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民族团结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4:06:17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民族团结教案

1、乌鲁木齐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7月5日20时左右,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截至7月6日中午,乌鲁木齐“7·5”事件死亡人数达到140人,受伤人员达800多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发表讲话指出,这起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是一起典型的境外指挥、境内行动,有预谋、有组织的打砸抢烧事件。在各民族团结坚如磐石的情况下,“三股势力”的煽动袭击一定会遭到各族人民的唾弃,敌人的分裂破坏活动注定要彻底失败。

2、胡锦涛总书记在新疆考察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

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到阿克苏、昌吉、克拉玛依、石河子、乌鲁木齐等地考察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5日,胡锦涛出席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干部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刻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发生的沧桑巨变,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宝贵机遇,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闭结稳定,努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创造新疆更加美好的明天。

3、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27日发表《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这是继1999年《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及其实践》、2005年《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两个白皮书之后,中国政府发布的第三个关于中华民族政策的白皮书。

4、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届政府就职典礼隆重举行

12月20日,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届政府就职典礼在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崔世安宣誓就职。

温家宝看望玉树孤儿院孩子 鼓励大家要坚强微笑新华网青海玉树4月16日电 (新华社记者 赵承 张宗堂)16日,

5、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继续在青海玉树地震灾区考察,他深入受灾严重的学校、孤儿院、寺庙,到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看望慰问各族群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受灾群众致以深切慰问。温家宝指出,在灾害面前,各族干部群众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一致,并肩作战,这是我们克服困难的希望所在。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灾难,在战胜灾难中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

16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温家宝总理就从昨晚休息的帐篷中走出来,乘车前往玉树州孤儿院看望他牵挂的儿童们。位于普措达赞山前的孤儿院,收留了208名孤儿。他们的父母有的因病去世,有的在灾难中丧生,也有一些弃婴。其中大部分是藏族,也有汉族。

走进孤儿院,只见校门完全坍塌倒地,学生宿舍也是一片瓦砾,但学生食堂保存完好。学校老师告诉总理,地震发生时,202名学生正在学生食堂吃早餐,幸免于难。6名在宿舍里的学生被压在废墟下,师生们合力抢救保住了他们的生命。在学校院子里,温家宝逐个握着孩子们的小手嘘寒问暖。高原的清晨比较寒冷,看到孩子们衣服单薄,温家宝对当地的负责人说,一定要把棉衣优先发给孤儿院的孩子们。一个小女孩低着头默默流泪,温家宝捧起她的脸说:“孩子,爷爷看你来了,看着爷爷,笑一笑,要坚强些,困难总会过去的。”温家宝还察看了孩子们居住的帐篷,询问了伙食情况。厨师布杨正在一口大锅里为孩子们做着热气腾腾的牛奶稀饭。温家宝嘱咐道,一定要让孩子们吃饱、吃好。温家宝主动提出与孩子们在校舍的废墟前合影。看到许多孩子们啜泣不止,每个人的脸上挂着两行泪。温家宝安慰他们说,不要难过,生活就像太阳一样充满希望。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太阳都会照常升起。你们是不幸的但又是万幸的,是孤儿但并不孤单。党和政府会关心你们、照顾你们。无论你们是藏族、汉族,大家都是一家人,要互相照顾。你们从小生活艰辛,会更懂得生活,珍惜自己的生命,学习比别的孩子会更用功,将来会成为国家有用之才。他对随行的当地负责人说,我们要把抢救和照顾孩子摆在抗震救灾重要位置,因为他们是祖国的明天。他安慰孩子们,政府会为你们建一所更坚固、更好的学校,让你们生活好,学习好!临别时,孩子们依依不舍不断地向总理说着“扎西德勒!”总理一步三回头,与孩子们依依惜别。

玉树赛马场,是牧民们纵横驰骋的地方,每年夏天这里就热闹起来。如今,在开阔的场地上,一顶顶帐篷搭了起来,这里成了受灾群众临时的家。在安置点,温家宝详细察看了受灾群众吃穿住用的保障情况,面对安置点的上千名群众,温家宝说,地震灾害让大家受苦了,也让全国人民的心和灾区群众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让灾区各族群众的心紧紧连在一起。灾难面前,藏族同胞和汉族同胞,以及外来的救助人员相互信任,紧密团结,自觉参加抗震救灾,让人十分感动。这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力量所在。在抗震救灾的同时,我们已经开始谋划灾后重建。玉树州位于三江源,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区,我们一定会科学规划,加快实施,尽最大努力建设一个更好更美的新玉树。总理的话,让大家深受感染,赛马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向正在进行抗震救灾的解放军指战员表示亲切问候。

玉树县上拉秀乡加吉娘村,是一个移民村。为保护三江源,2004年村民们从70公里外搬迁到这里。地震中,有21个村民丧生,160多间房屋倒塌。村支部书记土定朋措详细向总理介绍了抗震救灾以及村民们生活安置情况。淳朴的藏民们围拢到总理身边,有的眼里噙着泪水,满脸风尘。温家宝向他们一一问好后说,党和政府一定会把你们的生活安排好。你们为保护三江源做出了贡献,现在收入还比较低,生活还比较困难,重建工作一定要和扶贫开发、生态保护结合起来。他沉痛地说,让我们向地震中遇难的亲人哀悼,让逝去的人安息吧,活着的人纪念他们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一路上,温家宝看到不少藏族僧人自觉加入到抗震救灾队伍中去,有的甚至是千里迢迢从外省赶来,这让他十分感动。16日临近中午,温家宝乘坐越野车,盘山登上海拔3900多米的禅古寺,专程看望寺庙的僧人。大地震中,寺庙毁损比较严重,这所寺庙一些僧人被压在废墟下。温家宝说,现在是救人的关键时期,他要求参加抢险救援的甘肃消防队尽百倍努力抓紧抢救被困僧人。他对寺庙的僧人们说,在抗震救灾中,不少地方僧人们组织了救援队,

体现了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精神。我们不仅要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把群众的房屋建设得更好,也要把寺庙建设得更好。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回良玉,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部长孟建柱一同考察。

温家宝一行已于16日下午返回北京

考点6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新型民族关系的特点: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民族团结

(1)重要性:各民族间的团结友爱、合作互助,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也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发展,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

(2)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自觉做到“三个尊重”即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勇于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5.青少年能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做什么:

①积极宣传并坚决拥护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

②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同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作斗争;③学好知识,立志成才,肩负起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专题复习

八、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2008-05-09 21:50 专题复习

八、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背景材料】

●六十华诞齐欢庆,民族团结结硕果------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2007年8月8日,内蒙古各族各界群众5万多人欢聚在呼和浩特市体育场,热烈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国家副主席曾庆红率中央代表团参加了庆

祝大会。

60年前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是我们党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个范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大创举,是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一座丰碑。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

1. 保持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与稳定

十七大报告指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是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着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鼓励香港、澳门各界人士在爱国爱港、爱澳旗帜下和衷共济,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内地与香港、澳门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积极支持香港、澳门开展对外交往,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预香港、澳门事务。

2.十年见证,和谐相融----聚焦香港回归十周年

200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10周年。

(1) 香港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今天的香港继保持着自由港和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经济持续增长,社会保持稳定,民生不断改善,公众信心明显增强,国际影响日益扩大。

(2)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我们在实践中获得的最重要的宝贵经验是什么? 第一,坚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方针。

第二,坚持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

第三,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第四,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1) 十七大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

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我们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2)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2007年8月下旬,由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主办的“两岸同胞携手迎奥运”青年交流活动在北京举行。该活动中,两岸青年听取了关于中国参加奥运历史和北京奥运场馆建设情况,与奥运金牌获得者联欢,举办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

2007年9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厦门与台湾工商界代表座谈时强调,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已成为两岸关系稳定与发展的重要纽带。

●坚决反对“入联公投”

陈水扁当局漠视岛内求和平、求发展的主流民意,不顾大陆及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变本加厉地推动“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的公投活动。这一行径将严重地危害台湾地区的和平稳定,严重损害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我们坚决反对。 ●2008年3月4日我国拉萨、甘南、四川阿巴州等地发生*集团一手制造

的打、砸抢、烧严重事件,藏独分子在国内外制造事端,严重破坏国家和社会稳定,给西藏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危害,当地政府采取十分克制态度,迅速平息了这场骚乱,依法维护了社会稳定。

【考点链接】

思想品德部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问题切入】

1.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原因有哪些?

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了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了改革开放;国家的帮助,发达地区的支援;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等等。

2.近代史上,香港曾经被谁长期占领过? 哪一个条约被割占的?

被英国占领。在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割占了香港岛。

3.香港回归十年,香港地区始终保持了繁荣和发展,说明了什么?

说明“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的发展。

4.近十年来,香港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为香港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香港人民的勤奋努力,发扬了艰苦奋斗精神;香港重视教育发展,重视人才培养;等等。

5.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3)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以最大的努力去实现祖国统一,但不承诺不放弃使用武力。

6.“入联公投”的实质是什么?其危害是什么?

“入联公投”的实质是分裂祖国,搞“台独”。“入联公投”严重地危害了台海地区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严重损害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7.遏制“台独”、维护台海和平,公民应主要履行什么义务?

公民主要应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8.维护民族团结,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职责,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此做些什么?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大力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自觉遵守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与少数民族同学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坚决反对民族分裂的言行等。

9针对*集团分裂活动,我国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有理有节,采取十分克制的态度、冷静对待;对受骗群众说服教育,宽大处理,对受害群众安抚;对极少数分裂为分子、违法犯罪分子依法打击;对*集团仍敞开

对话大门。前提是承认一个中国,不要搞分裂祖国的活动。

10.列举蒙古、藏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历史文化、风俗习惯。蒙古族:传统节日:那达慕节;文化:摔交舞、马头琴等;习惯:摔交、赛马、喝马奶等。 藏族:传统节日:藏历新年;文化:踢踏舞藏传佛教等;习惯:歌舞、信佛、藏族服饰。 傣族:传统节日:泼水节;文化:孔雀舞、酥油茶等;习惯:竹楼、赛龙舟等

【综合训练】

1.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呼吁两岸结束敌对状态。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始终致力于祖国的统一大业,但台湾当局千方百计搞“台独”活动,图谋将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1)列一列:“台独”分子分裂国家破坏祖国统一大业的言行。(2)说一说: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或最佳方式是什么?(3)找一找:在我国政府寻求祖国统一的道路上,总有一些阻碍和平统一进程的因素存在,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找出这些因素有哪些? (4)想一想:在维护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我们青少年能做些什么?.(1)如:一边一国,一中一台等。(2)一国两制(3)台湾岛内分裂势力和外国反华势力(4)言之有理即可,如宣传一国两制国策,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等

2.2007年5月1日,在新中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迎来成立60周年之际,能歌善舞的草原儿女,唱起悠扬的长调,跳起欢快的舞蹈,蓝天下的辽阔草原漫溢着无边的欢乐。

(1)材料所描述的这个民族自治区指的是右图中的()A.①B.② C.③D.④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的前提条件是什么?(3)这个民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请分析其原因。(4)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履行这项义务?.(1)D(2)必须是少数民族聚居区(3)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了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了改革开放;国家的帮助,发达地区的支援;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等等。(4))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②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推荐第2篇:民族团结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1课 民族团结

教材分析:

《民族团结》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本单元教学内容以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为主。民族关系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各国政治中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国家安定团结的关键问题之一。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这一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共同发展。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新中国成立至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历程,对此形成了较为完整、清晰的认识,知道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作了很多尝试,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选择,最终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些学习中,学生逐渐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归纳、综合能力。同时,经过这些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的精神。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 掌握

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发展和繁荣的状态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整理知识提炼结论

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获得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识图想象知识迁移

利用教材有关照片及其说明文字,结合本校西藏班网页介绍的内容,通过汉 “民族团结”的感性认识,联想到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继承传统树立责任

通过了解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自觉承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 学习英模积极进取

了解孔繁森的感人事迹,自觉学习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确立起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的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

教学难点: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2、教师讲授:我国秦汉以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经过了2000多年不间断的发展。各民族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战争,但是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却是主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的发展和繁荣,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如何巩固和发展呢?请大家学习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1、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由56个民族组成,各民族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分布格局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2、海南主要居住着那些少数民族呢?

3、组织学生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教师按下表启发归纳) 历史传统

秦汉以来,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经济文化

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长期以来取长补短、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政治利益

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关系,在根本的政治利益上完全一致

教师指出:我国民族区域的分布特点是历史形成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国情实际。它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也有助于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它有助于国家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贯彻执行,也有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它有助于国家富强,也有助于各民族繁荣。它有助于各民族巩固热爱祖国的情感,也有助于大家增强热爱本民族的情感。总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个两全其美的选择。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请学生阅读第二部分课文,并回答:

1、请你以藏族、达斡尔族、傣族为例,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藏族百万农奴翻了身,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成为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了国家商品粮基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橡胶基地。)

2、说说人民政府为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A.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发展;B.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经济,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 C.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 D.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 E.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 F.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宽于汉族的计划生育政策。

3、引导学生观看本课插图,回答:这些插图表现的主题是什么?(各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阶段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为建设祖国和自己美好的家园,迸发出巨大的热情。他们的社会生活、精神面貌、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政策的结果。)

4、阅读58页小字部分说说里面讲述的人物和事件。从孔繁森的先进事迹中,说说他有哪些高贵品质值得提倡?(忠诚党的事业,关心人民疾苦,不顾个人得失等。)

5、做58页“动脑筋”。(孔繁森在工作期间,他克服了恶劣的高原环境,跑遍了拉萨市八个区内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乡、村小学,使拉萨市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以上。同时走遍了几乎所有的敬老院和养老院,为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西藏偏远的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差,他每次下乡的时候,都特地带上一个医药箱,买上几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一个医药箱虽然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但对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却往往是雪中送炭。

1992年,拉萨市发生地震,孔繁森抚养了3名因地震而失去父母的孤儿。并经常用自己的工资来资助生活贫苦的藏族群众。所以,经常不到半个月,他的工资就所剩无几了,他又悄悄地跑去献血。在一年时间里,他先后献血900毫升,并把所得的营养费900多元全部用于3个孤儿的生活补贴上。

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没攒下几个钱.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多则上钱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途中,因车祸殉职,年仅50岁。人们称他为“领导干部的楷模”、“九十年代的焦裕禄”。)

三、小结

民族团结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有利于各民族繁荣。

四、练习巩固

1、根据59页“活动与探究”,指导学生完成连线。

2、完成练习册。

五、拓展

1、提问:民族团结的事业需要大家来维护,你能举出更多对民族团结、祖国统

一、共同发展有贡献的人物吗?

2、提问:4月20日在四川地区又一次发生地震,请大家想想我们怎样做才能让他们感受民族大团结的力量呢?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七、板书设计 民族团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多民族-56个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时间: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 民族区域自治:5个 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 意义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背景 政策 成果

三、孔繁森的事迹

推荐第3篇:民族团结教案

大班社会活动《各族人民心连心》教案与反思

活动意图: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我国一共是由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组成了“中国”这个大家庭。开展此次活动《各族人民心连心》是让幼儿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都是我们的亲兄弟,初步了解我国几个不同民族及风貌,用特有的舞蹈动作表示相应的民族。感受各民族的特点,开阔眼界,拓展知识。在了解中华民族的同时会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活动目标:

1、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都是亲兄弟。

2、了解不同民族风貌,用特有舞蹈动作表示相应民族。

活动准备:

1、各族人民在**前欢庆国庆的宣传画。

2、各民族跳舞的录象和著名艺术家演唱歌曲的录象。

3、各种幼儿较为熟悉的民族服饰(见操作材料包“民族娃娃”)。

活动重点:

初步了解几个不同民族的风貌

活动难点:

用特有的舞蹈动作表示相应的民族。

活动过程:

一、观察讨论

1、观察**前的人们,分辨他们不同的服饰。

提问:**前的人们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他们的服饰都很不同,很特别呢?

小结: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从不同的地方来到首都,共同欢庆国庆。

2、找一找自己熟悉的民族,说说各自对他们的了解。

提问:你没有你知道的民族?他们居住的地方在哪里,有什么风土人情?

小结:

二、欣赏表现

1、欣赏藏族女歌手演唱歌曲的录象。谈论藏族人民的生活,学学藏族人民献哈达的礼节动作。

2、欣赏蒙古族歌手演唱的《吉祥三宝》。谈论有关大草原牧民的生活。跟着小演员哼唱歌曲,学学蒙古族少年骑马的姿势。

3、欣赏傣族姑娘的孔雀舞。谈论我国西部大森林里的珍稀动物,模仿孔雀的肢体动作。

4、欣赏山西少年敲打锣鼓。谈论少年强身健体的帅气,学学锣鼓队击鼓的动作。

三、分组讨论,帮助幼儿树立民族平等的观念。

1.不同民族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如回族不吃猪肉,我们该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

2.老师介绍我国的民族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为促进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

中国政府的民族政策主要有:

1、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2、民族区域自治;

3、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四、装扮体验

1、选择简单的道具和服饰扮演不同民族的小朋友。

2、随着不同音乐的出现,轮换地用简单的模仿动作表现各民族人民欢度国庆的场面。

活动延伸:

介绍自己喜欢的民族节日和生活习惯。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是为了丰富幼儿的经验,帮助幼儿了解各民族风貌习俗,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观察民族服装的特色,了解各民族的习性。从中宣扬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构成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通过对我国民族情况的了解,更加热爱祖国,增进民族团结。从而培养了幼儿热爱祖国的文化的思想感情。活动达到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活动效果好。

总之,活动需要从多种途径、利用多种手段,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有效开展幼儿社会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活动中不足和进步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的,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尽量避免不足,使不足达到最小化,让进步一次比一次更明显。

推荐第4篇:民族团结教案

教学计划

三月份 :

主题: 赛衣盛会

四月份;

五月份 :

六月份 :

活动一 走进服饰空间 活动二 探究服饰文化

主题: 欢歌劲舞

活动一 鼓乐叮咚--民族乐器展示台活动二 歌声嘹亮--民族歌曲直通车活动三 舞姿曼妙--民族舞蹈旋转厅 主题: 瑰宝探秘

活动一 民族戏曲大连唱 活动二 民族工艺大展台

主题: 节日万花筒

活动一 了解各民族与生产有关的节日

课题:赛衣盛会(走进服饰空间)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带领学生进入民族服饰空间,了解民族服饰的特点。

2、从民族服饰的特点中了解各民族不同的含意,能区分几种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民族服饰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民族服饰的特点中了解各民族不同的含意,能区分几种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

1、我们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请问: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56个)

2、56个民族的服饰是多彩多姿,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参加一个:赛衣盛会(板书课题)

二、看一看,辨一辨

1、谈话:一个民族富有特色的传统服饰,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一种标志。我国各民族的服饰有着丰富的样式、精湛的工艺,体现了多彩的民俗,装点着各族人民的生活,成为中华大地上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

2、你认识这些民族服饰吗?(课件出示,让学生认一认)

三、走进服饰空间

1、从邮票看民族服饰

(1)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各民族的服饰吧。(P2—3页,学生自读,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把他记下来)

(2)集体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其他同学对照课本,看看他是否记住了?)

2、从鞋帽看民族服饰

(1)很多民族的服饰特点?(重头轻脚) (2)这些服饰有什么含意?

3、从配饰看民族服饰

说说各种配饰的作用或来历。

四、认一认,连一连

1、你能为这些少数民族的同胞找到所属的民族吗?

2、学生连一连

3、交流

五、小结

各民族的服饰多彩多姿,但你们知道这些服饰中还蕴含着什么样的知识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板书设计:

五、赛衣盛会

多彩多姿

重头轻脚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南北方各民族的服饰的不同,知道民族服饰与气候的关系。

2、了解民族服饰与节庆的关系。

3、了解民族服饰与礼仪的关系,从而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民族服饰与气候、节庆、礼仪等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要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三、教学准备:

1、搜集民族服饰与节庆、礼仪有关的知识。

2、搜集自己喜欢的民族服饰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

各民族的服饰多彩多姿,但你可知道:各民族的服饰还跟气候、节庆、礼仪有着紧密的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服饰文化。

二、民族服饰与气候的关系

1、南方人的服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质地较薄,无领,短小轻便,头巾。气候炎热)

2、北方人的服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衣料较厚,高领,长袖、戴帽、穿靴子,袍装。天气寒冷)

三、民族服饰与节庆

1、自学课本上的几个民族的节日的介绍,了解与服饰的关系。

2、你还知道哪些与民族服饰有关的民族节日?(交流)

四、民族服饰与礼仪

1、自学课本上的几个民族礼仪与服饰的关系的介绍。

2、你知道还有这样的例子吗?(交流)

五、展示、介绍

1、展示课前搜集的自己喜欢的民族服饰图片,并对图片作一简单介绍。

2、设计或展示(课本方框中完成)

六、总结

中华民族文化悠远流长,服饰就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从那多彩多姿的民族服饰中,我们看到的是中华民族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

板书设计:

主题

五、赛衣盛会 服饰与气候:

南方人:质地较薄,无领,短小轻便,头巾。气候炎热

北方人:衣料较厚,高领,长袖、戴帽、穿靴子,袍装。天气寒冷。 服饰与节庆: 服饰与礼仪:

课题:欢歌劲舞(鼓乐叮咚—民族乐器展示台)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部分常见的民族乐器,知道这些民族乐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2、分享自己认识的民族乐器,了解这些乐器乐器的来历或特点。

3、通过上网等途径,寻找民族乐器,知道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团结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民族乐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民族团结之情。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

在我国各民族同胞的生活里,乐器是必不可少的。各种各样的民族乐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民族乐苑的奇葩,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民族乐器,来了解它们的特点。(板书课题:鼓乐叮咚——民族乐器展示台)

二、展示乐器,交流学习

1、先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多媒体展示)

2、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出示介绍,让学生读一读。

3、学生讨论:观察这些乐器、读了介绍后,你有什么发现?

4、得出乐器的分类:击奏类、吹奏类、弹奏类、拉奏类。

5、你还知道这几类民族乐器有……(学生说,说后教师多媒体出示)

三、交流分享:

1、学生自由阅读,分组交流:你知道了些什么?

2、指名学生说说这些乐器中最感兴趣的民族乐器,并说说为什么?

四、拓展学习:

课后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找一找:还有哪些民族乐器?它们主要在什么区域常见?这些乐器有什么特点?

五、课堂小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具有自己本民族特点的民族乐器,通过了解这些乐器,我们可以对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做好民族团结工作。

板书设计:

鼓乐叮咚—民族乐器展示台

击奏类:铜鼓、象脚鼓、纳格拉… 吹奏类:葫芦丝、咚咚喹、斯不斯额…

民族乐器 弹奏类:苏古笃、冬不拉、侗族琵琶、库木日依… 拉奏类:胡西塔尔、马头琴、彝族三胡…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民族歌曲,感受民族歌曲的神韵。

2、介绍民族歌曲和少数民族歌手,激发学生学唱民族歌曲的兴趣。

3、欣赏、学唱民族歌曲,体会少数民族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听、唱民族歌曲,感受民族歌曲的神韵。 教学难点:欣赏、学唱民族歌曲,体会少数民族人民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歌曲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入题。

1、播放具有浓烈民族特色的歌曲(藏族歌曲),让学生说一说: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你听了有什么样的感受?

2、谈话:民族歌曲是民族音乐之林中一棵古老而长青的参天大树,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民族歌曲,来感受一下民族歌曲的神韵。

二、猜一猜,说一说。

1、读关键词,猜一猜:这是哪首民族歌曲?(指名说)

2、看一看歌名,你知道是哪个民族的代表曲目?(指名说)

3、认一认:你知道这些歌唱家分别来自哪个民族?

4、王洛宾改编、创作的歌曲《达坂城的姑娘》、《在哪遥远的地方》是反应哪个民族风情的?

三、经典传唱:

1、播放歌曲:《嘎达梅林》《阿拉木汗》《龙船调》

2、听完一首后让学生说说感受,然后老师并作简要介绍。

四、唱一唱:

让学生唱一唱《阿西里西》,感受民族歌曲神韵。

五、课堂小结:

民族歌曲是我们中华民族音乐之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里面有很多歌曲流传甚广。课后,我们可以去收集并学唱其中的几首歌,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

板书设计:

歌声嘹亮—民族歌曲直通车 蒙古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藏 族:《北京的金山上》 傣 族:《月光下的凤尾竹》 西北民歌之王:王洛宾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赏民族舞蹈,品味各民族舞蹈的特点。

2、介绍民族舞蹈的来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之美。

3、学跳民族舞蹈,体会少数民族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赏民族舞蹈,品味各民族舞蹈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跳民族舞蹈,体会少数民族人民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舞蹈视频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

我国很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每逢节日和重大庆典,各族人民热情洋溢,全身心地投入到歌舞的海洋之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投入到这些歌舞的海洋之中,体会一下少数民族的热情。

二、观看视频,体会欢乐。

1、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民族舞蹈。

2、分别说说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这些民族舞蹈反映了这些民族的什么特点?

三、欣赏民族舞蹈,体会民族特色。

1、播放维吾尔族舞蹈,说说:有什么特点?(学生说,老师相机介绍)

2、同样方法介绍苗族、蒙古族、藏族、云南原生态歌舞。

四、寻找石窟中的舞蹈。

1、分别播放舞蹈《丝路花雨》和敦煌莫高窟图片的片断,让学生找一找: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2、这些相似之处说明了什么?

(说明:舞蹈源于生活,表现生活之美。)

五、学跳民族舞蹈。

课后,我们可以跟着视频中学跳民族舞蹈,也可以请音乐老师教我们跳一些民族舞蹈。

六、课堂小结。

民族舞蹈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热爱生活的体现,这些舞蹈源于生活,表现了生活中的美。希望我们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

舞姿曼妙—民族舞蹈旋转厅

维吾尔族:舞姿优美,步伐轻快灵巧…… 苗 族:原始古朴,粗犷热烈…… 蒙 古 族:节奏明快,热情奔放……

课题:瑰宝探秘(民族戏曲大联唱)第1课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丰富多样的地方戏曲,知道这些戏曲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

2、了解部分民族戏曲的经典曲目,知道京剧我四大行当,典型脸谱的含义;了解特别杰出的戏曲大家。

3、选择自己有兴趣的一个剧种,深入了解其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丰富多样的地方戏曲,知晓部分经典曲目。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有兴趣的一个剧种,深入了解其特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激发兴趣。

1、多媒体展示示P29页图片,学生欣赏。

2、谈话:京剧、昆曲、刺绣、织锦、陶瓷、草编、蜡染等都属于民族艺术,是我国的民族文化瑰宝,也是全人类的财富。它们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凝聚着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需要我们去挖掘、探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人们喜闻乐见的戏曲世界,感受它丰富的内涵,品味它浓郁的韵味。(揭示、板书课题:瑰宝探秘:民族戏曲大联唱)

二、自学课文,了解民族戏曲。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地方戏曲?各有哪些经典曲目?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

三、自学分享,拓展学习。

1、按顺序出示图片(多媒体),指名学生介绍,教师相机完善,择要板书。

2、你还知道哪些戏曲种类?它有哪些经典曲目?(重点:锡剧)

四、指导研究,深入了解。

1、你对我国的民族戏曲,最感兴趣的是哪个剧种?课后请大家去合作收集有关资料,作进一步研究。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学唱一下你感兴趣的曲目。在班队活动上,我们来一次民族戏曲大联唱活动。

五、课堂小结,深化学习。

今天我们学习了 ,知道了 。

我国有56个民族,民族戏曲只是浩瀚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要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探索,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在我们这一代不断得到发扬广大。

五、板书设计

瑰宝探秘:民族戏曲大联唱

剧种 所属民族 经典曲目 突出艺术家 藏戏 藏族 《文成公主》

《诺桑王子》

《朗萨姑娘》 傣剧 景颇族 《陶和生》 傣族 《娥并与桑洛》 京剧 汉族 《铡美案》

《空城计》 梅兰芳

《霸王别姬》

昆曲 汉族 《十五贯》

《长生殿》 朱传茗 《桃花扇》

锡剧 汉族 《珍珠塔》

《双推磨》 瑰宝探秘(民族工艺大展台)第2课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知道这些民族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

2、了解部分民族艺术的特点,感受这些民族工艺的文化魅力。

3、根据家乡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紫砂陶的历史、特点,感受紫砂文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部分民族艺术的特点,感受这些民族工艺的文化魅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紫砂陶的历史、特点,感受紫砂文化。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激发兴趣。

谈话:民族戏曲是我国的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知道,中华文明历史悠远,能体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不仅仅有民族戏曲,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民族工艺大展台,体味一下中华民族的民族工艺的魅力。(揭示、板书课题:瑰宝探秘:民族戏曲大联唱)

二、学习名绣,体会美丽。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名绣?各有什么特点?

2、指名交流。(板书:水族马尾绣、黎族刺绣、湘绣、羌绣)

3、多媒体展示刺绣作品,让学生体会刺绣的美丽。

三、学习名锦,体会精湛。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织锦?各有什么特点?

2、指名交流。(板书:云锦、壮锦、侗锦、土家锦)

3、多媒体展示刺绣作品,让学生体会织锦的精湛。

四、学习陶艺,体会精美。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陶器?各有什么特点?

2、指名交流。(板书:唐三彩、建水紫陶、景德镇瓷器)

3、我们宜兴称为陶都,哪位同学来说说我们宜兴的紫砂陶的历史、特点?(指名说,引导课后研究)(板书:紫砂陶)

4、多媒体展示陶艺作品,让学生体会陶艺作品的精美。

五、学习热贡艺术,体会藏族风情。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介绍了哪些热贡艺术?各有什么特点?

2、指名交流。(板书:唐卡、堆绣、热贡雕塑)

3、多媒体展示热贡艺术作品,让学生体会藏族艺术的不同的民族风情。

六、学习苗家蜡染和大理草编。

1、自读课文,思考:苗家蜡染和大理草编的特点?

2、指名交流。(板书:苗家蜡染、大理草编)

七、指导研究,深入了解。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工艺,这些民族工艺体现的各族人民的智慧,课后请大家去收集一下:还有哪些民族工艺,它有什么样的特点?(可以小组合作收集)

八、课堂小结,深化学习。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几种典型的民族工艺。这些民族工艺和民族戏曲一样,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中的组成部分。这些艺术瑰宝,既闪耀着各自独特的光辉,又交相辉映,照耀着人类文明的天空。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肩承着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让中华文明更加璀灿而夺目。

五、板书设计

瑰宝探秘:民族工艺大展台

名 绣:水族马尾绣、黎族刺绣、湘绣、羌绣…… 名 锦:云锦、壮锦、侗锦、土家锦……

陶 艺:唐三彩、建水紫陶、景德镇瓷器、紫砂陶…… 热贡艺术:唐卡、堆绣、热贡雕塑…… 苗家蜡染 大理草编 课题:节日万花筒(了解各民族与生产有关的节日)

第1课时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资料查找,研究分享等途径,了解一些民族与生产有关的节日的来历和故事。

2、这些节日中体会各民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各民族与生产有关的节日的来历和故事。 教学难点:体会各民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激发兴趣。

各民族的特色节日犹如万花筒,透过节日万花筒,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各民族与生产有关的节日。(板书课题)

二、了解节日意义,体会民族感情。

这些与生产有关的节日,包含着各族人民的丰富感情,请大家自学P41页内容,体会下:这些节日表达了各族人民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自学,体会感情)

三、分享节日,进一步体会感情。

1、自学课文,分组交流。

2、集体交流:说说这些节日与生产有什么关系?是怎么来的?是哪个民族的特色节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一)给牛过节(结合多媒体展示):

(1)土家族的牛王节,牛是主要劳力,犒劳耕牛,表达对牛王的敬重。

(2)哈尼族的牛纳纳节(五月初),让平日辛劳的耕牛歇歇气,对牛的敬意。 (3)彝族支系黑话人的颂牛节(立冬),感谢一年来牛的辛勤耕作。

(二)欢庆丰收的节日(结合多媒体展示): (1)藏族的旺果节,藏历七八月间,预祝丰收。 (2)仡佬族的吃新节,农历七月初七,庆祝丰收。

(3)怒族的祭谷神节,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4)新疆俄罗斯族的春耕节,农历二月底或三月初。

(5)东北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锡伯族的黑灰节,农历正月十六,象征吉祥,预祝丰收。

(三)有关生产性节日的传说(结合多媒体展示):

(1)湖南江华瑶族的赶鸟节,农历二月初一,祈求不遭天灾人祸,辛苦一年有好收成。

四、课堂小结:

我国各民族的有关生产性的节日还有许多,请大家课后收集。这些节日,都表达了各族人民朴素的感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五、板书设计

了解各民族与生产有关的节日

民族 节日 时间 表达情感

土家族 牛王节 犒劳耕牛,表达对牛王的敬重。 哈尼族 牛纳纳节 五月初 对牛的敬意。 彝族支系

黑话人 颂牛节 立冬 感谢一年来牛的辛勤耕作。 藏族 旺果节 藏历七八月间 预祝丰收。 仡佬族 吃新节 农历七月初七 庆祝丰收。 怒族 祭谷神节 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

祈祷谷神保佑。 新疆俄

罗斯族

春耕节

农历二月底或三月初。 东北达斡尔族 鄂伦春族

锡伯族

黑灰节

农历正月十六

象征吉祥,预祝丰收。 湖南江华瑶族 赶鸟节 农历二月初一

祈求不遭天灾人祸,辛苦一年有好收成。

推荐第5篇:民族团结教案

民族团结教案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疆的知识和民族团结的故事。

2、体会血浓于水的民族深情,为增进民族团结尽一份力。

过程与方法:教师讲解,学生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敬仰维护民族团结的人,培养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情感。

2、收集我们周围有关民族和睦团结的资料。(特别是本班民族学生的事迹)。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要为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维护祖国的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只有共同奋斗,才能实现祖国的繁荣昌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了解国家的民族政策;收集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的故事,尤其是发生在本地区的故事;收集体现各民族特色的歌曲;准备几张人民币。

学生准备:收集一些促进民族团结的故事或传说;收集抗击侵略者维护祖国统一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情境渲染,亲近新疆

1、课前欣赏《新疆好地方》歌曲及图片。

2、谈话导入。

请学生谈谈对新疆的印象。

3、教师简单介绍新疆的地理位置。

二、品味故事,体会深情。

1、感悟故事,体会手足之情 ,出示PPT(王燕娜为维吾尔族少年毛兰江无偿捐肾的汉族姑娘)

请学生谈谈最受感动的地方及原因。

2、分享故事,升华民族深情

教师分享故事:“阿里木江.哈力克资”及“麦热达尼救落水汉族妇女”。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理解故事体会血浓于水的民族深情。)

三、以点带面,言尽意远

1、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更多的民族团结故事,在接下来的课时中分享。

2、教师总结:人和人相处,不要刻意去划分民族界限,只要有爱就能够心连心,就是一家人。这族那族,都是中华民族。

推荐第6篇:民族团结教案

民族团结是福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民族团结是福,分裂*是祸,在生活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不做任何有失团结的事。

能力目标: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民族团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学会做一个维护民族团结的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1、让学生了解到习近平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关怀。

2、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上的帮助以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我们应该怎么做?——一是提高思想认识,真正明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二是多做有益于民族团结的事、多说有益于民族团结的话。反过来说,就是,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

推荐第7篇:民族团结教案

《团结友爱的多民族大家庭》教案

活动时间:2010年10月12日 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一、主题生成

民族团结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很好地开展起来。为祖国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和共同繁荣贡献我们的力量。

二、活动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互相尊重生活习俗,增进民族团结。

2、能力目标:通过搜集有关民族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热爱民族大家庭,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活动重点:

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互相尊重生活习俗,增进民族团结,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四、活动流程:

一、游戏导入、设疑激趣: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来做猜图游戏,看看谁以最快的速度猜出这幅图画的是什么?(从一点线画出中国地图)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在我国960万平方公时的土地上,生活着多少个民族?各民族团结友爱、平等互助,共同为祖国的建设而奋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团结友爱的多民族大家庭(板书)。

二、成果汇报

.师:今天来了这么多老师,各小组先来介绍一下自己,(多族宝贝、水晶葡萄、青藏高原、牧羊人、五彩云霞)同学们在前几节课,搜集并整理了各民族资料,现在就请你们把研究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吧,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

(一)报纸、电脑

生:我们小组先来汇报,为了方便介绍,我们把搜集到的图片办成了报纸,做成了民族采风报。

生:高山族、彝族、壮族、东乡族、白族、京族、独龙族、赫哲族、阿昌族、羌族。

生:我们上网搜集到了一些少数民族的图片,请同学们看(朝鲜、布依、哈尼、回族、苗族、土家族)

师: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各民族的人们在衣着、打扮方面,也各不相同。你们看他们穿的是哪个民族的服装(2名女同学身穿维吾尔族衣服)请你们小组来介绍吧。

(二)维吾尔族:

生(1):我先请同学们看一段维吾尔族的录像。(放录像) 录像看完了,我想问一问,新疆都有哪些好吃的水果? 生:葡萄、哈密瓜、香梨、西瓜、无花果

师:新疆各地盛产西瓜,围着火炉吃西瓜,吃到深冬。

生(2):我接着来介绍,维吾尔族人不吃猪肉、驴肉、动物的血。只吃穆斯林宰杀的牛羊骆驼、马肉、鱼肉等。

生(3):主要有抓饭、拉面、肉粥、薄皮包子、烤包子、烤羊肉、烤馕。

生(4):我还知道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佳节婚事喜庆活动都要演唱和舞蹈。我想考考同学们维吾尔族舞蹈中有一个典型动作是什么?(动脖) 师:谁会动,一起来动一动。

生(5):我们编了一个舞蹈,献给大家。 (跳舞)

师:感谢你们优美的舞姿,还有哪个小组来介绍。

(三)藏族

生(1):我们小组介绍藏族。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草原辽阔,水草肥美,生产多以牧业为主。主要有绵羊、山羊、牦牛。 生(2):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农业以种植青稞为主。以青稞制作的糌粑和酥油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 (放图片)。

生(3):(出图)同学们看介绍布达拉宫。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坐落于西藏拉萨市突起的红山上。

生(4):藏族常用哈达来表示敬意和诚心,他们认为白色象征着纯洁吉利,因此哈达一般是白色的。出示哈达。我们小组想把哈达献给来我们学校听课的老师。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拿蒙古包)

(四)蒙古族

生(1):蒙古牧民多住圆形的蒙古包。它便于拆迁。蒙古族是精骑善射的民族。主要从事游牧业,有游牧民族之称。

生(2):蒙古族素有民间体育运动的优良传统。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就是以群众性体育盛会为主要内容,竞赛项目有赛马摔跤射箭。同学们看,这就是蒙古式摔跤(放2张图片)。

师:摔跤是蒙古人民机智勇敢的象征,谁愿意到前面来做一做摔跤的姿势。(表演)

生(3):蒙古人民非常好客,坦率诚恳。在茫茫的草原上每一座蒙古包的主人热情的留住素不相识的客人,平常待客在喝完奶茶之后总是把黄油、奶皮、奶酒、炒米、手把羊肉摆在客人面前。

生(4):老师,我姑姑就住在呼和浩特,这是她寄来的奶茶,奶米,奶酥,我想请老师、同学们品尝一下(放吉祥三宝)。

师:同学们介绍了这么多民族,我也想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民族:傣族。傣族有著名的泼水节,敬爱的周总理平易近人,热爱、关心少数民众,给傣族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放录像)

(五)画、诗

生:同学们看,我们小组画了几幅少数民族小朋友的图画,还给每一幅图配上了一首好听的歌。 生:举画、读儿歌。(彝族、壮族、瑶族、哈萨克族)

三、联系实际,深化观点。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汇报,使我们对各民族的生活习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为少先队员,应该带头尊重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尊重各民族朋友,现在就让我们行动起来,设计有关倡导人们促进各民族团结的宣传语。(学生写在花上) 宣传语:

1、尊重各民族习俗,热爱民族大家庭。(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

2、在雷锋小学学习非常自豪,在祖国大花园中生活非常幸福。

3、56颗星座、56朵花、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应该努力学习,为校增光,为祖国增光)。

四、归纳总结、深化观点:

我们56个民族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让我们在党的阳光沐浴下,共同繁荣进步,让我们高唱爱我中华,去创造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学生贴花,放爱我中华歌曲,师生同唱。)

推荐第8篇:民族团结教案

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教案

主题: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参与者:高一163班全体学生 活动地点:本班教室

主持者:段燕花(班主任) 活动内容: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维护国家统

一、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落实关于在我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指示精神,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各班学生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活动通过宣传教育、爱国影片班级巡回展演,学习先进典型、爱国征文比赛、座谈交流等形式展开,围绕“民族团结友爱”、“社会稳定”等主题进行。

首先,同学们观看了北京**广场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的视频,进而引发出本次班会的主题——维护民族团结,共创盛世辉煌。从这段视频中,同学们体会到了五十六个民族聚在一起欢度国庆时的喜悦,也对五十六个民族大融合充满了期待。

1、利用各种资料说明我国自秦朝以来就是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各民族之间数千年来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2、我国56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睦关系不会因为少数分裂分子的破坏而受到本质影响,这些不法分子的破坏将进一步增强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将进一步激发各族人民建设民主、文明、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热情;

3、所有同学应该积极关注各民族自治区域同学的情绪;

4、组织收看《新中国重大决策纪实》这一大型纪录片的第六集——《民族团结》;

会上,班委同学播放了有关乌鲁木齐“7•5”事件和昆明3.1恐怖袭击事件的视频短片。 观看视频后,各小组代表一一对这类事件发表了各自看法,同学们纷纷表示,乌鲁木齐“7•5”事件和昆明3.1恐怖袭击事件,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在各族人民心中留下了深重伤痛,但是这起事件破坏不了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主旋律,动摇不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维护和巩固民族团结,就是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祖国统一是民族繁荣进步的根本保障,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的必要条件。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国破家亡、人民遭殃。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以祖国统一为基础,以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依归。坚决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坚决维护国家的利益、尊严和荣誉,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光荣使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实现了各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社会主义法制的框架下,充分尊重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充分重视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切实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益,促进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民族团结才有坚实的基础,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理念才能真正落实。

国内外反动势力蠢蠢欲动,意在借此机会打击祖国的统一事业,我们应该持以清醒头脑,分析反动势力的拙劣伎俩,坚决予以反对和打击,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祖国的统一大业。

通过本次民族团结教育,大部分同学表示开始认真思考,从小事做起,关爱身边的同学,构建和谐校园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为民族团结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最后,主题大班会在热烈的气氛中胜利结束!

推荐第9篇:民族团结教案

遵纪守法好公民 民族团结当模范

一、我国基本的民族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该制度的实施,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自主权利,充分调动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促进了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原因:

①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不适合分离的民族关系。

③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想一想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哪些优越性?

3、优越性

①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

②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

③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④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我国已建立了哪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没有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没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就不会实现个民族的共同繁荣。

2、新疆风雨50年

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翻开了新疆历史发展的新篇章。5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西气东输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新疆老人乐开怀

发展农牧业经济,加大改革的力度

广西的北海市被列为国家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乌鲁木齐、南宁、昆明、呼和浩特、银川、西宁、贵阳被国家列为内陆开放城市

3、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新疆“普九”人口覆盖率达99.8%; 成人和青壮年识字率分别为93%和97%

4、中央治疆新方略

党中央六十载关怀新疆人民生活状况

数字显示,1950年至2008年,中央政府在新疆的投资达3862.3亿元人民币,占同期新疆总投资的25.7%。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的1955年到2008年,中央政府给新疆的财政补助累计达3752.02亿元人民币。特别是2000年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央政府给新疆的财政补助逐年增长,年均递增24.4%,2008年达685.6亿元人民币。

新疆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新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5倍

三、当前存在的妨害民族团结的因素

当前存在的妨害民族团结的因素主要有国际敌对势力的挑动;国内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的破坏;一些地方存在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四、关于新疆7.5事件

2009年7月5日20时左右,乌鲁木齐发生一起打砸抢烧骚乱事件,一些人在人民广场、解放路、大巴扎、新华南路、外环路等多处非法聚集、打砸抢烧。

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现场照片 。

7月6日乌鲁木齐市北湾街上停放着多辆被烧毁汽车。 乌鲁木齐市一家被烧毁的超市一片狼藉。

7月6日凌晨乌鲁木齐市湾南路的跑马场地段多辆公交车被毁消防官兵赶到现场救援。

定性:这是一起典型的境外指挥、境内行动, 有预谋、有组织的打砸抢烧事件。

7.5事件最新数字 死亡197人,受伤1721人,其中重伤179人,危重66人,抓捕1434人,男性1379,女性55,车辆损失公交车、货车、警车等共计627辆,房屋损失共633户,受损店面331家

“7·5”事件的本质

1.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情况与本质 铁的事实证明,发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的”7·5”事件,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以热比娅为首的境内外“三股势力”精心策划和组织的一起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2、三股势力

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 重拳打击三股势力

3、幕后黑手

种种迹象及已有证据表明,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的“世维会”是乌鲁木齐”7·5”事件的主要策划者,现年58岁的热比娅是策划并遥控这一事件的最核心人物。

热比娅其人

热比娅1951年出生在新疆阿勒泰市,改革开放后在乌鲁木齐商业区二道桥租下一个小摊,经过10年打拼,身家上亿,成为新疆当时的女首富,并曾被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9年,热比娅因危害国家安全罪被捕,一年后,她因向境外组织非法提供国家情报被判处8年刑期。2005年,热比娅获准赴美保外就医,但她一到美国便投身“疆独”活动,2006年还在“世维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该组织主席。“世维会”2004年在德国慕尼黑成立,由“世界维吾尔青年代表大会”和“东突民族代表大会”两个分裂组织牵头,联合世界上10多个国家的20多个“东突”分裂组织组成。“世界维吾尔青年代表大会”是中国政府认定的恐怖组织之一。

4、“东突”恐怖事件:

据不完全统计,“7·5”事件前的十几年里,新疆地区的“三股势力”已在境内外制造了近300起恐怖事件,造成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无辜群众、基层干部和宗教人士等约200人丧生,440多人受伤。

“东突”分裂势力的发展

“东突”分裂势力在20世纪后期开始恶性发展,近年来出现联合趋势。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东突”分裂组织大多是在境外,活动分散,而且规模和影响都较小。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苏联解体和中亚各国独立,给“东突”分裂主义者卷土重来带来了机遇。原先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东突”分裂组织达成了统一集中发展的共识,提出了“统一组织、统一纲领、统一领袖、统一武装、统一行动”的目标。先后出现了“伊斯兰真主党”、“伊斯兰改革党”等联盟性质的组织。

五、坚决反对疆独分裂活动

1、对恐怖势力坚决依法予以打击

对恐怖势力所从事的暴力恐怖活动坚决依法予以打击。但是我们打击的对象只是极少数策划、指挥和参与暴力恐怖事件的骨干分子、刑事犯罪分子。

8月3日,经检察机关严格依法审核、查证,乌鲁木齐“7·5”事件首批83名犯罪嫌疑人被批准逮捕。同时乌鲁木齐公安机关已刑事拘留“7·5”打砸抢烧事件犯罪嫌疑人718名。

新疆捣毁东突恐怖训练营

在2007年1月5日的搜捕过程中,暴力恐怖分子进行武装反抗,致使一名新疆公安民警牺牲、一名公安民警受伤。新疆公安民警进行还击,击毙恐怖分子18名,捕获17名,缴获自制手雷22枚,半成品手雷1500多枚。

2、加强国际反恐合作

为应对反恐形势,中俄哈吉塔五国形成的 “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6月通过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上海公约》 ,标本兼治,加强合作,这不啻为一个良好的尝试。

歼灭“国际恐怖团伙” 中哈联合反恐演习

3、中央治疆新方略 新疆问题再认识

胡锦涛总书记在新疆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提出,“新疆同全国一样,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同时,新疆还存在着分裂势力分裂祖国的活动。” 就必须促进新疆全方位“跨越式发展”,既然存在分裂活动,就必须在重视发展的同时,高度关注长治久安问题。

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 中央调整新疆主要负责人 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基本保证。民族工作做好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

去除极端思想、做好“四个认同”是新疆团结稳定的思想基础。

团结稳定是新疆社会繁荣法杖的重要保障。真确处理好团结、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是国家的最高利益。

树立正确的国家观,维护国家团结。 强化公民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推荐第10篇:民族团结教案

课题:民族团结一家亲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3.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2、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教学过程

一、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1、听配乐录音故事:文成公主进藏。(1) 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

(2)为了促进藏族与中原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么?藏族青年怎么做的?

(3)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汉藏是一家。民族之间只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促进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

2、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出示投影)

(1)小组讨论:为什么刘伯承将军要和小叶丹结拜为兄弟?

(2)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主持人:红军的诚意和尊重,赢得了彝族人民的信任,也使革命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3、在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还需要民族团结吗? (生交流。)

小结: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族人民只有加强团结,互相帮助,共同促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民族团结一家亲(续)

一、1.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民族团结、互相尊重的故事?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

总结: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各族人民,不仅在建设和保卫边疆中并肩作战,而且在生活上也同样亲如手足。

下面我们就听故事:(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天山脚下有个回、汉、维三族聚居的村庄,那里的村民是如何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

主持人小结:汉族也好,少数民族也好,都是中华儿女,都是一家人。只有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才能共建美丽的家园,才有利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沙石结合在一起是座山,大家团结在一起能使荒滩变花园,民族团结就是好。

二、联系实际,辨析导行

1.各族人民不仅在生活上要互相照顾,建设中互相支援,还应互相尊重风俗习惯,这是搞好民族团结的基础。少数民族也像汉族一样,有许多风俗习惯,你们了解哪些?是怎样对待的?

三、归纳总结

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少一寸也不行;56个民族,缺一不可。祖国历史的每一页,都记载着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保卫中华的事迹。我们每一个人都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大家庭。

课题:认识各民族和他们的节日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道班里的同学是哪些族别,了解他们各自的传统节日。

2、了解各民族在传统节日中的服饰特点和礼节及在节日中要举行哪些传统活动 。了解新疆少数民族运动员在射箭、摔跤、赛马、达瓦孜等项目中,取得的享誉国内外的成绩,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感受各民族在庆祝传统节日时的气氛。

4、体会少数民族人民在这些活动中,表现出的激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从各项有趣味的活动中,分享无穷的乐趣。

5、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少数民族人民在这些活动中,表现出的激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从各项有趣味的活动中,分享无穷的乐趣。

难点: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的影、像资料。

四、活动过程:

课时安排:计划用1个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以各民族的节日盛典及各种传统活动影、像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欣赏图画】

看书上图片,说一说少数民族的活动项目。

【联系见闻,大胆表达】

让学生联系个人见闻,充分发言,说说自己对各项活动的了解与感受。 【分组活动】让学生展开讨论,抒发感情。

1、从网络媒体上了解各项有趣味的活动,分享无穷的乐趣。

2、了解新疆少数民族运动员在射箭、摔跤、赛马、达瓦孜 等项目中,取得的享誉国内外的成绩。

【教师介绍】

巴音郭楞的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信仰穆斯林的群众,每年都要过肉孜节和古尔邦这两个伊斯兰教重大的节日。肉孜是阿拉伯语“斋戒”之意,这个节日的当月要封斋。在斋月的第一个晚上,阿訇在清真寺宣礼楼上面向西方,寻找纤细的月牙,如果见月,这天晚上就进入斋月,否则顺延一两天。封斋期间,人们要在日出之前吃好封斋饭,日出之后,整天不进饮食,要克制私欲。整个斋月十分庄重,是人们最高贵而又快乐的日子。月末阿訇看见西方新月,月后第二天即为开斋日肉孜节。庆祝活动隆重,扫庭院、穿盛装、互拜节、兴起舞、吃美食,尽情欢乐一番。

古尔邦是阿拉伯语,意为“献牲”之意。古尔邦节是信仰伊斯兰教群众最为隆重的节日,在肉孜节后的第七十天举行。相传先知易卜拉欣收安拉启示,要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伊斯玛仪以献祭,当先知执行时,安拉为其真诚所动,遣天使牵来一只黑山羊,命宰羊带献。为了感谢安拉的仁慈和穆斯林的忠诚,宰牲献祭便在阿拉伯民族中流传开来。古尔邦节到来之前,家家制作馓子、糕点、沐浴诵经,拜亲访友,主人盛宴接待拜节者,人们唱歌跳舞,尽欢而散。

【各民族传统节日】(续)

哈萨克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刀杆节 农历二月初八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珞巴族 旭独龙节 藏历二月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隆德节 藏历四月

回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庙会 农历四月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景颇族 目脑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克尔克孜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尔邦”,意为“献身”。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即“肉孜节”之后70天。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满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俄罗斯族

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

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节。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的节日有春节、中秋节等,大致与汉族的传统节日相同。但达斡尔人对这些节日却有自己传统的节庆习俗特点。

塔吉克族

节日分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大类。迄脱乞迪尔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每年三月举行。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塔吉克族不封斋,所以开斋节不如其他两个宗教节日热闹。该族最隆重的宗教节日是巴罗提节,亦称灯节,每年斋月前两个月举行。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宗教节日则指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汉族

正月初一为元旦,即春节。 正月初七为人日。

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又叫元宵节或灯节。 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十二为花朝节,又叫百花生日。 三月三为上已节,又叫修禊节。

三月还有清明节、清明前二日(或一日)又为寒食节。 四月初八为佛节。

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叫端阳节。 七月初七为七夕,叫乞巧节或女儿节。 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又叫鬼节。 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十一月有冬至节。

十二月最后一天的晚上为除夕。

认识个民族

一、让学生从各民族的衣着特点入手,认识和了解新疆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和民族风情。

1、让学生通过对各少数民族歌舞的学习来更好的了解我国民族歌舞的音乐类型及风格特点。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3、扩大丰富学生的眼界及知识,广泛积累舞蹈素材,以便不断提高自身表演的能力。感受民族歌舞的魅力,学会用歌声和舞姿来表现。

4、民族歌舞产生并流行于民间,受民俗文化的制约,即兴表演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如为主要形式,不同地区,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环境、生活方式、民族性质、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在素质技巧和风格上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5、草原是歌的海洋,歌的故乡,无论在辽阔广茂的草原,浩瀚无垠的大漠,还是在富饶的农区乡间,到处都飘扬着优美动听的音乐之声。象大家熟知的《牧歌》、《祝酒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都是以歌唱草原,赞美俊马,热爱生活,充满对自由幸福的向往和追求为主要内容,蒙古民族具有民族声乐的独有风格,不论高吭嘹亮,还是低吟回荡,都充分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的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性格,蒙古族舞蹈浑厚、含蓄、舒展、豪迈、热烈奔放、朴实刚健,自娱性很强。

6、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乡”的美称,新疆歌舞以动听优美的音乐,绚丽多姿的舞蹈,深刻反映了西北边陲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他们的舞蹈艺术以含蓄、优美、沉稳见长,特别是姿态优美、舒展大方的女性舞蹈,以及刚健奔放的男性舞蹈,看后使人留连忘返。

二、学生自己统计班上同学有哪些民族有哪些传统的节日、在节日中要举行哪些活动?

六、活动总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几种常见的少数民族歌舞。也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更好地热爱我们的民族艺术,提高我们自身的表演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 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能,体现了新课改强调的知识与娱乐并存的特点。

思考题:

2、举出你们班不同民族的重大节日。

3、列举本地主要民族风情特点。

七、课后记:

第11篇:《民族团结》教案

第11课 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民族工作的成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

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3.过程与方法:

归纳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学工具

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份小礼物,保证你们看了会喜欢。看!这是什么?(老师拿出一张人民币)你们带了吗?如果带了就和老师一起看人民币背面的文字。除了汉语拼音外,你知道它们是哪些民族的文字吗?(依次是:蒙、藏、维,壮)想一想,为什么要在人民币上印制少数民族文字?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人民币作为国家的法定货币,与各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民币上印制少数民族文字,不仅方便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促进民族团结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老师就想和同学们一起看看我们这个大家庭是如何相处,如何共同发展的。请大家打开书第56页,我们一同学习“第十一课,民族团结”(教师板书) 讲授新课: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提问: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而灿烂的文明。那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56,汉族)

在56个民族中,汉族占总人口的近92%,其余55个少数民族只占8%。由此得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第一个特点:以汉族为主体。

同学们课前已经搜集了许多有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材料。下面我想考考同学们,看你们对少数民族究竟了解多少?

(1)看下面的服饰,你知道他们是哪个民族的吗?(看课件)

(2)你能根据下列特点提示猜出他们是那个民族吗?(崇水爱水的民族;花衣银装不离笙的民族;戈壁绿洲上的民族;雪域高原的古老居民;“马背上的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你知道这些民族主要生活在什么地方?(看课件,指图) 归纳:它们往往小规模聚居在某一个地方,我们称为小聚居。 下面我们再看一则材料:(生读)

提问:从材料中你能读出什么信息?(杂居)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归纳出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

这种分布特点不仅有利于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过渡)为了加强各民族的平等团结,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采取了什么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在我国宪法中有明确规定。同学们打开书第57页,齐读一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生齐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板书)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第一字目的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屏幕打出一组问题) (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生答略) 为了便于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更好地照顾到本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我国在相关法律法规上也作了一些变通。比如说藏族:根据西藏特殊的地理因素,自治区把职工的工作时间每周定为35小时,比全国法定职工周工作时间少5个小时;自治区还将“藏历年”和“雪顿节”等传统节日作为自治区的节假日。 (2)我国已经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哪些?你能在地图上指出来吗?

(学生认真读图找出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a.内蒙古自治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广西壮族自治区d.宁夏回族自治区e.西藏自治区)此外我国还建立了很多自治州、自治县(旗)。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这一问题对于同学们来说比较难,老师简单提示两点:从历史发展和国情的角度思考?从少数民族本身角度思考?(A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交往密切,尤其在古代中央政权也曾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管理。B符合少数民族的居住特点,便于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4)实行这一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生看书回答)有利于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事实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因此得到各民族的热烈欢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过渡)正由于党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所以各族人民充分享有各种权利,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新中国建立时,由于历史发展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较为落后。为此我国又制定了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然后归纳出本目应掌握的问题)

为了改变少数民族落后面貌,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采取的主要措施: (1)实行民主改革

刚建国时,各少数民族发展程度不一样,有的少数民族还保留原始社会的残余,像西藏还实行封建农奴制(百万农奴毫无人身自由,可以被农奴主买卖、或赠送给别人,他们的后代仍是农奴)。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极其薄弱的情况,建国后我国还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以川藏公路为例(学生观看川藏公路图片):人民解放军在修筑这条公路时,克服了高原冻土、泥石流、雪害、山体滑坡等重重困难,终于使这条公路于1954年12月正式通车拉萨。今年7月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著名歌星韩红的一首《天路》唱出了藏家儿女的心声——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在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西藏交通事业的发展,密切了内地和边疆的联系,为西藏经济建设的发展和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提供了有力保证。

(3)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

建国初我国采取的有力措施,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为了实现东西部地区资源的互补,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1999年我国又制定了一项重要战略决策,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西部大开发) (看课件)提问:西部大开发主要在哪些省市自治区进行?

(西部大开发涉及的省、市、自治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广西等12个。) 西部大开发建设了一大批重点项目,最让西部人动心的是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两大世纪工程。

(4)干部支边政策:杰出的代表孔繁森。 为了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我国又制定了干部支边政策。一提到干部支边就想到了杰出的援藏干部孔繁森。同学们课前已经收集了大量有关孔繁森的资料,哪位同学给大家简单讲一讲孔繁森的生平、事迹?教材上也有孔繁森的内容,同学们有时间的话可以阅读一下。

(事迹:在一次地震中他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由于生活拮据,他到血库要求献血。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在孔繁森的葬礼上一位老人哭泣了半个多小时一边哭,一边不停地按照藏族的习俗摸着脑门为孔书记祈福,反复念叨一句话:“孔书记没了,我的福气也没了!”记者问这位老人:“孔繁森待你,是不是就像您的亲生儿子一样?”老人却说:“不,孔书记不是我的儿子,他是我的父母!。)

孔繁森用自己的行动饯行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誓言。他牺牲后,当地人们用各种方式悼念他,这就是孔繁森丧礼上的一幅对联——上联:一尘不染两袖清风 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下联:二离桑梓独恋雪域 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这副对联说明他既是一名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优秀共产党员,也是忠实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的典范。 (过渡)正因为党和人民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2、各族共同发展的表现: (1)经济的发展。

首先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一些重要基地,有哪些?(展示图片:国家商品粮基地---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我国第二大橡胶生产基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少数民族经济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涌现出一大批著名企业、知名产品。

(展示“蒙牛”“伊利”产品的商标)提问:这是哪两个企业产品的商标?这两个企业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内蒙古自治区)尤其是蒙牛乳业集团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超速发展的神话。从1999年创立到现在,仅用5年,蒙牛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一位。2004年,销售收入达到72亿多元,成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 (2)文化事业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同学们看教材第57—58页的插图,这些图片就体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民族团结。下面我们看一组图片,再次从不同角度感受一下民族大团结。你能说出这些图片所反映的内容吗? 以上图片说明从古到今,中央政权非常重视民族关系。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所以我们要搞好民族团结。因为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安定和统一,更没有国家的繁荣富强。 课后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是由多少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A.57

B.56

C.55

D.50

2、中共中央在筹建新中国时,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什么政策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区域自治 D.共同繁荣

3、我国第二橡胶基地是

A.西藏地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4、什么战略的实施使我国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A.科教兴国 B.西部大开发 C.人才强国 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5、被藏族群众称为“活菩萨”的山东援藏干部是 A.焦裕禄 B.史文彬 C.孔繁森 D.王庆喜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歌曲《爱我中华》 请回答:

⑴我国一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⑵中国共产党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什么政策?实行此政策有什么意义?

⑶我国对少数民族实行什么原则?有什么意义?

三、简答题

根据我国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它既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政治制度。到90年代初,我国建立了多少个自治区、州、县?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B

5、C

二、材料解析题

⑴55 ⑵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

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国家还实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政策,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

三、问答题

5个;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第12篇:民族团结教案

授课内容: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授课要求: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

授课目的:通过对《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学习,使学员们对新疆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并能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新疆的历史、民族和宗教,充分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授课方法: 授课人: 课 时: 授课过程:

一、新疆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

1、新疆的地理位置

新疆——一个美丽富饶,瓜果飘香,充满众多民族特色文化及悠久历史的地方。在这里生活着一群热情好客、能歌善舞、善良而勤劳的人们。新疆位于祖国的西北部, 处于东半球的中经度和东到以北的中纬度,东西横跨经度的22°50’,最长达2000公里,南北纵越纬度14°30’最宽为1600公里。东南面分别与甘肃、青海、西藏相邻,从东北至西南同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8个国家接壤。新疆的总面积为166.4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6,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新疆边界线长达5600公里,约为全国陆地国界的1/4,是我国边境线最长的省区。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心,四周有阿勒泰山、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阿尔金山等高山环绕,天山横亘中央,把新疆分割为南、北两大部分。地形特色是基本地貌轮廓及统称“三山夹两盆”。所谓的“三山”指新疆境内从北到南排列分布的阿勒泰山,天山,昆仑山{诸山条},“两盆”是指分别在三座山脉之间的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就是这样一块热土造就了善良朴实的新疆人,显而易见新疆也成为了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的行政管理

新疆的地理位置于是,西、北方向的陆上交通自然就成为当时人们的最佳选择。西、北二者相比,北方雪原阔山,路极难行,尤其是对于农耕民族而言;而西向黄河上溯,再入河西走廊,进入新疆西去自然是古代中国人对外交往比较好的途径。

新疆独特的地理地貌特征不仅使古代中原文化向西辐射扩展,进入天山南北及以西地区成为可能,也使新疆与外界的交往联系自人类有史以来就存在着天然的东倾性。它对于新疆地区很早以前就与中原地区进行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保障汉代以后新疆成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组成部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国家主权原则的重要体现——对其所在领土拥有最高统治权或管辖权。确定主权归属的原则——国家是否对这一地区直接进行行政管理及是否有效的控制。

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 汉朝设 “西域都护”管理军政事务,府治在乌垒城(今轮台县策大雅南),郑吉被任命为首任都护。“西域都护”承担着管理保护整个天山南北各地重任。“西域都护”的建立,标志着天山南北自此成为我们统一多民族伟大国家的组成部分。1990年,甘肃考古工作者在敦煌附近汉晋时代的驿站——悬泉发掘出汉简2万余枚,其中有关于西域都护府设立的时间问题。自郑吉为西域都护至西汉末,前后任西域都护者18人,姓名见于史册的有10人,除郑吉外,还有:韩宣、甘延寿、段会宗、廉褒、韩立、郭舜、孙建、但钦、李崇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对西域的管辖一直没有中断。汉文木简记载了晋对西域上层人物的册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给西域上层人物的印章。

唐朝统一西域:630年唐灭东突厥汗国,设西伊州,632年改为 “伊州”。640年设西州、庭州,并设安西都护府于西州,驻地交河城。647年移安西都护府于龟兹。657年平定西突厥贵族阿史那贺鲁之乱,西域完全统一。702年,唐朝设立北庭都护府(709年晋级为 北庭大都护府)。

元朝1251年,窝阔台汗建立“别失八里行尚书省”(今吉木萨尔)。行尚书省的设置,反映了蒙古汗廷对西域政治统治的强化。 行省制度在西域的出现,体现了中央政府对这一地区实施管理的新举措,是中央政权对西域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一次大变革。

清朝对新疆地区的政治管辖,就规模和范围而言在新疆历史发展上都是空前的,清政府对新疆的治理政策,因较多地注意到当地社会发展的实际和需要,故对近代我国西北边界的形成和新疆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1759年,清朝最终完成了统一新疆,安定西北边陲的大业。 伊犁将军府是清朝在新疆的最高军政长官。 其下分南北三路。

北路:设伊犁、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各一人。 南路:设喀什葛尔参赞大臣一人。 东路:设乌鲁木齐都统一人。

另外在哈密等城还设有办事大臣、领队大臣清朝制定的行政制度 新疆东部:巴里坤、乌鲁木齐以东实行州县制;新疆南疆:维吾尔族聚居地实行伯克制;哈萨克族、蒙古族,哈密、吐鲁番的维吾尔人中实行“扎萨克”制。

1884年新疆建省,首府迪化,首任巡抚—刘锦堂,首任布政使——魏光焘。1902年全疆设有四个道,下辖6个府、10个厅、三个州、23个县,新疆省的行政区划日益完善。

3、历代中央政府在新疆设立的军事机构与驻军

在国家的领土上设立军事机构和驻军是国家主权的标志。 汉代:西域都护府兼有行政和军事职能,它的建 立,标志着汉朝政府正式在西域行使有效的军事管辖权。唐代:设安西、北庭都护府,下设军、守捉、城、镇等军事机构,所属军队每年换防。唐朝在西域行使驻军权。唐朝政府还把在内地实行的府兵制度推行到了西域地区,吐鲁番出土文书有“竞愿展效贼庭,用表诚心报国”等内容,说明唐朝除了从内地调兵遣将镇守外,西域本地的民众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元朝:驻军有蒙古军、汉军和新附军,同时还设立大量驿站,以便于军队和物资的调拨。清朝:伊犁将军府兼理军事,满、蒙古等八旗 军队长期驻守新疆。在边境设有卡伦(三种),驻卡官兵巡检。

4、历代中央政府在新疆实施的赋税制度和法律制度

(1)、在所辖领土内,征收赋税,推行中央政府统一的法律制度,是国家行使主权的重要标志之一。

(2)、作为国家主权标志的立法权和司法权,在历代中央政府管理西域的过程中,除保留了当地民族的习惯法外,还把中央政府的各种法令推广于新疆地区。

5、新疆各族人民对祖国的认同

在封建社会,中国人的国家观念,往往把专制君主、君主世袭的王朝视为国家认同的对象,它反映了当时中国各族人民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朴素的认同观。

一、国家与国家主权 第一,国家的产生及其特点

国家→产生→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

特点→第一,国家是按地域而非以血缘关系来划分它所管辖下的居民和统治范围 。

第二,国家建立了特殊的公共权力(军队、警察、监狱等强制机关)。 (1)构成近代国家的四个要素:国民、领土、政府、主权 (2)、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对内主权——最高统治权或最高管辖权,既最高立法权、最高统治权、最高司法权。对外——是指国家的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独立权是指国家有权根据自己的意志决定和管理自己国家的内部和外部事务;平等权是指每个主权国家,不分大小和强弱,都可以在自己领土范围内拥有最高权力;自卫权是指国家为了维护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而对外来侵略或威胁进行防卫的权力。

二、国家与民族

区别:产生原因不同: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民族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结成的人类共同体。消亡规律不同:“首先是阶级消亡,而后是国家消亡,最后是民族消亡”。表现形式不同:国家是以地域来划分民族,并以公共权力来维护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国家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复合式的。民族则是以共同地域、语言、经济、心理等为标志。疆域:国家有明确的疆界,在单一民族国家中民族与国家的疆界是相同的,多民族国家则不同。

联系:国家与民族的构成来看,个人是构成国家和民族的基本单位,人民是国家四要素之一。两者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国家运用其公共权力的强制暴力限制分裂活动,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往,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民族的团结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又可促进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两者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国家运用其公共权力的强制暴力限制分裂活动,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往,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民族的团结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又可促进国家的稳定与发展。疆域的变化来看,国家的疆域因国力的盛衰而变化;民族的地域则因迁徙、流动、分化、融合而改变。民族分布的区域与国家的疆域常常交错重叠,有的民族则分布于几个国家。

二、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区域

新疆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生活的地区,被称之为“世界人种博物馆”。就我们已知的新疆二千多年历史中,新疆地区作为一个古代部族、民族频繁迁徙汇融的大舞台,众多民族在此登台表演,恣肆展示,留下了千古不灭的活动印迹。

事前时期包括:旧石器、新石器、青铜器、铁器四个时期。新石器遗址在新疆各地都有发现,比如哈密的三道岭、吐鲁番交河故城和阿斯塔纳以及巴州的孔雀河下游河谷地带等等,都有大量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出土遗留物的出现,这都说明了,新疆早期社会就有人类居住。

在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部落、民族在新疆聚居。新疆居民的族属,从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开始才有明确的记载,当时主要有:塞、月氏(音:肉支)、乌孙、羌、匈奴和汉人。

塞人,原游牧于东起伊犁河、楚河流域,西抵锡尔河地区。因被月氏排挤而西迁,一部分退至锡尔河北岸,另一些南下帕米尔,散居各地。月氏人,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时期活动于河西走廊到塔里木盆地的广大地区,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汉之际最为强盛。公元前176年前后,受匈奴的攻击,被迫向伊犁河流域迁徙,驱走那里的塞人而居其地。乌孙,最初活动于河西走廊。秦末汉初,受月氏人的攻击而依附于匈奴,后在匈奴的支持下,袭击月氏人,并将其逐出伊犁河流域。羌人,最初活动于黄河中上游地区。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一部分羌人经河西走廊,沿祁连山、昆仑山向西迁徙,从而在新疆留下了足迹。匈奴人,主要是在公元前176年前后进入新疆的。汉人,是较早进入新疆地区的民族之一。公元前101年,汉朝军队开始在轮台、渠犁等地屯田,后来扩大到全疆各地,各屯田点成为汉人进入新疆后最初的分布区域;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设立以后,或为官、或从军、或经商,进入新疆的汉人连续不断。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时期,是中华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迁徙往来频繁,又有许多古代民族进入新疆,如柔然、高车、(厌左加口旁)哒、吐谷(音:玉)浑等。柔然,是北方草原古老民族东胡人(中国古族名)后裔,五世纪初兴起于蒙古草原,公元402年建立了强大政权,同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争夺西域。高车,亦称敕勒、铁勒,最初游牧于贝加尔湖及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公元487年,高车副伏罗部首领阿伏至罗与其弟穷奇率所属十余万部落(户)西迁,在车师前部(今吐鲁番交河故城)西北建立高车国。(厌左加口旁)哒,起于塞北(古指长城以北地区),五世纪末东进塔里木盆地,南攻月氏,建立政权,并越过帕米尔高原,曾一度控制南疆部分地区。吐谷浑源于鲜卑(中国古族名),四世纪初自辽东(泛指辽河以东地区)西迁,逐渐控制了今甘南(甘肃南部地区)、四川和青海地区的氐(中国古族名)、羌等民族,建立政权。

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时期,突厥、吐蕃等古代民族对新疆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突厥是公元六世纪到八世纪活跃于中国西北和北方草原的古代游牧民族。公元552年突厥首领土门打败柔然,以漠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区)为中心建立政权,尔后分裂为东西两部,为争夺汗权争斗不休。八世纪中叶,东、西突厥汗国相继灭亡,其后裔融入了其他民族之中。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六世纪末兴起于青藏高原,占领青海后,开始与唐朝争夺西域。公元755年,中原地区爆发“安史之乱”(唐代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大批驻守西域的唐军调往内地,吐蕃乘机占领南疆及北疆部分地区。

公元840年,大批回鹘人进入新疆。回鹘,原称回纥,是铁勒(中国古族名)诸部之一。最初活动于色楞格河和鄂尔浑河流域,后迁居土拉河北。公元744年,发展壮大了的回鹘于漠北建立政权,并两次出兵帮助唐朝中央政权平息“安史之乱”。公元840年,回鹘汗国因自然灾害侵袭、统治集团内讧及黠戛斯(中国古族名)的进攻等原因而崩溃,其部众大部分向西迁徙。其中一支迁往今吉木萨尔和吐鲁番地区,后建立高昌回鹘王国;还有一支迁往中亚草原,分布在中亚至喀什一带,与葛逻禄、样磨等民族一起建立了喀喇汗王朝。自此,塔里木盆地周围地区受高昌回鹘王国和喀喇汗王朝统治,当地的居民和西迁后的回鹘互相融合,这就为后来维吾尔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124年,辽朝(公元916年-1125年)皇族耶律大石率众西迁,征服新疆地区,建立西辽政权,一批契丹人(中国古族名)由此进入新疆。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率军进入新疆后,把他征服的地方分封给其子孙。回鹘人进一步同化、融合了部分契丹人、蒙古人。

瓦剌,是明代(1368年-1644年)对漠西蒙古的总称,初分布于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后不断向额尔齐斯河中游、伊犁河流域扩展。十七世纪初,逐渐形成了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四部。十七世纪七十年代,准噶尔占据伊犁河流域,成为四部之主,并统治南疆。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清朝(1644年-1911年)政府为进一步加强新疆边防,从东北陆续抽调满、锡伯、索伦(达斡尔)等族官兵驻防新疆,他们成为新疆少数民族中的新成员。以后,又有俄罗斯、塔塔尔等民族移居新疆。至十九世纪末,新疆已有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回、柯尔克孜、满、锡伯、塔吉克、达斡尔、乌孜别克、塔塔尔、俄罗斯共13个民族,以维吾尔族为主体,形成了新的多民族聚居分布格局。

民族间的相互融合和不断新生是新疆民族发展演变进程的常态和趋势。这不仅是新疆民族史,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史演变的重要特征之一。多民族演变发展的历史铸就今天新疆多民族分布的基本格局现状,更构成新疆多元文化光彩灿烂、生生不息的历史源泉。新疆历史上多民族分布聚居的事实,以及各民族的迁徙活动和相互交往使各民族之间自然地形成团结、互助、和谐为主的民族关系,这种以和谐为主导的民族关系推动和促进了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长期的共同劳动、生活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的混杂、接触、交往、融合成为一种社会常态,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肉联系。推及今日,新疆各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社会现实确实是有历史积淀作为其基础的。

三、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区域

新疆作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和枢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早在伊斯兰教传入前,祆教、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等多种宗教,就相继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新疆,与当地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一起在各地流传。伊斯兰教传入后,新疆不仅继续维持了多种宗教并存的局面,而且又有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传入。

在外来宗教传入以前,新疆的古代居民信仰本地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及由原始宗教发展而成的萨满教。至今新疆的一些少数民族都还程度不同地保留着原始宗教和萨满教的观念及遗俗。

公元前四世纪前后,产生于古代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即中国所称之祆教(俗称拜火教)经中亚传入新疆。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祆教流行于新疆各地,吐鲁番地区尤为盛行。当时的高昌政权专门设置了机构和官员来加强对祆教的管理。新疆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历史上曾信仰过祆教。

公元前一世纪前后,产生于印度的佛教经克什米尔传入新疆。不久,佛教就在各地统治者的大力推行下,发展成为新疆的主要宗教。佛教鼎盛时期,在塔里木盆地周缘各绿洲,佛寺林立,僧尼众多,还形成了于阗、疏勒、龟兹(音:秋词)、高昌等著名的佛教中心。新疆佛教在造像、绘画、音乐、舞蹈、寺院和石窟建筑艺术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丰富了中国和世界文化艺术宝库。

公元五世纪左右,中国内地盛行的道教随着汉人的不断到来传入新疆。但是传播范围不广,主要盛行于汉人比较集中的吐鲁番、哈密等地。直到清代,道教才传播到全疆各地。

公元六世纪前后,摩尼教由波斯经中亚传入新疆。九世纪中叶,以摩尼教为国教的回鹘西迁新疆后,促进了摩尼教在新疆的发展。信仰摩尼教的回鹘人在吐鲁番地区建造寺院,开凿洞窟,翻译经典,绘制壁画,弘扬摩尼教教义和文化。在摩尼教传入前后,景教(基督教的早期派别聂斯脱利派)也传入了新疆,但早期传播不够广泛。到元朝(1206年-1368年)时,才因为大量回鹘人接受景教而兴盛起来。

九世纪末十世纪初,伊斯兰教经中亚传入新疆南部地区。十世纪中叶,信仰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发动了对于阗佛教王国历时四十余年的宗教战争,于十一世纪初灭亡于阗,把伊斯兰教推行到和阗地区。十四世纪中叶起,在察合台汗国(蒙古成吉思汗二子察合台在西域建立的藩属国)的强制推行下,伊斯兰教逐渐成为察合台汗国的蒙古人、维吾尔人、哈萨克人、柯尔克孜人、塔吉克人等信仰的主要宗教。十六世纪初,伊斯兰教最终取代佛教成为新疆的主要宗教。

伊斯兰教成为维吾尔等民族信仰的主要宗教后,原来主要由这些民族信仰的祆教、摩尼教、景教在新疆随之逐渐消失,但佛教、道教仍然存在。从明朝起,藏传佛教还有了重大发展,成为与伊斯兰教并列的新疆两大主要宗教。十七世纪后期,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阿帕克和卓借助藏传佛教的力量,消灭了自己的政敌黑山派和卓势力,并灭亡了叶尔羌汗国(蒙古察合台汗后代于1514年-1680年间以今莎车为中心建立的地方政权),足见当时藏传佛教势力之大。大约从十八世纪起,基督教、天主教相继传入新疆,佛教、道教和萨满教也有了较大发展。这些宗教的寺院、教堂遍布天山南北,有些穆斯林甚至改信了基督教等其他宗教。

历史上,新疆的宗教虽然一直在不断演变,但自从外来宗教传入以来所形成的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却一直保持下来。现在新疆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包括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萨满教在一些民族中仍然有较大影响。随着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和对宗教事物的依法管理,各个宗教都步入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四、改革开放后的新疆

新疆在经历改革开放后,在新疆居住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从以前的普遍贫穷到总体小康生活做出了一个历史性的大跨越。 解放前新疆生产关系发展不平衡,经济基础薄弱,人民生活困苦,几乎没有现代工业,卫生事业十分落后,是我国严重缺医少药的地区之一,解放后人口数量和素质明显增长和提高。50多年来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工业从无到有,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新疆经济基础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提高,经济规模扩大,各项社会实业进步,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较快的省份之一。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2001年,新疆国内生产总值达1485.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2年增长41.9倍,年均递增8.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166元提高到2001年的7913元。2001年财政收入已达178.07亿元,比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时的1.73亿元增长了101.9倍。产业结构得到不断调整和优化,2001年,

一、

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9.4%、42.4%和38.2%,与1955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3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6.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8.7个百分点。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经过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开发建设,新疆的农田灌溉网络初步形成,现代化装备水平提高。到2001年,农业机械总动力880.85万千瓦,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83.29万吨,农村用电量25.45亿千瓦时;全疆总播种面积达到3404.12千公顷,比1955年扩大1倍;粮食、棉花、甜菜总产量分别达到796万吨、157万吨和455万吨,比1955年分别增长4.4倍、61.5倍和4550.2倍。久负盛名的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哈密瓜等远销国内外市场,特色园艺业、种植业近年来迅速发展。农牧结合、依靠科技的现代畜牧业不断发展,2001年,牲畜年末存栏4603.78万头,比1955年增长1.8倍。新疆已成为全国最大商品棉、啤酒花和番茄酱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和甜菜糖生产基地。

工业实力迅速增强。新中国成立初,新疆仅有工业企业363个,年产值0.98亿元。2001年,全区已有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6287个,工业增加值为450亿元;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成数倍增长,原油1946.95万吨,原煤2819.61万吨,棉纱30.27万吨,发电量197.62亿千瓦小时,分别比1955年增长590.78倍、42.68倍、80.8倍和358.3倍;机制糖41.98万吨、钢131.83万吨、水泥981.29万吨、化肥72.9万吨。工业实力大大增强,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导力量,包括石油、石油化工、钢铁、煤炭、电力、纺织、建材、化工、医药、轻工、食品等资源工业为主体的门类基本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工业体系。

水利建设成就显著。根据“绿洲生态,灌溉农业”的特点,新疆展开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全面启动塔里木河综合治理工程,先后四次从博斯腾湖向下游调水10.5亿立方米。以克孜尔水库、和田乌鲁瓦提水利枢纽等为代表的一批现代大型水利工程和大批干支渠及其防渗工程的建成,使全区的引水量、水库库容和有效灌溉面积迅速增加。到2000年已建成水库485座,总库容达到67.16多亿立方米,分别是1949年的162倍和200倍,总灌溉面积338.8万公顷;建成防洪堤坝5129公里,是1949年289公里的17.7倍。

交通运输业突飞猛进。新中国成立前的新疆,人们远行、运物主要借助畜力,现代交通基本空白。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多年来,新疆的交通运输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62年底兰新铁路铺轨到乌鲁木齐,结束了新疆没有铁路的历史;1984年全长476公里的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西段建成通车,1990年全长460公里从乌鲁木齐至阿拉山口的兰新铁路西线顺利建成通车,贯通第二亚欧大陆桥;1994年兰新铁路复线建成通车,1999年全长975公里的南疆铁路库尔勒西至喀什段建成通车;到2001年,正线营运里程已达3010.4公里。1949年新疆只有几条简易公路,通车里程仅3361公里,到2001年底,全区公路通车里程已达8.0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28公里,一级公路230公里,二级公路5558公里;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沙漠公路,是世界上首次在流动性大沙漠上修筑的长距离等级公路;目前已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以7条国道为主骨架,东联甘肃、青海,西出中亚、西亚各国,南通西藏,并与境内68条省道相连接,境内地市相通,县乡相连的公路交通运输网。新疆民航现已新建扩建了乌鲁木齐等11座机场,开通了乌鲁木齐至阿拉木图、塔什干、莫斯科、伊斯兰堡的国际航线,至香港的包机航线和跨省(区)航线及自治区区内航线92条,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连接国内外65个大中城市和区内12个地、州、市的空运网,通航里程已达16.18万公里。

通信设施与全国发展水平同步。新疆目前已先后建成了乌鲁木齐经奎屯、博乐至伊犁,奎屯经克拉玛依到阿勒泰,吐鲁番经库尔勒、阿克苏、喀什至和田的数字微波干线电路;南北疆数字微波工程,西安经兰州、乌鲁木齐、伊宁到霍尔果斯口岸的四条群干线光缆;乌鲁木齐经吐鲁番、库尔勒、若羌从茫崖出疆的第二出疆光缆,亚欧光缆;乌鲁木齐至南北疆及各主要地州市光缆。全疆所有县市均已实现全国电话长途直拨,全疆电话数达262.6万户。数据通信网、多媒体通信网发展迅速,相继建成了覆盖各地州市的ATM宽带网,并开展了IP宽带网城域网的建设。移动通信网络能力大幅提高,建成了覆盖全疆的移动网,全区移动通信交换机容量已达292.4万户。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现汇贸易、边境小额贸易、来料加工、补偿贸易、旅游购物贸易等一系列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使新疆对外贸易蓬勃发展。到2001年,新疆与11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产品达到22类上千个品种,其中出口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商品10种,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已达17.7亿美元。出口产品的结构不断改善,由附加值较低的初级大宗产品扩展到附加值较高的机电设备、精密仪器等产品,目前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的比重已上升到67%。作为国家实施沿边开放战略的重点省区,新疆已经逐步形成了沿边、沿桥(亚欧大陆桥)和沿交通干线向国际、国内拓展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

旅游业蓬勃兴起。依托神奇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绚丽多彩的风俗民情,新疆旅游业的发展令人瞩目。2001年,新疆接待国际旅游人数27.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9856万美元;国内旅游人数达到839.3万人次,旅游收入71.8亿元。旅游接待能力迅速扩大。2001年,全区已拥有涉外饭店250个,其中星级饭店(酒店)173个。旅游业已成为新疆国民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一切都反映了中央政府对新疆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家通过适当的制度、政策、投资等系列化的支持、保障,从根本上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经济、科技、社会的基本条件,从而缩小区域间发展水平的差距,实现共同繁荣的目标,同时培育新疆自身的综合发展能力,实现快速、高效的发展农业、工业、水利、交通、通信、外贸、旅游,使得新疆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呈现出新疆稳定、繁荣、富强、文明的新局面。

今天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进程,以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应是包括新疆各民族在内的我国境内56个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新疆各民族,包括历史上已经消失的古代部族和民族都为开发、建设、保卫新疆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都是新疆这块热土上的主人,新疆各族人民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中华文明宝库,同样构成现在正在崛起的强大的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今天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体认同感正是建立在这个雄厚基础之上的,所以她坚如磐石,牢不可破,是任何人都抹杀不了、破坏不了的。 也相信新疆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建设美好家园,会使得新疆的明天更加美好。 思考题:

1、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2、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3、国家主权表现在哪些方面?

4、如何认识国家与民族的关系? 讨论题:

1、为什么说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13篇:民族团结教案

课型 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文化,更多地接触人类文化传承.·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索,观察我国不同民族的特征.·学习用各种方法去表现.重点难点: 对各民族人物相貌特征、服饰装扮、风俗习惯的把握.并通过自己的概括加以表现.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类有关各民族人种的图片、影视、文字的资料,各类表现不同民族人物的作品.·学生准备:收集各类有关各民族人物的图片、影视、文字的资料,各类可用于表现的材料(涂色工具、黏土、色纸等) 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

1、师生一起用收集来的少数民族图片装饰教室.

2、教师引导语:通过我们的美化,我们的教室成了一个少数民族大家园.我们的祖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各自的民族文化,他们的装扮都很特别,服饰都特别美丽,你们想不想来看一看啊? 欣赏与探索

展示图片或播放多媒体演示素材让学生欣赏各民族人物的形象.

以小组为单位,欣赏同学们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介绍我了解的民族 着重介绍其三大特征: 相貌特征 服装打扮 风俗习惯 ·赏析与讨论

引导语:这些精美的服饰不知吸引了多少画家深情的画笔.观看不同的表现各种族人物的美术作品.·创作与表现

分析各类作品的表现方法,讨论自己想用什么方法去表现.教师示范,并强调注意点: 抓住特征 概括特征

夸张特征(注重细节) 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大胆表现.·展示与评价: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为作品附以简单的文字说明,如对所画的人物种族及习俗的介绍等

3、互相观摩作品,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学习评价建议

1、能否通过查阅资料,自我探索学习.

2、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形体动作、介绍自己的作品,并愿意接受不同的意见.课程资料: 中国各民族饮食文化习俗

一、回族

回族在我国人口较多、分布较广,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主,在甘肃、陕西、贵州、青海、云南、北京、天津等省、市、自治区也有大小不等的回族聚居区.回族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中叶,由阿拉伯和波斯的穆斯林商人传人我国,在西北地区的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乌孜别克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中广泛流传, 信徒很多,回族各方面习俗均受伊斯兰教的影响,从结婚、婴儿出生、死亡均由阿訇主持.阿訇是波斯文的音译,是对伊斯兰教的学者或教师的尊称,在中国是伊斯兰教宗教职业者的统称.开斋节,是穆斯林的两大节日之一.时间是回历(即希古拉历)的9月29日或10月1日,在我国新疆地区又称肉孜节.按伊斯兰教规定,回历9月为斋月,穆斯林要斋戒一个月,到斋月结束时要寻看新月,见到后次日开斋,如未见到,则开斋顺延,但一般不会超过三日.开斋节前,穆斯林要按本人家中人口向穷人发放开斋捐(相当于一人一天的生活费).钱物均可,并做开斋节的拜功等.节日上午,穆斯林要淋浴、刷牙.穿最好的衣服.去清真寺举行\"合礼\"仪式等庆祝活动,尔后互祝节日幸福快乐.一般的家庭都备有各种佳肴.宴请宾朋,互相赠送礼物.开斋节一般为期三天.

回族人一日三餐,饮食习惯与汉族差别较大.回族日常饮食因聚居各地区的主要农产品不同而略有变化,以面粉、大米为主,辅以玉米、豌豆等杂粮.回族人喜欢吃牛、羊、鸡、鸭肉和带鳞的鱼类,爱吃蔬菜.但不吃马、驴、骡、狗的肉,尤其忌食猪肉.不食动物的血液,不食自死的禽畜和非穆斯林宰杀的牲畜和牛羊肉罐头.也不吃非清真店制作的食品.回族人热情好客,总以好茶好饭款待客人,还以给客人加菜加饭为敬.回族一般不嗜烟和酒,喜欢喝茶.回族给客人倒茶、端茶等都使用右手,客人要双手相接,否则视为无礼.

二、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占新疆总人口的3/5.大部分聚居在天山以南.伊犁等北疆各地也有散居.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家庭、婚姻、饮食等诸方面均受到宗教的影响.因此.具有信奉伊斯兰教民族所共有的饮食禁忌,禁食猪肉、驴肉、骡肉、狗肉、动物血及自死的牲畜.维吾尔族人讲究卫生,尤其注意饮水清洁.吃饭时,不能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也不能随便到灶台前面.盛饭或与人交谈时禁忌吐痰,吃剩的残骨要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布上.不可乱扔.维吾尔族饮食很有特色,一种用白面或玉米面在特别的火坑中烤制而成.形似面饼被称为\"馕\"的食品是维吾尔族家常主食之一.在维族村镇上,家家户户都修有馕坑.维族人吃馕是有讲究的,都是用手掰开后再食用,不允许拿着整个馕咬食.烤羊肉串是维吾尔族的传统食品,烤出的肉味鲜、香辣,很有特色.抓饭、拉面也是维族人喜爱的食品.副食品有牛、羊、鸡肉和各种蔬菜,但不吃素菜.做菜必须加肉.

维吾尔族同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一样,特别重视三大宗教节日.尤其视\"古尔邦节\"为大年,庆祝活动极为隆重,沐浴礼拜,宰牛杀羊馈赠亲友.接待客人.节日的筵席上,主要有手抓饭、馓子、手抓羊肉、各式糕点、瓜果等.维族人喜食水果,这与新疆盛产葡萄、哈密瓜、杏、苹果等果品有关,可以说瓜果是维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

三、藏族

藏族主要分布在辽阔的青藏高原,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的藏族自治州、藏族自治县.藏族信喇嘛教,喇嘛教对藏族的文化和风俗有深远的影响.在饮食上.藏族人忌食奇蹄五爪类、禽兽类,如马、驴、骡、鸡、鸭、鹅等.大部分地区的藏族也不食海味及鱼类.藏族可以食用的是偶蹄动物的肉,如牧养的牛、羊、野生的鹿等,蹄都是双瓣的,即偶蹄,其肉才是可以食用的.藏族牧民的饮食多为一日四餐,早7点第一餐.多食糌粑,喝酥油茶,10点吃第二餐,午后2点食第三餐,亦称午餐,以食用肉食为主.晚8点吃第四餐,食品以粥为主.总体上牧民们以牛、羊肉和奶茶为主要食物,奶制品有酥油、酸奶、奶酪等.农区藏民的饮食以粮为主,蔬菜为副.糌粑是藏族的日常食品,它是由青稞或豌豆经炒熟磨粉而成,再经数道加工调配工序制成粑食.粑食营养丰富,香酥甘美,不仅藏族终生食用,居住在藏区的其他民族也喜欢.藏族日常生活不能没有茶,酥油茶是藏族人时刻不可缺少的饮料佳品.青稞酒是藏民过节必备的饮料.习惯上,青稞酒多指青稞啤酒,此酒黄绿清淡、酒香甘酸.在西藏,除僧人依教规忌酒外,藏族男女老幼几乎都

喝青稞酒.

四、蒙古族

蒙古族,半数以上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东三省、新疆、甘肃、青海等地.各地蒙古族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生产发展状况的差异,在饮食习惯上也不尽相同.在牧区,蒙古族以牛羊肉、乳食为主食,史书以\"游牧民族四季出行,惟逐水草,所食惟肉酪\"来形容游牧生活形成的饮食习惯.烤肉、烧肉、肉干、手抓肉均为蒙古族家常食品,其中手抓肉最有名,四季都可以食用.而吃全羊则是宴请远方宾客的最佳食品.吃全羊

有两种做法:一是煮食,即把全羊分解为数段煮熟,在大木盘中按全羊形摆放好,就可食用.二是烧全羊,把收拾干净的整羊入炉微火熏烤,最后刀解上席,蘸板盐食用.炒米也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食品,可干嚼可泡奶,是牧民外出放牧的极好食物.乳食是蒙古族居民一天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奶食、奶茶、奶油、奶糕等均为蒙古族根据季节变化经常食用和饮用的食品.此外,夏季里人们还喜食酸奶,或拌饭或清饮,以清暑解热.蒙古族牧区夏天还喜欢饮马奶酒.在农区、半农半牧区,蒙古族因与汉族杂居.所以饮食习惯已逐渐与汉族大体相同.农区的蒙古族主食以玉米面、小米为主,杂以大米、白面、黄米、荞面、高梁米.随着温室、塑料大棚的普及,农区蒙古族食用蔬菜的品种不断增加.在菜肴烹制上,农区以炖、炒为主.也加以烧烤,吃些牧区食品如手抓肉、奶制品等.蒙古族农民多保留了牧区的好客习俗,

来了客人要先敬茶,无茶或不沏新茶皆为不恭,而且以\"满杯酒、满杯茶\"为敬,不同于\"满杯酒、多半杯茶\"的汉族习俗.蒙古族豪放、粗犷、开朗热情.待人诚恳、实在,处处显现出塞外草原博大的胸怀.

五、朝鲜族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辽宁省丹东地区.朝鲜族比较讲究卫生,讲究礼貌,特别是敬老美德受到各民族人民的称赞.朝鲜族聚居区盛产大米,主食以米饭为主,其次是冷面和米糕.米糕的品种多,有打糕、切糕、发糕等.朝鲜族口味以咸辣为主,咸菜品种丰富,式样美观,非常可口.辣椒是每个朝鲜族家庭必备的调味品,朝鲜族嗜辣,决不比四川、湖南人逊色.朝鲜族的饮食特点之一是每餐必喝汤,最讲究的是汤浓味重的浓白汤.常用于吊汤的原料有牛肉、鸡肉、狗肉、兔肉等.朝鲜族的烹调方法以煎、煮、炒、氽、烤等为主,菜肴多清淡、软烂、爽脆.朝鲜族对猪肉的消费量相对较少.朝鲜族不喜欢吃羊肉、河鱼,也不喜欢吃馒头.朝鲜族喜欢吃狗肉、牛肉、鸡、蛋品、海味、大酱和泡菜等.常以狗肉招待客人,狗肉的食法极有特色,将煮好的狗肉撕成丝,配以葱丝、姜末、蒜末、香菜、精盐、熟芝麻,食之不腥,香辣爽口.

六、傣族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和德宏地区,在临沧、大理和丽江等

地也有分布.傣族聚居地盛产水稻,傣族人以大米为主食.最喜欢吃糯米,而且能用糯米加工食品,如把糯米装入香竹中烤制成竹筒饭,用芦叶把糯米、花生包成粽子,用米浆蒸成卷粉.用油炸成糯米油果、糯米卷等.傣族人口味喜欢酸、辛辣和香味.其烹调方法主要有蒸、烤、煮、腌等.其中烤鱼很有特色,做法是先去除内脏,把葱、蒜、姜、辣椒剁成泥,放在鱼腹内,然后用香茅草包扎好,放在暗火上慢慢烤至焦黄.酥香而嫩.傣族人以酸竹煮鸡、煮鱼等视为待客的最佳菜肴.傣族的\"南米\"(即酱)风味独特,在用番茄酱及花生、青菜、鱼、竹笋等为主料制成的各种酱中螃蟹酱最为名贵.\"南米aa的吃法多种,有的用糯米饭蘸着吃,有的则同时做几种酱,然后备各种青菜或煮熟的南瓜等,不同的菜蘸食不同的酱吃.傣族人爱饮酒和茶,会自己酿酒.吃饭时不喝酒,而是在饭后或空闲时饮用.

七、羌族

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的西北山区.羌族居住地山高坡陡.石头多土地薄.气温较低.羌族聚居地主要产玉米、洋芋(马铃薯)、小麦、青稞、荞麦和各种豆类,但产量都不高.蔬菜有白菜、萝卜、青菜等.羌族人平日吃两餐饭,多为\"玉米蒸蒸\"(玉米粗渣粒,先煮后焖而成),晚饭多为稀饭加馍馍,晚上还喜欢吃\"砣砣肉\".喝白酒.\"砣砣肉\"用猪膘(腊肉)切成拳头大.与豆菜同煮,吃时每人一砣.羌族的主食还有金裹银、荞面条、面疙瘩、酸汤面、玉米汤圆、炒面、馍馍等.副食品常见的有酸菜、砣砣肉、白豆腐、油炸洋芋片和腊肉

等.羌族人吃马肉、狗肉和野兽肉.北川产的\"羌活鱼\".形似四脚蛇,羌民也吃.还喜欢吃猪肚子骨头.猪肚子骨头的制作方法是:宰猪时,将猪骨头剔下剁短,装进猪肚里,放火坑上蕉制,再挂户外晾起来,吃时从中取出些骨头熬汤.羌族著名的土特产有茂汶和北川的花椒及茶叶.羌族人饮料主要是酒和茶.用青稞、玉米等酿制的醉糟酒,饮用时用长竹管咂吸.城镇羌民清晨也有喝早茶的习惯.

八、白族

白族,大部分居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散居于昆明、元江、丽江等地.大理自治州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薯类、荞麦等,经济作物有甘蔗、烤烟和茶叶.河湖盛产鱼类,山区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白族人以稻米、小麦、玉米、荞麦和马铃薯为主食,蔬菜品种多.还善于腌制肉类和咸菜,还能自制蜜饯、苍山、雪炖甜梅等果品.节庆时,白族喜欢用糯米或小麦、大麦酿造白酒、水酒,平时嗜好酸、凉、辣味饮食.大理州洱海以产鱼著称,尤以弓鱼最有名.人们喜食沙锅菜.沙锅鱼的做法是将火腿片、嫩鸡块、冬菇、腊肝片、玉兰片、豆腐等十几种原料按比例与鱼放人沙锅内.加上胡椒、八角、盐等调味品,置于火上用微火炖熟,此菜味道极鲜.\"乳扇\"是大理州的名特产品.乳扇一般由羊乳制成,制作并不复杂,但要求精细.先将羊乳放在锅中,再点酸水(可用明矾等),当羊乳呈半固态时,用竹筷往上挑成扇状,放在簸箕内晒干,乳扇可以生食或煮食,以煎食

最为普遍.

九、苗族

苗族半数以上居住在贵州,其余分布在湖南、云南、广西、四川等地.苗族人食物以大米为主,辅以包谷、小米、高粱、小麦和薯类等杂粮.苗族人最喜食糯米.副食品主要有瓜类、豆类、蔬菜以及作为佐料的辣椒、葱、蒜等.肉类有猪、牛、羊、鸡、鸭及鱼类.苗族人口味以酸、辣为主,尤其喜食辣椒.日常菜肴主要是酸辣味汤菜.酸菜味鲜可口,制作方便,可生食,也可熟食.平时吃新鲜蔬菜或瓜豆,苗家也掺些酸菜或酸汤.令人增加食欲.此外,苗家的酸汤煮鱼是风味名菜,做法是将酸汤加水、食盐煮沸,取鲜活鱼去苦胆,入酸汤中煮制而成,此菜肉嫩汤鲜,清香可口,一年四季都可以做.苗家能加工保存熏制腊肉、腌肉、腌鱼、鱼干、香肠等.其中腌鱼是苗族的传统佳肴.方法是将鲜鱼剖开,去内脏,抹上盐、辣椒粉,放火上方焙烤至半干,然后人坛密封.食时取出蒸熟.此鱼具有骨酥,咸辣适度,清香可口的特点 苗族人还喜欢制作豆腐、豆豉,加工猪灌肠、血豆腐等.爱吃火锅.苗家男女都喜欢酒,大部分人家都能自己酿酒.他们自制酒籼,用土产的糯米、包谷、高粱等酿出芳香的

精华知识少数民族的服装是少数民族在历史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种特色和本民族的习俗,环境都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发生改变了,那少数民族服装就很难保持民族特色了,甚至有可能消失.如果要保持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服饰特色,可以设立民族博物馆,

培养一部分少数民族艺人.这也许能有一定帮助.评价答案是否解决问题(参与评价次)能解决:0次部分解决:0次不能解决:4次是否原创答案(参与评价0次)原创:0次其他答案我们一直支持民族多样性,所以对于民族服饰这特有的文化.我们都要爱护.民族博物馆或是申请非遗.1、汉族

2、蒙古族[服饰特色]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月玛瑙、珍珠、金银制成.蒙古族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似与族相似.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钮扣,格外醒目.

3、回族[服饰特色] 回族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所不同者主要体现在头饰上,回族男子多戴白色或黑色、棕色的无沿小圆帽.妇女多戴盖头,特别是在西北地区:少女及新婚妇戴绿色的,中年妇女戴黑、青色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回族男子在节日或遇有红白喜事时,喜戴白色小帽,妇女则戴披搭式巾帕,巾帕前端遮至下巴,后面披垂于肩头.

4、藏族[服饰特色]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

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5、维吾尔族 [服饰特色] 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的标志之一.早在唐代,西域男性多戴卷檐尖顶毡帽,款似当今的\"四片瓦\".到

了明代,因受阿拉伯和中亚文化的影响,维吾尔族男子削发戴小罩刺绣花帽.清代初期,维吾尔族花帽在用料和款式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冬用皮,夏用绫,前插禽羽.女帽皆用金银线绣花点缀与装饰,喀什干的四楞花帽脱颖而出几乎成了维吾尔族花帽的主流而延续至今.经过各地维吾尔族人民的不断创新,花帽做工愈益精细,品种更为繁多.但主要有\"奇依曼\"和\"巴旦姆\"两种,统称\"尕巴\"(四楞小花帽).

6、苗族 [服饰特色] 假若盛装的苗族姑娘汇聚在一起,那一定会变成一个美丽的银色世界.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 0 公分左右,制做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 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图案.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 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更显的高贵富丽.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只有两只衣袖才呈现出以火红色为主基调的刺绣,但袖口还镶嵌着一圈较宽的银饰.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苗家银饰的工艺,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苗家姑娘的裙子叫百褶裙,但实际上一条裙子上的褶有5 0 0 多个,而且层数很多,有的多达

三、四十层.这些裙子从纺织布到漂染缝制,一直到最后绘图绣花,都是姑娘们自己独立完成,再加上亲手刺绣的花腰带,花胸兜,真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精选回答:更

多>>热门专题中国古代韵文专家熊笃教授疾呼,清明节期间,正是提倡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时节

汉族

是中国的主要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饮食

汉族主食以稻米、小麦为主,辅以蔬菜、肉食和豆制品,茶和酒是汉族的传统饮料.满族(满文: 拉丁化满文:manju),即满洲族,古称女真.满族饮食

在东北地区仍可见到许多满族的风俗习惯.满族人禁忌狗肉.满族人休闲时,喜好玩嘎拉哈.蒙古族是东北亚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蒙古民族的服饰

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靴子.蒙古族的饮食 有粮食、奶食、肉食.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忌吃猪肉、动物血、自死亡动物和未奉真主之名而宰的动物(即使是牛羊肉也必须是穆斯林所宰,方能食用,只可食用咀嚼性动物,例如牛羊兔.所以在城市中设有民族市场),禁止饮酒等.

藏族是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青藏高原,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省.大部分藏族日食三餐,但在农忙或劳动强度较大时有日食四餐、五餐、六餐的习惯.绝大部分藏族以糌粑为主食,即把青稞炒熟磨成细粉.特别是在牧区,除糌粑外,很少食用其他粮食制品.

第14篇:民族团结教案

东邑小学二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课题:伟大的中华民族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2、中国也是一个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

3、了解中国的五个自治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2、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它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唱出了亿万中国人的共同心声。

3、歌中唱到了什么?听完这首歌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说)

二、认识民族的结构。

1、我们中国全称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

2、认识少数民族的含义,出示少数民族的名称。56个民族中你知道哪些民族?你是怎么知道的? (2)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你知道为什么把他们称作少数民族吗? 3)小组合作探究,派代表全班交流。

3、民族分布。

( 1)出示民族分布图,引导观察。了解我国的五个自治区。 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虽小,但他们分布的地方却很辽阔。而且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2)学生出示自己准备好的一元纸币。了解上面的少数民族语言。

三、综合活动,深入了解。

1、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一下本民族的基本情况或风俗习惯。

1、关于我国的少数民族你都了解哪些呢?你是什么民族的?

2、关于少数民族你还了解哪些?

不同的少数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生

活习俗,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一些生活特色呢?”

3、师小结:刚才通过活动我们对我们中国的少数民族有了一定的了解,你们的表现都很精彩。那你想不想知道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国在世界的什么位置呢?

四、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课后同学们自由结组,

自己动手创作一期以中华大家庭为主题的手抄

报。 全班同学合作办一期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小报,表达爱国之情

第15篇:《民族团结》教案

《民族团结》教案

教案背景:本学案的设计,充分运用歌曲,激情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采取讲故事、学故事、小组合作法,正反实力对比法等形式,使学生明白我国各族人民互相尊重、平等和睦的重要性,从而树立为维护名族团结而努力的情感。本学案在设计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素质教育的落实;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体现教材教法同步改革,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育目的。

教学课题: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

教材分析:《民族团结》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本单元教学内容以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为主。民族关系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各国政治中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国家安定团结的关键问题之一。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这一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共同发展。

教学方法:提问探究法;讲述法、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1、大家还记得西汉有位自愿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使得汉族与匈奴族友好相处的著名美女吗?谁说得出她的姓名?(王嫱——王昭君。

2、谁还能说出唐朝时,为促进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做出卓越贡献的两位公主吗?(文成公主、金城公主)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我国秦汉以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经过了2000多年不间断的发展。各民族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战争,但是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却是主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的发展和繁荣,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如何巩固和发展呢?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这首《爱我中华》是我国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团结》一课。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民族区域实行的自治(多媒体辅助以图片等史实资料)

1、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由56个民族组成,各民族的关系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分布格局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2、组织学生讨论:a、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师指出:我国民族区域的分布特点是历史形成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国情实际。它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也有助于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它有助于国家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贯彻执行,也有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它有助于国家富强,也有助于各民族繁荣。它有助于各民族巩固热爱祖国的情感,也有助于大家增强热爱本民族的情感。总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个两全其美的选择。

b、找出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实施办法: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C、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

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探究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党中央为了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

2、引导学生读书归纳出:对少数民族区域采取的措施:(多媒体辅助以图片等史实资料) a/对少数民族区域的生产关系进行民主改革; b/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区域经济; c/在西部大开发中,大力开发少数民族区域; d/派优秀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区域的建设;等等。

3、引导学生查找少数民族区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多媒体辅助以图片等史实资料) a/今天的西藏,已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

b/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 c/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d/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

e/文化教育宗教事业大发展„„

引导学生观看本课插图,回答:这些插图表现的主题是什么?(各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阶段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为建设祖国和自己美好的家园,迸发出巨大的热情。他们的社会生活、精神面貌、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政策的结果。)

4、根据58页“动脑筋”,从孔繁森的先进事迹中,说说他有哪些高贵品质值得提倡?(忠诚党的事业,关心人民疾苦,不顾个人得失等。

【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我们知道:宪法规定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我们不但要自觉履行这一义务,还要敢于同破坏国家统一,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目前世界上有很多战争和地区冲突都是由于民族和宗教矛盾引发的,如俄罗斯的车臣问题,苏联时期对车臣民族政策有偏差,导致今天车臣要从俄中分裂出去,不断制造暗杀、绑架事件、甚至发动战争。还有今年西藏发生的“314事件”都直接影响了我国的民族团结。因此,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安定和统一。

【巩固练习】

1、根据59页“活动与探究”,指导学生完成连线。(可以通过讨论,先把能够确定的答案连起来,然后在教师介绍下,连接剩下部分。)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藏族 《阿拉木汗》 朝鲜族 《道拉基》 蒙古族 《阿诗玛》 维吾尔族 《弦子舞曲》 彝族

2、民族知识小竞赛。(资料见课件)

3、列举畲族的风俗特点。(让学生先说,后提供媒体资料:word畲族介绍)

教后反思:

1、得:合理处理教材(如把“对少数民族区域的政策”与“少数民族区域的成就”分开讲),化难为易,并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制作的课件条理清楚,拓展知识面,科学性、实效性强;生生、师生有序合作探究问题,互动到位,效果较好。这些也得到同行的肯定。

2、悟:多媒体课件收集的资料要精,课件一定要很清楚地体现课文知识纲要;切忌把多媒体课上成放电影课。

第16篇:民族团结教案

六年级(2)班民族团结教案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

一、班会准备

1、发动学生,在课下收集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资料,更深层次的了解我们的少数民族同胞。

2、以班为单位准备一个少数民族的服装、故事。

3、发动学生,自行学习排练少数民族舞蹈。

二、班会时间: 9月13日

三、班会目的: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3、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4.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5.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四、班会过程

主持人甲:在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各族人民和睦相处,情同手足。正是因为有了各族人们融合和团结,才铸就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辉煌繁荣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 主持人乙:是啊,今天,就让我们在民汉合校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携手并进,走进我们今天的主题班会《民族团结一家亲》。

(一)民族团结源远流长

主持人甲:自古至今,我们的各族人们都在用感人至深、源远流长的动人故事,谱写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历史篇章。 主持人乙: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那么,这56个少数民族都有哪些?

1、游戏:在一个题板上写出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然后几位学生代表轮流说出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不能重复。谁说出的和题板上的相同或重复前面学生所说过的名称,便出列表演节目,为大家讲一则民族团结的故事。

2、听故事:藏族学生代表讲《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主持人甲:西藏是我们祖**亲身体的一部分,是我们祖国永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汉人民是一家,尤其在我们青海,日常生活学习中无不体现了民族兄弟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主持人乙: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迁徙于伏尔加河下游的蒙古土尔扈特部落因反抗沙俄种族灭绝政策,在其首领渥巴锡汗的率领下,历经三年准备,举部东归祖国,一路上与拦截的沙俄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到达伊犁我国境内时,该部落由出发前的17万之众,只剩下不到7万人,迢迢万里路,埋下了10万英雄儿女的血肉之躯。土尔扈特部落回归祖国后,大部聚居在现在的和静县。 (二)了解民族知识

主持人甲: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1、说一说、议一议: (1)民族之间“三个离不开”指什么? (2)“四个认同”指的是什么? (3)马克思主义“五观”指的是什么? 主持人乙:各族人民不仅在生活上要互相照顾,建设中互相支援,还应互相尊重风俗习惯,这是搞好民族团结的基础。少数民族也像汉族一样,有许多风俗习惯,你们了解哪些?是怎样对待的? 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民族知识。

2、民族故事我知道:

(1)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 (2)为了促进藏族与中原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么?藏族青年怎么做的? (3)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师:汉藏是一家。民族之间只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促进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

第17篇:民族团结教案

民族团结

导入新课: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你们知道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多少个吗?(56个)对,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每一朵花都娇艳无比,绚丽无比,但每一朵花也都有她的独特之处,在长期的历史条件下,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俗习惯,好,下面我们就来个知识大比拼,看谁知道的多,谁回答得又快又好!好,看图片,请听题:

1、这是我国那个少数民族在欢度什么节日?(傣族,泼水节)

2、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什么乐器?(阿昌族、德昂族、白族)

3、这些是哪个民族的服饰?

4、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体育盛会?(蒙古族的那达慕盛会)

5、元朝和清朝分别是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蒙古族和满族)看来同学们对少数民族的知识了解的还真不少。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唱响团结、进步的主旋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有效途径,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课“民族团结”。 讲述新课:

那我再给大家出一道题,除了上面提到的你能快速的说出六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吗?(展示五十六个民族名称)

一、我国的民族构成与分布特点:

1、民族构成: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占主体,少数民族有55个。在全国总人口中汉族占92%,少数民族占8%。

2、民族分布:(学生看图说分布特点)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杂居。汉族集中的地区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这是大杂居。小聚居表现的很明显。这种分布特点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往、流动形成的。

这种分布特点有利于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密切往来,相互吸引,互相依存,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刚才说到历史上,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历史上各民族进行了哪些友好的交往?中央政权如何管辖少数民族地区的?(出示图片资料)

(1)友好交往: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和西域各族的友好交往。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了天可汗。唐和吐蕃关系友好。(唐文化是吸纳了外来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达到封建文化的高峰)

(2)管辖:汉代设西域都户,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汉、蒙、维杂居通婚,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清朝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臵驻藏大臣与**共管西藏。

(3)反抗斗争:1840年开始中国遭受列强入侵,少数民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并肩反抗外国的入侵。1888年和1904年,英帝国主义先后两次发动了对中国西藏的侵略战争。英勇的西藏军民奋起抵抗,连僧人都行动起来,他们用土枪、大刀、长矛等落后武器,同用快枪、火炮武装起来的英国侵略军进行了殊死斗争。抗日战争时期,鄂伦春族子弟积极参加东北抗日联军,英勇奋战。当地鄂伦春族人民不顾日本侵略军的残酷迫害,为抗联带路、送信、运粮、侦察敌情,配合抗联攻打据点,用鲜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西藏宗教领袖*大师致电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

以上这些史实说明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

过渡:的确,无数民族团结的故事,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新中国成立后 又是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实现和维护民族团结呢?

展示《共同纲领》内容: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各和区域大少,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在当时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说明在当时,准备建国的时候,党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那么从共同纲领的内容来看,我当采取的是什么政策来维护民族团结的?(民族区域自治)是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好,我们来学习本课的重点,民族区域自治。

二、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民族区域自治

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内,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的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2、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1、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2、自治机关: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相应的人民政府

3、民族区域自治权,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1)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2)安排管理地方经济; 3)安排使用地方财政;

4)依法组织地方的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 5)管理和发展本民族文化事业; 6)使用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其自治权是在执行宪法、法律以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下的自治权。 展示宪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此项制度已被写入宪法,证明其地位非常的重要,已经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播放五十年来西藏的变化,让学生自己感受。

启发学生发言: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之下的,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呢?

少数民族有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这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更好地照顾到本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A.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例:西藏自治区人大代表的构成中少数民族代表占80%以上。西藏的门巴族虽然人口极少,但在全国人大中还有自己的代表。这表明西藏各族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也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B.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例:西藏立法和行政机关在执行全国法定节日的基础上,还将“藏历年”和“雪顿节”等藏民族的传统节日列入自治区的节假日。根据西藏特殊的地理因素,自治区把职工的工作时间每周定为35小时,比全国法定职工周工作时间少5个小时。西藏自治区还有变通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权利。如西藏人大通过了《西藏自治区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变通条例》,西藏在历史上形成了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准予维持,不定为重婚罪。)

C.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D.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过渡:民族区域自治实行了已经五十多年了,在这一政策下,我国是如何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呢?取得了哪些成就?

三、各民族共同发展

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各小组用5分钟的时间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展示探究结果。

1、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在政治上有什么样的表现? 教师讲解: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地区基本上还处于封建制、农奴制,甚至是原始公社制度等落后的社会经济形态下。经过广泛深刻的民主改革,各民族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因素,少数民族地区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极其薄弱,因此,建国后我国首先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你能举出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成就吗?

青藏、川藏、新藏等公路是什么时期修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学生观看川藏公路图片)看这条川藏公路,蜿蜒于群山之间,人民解放军在修筑这条公路时,克服了高原冻土、泥石流、雪害、山体滑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终于使这条公路于1954年12月正式通车,密切了内地和边疆的联系,它们为西藏经济建设的发展和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举出课本中及你了解的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例子。进入九十年代后,国家又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那么你知道西部大开发包括哪些省、市、自治区?又有哪些重点项目吗?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青藏铁路、交通干线等重大项目。而其中最让西部人动心的是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两大世纪工程,这是让西部人走向富裕、为东部建设贡献力量的工程,令国人翘首。如果上述目标如期完成,西部将实现质的飞跃,东西部的差距将日渐缩小,西部将成为企业淘金的乐园,也会成为许多人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的地方。希望在座的同学将来也能为西部开发贡献自己的力量。

4、你能举出国家重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例子吗?

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和满族通用汉语外,其余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文字的民族有21个,共使用27种文字,其中壮、布衣、苗等十多个民族的文字都是由政府帮助创制和改进的。

在我国无论是在司法、行政和教育等领域,还是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都得到广泛应用。(如:毕业证,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所有商店、工厂牌匾都用两种文字标识;考试有少数民族语文、电台电视台播放少数民族语言的电视节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重要会议和全国或地区性重大活动,都提供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民族语言文字的文件或语言翻译。

高考招生对少数民族实行照顾的政策。很多大学设民族预科班。

为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国家还派出了大批的支边干部。孔繁森是杰出的代表。(学生讲孔繁森的事迹。)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幅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

上联: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下联:二离桑梓独恋雪域,臵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孔繁森是新时期优秀党员的杰出代表,也是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的楷模。

结语: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共同团结奋斗的主旋律响彻云霄,共同繁荣发展的大潮奔涌向前,中华民族已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展现出巨大的向心力和强大的凝聚力。

第18篇:民族团结教案

《民族团结》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民族工作的成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

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3.过程与方法:归纳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民族团结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份小礼物,保证你们看了会喜欢。看!这是什么?(老师拿出一张人民币)你们带了吗?如果带了就和老师一起看人民币背面的文字。除了汉语拼音外,你知道它们是哪些民族的文字吗?(依次是:蒙、藏、维,壮)想一想,为什么要在人民币上印制少数民族文字?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人民币作为国家的法定货币,与各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民币上印制少数民族文字,不仅方便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促进民族团结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老师就想和同学们一起看看我们这个大家庭是如何相处,如何共同发展的。

讲授新课: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提问: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而灿烂的文明。那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56,汉族)

在56个民族中,汉族占总人口的近92%,其余55个少数民族只占8%。由此得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第一个特点:以汉族为主体。

同学们课前已经搜集了许多有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材料。下面我想考考同学们,看你们对少数民族究竟了解多少?

(1)看下面的服饰,你知道他们是哪个民族的吗?(看课件)

(2)你能根据下列特点提示猜出他们是那个民族吗?(崇水爱水的民族;花衣银装不离笙的民族;戈壁绿洲上的民族;雪域高原的古老居民;“马背上的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你知道这些民族主要生活在什么地方?(看课件,指图)

归纳:它们往往小规模聚居在某一个地方,我们称为小聚居。 下面我们再看一则材料:(生读)

提问:从材料中你能读出什么信息?(杂居)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归纳出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

这种分布特点不仅有利于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过渡)为了加强各民族的平等团结,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采取了什么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在我国宪法中有明确规定。同学们打开书第57页,齐读一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生齐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板书)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第一字目的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屏幕打出一组问题) (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生答略) 为了便于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更好地照顾到本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我国在相关法律法规上也作了一些变通。比如说藏族:根据西藏特殊的地理因素,自治区把职工的工作时间每周定为35小时,比全国法定职工周工作时间少5个小时;自治区还将“藏历年”和“雪顿节”等传统节日作为自治区的节假日。

(2)我国已经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哪些?你能在地图上指出来吗?

(学生认真读图找出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a.内蒙古自治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广西壮族自治区d.宁夏回族自治区e.西藏自治区)此外我国还建立了很多自治州、自治县(旗)。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这一问题对于同学们来说比较难,老师简单提示两点:从历史发展和国情的角度思考?从少数民族本身角度思考?(A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交往密切,尤其在古代中央政权也曾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管理。B符合少数民族的居住特点,便于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4)实行这一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生看书回答)有利于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事实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因此得到各民族的热烈欢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过渡)正由于党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所以各族人民充分享有各种权利,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新中国建立时,由于历史发展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较为落后。为此我国又制定了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然后归纳出本目应掌握的问题)

为了改变少数民族落后面貌,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采取的主要措施: (1)实行民主改革

刚建国时,各少数民族发展程度不一样,有的少数民族还保留原始社会的残余,像西藏还实行封建农奴制(百万农奴毫无人身自由,可以被农奴主买卖、或赠送给别人,他们的后代仍是农奴)。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极其薄弱的情况,建国后我国还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以川藏公路为例(学生观看川藏公路图片):人民解放军在修筑这条公路时,克服了高原冻土、泥石流、雪害、山体滑坡等重重困难,终于使这条公路于1954年12月正式通车拉萨。今年7月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著名歌星韩红的一首《天路》唱出了藏家儿女的心声——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在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西藏交通事业的发展,密切了内地和边疆的联系,为西藏经济建设的发展和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提供了有力保证。

(3)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

建国初我国采取的有力措施,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为了实现东西部地区资源的互补,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1999年我国又制定了一项重要战略决策,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西部大开发)

(看课件)提问:西部大开发主要在哪些省市自治区进行?

(西部大开发涉及的省、市、自治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广西等12个。)

西部大开发建设了一大批重点项目,最让西部人动心的是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两大世纪工程。

(4)干部支边政策:杰出的代表孔繁森。

为了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我国又制定了干部支边政策。一提到干部支边就想到了杰出的援藏干部孔繁森。同学们课前已经收集了大量有关孔繁森的资料,哪位同学给大家简单讲一讲孔繁森的生平、事迹?教材上也有孔繁森的内容,同学们有时间的话可以阅读一下。 (事迹:在一次地震中他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由于生活拮据,他到血库要求献血。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在孔繁森的葬礼上一位老人哭泣了半个多小时一边哭,一边不停地按照藏族的习俗摸着脑门为孔书记祈福,反复念叨一句话:“孔书记没了,我的福气也没了!”记者问这位老人:“孔繁森待你,是不是就像您的亲生儿子一样?”老人却说:“不,孔书记不是我的儿子,他是我的父母!。)

孔繁森用自己的行动饯行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誓言。他牺牲后,当地人们用各种方式悼念他,这就是孔繁森丧礼上的一幅对联——上联:一尘不染两袖清风 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下联:二离桑梓独恋雪域 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这副对联说明他既是一名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优秀共产党员,也是忠实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的典范。 (过渡)正因为党和人民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2、各族共同发展的表现: (1)经济的发展。

首先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一些重要基地,有哪些?(展示图片:国家商品粮基地---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我国第二大橡胶生产基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少数民族经济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涌现出一大批著名企业、知名产品。 (展示“蒙牛”“伊利”产品的商标)提问:这是哪两个企业产品的商标?这两个企业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内蒙古自治区)尤其是蒙牛乳业集团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超速发展的神话。从1999年创立到现在,仅用5年,蒙牛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一位。2004年,销售收入达到72亿多元,成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 (2)文化事业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同学们看教材第57—58页的插图,这些图片就体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民族团结。下面我们看一组图片,再次从不同角度感受一下民族大团结。你能说出这些图片所反映的内容吗?(见学生活动)

以上图片说明从古到今,中央政权非常重视民族关系。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所以我们要搞好民族团结。因为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安定和统一,更没有国家的繁荣富强。 板书设计:(略)

第19篇:民族团结教案

可爱的少数民族

活动目的

1.让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勤劳勇敢,他们都是中国人。

2.主要从服装上尝试辨认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四个民族,了解他们的主要生活习惯及居住地。

3.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准备

1.课前丰富有关地理知识与音乐舞蹈方面的技巧。

2.自制投影片,中国地图,四个民族娃娃(彩色图片),居住地标记(蒙古包、大雪山等彩色图片大小各一套),彩色挂图,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中国地图,复习儿歌“中国地图”,巩固以前所学的地理知识。

2.让幼儿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第一次尝试: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请幼儿说一说知道有哪些民族,居住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

幼儿讨论

3.出示朝鲜、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四个民族的娃娃,一起找出他们居住在“大公鸡”的什么地方,并将民娃娃与他们居住地的标记贴在地图上。

二、基本部分

1.放映投影片,并出示挂图,认识四个民族的服饰特征并了解其生活习惯。

(1)放映蒙古族的投影片,让幼儿通过观察、讨论,了解蒙古族人的服饰特征与主要生活习惯。

第二次尝试:幼儿观察讨论蒙古族人穿什么样的衣服?他们的服饰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他们爱好什么?……

(2)出示蒙古族的挂图,深入引导幼儿观察,并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其服饰、生活、乐器等部分特征。然后由教师小结,加深幼儿印象。

教师小结:蒙古族人身穿长袍,斜开衣襟,头上扎着头巾或戴着皮帽子,腰间束丝带,脚穿皮靴。他们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为生,住在可以随拆随搭的蒙古包里,他们爱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蒙族人喜欢唱歌、跳舞、弹马头琴。

(3)用同样的方法,介绍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

2.利用投影片,组织添色游戏“为民族娃娃穿花衣”,让幼儿再辨认不同的民族服饰及居住地,巩固所学知识。

游戏规则:利用投影的套色方法为民族娃娃戴漂亮的服饰,然后请小朋友辨认所出示的民族娃娃并送到相应的布景下。(在教室四周准备雪山、蒙古包、城堡、花园的布景)

3.欣赏四个民族的音乐,尝试创编民族舞蹈。

第三次尝试:幼儿根据平时的知识与上课的认识边听音乐边跳舞,区别各民族不同的舞蹈风格,鼓励幼儿创编。

三、结束部分

1.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几个少数民族,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我们五十多个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劳动,一起唱歌跳舞,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

民族团结一家亲

活动目标:

1、通过图片感受到我们中国有56个民族,各族人们相亲相爱,知道我们身边的民族有维族、哈族、蒙古族、和汉族。

2、在“民族团结一家亲”故事中,感受民族团结友爱、互敬互助教育的良好氛围。

3、通过活动体验感受民族团结一家亲,激发幼儿相亲相爱一家亲的民族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民族团结一家亲》、音乐《感恩的心》、情景布置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

(1)“小朋友们,请你观察一下,图上的人们是在什么地方?都是哪个国家的人?”

(2)“**前人们穿着不同颜色不同款式的衣服,当你看到他们手挽着手,心里是怎样的感受?”

(3)小朋友们说说,我们幼儿园都有哪些民族?平时我们在一起都是怎么玩的?

(二)、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感受民族团结。

1、如意姐姐今天来到幼儿园,她要给小朋友们讲述幼儿园召开“民族团结一家亲”动员会后老师们结亲的故事。如意说:我的妈妈在八十四团幼儿园工作,幼儿园召开“民族团结一家亲”动员大会后,教师们个个参加了结亲、认亲、助亲活动,我的妈妈结亲认亲的是一位哈族阿姨。胖妈老师也是和哈族阿姨结亲,就像亲姐妹一样。回族马丽老师认了一名汉族狗狗爷爷,你看张璞老师到结亲户家笑的多开心啊。

2、幼儿园张老师结亲的是一位维吾尔族叔叔-吐尔逊江,他也是幼儿园老师们的精准扶贫户,维吾尔族叔叔吐尔逊江家住六连。他患有严重的椎间盘病,为了看病家里欠了很多债务,吐尔逊江叔叔家的爷爷奶奶也年老多病,叔叔家的阿姨当时肚子里还怀着快要出生的小宝宝。家里种的几十亩菊花又没人捡,正当吐尔逊江叔叔焦急万分的时候,幼儿园全体老师每人捐款,送吐尔逊江叔叔家的阿姨去医院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小弟弟、十一节假休息日人们都在休息过节,幼儿园的老师们没有休息,又为吐尔逊江叔叔家去采摘菊花。老师们又联系医院医生为吐尔逊江叔叔家的爷爷奶奶看病、入冬前,大妈老师了解到吐尔逊江叔叔家还没有买过冬的煤,又为吐尔逊江叔叔家送去了一车煤,听说叔叔家的小弟弟病了,大妈和老师们又送去了营养品。老师们像对待亲人一样帮助吐尔逊江叔叔,帮助他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使他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他逢人就高兴的说:“民族团结就是好,民族团结一家亲”。现在吐尔逊江叔叔还清了7万元的债款,一家人过着幸福的日子。他常常高兴的对大家说民族团结一家亲,亚克西!

3、故事讲完了,在生活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民族团结、互敬互助的故事,在我们中国这个大家庭里,只有各民族团结了,生活才能越过越好,只有各民族团结了,我们的国家才能越来越强大。

教师小结:我们幼儿园里,汉族小朋友和少数民族小朋友一起快乐的游戏、唱歌、舞蹈!小朋友一起你帮我,我帮你,让我们一起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我们是相亲相爱的大家庭。让我们手牵手,一起欢歌起舞,为我们都是中国人而骄傲。

第20篇:民族团结教案

题目:弘扬和培育民族团结精神

教学目标:

1、了解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较少。

2、知道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

教学重难点:了解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生活的地方。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数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同学们,你知道这些民族的名称吗?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漫步民族花园,去寻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把!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称。

2、在小组内朗读并背诵《中华民族歌》。

3、阅读并思考,待下节课回答: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少数民族呢?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居住在祖国的哪些地方?你们班有少数民族学生吗?他们都是哪个民族的?

4、唱一唱:全班齐唱《爱我中华》,之后,说一说对这首歌的理解。

5、想一想,连一连。待下节课向同学们说一说:认真阅读资料卡中的内容,然后与同学说一说我国有多少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再连一连。教案设计

小调查:你的家乡居住着哪些民族?这些民族有哪些特色的生活习俗?向你周围的人呢了解一下,并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在资料卡上。介绍PPT课件中的阿尼帕等民族模范人物

介绍民族精神的体现

主要内涵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

为什么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重要性)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

民族的魂。

四、问答题:

1、什么是民族?

答:民族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

2、什么是民族团结?

答:民族团结是指民族之间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和睦、友好和协调、联合,即各族人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努力奋斗。

3、什么是“三个离不开”?

答: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的总结·

课后反思:

课题

弘扬和培育民族团结精神

攥稿:娜迪热

帕乡2村小学

民族团结教案模板
《民族团结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