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建筑初步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4:09:28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建筑初步教案

建筑初步课程教案

第一章 建筑概论 •

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对建筑有一个全面概括的了解。 •

要求学生掌握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建筑空间的功能和处理手法,熟悉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怎样认识建筑

主要内容:建筑及其范围,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建筑和社会的关系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建筑”的词义及其来源,建筑的范围,建筑包括技术艺术两方面内容,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使建筑不断发展,社会思想意识民族文化特征对建筑的影响,地区自然条件的影响。 •

问题与应用:了解建筑的范围,熟悉建筑技术和艺术的关系,熟悉建筑和社会的关系。 第二节 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

主要内容:建筑的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建筑形象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人体活动尺度、生理、使用过程和特点的要求,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和特点,建筑材料的发展对结构的影响,建筑形式美的原则 •

问题与应用:了解人体活动尺度、生理、使用过程和特点的要求,掌握常见的建筑结构类型及其特点,了解基本的建筑材料,掌握建筑形式美的原则 第三节 建筑空间

1 .主要内容:空间和人对空间的感受,建筑空间,建筑空间与建筑功能,建筑空间处理手法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空间”的概念,空间的大小与形状的关系,空间组织,空间限定,空间形状与界面处理,空间的围与透,空间的穿插与贯通,空间的导向与序列

3 .问题与应用:了解建筑空间的特点,掌握建筑空间与功能的关系,掌握建筑空间的处理手法 第四节 建筑与环境

1 .主要内容:聚居需要环境,建筑环境,建筑与生态环境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人类早期聚落遗址中反映出的对环境的要求,建筑环境的相对性和整体性,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关系,建筑环境的内与外的关系,物理环境与行为环境的关系,环境与地区的关系,建筑环境与文脉的关系,环境艺术的多样统一,生态建筑的基本目标

3 .问题与应用:熟悉建筑环境的各种特点,掌握生态建筑的基本目标,了解一些典型生态建筑的类型。 第五节 我们的工作和学习

1 .主要内容:建筑设计工作和学习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建筑设计的步骤,建筑设计工作的专业分工

3 .问题与应用:掌握建筑设计的具体步骤,了解建筑设计工作的专业分工 •

课后练习

建筑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是什么?

建筑形式美的原则是什么? •

建筑空间和功能的关系?

建筑空间组织的类型有集中,分别是什么? •

建筑空间处理的手法有那些? •

生态建筑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第二章 建筑基本知识

(一)目的与要求

1 .使学生对中西方古典建筑、西方进现代的发展过程有一个全面概括的了解。

2 .掌握中国古典建筑基本特征、西方古典柱式、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现代建筑的发展倾向。

(二)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中国古典建筑基本知识 第一节 中国古典建筑概述

1 .主要内容: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我国古代建筑的地方特点和多民族风格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我国古代重要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古代建筑的地方特色,古典建筑的民族特色 3 .问题与应用:熟悉我国古典建筑的发展演变过程,了解古代建筑的地域民族特色。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

1 .主要内容:建筑外形上的特征,建筑结构的特征,建筑群体布局的特征,建筑装饰及色彩特征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建筑外形的组成部分,“间”的概念,结构形式,斗拱构件,群体布局的组合方式,建筑色彩的特征及彩画的类型。

3 .问题与应用: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在外形、结构、群体布局上的特征,熟悉建筑装饰和色彩特征 第三节 清式建筑做法名称

1 .主要内容:平面,木构架,装修,台基、台阶,墙壁,屋顶瓦作,彩画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建筑的平面形式,群体布局各个建筑物的名称,柱的名称,各种形式的屋顶,檐角起翘和出翘,斗拱,门窗,藻井,台基,须弥座,脊饰,彩画

3 .问题与应用:掌握平面,柱,各种形式屋顶,须弥座,熟悉斗拱、台基、脊饰,了解装修、墙壁等内容

第二部分 西方古典建筑基本知识 第一节 西方古典建筑概述

1 .主要内容: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哥特与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古典复兴建筑,我国近代西方古典建筑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雅典卫城,古罗马建筑的结构特点,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代表,希腊复兴、罗马复兴。

3 .问题与应用:掌握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古罗马建筑的结构特点,文艺复兴的代表建筑,熟悉哥特式建筑、古典复兴建筑 第二节 西方古典柱式

1 .主要内容:柱式的组成,柱式的性格和比例,柱式与雕刻,柱式和线脚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柱式的三个组成部分,“母度”的概念,希腊的三种柱式,罗马的五种柱式,雕刻的题材

3 .问题与应用:掌握柱式的组成部分、希腊的三种柱式、罗马的五种柱式,了解柱式的雕刻和线脚 第三节 柱式的组合

1 .主要内容:列柱,壁柱和倚柱,券柱式和帕拉第奥母题,巨柱、双柱和叠柱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列柱、壁柱、倚柱、券柱式、帕拉第奥母题、巨柱、双柱和叠柱的概念 3 .问题与应用:掌握列柱、壁柱、倚柱、券柱式、帕拉第奥母题、巨柱、双柱和叠柱的概念 第三部分 西方现代建筑简介 第一节 现代主义建筑的产生

1 .主要内容:形式与内容的矛盾,功能要求的多样化、复杂化,新材料、新结构与新形式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形式与内容的矛盾的表现,新的建筑类型和功能要求,新的建筑材料引起建筑的变化,新的建筑技术和结构引起的变化

3 .问题与应用:了解建筑形式与内容的矛盾以及功能要求的多样化、复杂化,熟悉新材料、新结构与新形式所引起建筑的发展

第二节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1 .主要内容: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赖特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格罗皮乌斯的建筑理论,德国包豪斯工艺学校新校舍,勒·柯布西耶的建筑理论,马赛公寓,萨伏伊别墅,密斯·凡·德·罗的建筑理论,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赖特的建筑理论,流水别墅

3 .问题与应用:掌握现代主义建筑四位代表人物的理论及其代表作品

第三节 现代建筑的多样发展

1 .主要内容: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建筑发展的主要倾向,后现代建筑,解构建筑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技术精美倾向,野性主义倾向,典雅主义倾向,高技术派倾向,讲究“人情化”与地方性的倾向,几何形体构成的运用,“象征”意义的运用 , 后现代建筑,解构建筑

3 .问题与应用:掌握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建筑发展的主要倾向,熟悉后现代建筑,了解解构建筑

(三)课后练习

1、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雅典卫城的布局?

3、西方古典柱式有哪三部分组成? 4、古希腊、罗马的柱式? 5、柱式的组合包括什么?

6、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理论和代表作品分别是?

7、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建筑发展的主要倾向有哪几种?

第三章 表现技法初步

(一)目的与要求

1 .通过讲授以及大量的动手练习使学生掌握建筑画的表现技法和模型制作。

2 .掌握工具线条图、水墨和水彩渲染,钢笔徒手画的要领,了解模型制作。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线条图

1 .主要内容:工具线条图的工具使用和作图要领,运笔和线条,字体写法简介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常用绘图工具的种类,丁子尺、三角板、圆规比例尺、铅笔、针管笔等工具的用法,铅笔线条、墨线条绘制时的注意事项,仿宋字的特点,比例结构

3 .问题与应用:掌握工具线条图的工具使用和作图要领,掌握运笔方法和线条绘制,掌握仿宋字的书写方法

第二节 水墨渲染图

1 .主要内容:工具和辅助工作,运笔和渲染方法,大面积渲染方法,光影分析和光影变化的渲染,渲染步骤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裱纸方法,墨和毛笔等工具的使用,渲染的运笔方法,大面积渲染的方法,光影的变化、分析及渲染要领,渲染的步骤

3 .问题与应用: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裱纸的方法、渲染的运笔方法以及大面积渲染的方法,理解光影的变化及其渲染要领,掌握渲染步骤 第三节 水彩渲染图

1 .主要内容:色彩的基本知识,水彩渲染的辅助工作,水彩渲染的方法步骤,建筑局部水彩渲染技法要领,水彩渲染常见病例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色相,色度,冷暖,颜料的特点,水彩渲染的方法步骤,建筑局部的水彩渲染技法

3 .问题与应用: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熟悉水彩颜料的特点,掌握水彩渲染的方法步骤以及建筑局部的水彩渲染技法

第四节 钢笔徒手画

1 .主要内容:钢笔画的特点,钢笔线条的表现力,钢笔徒手画的几种不同画法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钢笔画的优点,钢笔线条的技法要领,退晕以及不同材质的质感表现,树木山石等配景的表现,白描、写实以及比较程式化的钢笔画法的特点。

3 .问题与应用:了解钢笔画的特点,掌握钢笔线条的技法要领,掌握退晕以及不同材质的质感表现、树木山石等配景的表现,熟悉白描、写实以及比较程式化的钢笔画法的特点。 第五节 模型制作

1 .主要内容:建筑模型的种类,简单模型的制作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建筑模型的不同分类方式,简单模型的制作材料,制作方法。

3 .问题与应用:了解建筑模型的种类,熟悉简单模型的制作方法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实践环节:

1、工程字体练习:实验目的掌握工程字体的特点、规格和书写要领;结合对工程字体的字形比例、结构安排和图面布置,训练审美感觉和构图能力。实验要求是在认真练习的基础上完成本作业,字体练习内容包括标题字(包括黑体字、宋体字、标题字应利用制图工具协助完成),字母、数字,仿宋字:要求按格书写将上述内容结构版面设计、组织在规定的图纸上,然后按设计版面书写。

2、徒手画线练习:实验目的是学习徒手画线的方法,训练图面整体处理的能力,培养审美感觉。实验要求是掌握徒手画线的要领,图面和谐、均衡、精美。实验方法是练习各种类型徒手画线的要领和方法,将所绘的徒手线(包括粗、中粗、细、直线、曲线、斜线)组织在规定尺寸的图面上,在规划好的图纸上绘制成图

3、建筑环境表现:实验目的是学习用钢笔徒手表现建筑环境内容(人、汽车、树等)的方法,通过图面设计进一步训练构图能力,加强审美感受。实验要求是线条粗细得当,图面绘制精良、优美,图面和谐。

实验方法是对照范本临摹,基本掌握要领后,根据内容和图纸规格设计图面,在设计好的图纸上绘制成图 4、工具线条练习:实验目的是学习用制图工具绘制墨线线条的方法,通过作业过程培养细心、严格、精益求精的精神。实验要求是掌握用制图工具绘制墨线线条的要领,直线、曲线接头圆滑,不留痕迹,图面和谐、均衡、精美,无错笔、漏笔、补笔。实验方法是练习针管笔的要领和方法,练习使用丁字尺、三角板以及圆规绘制平行线、同心圆的要领和方法,临摹课本《建筑初步》附图 2 “墨线线条练习之一——直线与曲线”,适当放大

5、建筑钢笔画:实验目的是学习用墨线综合表现建筑物及环境的方法,学习应用构图原理处理画面的能力。实验要求是应用钢笔徒手画技法,对图片复印稿进行简化、取舍、如实表现建筑,概括表现环境,注意处理好建筑物和环境的关系。实验标准是图面层次清晰,主次分明,建筑表达准确充分,建筑与环境关系和谐,图面精致、优美。步骤方法:选择建筑物图片,复印收缩到合适的尺度,用硫酸纸墨线描绘,先画建筑,后画环境

6、水墨渲染:实验目的是学习水墨渲染的方法,通过作业过程培养细心、严格、精益求精的精神。实验要求:运用水墨渲染的方法,通过平涂、退晕和叠加的方法表现,先设计小样,用铅笔画出明暗构图,定稿后按比例放大到正式图上,再用水墨渲染的方法表现,渲染前须用 H 铅笔仔细画好底稿。实验标准:变化丰富,整体有序;渲染均匀,层次清晰;作业精美,图面整洁

7、水彩渲染:要求学生掌握基本色彩知识,掌握建筑中不同材料的质感、光感的变现方法,通过对明暗层次和光影关系的刻画,充分表现空间层次感。课后练习:

1、丁字尺、三角板的用法? 2、使用圆规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3、工具绘图的基本顺序是什么? 4、仿宋字的比例结构是什么? 5、渲染的运笔方法有哪三种? 6、大面积渲染的方法有哪些?

7、色相的基本知识。原色、补色、间色的概念? 8、钢笔线条的技法要领有哪些?

9、远中近景树在绘制时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10、钢笔徒手画的几种画法?

第四章 形态构成

(一)目的与要求

1 .使学生对形态构成的相关内容有个全面的了解,掌握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的基本方法

2 .掌握形的基本要素及特征,熟悉基本形和形与形的基本关系,掌握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熟悉形态构成中的心理和审美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形的基本要素及特征

1 .主要内容:形的基本要素,形的心理感受特征,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概念要素,视觉要素,点、线、面、体,点的心理感受特征,线的心理感受特征,面的心理感受特征,体的心理感受特征

3 .问题与应用:掌握概念要素、视觉要素的具体内容,熟悉各种形的基本要素给人的心理感受特征 第二节 基本形和形与形的基本关系 1 .主要内容:基本形,形与形的基本关系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形的概念,基本形的种类:体、面、线,形与形的基本关系:分离、接触、覆盖、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

3 .问题与应用:了解基本形的概念,熟悉基本形的种类,掌握形与形的基本关系 第三节 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

1 .主要内容:单元类,分割类,空间法,变形类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骨架法,聚集法,等形分割,等量分割,比例——数列分割,自由分割,空间法,扭曲,积压、拉伸,膨胀

3 .问题与应用:掌握单元类,分割类,空间法,变形类这些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形态构成中的心理和审美

1 .主要内容:形态的视知觉,形态的心理感受,形式美的法则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单纯化原理,群化法则,图底关系,图形层次,量感、力感和动感,空间和场感,质感和肌理,错觉和幻觉,方向感,对称、均衡、比例、对比、节奏、多样统一

3 .问题与应用:掌握单纯化原理、群化法则和图底关系,了解图形层次,熟悉量感、力感和动感、空间和场感、质感和肌理,了解错觉和幻觉,方向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

第五节 学习方法及实例及分析

1 .主要内容:学习方法,实践步骤,形态构成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实例分析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学习方法,构思,实施,中心,边界,衔接

3 .问题与应用:掌握学习方法,熟悉实践步骤,掌握形态构成中的中心、边界等关键问题,熟悉实例分析的方法。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实践环节:(从中选择 5 个练习)

1、矩形组合及水墨渲染:通过放形组合设计,认识基本形式及要素(点、线、面、尺度、方向、位置、空间)在造型中的作用 , 认识形态构成及美学原理,培养构图能力。作业要求:利用矩形的变化(大小、长短、宽窄、正斜、空间层次)组成画面

2、平面构成:要求每个人用重复近似、渐变、发射、密集、突变、对比等手法完成平面构成两幅,强调数理性和艺术性。基本形尽量用抽象形体,用工具精心制作。设计有新意,不雷同,富于开拓精神。标题用美术字书写,整洁。

3、明度推移与调试调:要求:制作从白色到黑色的明度尺。采用 9 种调子(低长调——暗色调含强明度对比;低中调——暗色调含明度中间对比;低短调——暗色调含弱明度对比;中长调——中间灰色调含强明度对比;中间中调——中间灰色调含明度中间对比;

中短调——中间灰色调含弱明度对比;高长调——亮色调含强明度对比;高中调——亮色调含明度中间对比;高短调——亮色调含弱明度对比)。设计简洁、明了的几何单独图形为好。用单色

4、色彩感情效果:要求:做三组:华丽——朴实;轻——重;软——硬。用色调来体现色彩的功能感受,六个色块,均用平面构成骨格。单形宜简练,强调趣味性。

5、色彩收集与再构成:实验目的是学习色彩基本知识,了解色彩系统的配色规律。作业方法是首先分析自然界中的色彩系统的配色的基本色相,彩度、明度,用数字表列出来,其次分析其色彩的基本构成规律,色感、调和、彩度,最后通过仔细的揣摩,用构成手法完成一幅收集与再构成的作品,表达与上述收集的自然界中的色彩系统的色彩感觉一致。作业要求是在情感及表现上与收集品相同;手法不限,材料任选,但制作要讲究,精致;画面上除构成之外,还列出原材料或照片。

6、色彩构成:实验目的是使学生学习色彩基本知识,了解色彩系统的配色规律,实验要求是选取适当的颜色(三~四种)用色调和理论来作一色彩构成图形;

用几何图形,平面构成的骨格;画面感觉好,制作精细。

7、建筑形体构成分析:作业目的是培养对建筑形体构成的认知能力;培养对建筑形态的抽象概括能力;关注形体比例的作用;学习形体造型的基本方法。作业要求是研究大量建筑实例的形体组合关系及形体加工方法,分析其形式特征,注意形体的比例,从形体组合关系及形式的变化中提高对建筑形体性质及变化的感知能力;选择典型的形体造型实例,画出建筑形体构成简图,实例中应包括圆、角、方体的组合;用钢笔墨线绘制建筑形体构成分析图,图面应经过精心设计

8、建筑空间构成分析:作业目的是培养对建筑空间的认知能力;培养对建筑空间形态的抽象概括能力;学习设计、创造建筑空间的方法。作业要求:研究大量建筑实例的空间组合关系,分析其形式特征和空间效果,从空间组合关系及空间形式的变化中提高对建筑空间性质及空间的感知能力;选择典型的符合空间实例,画出空间构成简图,实例中应包括圆、角、方形的组合;用钢笔墨线绘制建筑空间构成分析图,图面应经过精心设计

课后练习:

1、形态构成的概念要素是什么?形态构成的视觉要素是什么?

2、形的心理感受特征是什么? 3、形与形的基本关系是什么? 4、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5、形态构成中形式美的法则是什么?

第五章 建筑方案设计方法入门

(一)目的与要求

1 .使学生对建筑方案设计过程有一个全面概括的了解。

2 .了解建筑设计,掌握方案设计的任务分析、构思和比较、调整和深入,熟悉方案设计的表达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认识建筑设计

1 .主要内容:建筑设计的职责范围,建筑设计的特点与要求,方案设计的方法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建筑设计包括的三大部分,建筑设计的特点,“先功能后形式”的设计方法以及它的优势和不足,“先形式后功能”的设计方法以及它的优势和不足

3 .问题与应用:掌握建筑设计包括的三大部分,了解建筑设计的特点于要求,掌握在具体的设计方法上建筑方案设计可以归纳的两大类型以及各自的特点。 第二节 方案设计的任务分析

1 .主要内容:设计要求的分析,环境条件的调查分析,经济技术因素分析,相关资料的调研与搜集,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设计中功能空间的要求,设计中形式特点的要求,地段环境,人文环境,城市规划设计条件,经济技术因素分析,实例调研,资料搜集

3 .问题与应用:掌握设计要求的分析以及环境条件的调查分析方法,了解经济技术因素分析,熟悉实力调研和资料搜集。

第三节 方案构思与选择

1 .主要内容:设计立意,方案构思,多方案比较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设计立意的重要性,设计立意的方法,方案构思的方法,从环境特点入手进行方案构思,从具体功能特点入手进行的方案构思,设计中多方案的必要性,多方案构思的原则,多方案的比较与优化选择

3 .问题与应用:熟悉设计立意,掌握从环境特点入手进行方案构思以及从具体功能特点入手进行的方案构思,熟悉多方案构思的原则,掌握多方案分析比较的重点

第四节 方案的调整与深入

1 .主要内容:方案的调整,方案的深入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平面的调整与深入、立面的调整与深入、剖面的调整与深入

3 .问题与应用:掌握平面的调整与深入、立面的调整与深入、剖面的调整与深入的方法。 第五节 方案设计的表达

1 .主要内容:设计推敲性表现,展示性表现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草图表现、草模表现,计算机模型表现,综合表现,绘制正式图前要有充分准备,选择合适的表现方法,图面构图方法

3 .问题与应用:掌握设计推敲性表现的特点和方法,掌握展示性表现的特点和方法 第六节 方案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 .主要内容:注意建筑修养的培养,注重正确工作作风和构思习惯的培养,学会通过观摩交流,改进设计方法,提高设计水平,注意进度安排的计划性和科学性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全身心投入并坚持下去的工作作风,培养脑手配合、思维与图形表达并进的构思方式,学习建筑名作的优势,设计中互评交流的好处,有计划、科学地安排设计进度的优势

3 .问题与应用:熟悉建筑修养的培养的注意事项,熟悉正确工作作风和构思习惯的培养,掌握通过观摩

交流,改进设计方法,提高设计水平掌握设计进度安排的计划性和科学性的优势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课后练习:

1、建筑设计包括的三大部分是什么?

2、在具体的设计方法上建筑方案设计可以归纳的两大类型以及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3、建筑设计的方案分析包括哪些内容? 4、方案构思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它们各自有些什么特点?

5、多方案比较的重点是什么? 实践环节:

小型建筑设计练习:实验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过程及方法;观察了解人的行为模式与建筑及环境的关系;进行简单的建筑形式及空间环境设计。设计内容包括:(1)校园茶室(建筑面积120平),其中茶室60平,服务间10平,办公室10平,厕所10平。(2)系学生会活动室(建筑面积120平),

其中多功能活动室60平,服务间10平,办公室10平,厕所10平。要求总平面1:200,平面1:100,立面1:100,剖面1:100。进度安排:讲课2学时,设计14学时。

推荐第2篇:《建筑初步[Ⅱ]》教学大纲

《建筑初步[Ⅱ]》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建筑初步 课程英文名称 :

课程编号:02040816 开课教研室 :建筑设计教研室 授课对象:建筑学专业 先修课程:建筑初步[Ⅰ] 后续课程:建筑设计 执

人 :刘汝晶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任务和地位: 任务:具有一定水准的绘图表现技能。形成初步的设计概念及思想方法。

地位:建筑初步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讲课和课内反复的作业练习,使学生掌握建筑学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表现方法和基本理论,为以后的建筑设计做好准备。

2、知识要求: (1)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熟练运用绘图工具、仪器、制品。 (2)正确掌握各种表现方法和表达技巧。

(3)初步理解各种造型因素和构图规律的特点和关系。

(4)初步了解艺术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基本艺术设计理论与知识。

3、能力要求: (1) 观察能力:培养善于观察环境、建筑及各种事物的习惯,逐步提高观察、辨别和抽象事物的能力。

(2) 审美能力:能从美学角度去分析环境、建筑,注重培养艺术素养及审美能力。 (3) 分析能力:培养对事物进行观察、理性分析及判断的能力。

(4) 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自己查阅、搜集资料,阅读教材、参考书的习惯,逐渐养成有目的地自学能力。

(5) 表达能力:通过课程训练掌握各种表达方法和技巧,能够清晰、准确严谨地表达空间环境、建筑以及运用模型表达空间环境、建筑形体关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水彩渲染作业

(一) 要求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学

数 :56学时 学

数 :3学分 课程类型:必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1) 掌握大面积天空渲染的方法及技巧。 (2) 能够熟练掌握各种配景的画法。 (3) 图纸规格:水彩纸 A3(297 X 420)

2、水彩渲染作业

(二) 要求:

(1) 掌握天空和远山之间的关系.(2) 理解图中建筑透视关系和光影变化。 (3) 图面干净、整洁、配景与建筑物比利适中。 (4) 图纸规格:水彩纸 A3(297 X 420)

3、水彩渲染作业

(三) 要求:

(1) 配景与建筑物之间的比例关系。 (2) 树木和天空及云彩的画法。

(3) 质感表现要真实、形象,概括适当,图面整洁。 (4) 熟练掌握界尺的用法。

(5) 图纸规格:水彩纸 A3(297 X 420)

4、水粉建筑画

(一) 要求:

(1) 掌握水粉笔使用方法,熟悉水粉颜料的特性。 (2) 掌握水粉画的作画步骤。

(3) 图面色彩饱满,退晕均匀,色彩关系协调,表现真实、准确。 (4) 熟练掌握界尺的用法。

(5) 图纸规格:水彩纸 A3(297 X 420)

5、水粉建筑画

(二) 要求:

(1) 树木和天空及云彩的画法。 (2) 配景与建筑物之间的比例关系。 (3) 图面色彩饱满,概括适当,图面整洁 (4) 图纸规格:水彩纸 A3(297 X 420)

6、水粉建筑画

(三) 要求:

(1) 掌握室内透视。

(2) 形体准确、层次分明、图面整洁。 (3) 材质表达真实、准确。

(4) 光影及色彩冷暖关系正确,色彩关系协调。 (5) 图纸规格:水彩纸 A3(297 X 420)

7、建筑设计入门 要求:

(1) 了解建筑分类。

(2) 掌握建筑设计原则及特点。

(3) 掌握建筑设计程序和设计前的准备。 (4) 方案设计的构思与表达。 (5) 版式的设计与表达。

(6) 图纸规格:水彩纸(500 X 700)

四、学时数的安排:

1、建筑画初步:

40学时(10周*4学时/周)。

(1) 水彩渲染作业

(一):

4学时(1周*4学时/周)

(2) 水彩渲染作业

(二):

8学时(2周*4学时/周) (3) 水彩渲染作业

(三):

8学时(2周*4学时/周) (4) 水粉建筑画

(一):

4学时(1周*4学时/周) (5) 水粉建筑画

(二):

8学时(2周*4学时/周) (6) 水粉建筑画

(三):

8学时(2周*4学时/周)

2、设计入门:16学时(4周*4学时/周+1个设计周) (1)讲

授 :

4学时(1周*4学时/周) (2)方案草图阶段:

8学时(2周*4学时/周) (3)定稿及工具草图:

4学时(1周*4学时/周) (3)上板完成平、立剖面及透视渲染:(1个设计周)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1、教材

《建筑初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主要参考书

《形态构成》

(自编)

《建筑设计资料集成》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立体构成》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建筑画环境表现与技法》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全国著名高校建筑系学生优秀作品选》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学教程:设计原理》

天津大学出版社 《建筑空间组合论》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六、成绩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20%,课程设计占80%。

七、大纲说明

1.课程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主,以理论教学为辅,每次作业前有1~2学时讲课。此外,结合教学进度可适当安排一些幻灯片、录像片及多媒体课件教学。

2.在完成课上作业的同时,还要结合进度布置相应的课下作业,以提高训练强度和质量。

推荐第3篇:《建筑初步[Ⅰ]》教学大纲

《建筑初步[Ⅰ]》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建筑初步 课程英文名称 :

课程编号:02040815 开课教研室 :建筑设计教研室 授课对象:建筑学专业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建筑初步[Ⅱ] 执

人 :刘汝晶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任务和地位: 任务:具有一定水准的绘图表现技能。形成初步的设计概念及思想方法。

地位:建筑初步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讲课和课内反复的作业练习,使学生掌握建筑学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表现方法和基本理论,为以后的建筑设计做好准备。

2、知识要求: (1)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熟练运用绘图工具、仪器、制品。 (2)正确掌握各种表现方法和表达技巧。

(3)初步理解各种造型因素和构图规律的特点和关系。

(4)初步了解艺术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基本艺术设计理论与知识。

3、能力要求: (1) 观察能力:培养善于观察环境、建筑及各种事物的习惯,逐步提高观察、辨别和抽象事物的能力。

(2) 审美能力:能从美学角度去分析环境、建筑,注重培养艺术素养及审美能力。 (3) 分析能力:培养对事物进行观察、理性分析及判断的能力。

(4)

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自己查阅、搜集资料,阅读教材、参考书的习惯,逐渐养成有目的地自学能力。

(5) 表达能力:通过课程训练掌握各种表达方法和技巧,能够清晰、准确严谨地表达空间环境、建筑以及运用模型表达空间环境、建筑形体关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水彩渲染 要求: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学

数 :60学时 学

数 :3.5学分 课程类型:必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1) 线条流畅,每一条线要粗细均匀、光滑。

(2) 不同种类的线条要粗细分明,交接准确,层次清楚。 (3) 图纸规格:白图纸 A3(297 X 420)

2、仿宋字(铅笔、钢笔)、美术字练习要求::

(1) 字体笔法正确,结构均衡、规范、清楚.(2) 图面干净、整洁、构图完整。

(3) 数字、字母要比例适当,间距适中,平滑完整。 (4) 图纸规格:白图纸 A3(297 X 420)

3、墨线徒手练习要求:

(1) 线条流畅、均匀、过度自然。 (2) 线条交接要准确、肯定。

(3) 质感表现要真实、形象,组织合理,概括适当,图面整洁。 (4) 图纸规格:硫酸图纸 A3(297 X 420)

4、钢笔徒手画练习要求:同3

5、水彩色快退晕练习要求:

(1) 熟练掌握裱纸的方法和技巧。

(2) 掌握毛笔使用方法,熟悉水彩颜料、水彩纸的特性。 (3) 图面色彩饱满,退晕均匀,色彩关系协调,表现真实、准确。 (4) 初步学习基础色彩理论。

(5) 图纸规格:水彩纸 A3(297 X 420)

6、水彩(建筑)渲染练习要求:

(1) 掌握水彩渲染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形体准确、层次分明、图面整洁。 (3) 材质表达真实、准确。

(4) 光影及色彩冷暖关系正确,色彩关系协调。 (5) 图纸规格:水彩纸 A3(297 X 420)

7、钢笔淡彩(建筑)表现练习要求:

(1) 表现材料肌理、质感要真实。

(2) 线(点)与色彩的组合运用要协调、自然,正确表达形体空间关系。 (3) 掌握建筑与配景间协调统一的表现方法。 (4) 图纸规格: A3(297 X 420)

四、学时数的安排:

1、铅笔线、墨线的工具线条练习:16学时(4周*4学时/周)。(1)铅笔线的工具线条练习:8学时(2周*4学时/周) (2)墨线的工具线条练习:8学时(2周*4学时/周)

2、仿宋字(铅笔、钢笔)、美术字练习:12学时(3周*4学时/周) (1)仿宋字(铅笔、钢笔)、练习:4学时(1周*4学时/周) (2)美术字练习:8学时(2周*4学时/周)

3、墨线徒手练习:12学时(3周*4学时/周)

(1) 钢笔徒手练习

(一):4学时(1周*4学时/周) (2) 铅笔徒手练习:4学时(1周*4学时/周) (3) 钢笔徒手练习

(二):4学时(1周*4学时/周)

4、水彩(建筑)渲染练习:20学时(5周*4学时/周) (1)水彩渲染练习:8学时(2周*4学时/周)

(2)钢笔淡彩(建筑)练习:12学时(3周*4学时/周)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1、教材

《建筑初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主要参考书

《形态构成》

(自编)

《建筑设计资料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平面构成》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建筑画环境表现于技法》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大门设计》

同济大学出版社

六、成绩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20%,作业占80%。

七、大纲说明

1.2.量。 课程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主,以理论教学为辅,每次作业前有1~2学时讲课。此外,在完成课上作业的同时,还要结合进度布置相应的课下作业,以提高训练强度和质结合教学进度可适当安排一些幻灯片、录像片及多媒体课件教学。

推荐第4篇:建筑的初步认识

建筑的初步认识

一幢有特色的建筑就是一座丰碑,它凝聚了设计者和建造者的心血和智慧。造型不同,风格各异。寓意深沉的建筑,凸现了丰富的美学内涵,让人回味,让人流连。

砖瓦灰沙石造就的色彩班驳的建筑,由于赋予不同的功能,使它成为安居乐业的场所,经济文化的载体,历史变迁的见证;它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使城市尽显卓越风姿和现代都市气派。

“良好的建筑有三个条件:方便,坚固和愉悦。”建筑理论可以以来自一位英国人文主义者——亨利。沃顿爵士《建筑学要素》的这句话为出发点。建筑学正是三个分别的目的的汇合的焦点。

建筑的科学标准——坚固。

建筑要求“坚固”。这一需要使它与科学,与科学的标准发生了关系。结构的机械结合严格地限制它的生长。推力与平衡,压力与支撑,正位于建筑使用的语言的根部。大理石,砖,木,铁的内在特性产生了它的形式,限制了它的成就,并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还支配了它的装饰细部。在建筑学研究的每一侧面,人们都要遇上物理学,静力学,动力学,对设计提出各种建议,控制和验证它的设计。于是,我们可以自由地在建筑中寻找材料性能及物质定律的逻辑表现。没有这些,建筑就成为不可能的,它的历史也成为不可理解的。

建筑的实用标准——方便。

建筑需要“方便”。仅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及结构的抽象逻辑性是不够的。它的存在是为了满足某种外在的需要。这也是它的一个历史事实。建筑服务于人类的一般使用要求。紧接而来的,政治与社会,宗教与仪式,种族的大活动和共同事业等等,都成为研究的因素。它们决定了要建什么,且不相上下的一点,如何建。如果说,把建筑视为机械定律的表现是合法的,那么,把它看作人类生活的表现也同样重要。这就提供了一种与科学完全不同的价值标准。建筑物应当以它们的设计是否满足实际目标的成功程度为判断。也可以自然地延伸说,我们可以用其目标本身的价值来进行评判;也就是说,用它们所反映的外在目标来评判,事实上这是两种非常不同的问题。后者提出了一项道德准则,而前者却回避了,但两者都来自,并不可避免地来自,建筑与生活的联系——来自沃顿称为“良好建筑条件”之一即方便。

建筑的美学标准——愉悦。

建筑还需要“愉悦”。为此,与它的实际目标和机械答案相交织,我们又可在建筑中发现第三项不同的因素——人们对美的无私愿望。事实上,这种愿望并不终结于某种纯美学的结果,因为建筑必须与具体的实用基础打交道。然而,它毕竟是一种纯美学的冲力,一种与建筑必须要同时满足的其它因素不一样的冲动。一种使建筑成为艺术的冲动。

从以上对建筑的三点要求不难看出,它涉及到了建筑的各个方面要素:材料,形态,空间,结构及它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认识和感受武汉市这几十年来的代表建筑。

一、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是建筑业的基础,是建筑师得以发挥创造才能的物质条件。在历史的长河中,建筑技术的进步向建筑材料工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建筑材料的发展有反过来影响和推动建筑体系及建筑形式的变化。建筑和建筑材料的关系是密切不可分的。

我国的建筑材料工业,长期以来处于品种单调,技术落后的状态。其标志就是小块实心粘土烧结砖在我国各类墙体材料中仍然占据近95%的高比例。有鉴于这种情况,早在50年代后期,中央领导同志在一篇重要文章中就明确提出:“建筑材料工业部门要努力发展新型建筑材料。”

新型建筑材料是相对于传统的砖,瓦,灰,沙,石而言的。最近几十年来现代技术发展的产物。它是以多种多样的原材料,用先进的加工方法,制成适用于现代建筑要求,具有轻制,高强,多功能等主要特征的现代建筑材料;一般来说,它还具有节能,节地,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的优点。

新型建筑材料按产品的性能与作用可分为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和装饰材料三大类。

结构材料

用于建筑物主体的结构。如梁,柱,墙板,屋面等,有了这些材料就可以构筑成一座建筑物。

功能材料

它主要起保温隔热,防水密封,采光,吸声等改进建筑物功能的作用。功能材料的出现和发展,是现代建筑有别于旧式传统建筑的特点之一。它大大改善了建筑物的功能,使之具备更加优异的技术经济效果和更适合于人们的生活要求。花色品种很多。

装饰材料

它对建筑物的各个部位起美化和装饰作用,使得建筑物更好地表现出艺术效果和时代特征。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装饰材料的品种和花色最为繁多,而且推陈出新,变化很快,市场敏感性很强。不过,建筑装饰材料往往兼备其他功能,纯粹为了装饰的建筑材料是很少的。如壁纸虽为装饰材料,但却同时起保护墙面的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吸音和保温隔热的功能。至于灯具,则实际上是功能与装饰两者的结合体。

众所周知,一个建筑物是否具有吸引力,首先在于其立面给人的视觉效果。而不同的视觉效果的产生除了建筑物的形体构造,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即墙体材料的应用。

我国80年代中期,小块实心粘土砖在墙体材料中占绝对统治地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墙体材料的落后。因为小块实心粘土砖生产能耗大,自重大,不能用于高层建筑;砌筑劳动生产率低,不能实现机械化;湿作业多,工人劳动强度大,以小块实心粘土砖作墙体材料是难以实现建筑业现代化的。另外,还应当特别指出的是,生产粘土砖会毁坏大量的可耕地。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可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的国家,保护耕地关系到子孙后代。墙体材料改革系统工程,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如何尽量限制小块实心粘土砖的发展,加速采用及开发新型墙体材料并改造建筑物的功能。

幕墙是当今建筑采用最广泛的一种复合墙体。顾名思义,它的最外面的一层就好像幕布一样挂上去起遮盖和装饰作用,而墙体的本体部分起结构,围护,保温等主要作用,可以用于任何材料建造;然后在本体上挂一层品种名贵,装饰优异的材料作为“幕”,幕墙便告完成。幕墙的出现是近代建筑技术发展的成果。它最有效而经济地发挥了材料的性能。

作为“幕”的材料通常是玻璃,不锈钢板,铝板,花岗石薄板等名贵华丽,价格高昂,因而不能全部墙体用它来制造的材料。只用薄薄的一层“幕”挂在外面便合理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幕墙用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其建筑效果和技术经济效果更为突出。世界上一些知名的大厦由于采用了玻璃幕墙或不锈钢幕墙,金光闪烁,富丽堂皇,显示了建筑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特征,也赋予了建筑材料以崭新的含义。武汉市近几十年的建筑大部分采用了此种建筑材料来装饰立面。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用作幕墙的材料日渐增多,特别是金属材料崭露头角。譬如近年来得到建筑师们欣赏从而得到广泛使用的Reynobond板和Alucobond板就是由两层经表面处理的铝板与中间一层热塑性塑料组成。总厚度为3mm~6mm.这种板的特点是十分平整,强度很高,很轻和防火性能良好。表面涂一层耐气候性极好的树脂漆,有多种颜色,美观大方。此种板材质轻和易于施工,深受建筑部门的欢迎;其表面平整和色泽美观,具有极好的装饰效果;此外它良好的隔声性能和隔热,防火性能以及抗冲性,耐腐蚀等优点更使此种板才成为现代化的骄子,建筑材料工业的一株奇葩了。

二、建筑空间

纵然谈论线条,面,体积和体量肯定有价值,但并不是建筑特有的价值。建筑除了仅有的长和宽的空间形式——即面,供我们观赏的——以外,还给了我们三度空间,就是我们站在其中的空间。这里才是建筑艺术的真正核心。各种艺术的职能,有许多与雕塑共同之处,与音乐共同的就更多了。但它也有它的特殊的领域和自己独特的趣味。空间就是它所独占的。各种艺术中,唯有建筑能赋予空间以完全的价值。建筑能够用一个三度空间的中空部分来保卫包围我们人;不管可能从中获得何等美感,它总是唯有建筑才能提供的。绘画能够描写空间;诗,例如雪莱的诗,能够唤起人们对空间的印象;音乐则能够给我们空间的类似形象;但建筑则直接与空间打交道,它应用空间作为媒介,并把我们人摆到其中去。

尽管我们可能忽视了空间,空间却影响着我们并控制着我们的精神活动;而我们从建筑所获得的美感——这种美感好像很难解释清楚——大部分都是从空间产生出来的。即使从使用的观点出发,空间也理所当然是我们的目的。建筑的目的就是要围成空间;当我们要建房屋时,我们不过是划出适当大小的空间而将它隔开并加以围护,一切建筑都是从这种需要产生的。但从审美观点上看,空间就更为重要了。建筑师用空间来造型,正如雕塑家是用泥土造型一样。他把空间设计作为艺术品创作来看待;就是说他力求通过空间手段使进入空间的人们能激起某种情绪。

事实上空间就是活动的自由。这就是它于我们的价值所在,它就是以此引发我们的体验,我们会本能地适应我们所处在的空间环境,设想我们自身处在该空间中,以我们的活动圆满地充实这个空间。

正如在武汉科技馆看机器人展时,当我从一端进入正厅而处在长列的展道端景之前时,我几乎是被迫地开始朝前走动了,这个空间的特色就要求这样。甚至我立定不动时,视线也被透视消失的景象所吸引,使我们的想象也随之向前推进。这个空间就使人联想到一种运动。

一个对称的空间则相反,只要是得当地按人体去处理好其比例——(因为并非所有对称的空间都是美的)——总是不会在任何一边引发比另一边更多的动势——当然如果在此空间中有功能区域的划分,则另当别论。这就给我们以平衡感和抑制作用;我们的知觉老是返回到其中心,并继续被同等地向各个方向吸引开去。有这种特色的空间形式,就通过这个基本的扩张感觉而获得另一条激发我们美感的渠道。

但是,我们却不能给空间形式规定出从建筑角度看是否正确的比例。在建筑中,空间的效果,首先无疑是受实际尺寸影响的,但此外还要受成百种其它因素的影响。她要受光线及落影部位的影响:光源会吸引视线而构成自己一套独立的动向。它要受色彩的影响:深色地板配浅色顶棚,呈现一种与深色顶棚配浅色地板所产生的效果完全不同的空间感。它要因我们自己的主观预想而受到影响:由于我们刚刚离开另一种空间而到此。它要受占主导地位的线条的特色所影响:垂直线突出的,就给人以高大的幻觉;水平线突出的,则给人以宽大的感觉。它要受各种突出部分的影响——包括立面和平面上的——这种突出部分可能分切空间而使我们感到它已不是一个而是几个空间了。

总之,建筑价值等于其空间的价值,其它的因素都从属于空间。那些从黄金分割、音乐的和声等出发的解释,要么只适用于建筑造型效果,不然,只要想在建筑领域站得住脚,就必须坚持抓住三度空间这一事实。建筑的社会内容,心理的作用和形式的效果都体现为空间形式。

三、建筑设计构成

纵观城市各地建筑,有的方方正正,宽大敦实;有的高耸挺拔,状如高塔;有的造型别致,妙趣横生。它们高低参差,错落有致,构成了立体的美、线条的美与和谐的美。武汉市这几十年的城市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但武汉是一座老城,改造和规划上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武汉的经济不是特别发达,这给城市改造带来了阻碍。所以城市建筑还没完达到高等水平,总有千篇1律之感。特别是在观看了国外名师之作后,感慨尤为澎湃。

所以我想在这一章节主要谈谈国外名建筑师是特色作品。也有助于我们专业知识是扩充。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1.萨伏伊别墅,法国普瓦西(1928~1930年)

萨伏伊别墅位于法国巴黎近郊,这是一个富豪的别墅。由勒。柯布西耶大师于1928年设计,1930年建成。地段为十二英亩,建筑占地只有20.50米X20.00米,方形,高三层。这座别墅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作为独立式住宅的自身,被誉为“现代建筑”经典作品之一,它是与勒。柯布西耶的全部建筑和城市规划事业相关联的。他的许多建筑观点早期是由小住宅设计体现出来的。1926年他把“新建筑”与旧建筑进行比较,提出新建筑的五个特点:(1)支柱层,主要房间设在二层;(2)屋顶花园;(3)自由的平面;(4)横向长窗;(5)自由立面(成为一片可供自由处理的透明或不透明的薄壁)。萨伏伊别墅就是综合体现上述特点的。从外观上看,形体简单,但内部空间却很复杂。它与欧洲传统住宅大异其趣,表现出20年代建筑运动激烈的革命精神和建筑观念。

2.马塞公寓,法国(1946~1952年)

这座大型公寓式住宅是他理想的现代化城市中“居住单位”设想的第一次尝试。勒。柯布西耶认为在现代条件下,城市既可以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可以形成安静卫生的环境。他理想的现代城市就是中心区有巨大的摩天大楼,外围是高层的楼房,楼房之间有大片的绿地,现代化的整齐的道路网布置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人们生活在“居住单位”中。一个“居住单位”几乎可以包含一个居住小区的内容,设有各种生活福利设施,一栋建筑就成为一个城市的基本单位。这座17层的“居住单位”式公寓住宅大楼,可容纳337户约1600人居住。马塞公寓是第一个全部用预制混凝土外墙板覆面的大型建筑物,主体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现浇混凝土模板拆除后,表面不加任何处理,让粗糙地表现人工操作痕迹的混凝土暴露在外,表现出了一种粗犷、原始、朴实和敦厚的艺术效果,后来它被带上了“粗野主义”始祖的“桂冠”。

3.郎香教堂,法国(1950~1953年)

一向讲几何构图的形式美,主张采用新技术来满足新功能和创造新形式的“现在建筑”,并在建筑创作实践中遵循理性主义方向的赫赫有名的建筑家,却设计出了一个具有震动性的奇特的建筑。这是一座位于群山之中的小小天主教堂。它突破了几千年来天主教堂的所有形制,造型扭曲混沌,超常变形,怪诞神秘,如岩石般稳重地屹立在群山环绕的一处被视为圣地的山丘之上。它代表了柯布西耶创作风格的转变,并对西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建筑师:贝聿铭

1.国家美术馆东馆,美国华盛顿(1978年)

此馆包括陈列馆和艺术研究中心两部分。它在议会大厦和白宫之间,是白宫前最后一块空地,位置很重要。但是地段的形状不完整,是个斜角的楔(梯形)。因为东馆是整个美术馆的一部分,所以它的大门必须面向1941年建的旧馆(一座新古典形式的建筑)。同时,陈列馆和研究中心两部分要求有分有合,各自有出入口。这通常会带来一些麻烦:在一个面上设计两个门,处理得不好,会使人感到一个是大门,一个是“狗洞”。设计者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一个大的等腰三角形,作陈列馆;较小的直角三角形:作研究中心。进陈列馆的大门设在两个三角形之间的凹缝里。这座建筑的整个结构都是由三角形变化出来的,没有一般的矩形空间。造型既清闲简洁而又庄重典雅。陈列馆的中心是个多层空间,有纵横天桥联接,中央大厅顶部为玻璃天窗,中间有纵横跨过的栈桥或挑出及凹进的廊子。参观者在其中走动时,步移景随,空间景象变化万端。东馆与古典主义的老馆及附近的美国国会大厦相邻,在对比中又有配合。

2.香港中国银行大厦,中国(1989年)

大厦基地面积约8400平方米,是一块四周被高架道路“缚绑”着的土地。要满足楼地板面积需求,要在高楼林立的香港中环区“出人头地”,惟有向高空发展。中国银行大厦位于香港中心区,楼高70层,总高度达315米(连同顶部的天线),总建面为128.60平方米。建筑外墙以铝板和银色反光玻璃装嵌,大厦底层铺砌深浅不一的灰色花岗岩。整座大厦依靠四角12层高的巨型钢柱支撑,内外附加一系列包混凝土的钢焊斜撑,这不仅给大厦外观带来独特的面貌,而且比传统方法节省钢材4成,且室内无柱,空间开阔。大厦底层平面呈52米X52米的正方形,沿两条对角线分为4个三角形。贝聿铭着力刻画建筑的崭新造型,通过三角形母体的巧妙变换,节节升高,造型简洁明快又极富标志性,形成了香港城市轮廓线的一个制高点。

这几个例子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也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世界著名建筑。当然,还有很多,我们今后都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些著名建筑师的思想,并融合自己的创新建造出21世纪的建筑,为中国建筑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建筑与环境

在人们的心目中,建筑总是与艺术联系在一起的,认为它是美的。古代的建筑艺术,无论是古罗马式,还是哥特式、巴洛克式,都讲究形式的豪华和庄严,体现了古人的美学观点。现代建筑艺术,则更加注重功能上的合理和环境的舒适。让建筑与自然环境及人的精神融为一体,让人们充分享受自然环境和建筑艺术所提供的乐趣,既实用又美观,这就是现代建筑思想的基本要求。

过去,人们认为建筑造型艺术应当从建筑自身中去寻找。但在今天,人们已经更加重视建筑与人之间的和谐,这种和谐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人与建筑的关系应当是相互尊重,相互协调的关系。现代建筑的亲切进人之感,可以从建筑的整体和局部中体现出来。近年来,美国建筑师波特曼提出了“共享空间”论,这种共享空间显示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人与建筑之间的亲密无间的关系。

建筑是城市的实体组成部分。随着全世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建筑的规模、性质、形式和内容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当前,建筑设计已经不可能自我封闭在个体的范围内,需要“以城市设计的概念指导园林的规划设计。另一方面,反过来以微观环境的研究逐步上溯,深化规划设计的科学与艺术。”

可见,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艺术鉴赏能力的不断提高,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必须把建筑的空间与室外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而这个目标的完成,建筑装修和园林设计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建筑装修,没有任何一个建筑离得开它。即便是清水砖墙,室外要勾缝,室内要刷浆,这也就是装修。而勾缝的质量的高低,对砖墙外观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人们观察一座建筑物时,他的感受,很大一部分是由室内外装修得来的。因为,同样的建筑空间,经过不同的装修处理,能得到完全不同的效果,他可以显得精巧,也可以显得粗俗;它可以给人美感,也可以使人生厌。我国古代建筑,诸如宫殿、庙宇、书院、住宅等,使用功能完全不同,尺度也有大小之分,而造型则大同小异。在它们仅仅完成了主体结构时,人们很难判定它究竟将作什么用。然而,整个工程完工之后,却能使人一望便知是一座什么样的建筑,这就是靠建筑装修和园林小品取得的效果。

现代建筑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复杂,建筑结构、设备、材料、施工技术也日益进步,因而建筑装修担负的任务和使用的手段也比过去要多得多。在建筑行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里,装修设计(特别是室内装修),已经从建筑设计当中分离出来了,逐渐形成一个新的专业。我国在这方面尚有相当大的差距。加之材料、设备品种单调,使得一些新建筑装修手法比较陈旧,新意不多。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汽车增多,造成交通拥塞,使城市环境不断恶化。这种状况引起各国的普遍注意,想方设法加以改变。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增加绿化建设;除了开辟、经营大型公园、绿地外,小型分散的广场、街头绿地、住宅区的庭院也受到普遍的重视。这些地方面积不大、设施不多,但与居民接触面广,利用率高于大型公园。因此,各国城市都尽量有效,巧妙的利用这些空间,用以改善城市环境。武汉也不例外。在这些小型分散的场地上,主要设置园林小品,大至一亭一榭,小至一水一石,都要考虑到周围环境,衬托建筑主体,同时使树木、花卉和园林小品相互配合,创造出人们喜闻乐见的休息场所,使人们在紧张的劳动之余在此小憩,并得到艺术的享受。

后记

20世纪既是人类从未经历过的伟大而进步的时代,又是史无前例的患难与迷惘的时代。

20世纪以其独特的方式丰富了建筑史:大规模的技术和艺术革新造就了丰富的创造设计作品;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医治战争创伤及重建中,建筑师的卓越作用意义深远。

然而,无可否认的是,许多建筑环境难尽人意;人类对自然以及对文化遗产的破坏已经危及自身的生存;始料未及的“建筑性破坏”屡见不鲜:“许多明天的城市正由今天的平民所建造”。

100年来,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建筑学和建筑职业仍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

时光轮转,众说纷纭,但认为我们处在永恒的变化中则是共识。令人注目的政治、经济、社会改革和技术发展、思想文化活跃等,都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在21世纪里,变化的进程将会更快。“每一代人都必须从当代角度重新阐述旧的观念”。我们需要激情、力量和勇气,直面现实,自觉思考21世纪建筑学的角色。

对比中国,建筑师将21世纪“建筑与环境”的基本特征可进一步归纳为四个方面:

第一,“建筑”注重对“信息资源”的获取,而“信息资源”涵盖了物质资源、能量资源和生物资源。正是这种涵盖为“建筑与自然资源环境”的最佳配置提供了可能。

第二,“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将不受地域文化的阻隔。在地球村中,只要是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建筑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建筑与环境的交流、整合和传承的目的,是为了显示和保持其丰富的多样性。

第三,“建筑”将大规模应用更适于人类生存的新型建筑材料,如生物材料、复合材料等。建筑形态(形式)所传达的信息量将成倍增加,其传播方式也将大为改观。高清晰电子屏幕、虚拟现实装置可能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材料”,广泛的适用于“建筑之中”,其所形成的独特全息集成,将彻底改变“建筑与环境”的形态关系。

第四,在农业时代,人类为了抵御各种自然灾害,不得不艰辛地筑居;在工业时代,人类如机器般的劳作,一方面破坏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另一方面使人类濒于丧失精神家园的境地;在20世纪后半叶,人类的主要精力放在修复工业时代造的创伤之中;在21世纪“建筑与环境”的动态平衡发展之中,人类将实现“诗意地栖居”。

如果说,20世纪的建筑先驱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走向了新建筑,21世纪走向什么建筑呢?那一定是一种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因为我们的国土已经不能再无限地为城市和建筑提供土地了,人类在盖房和用房中对于水和能的消耗也已经达到了极限;那肯定也是一种饱含信息技术的建筑,信息时代已经来临,未来的经济、文化生活和家庭生活,已经无法和计算机以及网络不发生关系;那也可能是一种斜、曲、扭、翘,人们也许乐于承受这种形式,根本不在乎什么“风格”、“流派”。实际上,我们熟悉的“风格”、“流派”已经派不上大用场,陌生的科学技术已经出场主持建筑的发展。

事实上,21世纪的建筑并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产品艺术,它既是物质文化产品,也是更广泛意义上的精神文化产品(不局限于艺术)和制度文化产品(显示出与社会结构的同构性)。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人人必须的生活容器的性质,是人类个体和社会存在的首要设施——生存设施。而且建筑本身是一种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建立适宜社会“时空”的巨大杠杆。

“有文化的建筑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建筑”。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以“21世纪的建筑学”为主题,其6个分题之一便是“建筑文化”。建筑作品为“时代缩影”、“石头的史诗”,兼有物质产品和精神文化结晶的双重社会价值。呼吁人们“奋力夺优,争取更多的建筑珍品载入中华建筑创作的史册,造就出无愧于时代和民族的建筑文化瑰宝为后世所珍惜永存。”建筑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基本构成与人类文化类似。建筑文化的性质和特征决定了它在整个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主要表现在可居性、同构性、民族性、地域性。它是人类生活方式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建筑文化,是任何一个人的生存须臾不能离开的生存文化。

对此,建筑师及全社会的未来责任是:普及建筑文化,完善建筑科学体系,推进城市诸专业科学与文化交叉,大力引进建筑高新技术及设计理念。

推荐第5篇:建筑初步 读书心得

独立,让拳击手成为建筑家

-------读《建筑家安藤忠雄》有感 拳击手、建筑家,两个很难拼凑在一起的职业,正如医生与作家,却被鲁迅创造了一个奇迹,而安藤忠雄也同样挥出不同凡响的一笔。

安藤忠雄,曾这样评价自己:我的人生经历中找不到可以称为卓越的艺术资质﹔只有与生俱来面对严酷的现实,绝不放弃、坚强活下去的韧性。的确,安藤忠雄走过的路途坎坷不堪,很难想象······

安藤忠雄于1941年出生在大阪,他是双胞胎中哥哥,也因此从小就被过继到外婆家,造成他终日没人管他的功课、生活。他每天放学回家不是找同学出去玩耍,就是到家附近的铁工厂、木工厂闲逛,看那里的师傅们工作,偶尔也跟着学做一点东西,因此他的兴趣得到培养。或许可以说,他的建筑才能已经在此慢慢崭露头角,只是他还没有发觉,认为这些是无聊时的消磨而已。而他生病的时候,他自己走路去医院看医生,也是这样的生活,完全训练出他独立自主不依赖别人的性格。

独立,一切都在隐隐地为安藤忠雄的道路指引着方向。

在安藤忠雄的人生中,首先被发掘的是他的拳击天赋,可是拳击是一种孤单的运动,这种只能靠自己的毅力与努力去练习、上场比赛。后来,看到世界拳王的练习时,安藤忠雄才体认到自己不管再怎麼努力,都达不到那样的成绩,毅然决然放弃做一名拳击手。

对于安藤忠雄的建筑之路,他受到很多世界知名建筑家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柯比意。他深受柯比意的作品集的影响。

安藤忠雄的发展方向的改变有点像鲁迅,有时候是应该随着自己的意愿与兴趣方向改变自己的人生路线;他的环游世界看建筑又有点像达尔文,只有亲身经历过了,亲眼看过了,才会有更加深入体会。不但自己做了一趟环日本之旅,而且也经历了七个月的世界建筑之旅。在亲眼看到柯比意的建筑之后,他更加确定自己未来的方向。

书中最有意思的是安藤忠雄记录他环游世界的记录,他写在了《建筑家安藤忠雄》中的

第二章之中,虽然他的描述并非充满文学的浓郁气息,但是他给予了我们他对于各种著名建筑的理解与赞美。

他认为建于远古罗马时代的万神殿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光之空间,而希腊雅典卫城之丘的帕提农神庙,即使已成为废墟,可是仍然可以被视为西欧建筑的原点而屹立不摇。不仅对于建筑,对于各位著名建筑家,他也有自己的不一样的欣赏,巴塞罗那的安东尼奥·高迪、米开朗琪罗所有的建筑、画作与雕塑。他就连做梦都梦见过的勒·柯布西耶的建筑。 他最崇拜的是柯布西耶,也是因为遇见柯布西耶的作品集,在他每天自学摸索的20岁。因此,他从波瓦西之丘的萨瓦别墅系列住宅作品,到朗香圣母礼拜堂、拉图雷特修道院和马赛的集合住宅,走访了所有找得到的柯布西耶的作品。他在巴黎还花了不少时间去寻找柯布西耶的工作室,希望与柯布西耶本人见一面,但这个愿望却终究没能实现。

对建筑的热爱,不仅仅来自于对于建筑的喜爱,即使对建筑赋予了灵魂,也是那么冰冷的,也在于对一些建筑大师的崇拜,不断去探索,从他的建筑中领略他给予建筑的美,进行心灵与心灵的对话。

旅行,教会了安藤忠雄很多,也给他的建筑灵感的触发带来很多帮助。正如建筑师郭泰睦在2010世博会的芬兰馆设计一样,他的创作灵感也是来自于旅行。建筑师郭泰睦有一次在芬兰旅行,也是在岛屿之间,他看到了“kirnu” (“kirnu”是芬兰人对于一种地貌的称呼)。这种中空的礁石,形成非常复杂,是激流挟带石子和泥沙,在凹坑中飞速旋转,年复一年的冲刷,凹坑被沙石磨损,便形成了深坑。旅行触发了艺术创作的灵感,这是很多建筑师都承

认的。

“住吉的长屋”,安藤忠雄住宅建筑的原点,他认为人类具备足够的韧性与毅力去适应环境,也理当与自然怡然共处。在“住吉长屋”中,他建构了对外没有任何开口,无表情的清水混凝土墙面,借此表现在高度经济成长的名义下不断扩张的都市中,决定在此落地生根并与其对抗的个人意志。自许为“都市游击队”的安藤忠雄,不断对抗都市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和一群抱持著共同理念的伙伴一起为理想奋斗。

最重要的是,安藤忠雄开创了一套独特的建筑风格,他用清水混凝土材料以及简约的几何构成,营造出静谧、明朗的空间效果,为传统的日本建筑设计带来划时代的启迪。他说坚持使用混凝土的理由是,现代的建筑一般多使用玻璃,他要“挑战”自身创造力的极限。

“双生观”,这也是他个人的混凝土建筑基本风格的确立的起点。他的清水混凝土有一个特性,那就是“还没拆下模板前,不知成败”,所以安藤忠雄要从始至终都要监督他的作品的建设。

安藤忠雄为我们展现出一个在创造中不断超越自己,挑战自己的建筑家,也更加全面地展示着他独特的风格。他还追求光与影的美妙之处。

在设计教堂这种庄严而美丽的建筑的时候,他希望也能用混凝土箱子来表现出来。之后,“光之教堂”就诞生了。他认为,要在人生中追求“光”,首先要彻底凝视眼前叫做“影”的艰苦现实,而为了要超越它,就必须鼓起勇气向前迈进。

从建筑的设计的过程中,安藤忠雄也体会了人生,他领悟到,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待在光明之中,而是从远处凝望光明,朝它奋力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时间里,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实。

安藤忠雄走过的路是充满岔路的,只不过他选择对了正确的方向,他的人生是充满幸运的,而我们从中可以学的一些有用的道理······

旅行,触发灵感;挑战,创造奇迹。最主要的是学会借鉴,谦卑是会带来更加美好的创造的。

推荐第6篇:建筑初步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初步》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名称:建筑初步 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Architecture 课程编码:061033 学 分:4分 总 学 时:64学时

适应专业:艺术设计

第五学期 先修课程:素描、色彩 执 笔 人:张琴 审 订 人:王志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建筑初步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通过建筑初步课的学习,使学生其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建筑的含义和属性、建筑历史、建筑设计有一完整而系统的认识,使初学环境艺术的学生把握住专业的学习方向,以利于今后更好地学习和从事建筑学与环境艺术的学习和研究。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建筑的物质特性方面的知识如建筑结构和材料等,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理解建筑美学基本知识、现代建筑与后现代建筑的特征及重要流派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

掌握建筑及建筑学的真正含义、建筑的基本属性、建筑发展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及其在建筑剖析和欣赏、环境艺术与建设中的运用。

三、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认识建筑 一:绪言:

学习内容:建筑、建筑学的一些主要专业术语,建筑学的理论方法与研究内容,重点是几种建筑学的观点,难点是如何掌握建筑学的理论与知识去综合分析具体的建筑与建筑环境。

二:建筑的属性

学习内容:建筑的基本属性及各种属性的含义,建筑的外在意义、建筑的物质技术构成、建筑的内在意义,重点是如何从建筑的历史脉络中感性的认识建筑的这些属性,难点是分析产生建筑的不同属性的因素 三:建筑应具备的本质

学习内容: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及要求,深层的建筑含义,重点是建筑的基本建筑应满足的功能要求和建筑形建筑形式美法则,难点是在实践中如何把握建筑的基本要素与建筑的深层含义。

第二部分:建筑设计概述 四:建筑设计概述 学习内容:建筑设计的分工合作、建筑设计关注的主要内容、理性的设计原则、建筑的功能组合与建筑设计的思考过程;重点和难点是 建筑设计中如何把握建筑的内部机能与自然条件、人为条件之间的关系,创造完美的建筑作品 第三部分:建筑史概述 五:中国建筑史概述

学习内容: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包括古代建筑的发展与演变、古代建筑的基本结构与造型、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古代建筑的类型,不同历史时期的著名建筑及特征和意义、近现代中国建筑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重点是古代建筑的发展与演变历史及重要发展阶段的建筑特征、古代建筑的基本结构、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类型及特征,难点是对中国多元化建筑的理解与把握及其中国未来建筑的走向。 六:外国建筑史概述

学习内容:外国建筑溯源、西方古典建筑的发展、西方古代晚期的建筑、外国近现代建筑的变革及其各个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与建筑发展的主要特征、主要建筑流派和代表人物与主要作品赏析。重点是对西方建筑的发展和变革的认识。难点是在实践中如何分析和赏析、鉴别建筑与建筑环境。

四、学时分配

第一部分:认识建筑(16学时) 第二部分:建筑设计概述(16学时) 第三部分:建筑史概述(32学时)

五、大纲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环境艺术设计本科各专业。教学总时数为64学时。课堂教学以教学参考书为参考材料,按照本大纲的内容进行教学。本课程宜安排基础课程之后。

六、教学参考书目

(一)使用教材

1、《建筑初步》(统编) 田学哲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二)教学参考书

1、《建筑师常用规范选》上册 本社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 《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室内设计资料集》 张倚缦、郑曙阳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铅笔画全集》 T·Kautzky 编著 胡哲编译 艺术图书公司

5、《建筑画环境表现与技法》 钟训正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钢笔画大全》 华生·贺普第文化出版公司编著 胡哲编译 大众书局

7、《建筑设计配景图库》(第三版),Ernest Burden 著 白晨曦译 参木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建筑表现法》 Paul Stevenson Oles, AIA 著 黄文生译 六合出版社

9、《建筑绘画及表现图》 彭一刚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0、《建筑模型》 郎世奇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2、《中国建筑画》(各院校专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3、《中国建筑画选》 本社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4、《当代中国名家建筑创作与表现丛书》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推荐第7篇:《建筑初步新教程》读后感

建筑初步新教程读后感

本系有关建筑专业的启蒙教育和专业基础的读物,是作者总结多年教学的研究成果,采用新的观念、新的体系、新的方法进行编写。

本书共5章:认识建筑、建筑文脉、设计理念、表现技法、作业训练。另有教学大纲和附录。全书图文并茂,精品实例和附录均有长远的参考价值,并兼容其它参考书籍,具有显著的适用性和经济性。

本书主要提供高等院校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建筑、园林建筑、建筑装饰、室内设计、艺术设计、土建等专业学生以及广大从事建筑工作者使用。

本书系有关建筑专业的启蒙教育和专业基础读物,是作者总结多年教学的研究成果,采用新的观念、新的体系、新的方法进行编写。本书图文并茂,精品实例和附录均有长远的参考价值,并兼容其他有关参考书籍,具有显著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现代建筑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复杂,建筑结构、设备、材料、施工技术也日益进步,因而建筑装修担负的任务和使用的手段也比过去要多得多。在建筑行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里,装修设计(特别是室内装修),已经从建筑设计当中分离出来了,逐渐形成一个新的专业。我国在这方面尚有相当大的差距。加之材料、设备品种单调,使得一些新建筑装修手法比较陈旧,新意不多。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汽车增多,造成交通拥塞,使城市环境不断恶化。这种状况引起各国的普遍注意,想方设法加以改变。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增加绿化建设;除了开辟、经营大型公园、绿地外,小型分散的广场、街头绿地、住宅区的庭院也受到普遍的重视。这些地方面积不大、设施不多,但与居民接触面广,利用率高于大型公园。因此,各国城市都尽量有效,巧妙的利用这些空间,用以改善城市环境。武汉也不例外。在这些小型分散的场地上,主要设置园林小品,大至一亭一榭,小至一水一石,都要考虑到周围环境,衬托建筑主体,同时使树木、花卉和园林小品相互配合,创造出人们喜闻乐见的休息场所,使人们在紧张的劳动之余在此小憩,并得到艺术的享受。20世纪以其独特的方式丰富了建筑史:大规模的技术和艺术革新造就了丰富的创造设计作品;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医治战争创伤及重建中,建筑师的卓越作用意义深远。

然而,无可否认的是,许多建筑环境难尽人意;人类对自然以及对文化遗产的破坏已经危及自身的生存;始料未及的“建筑性破坏”屡见不鲜;“许多明天的城市正由今天的平民所建造”。100年来,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建筑学和建筑职业仍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时光轮转,众说纷纭,但认为我们处在永恒的变化中则是共识。令人注目的政治、经济、社会改革和技术发展、思想文化活跃等,都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在21世纪里,变化的进程将会更快。“每一代人都必须从当代角度重新阐述旧的观念”。我们需要激情、力量和勇气,直面现实,自觉思考21世纪建筑学的角色。

对比中国,建筑师将21世纪“建筑与环境”的基本特征可进一步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建筑”注重对“信息资源”的获取,而“信息资源”涵盖了物质资源、能量资源和生物资源。正是这种涵盖为“建筑与自然资源环境”的最佳配置提供了可能。第二,“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将不受地域文化的阻隔。在地球村中,只要是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建筑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建筑与环境的交流、整合和传承的目的,是为了显示和保持其丰富的多样性。第三,“建筑”将大规模应用更适于人类生存的新型建筑材料,如生物材料、复合材料等。建筑形态(形式)所传达的信息量将成倍增加,其传播方式也将大为改观。高清晰电子屏幕、虚拟现实装置可能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材料”,广泛的适用于“建筑之中”,其所形成的独特全息集成,将彻底改变“建筑与环境”的形态关系。第四,在农业时代,人类为了抵御各种自然灾害,不得不艰辛地筑居;在工业时代,人类如机器般的劳作,一方面破坏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另一方面使人类濒于丧失精神家园的境地;在20世纪后半叶,人类的主要精力放在修复工业时代造的创伤之中;在21世纪“建筑与环境”的动态平衡发展之中,人类将实现“诗意地栖居”。

如果说,20世纪的建筑先驱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走向了新建筑,21世纪走向什么建筑呢?那一定是一种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因为我们的国土已经不能再无限地为城市和建筑提供土地了,人类在盖房和用房中对于水和能的消耗也已经达到了极限;那肯定也是一种饱含信息技术的建筑,信息时代已经来临,未来的经济、文化生活和家庭生活,已经无法和计算机以及网络不发生关系;那也可能是一种斜、曲、扭、翘,人们也许乐于承受这种形式,根本不在乎什么“风

格”、“流派”。实际上,我们熟悉的“风格”、“流派”已经派不上大用场,陌生的科学技术已经出场主持建筑的发展。

环境艺术发展至今,多元文化的特点尤为明显。设计理念必须要以人为本,针对客户年龄、职业、爱好、文化层次等特点,根据客户主观方面的个人喜好,“因人而异”。那么就设计师和人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了?再就是整个社会和人的相对认识是美的形态更重要,还是人性化更重要?这是两种不同的答案。现代设计师的面前有一个键盘,上面有美感的、人机的、生产过程的„„设计师如何调动这些元素来为自己的设计服务;设计师对于产品的认识和理解以及目的,这就是设计理念。

效果图是设计师与非专业人员沟通最好的媒介,对决策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长期以来受到这些专业设计与教育界的重视,它是设计师艺术的完整的表达设计思想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也是判断设计师水准最直接的依据。近些年来表现效果图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运用电脑制作手段较多一些,但从艺术效果上看,远远不如手绘效果图生动。因此,我们要注意手绘效果图的学习,在理论方面要使学生明确手绘效果图技法课程的相关知识;在实际上,要施以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不仅对于他们掌握手绘效果图技法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于我们学生在今后设计创作的实践中,不断增强完善设计方案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手绘效果图是运用较写实的绘画手法来表现建筑或室内空间结构与造型形态,它既要体现出功能性又要体现出艺术性。手绘效果图是用绘画手法来表现建筑或室内设计的构想语言,它受描绘对象的生产工艺性所制约。而一般绘画作品则着重于感性观念的创作,注重形态的真实性,但手绘效果图要运用理性的观念来作图,因此又比较注重工具的使用(如绘图仪器、尺、模板等),所以手绘效果图的绘画相对来说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体。

一般效果图的色彩应力求简洁、概括、生动,减少色彩的复杂程度。为增强艺术效果,有的色彩效果图可以运用有色纸做底色来表现,一是色彩均匀、二是节省涂色时间、三是可以很好的进行色彩统一,增强绘画性、趣味性。用色彩表现效果图时,不仅表现色彩的关系、物体明暗关系,还要注意表现出不同材质的质感效果。要根据不同表面材质的特征使用相应的运笔方式。如有的表面肌理不显著,运笔可保持同一方向,涂色用笔要有速度。干净利落,而暗部涂色可采用有变化的笔触,色彩并有冷暖的差别。

正确地把握设计的立意与构思,深刻领会设计意图是学习表现图技法的首要着眼点。为此,必须把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化艺术修养,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和深刻的理解能力作为重要的培训目的贯穿学习的始终。

构图是任何绘画中都不可缺少的最初表现阶段,装饰设计表现图当然也不例外,所谓的构图就是把众多的造型要素在画面上有机的结合起来,并按照设计所需要的主题,合理地按排在画面中适当的位置上,形成既对立又统一的画面,以达到视觉心理上的平衡。本书图文并茂,精品实例和附录均有长远的参考价值,并兼容其他有关参考书籍,具有显著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推荐第8篇:概率初步教案

概率初步

 教学目标:

1、理解随机事件的定义,概率的定义;

2、会用列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利用频率估计概率(试验概率);

3、体会随机观念和概率思想,逐步学习利用列举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1.计算简单事件概率的方法,主要是列举法(包括列表法和画树形图法)。 2.利用频率估计概率(试验概率)。

一 知识梳理

1.基本概念

(1)必然事件:指一定能发生的事件,或者说发生的可能性是100%; (2)不可能事件:指一定不能发生的事件,或者说发生的可能性是0%; (3)随机事件: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4)随机事件的可能性

一般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可能不同. (5)概率

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么这个常数P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为P(A)=P. (6)可能性与概率的关系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它的概率越接近于1,反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则它的概率越接近0.如下图:

m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n

(7)古典概率

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8)几何图形的概率

1、概率的大小与面积的大小有关,事件发生的概率等于此事件所有可能结果所组成图形的面积除以所有可能结果组成图形的面积. 2.概率的理论计算方法有:①树状图法;②列表法. 3.通过大量重复实验得到的频率估计事件发生概率的值

4.利用概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利用概率判断游戏的公平性等

m. n

二、典型例题

1、下列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是( ) A.购买一张彩票中奖一百万

B.打开电视机,任选一个频道,正在播新闻 C.在地球上,上抛出去的篮球会下落

D.掷两枚质地均匀的骰子,点数之和一定大于6

例2.在一场足球比赛前,甲教练预言说:“根据我掌握的情况,这场比赛我们队有 60%的机会获胜”意思最接近的是( ) A.这场比赛他这个队应该会赢

B.若两个队打100场比赛,他这个队会赢60场

C.若这两个队打10场比赛,这个队一定会赢6场比赛. D.若这两个队打100场比赛,他这个队可能会赢60场左右.

例3一个袋中装有6个黑球3个白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大小、形状、质地完全相同,在看不到球的情况下,随机的从这个袋子中摸出一个球,摸到白球的概率是( )

1112A.B.C.D.9323

例4.用树状图法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连续掷两次硬币,两次朝上的面都相同的概率是多少? (2)连续掷三次,至少出现两次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

例5.在一个口袋中有4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把它们分别标号l、

2、

3、4.小明先随机地摸出一个小球,小强再随机地摸出一个小球.记小明摸出球的标号为x,小强摸出的球标号为y.小明和小强在此基础上共同协商一个游戏规则:当x>y 时小明获胜,否则小强获胜.①若小明摸出的球不放回,求小明获胜的概率.

②若小明摸出的球放回后小强再随机摸球,问他们制定的游戏规则公平吗?请说明理由.

例6.小江玩投掷飞镖的游戏,他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靶子,点E、F分别是矩形ABCD的两边AD.BD上的点,EF∥AB,点M、N是EF上任意两点,则投掷一次,飞镖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是(

A. B.

C.D.

例7.为了估计池塘里有多少条鱼,从池塘里捕捞了1000条鱼做上标记,然后放回池塘里,经过一段时间,等有标记的鱼完全混合于鱼群中以后,再捕捞200条,若其中有标记的鱼有10条,则估计池塘里有鱼______________条.

例8.一个密封不透明的盒子里有若干个白球, 在不允许将球倒出来的情况下, 为估计白球的个数, 小刚向其中放入8个黑球, 摇匀后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 再把它放回盒中, 不断重复, 共摸球400次, 其中88次摸到黑球.估计盒中大约有白球( )

A、28个

B、30个

C、36个

D、42个

例9. 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标有数字3,4,5.从袋子中随机取出一个小球,用小球上的数字作为十位上的数字,然后放回;再取出一个小球,用小球上的数字作为个位上的数字,这样组成一个两位数.试问:按这种方法能组成哪些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之和为9的两位数的概率是多少?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加以说明.

例10.小明和小亮是一对双胞胎,他们的爸爸买了两套不同品牌的运动服送给他们,小明和小亮都想先挑选.于是小明设计了如下游戏来决定谁先挑选.游戏规则是: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装有除数字以外其它均相同的4个小球,上面分别标有数字

1、

2、

3、4.一人先从袋中随机摸出一个小球,另一人再从袋中剩下的3个小球中随机摸出一个小球.若摸出的两个小球上的数字和为奇数,则小明先挑选;否则小亮先挑选. (1)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出小明先挑选的概率; (2)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请说明理由.

三、课堂练习

1.下列事件中必然发生的是(

A.随意翻到一本书的某页,这页的页码是奇数 B.地球上,抛出的铁球最后总往下落 C.购买一张彩票,中奖 D.篮球队员在罚球线上投篮一次,投中

2.给甲乙丙三人打电话,若打电话的顺序是任意的,则第一个打电话给甲的概率为( ) A.1112 B. C.D.6323

3.用扇形统计图反应地球上陆地面积与海洋面积所占比例时,陆地面积所对应的圆心角是108°,当宇宙中一块陨石落在地球上,则落在陆地上的概率是( ) A.0.2 B.0.3 C.0.4 D.0.5

4.四张质地、大小、背面完全相同的卡片上,正面分别画有圆、矩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四个图案.现把它们的正面向下随机摆放在桌面上,从中任意抽出一张,则抽出的卡片正面 图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概率为( ) A. 1 4B.

1 2C.

3 D. 1 4

5.一个口袋中有4个相同的小球,分别与写有字母A,B,C,D,随机地抽出一个小球后放回,再随机地抽出一个小球.

(1)使用列表法或树形法中的一种,列举出两次抽出的球上字母的所有可能结果; (2)求两次抽出的球上字母相同的概率.

6.一个盒中装着大小、外形一模一样的x颗白色弹珠和y颗黑色弹珠,从盒中随机取出一颗弹珠,取得白色弹珠的概率是.如果再往盒中放进12颗同样的白色弹珠,取得白色弹珠的概率是,则原来盒中有白色弹珠 颗.

7.有三张正面分别写有数字﹣2,﹣1,1的卡片,它们的背面完全相同,将这三张卡片北背面朝上洗匀后随机抽取一张,以其正面的数字作为x的值,放回卡片洗匀,再从三张卡片中随机抽取一张,以其正面的数字作为y的值,两次结果记为(x,y). (1)用树状图或列表法表示(x,y)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2)求使分式

+

有意义的(x,y)出现的概率;

(3)化简分式+,并求使分式的值为整数的(x,y)出现的概率.

8.某校初三年级(1)班要举行一场毕业联欢会.规定每个同学分别转动下图中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均匀转盘A、B(转盘A被均匀分成三等份.每份分別标上1.2,3三个钕宇.转盘B被均匀分成二等份.每份分别标上4,5两个数字).若两个转盘停止后指针所指区域的数字都为偶数(如果指针恰好指在分格线上.那么重转直到指针指向某一数字所在区域为止).则这个同学要表演唱歌节目.请求出这个同学表演唱歌节目的概率(要求用画树状图或列表方法求解)

推荐第9篇:园林设计初步教案

园林设计初步教案

2010年8月

第1章

绪论及绘图基础

第1讲

一、教学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 了解园林设计初步的概念、现状与发展趋势;  了解制图种类

 介绍绘图工具使用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掌握重要绘图工具使用方法;

三、教学内容提要: ◆ 绪论;

◆ 绘图工具种类与使用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丁字尺与三角板的使用方法 ◆ 教学难点:绘图铅笔的使用方法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练习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讲解;传统教学手段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要内容:(65分钟) ◆ 绪论(多媒体讲授)

 园林设计初步的涵义、作用及主要内容;  园林设计初步发展现状与趋势; ◆ 设计初步制图种(多媒体讲授)

 徒手图  工具制图

 计算机辅助制图

◆ 制图工具种类(传统教学手段讲授)

 图板

 图板使用注意事项  图板使用示例  丁字尺

 丁字尺使用注意事项  丁字尺绘图示例  绘图铅笔

 绘图铅笔使用注意事项  绘图铅使用示例  马克笔  草图笔  曲线板  笔刷

2  橡皮擦  擦图片  磨石

(二)、学生分组工具练习与讨论(20分钟)  图板的固定;

 丁字尺与水平线练习;

 丁字尺、三角板与垂线练习;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水平线组、垂线组的绘制注意事项;(2分钟)

八、教学后记:

第1章

绘图基础

第2讲

一、教学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 介绍绘图工具使用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掌握重要绘图工具使用方法;

三、教学内容提要: ◆ 绘图仪 ◆ 针管笔 ◆ 比例尺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绘图仪与针管笔的使用方法 ◆ 教学难点:针管笔的使用方法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练习法

六、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要内容:(65分钟) ◆ 针管笔

◆ 针管笔使用注意事项 ◆ 针管笔使用示例 ◆ 绘图仪

◆ 绘图仪使用注意事项 ◆ 绘图仪使用示例 ◆ 圆规种类

◆ 圆规使用注意事项 ◆ 直线笔种类

◆ 直线笔使用注意事项 ◆ 直线笔使用示例 ◆ 比例尺

◆ 比例尺使用注意事项

◆ 绘图纸种类及使用注意事项 ◆ 绘图墨水

◆ 刀片种类与使用注意事项 ◆ 透明胶带 ◆ 三眼钉 ◆ 建筑模板

(二)、学生分组工具练习与讨论(20分钟)  同心圆组绘制练习;  不同宽度线型绘制练习;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保证作图精度的措施有哪些;(2分钟)

八、教学后记:

第1章

绘图基础

设计课1

一、设计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通过绘制给定图形,让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达到加深、巩固、熟练掌握工具绘图技能的目的;

三、设计内容提要:工具图练习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设计练习重点:绘图中工具联合应用的技能; ◆ 设计练习难点:保证作图精度的技巧;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六、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要内容:(10分钟) ◆ 图纸固定演示;

◆ 绘制的一般程序演示;

(二)、学生工具练习与讨论(75分钟)  设计练习:绘制给定图形;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平行线、垂线组绘制技巧主要有哪些?(

八、教学后记:

2分钟) 第1章

绘图基础

第3讲

一、教学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 了解设计相关法规;

 掌握景观设计制图的图幅、图框、字体、标注等规范;

 掌握景观设计制图的标高、高程、文字标注、引出线、线型交接等规范;

三、教学内容提要: ◆ 图幅及图框规范 ◆ 标高规范

◆ 线型及相交规范 ◆ 文字标注规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图幅、图框、标高、线型规范; ◆ 教学难点:图框及引出线标注规范;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六、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要内容:(55分钟) ◆ 园林设计相关法规及规范

◆ 图幅种类、尺度与裁切、加长规范 ◆ 图幅的固定方式

◆ 图框规范、图框的组成与尺度 ◆ 会签栏构成 ◆ 标题栏构成

◆ 图框线型及装帧规范 ◆ A3图幅规范 ◆ A3图框绘制示例 ◆ 标高概念、种类 ◆ 标高绘制规范 ◆ 标高绘制具体要求

◆ 以竖向设计图为例,做标高绘制示例和分析 ◆ 文字、字母、数字标号、种类及相关规范 ◆ 以植物配置图为例,做文字及标注示例和分析 ◆ 引出线种类及相关规范

◆ 以建筑施工图为例,做引出线绘制示例和分析 ◆ 常见线型种类

◆ 线型交接与线宽规范

◆ 以建筑施工图为例,做线型交接示例和分析 ◆ 索引规范

7

(二)、学生分组工具练习与讨论(30分钟)  图幅裁切练习;  A3图框绘制练习;

 常见线型交叉错误判读练习;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各种图幅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小型景观施工图标注的判读与绘制(2分钟);

八、教学后记:

第1章

绘图基础

设计课2

一、设计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 通过线条图工具绘制,让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绘图工具相关知识,达到加深、巩固、熟练掌握工具绘图技能的目的;

 培养各种正确绘图的良好习惯,避免错误绘图习惯的发生;

三、设计内容提要:线条图练习(上)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设计练习重点:平行线组、垂线组、同心圆组绘制;图框、图幅规范练习; ◆ 设计练习难点:保证作图精度的技巧;正确绘图习惯的培养;同心圆组绘制;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六、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要内容:(15分钟) ◆ 图幅裁切演示; ◆ 图框绘制演示演示; ◆ 绘制的一般程序演示; ◆平行线组绘制演示; ◆ 垂线组绘制演示; ◆ 同心圆组绘制演示;

(二)、学生工具练习与讨论(70分钟)

 设计练习:利用工具作图绘制给定线条图(上);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2分钟)

 如何保证平行线组、垂线组和同心圆组的作图精度?  快速、准确绘制景观设计中常见的A3图框?

八、教学后记:

第2章

设计构成基础

第1讲

一、教学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 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发展和作用;  掌握形式美法则;

 掌握常见平面构成方法;

三、教学内容提要: ◆平面构成概论; ◆ 形式美法则; ◆平面构成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方法; ◆ 教学难点:形式美法则;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要内容:(75分钟) ◆平面构成设计概论

 定义

 发展及作用

◆平面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 调和与对比  统一  对称 平衡  比例  重心

 节奏与韵律 ◆平面设计门类 ◆平面设计元素

◆平面构成与形象设计 ◆平面设计的形态要素

 点  线  面

◆平面构成方法

 重复 近似

10     渐变 发射 特异 对比

(二)、学生分组讨论:统一与调和的异同点以及其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举例(10分钟)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分别用重复、近似和渐变构成方法,设计3个景观设计平面图案(2分钟)

八、教学后记:

第1章

绘图基础

设计课3

一、设计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继上次线条图练习之后,通过线条图后半部分的绘制,继续巩固学生所学绘图工具相关知识,达到加深、巩固、熟练掌握工具绘图技能的目的;继续培养各种正确绘图的良好习惯,不断纠正各种错误绘图习惯;

三、设计内容提要:线条图练习(下)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设计练习重点:弧线组、切线组、交叉线组绘制;

◆ 设计练习难点:保证作图精度的技巧;正确绘图习惯的培养;切线组绘制;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六、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要内容:(15分钟) ◆ 弧线组绘制演示; ◆ 切线组绘制演示; ◆ 交叉线组绘制;

(二)、学生工具练习与讨论(70分钟)

 设计练习:利用工具作图绘制给定线条图(下);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如何保证切线组、弧线组的作图精度?(2分钟)

八、教学后记:

第2章

设计构成基础

第2讲

一、教学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 了解立体构成的概念、发展和作用;  掌握常见平面构成方法;

 掌握单线材、限形切折等常见构成方法;

三、教学内容提要: ◆平面构成方法; ◆ 线材构成 ◆ 面材构成;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方法; ◆ 教学难点:翻转构成;韵律;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要内容:(75分钟) ◆平面构成方法

 密集  肌理  空间  打散  韵律  分割

◆ 立体构成的概念、发展与作用 ◆ 线材构成

 单线材构成  线材垒叠构成  线材桁架构成  线织面构成  结绳构成 ◆ 面材构成

 浮雕构成  翻转构成

 可还原切折构成  限形切折构成  自由切折构成

13  球形构成  柱体构成  其他构成

(二)、学生分组讨论:三种切折构成的异同点(10分钟)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分别用密集、空间和韵律构成方法,设计3个景观设计图案(2分钟)

八、教学后记:

第2章

设计构成基础

第3讲

一、教学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 了解色彩构成的概念与常识;  掌握色彩的表情与对比方法;

三、教学内容提要: ◆ 块材构成; ◆ 色彩常识; ◆ 色彩的表情; ◆ 色彩的对比;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色彩的对比; ◆ 教学难点:色彩的表情;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要内容:(75分钟) ◆ 块材构成

 块材分割  块材积聚

 块材的分割与积聚 ◆ 色彩常识

 光与色

 色彩的三元素

 暖色、冷色、中间色、中性色 ◆ 明度基调 ◆ 色彩的表情

 红色  橙色  黄色  绿色  蓝色  紫色  黑色  白色  灰色 ◆ 色彩的调和 ◆ 色彩的对比

15          色彩三元素的对比 色彩的关系对比 色彩的面积对比 色彩位置的对比 色彩空间的对比 色彩的强弱对比 色彩的轻重对比

色彩华丽与朴实的对比 色彩的错觉

(二)、学生分组讨论:以八一深圳广场花卉抽象模纹图案颜色设计为例,讨论生气色彩构成特点(10分钟)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对西藏农牧学院行政楼前的花坛重新配置花卉方案,要求设计时着重考虑花期和花色的搭配(2分钟)

八、教学后记:

第2章

设计构成基础

设计课1

一、设计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通过平面构成设计练习,巩固、加深前面所学的平面构成知识,为今后景观设计中的平面构成技能构筑良好的基础。要求掌握渐变、发射构成的设计特点及设计要点;

三、设计内容提要:  渐变构成设计;  发射构成设计;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设计练习重点:渐变构成设计; ◆ 设计练习难点:发射构成设计;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六、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要内容:(15分钟) ◆ 讲授渐变、发射构成设计要点;

◆ 渐变、发射构成设计演示及绘制要点;

(二)、学生设计与讨论(70分钟)

 设计练习:利用工具作图,做渐变、发射构成设计各一个;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结合八一镇绿地为例,分析渐变、发射构成在景观构图中的应用。(2分钟)

八、教学后记:

第3章

园林设计图

一、教学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 了解园林设计图的种类;  了解园林设计图的绘制步骤

 掌握园林总平面图、植物种植设计图、竖向设计图、管线图的绘制要点;

三、教学内容提要:

◆ 园林设计图种类及绘制步骤; ◆ 园林设计图;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园林总平面图、植物种植设计图、竖向设计图的绘制要点; ◆ 教学难点:竖向设计图、管线图的绘制要点;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要内容:(75分钟) ◆ 园林设计图的种类

 总体规划设计图  竖向设计图  种植设计图  立面图  剖面图  透视图 ◆ 绘制步骤

◆ 园林设计图绘制要点

 规划总平面图

 规划总平面图绘制实例  竖向设计图

 竖向设计图绘制实例  种植设计图

 种植设计图绘制实例  立面图  剖面图  透视图

(二)、学生分组讨论:园林规划总平面图的要点,与园林种植设计图的异同点(10分钟)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以农牧学院校内绿地为背景,自选一地进行设计,绘制规划平面图以及植物配置图(2分钟)

八、教学后记:

第2章

设计构成基础

设计课2

一、设计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继续通过平面构成设计练习,巩固、加深前面所学的平面构成知识,为今后景观设计中的平面构成技能构筑良好的基础。要求掌握重复、分割构成的设计特点及设计要点;

三、设计内容提要:  重复构成设计;  分割构成设计;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设计练习重点:重复构成设计; ◆ 设计练习难点:分割构成设计;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六、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要内容:(15分钟) ◆ 讲授重复、分割构成设计要点;

◆ 重复、分割构成设计演示及绘制要点;

(二)、学生设计与讨论(70分钟)

 设计练习:利用工具作图,做平面对比、韵律构成设计各一个,要求上色;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结合八一镇绿地为例,分析重复构成与分割构成在景观构图中的应用。(2分钟)

八、教学后记:

第4章

常见园林要素画法

一、教学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 掌握树木、水体、石块等常见园林要素的绘制方法;  掌握常见园林要素绘制的相关规范;

三、教学内容提要: ◆ 树木发画法; ◆ 水体画法; ◆ 石块画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树木画法; ◆ 教学难点:石块画法;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要内容:(75分钟) ◆ 园林常见要素绘制相关规范 ◆ 树木平面画法

 轮廓型  分枝型  枝叶型  质感型

◆ 树冠的避让 ◆ 树木平面落影 ◆ 树木立面画法 ◆ 树木平立面的统一 ◆ 灌木与地被植物画法 ◆ 草坪画法 ◆ 水面画法

 线条法  等深线法 平涂法  添景物法

◆ 石块画法

◆ 景观设计平面图园林各综合要素画法绘制示例及分析

(二)、学生分组练习与讨论:树木平面四大画法的特点(10分钟)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绘制石块平面和立面图(2分钟)

八、教学后记:

21

第2章

设计构成基础

设计课3

一、设计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通过平面及色彩构成设计练习,巩固、加深前面所学的平面、色彩构成知识,为今后景观设计中的平面、色彩构成技能构筑良好的基础。要求掌握平面与色彩的对比构成设计、韵律构成设计的设计特点及设计要点;

三、设计内容提要:

平面与色彩的对比构成设计;  韵律构成设计;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设计练习重点:平面与色彩的对比构成设计; ◆ 设计练习难点:韵律构成设计;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六、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要内容:(15分钟)

◆ 讲授平面与色彩的对比、韵律构成设计要点; ◆ 对比、韵律构成设计演示及绘制要点;

(二)、学生设计与讨论(70分钟)

 设计练习:利用工具作图,做平面对比、韵律构成设计各一个,要求上色;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结合八一镇绿地为例,分析平面与色彩的对比、韵律构成在景观构图中的应用。(2分钟)

八、教学后记:

22

第5章

园林空间

一、教学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 了解空间构成要素、空间的开闭;  掌握常见园林空间造景手法;

三、教学内容提要: ◆ 园林空间构成要素; ◆ 空间的形式; ◆ 空间开闭与处理; ◆ 常见空间造景手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常见空间造景手法; ◆ 教学难点:空间开闭与处;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要内容:(75分钟) ◆ 园林空间构成要素 ◆ 空间的形式 ◆ 空间的封闭性 ◆ 空间开闭与处理 ◆ 常见空间造景手法

 主景  配景  前景  中景  背景  借景  分景  对景  框景  漏景  夹景  添景  题景

(二)、学生分组讨论:框景、漏景、夹景的异同(10分钟)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以农牧学院校内绿化为实例,分析其造景手法的应用(2分钟)

八、教学后记:

23

第4章

常见园林要素画法

设计课

一、设计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通过徒手绘制练习,巩固、加深常见园林要素画法理论知识,锻炼、培养徒手园林要素画法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常见树木平面、立面,水体、石块的画法特点及画法要点。

三、设计内容提要:

 树木、水体、石块画法设计要点;  树木、水体、石块画法演示;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树木平立面画法; ◆ 教学难点:石块画法;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六、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要内容:(10分钟)

◆ 讲授树木、水体、石块画法设计要点; ◆ 树木、水体、石块画法演示;

(二)、学生徒手设计与讨论(75分钟)

 利用徒手作图,绘制10种不同类型的树木平面、立面图;  常见水体、石块徒手绘制;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以八一镇常见的高山栎、高山松、林芝云杉为例,分析其平立面画法的特点(2分钟)

八、教学后记:

24

第6章

园林造景

第1讲

一、教学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 了解地形的功能作用;

 掌握地形与视线控制手法;  掌握地形造景以及地形布局;

三、教学内容提要: ◆ 地形的功能作用; ◆ 地形与视线; ◆ 地形造景; ◆ 地形布局;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地形视线控制手法; ◆ 教学难点:地形布局;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要内容:(75分钟) ◆ 地形的功能作用

 地形改造

 地形、排水和坡度  地形与竖向设计 ◆ 地形与视线

平坦地形  凹地形  凸地形  控制视线

 利用地形分隔空间  地形的背景作用

 地形影响导游路线和速度 ◆ 地形造景 ◆ 地形布局

 山形起伏变化  山体陡缓相间  山路处理  山石结体手法 ◆ 地形造景实例及分析

25

(二)、学生分组讨论:地形在景观设计中对视线的影响(10分钟)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以福建公园为例,分析其地形设计特点(2分钟)

八、教学后记:

26

第6章

园林造景

校内实习课1

一、设计时数:2

二、实习目的及实习要求:

 通过校内实习,使学生认识并掌握校内常见园林植物,初步了解常见园林植物的园林习性和特点;

 掌握常见园林植物的常见配置方式;

 掌握实地条件与园林植物选择、配置之间的内在规律;

三、实习内容提要:选择校内具有代表性的点,讲授以及让学生讨论、分析其规划手法、植物配置特点;

四、实习重点与难点:

◆ 实习重点:植物配置手法;常见植物习性与观赏特性; ◆ 实习难点:植物习性与配置手法的联系;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

六、教学手段:野外实地讲授

七、实习过程:

(一)实习主要内容:(45分钟) ◆ 常见园林植物习性及观赏特性; ◆ 常见园林植物配置手法; ◆ 常见配置错误实例分析; ◆ 实地条件与园林植物配置;

(二)、学生分组讨论(40分钟)

 以月季、云杉、高山松、龙柏、侧柏、红叶小檗、金叶女贞、女贞、裂叶蒙桑、萱草等常见园林植物为例,详细分析其植物习性、观赏特性、常见配置手法;  以农牧学院花坛为例,详细分析其配置手法及其优缺点;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以云杉、高山松为主,设计1-2种新颖的、具有创新性的配置方式(2分钟)

八、实习后记:

27

第6章

园林造景

第2讲

一、教学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 了解水体的形成;

 了解水体的功能与心理效应;  掌握水体常见造景手法和格局;

三、教学内容提要: ◆ 水的形成; ◆ 水体功能;

◆ 常见水体造景手法; ◆ 水体格局;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水体造景手法; ◆ 教学难点:亲水设计;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要内容:(75分钟) ◆ 水的形成

 自然式水体  规则式水体 ◆ 水体功能

 水要素与大众心理  水体的生态效应 ◆ 水的常见造景手法

 基底作用  系带作用  焦点作用

 整体水环境设计 ◆ 水体布局

 水体的区域变化  水体的大小与聚散  水岸的多样性  驳岸设计  水体造型

 水体的倒影效果 ◆ 亲水设计

◆ 水体设计实例与分析

28

(二)、学生分组讨论:景观设计中,水要素对大众心理的影响(10分钟)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以福建公园为例,分析其水体设计的特点(2分钟)

八、教学后记:

29

第6章

园林造景

校内实习课2

一、设计时数:2

二、实习目的及实习要求:

 通过校内实习,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对园林造景手法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加深巩固前面所学理论知识;

 掌握地形、水体造景的常见手法;

三、实习内容提要:选择校内具有代表性的点,讲授以及让学生讨论、分析其规划环境与地形、水体等现实环境内在联系、规律、原因及对策,印证常见造景理论;

四、实习重点与难点:

◆ 实习重点:地形、水体常见设计理论与手法; ◆ 实习难点:因地制宜设计;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

六、教学手段:野外实地讲授

七、实习过程:

(一)实习主要内容:(45分钟) ◆ 常见地形设计手法; ◆ 常见水体设计手法; ◆ 因地制宜与人性化设计;

(二)、学生分组讨论(40分钟)

 以第三教学楼实地环境为例,如何根据现实环境条件因地制宜的人性化设计?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根据西藏农牧学院校内水体环境,因地制宜的营造校园水景(2分钟)

八、实习后记:

30

第6章

园林造景

第3讲

一、教学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 了解植物的作用;

 掌握种植设计的基本方法;  掌握植物布局;

三、教学内容提要: ◆ 植物的作用;

◆ 种植设计的基本方法; ◆ 植物布局;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种植设计的基本方法; ◆ 教学难点:植物布局;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要内容:(75分钟) ◆ 植物的作用

 改善环境  构成空间

 主景、背景和季相景色  障景、漏景和框景作用  其他作用

◆ 种植设计的基本方法

 设计过程

 适地适树的原则  植物配置的原则  种植间距 ◆ 植物布局

 植物的种类与种植地段  植物的层次与配置  植物作为景观造型

 植物作为造园的特殊功能  植物的色彩与四季变化

(二)、学生分组讨论:以西藏农牧学院校园绿化为例,分析其季相变化(10分钟)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论述适地适树与植物造景之间的关系(2分钟)

八、教学后记:

31

第6章 园林造景

设计课

一、设计时数:2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通过小型绿地规划设计,使学生综合应用、巩固、加深所学理论知识,检验理论灵活应用能力以及作图技能等;

三、设计内容提要:学生宿舍绿地环境设计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设计练习重点:实地环境与植物配置、植物习性、观赏特性之间的联系; ◆ 设计练习难点:因地制宜与人性化设计;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六、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要内容:分析给定地形的实地条件,强调设计中的注意事项和设计重点、难点(10分钟)

(二)、学生规划设计与讨论(75分钟)

 设计练习:根据给定地形图和实地条件,进行绿地系统和景观规划。着重因地制宜的利用实地环境以及植物配置设计;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3分钟)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题:在本次规划设计中,你通过什么方式对实地环境进行详细的控制和加以利用的?(2分钟)

八、教学后记:

32

推荐第10篇:中天广场建筑初步设计说明[全文]

吉首精诚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水畔铭城教师公寓C、D栋住宅

初 步 设 计 初 步 设 计 说 明

目录

一、总说明

(一)设计依据

(二)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三)建设规模与任务

(四)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二、建筑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二)总体布局

(三)平面设计

(四)立面造型设计

(五)剖面设计及竖向交通设计

(六)建筑消防设计

(七)建筑节能 (八) 环保设计

(九)建筑装修

三、结构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二)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

(三)自然条件

(四)本工程相对标高±0.000对应的绝对标高

(五)本工程初步设计所

(六)本工程初步设计计算

遵循的标准、规范、规程 所采用的计算程序

(七)荷载

(八)结构选型

(九)主要结构材料

(十)结构计算分析

(十一)提请在设计审批时确定的问题

四、给排水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二)设计范围

(三)给水系统

(四)排水系统

(五)雨水系统

(六)消防系统

五、电气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二)设计范围

(三)供配电设计

(四)电力、照明设计

(五)自动控制

(六)防雷与接地

(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八)电话管线系统

(九)有线电视管线系统

(十)计算机宽带网络

初步设计说明

一、总说明

(一)设计依据

1、计划文件:玉发改备(2012)1号

2、怀化中房房地产开发公司玉屏分公司贵鑫中天广场项目设计要求。

3、贵州黔美基础工程公司 提供的地质勘察初勘报告。

4、铜仁市、玉屏县规划局划定的规划控制红线图和规划设计条件,审查通过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5、国家、地方现行的有关规范及《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二)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1、工程概况

水畔铭城项目位于玉屏县城区,地块西侧及西北侧为舞阳河,东北侧为司法局住宅楼,东侧及东南侧为中山路;地块总用地

面积20613平方米,西南-东北最长约296米,西北-东南最宽约77米,呈不规则多边形,东西向最大落差2.2米。

贵鑫中天广场项目总用地面积2061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6883.28平方米(其中地上部分120410.56平方米 ,地下部分16472.72平方米),总占地面积8652.79平方米,容积率5.84,密度41.98%,绿地率25.3%,整个小区总户数553户,小区总停车位504个。

2、根据合同,本院负责贵鑫中天广场项目的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设计内容。

总用地面积:20613㎡ 总建筑占地面积:8652.79㎡ 总建筑面积:136883.28㎡ 总建筑密度:41.98% 容积率:5.84 绿化率:25.3%

根据玉屏县城市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本着有利城市改造

(三)建设规模与任务

(四)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吉首精诚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水畔铭城教师公寓C、D栋住宅

初 步 设 计 和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当代民众精神文明和

物质物质文明的指导思想,依据地理位臵特点展开区域规划。综合考虑玉屏人文、地理及历史文化背景等诸

多因素,协调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关系,提倡顺其自然又改造自然,充分利用基地的每一寸土地,合理定位,因地制宜,引导开发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步行街商业广场,力求打造玉屏县中心地带的人文、景 观、商业文化中心。

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合理配臵自然资源,优化用地配套建设各项设施。坚持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推广新技术。

贯彻环保、安全、卫生、绿化、消防、人防、节能、节约用地的设计原则。

强调因地制宜,自由式布局,在造景的同时尽量利用原有的地理环境。

根据玉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及要求,将船型地从西到东块依次划分为:绿化公园、星级宾馆及步行商业街区,综合各功能及内在联系,可把该地段定位玉屏县高档的集休闲、娱乐、购物、居住于一体的综合商业中心,以商业为主,居住为辅,带动老城区周边的发展,使老城区重新焕发蓬勃生机,并成为老城连接新城的一面新的旗臶。

二、建筑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0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0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版 0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版 0

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0

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 0

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

0

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版) 0

8、《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0

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10、《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88

11、《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1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13、《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

14、《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版)

15、《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01

1 吉首精诚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水畔铭城教师公寓C、D栋住宅

初 步 设 计

1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18、规划用地红线图

19、甲方提供的方案设计要求

(二)总体布局

总体布局:贵鑫中天广场项目用地为不规则多边形,西北侧为河滨路及舞阳河,东南侧为中山路,项目中部设有一条9米宽的紫气路连接风雨桥和中山路。

(三)平面设计

贵鑫中天广场设计依据市场住宅样板及甲方要求,正确定位定级。 设计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当今设计领域的最新理念、最新设计手法和最新技术手段。

住宅上有针对性的设计出不同档次、不同面积的套型。同时适应本地区气候特点和居民的生活习惯,避免户与户、楼与楼之间的视线干扰。住宅各户型均有生活阳台,主卧室均设有转角飘窗,提高采光和观景效果,提升生活居住质量。

1#楼为26层高档旅馆,设有疏散楼梯两部,电梯5台(其中客梯4台,服务用电梯1台),一层层高为4.8米,二层层高4.2米,三 2

层层高5.4米,四至二十六层层高均为3.3米;2#楼为28层商住楼,设有剪刀楼梯一部,电梯两台,一层层高为4.8米,二层层高4.2米,三层层高5.4米,四至二十八层层高为3米;3#楼为24层商住楼(3#楼由三个单元组成,其中两个单元24层,一个单元23层),4#及5#楼均为18层商住楼,设疏散楼梯一部,电梯两台,一层层高为4.8米,二层层高4.2米,三层层高5.4米,上部住宅层高均为3米。地下室层高4.2米。

空间的构成源于建筑的功能,来源于环境的限制,来源于对地形的充分利用。坐落在已经形成本土特色建筑环境中的风雨桥畔,结合了新与旧的统一与和谐,强调风格一致又有所创新,是现有建筑环境的点缀和延伸。竖向块体的连续突起及阳台栏杆栏板的变化组合,加上竖向百叶窗的点缀,凸出了建筑视觉的层次感与活跃感。挑阳台、大玻窗的设臵,使得建筑更富有现代气息,凸显周边建筑特色和当地文化,体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1、剖面设计:该项目地下一层为附属用房及停车库,利用住宅楼

(四)立面造型设计

(五)剖面设计吉首精诚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水畔铭城教师公寓C、D栋住宅

初 步 设 计 梯、电梯部分与上部连通,并于关键位臵设防火墙及防火门划分防火分区,层高4.2米。

(2)所有疏散楼梯均直通室外,建筑设计符合消防规范要求。 (3)、本工程的疏散距离,疏散走道及首层疏散门宽度以及出入口的数量均符合规范要求。

各层层高:地下一层为4.2米,一层层高4.8米,二层层高4.2米,三层层高5.4米,四层及以上旅馆层高为3.3米,住宅为3米。顶层电梯间升高1.5m,电梯机房层高3.0m。

(六)建筑消防设计

1、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2、总平面 每栋建筑四周均有道路,可供消防车环绕,总体布局满足消防扑救要求。详见总平面图。

3、建筑防火设计 (1)地下室面积为16472平方米,防火等级一级。考虑设臵正压送风及机械排烟系统,共分为五个防火分区,相邻防火分区间用背火面耐火极限>3h的防火卷帘和耐火极限大于3h的防火墙分隔.并在合理位臵上留设乙级防火门,以便联接两个防火分区。地下室共设有与住宅共用的防烟疏散剪刀楼梯间13部。所有楼梯间的门均向疏散方向开启,并为乙级防火门。

七)建筑节能

1、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2)、《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2、一般说明: 1)本工程外墙采用内保温做法,具体构造及热工指标见相关详图

及节能设计报告书;施工要求、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以及未注明

窗台、挑檐、勒脚、女儿墙、变形缝等节点保温做法参见国标

02J121-1的说明及构造详图;2)、楼面、外墙、屋面等按节能大样图施工.3)、外窗采用铝合金普通单框双玻璃6~12mm(推拉),建筑外窗及阳台气密性等级为6级。外墙类型1: 普通砼空心砌块(聚苯颗粒保温浆料)

3、围护结构基本组成 外墙类型1: 普通砼空心砌块(单排孔、聚苯颗粒保温沙浆)

墙体各层材料(由外至内):

第1层:耐碱破纤网格布,抗裂砂浆, 厚度5mm

第2层:聚苯颗粒保温浆料, 厚度40mm

第3层: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块墙(单排孔), 厚度190mm

第4层:石灰,水泥,砂,砂浆, 厚度20mm 分户墙类型1: 普通砼空心砌块(单排孔、聚苯颗粒保温沙浆)

墙体各层材料(由外至内):

第1层:耐碱破纤网格布,抗裂砂浆 , 厚度5mm (吉首精诚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水畔铭城教师公寓C、D栋住宅

初 步 设 计 第2层:聚苯颗粒保温浆料, 厚度20mm 第3层: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块墙(单排孔), 厚度190mm 第4层:石灰,水泥,砂,砂浆, 厚度20mm 内墙类型1: 普通砼空心砌块(单排孔) 墙体各层材料(由外至内):

第1层:石灰,水泥,砂,砂浆, 厚度20mm 第2层: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块墙(单排孔), 厚度190mm 第3层:石灰,水泥,砂,砂浆, 厚度20mm

(八)环保设计

1 本建筑内所有卫生间均排至室外化粪池,经处理后再排至城市下水道。

2 本建筑的雨水经雨水管会合,均直接排至城市下水道。

(九)建筑装修

1 外墙面:外墙采用外墙面砖,外窗采用铝合金普通单框双层玻璃6~12mm(推拉),建筑外窗及阳台气密性等级为6级。

2 内墙面:大部分为内墙漆,局部位臵贴墙砖。 3 地 面:户内均为水泥地面。楼梯间及前室为地面砖。 4地下室为水泥地面。

第11篇:建筑教案

1.常见的建筑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

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发明了房屋。)

2.房屋的发展过程。

(1)阅读教材P

2、P3的材料,说说房屋的发展过程? 洞穴、草棚——木屋——砖瓦房——钢筋混凝建筑。

(2)列举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房屋,分析并记录它们的外形、材料、功能、采用的工具和技术。

3.讨论。

(1)人类的房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人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

(2)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建筑材料和建筑工具、建筑机械的进步促进了人类房屋的发展。 板书设计:

第一课

常见的建筑 1.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生存、适应环境、抗御自然灾害。 2.房屋的发展过程。 天然洞穴——人造住所 结构简单——结构复杂 功能单一到综合。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房屋的变化,知道人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这节课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学习房屋。

(二)新课教学

◆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1.认识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师:课件出示不同风格的房屋图片。这些房屋在外形、材料和功能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交流。

教师:介绍各个不同地区的环境与建筑间的关系。 教师:除了以上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有特色的民居?

学生:交流资料,进一步领悟房屋的建造要与当地环境相适应。 2.分析房屋的构成。

讲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房屋在很多方面有差别,但它们在构成方面有一定的层次,你知道房屋是按照什么层次构成的吗?

教师出示楼房构成层次图,学生诉说楼房是按照什么层次构成的。 提问:外形不同的房屋它们在构成上有何相似之处? 楼房构成的简图:

一栋楼房(相当于一个系统)——单元房——房间——墙——砖 3.分析自己熟悉的房屋是如何构成的,用简图表示出来。 ★拓展活动:不同功能的建筑

1.提问:除了我们居住的房屋外,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建筑物呢? 2.出示各种各样建筑物的图片。

讨论:图片所表示的建筑物是什么?有什么用途? 教师:请学生根据不同功能对这些建筑物进行分类。 学生:小组讨论,分类。

课后调查:我们周围的建筑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他们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板书设计:

第一课

常见的建筑 1.认识不同风格的房屋。

傣族竹楼、四川民居、内蒙古圆顶土房、伊斯兰教特色的房屋、北京四合院等。 2.楼房的构成

一栋楼房(相当于一个系统)——单元房——房间——墙——砖

2.巧妙的结构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计出多种分类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2.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自己对研究建筑物结构与力的关系方面感兴趣的问题。 3.能从选材或结构的角度分析出增加建筑物承受力的道理。 4.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到各种巧妙自然的结构。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从多个角度分析同类事物的不同特点。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建筑结构有哪些基本类型。 2.能举例说明建筑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各种建筑结构与哪些自然结构有相似之处。 2.能对仿生建筑感兴趣并大胆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定性或定量地探究力与结构之间关系的能力。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的图片。

第一课时

(一)导课

1.讲述:各种建筑物都有一定的结构,有的简单,有的复杂,这些不同的结构与建筑物的功能有什么关系呢?

2.板书课题:巧妙的结构。

(二)新课教学

◆活动1:常见建筑物的结构 1.讲述:上节课布置了查找关于建筑物结构的资料的作业,现在全班分组讨论,观察我们周围的建筑物有哪些形状和结构。

2.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总结发言。

4.全班一起讨论第八页的几幅图,各属于何种结构。

5.讲述:书上的第九页总结了三种不同的建筑结构,大家还能找出更多与之对应的建筑吗?

6.分组讨论并填图。 7.汇报讨论结果。

8.讲述:想一想你还能制定哪些分类标准,举手回答。 9.汇报结果并将第九页的建筑物结构分类卡填好。 板书设计:

第二课

巧妙的结构

赵州桥:拱形结构。

美国佛罗里达的安普卡特中心:球形结构。 泰姬·马哈尔陵:圆屋顶结构。 英吉利海峡地下隧道:柱型结构。 金字塔:三角结构。 埃菲尔铁塔:框架结构。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结构各异的建筑物为什么那么稳固呢?与力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活动2:探究建筑物结构与力的关系

1.出示赵州桥、埃菲尔铁塔等有特色的建筑的图片。 提问:关于建筑物的结构,你想知道什么? A.赵州桥为什么是拱形的?

B.楼板、立柱为什么做成空心的?

C.屋顶或墙体的钢架结构为什么是三角形的?

2.设计研究方案并自由选择其中一个问题研究讨论。 3.汇报讨论结果。 4.教师小结。 5.讲述:在第10页的几个实验项目中同学们可任意选择一个实验进行研究(一个小组合作一个项目)。

步骤:

(1)根据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材料; (2)将实验材料组装成实验模型;

(3)改变实验条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尝试进行定量、定性实验研究。 6.分组展示研究结果。

7.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某种建筑物的选材和结构有什么科学道理。 ★拓展活动:各具特色的形状和结构

1.讲述:我们周围还有许多物体的结构非常巧妙,大家看看书上第11页的几幅图片,看看这些生物的结构与建筑物有哪些相似之处?

2.学生描述图中及自己发现的各种结构有哪些特点?这样的结构有什么功能? 3.阅读科学在线

思考:想一想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仿生建筑? 板书设计:

第二课

巧妙的结构

说说下列建筑物结构与力的关系: (1)弧形结构 (2)拱形结构 (3)管状结构 (4)柱体结构 (5)球体结构

3.美丽的建筑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能从多个方面研究同一件装饰材料的特点。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体会出一些有关建筑的诗歌、散文中美的意境。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文学的语言描述某一建筑的特色。

2.能举实例说明可以从哪些方面欣赏建筑的美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对现有的装饰材料(如是否环保等)作出自己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欣赏建筑物的美。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你注意过建筑物的造型和装饰吗?留意过公园长廊的雕刻和绘画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建筑物的美丽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欣赏建筑美

1.课件出示一组美丽建筑的图片。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美吗?美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学生交谈;用词语、诗歌或散文来表示建筑物的美。 2.教师归纳

归纳赞美建筑物美的方面:造型、色彩、装饰„„

3.课件出示一些赞美建筑物的诗,请学生分析这段文字是从哪个方面赞美建筑物的。

(1)讨论:人们是怎样利用周围的环境或创设某种环境来体现建筑物的美? (2)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能不能为你所喜欢的建筑物写一首赞美的诗?

学生写诗并朗诵。 4.教师归纳

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自身造型和色彩上,另一方面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拓展活动:调查建筑装饰材料 1.出示各种各样建筑物装饰材料。

提问:这些建筑材料的图案、造型和颜色是什么样的?

2.结合课前调查得到的一些资料,小组讨论:人们是怎么利用某种装饰材料来美化建筑物的?

课后调查:我们学校是利用哪些装饰材料来美化建筑物的?怎样改进效果更好? 板书设计:

第三课

欣赏建筑的美

建筑物美的表现:

(1)表现在自身造型和色彩上。

(2)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第12篇:初步认识除法 教案

初步认识除法

授课教师:罗成强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的读法、写法,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重点:

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的运算有加法、减法和乘法,并且知道加法和减法是相对应的,那么有没有与乘法相对应的第四种运算方法呢?那又是什么运算呢?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第四种运算方法——除法。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4.师:请看图,说一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例4) 学生讨论后汇报

生:大熊猫有12个竹笋,它想把竹笋平均放在四个盘子里。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即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这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

(2)教师边板书边谈话(板书课题:初步认识除法)

师: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今天我们来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3)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目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②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③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④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2、教学例5。

(1)师:瞧,大熊猫又忙什么呢?(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例5) 生:大熊有20个竹笋,每四个放一盘,能放多少盘?

师:我们可以画图圈一圈,就很容易知道可以放5盘。我们还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20÷4=5。这个算式除号前面的数(20)是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4)是除数,得数5是商。 (2)指名读一读:20÷4=5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1)完成第1题。

提问:一共有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个盘里放几条? 先分一分,再列式。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分的鱼是15条,除号前面写15;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除号后面写5;每个盘子分3条,等号后面写3。15÷5=3) (2)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2题。

用小棒摆一摆或直接画在教材上分一分,写出除法算式,读一读。

2、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2题。(1)出示题目,读懂题意。

提问:每只小熊分得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平均分成2份) (2)让学生依据题意用学具卡片分一分,并交流分的结果。

(3)让学生填写除法算式,并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 汇报交流,教师板书:6÷2=3

为什么这样的算式?(因为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所以把要分的苹果的个数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给2只小熊,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份是3,3写在等号的后面。)

3、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3题。

(1)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2)教师小结: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5个一份。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10写在除号的前面;10÷2=5;9个西瓜平均分成3份,把平均分的份数3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份是3个,所以列式是:9÷3=3。

4、完成课件展示练习。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除法表示,并且也会读、写除法算式,你们掌握了吗?回家给爸爸妈妈讲一讲吧。

【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12 ÷ 4 = 3 20 ÷ 4 = 5

除号被除数除数商

第13篇:图形认识初步 教案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4.1.1 几何图形

教学目标:

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小组交流中获益,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重点: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是重点 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课本P116中的图4.1-1, 提出问题:在同学们所观看的图中,有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

二、讲授新课

1、学生在回顾刚才所看的图片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小组交流,补充自己的意见,积累小组活动经验.

2、指定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并能正确说出这些几何图形的名称。

学生回答:有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等等。

教师活动:纠正学生所说几何图形名称中的错误,并出示相应的几何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3、立体图形的概念。

(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

(2)学生活动:看课本图4.1-3后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给我们什么样的立体图形的形象?(棱柱和棱锥)

(3)请同学们看课本P118图4.1-4 (4)提出问题:在这幅图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

(5)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指导,通过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

②学生回答:包含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圆、正方形、多边形和三角形等。

4、平面图形的概念。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平面图形。

注: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不要求给出完整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5、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转化。

(1)从不同方向看:出示课本图4.1-7(1)中所示工件模型,•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

(2)提出问题。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你们会得出什么样的平面图形?能把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来吗? (3)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学生活动: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工件模型,独立画出得到的各种平面图形。

②进行小组交流,评价各自获得的结论,得出正确结论。

③指定三名学生,板书画出的图形。

6、思考并动手操作。

(1)学生活动:在小组中独立完成课本P119的探究课题,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评价。

(2)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完成的探究课题给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并对学生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7、操作试验。

(1)学生活动: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墨水瓶包装盒裁剪并展开,•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得出一个长方体它的平面展开图具有的一个特征:多样性.许多立体图形都能展开成平面图形.

(2)学生活动:观察展开图,看看它的展开图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再把展开的纸板复原为包装,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三、课堂小结

1.本节课认识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一个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可以是一个平面图形;•可以把立体图形进行适当的裁剪,把它展开成平面图形,或者把一个平面图形复原成立体图形,即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可以互相转换.

注:小结可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由学生归纳,教师进行评价、补充.

四、布置作业

课本P123~P124习题4.1第1~6题

4.1.2 点、线、面、体

教学目标:

1、了解几何体、平面和曲面的意义,•能正确判定围成几何体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了解几何图形构成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体及其关系,•能正确判定由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简单的几何图形。

2、经历探索点、线、面、体的关系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空间想像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运动变化的观念。

3、经历本节课的数学活动过程,养成主动探索、求知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正确判定围成立体图形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探索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重点

难点:探索点、线、面、体运动变化后形成的图形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2、提出问题:这个长方体有几个面?面和面相交成了几条线?•线和线相交成几个点?

二、讲授新课

1、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在小组讨论中,•评价并修正自己的结论。

2、各小组学生公布自己小组讨论后的结论。

教师活动:在探索问题解决方法和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及时给予指导,教师对学生分布的答案作鼓励性评价。

3、几何体的概念。

(1)长方体是一个几何体,我们学过的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

(2)提出问题:观察长方体和圆柱体,说出围成这两个几何体的面有哪些?•这些面有什么区别?

4、给出面的分类。

通过对上面问题的解决,给出面的分类:平面和曲面。

教师活动:板书:平面和曲面。

提出问题:在小组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P121~P122内容,•得出观察图片能发现的结论。

师生互动:请学生给出观察结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正面评价,并把学生观察结论板书.

注:在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思考课后思考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给以必要的指导,然后得出合理的解释。

5、点、线、面、体与几何图形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22内容,总结出点、线、面、体与几何图形的关系。

三、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主要探究了几何体的形成:由平面和曲成围成一个几何体。

2、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3、体验了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四、布置作业

课本P125~P126习题4.1第7~

12、

13、14题

4.2 直线、射线、线段(1)

教学目标:

1、能在现实情境中,经历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理解并掌握直线的性质,•能用几何语言描述直线性质;会用字母表示直线、射线、线段,会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

2、能在现实情境中,进行抽象的数学思考,提高抽象概括能力,经历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

3、体验通过实验获得数学猜想,得到直线性质的过程。

重点:理解并掌握直线性质,•会用字母表示图形和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 难点: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墨盒,请一个同学演示使用墨盒弹出一条直线的过程。

2、提出问题:为什么这样拉出线是直的?其关键是什么?

二、讲授新课

学生活动:学生经过小组交流后,总结出结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其关键在于先固定墨盒中墨线上两个点。 教师活动:参与学生活动,并请学生思考:这个现象符合数学上的什么原理?

1、探究直线性质。

学生活动:完成课本P128探究课题,学生动手按要求画图,•并进行小组交流,总结出课题结论。

教师活动:巡视小组活动情况,并给出课题:板书直线、射线、线段,直线的性质。

2、寻找生活中直线性质应用的例子。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应用的直线的性质?

学生回答(只要答案合理,教师都给以肯定的评价)。

3、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129有关内容。

教师活动:讲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提出问题:下图中,有几条直线?几条射线?几条线段?•说出它们的名称。

注:此题在学生完成后,教师再行讲评,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作出适当、肯定的评价。

2、根据语句画出图形。

例:读下列语句,并按照语句画出图形:

(1)直线L经过A、B两点,点B在点A的左边。

(2)直线AB、CD都经过点O,点E不在直线AB上,但在直线CD上。

注:此例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中交流和自我评价,然后教师进行讲评。

3、完成课本P129练习。

注:此练习请四个同学进行板书,教师巡视学生完成的情况给予评价,•并请学生作出自我评价。

四、课堂小结

1、提问:直线的性质是什么?如何表示直线、射线、线段?

2、本节课还学习了根据语句画图,•知道了每一个语句都对应着一个几何图形。

五、布置作业

课本P132~P134习题3.2第

1、

2、

3、

4、10题

4.2 直线、射线、线段(2)

教学目标:

1、会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等分点的意义,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借助现实的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线段性质。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初步学会数学的建模方法。

3、积极参与实验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懂得知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重点: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是一个重点,•在现实情

ACDB境中,了解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另一个重点

难点: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尺规作图方法,•正确比较两条线段长短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提出问题:有一根长木棒,如何从它上面截下一段,•使截下的木棒等于另一根木棒的长?

教师活动:出示长短不同的两根木棒。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探索方法,总结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注:教师对学生给出的解决方法,应进行可操作性评价,对好的方法给予鼓励和肯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数学问题:

上面的问题,可以转化为如下一个数学问题:已知线段a,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

二、讲授新课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动手画图,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师活动:参与学生小组讨论,指导学生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1、用刻度尺量出已知线段长,•在画出的射线(或直线)上量出相同长度的一条线段。

2、用尺规截取.(按课本P130所讲方法)板书: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3、思考课本P130的问题,从中得出数学问题: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4、探索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总结出比较方法。

教师活动:评价学生总结出的比较方法,并用教具请一个学生进行演示,板书:比较线段的长短。

(1)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它们的长度进行比较。

(2)用把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端点对齐的方法进行比较。

5、线段长短的比较结果。

学生活动:通过上面的讨论,总结出线段比较结果。

教师活动:用教具(三根木棒)演示线段比较方法,评价学生得出的比较结果,再用多媒体演示两条线段的比较方法和比较结果。

板书:(1)ABCD (3)AB=CD (C)(D)(C)(D)(C)(D)

6、线段的等分点。

(1)线段的中点: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演示,取线段AB上一点M,移动线段AM到线段MB上,当AM•与MB完全重合时,线段AM=MB,此时点M就叫做线段AB的中点。

1 板书: AM=MB=2 AB (2)线段的等分点:

通过类比线段的中点,可得出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 ABABAB板书:AMNB AMNPB

11AM=MN=NB=3 AB AM=MN=NP=PB=4 AB

7、探索线段的性质

(1)完成课本P132思考题

(2)提出问题:由这个思考题,你能得出线段的性质?

学生活动:联想以前所学知识及生活常识,经过小组讨论,得出直线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教师活动:

板书:线段的性质,并用几何语言完整归纳出线段性质。

(3)举例说明线段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4)在直线L上顺次取三点A、B、C,使得AB=4cm,BC=3cm,如果O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OB的长度。

注:这两个问题先请学生在小组中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教师再作评价.

8、两点的距离。

教师活动:讲解两点的距离定义。

三、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会了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学会了比较线段的长短。

2、本节课学习了线段的性质和两点间距离的定义。

3、懂得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道理。

四、布置作业

课本P133~P114习题4.2第

5、

6、

7、

8、

9、11题

4.3.1 角的度量(1)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理解角的概念,•学会角的表示方法;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角度计算。

2、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3、经历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的数学活动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增强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重点: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一个角,会进行角度的换算是重点 难点:角的表示、角度的换算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观察时钟、四棱锥.

2、提出问题: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棱锥相交的两条棱,都给我们什么样的平面图形的形象?请把它画出来。

学生活动:进行独立思考、画图,然后观看教师的演示过程.

教师活动:演示角的形成过程:一条射线OA绕端点O旋转到OB的位置,得到的平面图形──角.

板书:角.

二、讲授新课

1、角的概念.

(1)提出问题:从上面活动过程中,你能知道角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吗?

学生回答:两条射线.

(2)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如下图)

2、角的表示.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137有关内容,了解角的表示方法.

教师活动:讲解角的不同表示方法,着重讲解一个顶点有多个角的表示方法.

请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图中的每个角.

学生活动:请一个学生板书练习,其余学生独立练习.

教师活动:巡视学生练习情况,给予评价,对多数同学作出肯定评价.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138思考题,进行小组交流,获得问题结论.

教师活动:参与学生交流,并用多媒体演示平角、周角的形成过程,启发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并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答案:分别形成平角、周角.

3、角的度量.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8内容,讲解角的度量方法及度、分、秒的换算.

板书:1周角=_____°,1平角=_____°,1°=____′,1′=____″.

学生活动:思考并完成上面的填空.

例: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

教师讲解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1、课本P139练习

2、计算:(1)48°39′+67°41′;(2)90°-78°19′40″;

(3)22°30′×8;

(4)176°52′÷3.

此:此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过程中充分地进行小组交流以解决练习过程中的疑难,教师巡视过程中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以答疑解惑,并请学生板书后再讲评.

3、想一想:时钟在5点15分时,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多少度?

师生互动:观察时钟在5点15分时,时针与分针所处位置,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先从时针在分针转动到15分时,分针转过的角度与时针转过的角度的关系,并请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答案:76.5°。

四、课堂小结

师生互动,完成本节课的小结: 1.什么是角?组成角的图形是什么?如何表示一个角? 2.本节课还复习了平面、周角?怎样得到这两种角? 3.角的度量单位是什么?它们是如何换算的?

五、作业布置

课本P144习题4.3第

1、

2、

3、4题

4.3.1 角的度量(2)

教学目标:

1、会用量角器测一个角的大小,能借助三角板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及用量角器画出一个给定度数的角,会用尺规作图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熟悉并理解画法语言.

2、经历本节课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测量角的大小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经历本节课的数学活动过程,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不同方法间的差异,能够在测量画图等操作活动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

重点: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会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难点: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画出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请学生观察图形.(如右图)

2、提出问题:你知道五角星的五个角是多少度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二、讲授新课

学生活动:在小组中交流测量角的大小方法,可借助三角板估计角的度数,或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教师活动:巡视收集学生测量的方法,并请学生说明不同方法得出的结论有何不同,对学生的活动过程给予积极评价.

结论:每个角均为36°. 1.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1)提出问题:

你能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等于36°吗?能画一个角等于108°吗?

学生活动:两个学生板书演示画图过程,其余同学独立完成.

教师活动:巡视并指导学生画图.

(2)提出问题:

你能用三角板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吗?

学生活动:动手画图.

教师活动:指导个别学生画图,评价学生的画图结果. 2.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探究:已知∠AOB,画一个角等于这个角.

学生活动:先进行独立思考,阅读课本P139探究内容,动手画图,•小组交流解决疑难,根据教师的演示,进行自我评价.

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画图,并巡视指导学生画图,然后板书演示画图过程(画图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画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用量角器量∠A′O′B′与∠AOB,看一看度数是否相等.

三、巩固练习任意画一个钝角∠AOB,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AOB.

师生互动:教师在黑板上画钝角∠AOB,•请一个学生板书画图教师巡视指导其余学生画图.

请同学们用三角板画出(1)15°;(2)75°;(3)105°;(4)120°;(5)135°的角.

教师活动: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如15°看成45•°~30°,用两块三角板画出15°的角.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测量角的度数,复习了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了用不同的工具画角.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测量角的大小的仪器.(同学互相补充)

教师活动:打开多媒体播放有关用仪器测量角的活动片子,让学生认识测量角的仪器.

五、作业布置

课本P145~P146习题4.3第

6、

11、14题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运用类比的方法,学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丰富对角的大小关系的认识,会分析图中角的和差关系.

2、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借助三角板拼出不同度数的角,•认识角的平分线及角的等分线,会画角的平分线.

3、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认识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4、能在动手操作画图、拼图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点:比较角的大小,认识角的大小关系,分析角的和差关系,•认识角平分线及画角平分线 C难点:认识复杂图形中角的和差关系,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A B 教师活动: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如右图所示)

1、提出问题:比较图中线段AB、BC、CD的长短.

学生活动:回顾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小组交流,得出适当的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教师活动:归纳学生的讨论结果,并演示用圆规比较AB、BC、CD三条线段长短的过程,并写出结论:AB>AC>BC.

2、提出问题:怎样比较图中∠A、∠B、∠C的大小?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比较方法,得出结论:可用量角器先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

教师活动:(1)肯定评价学生提出的方法,并动手测量度数,•比较它们的大小,板书结论:∠C>∠B>∠A.(2)启发引导学生,类比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也可以把它们叠合在一起比较大小.

二、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如何用叠合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学生活动: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动手操作:每个学生都在透明纸上画一个角,然后剪下这个角,并与小组中其它同学所画的角进行比较后归纳出比较方法和比较结果,然后观看多媒体演示角的比较过程.

教师活动:巡视并指导学生进行角的比较活动过程,打开多媒体演示角的比较过程:把一个角移到另一个角上,顶点与一条边重合;两个角的另一边都在重合边的同侧.观察这两边的位置关系,就能得出两个角的大小关系.

注:讲解过程应强调操作过程,让学生掌握角的比较的操作过程.

完成课本P142练习.

注:教师在评价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时,应对较好的方法给予肯定的评价,鼓励学生进行探索.

2、认识角的和差.

学生活动:思考课本P140观察中的问题,小组交流思考的结论.

教师活动:讲解观察中的问题,给出图中各角之间的和差关系.(如右图)

∠AOC=∠AOB+∠BOC,

∠AOB=∠AOC-∠BOC.

提出问题:∠AOC-∠AOB=________.

3、动手操作:用三角板拼出特殊角,完成课本P140探究中的问题.

学生活动:每个学生都用三角板进行尝试拼出15°、75°的角,并讲出其中的理由.

提出问题:利用一副三角板还能拼出多少度的角?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后说出这些角的度数,各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教师活动:评价学生的结论,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纳补充. 4\认识角的平分线.

教师活动:在透明纸上画一个角,沿着顶点对折,使角的两边重合.

学生活动:观察老师演示过程,并思考下面问题.(如右图)

提出问题:∠AOC被折痕OB分成的两个角有什么关系?

在图中,射线OB把∠AOC分成相等的两个角,即∠AOB=∠BOC,∠AOC与∠AOC•和∠BOC有什么关系?这个关系怎样用式子来表示?射线OB叫做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140有关内容,回答上面问题.

教师活动:讲解角平分线定义,板书:角的平分线.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看课本P141图4.3-5,讲解角的三等分线.

请学生动手完成课本P138探究,加深对角的平分线的认识.

在纸上画一个角,设法画出这个角的平分线.

学生活动:思考并进行小组交流,总结出角平分线的画法并画图.

教师活动:对学生总结出的画法进行评价,并演示画图过程.

(1)借助量角器画图:以已知角顶点为顶点,已知角的一边为边,在已知线的内部画一个度数等于已知角度数一半的角,则这个角的另一边就是已知角的平分线.

(2)用折叠方法:把角沿顶点对折,使角的两边重合,沿折痕在角的内部画一条射线即为已知角的平分线.

三、课堂小结

师生互动,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和角的大小关系有哪些?认识了角的哪些运算.

2、本节课学习了用三角板拼出哪些角?

3、角平分线的定义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课本P145习题4.3第

5、

10、15题

4.3.3 余角和补角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认识一个角的余角与补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了解方位角,能确定具体物体的方位。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知识运用能力,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能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合理的猜想。

3、体会观察、归纳、推理对数学知识中获取数学猜想和论证的重要作用,初步数学中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能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获益。

重点:认识角的互余、互补关系及其性质,确定方位

难点:通过简单的推理,归纳出余角、补角的性质,•并能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性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提出问题:

(1)在一副三角板中,每块都有一个角是90°,那么其余两个角的和是多少?

(2)已知∠1=36°,∠2=54°,那么∠1+∠2=?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得出结论:都是90°. 2.提出问题.

(1)观察方格如下图中的两个角,你能猜想∠1+∠2等于多少度?

(2)如果∠1=144°,∠2=36°,那么∠1+∠2=?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小组交流,得出结论:都是180°.

教师活动:操作多媒体,移动∠2,使∠

1、∠2顶点和一边重合,•引导学生观察∠1,∠2的另一条边,观察到两角的另一条边成一条直线,验证学生的结论.

二、讲授新课

1、余角与补角.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42有关内容,并讲解余角与补角的定义.

注:讲解余角和补角时,必须向学生说明互余、互补是指两个角的数量关系,即∠1+∠2=90°或∠1+∠2=180°,同时强调∠1是∠2的余角(或补角),那么∠2也是∠1的余角(或补角).

2、巩固反思.

(1)填空:

①47°18′的余角是______,补角是_______.

②∠α(0°

(2)已知一个角是它补角的3倍,求这个角.

注:这两个例题讲解时,应通过师生互动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学生思考后再讲解.

(3)课本P143练习.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并由三个学生进行板书,•其余同学进行小组交流并进行小组评价.

教师活动:巡视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并给予适当的评价.

3、余角与补角的性质.

(1)提出问题:

观察方格图,下图中∠1与∠3有什么关系?∠1与∠2,∠3与∠4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观察图形,小组交流观察的结果:∠1=∠3,∠1+∠2=180°,∠3+•∠4=180°.

教师活动:移动图中各角,对学生观察的结果进行验证,进一步提出问题:∠2•与∠4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后得出∠2=∠4.

(2)说明理由:

注:教学中,向学生说明,以上从观察图形得出的结论,还应从理论上说明其理由,并讲解课本例1.

例1.如上图,∠1与∠2互补,∠3与∠4互补,如果∠1=∠3,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分析题意,并写出说理过程,归纳性质.

学生活动:完成课本分析中的问题,并在教师指导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余角、补角的性质.

板书:等角的补角相等.

师生互动:类比补角的性质,得出余角的性质.

板书:等角的余角相等.

三、巩固练习

1、如右图,∠EDC=∠CDF=90°,∠1=∠2.

(1)图中哪些角互为余角?哪些角互为补角?

(2)∠ADC与∠BDC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3)∠ADF与∠BDE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练习,并进行小组交流和自我评价.

教师活动:巡视学生完成练习情况,并进行个别指导,然后进行讲评.

2、认识方位角.

提出问题:课本P143例2.

如下图,货轮O在航行过程中,发现灯塔A在它南偏东60°的方向上,同时,•在它北偏东40°,南偏西10°,西北(即北偏西45°)方向上分别发现了客轮B、货轮C和海岛D.仿照表示灯塔方位的方法,画出客轮B、货轮C和海岛D方向的射线.

注:讲解时应讲清楚方位角是以正北或正南方向的射线为一个角的始边,而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的射线是角的另一边.

学生活动:在教师指导下画出问题中的每一条射线.

3、知识拓展

提出问题:、小宁从A地向东北方向走62米到B地,再从B地向西走56米到C地,这时她离A•地多少米?在A地的北偏西多少度?画出图形(用1cm表示10m),然后用刻度尺和量角器进行测量.(精确到1m、1°)

学生活动: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交流和评价.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画图和测量,并对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四、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习了余角和补角,并通过简单的推理,得出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2、了解方位角,学会确定物体运动的方向

五、作业布置

课本P145习题4.3第

8、

9、

12、13题

4.4 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教学目标:

1、利用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制作包装纸盒.

2、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和相应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关系.

3、通过包装纸盒的制作,使学生掌握制作长方体纸盒的一般方法,能够独立制作出相关的包装盒.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对合作意识的认识,培养合作精神.

重点:如何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制作包装纸盒. 难点:如何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

三、小结与作业

小结:制作立体图形――先转化为平面图形(平面展开图),再转化为立体图形(折叠).

作业:

(1)自己设计制作一个正六棱柱形状(底面是6条边相等、6个角都相等的六边形,6个侧面都是长方形)的包装盒;

(2)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圆柱形的包装纸盒.

第14篇:程序设计初步教案2

——— 本 课 课 题 ————————————

第一课

程序设计入门(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二进制(机器语言)、汇编语言(低级语言)、高级语言等概念。

2、初步了解变量概念。

技能目标:会用计算机分析及处理日常问题。

二、教学重点

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用数学模型表示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流程图(电子文稿、广播演示),用以显示教材中相关图例。

2、用来演示变量的幻灯片

3、多媒体网络教室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

上节课讲到了计算机语言的一些基本概念,二进制的概念,同学们对这些概念已经大致了解了。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看看大家掌握的情况:

十进制数转二进制数:

57

89

134

二进制数转十进制数:

机器语言有哪三种

二、新知学习(1)问题的提出

教师课堂上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实现瓶中两种不同液体的交换

学生回答

当然计算机无法实现为我们交换两杯饮料的问题(除非是智能机器人),计算机能解决的是把现实问题转化后的数学问题,我们来看怎么样把这个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用两个变量X、Y来表示甲乙两个杯子,用两个不同的数值1和2来表示可乐和橙汁,现在的问题转化为:要把变量X、Y中的数值进行交换 (2)解决方法——算法

饮料交换问题:取一个杯子丙,将甲中饮料倒入丙,乙中倒入甲,丙中倒入乙 把上述过程应用到数学模型中用计算机模拟以上操作步骤得到:

[注意:]

“计算机中的变量与实际生活中的容器的区别”--容器中如果已经装了东西就不能再装其他东西了,只有把里面的东西倒出来才能再装其他东西;而计算机的变量可以反复赋值,新的一次赋值后,原有的数据就被替换掉了。另一方面,把一个变量的值赋给另一个变量,这个变量中的值依然是不变的。

解决该问题的程序:

复习提问:该程序是使用何种计算机语言编写的(机器、低级、高级?) program change; var x,y,z:integer; begin x:=1; y:=2; z:=0; writeln('x=',x,' ','y=',y); z:=x; x:=y; y:=z; writeln('x=',x,' ','y=',y); end.(3)总结

要让计算机解决问题,必须把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一概念与学生日常生活中通常的理解是不同的,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困难,本课中适

1、定义三个变量X、Y、Z;(分别表示3个杯子)

2、把1赋值给变量X,2赋值给变量Y;(

1、2分别表示2种饮料)

3、把X中的值传递给Z;(赋值)

4、把Y中的值传递给X;(赋值)

5、把Z中的值传递给Y;(赋值) 当加以说明,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反复强调,才能使学生加深理解,真正掌握。

用数学模型模拟现实生活中的过程,是教材中反复要用到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日后在编程时非常重要的环节。本课虽然只是一个开始,只提供一个范例,但是对学生建立正确的编程思想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个问题也是教师在本节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用流程图表示出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本章中一贯的教学内容,意在培养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有关流程图的表示方法将在第二节中详细分析,本课只是要学生理解在程序设计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环节,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对其具体内容不必详细分析。

六、课堂练习

练习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可以先用文字描述把交换过程的步骤写下来,再进行抽象,模仿课文中的写法转化成数学模型。

练习2写流程图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流程图进行练习,但不作一定要求。

练习参考答案:

七、教学后记 这节课还是第一课的继续,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分析过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使学生了解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计算机处理的过程。尤其是分析交换过程,学生特别感兴趣,不过对于变量学生有些难以理解。

第15篇:机器人初步教案(优秀)

机器人入门

机器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今天全世界有几十万台各种类型的机器人在默默无闻地为我们工作。太空机器人、水下机器人、仿人形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娱乐机器人等各种用途的机器人组成了机器人的世界。 机器人技术涉及到现代工业设计、机械、电子、传感器、计算机软硬件、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机器人所要完成的每一个精确动作都是由计算机程序来控制的。自己动手编写控制机器人动作或完成某项任务的程序,既可以直观地感受编程的乐趣,又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本单元中,我们将以“乐智”机器人为例,以图形化的Logo Blocks作为编程工具,通过设计诸如“机器人唱歌”、“机器人走路”、“机器人灭火 ”等程序实例,带领大家一起揭开智能机器人的神秘面纱,体验学习程序设计的无穷魅力。

第一课 机器人初步

日期:2015年9月8号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机器人。

2.了解机器人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机器人

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萨佩克写了一个名为《洛桑万能机器人公司》的剧本,他把在洛桑万能机器人公司生产劳动的那些家伙取名“Robot”,汉语音译为“罗伯特”,捷克语意为“奴隶”——萨佩克把机器人的地位确定为只管埋头干活、任由人类压榨的奴隶。它们能生存20年,刚生产出来时由人教它们知识。他们一个人能干三个人的活,但不能思考,没有感情。后来一个极其偶然的原因,机器人开始有了知觉,它们不堪做人类的奴隶,向人类发动攻击,差一点就毁灭了人类。“机器人”的名字也由此而生。

萨佩克笔下的机器人个艺术创作的名词,在现实社会中,什么样的机器算是机器人呢?

时间:上午

一,二节

班级:九年级

图4-1.1 将服务北京奥运的机器人 图4-1.2 野外勘察的机器人

一般认为,机器人是:“一种机械装置。对其编程之后,可以自动完成某些工作。” 大多数人是通过电影或电视、科幻小说了解到机器人的,这些艺术作品中的机器人往往外形酷似人类,但现实中的机器人大多不是这样的,它们形状各异。

例如:街头的自动取款机、办公室的复印机、家里的全自动洗衣机等都是机器人。 关于机器人的定义,目前没有统一的意见。这一方面是因为机器人还在不断发展,新机型、新功能不断涌现。另一方面也因为机器人涉及到了人的概念,成为一个难以回答的哲学问题。 【想一想】说一说,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机器人

二、机器人能做什么?

机器人是由程序控制的智能机器。在程序的控制下,机器人可以替人们干那些环境恶劣、高危险、高强度等人类不适合做的事。例如:喷漆、重物搬运、汽车焊接、精密装配、火山探险、深海探密、空间探索等都是机器人大显身手的地方。服务机器人还可以为您治病保健、保洁保安;水下机器人可以帮助打捞沉船、铺设电缆;工程机器人可以上山入地、开洞筑路;农业机器人可以耕耘播种、施肥除虫;军用机器人可以冲锋陷阵、排雷排弹……

图4-1.3 广场发现炸弹 机器人“贴身”引爆

【想一想】 你想像中的机器人应该是什么样子?它能做什么?

三、机器人的构成

机器人一般由控制器、输入、输出三部分组成(见图4-1.4)。

图4-1.4 下面以教学机器人“乐智”为例,说明机器人的组成。

1、控制器:控制器是机器人的大脑。控制机器人工作的程序就储存在控制器中。

图4-1.5“乐智”机器人控制器

2、输入装置

相当于人的五官。利用不同的传感器(温度、光、声、位置等),将周围环境的情况,变成信号,告诉机器人,机器人的大脑就能够作出判断,并且做出适当的动作和反应。

图4-1.6 各种传感器

3、输出装置

包括机器人的行走、发声、闪光、说话和做动作等控制运动。

此外,正如人要吃饭才能工作,机器人也需要能源,一般需要普通电池或充电电池。机器人的身体可以为各种形状的:固定的、可移动的、轮式的、用脚行走的等等。

第16篇:《现代建筑》教案

《现代建筑》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认识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和发展方向,掌握欣赏现代建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去欣赏现代建筑,提高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人文、科学的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法、讨论法、谈话法、练习法引导学生综合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学会欣赏现代建筑。

教学难点:

课本中出现的名词术语比较多,学生对此也比较生疏。

教学方法:

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一组现代建筑的图片,提问“刚刚的图片中你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刚才的图片展示的都是一些建筑物,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现代建筑。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同学们把书翻到119页第九课艺术和科技的结合——现代建筑”

二、展开新课

1、什么是现代建筑?20世纪以来的建筑统称为现代建筑

2、现代建筑的四大特点 (1)形式服从功能的需要 代表:“包豪斯”校舍简介:

由来:“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

背景:,大工业中艺术与技术对峙的矛盾十分突出。产品设计中如何将艺术与技术相统一,引发了一场设计领域的革命,

贡献:她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设计理想一直影响着整个20世纪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把艺术从特权和神话的垄断中解放出来,让艺术抵达我们每一位老百姓。

(2)空间与环境的有机融合 代表:赖特

作品:流水别墅、古根汉姆美术馆

a、流水别墅介绍、设计充分考虑到它所处环境的特点,特别是那股自然生成的小瀑布,使整个建筑与周围环境取得了有机结合,同时,利用钢筋混泥土的结构的悬挑能力,将别墅的每层楼板向外悬伸出来,使它与那一道道横墙与几条竖向的石墙组成一幅纵横交错、富有变化的建筑构图,造型新颖别致。

b、古根汉姆美术馆介绍主体建筑是6层的圆形展览大厅和4层的办公大楼,最富创造性的是圆形展览大厅的内部空间设计,称之为“流动的空间”。

(3)形象和风格的多样化

教师提问:“现代建筑的风格是多种多样化的,那么书上的这三种建筑,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a、朗香教堂的建筑特色:怪诞、富有神秘感 b、乌德勒支市施罗德住宅建筑特色

设计人G.里特维德是家具设计师兼建筑师,受荷兰当时“风格派”影响。

c、悉尼歌剧院建筑特色:位于三面临水的突出地段,高耸的白色壳片,似帆、似花瓣、似白鹤惊飞

(4)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的应用

a、巴黎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大厦本身就是一件属于20世纪的艺术杰作:由钢管和玻璃管构成的庞然大物,外墙布满五颜六色的管线和钢铁桁架,它所代表的现代工业文化。 b、蒙特利尔奥林匹克体育馆这座设计独特的体育馆以及旁边倾斜的塔楼己成为当今蒙特利尔的一个象征。体育馆旁边的斜塔高约175米,倾斜度高达45度(著名的比萨斜塔倾斜度也只有5度),是世界上第一高的斜塔,也是世界上倾斜度最高的斜塔。

c、札幌穹顶体育馆屋顶采用穹顶,适用于当地气候

d、吉隆坡佩重纳斯大厦是世界上目前最高的双子楼和第四高的建筑物。塔楼的一个值得一提的特色是在第42层处的天桥。如建筑师所称,这座有人字形支架的桥似乎像一座登天门。

e、贝律铭①简介:美籍华人,现代建筑的最后一位大师②代表作:卢浮宫扩建建筑、中银大厦

3、疯狂的建筑——迪拜①迪拜帆船酒店。它是世界上第一家的7星级酒店。大厅、中庭、套房、浴室,任何地方都是金灿灿的,连门把手都度了一层黄金。②迪拜塔有162层,总高828米,被称为“世界第一高楼”,总投资超70亿美元。③棕榈岛三座人工岛组成棕榈树形状,因此得名棕榈岛。耗资140亿美元打造而成的迪拜棕榈岛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④“世界岛”依照世界地图的布局开始兴建300座人工岛屿。整项工程仅填海和基础设施建设耗资30亿美元,2008年竣工。所有岛屿都按其“地理位置”命名,如“爱尔兰”、“也门”等。⑤迪拜海底酒店位于迪拜阿拉伯湾,是迪拜疯狂建筑艺术的代表。迪拜海底酒店位于水下60英尺,自称为十星级酒店。⑥达•芬奇塔高1027英尺(约合313米),共有68层,每层楼都能独立旋转,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⑦迪拜四塔四座塔从54层到97层大小不一,设计灵感源于火焰和烛光的晃动。⑧“舞蹈大厦”“舞蹈大厦”由三座大楼组成,它们从地面弯曲向上,到高空相互交织,有流体动画美感。

课堂作业:

画出你心目中的一栋现代建筑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对现代建筑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希望同学们多留意在生活中的现代建筑,发现他们的美。

第17篇:建筑采暖系统教案

建筑设备工程教案

第三章:建筑采暖系统

任务1 采暖系统

一、采暖系统及分类

根据热平衡原理,在冬季以一定的方式向房间补充热量,以维持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生产活动所需要的环境温度。

基本设备组成:产热设备(如锅炉、换热器等)、输热管道、散热器

1、按热媒种类分类

(1) 热水采暖系统 (2) 蒸汽采暖系统 (3) 热风采暖系统

(4) 烟气采暖系统

2、按设备相对位置分类

(1) 局部采暖系统 (2) 集中采暖系统 (3) 区域采暖系统

3、按采暖时间分类 (1)连续采暖 (2)间歇采暖 (3)值班采暖

二、集中供热系统的组成及分类

1、采暖系统的原理和组成 主要部分组成: (1) 热源 (2) 输热管道 (3) 散热设备 集中供热系统的分类:

1、根据规模不同

分散单户供热系统、区域锅炉房供热系统、热电厂供热系统

2、根据热媒不同

热水供应系统、蒸汽供热系统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集中供热系统主要有:区域锅炉房供热系统、热电厂供热系统。 (1)区域热水锅炉房供热系统

以热水为热媒;多用于采暖用户占较大面积的住宅小区。 (2)区域蒸汽锅炉房供热系统 既能供蒸汽又能供热水;既能供应工业生产用户,又能供应采暖、通风和生活等不同的用户。 (3)热电厂供热系统

适用于生产热负荷稳定的区域供热,根据其汽轮机组的不同,分为抽气式、背压式和蒸汽式等不同形式的供热系统。

三、热水采暖系统 热水采暖系统按系统循环动力可分为自然(重力)循环系统和机械循环系统。 热水采暖系统按热媒温度的不同可分为低温系统和高温系统。

1、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1 (2 A、双管上供下回式 B、单管上供下回式

c、不同高度散热器环路的作用压力

2、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 机械循环双管上供下回式热水采暖系统 机械循环下供下回式双管系统 机械循环中供式热水采暖系统

机械循环下供上回式(倒流式)采暖系统 异程式系统与同程式系统 水平式系统

3、高温高压水采暖系统简介

四、蒸气采暖系统

按照供汽压力的大小,分为三类:

(1) 供汽的表压力高于70kPa时,称为高压蒸汽采暖;

(2) 供汽的表压力等于或低于70kPa时,称为低压蒸汽采暖;

(3) 当系统中的压力低于大气压力时,称为真空蒸汽采暖。 按照蒸汽干管的布置位置,分为三类:

(1)上供式蒸汽采暖系统

(2)中供式蒸汽采暖系统

(3)下供式蒸汽采暖系统

按照立管的布置特点,分为两类:双管系统、单管系统

按凝结水的流动动力,分为两类:重力回水、机械回水蒸汽采暖系统。

1、低压蒸气采暖系统

2、高压蒸气采暖系统

与低压蒸汽供暖相比,高压蒸汽供暖有下述技术经济特点:

(1) 高压蒸汽供气压力高,流速大,系统作用半径大,但沿程热损失亦大。对同样热负荷所需管径小,但沿途凝水排泄不畅时会水击严重。

(2) 散热器内蒸汽压力高,因而散热器表面温度高。对同样热负荷所需散热面积较小;但易烫伤人,烧焦落在散热器上面的有机灰尘发出难闻的气味,安全条件与卫生条件较差。

任务2 常用采暖设备及附件

目前常用的设备有散热器、暖风机和辐射板。

一、散热器

必具备的条件是:

(1)能够承受热媒传输系统的压力; (2)有良好的传热和散热能力;

(3)能够安装于室内,不影响室内的美观和必要的使用寿命。

1、铸铁散热器

① 翼形散热器 ②柱形散热器

2、钢制散热器

主要形式有闭式钢串片散热器、板式散热器和钢制柱式散热器等。

3、铝合金散热器

4、复合材料型铝制散热器

暖风机是由吸风口、风机、空气加热器和送风口等联合构成的通风供暖联合机组 。

供暖所用的散热器是以对流和辐射两种方式进行散热的。

(1) 膨胀水箱

膨胀管、循环管、溢流管、信号管、排水管 (2) 集气罐

集气罐一般是用直径Φ100~250的钢管焊制而成的,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 (3) 自动排气罐

自动排气罐靠本体内的自动机构使系统中的空气自动排出系统外。 (1) 手动排气阀

手动排气阀适用于公称压力P≤600kPa,工作温度t≤100℃的水或蒸汽采暖系统的散热器上。

(5) 除污器

(6) 散热器温控阀

这是一种自动控制散热器散热量的设备,它由阀体部分和感温元件部分组成。

(1) 疏水器

按其工作原理分为机械型疏水器、热动力型疏水器和恒温型疏水器。 机械型疏水器主要有浮筒式、钟形浮于式和倒吊筒式。 热动力式疏水器主要有脉冲式、圆盘式和孔板式等。这种类型的疏水器是利用相变原理靠蒸汽和凝结水热动力学特性的不同来工作的。

恒温型疏水器主要有双金属片式、波纹管式和液体膨胀式等。 2) 减压阀

目前国产减压阀有活塞式、波纹管式和薄片式等几种形式。 3) 其他凝水回收设备

① 水箱——用以收集凝水,有开式(无压)和闭式(有压)两种。 水箱容积一般应按各用户的15~20min最大小时凝水量设计。

① 二次蒸发箱——是将用户内各用汽设备排出的凝水在较低的压力下分离出一部分二次蒸汽,并靠箱内一定的蒸汽压力输送二次汽至低压用户。

任务3 采暖管道的布置与安装

管道的布置与安装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力求管路简单

2、节省管材

3、便于维护管理排气泄水

4、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

一、室外采暖管道敷设方式:管沟敷设、埋地敷设和架空敷设 1

根据管沟内人行通道的设置情况,分为通行管沟、半通行管沟和不通行管沟。 埋地敷设 架空敷设

架空敷设所用的支架按其制成材料可分为砖砌、毛石砌、钢筋混凝土预制或现场浇灌、钢结构、木结构等类型。

按照支架的高度不同,可把支架分为下列三种型式: (1) 低支架

(2) 中支架 在人行频繁、需要通行大车的地方,可采用中支架敷设。其净高为2.5~4.0m。

(3) 高支架

按照支架承受的荷载分类时,可分为中间支架和固定支架。

对于中间支架,按照其结构的力学特点,可有三种不同受力性能的支架型式: ① 刚性支架——一种靠自身的刚性抵抗管道热膨胀引起的水平推力的结构。 ② 铰接支架——柱脚与基础的连接,在管道轴向为铰接,在径向为固接。 ② 柔性支架——支架下端为固定,上端为自由。

二、室内采暖管道的布置与安装

1、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一)热水供暖管路布置与敷设

在布置供暖系统管网时,一般先在建筑平面图上布置散热器,然后布置干管,再布置立管,最后绘出管网系统图。

安装方法:明装和暗装。 1.干管的布置

(1)上供式系统, (2)下供式系统 2.立管的布置 3.支管的布置

(二)蒸汽供暖管路布置与敷设

2、采暖管道的安装

1.安装遵循的工艺流程:即安装准备→预加工→总管及其入口装置→干管→立管→散热器→支管的顺序。 干管安装程序:管道定位、画线→安装支架→管道就位→接口连接→开立管连接孔、焊接→试压验收

(1)确定干管位置:根据施工图所要求的干管走向、位置、坡度,检查预留孔洞,画出安装中心线。

(2)管道预加工: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管道的预加工,包括下料、套丝、焊法兰盘、调直等。

(3)管道就位: ①干管悬吊式安装:安装前,将地沟、地下室、技术层或顶棚内的吊卡穿于型钢上,将管子初步固定。

②干管在托架上安装:将管子搁置于托架上,先用U形卡固定第一节管道。 (4)在支架上把管段对口,按要求连接。

(5)管道连接好后校核管道坡度,合格后固定.(6)立管安装:应从底层到顶层逐层安装,安装时首先确定安装位置,管道距左墙净距不得少于150mm,距右墙不得少于300mm。

3、散热器的安装

散热器的安装形式有明装和暗装两种。

散热器的安装主要包括散热器的布置,散热器的组对,散热器的试压,在墙上画线、打眼、安装支架或托钩,安装散热器。 散热器的布置:

有外窗时,一般应布置在每个外窗的窗台下。 在进深较小的房间散热器也可沿内墙布置。 在双层门的外室及门斗中不宜设置散热器。 组对:散热器是由散热器片通过对丝组合而成。 试压:一般按工作压力的1.5倍作为试验压力,稳压5min,逐个观察每个接口是否有渗漏,不渗漏为合格。

画线、打眼、安装托钩和支架:根据安装位置及高度在墙上画出安装中心线、孔洞、安装支托架。

散热器安装:与外墙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说明书要求,如未注明,应为30mm;可按国家标准图N114施工。

4、管道、设备的防腐与保温 1.防腐

1)管道防腐的程序:除锈,刷防锈漆,刷面漆。 2)常用油漆 3)防腐要求

2.保温

1)保温的一般要求:重量轻;来源广泛;热传导率小,隔热性能好;阻燃性能好;吸音率良 ;绝缘性高;耐腐蚀性高 ; 吸湿率低 ;施工简单,价格低廉。

2)保温材料及制品

供热管道中常用的保温材料: (1) 水泥膨胀珍珠岩管壳

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产量大,价格低廉,是目前管道保温常用材料。

(2)岩棉、矿棉及玻璃棉管壳,保温效果好,施工方便。

3)保温结构及其安装

保温结构由保温层和保护层两部分组成。 供热管道保温结构的施工方法有: (1) 涂抹式 (2)预制式 (3)填充式 (4)浇灌式 (5)捆扎式

5、采暖系统的试压与冲洗 1.试压

(1) 试验压力 (2) 试压方法: 2.室内采暖系统的冲洗 热水采暖系统可用水冲洗; 蒸汽采暖系统可采用蒸汽冲洗。

任务4 高层建筑采暖系统

任务:

燃气供应方式

措施及特点

存在的问题

1 高层建筑概述 2 燃气供应方式

2.1 低压供应方式——

P

2.2 中压供应方式—— 0.01≤ P ≤ 0.4 MPa

2.3 中—低压供应方式

3 措施及特点

3.1 阀门设置——均要求为关、闭两态

1)小区总阀——隔离小区与市政燃气管,以利维护、修理。

2)庭院分支阀——各楼栋独立管线总阀。一般不设置。

3)设备阀

——过滤、调压、计量设备

4)引入管总阀

——也叫室内管道总阀 5)表前阀

——也叫户内管道总阀 6)灶前阀

——也叫器具总阀 7)紧急切断阀

a 设备需要时在设备前设置。 多为无人值守设备。

b 火灾危害时要求联动切断时设置。如高层建筑燃气表前。

c 重要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的引入管处。

8)其他阀门 3.2 管道连接

1)熔接——焊接、热熔接或电熔接

用于高层建筑户外立管,室内暗埋管,穿越不利环境的部位。 2)螺纹连接

用于一般明管,暗封部位。多为锥管螺纹连接。 3)卡接

——专用卡具

4)法兰连接——设备和阀门为法兰连接时。

3.3 防沉降措施 防沉降破坏,技术上要求将由沉降错位的管段得到有效补偿。手段上要使错位区具有柔(挠)性,如软接或利用管道挠性。

3.4 承重与固定

3.6

热应力影响的消除 3.6

安保措施:

监控设施、报警设施、自控设施、设备固定、安全放散及防雷防静电等、宣传与巡检等。

4存在的问题 规范问题 设计问题 技术问题

管理问题 。

任务5 室内燃气系统

一、燃气

(一)、燃气的种类

1、人工燃气

(1)裂化燃气

(2)气化燃气

(3)干馏燃气

(4)液化燃气

2、天然气

(二)、燃气的性质 :易燃、易爆、有毒

(三)、燃气的主要成分

可燃成分:CO、H2S、CH4等。

不可燃成分:CO

2、H2O、N2等。

助燃成分:O2

(四)、燃气的有害成分 :焦油、石蜡、奈、水蒸气、S

二、室内燃气管道系统的安装

室内民用燃气系统的组成:由引入管、总立管、水平干管、立管、水平支管、下垂管、阀门、燃气表及燃气用具等组成。

室内燃气管道安装一般技术要求

①室内燃气管道一般选用镀锌钢管。若采用黑铁管时,施工前做好除锈工作,安装后做好防腐工作。

②为了减少管道的局部阻力,减少漏气的机会,应尽量少用管件,并要选用符合质量要求的管件。

③室内燃气管道一般采用丝扣连接,管件螺纹有圆柱形管螺纹和圆锥形管螺纹之分。 ③ 铰板加工丝扣时,要两遍成活,不要一遍铰成。

④ 引入管及户内燃气管道不得敷设在卧室、浴室、厕所、密闭地下室、易燃易爆品仓库、有腐蚀性介质的房间;配电室、变电室、电缆沟、暖气沟、烟道及风道等地方。

⑤ 活接头。为了安装和维修方便,必须在室内燃气管道的适当位置上设置活接头。一般情况下,所有阀门后均应设置活接头。 ⑥ 套管的设置

⑦ 室内燃气管道应为明设。管道安装应横平竖直,水平管应有0.003的坡度,并分别坡向立管或灶具,不准发生倒坡和凹陷。 ⑧ 室内燃气管道与墙面的净距。

水平支管安装——立管中的燃气分流到各厨房。其管径一般为15~20mm,用三通与立管相连。水平支管距厨房地面不低于1.8m。

下垂管安装:水平支管与灶具之间的一段垂直管线叫下垂管。其管径为15mm,灶前下垂管上至少设一个管卡,若下垂管上装有燃气嘴时,可设两个卡子。

进户总阀门的安装:管径在40~70mm,选用球阀,丝扣连接,阀后加设活接头。管径大于80mm时,选用法兰闸阀。

燃气表安装:燃气表应设在便于安装、维修、观察(抄表)、清洁、无湿汽、无振动、远离电气设备和远离明火的地方。

燃气炉灶安装:燃气炉通常是放置在砖砌或混凝土制的台子上,进气口与燃气表的出口(或出口短管)以橡胶软管连接。

任务6 建筑采暖施工图

一、一般规定

1.线型

2.比例——总平面图、平面图的比例,宜与工程项目设计的主导专业一致。3.图例

二、采暖施工图

2.1室内供暖施工图的组成

1.平面图——室内供暖平面图表示建筑各层供暖管道与设备的平面布置。内容包括:

(1) 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其中应注明轴线、房间主要尺寸、指北针,必要时应注明房间名称。

(2) 热力入口位置,供、回水总管名称、管径。

(3) 干、立、支管位置和走向,管径以及立管编号。

(4) 散热器(一般用小长方形表示)的类型、位置和数量。

(5) 对于多层建筑,各层散热器布置基本相同时,也可采用标准层画法。在标准层平面图上,散热器要注明层数和各层的数量。

(6)平面图中散热器与供水(供汽)、回水(凝结水)管道的连接按给规定方式绘制。

(7) 当平面图、剖面图中的局部要另绘详图时,应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标注索引符号。 (8) 主要设备或管件在平面上的位置。

(9) 用细虚线画出的采暖地沟、过门地沟的位置。

2.系统图:又称流程图,也叫系统轴测图,与平面图配合,表明了整个采暖系统的全貌。

系统图包括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布置情况。

散热器、管道及其附件(阀门、疏水器)均在图上表示出来;还标注各立管编号、各段管径和坡度、散热器片数、干管的标高。

3.详图

在供暖平面图和系统图上表达不清楚、用文字也无法说明的地方,可用详图画出;包括节点图、大样图和标准图。

4.设计说明

5.主要设备材料表

三、室内供暖施工图的识读

1.平面图:识读平面图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管道、设备及附件的平面位置和规格、数量等。2.系统图:阅读供暖系统图时,一般从热力入口起,先弄清干管的走向,再逐一看各立、支管。

第18篇:建筑排水教案

建筑设备工程教案

第二章:建筑排水系统

任务1 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一、排水系统的分类

1、按污废水来源进行分类

(1) 生活排水系统(2) 工业污(废)水排水系统(3)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2、按污废水在排放过程中的关系分类 合流制:直排式、截流式

分流制:完全分流制和非完全分流制

二、排水系统的组成 污水收集器,卫生器具 2 3——包括:排气管、透气管和透气球。 4 提升设备

污水局部处理构筑物

三、排水系统的类型

按系统通气方式和立管数目,建筑内部排水系统分为:

单立管排水系统 双立管排水系统 三立管排水系统

任务2 卫生器具的安装

一、常用的卫生器具:

(一)便溺用卫生器具

1、大便器

(1)坐式大便器——本身构造含存水弯,冲洗设备一般用低水箱 (2)蹲式大便器——冲洗设备一般用高水箱

2、大便槽

3、小便器 设在公共男厕所中,有挂式和立式两种。

4、小便槽

(二)盥洗、沐浴用卫生器具

1、洗脸盆

2、盥洗槽

3、浴盆

4、淋浴器

(三)洗涤用卫生器具——污水盆、洗涤盆、化验盆

(四)地漏及存水弯

1、地漏——排出地面上的积水。

一般用铸铁或塑料制成,本身包含有存水弯。

2、存水弯——P形、S形

(五)冲洗设备——冲洗水箱、冲洗阀

二、卫生器具安装 质量检验的方法: (1).外观检查:表面有否缺陷。

(2).敲击检查:轻轻敲打,声音实而清脆是末受损伤的,声音沙裂是损伤破裂的。 (3).尺量检查:用尺实测主要尺寸。 (4).通球检查:对圆形孔洞可做通球试验;检验用 球直径为孔洞直径的0.8倍。

卫生器具安装的基本技术要求: (1)安装位置的准确性

(2)铁和瓷的软结合,管钳和器具配件的软加力.

任务3 建筑排水系统的管材、附件和管道的布置敷设

一、管材及连接配件

室内生活给水管道: DN≤150mm时,采用镀锌钢管;

DN>150mm时,采用非镀锌钢管或给水铸铁管。

生产和消防室内给水管道:一般用非镀锌钢管、给水铸铁管、塑料管。 室内生活污水管道:可采用铸铁排水管或塑料管。

(一)钢管

1、焊接钢管(水煤气钢管) 普通型--工作压力

2、无缝钢管

3、钢管的连接方法

(二)铸铁管

(三)管道新材料

二、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1、卫生器具的布置与敷设

在卫生间和公共厕所布置卫生器具时,既要考虑所选用的卫生器具类型、尺寸和方便使用,又要考虑管线短,排水通畅,便于维护管理。

2、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1)排水畅通,水力条件好

(2)保证设有排水管道房间或场所的正常使用 (3)保证排水管道不受损坏 (4)不影响室内环境卫生条件 (5)施工安装、维护管理方便

(6)占地面积小,总管线短、工程造价低

3、通气系统的布置与敷设

通气支管有环形通气管和器具通气管两类。

通气立管有专用通气立管、主通气立管和副通气立管三类。

排水立管顶端应设伸顶通气管,其顶端应装设风帽或网罩,避免杂物落入排水立管。

任务4 高层建筑新型排水系统

一、高层建筑排水系统 特点: 排水量大、横管多、压力波动大,体积大,沉降量大 技术措施—解决好通气问题

(1) 设置专用通气管 (2) 新型单立管排水系统

1、双立管排水系统

2、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 (1)苏维托排水系统

苏维托排水系统是采用一种气水混合或分离的配件来代替一般零件的单立管排水系统,它包括气水混合器和气水分离器两个基本配件 (2)旋流式排水系统 (3)芯形排水系统

(4) UPVC螺旋排水系统

二、高层室内给排水管道的布置及安装 要求:

(1) 低层排水管应单独排出

(2) 尽量采用斜三通、斜四通连接,立管和横管用大于90°弯头连接 (3) 增加出户管的坡度,或出户管与检查井不直接相连

1、室内给排水管道的布置——管道井,专用设备房

2、室内给排水管道的安装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管道的安装顺序

给水管 : 引入管、室内干管、立管、支管

排水管: 排出管、立管、辅助通气立管、横管、器具排水支管、通气管、辅助通气横管 三、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噪音与防治

1、噪音与危害和来源

机械设备:水泵机组、空气压缩机、冷却塔等 管道的水流、零件设备、卫生器具及家用设备等

2、噪音的防治

(1)设计上预防噪音的产生 (2)施工中降低噪音 (3)加强管理维修

任务5 建筑给排水施工图

一、常用给排水图例

1、图线

建筑给排水施工图的线宽b应根据图纸的类别、比例和复杂程度确定。

2、标高

室内工程应标注相对标高;室外工程应标注绝对标高,当无绝对标高资料时,可标注相对标高,但应与总图专业一致。

3、管径——应以mm为单位

4、编号

(1) 当建筑物的给水引入管或排水排出管的数量超过1根时,宜进行编号 (2) 建筑物穿越楼层的立管,其数量超过1根时宜进行编号

(3) 在总平面图中,当给排水附属构筑物的数量超过1个时,宜进行编号。 (4) 当给排水机电设备的数量超过1台时,宜编号,并应有设备编号与设备名称对照表。

常用给排水图例——建筑给排水图纸上的管道、卫生器具、设备等均按照《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 50106—2001)使用统一的图例来表示。

二、建筑给排水施工图的主要内容 管道工程图中常用的表示方法: 1.常用线型 2.常用管线代号 3.管道的坡度坡向 4.管道标高表示

建筑给排水施工图一般由图纸目录、主要设备材料表、设计说明、图例、平面图、系统图(轴测图)、施工详图等组成。

1、平面布置图——给水、排水平面图应表达给水、排水管线和设备的平面布置情况。系统图——也称“轴测图”,其绘法取水平、轴测、垂直方向,与平面布置图比例相同。 施工详图——凡平面布置图、系统图中局部构造因受图面比例限制而表达不完善或无法表达的,为使施工概预算及施工不出现失误,必须绘出施工详图。 设计施工说明及主要材料设备表

——应列明材料类别、规格、数量,设备品种、规格和主要尺寸。

二、建筑给排水施工图的识读

1、室内给排水施工图的识读方法

阅读主要图纸之前,应当先看说明和设备材料表,然后以系统图为线索深入阅读平面图、系统图及详图。

阅读时,应三种图相互对照来看。先看系统图,对各系统做到大致了解。看给水系统图时,可由建筑的给水引入管开始,沿水流方向经干管、立管、支管到用水设备;看排水系统图时,可由排水设备开始,沿排水方向经支管、横管、立管、干管到排出管。 (1)平面图的识读

室内给排水管道平面图是施工图纸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图纸,常用的比例是1∶100和1∶50两种。它主要表明建筑物内给排水管道及卫生器具和用水设备的平面布置。 (2)系统图的识读 给排水管道系统图主要表明管道系统的立体走向。 (3)详图的识读

2、室外(建筑小区)给排水施工图识读

室外给排水工程图主要有平面图、断面图和节点图三种图样。

第19篇:建筑给水教案

建筑设备工程教案

任务2 建筑给水管材、管件及附属配件

任务:

介绍建筑给水管道材料

介绍建筑给水附件

介绍水表的类型、技术参数

一、建筑给水管道材料

根据材质的不同大致分为三类:

金属管—镀锌钢管、不锈钢管、铜管、有衬里的铸铁管 塑料管—硬聚乙烯管、聚乙烯管、聚丙烯管、聚丁烯管

复合管—铝塑复合管、涂塑钢管、钢塑复合管

其中聚乙烯管、聚丙烯管、铝塑复合管是目前建筑给排水推荐使用的管材。

钢管——强度高、耐振动、重量较轻、长度大接头少,管壁光滑,水力条件好,耐腐性差,易生锈蚀,造价较高。

铸铁管及管件——有较强耐腐蚀性、价格低、经久耐用、连接方便,适合于埋设于地下,缺点是质脆、不耐振动、重量大。

铜管——具有极强的耐腐性、传热性,且韧性好、重量轻、管壁光滑、水力性质好,接口多用焊接,快速方便,但价格较高,管径较小。

钢筋混凝土管、预应力混凝土管——较好的抗渗性和耐久性,适于埋地敷设。管径较大,承插接口或套环连接,接装方便,价格较低;重量大、质脆,搬运较不方便 。

石棉水泥管——一般用于埋地敷设管,表面光滑,重量较轻,耐腐耐久性好,易加工,绝缘性能强,但质脆,一般用套环及橡胶圈接口或石棉水泥接口。

塑料管——具有较强的耐腐性,表面光滑、重量轻、加工方便,可以粘接、焊接;但耐热性较差,受紫外线照射易老化。

玻璃钢复合管——用玻璃丝布以环氧树脂分层粘合制成的,具有耐腐、耐压、质轻及表面光滑等优点,管径较大,可代替传统的给水铸铁管;接口用套环,施工方便,价格较铸铁管便宜,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给水管材料。 铜塑复合管——结合了铜管和塑料管的优点,具有良好的耐腐性和保温性,接口采用铜质管件,连接方便、快速,但价格较高;目前多用于室内热水供应管道。

二、建筑给水附件

1、配水附件

用于各种卫生器具调节和控制水流的各式水龙头。

产品应符合节水、耐用、开启便利、使用美观等要求。

经常使用,要求耐久美观,一般用铜材制造,表面镀铬,可长期使用。 (1)陶瓷芯片式水龙头 (2)旋塞式水龙头 (3)普通洗脸盆水龙头 (4)混合水龙头 (5)自动控制水龙头

2、控制附件

——是以调节水量或水压、关断水流、改变水流方向的各式阀门。 (1)截止阀——关闭严密,但水流阻力较大。常应用于管径50mm以下的管道中。 (2) 闸阀 ——水流阻力小,但水中有杂质时易磨损阀座造成漏水 (3).液位控制阀——由于浮球体积大,阀芯易卡住引起溢水等弊病。 (4).止回阀——旋启式和升降式

(5).蝶阀——在90°翻转范围内可调节水流和关闭作用,启闭方便,结构紧凑,体积小。 (6).安全阀——避免管网、用具或密闭水箱发生超压破坏;有弹簧式和杠杆式。

(7).液压水位控制阀——克服了浮球阀的弊病,是浮球阀的升级换代产品。

三、水表

——按工作原理可分为 :容积式和流速式

任务3 建筑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任务:

介绍给水管道的布置

介绍给水管道的敷设

介绍给水管道的防护

一、给水管道的布置

基本要求:

(1)确保供水安全和良好的水力条件,力求经济合理;

(2)保证管道不被损坏、方便使用; (3)不影响生产安全和建筑物的使用; (4)便于安装维修。 布置形式:

按供水可靠程度要求可分为:枝状和环状两种形式。

枝状:单向供水,供水安全可靠性差,但节省管材,造价低; 环状:管道相互连通,双向供水,安全可靠,管线长、造价高。

一般建筑内给水管网宜采用枝状布置。

水平干管的敷设位置可分为三种形式:上行下给、下行上给和中分式。

二、给水管道的敷设

根据美观、卫生方面的要求不同,可分为:明装、暗装。

(1)明装——指管道沿墙、梁、柱或沿天花板下等处暴露安装。 优点:明装管道造价低,安装、维修管理方便。

缺点:管道表面容易积灰、结露等,影响环境卫生,影响房间美观。 适用:一般民用建筑和生产车间,或建筑标准不高的公共建筑等。

(2)暗装——管道敷设在管沟、管槽、管井内、专用的设备层内或敷设在地下室的顶板下、房间的吊顶中。 • 优点:卫生条件好、房间美观。

• 缺点:造价高,施工要求高,一旦发生问题,维修管理不便。

• 适用:建筑标准比较高的宾馆、高层建筑,或由于生产工艺对室内洁净无尘要求比较高的情况。

三、给水管道的防护

1、防腐——通常的防腐做法:管道除锈后,在外壁刷涂防腐涂料。

2、防冻、防露——管道及其配件设置不宜设置在温度低于零度以下的环境。

3、防振——尽量避免水击现象发生;控制管道的水流速度。

4、防漏——主要措施:避免将管道布置在易受外力损坏的位置,或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避免其直接承受外力。

任务4 建筑给水增压和储水设备

任务:

介绍水泵相关知识

介绍蓄水池相关知识

介绍吸水井相关知识

介绍水箱相关知识

介绍气压给水设备相关知识

介绍无负压供水设备相关知识

一、水泵

水泵分类(主要指叶片式泵):

按主轴方向分为——卧式、立式、斜式 按吸入方式分为——单吸和双吸

按叶轮种类分为——离心、混流、轴流 按级数分为——单级和多级

抽水方式——水泵直接抽水 ;水泵间接抽水

二、蓄水池

贮水池的有效容积: V(QbQj)TbVfVsQjTtTb(QbQj)当资料不足时: 建筑物:生活调节水量=(20%~25%)Qd,

居住小区:调节水量=(15%~20%)Qd

三、吸水井

1.设置吸水井的条件——不需要设置贮水池,又不允许直接从室外给水管网吸水。2.吸水井的布置——吸水井布置在地下,可设在室外,也可设在室内,吸水井容积应不小于最大一台泵3min的出水量。

四、水箱

水箱分类:高位水箱、减压水箱、冲洗水箱、断流水箱。

高位水箱作用:保证水压和贮存、调节水量。

水箱结构:进水管、出水管、溢流管、水位信号装置、泻水管、通气管。 水箱的有效容积 :V=V调+Vf 水箱设置高度:H≧Hs+Hc

水箱的配管与附件:材料:钢板、玻璃钢、塑料或钢筋混凝土

形状:圆形、方形、矩阵形和球形

配管:进水管、出水管、溢流管、排水管、通气管、

液位计、人孔 (1)进水管

至水箱上缘应有150~200mm距离

管径:按水泵出流量或建筑内设计秒流量计算定 (2)出水管

出水管其管内底应高于箱底100~150mm

出水管上一般设置阀门

出水管的管径按设计秒流量计算 (3)溢流管

喇叭口:应比最高水位高50mm。

管径:一般比进水管大1~2级;

喇叭口下的垂直管段≮4倍溢流管管径,不得装设阀门。 (4)泄水管

应自水箱底部最低处接出,可连接在溢流管上,但不得与排水系统直接连接。

管径≥50mm,泄水管上装有阀门。 (5)水位信号装置

信号管管底一般比溢流水位低l0mm。

管径:15~20mm

可设水位信号管给出溢流信号,信号管上不装设阀门。 (6)通气管

通气管设在水箱盖上,可伸至室内或室外管口一般朝下,并设有滤网。

管径:一般宜为100~150mm。 (7)人孔

为便于清洗、检修,箱盖上应设置人孔。 五

气压给水设备

1.1 按照气压给水设备输水压力稳定性不同可分为变压式和定压式。

(1)变压式气压给水设备——给水系统的压力随着气压罐压力变化而变化。 (2)定压式气压给水设备——给水系统的压力不随着气压罐的压力变化而变化。

①单罐式:在供水管上安装压力调节阀。

②双罐式:在压缩空气连通管上安装压力调节阀。

1.2 按照气压给水设备罐内气、水接触方式不同可分为补气式和隔膜式。

(1)补气式气压给水设备

罐中气、水直接接触,运行过程中部分气体溶于水,水量减少,压力降低,不能满足设计需要。

2. 气压给水设备作用——气压给水设备兼有升压、调节、贮水、供水、蓄能和控制水泵起、停的功能。

3.气压给水设备组成 :一般由气压水罐、水泵机组、管路系统、电控系统、自动控制箱(柜)等组成,补气式气压给水设备还有气体调节控制系统。

4、气压给水方式的优缺点:

优点:灵活性大,设置位置不受限制,便于隐蔽,安装、拆卸方便,自动化操作维护简单,水质不易受到污染,有助于消除水锤

缺点:调节容积小,贮水量少,调节容积仅占总容积的20~30%,压力容器,耗钢材多,水泵存在能量浪费

六、无负压供水设备 任务5 建筑消防给水系统

任务:

介绍消火栓给水系统

介绍自动喷火灭火系统

介绍其他灭火系统

介绍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

一、消火栓给水系统

主要介绍以水作为主要灭火剂的低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其特点: (1)以下的住宅建筑,及高度在24m以下的其它建筑。 (2)发生火灾时,首先报警,同时启动消防给水系统灭火。 (3)起到防止火灾扩大和蔓延,不具备完全灭火的能力。 (4)大火灾,须由消防车担当主要灭火任务。 组成:水源、室外消防给水管道、室外消火栓

1、室外消防水源

(1)市政给水管网 (2)天然水源 (3)消防水池

2、室外消防给水管道 (1)低压给水管网 (2)高压给水管网 (3)临时高压给水管网

设计时应根据水源和工程的具体情况决定消防供水管网的形式。

3、室外消火栓

二、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1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组成

组成:水枪、水带、消火栓、消防管道、消防水池、高位水箱、水泵接合器及增压水泵等.(1) 消火栓设备

消火栓设备由水枪、水带和消火栓组成,均安装于消火栓箱内。

(2) 消防卷盘

(3) 水泵接合器(消防结合器)

2、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给水方式

(1)由室外给水管网 直接供水的消防给水方式

当室外给水管网的水压和水量任何时候均能满足室内最不利点消火栓的设计水 压和水量时采用。

(2) 设有水箱的消火栓给水系统

常用在水压变化较大的城市或居住区。当生活、生产用水量达到最大时,室外给水管网不能保证室内最水利点消火栓的压力和流量;而当生活生产用水量较小时,室外管网的压力 又较大,能向高位水箱补水。

(3) 设有消防水泵和消防水箱的消火栓给水系统

当室外给水管网的水压和水量经常不能满足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水压和水量要求,或室外采用消防水池作为消防水源时,室内应设置消防水泵加压,同时设置消防水箱,储存10min的消防用水量。

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特点:在火灾发生后,能自动启动喷水灭火,可以有效的扑灭初始的火灾,有极好的灭火能力。成功率达到95%以上。

组成:消防泵,消防管网,自动控制系统,闭式喷头,同时包括消防水源

注意事项:

1、自动喷淋系统的管道用镀锌管,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管道中的铁锈堵塞喷淋系统的喷淋管嘴。

2、自动喷淋系统的末端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安装防晃支架。

根据喷头的常开、常闭形式和管网充水与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1、湿式自动喷水系统

①组成:闭式喷头,给水管网,湿式警报器,其它报警装置(警铃,温感,烟感探测器,水流指示器),各种阀门 。 ②工作原理:

报警阀前后管网内充满压力水,报警阀前后压力相同,管内水压处于平衡状态。 ③适用场所:室温在4℃~70℃,且不允许有水渍损失的地方。不适宜寒冷地区。 1.2、干式喷水灭火系统

①组成:系统形式与湿式相同。

不同点在于:报警阀后的管网内充满压缩空气。并设有干式报警阀及充气设备。 ②工作原理

③特点:该系统不受低温度的限制,可用于不采暖的房屋。系统设备复杂,维护不便。 1.3、预作用式喷水灭火系统 2.开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1雨淋喷水灭火系统

①组成:由开式喷头,给水管网,雨淋阀及控制系统组成。 ②工作原理

③设置范围:严重危险物品(硝化棉,赛璐璐,胶片)的生产厂房,大型摄影棚,演播室;大型剧院等。 2.2水幕系统

①组成:开式喷头,给水管网,雨淋阀,控制设备组成。 ②工作原理

③设置位置:舞台的前缘,防火卷帘,应设防火墙而无法设置的开口部位。

四、自动喷水系统的主要部件

1.成组作用阀

2.火灾探测传动控制系统 3.喷水器和开式喷头 4.闭式喷头 5.报警阀

6.水流报警装置 7.延迟器 8.火灾探测器

五、其他灭火系统

1、蒸汽灭火系统:

组成:蒸汽源,输汽管道,蒸汽喷枪。

机理:冲淡燃烧区可燃气体的浓度,降低含氧量 特点:效果好,不损坏设备。

适用范围:用于扑救高温设备的油气火灾。易燃易爆物的厂房。锅炉房,火柴厂

2、水喷雾灭火系统

①构成:由水雾喷头,高压给水设备,控制阀,火灾探测器等组成。 ②工作情况:

③适用范围:用于电器设备,石油加工厂等。

3、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

按喷射介质分类: 水炮灭火系统、泡沫炮灭火系统和干粉炮灭火系统。

适用范围: 用于扑救高温设备的油气火灾。易燃易爆物的厂房。锅炉房,火柴厂保护面积较大、火灾危险性高且价值较昂贵的重点工程的群组织设备等要害场所。

4、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是一种物理的、没有化学变化的气体灭火系统。优点: 不污损保护物、灭火快、空间淹没效果好

机理: 通过窒息和冷却的作用,其中窒息为主导作用。

5、干粉灭火系统:

机理: 对燃烧物质起到化学抑制、燃爆作用,是燃 烧物熄灭。

优点: 历史短、效率高、绝缘好、灭火后损失少、不怕冻、不用水、可长期储存等。

6、泡沫灭火系统:

机理: 应用泡沫灭火剂,使其与水混溶后产生一种可漂浮、粘附在可燃、易燃液体或固体表面,或者充满某一着火场所的空间的泡沫状物质,起到隔绝、冷却的作用。 范围: 油田、炼油厂、油库、发电厂、汽车库、飞机库、矿井坑道等场所。

六、高层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

(一)按给水服务范围分类 1.独立的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2.区域集中的消火栓给水系统

(二)按建筑高度分类 1.不分区消火栓给水系统 2.分区消火栓给水系统 ①并联分区给水系统 ②串联分区给水系统

(三).按消防给水压力分类

1、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2、临时高压给水系统

任务6 建筑热水供应系统

任务: 介绍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介绍热水供应系统的供水方式 介绍热水供应系统的管材和附件 介绍热水供应系统的敷设与布置 介绍热水管道的保温与防腐

一、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

建筑内的热水供应系统按照热水供应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局部热水供应系统、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区域热水供应系统。

二、热水供应系统的组成

1.热媒系统(第一循环系统)组成:热源、水加热器、热媒管网。

2.热水供水系统(第二循环系统)组成:热水配水管网和回水管网组成。3.附件 包括:蒸汽、热水的控制附件及管道的连接附件。

三、热水供水方式

1、按热水加热方式的不同分

1a.直接加热(一次换热)供水方式 1b.间接加热(二次换热)供水方式

2、按热力管网的压力工况分

2a.开式供水方式 2b.闭式供水方式

3、按热水管网设置循环管网的方式不同分 3a.全循环供水方式 3b.半循环供水方式

特点:半循环供水方式又分为立管循环和干管循环。

4.按热水管网运行方式不同,可分为:全天循环;定时循环 5.按循环动力不同,可分为:自然循环; 机械循环 6.按热水配水管网水平干管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上行下给供水方式、下行上给供水方式。

四、热水供应系统的附件

1、自动温度调节装置——控制出水温度

2、疏水器——保证蒸汽凝结水及时排放,同时又防止蒸汽泄漏。

3、减压阀——有波纹管式、活塞式、薄膜式等几种类型。

4、自动排气阀

5.膨胀管、膨胀水罐和安全阀 6.自然补偿管道和伸缩器

五、热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六、热水管道的保温与防腐

第20篇:建筑力学教案

建筑力学重点内容教案

(四)

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

建筑物中支承荷载、传递荷载并起骨架作用的部分叫做结构,例如在房屋建筑中由梁、板、柱、基础等构件组成的体系。前面,我们介绍了单个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本章将要介绍结构的几何组成规则、结构受力分析的基本知识、不同结构形式受力特点等问题。

第一节结构计算简图

实际结构很复杂,完全根据实际结构进行计算很困难,有时甚至不可能。工程中常将实际结构进行简化,略去不重要的细节,抓住基本特点,用一个简化的图形来代替实际结构。这种图形叫做结构计算简图。也就是说,结构计算简图是在结构计算中用来代替实际结构的力学模型。结构计算简图应当满足以下的基本要求:

1.基本上反映结构的实际工作性能; 2.计算简便。

从实际结构到结构计算简图的简化,主要包括支座的简化、节点的简化、构件的简化和荷载的简化。

一、支座的简化

一根两端支承在墙上的钢筋混凝土梁,受到均布荷载g的作用(图10—1。),对这样一个最简单的结构,如果要严格按实际情况去计算,是很困难的。因为梁两端所受到的反力沿墙宽的分布情况十分复杂,反力无法确定,内力更无法计算。为了选择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计算简图,先要分析梁的变形情况:因为梁支承在砖墙上,其两端均不可能产生垂直向下的移动,但在梁弯曲变形时,两端能够产生转动;整个梁不可能在水平方向移动,但在温度变化时,梁端能够产生热胀冷缩。考虑到以上的变形特点,可将梁的支座作如下处理:通常在一端墙宽的中点设置固定铰支座,在另一端墙宽的中点设置可动铰支座,用梁的轴线代替梁,就得到了图10—16的计算简图。这个计算简图反映了:梁的两端不可能产生垂直向下移动但可转动的特点;左端的固定铰支座限制了梁在水平方向的整体移动;右端的可动铰支座允许梁在水平方向的温度变形。这样的简化既反映了梁的实际工作性能及变形特点,又便于计算。这就是所谓的简支梁。

假设某住宅楼的外廊,采用由一端嵌固在墙身内的钢筋混凝土梁支承空心板的结构方案(图10—20)。由于梁端伸入墙身,并有足够的锚固长度,所以梁的左端不可能发生任何方向的移动和转动。于是把这种支座简化为固定支座,其计算简图如图10—26所示,计算跨度可取梁的悬挑长加纵墙宽度的一半。

预制钢筋混凝土柱插入杯形基础的做法通常有以下两种:当杯口四周用细石混凝土填实、地基较好且基础较大时,可简化为固定支座(图10—3a);在杯口四周填入沥青麻丝,柱端可发生微小转动,则可简化为铰支座(图10一36)。当地基较软、基础较小时,图口的做法也可简化为铰支座。

支座通常可简化为可动铰支座、固定铰支座、固定支座三种形式。

二、节点的简化 结构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件的连接处叫做节点。实际结构中构件的连接方式很多,在计算简图中一般可简化为铰节点和刚节点两种方式。

1.铰节点铰节点连接的各杆可绕铰节点做相对转动。这种理想的铰在建筑结构中很难遇到。但象图10—40中木屋架的端节点,在外力作用下,两杆间可发生微小的相对转动,工程 中将它简化为铰节点(图10—46)。

2·刚节点刚节点连接的各杆不能绕节点自由转动,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刚节点容易实现。图10—5a是某钢筋混凝土框架顶层的构造,图中的梁和柱的混凝土为整体浇注,梁和柱的钢筋为互相搭接。梁和柱在节点处不可能发生相对移动和转动,因此,可把它简化为刚节点(图10—56)。

三、构件的简化

构件的截面尺寸通常比长度小得多。在计算简图中构件用其轴线表示,构件之间的连接用节点表示,构件长度用节点间的距离表示。

四、荷载的简化

在工程实际中,荷载的作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计算简图上通常可将荷载作用在杆轴上,并简化为集中荷载和分布荷载两种作用方式。关于荷载的分类及简化已在第一章中述及。这里不再重复。

在结构设计中,选定了结构计算简图后,在按简图计算的同时,还必须采取相应韵措施,以保证实际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点与计算简图相符。因此,在按图施工时,必须严格实现图纸中规定的各项要求。施工中如疏忽或随意修改图纸;就会使实际结构与计算简图不符,这将导致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与计算不符,就可能会出现大的事故。 检查与回顾 1.结构计算简图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2.结构计算简图的简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新授课 第二节平面结构的几何组成分析

一、几何组成分析的概念

建筑结构通常是由若干杆件组成的,但并不是用一些杆件就可随意地组成建筑结构。例如图10—6a中的铰接四边形,可不费多少力就把它变成平行四边形(图。一6b),但这种铰接四边形不能承受任何荷载的作用,当然不能作为建筑结构使用。如果在铰接四边形中加上一根斜杆(图10—7),那么在外力作用下其几何形状就不会改变了。

图10—6 图110—7

从几何组成的观点看,由杆件组成的体系可分为两类:

1·几何不变体系 在荷载作用下,不考虑材料的应变时,体系的形状和位置是不能改变的

2·几何可变体系在荷载作用下,不考虑材料的应变时,体系的形状和位置是可以改变的(图10—6a)。

对结构的几何组成进行分析,以判定体系是几何不变体系还是几何可变体系,叫做几何组成分析。

显然,建筑结构必须是几何不变体系。

在体系的几何分析中,把几何不变的部分叫做刚片。一根柱可视为一个刚片;任一肯定的几何不变体系可视为一个刚片;整个地球也可视为一个刚片。

二、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则 (一)铰接三角形规则

实践证明,铰接三角形是几何不变体系。如果将图10—8口铰接三角形A船中的铰A拆开:AB杆则可绕曰点转动,AB杆上4点的轨迹是弧线①;4C杆则可绕C点转动,AC杆上的A点的轨迹是弧线②。这两个弧线只有一个交点,所以A点的位置是唯一的,三角形ABC的位置是不可改变的。这个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规则叫做铰接三角形规则。

如果在铰接三角形中再增加一根链杆仰(图10—86),体系ABCD仍然是几何不变的,从维持体系几何不变的角度看,AD杆是多余的,因而把它叫做多余约束。所以ABCD体系是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而铰接三角形ABC是没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铰接三角形规则的几种表达方式

1·二元体规则在铰接三角形中,将一根杆视为刚片,则铰接三角形就变成一个刚片上用两根不共线的链杆在一端铰接成一个节点,这种结构叫做二元体结构(图10—9)。于是铰接三角形规则可表达为二元体规则:一个点与一个刚片用两根不共线的链杆相连,可组成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2·两刚片规则若将铰接三角形中的杆AB和杆日C均视为刚片,杆AC视为两刚片间的约束(图10—10),于是铰接三角形规则可表达为两刚片规则:两刚片间用一个铰和一根不通过此铰的链杆相连,可组成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图10一ll a表示两刚片用两根不平行的链杆相连,两链杆的延长线相交于A点,两刚片可绕

图 10一10 图 10—11 A点做微小的相对转动。这种连接方式相当于在A点有一个铰把两刚片相连。当然,实际上在A点没有铰,所以把A点叫做“虚铰”。为了阻止两刚片间的相对转动,只需增加一根链杆(图10—11 b)。因此,两刚片规则还可以这样表达:两刚片间用三根不全平行也不全相交于一点的三根链杆相连,可组成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3.三刚片规则若将铰接三角形中的三根杆均视为刚片(图10—12),则有三刚片规则:三刚片用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铰两两相连,可组成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总结

作业:P238 10-

1、10-2 检查与回顾 铰结三角形的表达形式 新授课

三、超静定结构的概念

简支梁通过铰A和链杆B与地球相连(图10—13a),是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这种没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叫做静定结构。静定结构的反力和内力可通过静力平衡方程求得。如果在简支梁中增加一个链杆(图10—13b),它仍然是几何不变体系,但有一个多余约束。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叫做超静定结构。超静定结构的支座反力和内力不能由静力平衡方程式全部求得。例如图10—13b中的梁,在荷载和支座反力的作用下,构成一个平面一般力系,可列出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而未知的支座反力有四个,三个方程只能解算三个未知量,所以不能求出全部的反力,因而内力也无法确定。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除了运用静力平衡条件外,还要利用变形条件,这里不予介绍。 .

四、几何组成分析的实例

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则,是进行几何组成分析的依据。对体系重复使用这些规则,就可判定体系是否是几何不变体系及有无多余约束等问题。运用规则对体系分析时,可先在体系中找到一个简单的几何不变部分,如刚片或铰接三角形,然后按规则逐步组装扩大,最后遍及全体系;也可在复杂的体系中,逐步排除那些不影响几何不变的部分,例如逐步排除二元体,使分析对象得到简化,以便于判别其几何组成。

例10—1试对图10—14中的体系做几何组成分析。

解铰接三角形是几何不变体系(图中的阴影部分),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加二元体,最后可遍及整个桁架。将整个桁架视为一个刚片,地球视为另一个刚片,依据两刚片规则,它们之间用铰A与不通过铰A的支座链杆B相连,组成了没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结论体系是几何不变的,且无多余约束。 ‘

C

例10一2试分析图10一15中体系的几何组成。

解整个体系可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边的AC可视为刚片,在刚片上增加二元体ADF;右边的CB可视为刚片,在刚片上增加二元体GEB。左、右两部分均可视为刚片,它们之间用铰C和链杆DE相连(两刚片规则),形成一个大刚片。这个大刚片与地球用铰A和链杆B相连,构成一个没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现在从另一角度进行分析:左边的AD、AC、DF可视为三刚片,它们通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铰A、D、F相连,组成了一个几何不变体系;右边的CB、BE、GE可视为三刚片,它们通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铰G、E、B、相连,也组成了一个几何不变体系。左、右两部分用铰C和链杆册相连,组成了一个没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然后再与地球相连。

结论体系是几何不变的,且无多余约束。

例10—3试分析图10—16中体系的几何组成。

解图10—16中的杆AB可视为刚片工,杆BC可视为刚片II,地球为刚片III。三刚片通过铰A、B、C两两相连,但这三个铰在同一直线上,不符合三刚片规则。现在分析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的问题。

B点是杆AB及BC的公共点。对AB杆而言,B点可沿以AB为半径的圆弧线①运动;对嬲杆而言,B点可沿以BC为半径的圆弧线②运动。由于A、曰、C三点共线,两个圆弧在B点有公切线。所以,在图示的瞬时,B点可沿公切线做微小的运动,即体系在这一瞬时是几何可变的。但是,B点经过微小的位移后,A、B、C三点就不再共线,B点的位移不能再继续增大。这种本来是几何可变的体系,经过微小的位移后又成为几何不变的体系,叫做瞬变体系。瞬变体系不能作为结构使用,任何接近于瞬变体系的构造,在实际建筑结构中也不允许出现。图10—17中,A、B、C三铰虽不共线,但在e角很小时,链杆的轴力将很大;当日角趋近于零时,体系趋近瞬变状态,链杆的轴力将趋于无穷大。

结论体系是瞬变体系,不能作为结构使用。

例10-4试对图中的体系作几何组成分析。

解 曲杆AC、CB和直杆通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铰A、B、C两两相连,组成了几何不变体系且没有多余约束。体系的两端通过铰A、B与基础相连,显然多了一个约束。

分析:曲杆AC、CB和地基可视为三刚片,它们通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铰A、C相连,组成了几何不变体系,因此,链杆衄可视为多余约束。 结论体系是几何不变的,且有一个多余约束。

建筑结构可分为平面结构和空间结构。如果组成结构的所有杆件的轴线菇在同一个平而Ⅱ为平面结构,否则,便是空间结构。严格说来,实际建筑结构 ‘多场合下,根据结构的组成特点及荷载的传递途径,在实际许可的进五磊主 内,把它们分解为若干个独立的平面结构,可简化计算。

从结构的几何组成角度看,结构又可分为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

建筑初步教案模板
《建筑初步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