不同特征;认识岩石有三种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实验器材或药品:不同的岩石标本、放大镜、烧杯、钉锤、滴管、稀盐酸

实验设想:了解岩石的特征,你打算用哪些方法?(学生充分发言后,教师应当引导他们认识要从颜色、结构、软硬等方面,通过观察、实验来研究岩石的特征)

实验探究过程:

1.用水冲洗并检查每块岩石。摸摸每块岩石,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观察它的棱角,是圆的还是尖的?用刀片、铜钥匙、手指甲刻划每块岩石,测试其硬度大小。每块岩石的颜色又是怎样的?

2.观察岩石的内部。用手掰开或者用锤子敲开每块岩石,看一看,岩石的内部有什么东西?岩石内部和外部的颜色是相同的吗?有小沙粒掉下来吗?

3.在每块岩石上滴一滴盐酸(注意安全),冒泡吗? 现象观察:

岩石的结构比较复杂,同学们在观察时可以利用放大镜来判断岩石是层状的,还粒状的;是粗粒的,还是细粒的;是由同种颗粒构成的,还是由几种不同的颗粒构成的。

实验结论:花岗岩,花斑状,很硬块状结构,遇盐酸无反应。页岩,红褐色或灰色,较软,薄层状结构,遇盐酸无反应。石灰岩,青灰色或褐色,较硬,颗粒状结构,遇盐酸冒泡。

31 实验课题: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尝试用不同的标准对其分类(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实验目标:

1、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常见岩石的颜色、结构和构造。

2、根据岩石的显著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

3、根据需要对岩石进行观察、比较、以及查阅相关资料。

实验器材或药品:各种常见的岩石标本

实验设想:我们来看一看地质学家是怎样描述岩石的? 实验探究过程:

1、观察岩石的颜色、光泽等;

2、利用条痕板观察矿物的条痕,用指甲或小刀来估计硬度;

3、按三大类岩石进行分类;

4、观察火成岩的结构、构造,对火成岩进行分类;

5、观察沉积岩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对沉积岩分类;

6、观察变质岩的矿物、结构、构造等。

现象观察:引导学生认识岩石学家对岩石种类作出判断的方法,如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的成分和颗粒组成;岩石颗粒的大小和结构。

实验结论:岩石不都是粗糙的石块,表面光滑、色彩鲜艳、纹理美丽的鹅卵石、雨花石也是岩石,只是由于风化、流水的冲击摩擦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而改变了她的模样。

32 实验课题:观察、描述矿物(条痕、软硬、透明度、光泽和形状)

实验目标:指导在学习过程中获取一些矿物颜色、条痕、软硬等方面的基本科学知识。

实验器材或药品:各种矿石标本,钥匙,小刀,放大镜等

实验设想:我们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那我们会对矿物进行描述吗?哪些方面你觉得最能反映矿物的本质属性?

实验探究过程:

1、观察各种矿物的集合体形态(粒 状、片状、致密块状等集合体)和物理性质(颜色、光泽、解理等)

2、还可以利用条痕板观察矿物的条痕,用指甲或小刀来估计硬度;

3、对矿物进行分类。

现象观察:很多的矿物是以颜色的名字命名的,因为颜色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矿物的特征,也是辨认矿物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有些矿物具有多种色彩,有些不同矿物却具有相同的色彩。

实验结论:在识别矿物时,清楚有些矿物具有多种色彩,有些不同的矿物具有相同的色彩,知道矿物的条痕颜色比矿物的外表颜色更可靠,一部分同学能适当举出例子。

33 实验课题: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标: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实验器材或药品:地球仪,电灯等

实验设想: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可能与什么有关? 假如太阳和地球,它俩都静止不动,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吗?为什么?

实验探究过程:

1、将实验室窗户适当遮挡。

2、在地球仪的中国北京贴上小红旗。手电筒代表太阳,六名同学围成圆圈,圆圈中间站一同学手中擎起地球仪。

3、假设地球和太阳的运动方式,并模拟,做好记录。现象观察:昼夜交替现象产生与太阳和地球运动有关。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34 实验课题:太阳运动与影子变化模拟实验

实验目标:能用简单的方法(借助身体和器物)进行观察,发现影子变化的规律;能继续观察和记录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知道一天中气温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实验器材或药品:竹篾,电筒,橡皮泥,铅笔 实验设想:太阳每天从什么方向升起?在什么方向落下?阳光下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实验探究过程:1.手电筒代表太阳,竹篾代表太阳运动的轨迹,小标杆代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 2.围绕地球仪转动手电筒,观察地球仪上的明暗变化。3.固定电筒位臵,转动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的明暗变化。

现象观察:太阳的位臵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太阳在东,影子在西……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侯,而是在下午1—2点之间,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太阳热辐射最多,故气温最高。

实验结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35 实验课题:模拟月相变化

实验目标: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集体模拟,同时学生能了解月球、地球、太阳的运行位臵以及初一的月相;利用模拟实验,清楚观察到月相,明白月相变化的规律。

实验器材或药品:月相盒套装

实验设想:月相怎样变化?月相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实验探究过程:

1、把塑料球的一半用黑墨水涂黑;

2、在地面上画上直径一米和0.5米的两个同心圆,小圆代表地球,大圆代表月球的公转轨道。其中一名同学站在同心圆的圆心上;

3、一名同学手举塑料球站在图中标出的四个位臵上,站在中央的同学观察白半球的外形。

现象观察: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向右;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向左。

实验结论:观察到塑料球的西半边先看到,而且越来越大,直至整个满月的出现,然后再是东半球亮,然后越来越小,直至什么也看不到。

36

第12篇:初二物理

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物体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V固 >V液 >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前者不能治愈,后者可以治愈。 3.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4.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可闻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 次 声:频率低于20Hz。 超 声:频率高于20000Hz。 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为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声的利用

1.声可传递信息的例子:a.用声呐技术探测海底的深度。 b.判断雷声有多远。 c.医生用超声波检查身体。 回声定位――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声可传递能量的例子: a.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b.外科医生用超声波把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

第二章 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 ①激光准直。 ②日食月食的形成 ③射击时瞄准目标。 ④小孔成像。⑤影子的形成。 ⑥排纵队看齐。 3.光速: C = 3×108m/s = 3×105km/s 与声速相反,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v气>v液>v固

二、光的反射

1.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即: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即: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2.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即: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速度越大,光线在里面与法线的夹角越大。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光线在里面的夹角最大。 ɑ气体﹥ɑ液体﹥ɑ固体

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五、光的色散

1.色散:一束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2.透明的物体只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不透明的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3.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光。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等比例混合后为黑色。

六、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热作用强,穿透云雾的能力强,可以用来烘烤、遥控、拍照等。

红外线辐射到物体上,可使被照的物体发热; 一般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的本领越强。

红外线夜视仪是根据夜间人的体温比周围草木或建筑物的温度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的原理制成的。

3. 紫外线化学作用强,可用来杀菌,促进骨骼生长,应用它的荧光效应还可以进行防伪。 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

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被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面。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2.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焦点。 3.凸透镜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强。

同种材料制成的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

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二、生活中的透镜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和虚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实倒虚正。 物距等于像距( u = v = 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照相机:物距大于像距( u >2f ,f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 u

四、眼睛和眼镜 1.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因此应该利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2.远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远处一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达到视网膜了。因此,应该利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是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缩小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第四章物态变

一、温度计

1.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它们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2.热力学温度与常用温度的换算关系T=t+273.15 K 3.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4.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液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各种金属。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

晶体熔化时的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晶体凝固时的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3.晶体物质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物质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发生改变。

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三、汽化和液化 (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的形式。它们都需要吸热。 ①沸腾:在一定温度下(达到沸点),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⑴液体温度的高低;⑵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⑶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蒸发的作用:蒸发吸热致冷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液化有两种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四、升华和凝华 (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2.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验电器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5.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绕核运动。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单位:库仑(C) 元电荷 1e=1.6×10-19C 7.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8.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当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

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下册知识点

一、电路(熟记与理解)

电流的形成:正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在电源外部,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电源:能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电路的连接方式: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电路图: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电流(熟记与理解)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 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三、电压(熟记与理解)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⑥ 手机电池电压3.7V或4.2v。 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

电流表 电压表 异

符号 连接 串联 并联 直接连接电源

不能 能 量 程 0.6A 3A 3V 15V 每大格 0.2A 1A 1V 5V 每小格(分度值) 0.02A 0.1A 0.1V 0.5V 内阻 很小,几乎为零 相当于短路 很大 相当于开路 同

调零;读数时看清量程和每大(小)格;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

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重点理解)

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

“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压表损坏;②电压表接触不良;③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2、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 “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流表短路;②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断路,此时电流表所在电路中串联了大电阻(电压表内阻)使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明显示数。

3、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

“两表均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两表,除了两表同时短路外,最大的可能是主电路断路导致无电流。

四、电阻(记忆与应用)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3千欧; 1千欧=103欧.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无关).原滑动变阻器: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五、欧姆定律 (重点在于理解与应用,可以在咱们最近做 的试卷中找一类型题,再重做才可透彻理解)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 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公式的理解: 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 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 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同一电阻的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其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串得越多,电阻越大)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 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 分压作用:电流相等,电阻越大,分的电压就越大。即I1:I2=1:1,U1:U2=R1:R2.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并得越多,电阻越小)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并联,则有R总=R /n ④分流作用: 电压相等,电阻越大,电流越小。即U1=U2,I1:I2=R2:R1.六, 电功和电功率(理解与应用)

1.电功(W):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多少叫电功,.(电功就是电能)。2.功的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千瓦时(在做电能的单位时又叫度)1度=1千瓦时=3.6x106焦耳.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

4.电功公式:W=Pt=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利用W=UIt计算时注意: 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 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公式:P=W/t 电功率(P):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千瓦 公式: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 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 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一般串联电路使用)和P=U2/R(一般并联电路使用)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另有:额定电流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另有:实际电流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当U >U0时,则P >P0 灯很亮,易烧坏.当U

1.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用电器要与它的开关串联接火线.2..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火线和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3.家庭电路的各部分的作用: ⑴ 低压供电线:

①给用户提供家庭电压的线路,分为火线和零线。火线和零线之间有220V 的电压,火线和地线之间也有220V的电压,正常情况下,零线和地线之间电压为 0V ②测电笔: 用途: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

种类:钢笔式,螺丝刀式。

使用方法: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金属体接触火线,观察氖管是否发光。 举例:☆测电笔接触火线时,如果观察不到氖管发光,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至

少填两种可能原因)测电笔氖管已坏;手没有接触笔尾金属体;火线断路。 ☆某次检修电路时,发现灯泡不亮,火线零线都能使测电笔发光,可能的原因是:火线完好,

零线处有断路,被测段零线通过用电器和火线构成通路。 ⑵ 电能表: ①用途:测量用户消耗的电能(电功)的仪表。

②安装:安装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上,原因:这样才能测出全部家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③铭牌:所标的电压U是:额定电压 所标的电流I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UI是:电能表后能接用电器的最大功率,如果同时使用的家用电器的总瓦数超过这个数值,电能表的计数会不准确甚至烧坏 ⑶ 闸刀(空气开关):

①作用: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以便检测电路更换设备。 ②安装:家庭电路的干路上,空气开关的静触点接电源线⑷ 保险盒:

①材料:保险丝是由电阻率大、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制成 ②保险原理:当过大的电流通过时,保险丝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于是保险丝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作用 ③ 电路符号: ④ 连接:与所保护的电路串联,且一般只接在火线上

⑤ 选择: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家庭电路的最大工作电流。 ⑥规格:越粗额定电流越大。

注意:不能用较粗的保险丝或铁丝、铜丝、铝丝等代替。因为铜丝的电阻小,产生的热量少,铜的熔点高,不易熔断。

应用举例:☆某家庭需要使用10A保险丝,可只有5A 和15A 保险丝。如何分别来代替使用:①可用两根5A保险丝并起来代用;②可将15A保险丝用刀轻切一小口使剩余部分截面积和10A保险丝截面积相同。 ⑸ 插座: ① 作用:连接家用电器,给可移动家用电器供电。 ②种类: 固定插座、可移动插座

二孔插座、三孔插座

③安装:并联在家庭电路中,具体接线情况:

用电器(电灯)、开关:

①白炽灯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进行工作的,小功率的灯泡灯丝细而长,里面抽成真空。大功率的灯泡灯丝粗而短,里面抽成真空后,还要充入氮气、氩气等惰性气体,且气压为0.1Pa,目的是平衡大气压对玻璃壳的压力,并阻止灯丝升华。灯泡长期使用会变暗,原因是:灯丝升华变细电阻变小,实际功率变小;升华后的金属钨凝华在玻璃内壁上降低了灯泡的透明度。 ② 灯泡的种类:螺丝口 卡口 。

螺丝口灯泡的螺旋接灯头的螺旋套,进而接零线;灯泡尾部的金属柱接灯头的弹簧片,

再通过开关接火线:原因:防止维修触电

③开关和用电器串联,控制用电器,如果开关短路用电器会一直工作开关不能控制,但

不会烧干路上的保险丝。

④根据安全用电原则连接电路,每个开关都可以单独控制灯 (二)、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

1、原因:发生短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2、家庭电路保险丝烧断的原因:发生短路、用电器功率过大、选择了额定电流过小的保险丝

(三)、安全用电:

1、触电事故:

①定义: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所引起的伤害

②危险性:与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有关。

③安全电压: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都超出了安全电压。

2、触电形式:

家庭电路(低压触电) 单线触电 双线触电 家庭电路触电的事故:都是由于人体直接或间接跟火线接触造成的并与地线或零线构成通路。

要分清零线和地线,虽然地线和零线正常情况下之间没有电压,但绝不能将地线和零 线接通,否则易造成触电事故。 高压触电 高压电弧触电 跨步电压触电

引起电路电流过大的两个原因: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八、电和磁(理解与应用)

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磁化:在电流或磁体的作用下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磁体和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方向的假想曲线.不存在且不相交,磁体外部北出南进.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与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的北极附近.但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 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记得我给大家总结的:电流背进,手心向咱,电 流正进,手背向咱。则大拇指指北。

3.通电螺线管的性质: 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

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14.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15.电磁铁的特点: 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 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 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16.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17.电话基本原理:振动→强弱变化电流→振动.18.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应用:发电机 感应电流的条件: ①电路必须闭合; 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 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结构:定子和转子.它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电动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换向器:在电动机转过平衡位置时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使线圈按原来的方向继续转动下去。 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我国电网的交流频率50Hz交流电一秒钟周期性变化50次,周期为0.02秒。

九、电磁波与现代通信(出8分左右题目,熟记便可)

1.信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是:①语言的诞生;②文字的诞生;③印刷术的诞生;④电磁波的应用;⑤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要求会正确排序)

2.电话的三个组成部分:电源、话筒(碳精盒和膜片组成,将声信号转化成电信号)、听筒(电磁铁和膜片,将电信号转化成声信号)。两部电话通话,一部电话的话筒与另一电话的听筒串联,另一电话的话筒与这部电话话筒串联。 3.人类储存信息的工具有:①牛骨﹑竹简、木牍,②书,③磁盘﹑光盘。 4.所有的波的传播都是在周期性的运动形态。例如:水和橡皮绳传播的是凸凹相间的运动形态,而弹簧和声波传播的是疏密相间的运动形态。

5.机械波是振动形式在介质中的传播,它不仅传播了振动的形式,更主要是传播了振动的能量。当信息加载到波上后,就可以传播出去。 6.有关描述波的性质的物理量:①振幅A:波源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单位是m.②周期T:波源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单位是s.③频率f:波源每秒类振动的次数,单位是Hz.④波长λ:波在一个周期类传播的距离,单位是m.7.波的传播速度v与波长、频率的关系是: v==λ f 。(当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时则有C=λf,其中C=3x108m/s)注意计算题目时要会用。

8.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由于电磁场本身具有物质性,因此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10.电磁波的产生:变化的电流产生电磁波。如:开关电灯或门前驶过汽车时电视上都会出现斜纹,就是因为产生了变化的电流从而产生了电磁波被电视机接收而形成的。 9.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或频率由高到低排列):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要了解它们各自应用)。 10.人类应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历史经历了以下变化:①传播的信息形式从文字→声 音→图像;②传播的信息量由小到大;③传播的距离由近到远④传播的速度由慢到快。 11.现代“信息高速公路”的两大支柱是: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其中光纤通信优点是:容量大、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不怕潮湿、不怕腐蚀,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线,互联网用途有:①发送电子邮件;②召开视频会议;③网上发布新闻;④进行远程登陆,实现资源共享等.12. 电视广播、移动通信是利用微波传递信号的。15.手机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受台,在发射和接收过程中都要经过基地台转接。 16.电话交换机的作用:提高电话的利用率。

17.现代通讯有两种:数字通讯和模拟通讯。多用数字通讯,因为数字通讯有不易失真,抗干扰能力强,易加密等优点。 3颗卫星便可实现全球通讯。 质量与密度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 2.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而改变。 3.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 4.天平的正确使用: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节平衡螺母(指针左偏,螺母右调;指针右偏,螺母左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 (3)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5.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m表示质量(单位是kg),V表示体积(单位是m3),ρ表示密度(单位是kg/m3),计算密度公式是ρ=m/v ;(密度=质量/体积) 温度/℃ 时间/min 98 A BC

6.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密度与物体本身的质量和体积无关。计算质量m=ρv;计算体积V=m/ ρ

7.水的密度ρ=1.0×103kg/m3 =1g/c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的水的质量是1000kg。

8、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水结成冰,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9、常见的物理属性有磁性、导电性、导热性、硬度.

10、我们把可以吸引铁、钴、镍等这类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磁悬浮列车就是利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来实现悬浮的。

11、地球相当与一个大磁体,它的周围存在着磁场,其中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

12、磁性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①磁盘驱动器 ②指南针 ③磁带 ④录像带 ⑤磁卡 其中VCD光盘不是磁性材料的应用。

13、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其中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石墨、人体、大地等都是导体。

14、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其中玻璃、陶瓷、橡胶、纯净水、油、塑料、干木等都是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15、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叫做半导体,锗、硅、砷化镓都是半导体材料。

16、容易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容易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17、我们学习过的几种新材料有纳米材料、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隐形材料.超导材料:当降低到一定温度时,电阻会变为零。这种材料大大节约了能源和材料。 隐性材料:吸收电磁波而不被雷达发现的材料。举例:隐形飞机。

第13篇:物理小实验教案

黑大幼儿园物理小知识教案

教学目的: 1.让小朋友了解气压 2.让小朋友感受气压 3.勾起小朋友对物理兴趣 教学准备:

准备一个玻璃杯,和一个硬纸板或塑料板(塑料板效果更好),一瓶水。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讲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一起学生的注意力。 提出气压的概念,并列举一些有关气压的现象。 做课前准备好的小实验(玻璃杯倒扣实验)。 选出小朋友让他(她)体验小实验。 了解气压的好处和弊处。 总结:

总结课堂学生表现,教育学生细心观察身边事物,并思考其中的道理,适当的询问老师、父母也可以查找网络。

第14篇:初二健康课教案

第一课:情绪与健康1 第二课:脑的基本功能与保健2 第三课:一日作息制度的安排3 第四课:合理的营养与膳食4 第五课:春早期的心理卫生5 第六课:男性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和保健6 第七课:女性青春期发育特点7 第八课:月经期卫生7 第九课:青春期的营养与体育锻炼8 第十课:肥胖9 第十一课劳动卫生与安全10 第十二课预防地方性氟中毒11 第十三课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11 第十四课环境污染的危害

(一)12 第十五课环境污染的危害

(二)13

第一课:情绪与健康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情绪对健康的影响。2、学会控制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绪。 教学重点:

学会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控制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绪。 教学用具: 课本 课前准备:

请同学们检讨自己不良情绪的原因有哪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板书课题。

指名读课题,并请同学们说说看,课文将会向我们介绍些什么内容呢?

二、看书,布置自学要求: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看书后,可小组交流)

三、检查自学:

1、指名汇报自学了解到的内容。板书:什么是情绪?

第六课:男性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和保健 教学目的、要求:

让学生了解男性青春期发育的特点,消除因身体发育出现的各种变化带来的神秘感和恐惧思想,做好各项保健工作。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清男性青春期身体发育出现的各种现象。 难点:消除神秘感和恐惧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男性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1、时间不一样

2、身体结构、体制、生理机能

3、生殖器官

三、青春期的保健:

1、端正思想认识。

2、加强营养,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3、不要穿紧身衣裤。

4、不要玩弄外生殖器。

5、包皮过长要做手术。

6、保持外阴部的清洁。

四、全课小结: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五、作业: 第十课:肥胖 教学目的、要求:

让学生了解少年儿童肥胖事成年时高血压发病因素之一。使学生懂得肥胖产生的原因、肥胖对身体的影响、肥胖的防治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肥胖产生的原因、肥胖对身体的影响。 难点:肥胖的防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肥胖的人的趋势

二、形成肥胖的原因:

1、遗传因素

2、代谢因素

3、饮食因素

4、偏食、挑食

5、雌激素作用

三、肥胖的预防:

1、合理安排膳食,控制总热量摄入

2、适当控制睡眠时间,加大运动量

3、对已肥胖者进行饮食调节

三、全课小结:

第15篇:初二物理公开课教案[1]1

课题: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能用速度描叙物体的运动 (2)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2)经历建立速度概念的过程,理解速度的定义 方法——比值定义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原来比较熟悉的速度,会有新的、更加透彻的认识,从中体验到科学方法的魅力,启迪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我们周围的物理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经历建立速度概念的过程。

2.理解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难点: 1.理解速度定义中的”单位时间”。

2 .速度单位换算,用公式司求解物理题。

教学方法

采用观察、讨论、计算、讲授的方法。

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计算机及大屏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视频展示:蜗牛在地面上沿直线爬行,自行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飞机在空中沿直线飞行,„„

提问:它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何区别? 学生回答:运动的快慢不一样。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7.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多媒体课件) 二.进行新课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的两种方法 活动1:谁跑得快?

播放视频:2007年第1届世界田径锦标赛110米跨栏决赛。 当比赛进行到中途时,暂停播放,问学生:就现阶段来说,谁跑得最快?你是如何判断的?

学生回答后,继续播放,直至运动员全部到达终点,再问:到达终点后,裁判员是如何比较他们快慢的?

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一是“相同时间比路程”,二是“相同路程比时间。

(二)速度及其计算公式

展示:豹子与老虎奔跑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都不相同,怎样比较它们的运动的快慢呢?

提出问题:豹子与老虎奔跑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都不相同,怎样比较它们的运动快慢呢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出分别求出它们在1秒钟内通过的距离来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在此基础上引入速度的概念。

1.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课件展示)

2.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v— 速度

s— 路程

t—时间

v=s/t(课件展示)

3.单位:国际单位制(SI)中的单位是: 米/秒(m/s) ,其他常用单位:千米/时(km/h)(课件展示)

引导学生推导、掌握速度单位间的换算:1m/s=3.6km/h 强调速度单位的读法。 4速度的计算

(1) 多媒体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求解,注重强调解题规范。 (2) 学生练习(多媒体出示练习),巩固用公式求解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视频展示:流星划过夜空、特技飞行场景,让学生意识到物体做机械运动时,总要经过一定的“路线”。

课件展示:教材图7—

15、图7—16,引导学生观察并体会“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的含义。 活动2:比较汽车速度的变化

课件展示教材图7—17,引导学生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计算汽车在各段时间中的速度值,然后分析比较计算的结果,看(a)、(b)两图汽车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得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师生共同得出机械运动的分类(课件展示) 引导学生列举出生活中一些机械运动的事例。 学生阅读:“信息浏览”一些物体运动的大致速度。

学生抢答:下面给出的速度值,可能是那些运动物体的大致速度,看谁猜得对。

三、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归纳本节的主要内容。(课件展示)

四、布置作业:课本PXX页第XXX题。

板书设计

7.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一、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相同路程比时间

相同时间比路程

二、速度及其计算公式

1. 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2. 公式: v=s/t

3. 单位:1m/s=3.6m/s

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变化的直线运动。

教学反思

第16篇:初二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一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受浮力的探究,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以及“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

(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4)在探究浮力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具容器、乒乓球(或木块)、金属块、大烧杯、弹簧测力计、细线、鸡蛋、食盐、溢水杯、小烧杯等。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巨轮远航、气球腾空的视频或展示巨轮远航、气球腾空的图片引入课题。(板书)

四、阿基米德原理

(二)新课教学

(1)板书:1.认识浮力

演示图1,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遇到的哪些物体受到了浮力的作用?你是怎样知道它受到了浮力的作用?请举例说明。

[学生开始可能会以在水中上浮或漂浮的物体为主举例,逐步地会有学生意识到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 (注:在这里,第2问的提出一是增加学生对第1问的思考深度,二是为后面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做好铺垫;对学生举出的不恰当的例子要及时进行处理) 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会受到浮力?怎样知道它是否受到了浮力? (注:要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的各种方法的特点,认识到用弹簧测力计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有独到的好处) 浮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你认为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受到浮力? (注:在学生充分讨论、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总结、概括)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知道,物体在浸入液体或气体时,会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在物理上就叫做浮力。在实验室里,我们可以用弹簧测力计两次测量求出浮力的大小。

在我们举过的事例中,物体都受到了浮力的作用。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相同?为什么? [学生一般会想到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浮力不相同。] (注:这一问题的解决要引向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进行比较,使学生养成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浮力的大小? (2)板书:2.探究浮力

请你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注:说出猜想依据是为了保证猜想的科学性,避免出现胡猜乱想的现象) [学生一般会从浮力的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液体入手进行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有关,也可能与液体有关。学生可能猜想出的因素一般有:①物体的体积;②物体的密度;③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⑵与周围物体有关的因素:①液体的密度;②液体的多少;③被排开的液体体积。] 过分析,我们可以把上述猜想归结为以下4个:

物体的密度;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注:要引导学生对提出的这些猜想进行分析、归类,去伪存真,以便实验探究更加顺利) 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样来设计这一实验呢?(注:引导学生注意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要控制变量)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自主选择探究以上的一个或几个猜想,并注意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浮力的大小的。 (注:因为课堂时间有限,不必每个人都要进行完全的探究,藉此引导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巡视中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指导,兼顾学生对猜想的选择情况,进行正确引导,保证每个猜想都有多组学生来验证。

(注:要让学生感受到大量实验得出的结论才可靠,体会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的典型展示。

(注:探究成果共享,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同时,不要忽视错误探究过程的展示,犯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是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通过大家的合作探究,我们对提出的猜想进行了验证。大家得出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密度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请大家思考:

物体在密度大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否一定大?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大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否一定大?在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都不同时,物体可否受到相同的浮力? [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不难回答;况且也有学生在实验中已发现在密度小的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大的话浮力也可较大。] (注:这是一个极具价值的问题,这样就等于在探究过程中发现了新的问题,可促使探究进一步的深入) 既然在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都不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可能相同。再说“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是否欠妥?那么,浮力大小到底跟什么因素有关?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可能会猜想浮力与排开液体的质量、重力有关;浮力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或成正比] (注:根据液体密度小、排开液体的体积大与液体密度大、排开液体的体积小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可能相同,不难猜出排开液体的质量,进而猜出排开液体的重力;而浮力的大小更可能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因为它们都是力) 为了验证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相等或成正比,又应当怎样来设计实验呢? (注:要提醒学生在液体密度不同、排开液体的体积也不同的各种情况下,随机测出浮力的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然后进行比较)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用不同物体、不同液体定量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的关系。] (注: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每个人只要随意测出一组数据即可) 巡视中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指导,进行正确引导,保证每组学生都能得出正确结论。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的典型展示。

(注:探究成果共享,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同时,不要忽视错误探究过程的展示,犯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是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通过大家的合作探究,我们对提出的猜想进行了验证。大家得出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相等。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注:要对学生强调大量实验得出的结论才可靠,在全班同学的努力下,我们一节课解决了智者阿基米德几年都没解决的问题) (3)板书:3.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讲述阿基米德洗澡发现阿基米德原理的轶事。阿基米德在洗澡时突然意识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有关。

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对你以后在科学探究中的猜想有什么启示?课下与你的同学一起讨论。

(注:这对提高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猜想能力有重要意义) 知识扩展:我们研究的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物体在气体中是否也受到浮力呢?物体在气体中也会受到浮力。大量实验证明,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

(三)回顾小结

引导学生就本次实验探究过程中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收获进行总结。

(四)布置作业(略)。

第17篇:初二物理《摩擦力》单元教案

初中物理www.daodoc.com

初二物理教案:摩擦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摩擦现象中的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2.知道产生摩擦的原因。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学科研究方法的教育.

2.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摩擦力。(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教法建议

1、现象教学,以实验为主

悦考网www.daodoc.com 初中物理www.daodoc.com

摩擦是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现象.对摩擦现象,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不能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就忽视了演示实验,作为物理老师是非常清楚物理实验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必须尽量做好.尤其在学生有一定认识基础时,更应注意选取生动的事例进行演示分析讲解,这样就能及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实验,能动手时尽量让他们动手.

2、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体现了物理学中对多变量问题的研究方法,即当研究对象有多个变量时,可采用控制自变量个数的研究方法.本实验中的变量有两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保持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这种物理学研究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益的.

3、可采用学生讨论自学的方式教学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都不难理解,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通过学生阅读课文、自己进行实验研究、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对于基础不好或组织纪律较差的学生可采取部分内容教师引导,部分内容学生讨论的形式教学.

4、适当补充静摩擦的知识.

在摩擦现象中涉及静摩擦力的事例很多,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因此在教学中适当补充有关静摩擦的知识,使学生知道即可.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研究决定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

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问题

教学工具:弹簧测力计、小车、钩码、毛巾、空玻璃瓶、木板、砂纸、洗衣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方法1:从生活现象引入,学生感觉自然.悦考网www.daodoc.com 初中物理www.daodoc.com

摩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一个普通的现象,让学生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动,体会手的感觉。

比如老师使用板擦擦黑板,笔在纸上写字,学生用橡皮擦去铅笔字,这些都是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滑动时,感到受到阻碍。

方法2:从新奇实验引入,提高学生兴趣。

演示筷子提米的实验:在一玻璃杯中放入一定量的大米,插入一支筷子并压紧大米,向上提起筷子会很容易的将筷子拔出;重新将筷子插好,再向米中加少量水,等一会儿,拿起筷子就可以把玻璃杯提起。请学生分析讨论并举出身边的摩擦现象从而引出新课。

手提空瓶的实验:在手上沾些洗衣粉水,握住瓶颈部分(图中覆盖部分)向上提,提不起来;再将瓶子擦干净,用毛巾覆盖在瓶颈部分,受我毛巾向上提瓶,瓶很容易提起。通过两次实验对比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摩擦力

由同学们的讨论可以看出摩擦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要发生相对运动,指有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但是还没有发生,这种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方法1:一般情况下,对于“相对运动”的要求较低,可一带而过。对于摩擦力的方向简单情况可判断即可。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解释清楚“相对运动”“阻碍相对运动”的含义。可参考下面的讲解。

如图9-4-3中一汽车水平向右运动,在某段时间内车上的箱子从车厢前部滑到中部.箱子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此时箱子相对与地面是向右运动的,但箱子与地面间无摩擦。箱子相对于车的运动,是以车为参照物,箱子相对于车向左运动,车给箱子的摩擦力阻碍箱子相对于车向左滑动,车给箱子的摩擦力的方向应为向右,即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方法1:演示实验,实验中要设置好恰当的问题。

1)怎样来测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什么?

使学生理解匀速运动的物体,受的摩擦力与水平拉力大小相等。

2)请同学们猜想一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根据学生的答案来请学生设计实验,教师进行操做验证。学生的设计会有很多漏洞,教师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答案,可适当提出针对性问题来加以修正,帮助学生掌握研究对象有多个变量时,可采用控制自变量个数的研究方法。最后得出正确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跟压力大小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方法2:学生分组实验,探索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思考问题:1)怎样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2)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验证? 悦考网www.daodoc.com 初中物理www.daodoc.com

对于第二个问题可以先讨论,然后在老师不给出正确操作过程的情况下分组完成不同的验证内容,最后由学生总结得出实验方法和实验结论。

3、增大有益的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由学生讨论并举出相应的事例,准备适当的录像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最后由学生总结出结论。

结论: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有益摩擦。通过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来(加润滑剂),可以减小有害摩擦。

(三)巩固练习

1、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下面哪个措施的目的是减小摩擦 ( )

A、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加润滑油

B、自行车紧急刹车时用力捏闸

C、汽车轮胎上有很多花纹

D、北方下雪时,常在道路上洒些灰渣

2、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涂些镁粉,是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而在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这是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四)小结:

1、不论那种方法都是由“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中得出的。

资料来自初二物理www.daodoc.com 悦考网www.daodoc.com

第18篇: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三

九年级第十三章§3 《摩擦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安排在学习了重力与弹力之后,教材以生活事例展开,以实验探究摩擦力的规律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教学的重难点 知识掌握方面:

重点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大小和方向规律,难点是滑动摩擦中压力与重力的区别。静摩擦是否与重力有关?

能力培养方面:

重难点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探究过程中掌握“控制变量”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思路

1.对静摩擦力的学习以生活中的事例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探究了有关静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启发学生说出生产生活中应用静摩擦力的例子,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2.为了加强这节课的探究性,体现课改精神,这节课我主要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将全班分为三个大组,分别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其中一个因素。

四、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两种摩擦力的产生、方向、大小如何判断;了解滚动摩擦;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通过探究教学,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养成动手、动脑、互相合作、互相交流的科学探究方法。使学生掌握如何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学会学习,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在交流合作中发展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②通过对我国磁悬浮列车和乒乓球知识的介绍,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奋发学习的精神。

五、教学准备

学生:探究摩擦力改进仪器一套(上附一个弹簧测力计和最大静摩擦力指示条)、一个摩擦块、一块木板(上下表面不同材料)、一块长布条、四个钩码。

教师:与学生相同外,另加两组演示教具。

六、教学实施

(一)静摩擦力——本部分主要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以两个富有趣味性和神秘色彩的演示实验(提米实验和拉书实验),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同时引入课题。引入时注意引导学生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为下面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准备。

摩擦力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有关摩擦力的知识。(课件投影课题名)

2.体会感觉,明确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体会一下摩擦力,把一本书提在手中体会一下我们对书的摩擦力。引导学生从摩擦力的产生处、物体具有何种状态时、摩擦力起到了什么效果等方面来讨论分析。从而给出静摩擦力的定义,找到静摩擦力的方向和产生条件。(课件投影静摩擦力的定义、方向及产生条件)

3.观察体验,提出猜想

投影推木箱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静摩擦力的大小如何变化?进而组织学生通过推课桌来体验静摩擦力的大小,提出对静摩擦力大小特点的猜想。(课件投影图片)

4.实验探究,验证猜想

刚才同学们的观点是随着推力的增大摩擦力跟着增大,并且存在一个最大值,这种猜想是否正确呢?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展台投影)展示实验器材,小纸片的作用是什么?提示操作过程要点。请同学们明确分工,协调合作。(老师继续巡视参与交流,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注意提醒学生运用二力平衡的知识)

5.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我们从上面的实验中可以发现摩擦力的大小有什么特点呢?你的理由是什么?随机提问几个同学发表一下他们小组实验的结论。(课件投影静摩擦力的大小)

6.应用结论,走向实践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对摩擦力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想想实际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静摩擦力的例子。随机提问几名同学。(课件投影奥运图片)

(二)滑动摩擦力——本部分主要突出探究式教学的理念—自主、探究、合作。

1.承上启下,引出课题

回放刚才的图片,在上面的事例中箱子被推动后,受到的还是静摩擦力吗?提示学生仿照静摩擦力的定义来确定滑动摩擦力的定义。以推书为例分析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产生条件。(课件投影滑动摩擦力的定义、方向、条件)

2.创设情景,鼓励猜想

讨论并猜想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今天,我们只对三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并将全班分为ABC三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A组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B组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C组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面积的大小有关? 3.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①制定探究计划,确定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既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我们应选用什么研究方法呢?

②选定所需器材,明确基本步骤

确定实验方法后,我们还需要考虑选用哪些实验器材,如何进行操作,记录哪些实验数据,完成实验表格等等。

③分组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实验方法,探究计划确定以后,开始分组实验。实验前,各小组认真阅读学习指导卡的内容。注意与刚才的操作不同之处:实验时要固定附有弹簧测力计的支架,水平拉动木板。因为拉动弹簧测力计难于控制匀速,读数不稳,造成误差过大,而拉动木板对匀速没有要求。(展台投影操作演示)四名同学明确分工,协调合作,共同分析实验数据。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各实验小组,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积极评价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实验数据,老师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每个大组抽取了一个实验小组,公布自己的实验数据、实验结论。将各组的结论汇集在一起,引导学生一起总结出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规律。(课件投影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分析公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

5.应用迁移,指导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他们找出学习生活中存在滑动摩擦力的事例。(投影滑冰图片)进而引出雪橇的事例。

通过人在有沙的地面上容易滑到的事例,插入滚动摩擦力,(课件投影滚动摩擦力的定义)并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滚动摩擦的事例。(投影滚动轴承图片)

6.分层练习(备选)

每小组从三个练习中任选一个完成。(课件投影练习) 7.课堂小结(课件投影小结) ①获得了哪些知识:

②掌握了什么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③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你最深的体验是什么? 8.课外探究,把学习引向课堂以外

回扣开始的拉书实验,很重的课桌我们可以推动,问什么轻轻的两本书却拉不开呢?(课件投影问题)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再一次完整地体会探究实验的整个过程,体验探究实验中的快乐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最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把摩擦力与前面学过的相对运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找出了更合理、更好的实验方案,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同时,通过小组每个成员的通力合作,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精神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为创建和谐校园奠定基础。通过探究实验,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争论“摩擦好不好”,使学生了解生活、生产中利用有益摩擦和防止有害摩擦的事例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途径,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加强了物理与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从而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教学理念。

附:板书设计(课件适时投影)

第三节

摩擦力

一、静摩擦力

1.定义:当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跟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3.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有相对运动趋势,接触面不光滑,有压力。

4.大小:0 根据二力平衡确定实际的大小。

二、滑动摩擦力

1.定义:当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跟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产生条件:相互接触,接触面不光滑,有压力,有相对运动。4.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表达式:分析各量的物理意义。

三、滚动摩擦 滚动摩擦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当压力相同时,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第19篇:初二物理下册浮力教案

初二物理下册浮力教案

皂市镇中学

李育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浮力及其方向.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浮力的存在、探究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木块、石块、水、烧杯、弹簧测力计、细线、溢水杯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船可以浮在水面,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轻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动等等是一些有关浮力的问题。从本节起学习新的一节“浮力”。

二、进行新课: 1.什么是浮力?

(1)演示实验:放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木块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提问:在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

学生回答后小结:从水里浮上来的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还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上浮过程中木块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浮力大于重力。木块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木块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可见,从水里浮上来的物体和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2)演示实验: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问:下沉的石块受浮力作用吗?

教师指出,为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分组实验。(两人一组进行实验)

要求:①明确实验目的是判断浸没在水中和酒精中的石块是否受到浮力,以及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②石块要用细线挂牢。读取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时,石块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

学生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完毕,组织讨论,教师总结。

①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石块在空气中静止不动,受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是怎样的?说出石块在空气中重多少牛。

小结:石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细线。二力的关系是彼此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石块所受的重力。

②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石块浸没在水中的读数是多少牛?此时,浸没在水中的静止石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各力的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两次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之差说明了什么?

小结:石块此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拉力,施力物体是细线;另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石块静止不动说明:石块受到的重力一石块受到的拉力十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由于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拉力的大小就是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所以石块受到的重力一石块在水中秤的读数十浮力。弹簧测力计两次读数的差就是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浮力一石块重一石块在水中秤的读数(也可叫做石块在水中时的视重)。以上实验,说明浸入水中的石块也受到浮力。

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

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静止不支时受力分析图 浸没在水中时,受力分

析图,弹箧秤的读数

(F)=重力(G)-浮力

(F浮)

教师总结讲解时,边讲边画出石块受力分析图 2.阿基米德原理

①引导学生用实验说明:

a.金属块的部分体积与全部体积浸入水中时,所受浮力的情况.

b.金属块浸入其他液体(盐水)中时,所受浮力的情况.

②根据以上实验结论,对第一个实验结论加以修改,归纳出具有普遍适用价值的实验规律——阿基米德原理.

③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写出其数学表达式:F浮=G排

单位:F浮—牛顿、ρ液—千克/米

3、g—牛顿/千克、V排—米3.

④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解答简单问题: VA=VB,pA=pB,ρ甲ρ乙,比较 A、B物体受到的浮力.

三、小

结:

四、布置作业: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第五节

浮力

(一)浮力

(1)一切浸在液体里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2)浮力=物体重一物体在液体中的弹簧测力计读数。F浮= G- F (二)浮力的大小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第20篇: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单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单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一定要调节好器材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保证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否则光屏上可能收不到像。 收集数据

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30 25 20 16 12 10

凸透镜焦距f=_________cm

像的情况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6

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字母u表示。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用字母v表示。 【实验结论】 物距u u>2f(大于2倍焦距) u=2f(等于2倍焦距) 2f>u>f(在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 u=f(在焦点处) u

像的情况

像距v 倒正 大小

虚实

像的变化情况

物距u 像距v像 减小

应用举例

_____ ____ _____ _____________

减小

_____ ____ _____

减小

倍焦距) 作业:

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是______用光屏承接的, 也____用眼睛直接看到的。

而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是_______由光屏承接的,但______用眼睛直接看到。(填“能”或“不能”)

2、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_____侧,成虚像时,像与物____侧。(填“同”或“异”)

初二物理实验课教案模板
《初二物理实验课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