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一年级小学数学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30 08:35:23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熟练进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提高他们的口算技能.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智慧老人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演示课件“智慧老人”】他给我们带来了一组题,你们想不想做?

1、口算:3+2= 2+7= 6-3= 9-4=

2、口答:30里面有( )个十, 60里面有( )个十. 4个十是( ),9个十是( ).

师:智慧老人发现没有难倒你们,他又出了一道比较难的题,你们想不想试一试?【继续演示课件“智慧老人”】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的加法

(1)师:谁来读一读这道题?(板书:20+10=)

师:20加10表示什么?(表示把20和10这两部分合并起来.)你能用小棒分别摆出20和10吗?下面就请你试着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摆小棒算结果,并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

(2)全班汇报: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汇报一下自己是怎么摆、怎么算的? 谁和他的想法不一样?

(先摆两捆小棒表示20,再摆一捆小棒表示10,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是3捆小棒,也就是30,所以20加10等于30.)

(20是2个十,10是1个十,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3个十就是30,所以20加10等于30.)

2、教学例1的减法

板书:30-10=

(1)师:30-10表示什么?(表示从30里面去掉10)这样的减法题你知道怎样想吗?请你试着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可以摆小棒,也可以口算.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摆3捆小棒表示30,拿走1捆就是去掉了10,还剩2捆,2捆就是20,所以30减10等于20.)

(30是3个十,10是1个十,3个十减1个十是2个十,2个十就是20,所以30减10等于20.)

(想:10加20等于30,所以30减10等于20.)

3、小结:

刚才我们研究的题目有什么特点?(都是整十数相加减)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师:做这样的加减法,怎样想呢? (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相似,只是计数单位不同,10以内的加、减法是几个一加、减几个一,得几个一;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几个十加、减几个十,得几个十.)

智慧老人看到同学们这么会学习,非常高兴,他奖给我们全班同学一颗智慧星,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希望同学们在后面的学习中表现更出色.

三、巩固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出示图片“做一做(1)”.(教材第48页做一做的第1题)师:谁来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左边有40瓶墨水,右边有20瓶墨水,一共有多少瓶墨水?)

谁会列式?(40+20=)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这幅图还可以理解成什么意思?(两边一共有60瓶墨水,右边有20瓶,左边有多少瓶?)

怎样列式?(60-20=)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请你独立计算出这两道题的得数,把它写在书上.

2、口算:3+2=4+5=6-4=

30+20= 40+50= 60-40=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

订正:每组题各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每组题相加或减的数相同,但计数单位不同.每组的第1题是几个一加或减几个一,还得几个一;第2题是几个十加或减几个十,还得几个十.)

3、列式计算

出示图片“做一做(3)”.(教材第49页做一做的第3题)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珠子,怎样列式?请你独立完成这两道题.订正:比较一下,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第1题是40+3=43,第2题是40+30=70,注意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4、对比算:40+3=60+2=7-5=

40+30=20+60=70-50=

同桌一组,各做一行,完成以后互相检查,对比说不同.

5、口算比赛: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的第2题、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前五名同学发小红旗)练习十一 2.20+50= 60-20= 60+30=

50-30= 40+10= 80-70=

3.40+7= 30+60= 9+50=

25-5= 90-30= 68-8=

20+80= 6+70= 100-50=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这一教案由斐斐课件园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第2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海版)第一学期P30

认知目标:

1、通过补充,会求缺少的加数。

2、会根据提供的情景,叙述有关“补充”情节,并解答。

能力目标:

1、还缺几个可以继续往前数,也可以对和进行分拆。

2、培养学生看图表述的能力和探究的精神。

情感目标: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通过补充求缺少的加数。 教学难点:根据提供的情景,叙述有关“补充”的情节,并解答。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等 教学设计思想: 新教材十分注重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过程,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认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数学课程给学生越来越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时间操作的机会。现实的、有趣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将成为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此在本课设计中,我尽量遵循二期课改理念,体

现我校小班化教育的特点,从一下几方面考虑:

1、基于学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数学教学。学生学习新知,首先必须具备接纳新知的原有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在学习新知前,要帮助学生整理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已有经验,为学新知作准备。因此课伊始,我设计了“上超市”的情景,让学生在模拟的购物活动中做好学习的准备,并一次来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2、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进行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教室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关键,在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展现生活情景等,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本课中,我分别设计了“小亚和乐乐在干什么”和“小猫过生日”的问题情境,从而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探求新知的过程中。

3、在多样化的活动中进行教学。新课标特别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强调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计算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获得自己探索数学,体验和利用数学去解决实际为体的能力。在本课中我设计了“鱼缸里还缺几条鱼”、“乘车游戏”等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增强学生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潜能,使学生感受和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中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本课中,我尽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索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感受合作交流的

良好氛围,以此促进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

推荐第3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物体和图形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 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法: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

NO:1

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第32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教师板书:

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五、课后作业

P36页的第2题

NO:

2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第34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6页的第

1、

3、

4、5题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橡皮泥等工具

2、学生每5人一组,每人备有3支水彩笔、1把尺子、1块钉子板等

教学过程:

一、搭玩积木,体验形体

师:(媒体播放)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免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请摸一摸自己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摸边说)

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个面是圆圆的,平平的)

问:你有没有办法把它记下来呢?

3、师:请你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工具,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 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组记下的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示在大黑板上。

4、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方法最多,我们就请哪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好不好?

(指名学生演示、操作)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巩固延伸,加深认识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电脑播放小免的家,让学生寻找并交流)

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本领,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4、学生活动反馈

5、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请你试一试。

6、学生作品展示

7、师: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电脑播放)来了哪些图形,请小朋友用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放轻音乐)

8、反馈:选两种不同的涂法在投影上展示

推荐第4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位置—上下、前后、左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页。

教具、学具准备

各种水果图片(梨、萍果、香蕉、草毒、葡萄),楼梯图,交通情景图。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感知位置

师:现在交通便捷,非常有序,司机和小朋友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请看画面。(1.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2.汽车停止前进,行人通过斑马线。)

仔细观察,理解位置

1.上、下。

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红绿灯。)

师:对,是红绿灯,它的作用可真大。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学生交流。(红灯在黄、绿灯上面,绿灯在红黄等下面,黄灯上面是红灯,黄灯下面是绿灯,红灯下面是黄灯,绿灯的上面是黄灯。)

联系实际提问:刚才,同学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完整,(板书:上下)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上、下的位置关系吗?身体呢?

2.前、后。

下面,请小朋友继续看画面,绿灯亮了,汽车继续前行,这时,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一说它们又是怎么排的呢?

学生交流。(摩托车的前面是小轿车,小轿车的后面是摩托车;摩托车后面是公交车,公交车前面摩托车。)学生交流中出示板书:“前”“后”。

师: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联系实际问:汽车有前、后位置关系,(板书:前后)你的座位也有前、后这样位置关系,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也可以说,你在这个同学的______,在这个同学的______(被念到的同学请站起来)从前往后数,他在第几个,从后往前数呢?他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

3.左、右。

师:刚才小朋友介绍得很完整,老师很满意,建议小朋友鼓鼓掌为自己鼓励鼓励。

师: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用什么鼓掌的?(手。)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自己的小手,想一想,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呢?

师:请举起你的右手。

师:左手、右手是对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特别大。其实在我们身上也有这样的好朋友,同桌同学互相看看,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找找看。

要求学生摸着说,其他小朋友也跟着摸一摸。

师:认识这些好朋友,现在我们就用左、右手来活动活动,好吗?

先请同学看屏幕上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再让学生学着做。

师:除了身体有左、右之分,你们的座位也有左、右之分,你的左、右都有哪些同学呢?

4.相向左、右。

师:现在请同学举起右手。(教师面对学生也举右手)老师举的是哪一只手呢?(留一定时间让学生争执)有说左手的,有说右手的,到底是哪只手呢?没关系,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老师举起的是哪只手?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交流,感受左、右的相对性。

师:请同学看屏幕(楼梯图),这是什么?学校要求同学上、下楼梯要靠哪一边?(右边)。这里有两个小朋友,一个要上楼梯,一个要下楼梯,上楼梯要靠右行,应是靠哪边?你能帮他找找吗?(出示箭头)这个小朋友要下楼梯,他靠右行了吗?你怎么知道他不是靠右行呢?又应靠哪边呢?两个同学要同时上、下楼梯,你们看他们都靠右行了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避免相撞。)平时,上、下楼梯要靠右行,做个讲文明的好孩子。

运用知识,巩固练习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出示课题)

师:老师带来一些水果,想利用今天所学知识来摆一摆(苹果、梨、香蕉、草莓、葡萄)。

按要求摆在桌上。先放苹果,在苹果右边摆上葡萄,在苹果左边摆上香蕉,在香蕉左边摆上梨子,在葡萄右边摆上草莓。

师:一共摆上几种水果?从左往右数,香蕉排在第几个?从右往左呢?

师小结:同一种水果,从不同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要说清楚是从左数,还是从右数。

师:葡萄摆在苹果的上面,香蕉摆在苹果的下面,草莓摆在梨子的右边。

师:小朋友看看桌面上有哪些学具?(让1名学生说)。你能利用今天所学上、下、前、后、左、右来整理吗?怎么摆就怎么说。

展示摆的结果。(请3位同学介绍。)

师:文具摆放有一定位置,有助于学习,平时,小朋友整理过房间吗?你能帮助图上这位小朋友整理吗?整理之前我们来认识这些生活用具,它是……请你运用今天所学的上、下、前、后、左、右把它摆在合适的位置,同桌商量,看哪一小组摆放最妙。(交流。)

小结:老师认为各个小组都有特色,你们回家后能不能也把自己的小房间整理整理呢?

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师指着板书)上、下、前、后、左、右在生活中经常碰到,例如,坐在汽车上,汽车是向左拐,还是向右拐呢,你要懂得判断,你能向老师这样举个例子说说吗?学会了上、下、前、后、左、右我们就要懂得在生活中进行应用。

教学设计说明

1.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课教学目标的确立如下:

a.注重从学生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引入,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比较准确的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b.让学生亲自经历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的习惯,培养学生基本的空间观念。

c.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数学来自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了解生活,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

d.利用课堂的学习资源,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及讲文明、懂礼貌的教育。

2.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老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究与合作的过程中感悟数学、学习数学,并在感悟和学习的基础上真正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利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教学过程设计的总体思路

对于“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学时老师对这两组位置关系的处理只要求学生会认、会说、会用,不再过多的进行强化性训练。而“左右”位置的空间观念是学生最为薄弱的,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老师以此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形成的全过程。教学时老师把让学生认识自己肢体的“左右”位置关系做为知识的引发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口、动手、动脑、交流、讨论、应用等几个环节,让学生初步掌握并建立起“左右”位置的空间观念。

推荐第5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

数一数

第一课时 ( 总1节 )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

教学过程:

a)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a) 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第2——3页的图画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推荐第6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年月日》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年月日》

www.5y

kj.co

m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在独立探索中发现年月日的知识。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养成教育。教学重点:直到了解大小月份,并能说出每个月有几天,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并了解年月日之间的联系,并能运用已学知识制作月历卡。教学用具:XX年年历卡、多媒体

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从小到大你一定经历了很多令你难忘的日子,这些日子对你来说一定非常有纪念意义,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有许多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下面就有几幅图,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都是什么日子?发生在什么时候?

二、探究新知:

1、(多媒体出示)观察以上四幅图,说一说这些的意义的日子发生在什么时间。(自由发言,此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师:到现在为止。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有意义的日子?这些有意义的日子用到了哪些时间单位?(学生举手回答)师板书:年月日

2、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关于时间的单位呢?(时、分、秒)和时、分、秒比起来,你觉得年、月、日表示的时间怎么样?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表示较长时间的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

三、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小组交流自己搜集整理的几个问题:(多媒体出示)关于年、月、日的规定。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每个月的天数。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过的信息:关于年、月、日的规定。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旋转一周是一个月,地球自转哟周是一日。(师出示说明)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一年有12个月,有365或366天。每个月的天数。有31天的月是:

1、

3、

5、

7、

8、

10、12各月。有30天的月是:

4、

6、

9、11各月。2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

3、学生验证总结出来的天数。(1)任选一张年历卡数一数是不是有12个月。(指明汇报)(2)拿着刚才的年历卡,从1月到2月挨着观察一遍,有31天的是哪几个月,有30天的是哪几个月?(指明上黑板汇报,多找几个年份的总结出每一年的这几个月天数都一样,只有2月特殊)提问:你知道为什么2月这么特殊吗?(生先汇报后再出示“你知道吗?”)

3、小结:每一年都有12个月,有的年份有365天,有的年份有366天。每一年的

1、

3、

5、

7、

8、

10、12月是31天,叫大月。每一年的

4、

6、

9、11月是30天,叫小月。平年的2月有28天,闰年的2月有29天。

四、识记大小月:

1、提问:怎样记住大月和小月呢?(生思考后汇报,师出示多媒体)(1)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引出“左拳记忆法”,介绍方法:(多媒体出图)j伸出左手,手背朝上握拳,从左向右数。k凸出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去的地方每月是30天(2月除外)l注意:数八月时要再从数一月的地方数起。 (2)儿歌记忆法:

一、

三、

五、

七、

八、

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在介绍这两种方法之前,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如果学生已经知道,就让学生来介绍)留给学生一点时间,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记忆大、小月。游戏:女生表示大月,男生表示小月,老师出示月份,相应的同学站起来。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年历,已经得到了这么多的知识,同学们可真聪明,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自己今年的生日是星期几呢?

五、巩固练习:(多媒体)

1、在今年的年历卡中找到自己和爸爸、妈妈的生日,并告诉同桌是星期几。

2、不看年历填一填:(让学生充分展示思考过程)今年的

一、

二、三月一共有()天。4月5日是星期三,那么4月6日是星期,8月20日是星期天,那么8月21日是星期(),12月15日是星期五,那么12月17日是星期()。五月31日是星期三,那么六一儿童节是星期()。四月份有()个星期零()天。五月份()个星期零()天。

3、猜猜老师的生日:程老师是1982年上半年最后一个月大月的第一天出生的,你知道是哪个月吗?是几月几日?我今年的生日过了没有?

4、制作个性月历:制作一张XX年1月份的月历。小组讨论需要知道哪些信息。(XX年的最后一天是星期几、1月有多少天)汇报,师总结。把月历卡表格填好,集体纠正。每人制作一张XX年1月份的月历,并且给自己制作的月历卡贴上或者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看谁做的最漂亮,最整齐。⑤展示学生作品。

四、课堂小结:短短的一节课就要过去了,今天同学们通过观察年历,验证了我们以前知道的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并且还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

五、课外延伸:在课堂上同学们制作了非常漂亮和自己喜欢的月历,请你们用咱们今天学的知识,回家每人制作一张自己喜欢的XX年年历。

www.5y

kj.co

m

推荐第7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教学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以谈话的形式开始。师生相互介绍,老师简单介绍本校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消除陌生、胆怯的心理,对学校、老师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 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四、数身边的事物: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

第二单元 比一比

1、引导观察: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看,有什么?

2、汇报交流:

(1)问:你发现了什么?(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 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 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巩固练习:

1、练习一的第6题:

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说自己的比的方法。

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推荐第8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版]

比多少教学设计(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和练习一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实践操作与观察,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初步认识一一对应,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

3、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初步认识一一对应,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准备:主题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师:星期天,小朋友们到小明家做客。妈妈切西瓜招待大家,妈妈请小明把西瓜分给大家,你看每人一块,够吗?(出示主题图)

学生观看分西瓜情境图。

二、组织活动,进行探究。

㈠判断够不够分,理解“多少”的意义。

1、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判断够不够,并在组内说明理由。供素材:圆片和三角形。

2、小组活动汇报。

1、学生独立思考后,也许会有如下理由:

⑴看看就觉得西瓜比人多,够分。

⑵数数,数出西瓜有8块,人只有6个,一人一块,还多出2块。 ⑶分一分,一人一块分好后,还有两块多。

假如学生判断不够分就积极引导学生间相互帮助。

3、揭题。

比较西瓜的块数和人数,结果我们发现西瓜比人多,人比西瓜少。所以

一人一块,已经够了。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比比物体的多少。 ㈡操作学具分西瓜,初步认识“一一对应”:

⑴小朋友们真能干,知道了西瓜够分,那你会分吗?请用学具代替小朋友和西瓜,试一试吧。

学生用圆片代替小朋友,用三角形代替西瓜,尝试分西瓜。 ⑵同桌互说,我是怎么分的,分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也许会有两种分法:

a、第一排放8块三角形(西瓜),第二排放6个圆片,再一个一个对齐。

b、先放6个圆,然后一个圆上放一个三角形,一一对应后,最后还多2个三角形。

⑶再来几个小朋友,西瓜正好分完?能摆一摆,说一说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教学“同样多”。

学生操作学具,八块西瓜,8个人,正好一一对应,我们就说西瓜的块数和人的个数同样多。

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1、童话故事,解答问题。

a、听故事: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有一所快要盖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动物正忙着盖房子,这是小猪在帮小兔盖房子。他们有的搬着砖,有的扛着木头。河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禁不住蹦出

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热情的小兔在房前的桌子上准备了一些招待客人的水果。

学生观察图画,师提问:你发现图画上哪些东西可以进行比较?然后随机进行教学。

b、提问题。

⑴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⑵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⑶小猪搬木头,一次能搬完吗?

⑷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可以进行比较呢?

2、做一做。p。8摆一摆

1、2。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一的第1题:

(1)师引导学生看图,要求学生比一比哪个动物多?在后面的小方框里画“勾”。

(2)学生独立观察,然后指名说一说。问:你是怎样想的?

(3)老师出示幻灯片,做示范。学生独立完成。

答案: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

2、第2题:

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引导学生用画线的方式,一一对应进行比较。

1、第3题:

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

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2、第4题:

个黄色

你们认为哪种最好?

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珠子,所以黄珠子多而红珠子少。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比事物的多少,你能说说,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吗?板书设计比一比多少

比多少教学设计(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将第6~7页的主题图做成动画课件。

学具:学生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1.多媒体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动画课件。

教学资料

[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展开说,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灵活运用画面引出新知问题,自然有度。]

师:小朋友们爱听故事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动画课件,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给学生留出3分钟的思考时间。)

2.讲故事。

生1:小兔子的房子被大雨冲倒了,要重新盖房子,小猪来帮忙。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他们终于盖好了新房子!

师: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在盖房子?

生1:从房子上面的兔子头像知道的。

生2:小兔还给小猪准备了好吃的呢!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3:水中的小鱼也在为他们加油呢!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把观察到的讲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这个动画片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吗?下面我们可以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合作探究

教学资料

[新知过程以学生为主,学生通过观察去感悟“多”、“少”、“同样多”。老师的引导与学生合作恰如其分。新思想新观念有所体现,同时评价有度,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小组合作。

观察动画片,组内交流。

2.小组交流。

生1:我知道有4只兔子,3只小猪。

生2:有3个苹果,4个萝卜。

生3:有4个板凳,4根木头。

生4:我发现1只兔子搬1块砖,没有剩下的砖。

师:说得很好,兔子和砖都没有多余的,这时我们可以说兔子和砖同样多。你们记住了吗?看看,动画片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生1:1只小猪吃1个苹果,小猪和苹果同样多。

生2:1只小兔吃1个萝卜,小兔和萝卜同样多。

生3:老师,我发现1只小猪扛1根木头,还剩1根木头。 师:你发现谁多谁少?

生3:木头多,小猪少。

教学资料

师:很好,还可以怎么说?

生1:木头比小猪多。

生2:小猪比木头少。

师:同学们真聪明,刚才同学们讲的,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板书课题:比多少)

3.同位互相说。

动画片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

教学资料

推荐第9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

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

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

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推荐第10篇:一年级数学教案

《数豆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用计数器表示数的过程,会用拨数、画图、写数等不同的方式表示数。

2、进一步体会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感受100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100以内数。

3、进一步积累数数和估数的经验,初步发展数感。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写100以内的数。 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 教具、学具:计数器、豆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桌面都有豆子,不过,你们以前几过它吗?是什么豆呢? 生:红豆。

师:那你有没有吃过啊?可以怎么吃?(多让几个同学说。) 生:煮粥吃.。 生:煮糖水吃„„

师:说得真好,说得老师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不过,我们这节上数学课啊,拿豆子来干什么啊?不会是拿来吃吧?谁说说,拿来干什么的? 生:拿来数的。

师:你们看,多聪明的孩子啊!对了,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数豆子(板书)。

二、学习新知

师:好了,现在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吧,好不好? 生:好!

师:不过,游戏可是有规则的哦,先听规则才能玩,耳朵竖起来听哦,看谁听得最认真。 师:(看学生坐好后)我们班同学真不错啊,老师越来越喜欢你们了。那游戏规则是:左边的同学先抓一把豆子出来桌面放着,右边的同学猜猜有多少粒,然后左边的同学数一数,看你的同桌猜得对不对,然后换过来,右边的同学抓豆子,左右的同学猜,再数一数,猜得对不对。特别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小心地抓,不要让豆子掉地上哦,清楚了没? 生:清楚了。

师:好,游戏开始。

师巡查,看看学生抓豆子的情况。

师:谁来说说你刚才抓出了多少豆子,同桌猜对了吗?(让学生多说,选出一些数字板书出来。如

31、

22、20等)

师:好,刚才,我们会估数了,但是我们会不会拨数、写数呢? 生:会。

师:我不信,我们来试试吧。拿出你们的计数器,一起看看,从右边起,首先,哪边是右?

生:这边(学生会习惯性把右手举起来,指向右边)。

师:好,那我们指着计数器的右边,看看,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这些上个学期已学,不详细讲)那么第三位是?谁来说说? 生:第三位是百位。(由于这个是新内容,所以让多一些学生说,最后同桌之前相互说说。)

师:好了,现在我们准备拨数了。在计数器上拨出31来。不过,我想请个同学来当小老师上来拨给大家看,谁想来啊?

师:XX你来。其他同学,看着我们的小老师拨数哦。 师:看XX多认真地看着小老师啊。 (大家都看着的时候,让小老师拨数。)

师:你说说,为什么要在十位上拨3,个位上拨1啊?十位上的3和个位上的1分别是表示什么意思?

生: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让学生重复、多说)。 师:说得真好,这小老师当得不错。那我们也在我们的计数器上拨出31来。 师:好了吗? 生:好了。

师:现在,拿笔在我们的计数器上写出这个数来,看谁动作最快? 师:看XX第一个举手了,动作神速哪。

师:3在哪个数位上?1又是在哪个数位上呢? 生:3在十位上,1在个位上。(重复多说。)

师:好,现在我们来个比赛吧。我们一起来拨出22,看是你们快还是老师快。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拨的?

生:我在十位上拨2,然后在个位上拨2。

师:为什么十位、个位都是2啊?两个“2”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它们的位置不一样。

师:哦,位置不一样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数位不一样了,那么这两个“2”分别是在什么位上啊?

生:一个“2”是在个位,一个“2”是在十位。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个位上的2表示2个一。说得真有道理。

师:这就告诉我们,数位不一样,它们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师:好,你们都会拨了。不过,现在老师想换过来考考大家。这一次是老师拨数,你读数和写数,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师拨85(6

4、55)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读数、怎么写数的。(读数和写数都是从高位起)

师:这一次,我要出个更难的了。拨出40。

师:个位什么东西都没有,怎么办啊?

生:个位没有东西,用0表示啊。 师再拨出100,生一起说说。

师:在读数和写数的时候,是怎么读或者写的呢?

生:读数、写数的时候,从高位写起,当个位一个也没有的时候,要用”0”占位。

三、巩固练习

课本27页第3题。 补充练习:看数画珠子

四、小结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第11篇: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案设计:佛山市高明区更合中心小学 李少坚

教学内容:长短

教学要求:1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学生通过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教学具任务: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

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设计说明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长、短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投影出示练习一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学具

六、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七、全课小结(略)

(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第12篇: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课题:比较、做游戏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使学生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体验“多、少、同样多”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1、导入

1出示课题:一比较

2下面我们做游戏进行学习。

做游戏

教师谈话引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这节课,我想请几位同学来玩做椅子游戏,谁想来?(教师在教室前面准备好5把椅子)6个小朋友玩做椅子游戏,其他同学观察结果。

(一)认识多少

1、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自由发言。学生讨论,知道有6个小朋友,5把椅子,小朋友多,椅子少。

2、提问:椅子为什么不够啦?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全班交流,说出小朋友比椅子多,椅子比小朋友少。

3、出示小朋友和椅子一一对应的图,提问: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二)认识同样多

1、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从游戏中学到知识,真棒!现在老师又拿来一把椅子,我们再来做一次游戏,怎么样?6个小朋友接着做游戏,其他学生观察讨论。

2、这一次的结果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得出这回都有座位了。

3、出示小朋友和椅子一一对应图,提问:小朋友和椅子怎么样?(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全班交流,小朋友和椅子同样多。

4、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教师提出要求:摆黄色的花片要与红色的花片同样多。 学生动手摆,动口说。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出示水果图,提问: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观察水果图,重点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比的。

5、拓展

(1) 摆 △ 比 ◇ 多3 个。◇◇◇◇

(2) 摆 △ 比 ◇ 同样多。

6、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

第13篇:一年级数学教案

三 生活中的数

课题:数花生

一、学习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会认、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

三、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一包花生米 2.(老师)PPT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小朋友,今天你们是不是带了花生呀?我们来数一数自己带了多少花生好不好?引起兴趣 学生自由数 2 探索新知

交流,你是怎么数的。全班汇报。给与评价 3 巩固新知

数一数(第23页第一题)

再数一数(用刚刚汇报的多种方式都试着数一数) 圈一圈(第23页第四题) 再用圈一圈的方式完成第四题

练习课后第三题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来。(第23页第三题) 二十

三、五十

六、七十

七、八十

五、九十五 4 学生反馈

练习课后第二题接力赛生生练习:小组一人报前面三个数字,另三个人接着说 师生练习:

34、

36、

38、()()、()、() 20、30、40、()、()、()、();

45、50、

55、()、()、()、();

22、

32、

42、()、()、()、();练习第五题

晴天和多云有多少个,说说你怎么数的,看谁数的快。总结怎么数的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数一数

一、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观察能力,体验数学方法多样性发展思维灵活性。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正确数出100以内数量,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教学准备:1.(学生)一百根小棒(牙签)和十根橡皮筋(扎头发那种) 2.(老师)PPT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数PPT上的小棒

复习一捆小棒有十根,九十九根小棒填一根就是100根

(二十九加一根是30,三十九加一根是40引起兴趣回顾旧知 2 探索新知

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

师:课件演示100个小方块,让学生估一估大约有几个小方块。估计一下有几个小方块 生: 动手操作,交流探究

A、1个1个数,课件演示得出:100个一是100。

B、10个10个数,结合课件演示,得出:10个十是100。 ①同桌合作数小棒100根。一根一根的数 ②同桌合作数小棒100根。十根为一捆的数

生:汇报交流,那种方法更好,进一步提高100以内数数能力,加深对数的组成的认识。 3 巩固新知 学生反馈 练习25页第

1、

2、3题 练习第四题

师:评讲 讲例题,再添多少就变成一百了? 总结再练习

思考练习第五题,古人计数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数豆子

一、教学目标: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数位、基数、序数感念的渗透。

三、教学准备:1.(学生)

2.(老师)PPT、大花生、计数器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师:拿出一把豆子,让学生估计大该有多少粒。 估计有多少颗,说说怎么估计的。

生:数出10颗豆子是多少,再让他们估计有多少颗。 让他们讨论交流是怎么估计的。引起兴趣回顾旧知 2 探索新知

(一)学习记数和写数。

数一数 师生一起来数数到底是多少颗?

拨一拨 让学生说说28课应该在怎么在记数器上来表示 ;生拨数。边拨边说十位上的2表示是2个十,个位上的8表示8个1。 写一写 怎么写呢?学生自由的写。

(二)说一说

教师拨出22,让学生说说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 学生讨论。全班汇报。

(三)写一写

教师拨珠,学生写数。

36、40、100 3 巩固新知

练习书上27页第

1、

2、3题

练习书上27页第4题 师:讲例题,评讲 4 思考

找找生活中的100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谁的红果多

一、教学目标:

1、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

三、教学准备:1.(学生) 2.(老师)PPT,计数器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出示主题图,小熊是21个红果,小猴是18个红果。

2、学生观察,谁的红果多,谁的红果少。为什么? 观察,讨论

(二)探索新知

1、现在知道了谁的红果多。那谁能用我们学过的符号来表示。

2、学生回答。在说说记“>”“〈”的方法。

3、填一填:让学生观察记数器后,独立把数写在书本上。32O34,100O99,然后再进行比较,填上数学符号。

4、看一看,填一填,认识直尺上的数,从小到大排列

(三)练习巩固

课后

1、

2、

3、

4、5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小小养殖场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在一节课中来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这么多概念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1.(学生) 2.(老师)PPT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师出示小小养殖场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 探索新知

生:交流看到了什么?

师:请学生用“谁多谁少”说一说。自己说,同桌说,全班说。

通过全班说让学生正确建立谁比谁怎么多啊!多得多,多一些。谁比谁怎么少啊?少一些,少得多。还有差不多等概念。

观察PPT 想一想羊有几只?书30页 生:完成书上31页练习一

跑步的有86人,跳远的比跑步的少得多,跳绳的比跑步的少一些? 跳远的可能有多少人?跳绳的可能有多少人?学生选择后画圈,并说明白为什么这样选。88人( )、12人( )、76人( )。 3 练习巩固

猜数。同桌合作, 方法:一人猜数,其他孩子语言提示。 例如:

甲:我想了一个两位数。 乙:是20吗?

甲:不是,比20多得多。 乙:是70吧。 甲:比70少一些。 „„

练习31页第

2、3题 板书设计

第14篇:一年级数学教案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观察插图,理解图意,提高观察能力。

2.通过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三)德育渗透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1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牢记前两个数计算结果,再和第三个数相加减。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65页的金鱼图、鸽子图、口算卡。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口述

二、探究新知

1.教科书65页左上方金鱼图。

(1)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图意:

①同学们先互相说说这两幅金鱼图表示什么意思?

②[引导]鱼缸有几条黑金鱼?几条红金鱼?一共有几条金鱼?怎样列式?

4+3=(板书)然后再从鱼缸里捞出几条鱼金?(2条)还剩几条?

(2)指名把图意完整地叙述一遍。

(3)该怎样列式?

4+3-2=(板书)

(4)出示课题。这个算式里有加法还有减法,这就叫加减混合运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

加减混合(板书)

(5)理解运算顺序。

①这种加减混合运算式题,该怎样计算呢?先算什么?(引导看第一幅图,鱼缸里有几条黑金鱼,几条红金鱼,一共有多少条金鱼?)

因此要先算4+3并连线,写7.再算什么?(引导学生看第二幅图,从7条里捞出2条)因此要再算7-2,最后得5.

②指名完整地叙述计算过程。

2.教学65页右上方鸽子图。

(1)理解图意

①原来有几只鸽子?飞走了几只?又飞来了几只鸽子,现在有几只鸽子?

②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说说图的意思。

③列式

4-1+2=

(2)引导计算。

①这道题有加法又有减法,是加减混合运算。根据学生的回答在4-1下面连线,并写上□再把□+2连线,最后得□,写上=,□

②把算式填写完整。

3.观察比较,总结算法。

在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加法在前,要先算加法,减法在前要先算减法,然后再和第三个数相加减。

4.课堂练习

65页“做一做”。

[提示](1)这道题加法在前,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把□填完整。

(2)这道题是减法在前,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把□填完整。

三、巩固发展

1.练习十三第1题。理解图意并列式计算。订正结果。

2.练习十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3.练习十三第3题。指导书写。要求认真规范。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学会了加减混合运算。知道了加法在前先算加法,减法在前,先算减法。)

五、布置作业

3.在○里填上数,使每一条线上三个数相加得10

六、板书设计

注:安排的实践活动,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借助直观的具体、形象的事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建立数学概念,并认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

2、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本册安排的三个实践活动,分别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三个单元后。

三个实践活动是:(1)数学乐园、(2)活动园地、(3)我们的校园。

第15篇: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会数,会读,会写100一些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结合生活情境,将经历从具体轻重抽象出加减法算是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算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长度。

5、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的动手做的活动,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6、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交流。

7、实践活动:“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会”、“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安排了动手作、小调查的活动,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

1、会数,会读,会写100一些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结合生活情境,将经历从具体轻重抽象出加减法算是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算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1、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算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长度。

3、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的动手做的活动,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与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等。

二、教学重点:

1、能认、读、写100以内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与位置。

2、能运用数表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3、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语言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

1、能运用数表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等。

四、课时安排:5课时

数铅笔(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 学 目 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2.认识100以内的数,能正确读出各数,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顺序。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培养合作交流与耐心倾听的意识,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教 学 重 难 点

选择不同数数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教 学

准 备 多媒体 课 时 安 排 1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导入新课作好准备。

复习:

教师问:\"谁能用不同方法从1数到20?\"

分别请同学回答。

揭示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试着数数

二、培养数感

活动一

活动目的:根据一年级学生特点及原有的认识水平,很可能已经有不少孩子会从1数到100。要给学生一个表现的机会,使学生有一种成功的自豪感。通过多种形式数数,使学生学起来感到有趣。 活动过程: 1.教师问:\"谁会从1数到100?\"

(请1名同学上台前来给大家从1数到100)

2.你还能用别的方法数出来吗?

(分别请同学上台前来2个2个,5个5个,10个10个地数出)

3.在数的过程中形式多样,可一人数,大家齐数,组内4个轮流数等。活动二数小棒

活动目的: 数小棒目的是让学生做到手口一致。数时不限定方法,根据学生自己的水平自由发展,体现因材施教,在交流汇报时,让学生把数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并起到互相学习的作用。 活动过程: 1.教师:数出自己桌子上的小棒根数(100以内)。用你喜欢的方法来数。

学生各自数小棒。

2.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数的?为什么要这样数?

3.全班汇报。

活动三数扣子 (可用学具盒的珠子)

活动目的:通过数扣子这一环节,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哪种数法更好。

活动过程:老师在黑板上随意摆出50个扣子

1.教师问:\"怎样边数边摆能让人一眼看出是多少个?\" 2.学生板前边摆边数。(有的学生2个一堆,2个2个地数,有的学生5个一堆, 5个5个地数;还有的学生10个10个数数) 3.教师指10个一堆的扣子让学生推想5个十是50,6个十是多少?9个十呢?10个十呢?

得出:10个十是一百。

4.教师再添上2个扣子,问:\"现在是多少个扣子,你怎么知道的?\"

\"5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5.教师在50个扣子的基础上再分别去掉3个、6个扣子。

问:\"现在是多少个扣子?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6.学生先观察思考,同位交流,再回答。 活动四:说一说,拨一拨,写一写.活动目的: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体会”十”也象”一”一样,是一个计数单位,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感知个位和十位的数表示不同意义.活动过程:

1、看图写数:(图略)

2、教师说数学生拨数:

三、多种练习,保持兴趣

练习形式的多样化,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1、数出全班人数,想想用哪种方法数好?为什么? 请1名同学下位边走边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2、书P3青蛙图:看谁数得快。

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排列特点,怎样数快?

3、游戏:拍手数数

如师:49后面是多少?

生:49后面是50。

一个同学说出一个数,同位同学接数出后面的5个数来。

四、学生谈收获

板 书 设 计 数铅笔 一个一个的数

十个十个的数 100个是十一百 修改及补充内容 教学反思

数豆子(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 学

目 标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教 学

重 难 点 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有根据地进行估计。 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 学

准 备 计数器。事物(豆子、米粒) 课 时 安 排 1 教 学 过 程

活动一 数豆子,创设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1、教师先出示盛一些豆子的杯子(内装28粒)

你能估计这个杯子里有多少粒豆子吗?(学生的说法不一)

2.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数10粒豆子,放入一个杯子中(杯子与前同) 3.现在你能估计这个杯子中有多少粒豆子吗? ①想不想知道谁估计的比较准确呢?怎么办? 生:数一数.(青同学数豆子.) ②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两个两个数的,一共28粒,与30最接近。 五个五个数的,一共28粒,与30最接近。 十粒十立的数的,一共28粒,与30最接近。 4.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 5.你能写出来吗? 活动二:说一说.活动目的:使学生体会同一个数在不同数位的不同意义.活动过程: 1.出示:图略

2.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 活动三: 拨一拨,写一写.活动目的: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体会”十”也象”一”一样,是一个计数单位,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感知个位和十位的数表示不同意义.活动过程:

1、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

2、在计数器上拨出下列各数. 33 60 1 01 活动四:练习1-3 活动目的:运用不同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数位、基数的意义。 活动过程:

1、摆出26根小棒。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2、看图填空。先学生独立做,再小组交流。

3、写数。先学生独立做,谁第一做完请把你写的数写到黑板上。 活动五:小熊写门牌号。

活动目的: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发现规律,桉数的顺序填空,进一步体会序数的意义。 活动过程:

1、快乐居民小区建成了,看小熊在写门牌号.

2、你想帮忙吗?

3、拿起笔快写吧?

4、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是怎么想的.

5、汇报交流结果.活动六:做一做。

活动目的:通过抓小棒游戏,使学生对数感再次形成感性的体验。在具体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活动过程:

1.抓一把小棒,先估计有多少根,再数一数。

2.同桌互相猜一猜对方的小棒有多少根,再数一数,看谁猜的最准确。 板 书 设 计

数豆子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2.利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现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学

重 难 点 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教 学

准 备 课件、图片 课 时 安 排 1 教 学 过 程 活动一:主体图.活动目的:通过小后和小狗哪盘子的生动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小动物餐厅要开张了,大家都很忙,你看,小侯和小狗吵起来了,小侯说:我拿的多.小狗说:我拿的多.大家快看一看到底谁拿的多呢?

2、为什么?

3、谁会用符号表示他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21>18

4、还可以怎么表示? 18

1、看图填数,再比较大小.

2、小组交流.

3、汇报结果.活动三:练一练.活动目的:抽象的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活动过程:

1、教师读题,学生独立做.

2、15

3、( )>89

4、交流时让学生体会到答案不唯一 .活动四:游戏

活动目的: 变换形势比较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过程:

1、请同学们任意拿出一个两位数,放到桌面上.

2、小侯要请客,请小于60的小朋友到我这来.3、小狗要请客,请大于60的小朋友到我这来.

4、教师和学生一起订正结果.活动五:找规律填数.活动目的: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和分析的能力.活动过程:

1、找规律把空格填完整.

2、读出个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

3、删去45,想这填几,你是怎么想的?(上下想、左右想、顺写想、倒斜想)

4、学生独立填表。

板 书 设 计

动物餐厅 计数器图 修改及补充内容 教学反思

小小养殖场(大小关系) 教 学

目 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的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教 学

重 难 点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的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www.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 学

准 备 课件、图片 课 时 安 排 1 教 学 过 程

活动

一、看图,说一说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活动目的: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的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同时,通过学生描述数量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数感.活动过程:

1、从图上你能知道什么?教师板书:鸭42只,鸡85只,鹅34只.

2、你能用多一些、多的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来说一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3、指名说.板书:鸡比鹅多的多.

4、还可以怎么说?板书:鹅比鸡少的多.

5、小组内互相说,比一比哪个组说得最多?

6、汇报讨论结果.活动二:想一想.8页

活动目的: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 多一些、多的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活动过程:

1、教师读题。

2、让学生独立完成。

3、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4、汇报交流讨论结果。活动三:9页练一练1。 活动过程:

1、教师读题。

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3、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4、汇报交流讨论结果。活动四:练一练2,练一练3。

活动目的:此题是一道开放题,如果出现两个答案,只要理由正确,就可以给予肯定。 活动过程:

1、谁识字量最多,你能给大家读一下题吗?

2、每人小声读一遍题。

3、独立完成,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活动四:数学游戏 活动目的:发展学生数感。 活动过程:

教师公布游戏规则:学生来猜,教师只能点头表示有可能,摇头表示不对。 小结:在你猜数时你都想到了什么?你怎么猜的这么快? (不断缩小范围) 板 书 设 计 小小养殖场 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

修改及补充内容

练习一 教 学

目 标

1、是学生能熟练地数,度,写100以内数。

2、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教 学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书。 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 学

准 备 计数器 课 时 安 排 1 教 学 过 程

师:今天我们复习100以内数的数,读,写以及顺序和比较大小。看谁能够勤于思考,积极发言。

活动一:复习100意呢你数的数、读数、写数。

(一)按要求数数。

1、谁愿意从27起,一个一个数到43。

2、谁愿意从60起,十个十个数到100。

3、谁愿意从48起,两个一两数到68。

4、谁愿意从35起,五个五个数到65。

5、谁愿意从92起,往前一个一个数到78。

6、谁愿意从98起,往前两个两个数到86。

(二)看图读数写数。

45个位上的数字是几,还有那些两位数个位上数字也是5.这些两位数是按怎样的规律变化的?(

15、

25、

35、

45、

55、6

5、7

5、8

5、95) 谁还能报出个位上的数字都相同的一组数?(

12、

22、

32、

42、

52、6

2、7

2、8

2、9

2、)

1、33这个两位数有什么特点?十位上的3表示什么?个位上的3表示什么? 像这样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一样的两位数还有那些? (

11、

22、

33、

44、

55、6

6、7

7、8

8、99) 这些两位数又是按那些规律变化的?

2、60这个两位数有什么特点?

谁能报出个位上是零的两位数?(

10、20、30、40、50、60、70、80、90)

还有一个数个位上是0,这个数是多少,他是几位数?

(三)写数练习

1、写出38后面的6个数。——————

2、写出78前面的6个数。-------------------

3、写出6个十位上是7的两位数。-------------------

4、写出6个十位上是9的两位数。-------------------- 活动二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1、按顺序填空。45 48 99 96 52 54 58 81 83 89 2.桉顺序排列。

(1)从小到大?

45、

33、60、100 (2)从课本中找岛

33、

45、60、100 (3)从大道小排列起来。

五十二 二十八 三十四 七十六 八十七 ( ) ( ) ( ) ( ) ( ) ( )>(

)>(

)>(

)>(

) 活动三: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画”””。

活动目的: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 多一些、多的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活动过程:

1、教师读题。

2、让学生独立完成。

3、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4、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活动四:拨一拨,写一写,比一比。

活动目的: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的概念,掌握两位数大小的比较。 活动过程:

1、请你任意拨出一个两位数。如:

2、写出你拨的两位数。

3、同桌比一比这两个数,并表示出来。如:23

100以内数的复习课 两位数 三位数 45 33 60

100 45里面有____个十和______个一.33里面有____个十和______个一.60里面有____个十.100里面有____个十,______个一.

第16篇:一年级数学教案

3、提高口算的熟练程度。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电脑演示)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二、学习新课:

(一)谈话导入:你们知道树能给我们人带来哪些好处吗?

(二)出示图片(主题图)你能提出那些问题?

学生口述问题(

1、左边有3个小朋友,右边有5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小朋

友呀?

2、一共有8个小朋友,左边有3个,右边有几个呀?

3、一共有8个小朋友,右边有5个,左边有几个呀?还可以分男女这样说:有3个女生,5个男生,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呀?一共有8个学生,其中有3个女生,有几个男生呀?一共有8个学生,其中有5个男生,有几个女生呀?)

列式计算3 5=85 3=8

8-3=58-5=

3(三)出示小鸟、小熊图:观察图画任选一组列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

1、自己独立完成列式

小鸟图2 6=86 2=8小熊图4 5=95 4=9

8-2=68-6=29-5=49-4=

52、同桌互相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3、找一组同学到前面去说(大家一起听,说得好的给与表扬)

(四)做游戏凑数游戏

1、老师带着做师:咱们来凑7(用手表示7)我出一个

1生:我出一个6(用手表示6)另一只手指着说

1 6=76 1=7

7-1=67-6=1

老师带着做凑

8、9的游戏。

2、学生同桌做游戏(凑

8、9的)

3、找一组到前面做,其他同学边看边听。

三、巩固练习

1、书上65页(小鸭图、苹果图)要求自己独立完成两加两减四个算式,同桌都完成后,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有时间做扑克牌游戏。

板书设计:加法和减法

3 5=85 3=8

8-5=38-3=5

第17篇:一年级数学教案

自我介绍 同学们你们好,首先恭喜你们即将进入小学,成为小学生了,在小学阶段你们所学的知识是你们这一生所学的知识中最重要的。然后呢,我姓孙,你们可以叫我孙老师。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数学?刘雅婷你来,谁让老师现在只认识你。

数的概念,量的概念,图形特征,空间位置,逻辑推理。

老师肚子里装的什么啊?不许说肥肉啊。

一、1-5的含义数量的关系,表示顺序的记号发挥想象力1-5像什么?

二、数字1-

5教学生写1-5

三、1-5的逆向唱数老师说1,2,3,4,5学生说5,4,3,2,1

1-5任意数字的位置关系互动游戏拿卡片,问位置

四、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分解法教学 抢答互动

五、0的认识和写法

六、数一数 比一比分一分 简单略过

第18篇: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

用数学

下甸庙小学周士强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页的“用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生情况分析: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投影仪、练习用

题卡。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天那么高,那么蓝。学校组织同学到郊外去游玩,你想参加吗? 生:想。

师:好!我们出发。

(课件:美丽的郊外)

师:看,多美的乡村风光,美丽的草地、饱满的向日葵、美丽的蝴蝶、丰收的果树,多美啊!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草地上去玩,而且还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帮助老师用数学解决实际的问题,你们能做到吗?

(出示课题:用数学)

生:能。

师:我们先看一下草坪上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

(出示第一幅图并演示。)

师:你看到了什么?自己思考一下。

生思考后汇报:草地上有4个小朋友在捕蝶,又来了2个(课件演示)。 师:那么在这里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数学朋友,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课件出示大括号)

师:请你猜一猜这个朋友叫什么?

生大胆地发言,对说出大括号的学生,应予以肯定和表扬。

师:我们的新朋友叫大括号,他的意思是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课件出示:?个)

师:你的问题提得真好。“?”就代表了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自己先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再分小组讨论研究一下,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研究后把答案写在本子上。

师:(巡视)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

生:我们小组的列式是:4+2=6,草地上一共有6人。

师:谁有问题要问?

生:这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4+2为什么等于6?

生:原来有4人,又来了2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把4和2合并在一起用加法来计算。

生:4和2可以组成6,所以4+2=6。

师:同学们真聪明。我太佩服你们了。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问题,而且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叔叔家,看他在干什么。

(课件出示第二幅画。)

师:看这幅画与第一幅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幅画大括号下面是 ?号,求一共有几人?第二幅画大括号下面是7个,?在上面。 师:你说得很好,那你能为这道题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2个,还剩几个?

师:这个问题我们分小组来解答。

师:请小组汇报,说清楚你们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这么列式?

生:我们小组用减法来计算。因为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2个,就是从7里去掉2个,还剩5个,所以用减法计算。列式:7-2=5。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这次郊游你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它们。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反馈强化

(课件出示石榴树)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下。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师:大家快来看,谁飞来了?(课件出示蝴蝶图)

师:你们能解决蝴蝶的问题吗?

学生写算式,集体订正。

当堂巩固

师:你们还想不想继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生:想。

师出示一组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订正,选一题让学生说想法,对做对的及时表扬。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帮助老师解决这么多问题,非常感谢大家。那么通过今天的郊游,你想对大家说什么吗?

学生随意说,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现在让我们回家吧。

完成书上第51页的第1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总结

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 课后小记:大部分同学能看着图提问,写算式,但是有一小部分的学生不会看图提问,只会写算式。

第19篇:一年级数学教案

四、认 位 置

第一课时:左右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对性,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并能采用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敏锐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感知左右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上数学课吗?喜欢的请举起你漂亮的小手。知道举起的这只漂亮的小手叫什么手吗?再看着另一只漂亮的小手,我们该叫它什么手呢?

想一想:我们常用右手(左手)做哪些事?

看来,左手、右手,真是一对好朋友,让我们伸出左手、右手,拍拍这对好朋友。

师:你身上还有许多这样的一对对好朋友,你能找出来吗?学生边做动作,边说明。

师:人的手,脚、眼睛,耳朵都有左右之分,关于左右,还有好多知识呢!你想知道吗?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左右”。

二、积极参与,理解左右

1、看看说说:(出示主题图)

师:我们坐的位置也有左右之分,我们一起看图中的小明(男)和小红(女)是同桌,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同桌讨论,尝试说明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 交流反馈,引导完整地表述:谁在谁的左边(右边) 引导讨论:“小明坐在左边”这话对吗?

2、摆摆数数

1、按老师的要求摆一摆。(想想做做第2题),摆好后同桌互相检查。

2、观察:谁摆在最左边?谁摆在最右边。

3、数数:从右边数起,第一个文具是什么?从左边数起,第一个文具又是什么?课本摆在第几?

4、任选两个文具,请说一说:谁在谁左边,谁在谁的右边,同桌互相合作。

三、体验“相对”,确定左右

1、选横排里的三个小朋友,与大家同向(A、B、C) 师:B同学在左边,还是右边?

引导讨论:为什么一会说B在左边,一会儿又说B在右边? 说明:比较标准不同,左右不同。

2、请3-4名学生上台,与学生面对面 听口令:举起你的右手(全班齐做)

师:为什么大家都举右手,而方向却不相同呢?

3、观察:讲桌上的彩笔与数学书

师:谁左谁右?站在老师的角度观察,会是谁在左边,谁在右边? 说明:观察角度不同,左右不同

四、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学都有谁?

面对黑板说一说,背对黑板说一说,侧身说一说。

2、聪明题:

皮皮与鲁鲁同妈妈去超市购物,他们来到玩具柜台,呵,那么多好玩的,挑什么呢?妈妈规定:每人只能买一样,并且不能说出它的名字,只能说出它上下左右的邻居各是谁?如果你是皮皮或鲁鲁,你会怎么说?你能帮妈妈猜一猜,他们各想买什么?

4人一小组,分角色完成。

五、情感沟通,畅谈收获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懂得了哪些道理?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上下、前后

教学要求: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2、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教具准备:粉笔盒、书本、尺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 到了什么

(黑板、讲台、课桌、小朋友等)

2、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板书:认位置)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各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

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

2、讨论交流。

(1) 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置? (2) 组汇报。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军的前面。 (3) 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3、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

4、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如:——在——的前面

——在——的后面

——在——的上面

——在——的下面

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 5游戏。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2)拍手。

上 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你拍拍,我拍拍,上、下、前、后认得准。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一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

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

2、“想想做做”第2题。

(1) 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2) 小给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3) 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3、“想想做做”第

3、

4、5题。

情景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投影演示动物图)

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景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队。

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情景3:(投影演示冰霜)

小朋友,你能根据冰霜里的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 句话吗?

情景4:最后,小动物们还邀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呢!(投影演示组合家庭影院)

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交流后汇报。

四、总结评价。

1、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

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2、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课后反思:

五. 认数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0以内的个数,理解10以内每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0—10各数。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区别几个和第几个。了解“同样多”以及“多”“少”的含义,认识符号 =、>、

(一)认识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1-5各数,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经历1-5各数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表示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体验与同学交流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能认读写1―5各数。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

你喜欢去动物园吗?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去参观动物园好吗?

二、

随着教师的引导,出示挂图(动物园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图中都有谁,它们在做什么,互相说一说。 教师:刚才大家把你从图中看到的和想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现在谁能大声告诉全班同学。

天空中飘着白云,小鸟在飞翔,地上有几棵大树,熊猫在大树下吹口琴,猴子在爬树,小兔在玩跷跷板,花丛有各种颜色的花,河边有乌龟和小鸭,河里有金鱼、蝌蚪、荷叶……

教师:同学们看得很仔细,能把自己看到的事情告诉大家。今后我们要更认真观察,更勇敢的讲出你要说的事情来。老师再增加点要求:你看到的各种东西的数量是多少,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

天空中飘着2朵白云,1群小鸟在飞翔,地上有1棵大树,1只熊猫在大树下吹口琴,3只猴子在爬树,3只小兔在玩跷跷板,河边有1只乌龟和4只小鸭,河里有3条红金鱼、4只小蝌蚪、5片荷叶,荷叶上面有5只青蛙……

全班汇报交流,引导经历抽象过程。

三、

研究讨论

1、教师和学生合作学习讨论1-5各数。2、通过自学提问:

图中有什么?指名回答。(图中有一只熊猫在吹口琴,天空中飘着2朵白云,池塘里有5条鱼,3只猴子爬树,5只小鸟在天空中飞翔,4只鸭子、3只蝌蚪、2只蝴蝶、3只小兔、3棵大树。)

教师提问:你看到的每种东西的数量都分别是多少?能不能具体的说出来。

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1-5分别可以表示什么。

1只小熊猫、1棵大树、1只乌龟、1群小鸟、一片草丛、一幅画 …… 2只蝴蝶、2朵白云、2朵红花、2只青蛙…… 3只小兔,3只猴子、3朵花,3条红金鱼…… 4只蝌蚪,4只鸭子,4棵大树,…… 5只小鸟,5片荷叶,5条金鱼,……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相应的物体的图片,并按数目的大小排列:

教师:

同学们用到了1只、2只、3只、4只、5只…… 表示1只、1棵、1个……数量是1的都有什么? 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表述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并在相应的图片下面 出示1-5各数字。

大家都知道了,在图中这些数字都可以表示什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些数字又可以表示什么?

四、

试做

1、在图中1可以表什么?指名说:(1可以表示一只乌龟,还可以有1棵树。

2、2可以表示什么?2可以表示2只青蛙。3、

3、

4、5可以分别表示什么呢?

五、

练习

1、认读数字1-5。

2、在田字格中描红,练习书写1-5。

3、让学生数一数可图中各有几个物体,在和相应的数字连接起来。

六、

总结:我今天学会了12345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字,把学到的说给大家听。

课后反思:

(二)认识几和第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运用,并结合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2.渗透尊老爱幼的思想教育。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游戏引入。

师: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好吗?(生按师要求击掌)(如上拍4下、左拍3下。。。)

二、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1.谈话: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动物园玩好吗?瞧,一大早就有人来买票了,有几个人在买票?(4个)

2.提问:(出示一位老爷爷)这时来了一位老爷爷,现在有几个人?(5人)老爷爷排第几?(第五)如果你是排队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做呢?(学生回答)

3.谈话:真棒,我们小朋友都非常尊敬老人,让老爷爷先买票。(电脑演示老爷爷走到最前面) 4.提问: 戴帽子的小男孩叫小明他排在第几?(第2)

不戴帽子的小男孩排第几?(第五)

5.提问:排第2的是谁?(戴帽子的小男孩)师根据学生回答把第2个人圈一圈,指出排第2个的就是戴帽子的小男孩一个人。6.提问:排第五的是谁?(不戴帽子的小男孩)师根据学生回答把第5个人圈一圈,指出排第五就是不戴帽子的小男孩一个人.师随学生回答即时板书: 5个

第五个 2个

第2个 你还知道谁排在第几?(生答) 看了这幅图你还想说些什么呢? 师适当提示:如派在前3个的是哪几个人,后4个的是哪几个人….师小结:象5个、2个、3个等等是表示一共有几个人(板书:几)而第5个,第2个、第3个等等不管第几个都是指其中的一个。(板书:第几)揭示课题

三、动手操作,明确新知

谈话:好几和第几你们清楚了吗?现在我们要准备进动物园啦。瞧,门口挂了很多灯笼。(出示插图)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点灯笼好不好?灯笼什么颜色?(红色)

提问:先听清楚要求,从左边起涂色(让生动作示意)注意第一行要求什么?(涂4个)第二行呢?(涂第4个)

让学生打开书本按要求涂色,指名一生上前涂色,集体校对。

此时师再提出要求:“第一行从右往左数涂4个灯笼,第二行从右往左数涂第4个”

涂4个和第4个一样?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让生动手涂色再次感受到“几”和“第几”的不同。)

三、组织练习、关注发展

1、想想做做第2题

(1)谈话:小明他买了2张票,想邀请小丽一起去看,他来到小丽家。(出示图)你们看,小丽家住在第几层?你是怎么数的?(从下往上)

(2)谈话:猴子杂技表演开始了,让我们一起去看吧。(出示图)小猴子们正在表演猴子捞月

提问:你看到图上有几只猴子啊?戴帽子的小猴在第几个?

学生可能会说第2只或第4只,若学生只说了一种,可追问:还有不同的说法吗?你是怎么数的?(要求学生把话讲完整,说清是怎么数的。)

2、想想做做第4题 (1)谈话:小动物们听说山那边有场精彩的比赛,正兴高采烈地去看呢!(出示图)

(2)提问:这两幅图哪边是表示小动物们上山的?哪边是表示小动物门在下山?

上山的小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小猴排在第几? 下山的小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第三是谁?

3、想想做做第5题

(1)谈话:(出示图)山那边正在举行什么比赛呢?

(2)提问:比赛开始了,5号车上是谁?还有谁来说说几号车上是谁?开在最前面的是谁?

(3)提问: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后面是几号车? 你还能说些什么呢?(让生同桌互说然后交流)

(4)小朋友们“几”和“第几”你们清楚了吗?“几”和“第几”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5)师小结: “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

4、想想做做第3题

(1)谈话:比赛结束了,下面开始颁奖典礼了,(出示图) (2)提问:你看看谁得了第一?谁得第二?谁得第三?你是怎么看出来得?

四、全课小结,全面巩固

提问:动物比赛结束了,小朋友们都回家了。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会用几和第几说一句话吗? 五、拓展练习1.师生互动拍手游戏

让学生用几和第几的相关知识表达出老师击掌的轻重 ②师提要求让生击掌,如“拍5下,第3下轻”“拍3下第2下最重”“拍5下前3下轻后2下重等等”意在进一步体会几和第几的含义。 2.请4个学生上台,排成一行。

①说说从前往后数,XX排在第几?说说XX同学从左往右数是第几,从右往左数又是第几?等等 ②师排到队伍中和生一起做游戏。如“现在几个人?老师的右边有几个人?左边有几个人?等等

板书设计:几

第几

5个

第5个

2个

第2个

课后反思:

(三)0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

2、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二、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导入。故事:有四只小白兔去采蘑菇,老大、老

二、老三都采得很仔细,老大一下子就采了三朵蘑菇,老二采了二朵蘑菇,老三也采了一朵,老四一去到就捉蜻蜓又捉蝴蝶,兄弟们都采到了蘑菇,只有老四什么也没采到。

(二) 创设,探新知:

1、教学例1:思考每个小兔采的磨菇可以用哪一个数表示?强调说明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与

1、

2、3一样也是一个数。并强调0就是什么都没有。

2、老四回到家什么也没采到,妈妈严肃的批评了他,妈妈说:“做事三心二意是不能够将事做好的。”小白兔可后悔了,他想明天去拔萝卜的时候一定要改正三心二意的缺点。第二天,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老四改掉了它的坏毛病。 Ⅰ地上一共有多少根萝卜? Ⅱ老四采了几个萝卜?

Ⅲ地上还有萝卜吗?用什么表示?

3、学例2及0的写法。①出示例2图,让学生想、说。 ②教写0。

3、教学例3:先让同学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直尺开始的地方是几?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请你从左到右依次谈一谈。

三、多样练习:

1、想一想做一做:1—4题。小结。

教学后记:1学生通过有趣的故事比较容易掌握了0所表示的意义。

2 0的书写顺序小朋友已养成了错误的习惯,比较难改正。

(四)认识 =、>、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

2、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二、导入:

故事:第三天,小兔子们又去采蘑菇了,今天的蘑菇比较少了,他们才采到四朵蘑菇,他们回到家,准备吃了,(出示:四只兔子和四朵蘑菇一一对应。“=”兔子和蘑菇的数量一样多。)这时兔妈妈回来了,有五只兔子了,只有五朵蘑菇,妈妈没得吃怎么办?(兔子比蘑菇多了一个。“﹥”)老大和老二想平时妈妈那么辛苦,应该让妈妈吃,所以老大和老二就偷的走掉了。(这时兔子的数量比蘑菇少,“)”)出示:=、〉、﹤

三、教学过程:

1、教学“ = ”①一个对一个比,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

②教师示范写法“ = ”。

③学生操作,摆几个○对应摆同样多△。

2、教学“>”

①从图中让学生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叫大于号,5>3,读作5大于3。 ②讲评书写。

③用同样的方法教学“<”。 ④小结。

3、巩固强化:做一做:1—3题,相对应的一课一练。教后记:1 通过小白兔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

2 通过记儿歌的方法使学生区分清楚大于号、小于号的方向。 3 有一小部分学生对于大于号、小于号还不太能区分。主要是方向性的错误。

能认真、详细地提前备好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 认识6—9

一、教学目标:

1、情境中抽象出6—9的过程,认识并会写6—9。

2、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

二、教学过程:

1、认识6—9。

①出示套圈游戏,观察到什么?小朋友交流汇报。 ②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

6、

7、

8、9个珠子。③找数字卡。

④涂色游戏,想想做做第1题。

2、学写6—9。

三、巩固深化:

第一关:游乐城,想想做做第3题。 第二关:打扑克,比大小。第4题。 第三关:找座位。第5题。 第四关:吃水果。第6题。

四、总结评价,归纳。教后记:1 小学生基本上能掌握

6、

7、

8、9具体含义和书写。

2 较多错误的是8的书写顺序。

3 联系生活用数字说话学生还说得不够好,不够开阔。

(一) 10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在交流中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小朋友位我们带来了一个节目。《数鸭子》音乐响起,10个小朋友正欢快的在台前跳舞。今天,我不是叫你们数鸭子,我请同学们帮我数一数由几个小朋友在跳舞。

三、学过程:

1、出示挂图,数出10个小朋友。

2、实物操作。(用圆形代替小朋友)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数字是10

4、拓展应用,你能用10说句话吗?小组内说一说。

5、写10比赛。

6、总结。

四、巩固深化:①想一想做一做:第1题。认数,数数。 ②游戏2—4题。

五、总结谈话:在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样想的? 教后记:1 这节课由于内容比较少,所以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2 书写也写的比较好。

六.认物体

(一)认物体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搭、分、看、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识别这些物体。

2、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

二、导入(做房子游戏)

出示一组建筑物的图片:故宫、赵州桥、世贸大厦、东方明珠电视塔等。

讲述:看到这些壮观美丽的建筑都是设计师和建筑师的杰作,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你们羡慕吗?想不想也在做一栋,我们今天也来做做小小建筑师。

三、动手操作

1取出自己的积木,设计你自己的房屋 2 介绍自己的作品

3 小组合作建造房子,比赛,看看谁的房子最漂亮。

四、动手摸索:搭积木。分一分。识形体。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五、学生动手拿一拿,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相互试一试。(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六、教师检查学生交流的情况。

七、小结。

2、巩固认识:

一、想想,做做:1—3题。

二、对应一课一练。教后记:

(二)有趣的拼搭

一、教学目标:

1、经过活动过程,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2、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

1、激趣揭题:出示小红花,交朋友。回忆上节学了哪些物体?

2、出示课题,有趣的拼搭。

3、组织活动:①滚一滚。A听口令操作。B讨论交流。C左右轮流操作。D师生共同总结。 ②堆一堆:A操作。B讨论交流。C学生评价。

过程:派四个小朋友拿起自己的积木比赛,看看谁的车子开得快?(评出冠军后说说为什么他能得冠军?) ③摸一摸:A指名上台摸。

过程:闭上眼睛,让学生出来摸一摸,不准偷看,你能猜出你摸的是什么物体吗?(猜对的掌声表扬) B分小组堆。

④搭一搭:A学生操作。 看看谁堆得高? B讨论交流。

圆柱体很难堆起来,球不能堆起来,长方体和正方体堆得高。 C;评选优秀设计师。

⑤数一数:A投影出示三幅图。B学生说。C看课本图填数。

三、小结。

教后记:1 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学生能很快认识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

2 有一部分学生容易混淆圆形和圆柱、正方体和正方形、长方体和长方形。

3 能够结合实际生活具体说出圆柱、正方体和正方体的作用。

第20篇:一年级数学教案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一课时:9加几

课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一课时:9加几

日期:2016年11月18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小棒18根。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小棒18根。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教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

(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

(1)数数法:

1、

2、

3、4„„

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

10、

11、

12、13, 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师:9加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学生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键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板书:9+6)

师: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9加几)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做一做”第3题 )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板书设计:9加几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教学小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凑十法“计算,计算起来比较方便。但也有一些学生凑十法应用的不好,出现计算错误。需要加强练习。

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的第一节内容9加几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6-10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9加几,因此,我紧密地围绕新课标阐述的建议,结合三维目标确立了本课的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9加几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会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情感目标: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快乐,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会用凑十法计算。教学难点:凑十法的理解及运用

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导取向的活动建构式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一系列既联系生活实际又具有实践性的活动建构新知,让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一个过程展示。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好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在他们的生活中已有过无意识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同时,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给学生自评、互评的机会,把评价的权力留给学生。

三、教学流程 根据学生的自主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我利用学生熟悉的实物贯穿整个课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从游戏导入。游戏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我从游戏引入,9人男女生混合组与4人男女生混合组,算一算两组的总人数。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的(三种计算方法)。再通过两次的游戏(9+6,9+8)演示如何进行凑十的。 第二环节:数物结合,通过摆一摆,算一算,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算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动,因此把数的计算转化为:让学生对实物进行摆一摆得出结果,再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步骤。第一要求学生先按算式摆好,第二移动实物进行凑十,最后得出结果。在摆移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之间互评。 第三环节:数形结合,通过圈一圈,算一算,感悟算法。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从观察直观实物开始的,直观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处于发展时期,让学生把图形和数结合,通过图形的圈画凑成十,算出结果。再次感悟凑十法的过程。也是让学生互相评议,互相矫正,互相学习。 第四环节:抛去实物、图形的参加,直接进行数的计算。这一环节要求学生从依赖实物、图形中走出,自己还会用凑十法算出结果吗?第一让学生填写数的拆分,第二拆分出的数和九凑成十,第三填写结果。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游戏、动手的活动,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动;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一年级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一年级小学数学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